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会发言稿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宗亲会发言稿,第1张

关于宗亲会发言稿范本

  篇一:黄氏宗亲座谈会的发言

 龙邑宗亲互访省亲座谈会发言稿

 黄姓是中华大姓,轩辕氏—黄帝的直系后裔,四千多年前因功封国,以国为姓。历史悠悠,族群浩浩;文化发达,理念超前;代出贤能,繁若灿星。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后在1955年所封将领中,就有大将黄克诚,中将黄新廷、黄火星、黄志勇以及少将二十七人。黄氏一门“八百进士三及第,十四尚书七封侯”之说所言不虚。

 自乾隆辛丑年,门立公一脉迁徙夔府以来,255年与湖南祖先失去联络,幸得益我族先驱的不懈努力,才得以认祖归宗以及有今日回访省亲的故事发生。

 万里相隔,百年思念,血脉相连,手足情深。

 感谢龙邑宗亲的牵挂,是你们胸有全族人,脚下走“真诚”,才有今日之盛会;是你们把我黄氏族裔,紧密联系在一起,互关戚苦,共享荣耀;是你们这种血脉亲情,激励着我夔府公平黄氏的每一位族人,让我们感到“树高千尺问其根,水淌万里寻其源”的来之不易。为此,我赋诗一首为贺,来把亲人的寻根谒祖事迹永远记载。

 仲夏时节探夔门,满江血脉人更亲;

 一夜飞渡跨湘渝,祖地青山看祥云。

 门公大德垂千古,江夏高风铄古今,

 追思先贤情怀远,举杯畅饮慰亲人。

 回访省亲座谈会会议流程安排 时间:20XX年7月13日上午10:30-11:30

 主持人:黄自立(公平黄氏家族秘书长)

 与会人员:

 居住在公平的宗亲代表:(5人)

 龙邑黄氏宗亲代表:(5人)

 居住在县城的宗亲代表:(8-10人)

 会议地点:夔州宾馆20楼小会议室(宾馆提供果盘)

 会议议程:

 1、主持人开场 10:35--10:40

 2、族长黄建权致欢迎词 10:42--10:55

 3、公平宗亲代表致辞 10:57--11:00

 4、龙邑宗亲代表致辞 11:02--11:15

 5、公平黄氏长辈致期望辞 11:16--11:25

 6、会议结束(与会人员到5楼1号房就餐)

  篇二:在宗亲会上的讲话

 诸位宗亲: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今天,这里草木葱郁,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在入黔始祖宋节武大将军俸信公、妣田氏老府君及老太君坟前,贵州籍我任姓宗亲齐聚一堂,在此举行祭祀入黔始祖暨立碑仪式,告慰祖先英灵,缅怀祖先功绩,承接祖先恩泽,今天是宗史中的值得特别纪念的一天,今天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必将在宗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近几年来,我宗族热心人士为宗族做了很多意义深远的工作:清理并修缮了多处祖坟,加强了各地任姓之间的往来联系,增补完善了宗谱这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事。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众多热衷于宗族事业的有识之士的辛勤努力,是他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从而为我任氏的团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我们圆满完成对入黔始祖俸信公、妣田氏老府君及老太君的重建。这次祭祀的如期举行和墓碑的圆满落成,是我任氏诸位宗亲齐心协力,充分发扬孝念和奉献精神的结果,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任明瑜、任明富、任明耀、任伯龙、任心良以及任贞廉、任永刚等组委会成员,他们为此次宗族大事不辞辛劳,奔走筹建,跋山涉水,废寝忘食,为我们成功树立祖先墓碑的同时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此,我谨代表全体族人向你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参加此

 次盛典的诸位宗亲表示诚挚的问候!

 俗话说,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必有源。自我始祖俸信公入黔数百年来,我贵州籍任姓在战火纷乱中流离辗转,在政权更迭中惶惶度日,在祖先的庇佑下顽强地生存,不息的繁衍,终于以盛族的姿态迎来了如今的盛世,迎来我任氏宗族发展的春天。祭祀先祖,为先祖树碑立传,就是要我们不忘先辈之精神,并使之在我辈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就是要我们油然而生宗族自豪感,从而生发巨大的宗族凝聚力;就是要我们永远记住宗族发展史,将我任氏宗族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只有这样,我任姓宗族的发展才能与时共进,才能与伟大的祖国一道奔向繁荣。

 各位宗亲,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时代,只有勤劳勇敢才能成就伟业,只有艰苦奋斗才能兴旺家族!让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牢记祖先的功德和教诲,为子孙后世的家运昌隆和事业发达祈祷吧!我们祖先坟墓上的松柏,必将万世长青!

