诸葛亮是哪里人?他的故居到底在哪?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诸葛亮是哪里人?他的故居到底在哪?,第1张

首先,诸葛亮是琅邪阳都人,不是南阳人,史书没有所谓“南阳诸葛亮”只有“琅琊诸葛亮”。《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琅邪阳都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所以诸葛亮就是今天的山东人。

其次,所谓诸葛亮故居就只有两处,其一就是诸葛亮老家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其二,就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南阳邓县隆中,即今天的襄阳隆中。

关于南阳邓县隆中(即今襄阳隆中)为诸葛亮故居,是1700年来史书的共识。

《三国志诸葛亮传》就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更早一点的东晋王隐在史书《蜀记》中记载:西晋时期““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南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沔水又东径隆中,经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南北朝南朝萧梁鲍致《南雍州记》记载:“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记云宅西有三间屋,基迹极高,云是孔明避水台。先有人姓董居之,灭门后,无复敢有住者。齐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髙一尺二寸,长九寸,献晋安王。习凿齿又为宅铭。今宅院见在。”南萧梁诗人沈炯《归魂赋》记载:“望隆中之大宅,映岘首之沈碑。”

从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的记载可知,当时世人认可的诸葛亮故居就是南阳郡邓县隆中(即襄阳隆中),而且没有任何争议的!

而到了唐宋时期,南阳郡邓县隆中(即襄阳隆中)为诸葛亮故居的记载仍是史书的共识,同样没有任何争议。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记载:“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诸葛亮宅在县西北二十里。唐吴从政《襄沔记》记载:“晋永兴中,镇南将军、襄阳郡守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使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唐李善等注《文选》记载:“汉晋春秋曰:诸葛亮家于南阳之邓县。荆州图曰: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唐李瀚《蒙求集注》记载:“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勿复言。及称尊位,以亮为丞相。汉晋春秋曰亮家南阳邓县,襄阳城西号曰隆中。”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山南东道四•襄州》)记载:“又曰襄阳西北十余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襄沔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襄阳郡守刘弘,于隆中诸葛故宅立碑表庐,使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北宋王钦若等辑《册府元龟》记载:“蜀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初,琅邪诸葛亮襄阳寓居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南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记载:“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南宋郑樵《通志》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遂家于南阳之邓县,相距襄阳城西二十余里,号曰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南宋萧常《续后汉书诸葛亮传》记载:“玄卒,遂家于南阳隆中……始亮在隆中,以管乐自许……南阳隆中,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隆中。”南宋沈枢《通鉴总类》记载:“十二年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毎自比管仲乐毅。”南宋钱时撰《两汉笔记》记载:”十二年初,琅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南宋朱熹撰《御批资治通鉴纲目》记载:“刘备见诸葛亮于隆中。初邪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毎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南宋叶庭珪撰《海録碎事》记载:“学业堂在襄阳县,诸葛孔明之地。亮家在南阳之邓乡,曰隆中,先主三顾于此。”金朝李俊民撰《庄靖集》记载:“三顾门,世传襄阳水西门为三顾门。先主自此三往见武侯……隆中,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二十里。”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自述躬耕于南阳 正史《三国志》记载了诸葛亮上疏后主的《前出师表》,在此文中,诸葛亮表述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这一段话出自诸葛亮给后主的奏章中,可称为第一手材料,是无可非议的,因而,它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最可信的证据。 南阳郡是秦昭襄王三十五(前272年)设立的,此前六年,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已在汉水南建立了南郡。汉水东西走向的50多公里是当时两郡的分界线。南郡建立时不可能独将汉南隆中一小块留下,待六年后南阳郡设立时隔江划给南阳郡。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说:“秦置南阳郡,以南山之南,汉水以北也。”《路史。国名记》引萧梁任昉《地纪》称:“汉江以北为南阳郡,汉江以南为南郡是也”。从秦朝至东汉建安十三年以前400多年间,南阳郡与南郡一直以汉水为界,今隆中之地就在汉水之南,因此,东汉时它隶属南郡而不归南阳郡管辖。 邓县不是邓城,两地不能混同 据陈芳绩的《历代地理沿革表》记载:“古邓国,汉置县,原南阳郡。”又载:“邓城始建于晋,属襄郡。”《汇篡》释例曰:“今湖广襄阳府东北二十里有邓城。”《春秋地理考实》曰:“邓国,今河南南阳府西南百二十里邓州是也。”从以上资料看,邓县不是邓城,两地相隔百余里。 那么,邓县辖不辖邓城?也是辖不辖隆中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说,邓县从来没有辖过隆中,理由是南阳之邓县,与隆中相隔有山都县和朝阳县,加上相隔 一条江,邓县如何管辖隆中呢?习凿齿由于忽略上述事实,撰写《汉晋春秋》时,误以南阳邓县为襄阳邓城以晋时的行政区划来证汉末人物的活动,是有违史实的。 《隆中对》篇名不妥,应为《草庐对》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集》中,把刘备三顾茅庐时与诸葛亮的对话节录下来中,以《草庐对》而定名、而问世。清代张澍在编辑《诸葛忠武侯集》时根据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志》记,对此作了详尽的说明。我们今天看到的《诸葛亮集》将《草庐对》列为卷首第一篇,就是中华书局编辑部于1960年8月出版时,根据清人张澍的《诸葛忠武侯集》并尊依陈寿原著《诸葛亮集》而整理点校的。然而清代的《古文喈风》却将这段选文命名为《隆中对》,既缺乏可靠的历史依据,又不能反映客观实际。因此,《隆中对》纯粹为后人强加,后又以讹传讹。 躬耕地、寓居地、纪念地各有不同内涵,不能等同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黄陵庙记》中均自表“躬耕于南阳”,陈寿著《三国志》采用了诸葛亮之自表,应该说这是最可靠最可信的材料。如果相信他人之言否定诸葛亮之言,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在习凿齿的《襄阳记》、鲍坚的《雍州记》、盛弘之的《荆州记》、《元和郡县志》及《荆州图副》等野史中,均言及襄阳隆中有诸葛亮宅,但均未提及诸葛亮在此躬耕的事。那么,诸葛亮住在襄阳隆中干什么呢?《魏略》云:“诸葛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颖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汉氏春秋》云:“汝南孟公威,代温恢为凉州刺史,有治名,与诸葛亮俱游学。亮后出祁山,使杜子绪宣意公威。”据上述记载,建安初年,诸葛亮曾在襄阳隆中住过,不是躬耕,而是游学,这也是应该肯定的。大凡诸葛亮生前活动过的地方,人们为怀念他,都修建了纪念性建筑。今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纪念诸葛亮的建筑极多。