  篇三:在云南镇雄邓氏宗亲联谊会上的讲话

 团结起来,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在“云南镇雄邓氏宗亲联谊会”上的讲话

 乌蒙山区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

 六盘水市邓氏宗亲联谊会会长 邓广周

 20XX年10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宗亲,大家早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乌蒙山区邓氏宗亲联谊会”和“六盘水市邓氏宗亲联谊会”以及全乌蒙山区的邓氏族人,向这次会议的“组委会”全体宗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族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宗亲们会记得你们的!同时向光临本次会议的各位宗亲代表示热烈的欢迎!也对隆陆公支系的全体宗亲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热诚的祝贺!

 宗亲们:

 为了响应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关于修好全国邓氏宗谱总谱卷”的倡议,贯彻落实武汉“全国邓氏联谱工作会”和“六盘水暨周边地区邓氏宗亲联谊年会”等会议精神,帮助族人了解全世界邓氏宗亲联谊动态,增进宗亲之间友谊,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通信息,为宗亲之间经商贸易构架桥梁,把本地族人和全世界邓氏宗亲紧密联系在一起,也为族间扶孤救贫、尊老爱幼、有序祭奠宗祖、参修全国总谱和保护恢复各地邓氏碑墓宗祠、文物古迹等活动奠定基础;同时成立“隆陆公支系邓氏宗亲联谊会”, 发展邓氏

 文化精髓。为此,本次会议 “组委会” 的全体宗亲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奔走相告,相互联系,把各位宗亲相约到这里参加这个会议。这次会议是一个研讨邓姓历史文化的会议,是一个加强友谊和团结的会议,也是一个促进社会和谐的会议,更是与时俱进、被载入镇雄邓氏的历史史册。

 为此,我再一次向本次会议 “组委会” 的全体宗亲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再一次感谢你们为族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你们是在乌蒙山区邓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后,第一个响应成立支系宗亲会的支头,是先导,是榜样。我希望其他地、县或支系的宗亲们向你们学习,尽快成立各自的宗亲会。使我们全国联修邓氏总谱的目的早日实现。

 宗亲们!

 宗亲们!

 相聚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的心却紧密相连,我们要珍惜相聚的机会,继续发扬血浓于水的精神,继往开来,团结起来,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最后,预祝这次“隆陆公支系宗亲联谊会”取得圆满成功!顺祝各位宗亲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篇四:湖南宗亲会第二次代表大会讲话稿

 乘势而上 再创辉煌

 ——在湖南文氏宗亲总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文初林

 各位宗台:

 十月来临,三阳开泰,今天我们在迁赣始祖春元公居住之地江西永新县隆重集会,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出席湖南文氏宗亲总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衡山、衡东、长沙、望城、桃源、桃江、醴陵市、临武县、宜章县、嘉禾县,特邀广东惠州、广西玉林、贵州大方、江西萍乡、湖北文氏宗亲总会的文氏代表共计150 人,湖南文氏宗亲会成立于2001年,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湖南省衡山县乐园酒家召开,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湖南文氏宗亲总会队伍,认真落实今后发展规划,贯彻执行总会章程,经总会多方筹备,研究决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目标是:“总结过去十年工作成绩和不足,制定今后发展纲要,修改总会章程,产生新的领导机构。”下面我就上述目标讲几点意见。请与会代表审议,同时请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一) 十年工作回顾

 1、乘修墓之契机,促总会成立。

 总会的成立是以六义堂、玖大堂修墓为契机,得益于长沙、湘乡、宁乡、衡山、衡东、湘潭、衡阳等地宗亲鼎力相助,以初林会长为纠首的情况下成立的,秉着以修谱为先导,建时公墓为里程碑,联络全国各地宗亲,交流我们文氏家族事宜为宗旨,在始创之初,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修葺时公墓,历时两年筹备,几十次往返于湘赣之间,尤其是资金拮据,人手缺乏,但在初林会长的坚强领导下,排除重重阻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2002年深秋,业