诸葛亮《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个“南阳”指当时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城西一带。

原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出师表》传世有二,为《前出师表》,另有《后出师表》。因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又上一表,即为《后出师表》。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

-出师表

南阳民间曾流传过一句老话:“南阳有‘三宝’,玉器、烙画、《出师表》。”南阳以外的人了解南阳,恐怕最早都是经过中学讲义中的《出师表》了。

是的,少有大志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就曾在南阳卧龙岗卧一带薪尝胆十余载,躬耕于陇亩之间。虽委身草野沟壑,但心胸全国之志,期得明主喜爱。那时,他即是一条卧龙,最终以其不世之才,照亮了蜀汉的天空。

从前的南阳,也是一条这么的卧龙,她就像一个含羞带怯的处子,安静地偏居一隅。地处淮水之源的南阳,没有郑州的喧嚣,没有开封的古旧,没有洛阳的铅华,但南阳却是这么一个安妥的当地:三面环山的盆地地貌使得这儿的大家好像日子在一个舒服的圈椅中,散淡、安稳而又与世无争。

南阳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扶桐柏,西扼秦岭,是我国最东端的一块盆地。南阳自古即是适合生存的当地。南阳,古称“宛”。“宛”是个象形字,是说南阳的地貌就像一只就餐的碗。想想,做个南阳人真是有福。这种充足的日子、闲适的环境,最能使人安卧静思,悉心做事。

尽管,安静的南阳很少招摇,但,她的文明底底蕴丰厚,她的漂亮与风味是掩藏不住的。当年,《诗经》就曾描写过这儿的楚地精致,李白也吟咏过这儿的汉时富贵:“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李白《南都行》)。这一切,无不彰显出作为楚汉文明的发祥地的南阳,具有无可代替的标志含义。

如果把南阳比作一棵蓬勃成长的大树,文明是南阳的根,那么,人文即是南阳的茎。南阳,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故有“南都”、“帝乡”之称。而且,她还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等前史名人。张仲景、诸葛亮、张衡、范蠡……这些曾照亮前史天空的姓名,如今仍如繁星点点,装点了大家的回忆。

即使是到了现代,得六合之灵气的南阳,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科技发明家王永民、作家二月河等今世名人。