 以修毕。立衡岳之柱石,建始祖之佳城,耗资十万多元,主体工程得以完工,同时邀请了赣、湘、粤、川、滇、黔、桂六省宗亲共计600余人,举办了隆重竣工庆典。2008年8月底,通过我们对湖北仙桃的走访交流、促成了2009年秋扩建2公里从固塘村老屋到时公墓路基,硬化了墓前前坪、拜堂,新修了围栏,湖北宗亲会出资3万多元,专程派人督修,此举完成了初建墓地规划,以使始祖福安长眠,含笑九泉,彰显了后裔孝诚,慰籍了嗣孙心灵,十年来,我们全省各房在族人呼吁奔走之下,相继修葺了宝公派下一、二、三代,六义堂迁衡始祖、城南房始祖、俊卿位下凤泉公,宝公位下晰理公、桃源必达公等墓。抢救性地保护了先祖古冢,体现了我中华民族敬祖重孝之传统美德,传承了文氏先辈文化。

 2、收集古谱,建立资料文库。

 修篡家谱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族务大事,从九十年代开始,我会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作了不懈努力,殚精竭虑地在外收集古谱,特别是水生、初林、祖平等先后在衡东、湘潭、株洲等地,进村入户,忍饥挨饿,只要发现有文氏族谱的收藏者,不惜一切代价,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花重金予以收购,他们顶夏天烈日和酷暑,冒冬季寒风与飘雪,春华秋实,经过十多年艰苦寻访,耗资3万多元,到目前为止资料文库已初具规模,现藏家谱140余册。虽然日后有待完善、整理,但为全国各地文氏宗人寻根问祖,溯源正脉提供了有力依据,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是我们湖南文氏宗亲总会家族文化中一座资料宝库。

 近几年来,益阳、攸县、江西萍乡、四川筠连、高县等文氏后人来资料文库进行查阅、核对,研考自己的根源,并取得有力的论证,同时协助了江西昌来编辑《江右文氏通谱》,该谱于2007年出版发行,虽然不够完整,错误、纰

 漏较多,但为文氏家谱大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3、创办文氏宗亲网,搭建网络交流平台。

 为了更好地做好文氏宗亲会宣传工作,促进海内外各地宗亲及全国各地宗亲组织之间的交流,益阳市赫山区文四海宗台于2007年正式注册“文氏宗亲网”,并分别于2008年、2010年二次完成大的改版,开设了寻根问祖、文氏家谱、源流谱述、世系世代、派份字辈、凡例艺文、家谱研究、文氏名人、组织动态、QQ论坛等栏目,图文并茂,精彩纷呈,使版面设置,栏目开设更加完善,合理适用,深得族人喜爱。该网站自投入运营以来,浏览量节节攀升,截止20XX年10月总访量已达到2万人/次,全国各地,旅居海外文姓宗人已在网上发表博文3000多篇。我会与2010年12月在益阳召开了“文氏宗亲网”网络管理工作会,出台了《文氏宗亲网站管理章程》,在此欢迎在座的代表一如既往地支持网站建设,踊跃投稿,并对网站的完善和管理积极建言献策。

 4、内外交往,敦亲睦族。

 在处理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我会十分注重对外交流。2003年元旦总会派章林、新正、正新三人到广东惠州,落实修时公墓后续工作,2008年6月应邀出席了广西玉林举办的文天祥诞辰772周年纪念活动,及“文天祥研究会”成立庆典,2008年8月,章林、祖平出访湖北仙桃,促成了湖北文氏宗亲会的成立和秋祭时公墓,意义非凡,激发兄弟省会空前发展,把好的经验和作法推介到外省。2008年国庆期间走访了广西兴安县湘漓镇打渔村,澄清了蓬山公系下迁桂源流。2009年3月应邀出席桃源分会成立,开辟了县级分会成立之先河。2010年年底参加了萍乡颁谱,祠堂落成两场重大盛会。在省内,应邀出席了益阳合心垸、宁家铺清溪文氏圆谱庆典,20XX年春节走访了临武、宜章、醴陵、宁乡、攸县,所到之处深得各地族人爱戴,得到了热情接待,充分体现了天下