文明的、人文的南阳,是凝重而浑厚的,有了这么根茎的支持,南阳的枝繁叶茂,即是那些闪烁于山水间的物华美景:南阳汉画像石、楚长城、内乡县衙、水帘洞、太白顶、宝天曼、老界岭、赊店古城……恰是它们一起打扮了一个“宛”若仙界的南阳。

仔细说来,南阳与龙文明,更有着先天不可分割的血缘。卧龙岗的深重且放一边,单说西峡恐龙,那即是大自然赐予南阳最可名贵的奇特礼品。坐落南阳市西峡县的我国西峡恐龙遗址园,是南阳伏牛山国际地质公园中心景区,被誉为“国际第九大奇观”。

我国西峡恐龙遗址园,不只有全国仅有一个以恐龙蛋化石为首要展品的西峡恐龙蛋化石博物馆,还有一座以恐龙蛋化石初始埋藏状态为特征的恐龙蛋遗址展馆。景区内还设置有华夏首座动感4D影院和以展现地球白云苍狗改变和生物杂乱演化主题的时空地道。

而新的年代,又给南阳的龙文明赋予了新的内在——那即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横空出世。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际开挖途径,在河南省郑州市邻近经过地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河北、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在地图上,她虽是一条弯曲的细线,但于天穹俯视,她却是一条腾飞于中华大地的年代巨龙。

躬耕于南阳的卧龙先生早已名垂千古,归于白垩纪的西峡恐龙也重现天日,南水北调的年代巨龙正滋润着千里沃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陈旧而俊美的南阳,正赶上龙腾九空绝好时机。南阳,这条从前的卧龙,正与时俱进、奋力腾飞。

诸葛亮自称南阳人可能是因为他的祖先和家族在南阳地区生活了很长时间,并在那里建立了深厚的人脉关系和社会地位。南阳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而诸葛亮的祖先可能就是在南阳地区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诸葛亮本人虽然出生在徐州,但他的父亲诸葛珪早年就离开徐州,移居到南阳地区。诸葛珪在南阳地区建立了家族,并在那里担任过官职。因此,诸葛亮也可以认为自己是南阳人。

总之,诸葛亮自称南阳人可能是因为他对南阳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归属感,也可能是因为他的祖先和家族在那里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

01总述

诸葛亮做《出师表》时,“隆中”属于襄阳郡,为何诸葛亮说成是“南阳”?各位,诸葛亮的这话其实说的是没错的。从北魏《水经注》到南梁《宋书》、《晋书》,古代所有的官方书籍中都提到了同一件事,那就是,诸葛亮躬耕的隆中,属于南阳邓县。

在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将南阳郡一分为二,分别设立襄阳郡和南乡郡。他的儿子曹丕,又将南阳郡再次拆分,多设了一个义阳郡。但请注意,《魏书》中明确指出,曹操父子拆分的,是南阳的南部和北部,没有涉及到邓县!所以,诸葛亮说自己躬耕于南阳(邓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

——《晋书》

02南阳邓县的归属问题

这里插个题外话,在看《魏书》中的这段史料时,小编一直有个疑惑,这南阳郡难道是曹氏家族的眼中刺?为啥要一拆再拆?难道是三国时期的南阳郡太大了?还是说曹魏想打破山川河流的自然界限,以方便他们治理?反正,近千年后的元朝人就是这么干的。

好了,咱还是说回邓县吧。据史料记载,在三国时期,邓县依然处于南阳。而诸葛亮所在的蜀汉政权,对曹魏的这种区划也是认可的。举个例子,《三国志—蒋琬传》中就曾提到,说诸葛亮北伐,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这里的魏兴,就是曹丕设置的郡县。

献帝建安十三年,魏得荆州地,析南阳西界为南乡郡。又有义阳郡,太康中析南阳郡置,统县十二

——《清康熙南阳府志

03南阳邓县是什么时候划归襄阳郡的?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的躬耕之地是什么时候划归襄阳郡的?《晋书》中说,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将南阳郡的北面单独划出,设立襄阳郡。请注意,这是襄阳郡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清康熙南阳府志》中说,晋太康年间,邓县划归义阳郡。而此时已是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了!诸葛亮已经去世半个多世纪了!综上所述,诸葛亮做《出师表》时,“隆中”的确属于襄阳郡,但他躬耕的邓县,的确属于南阳!

诸葛亮是哪里人?他的故居到底在哪?

首先,诸葛亮是琅邪阳都人,不是南阳人,史书没有所谓“南阳诸葛亮”只有“琅琊诸葛亮”。《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