 文氏一家亲氛围,在此让我代表总会对以上族家宗人表示衷心感谢。

 5、修谱建祠成绩斐然,祭祖、分会成立稳步推进。

 十年来我省文氏修谱工作走过了漫长岁月,多个派系都是六十年以上未续撰修,有的达九十年以上,这项工作族人都心深地认识到迫在眉睫。抢救性地对老谱搜集,在此基础上克服了经验不足,人力财力匮乏的窘境,先后完成了六义堂系一、二、三房,宝公位下镇远堂,湘潭茶园铺房、赤壁房、益阳合心垸、宁家铺清溪房、天祥公派各支系修谱工作,目前正在指导和敦促白若铺、杨林、攸县赤珠系等世系修谱。

 在修谱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修缮兴建祠堂,以使我祖神位有安栖之处,已建成的有桃源马鞍坡文氏宗祠、文天祥纪念祠,修缮了临武坦下五房五处宗祠,宜章沙溪五房五处宗祠,保护了我文氏先人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安置着各位先人牌位,逢年过节便于族人供奉和祭拜。

 自2009年以来,我国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我会近十年来都组织了各派清明祭扫活动,玖大堂宝公、六义堂蓬山公,众嗣孙献资出力,按时筹备,清明扫墓已形成惯例。每年十月初组织全国各地文姓族人举办秋祭时公墓活动,年复一年,从不间断,深得各地族人充分肯定和赞许。

 通过我会到各地走访交流,我们各地族人充分认识到修谱、修墓、建祠等工作的重要性,同时都感到要成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推举德才兼备的族人来完成这些艰巨任务,为此总会要求市、县成立宗亲分会,目前已成分会的有桃源、益阳、临武、宜章、宁乡、华容、嘉禾等市、县,确定了宗族事务联络人,发现了一大批有文化有经济实力,热心家族事务的中老年人,酿成了“事事有人办,人人尽心力”的氛围,使之机构具有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这些成绩取得来之不易,得益于省内外、海外各位文姓族人的

 大力支持和帮助,得益于总会各位成员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得益于族人精诚团结、务实创新之结果。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缺点和不足,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活动经费十分困难,以上各项活动都是总会成员自掏腰包,已花费资金五万多元。其次,热心宗族事务的人不多,年轻人都有各自事业又多不愿做只有奉献没有经济回报的事,不禁让我们感觉到后继乏人,还有邵阳、怀化、湘西、娄底等地区找不到联络人,修谱建墓任务还很大,分会成立还留有空白地市,发展不够均衡,组织机构偏而不全,严重制约总会各项工作的推进。

 (二)今后长远发展规划

 时逢盛世,国泰民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家要振奋精神,乘势而上,尽心尽力办好我们文氏家族每件事情。近期,总会召开多次会议,通过网络交流和走访,广泛征求各世系族人意见,规划了今后长远发展方向,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五项具体工作:

 1、建好组织机构,发展和壮大队伍。

 无论是总会还是分会,都要把领导班子配备放在首位,只有强有力的班子,才能带好队伍,才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我们应着眼长远,对哪些热心家族事务,有一定文化基础和经济基础,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尽快吸收到队伍里来,让他们轻装上阵,放开手脚,施展才能,班子配备要注意老、中、青相互结合,采用以总会为载体,地市为骨架,县级为补充的机构设置模式。这次代表大会要推荐新的一届会长,并由会长任命副会长,原则上每个地市配备一名副会长,在文氏居住密集的县级区域要安排总会副会长一名。常委名额不受限制,对没有联络员的地市,一定要争取在近两年内,通过交流、通信、网络等平台,逐步联系起来,尽早将组织机构建好。

  篇五:第十一届颜氏宗亲联谊大会发言稿

 第十一届颜氏宗亲联谊大会发言稿

 尊敬的···组委会,尊敬的各国,各地区代表,尊敬的颜氏宗亲,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为了继续发扬儒家文化,坚守颜氏祖训,为了追求和谐大同的社会理想,坚持心中的梦想,在颜氏宗亲的积极赞助和四川省···组委会的组织下,我们大家又齐聚在巴蜀大地的文明中心——成都,来见证第十一届颜氏宗亲联谊大会的隆重举行,在此,我代表··向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愿,也预祝此次大会顺利召开,圆满结束。 成都市,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主城区面积843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418平方公里。它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的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等称号。自古以来,成都便号称“天府之国”,除了便利的交通和优良的自然条件以外,蓉城更是以其悠久且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而著称,司马相如在此结连卓文君,诸葛亮欲守天府而得天下,苏氏三文豪居竹眉山,杜甫于浣花溪旁筑小憩之所·····历史上的名人大多与成都结缘,不光是因为这里是个“世外桃源”,还因为这里有着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百姓皆深受熏陶。自西汉文翁兴学以来,四川学风大兴,渐与齐鲁之学齐名,谁家子弟谁家院,无法分辨清楚。和几千年前孔子的言传身教一样,成都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兴办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耀眼于世界!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颜氏家族,渊源流长,蜀中的颜宗应为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除了在书法上卓越的成就之外,颜真卿的铮铮铁骨更是让人记忆尤深,在安史之乱中,他慷慨赴义的不屈精神一直激励着颜氏的后人,激励着所有的四川同胞。颜氏文化,博大精深,早在2008年四川省就成立了颜子研究会,各市县的一些颜氏宗亲也一直在秉承着“以德修身,以德待人”的优良传统。中华颜氏,族旺财兴,颜氏后裔遍布全世界,单就四川而言,颜氏的企业涉及了机械制造、教育、医药卫生、食品等行业,今天的颜氏后裔不辱先辈,莘莘族人在各个领域作出了超凡的贡献,落叶盼归根,枝繁叶才茂,相信只要血脉相连,不忘本土,连四海之宗,手拉手,心连心,团结并进,不忘祖德,我们颜氏一定会有更加昌盛的明天!

 最后,再次预祝此次宗亲联谊大会圆满成功,愿我们颜氏宗族兴旺,愿我们颜氏文化流长,愿我们的国家昌盛!

;

陆氏的源自虞舜,《唐书》的“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出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因以为氏。”

  提起陆氏最早的这段渊源,可真是说来话长。原来4000多年前虞舜把帝位禅让给夏禹之后,他的儿子商均,就被夏禹封于虞城(妫水),也就是现在山西省永济县南部的地方,并且以“妫”作为整个家族的姓氏。换句话说,现在山西永济县的南部,正是陆姓人的最早发祥之地。

  不过,陆氏也跟其他著名姓氏一样,并非单纯的“一脉相传”,而是由好几支不同的分子共同组成。依照《风俗通》的考证,便可以知道原本源自虞舜的陆氏,很早就已有新血加入,该书是这样说的:“春秋时陆浑国之后”。

  春秋时期所谓的陆浑国,本来是伊川(今河南省境内)之地,由于有一支名为陆浑之戎居于此而得名。这支陆浑戎,是允姓戎的别部,住在伊川,不久就于周景王20年被晋国所灭,并且也仿照汉人的习惯,在国亡后以国为氏而姓了陆,使得陆姓的阵容,很快地庞大起来。

  除了以上两种被普遍采认的考据之外,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上古时期祝融氏的儿子陆终的后裔,也有以陆为姓的,像《广韵》一书就指出:“古天子陆终之后”。

  陆姓的组织情形,的确相当复杂。到了南北朝的五胡乱华时期,又有一批新的人马加入陆氏的阵容,那就是《魏书官氏志》所记载的:“步陆孤氏改陆氏”。这样一来,现在遍布于世界每一角落的陆姓人家,如果有心要探寻自己的真正出处,恐怕十分的费事了。

  陆氏很早便称盛于江、浙一带,具体的例子不胜枚举,就以汉末三国鼎立时期位于江左的东吴来说,陆氏便是人材辈出。自孙权麾下那位大将陆逊开始,他的儿子陆抗,两个孙子陆机和陆云,就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到了宋氏,说到忠义凛然,陆氏更是当之无愧。宋朝末年保卫宋室,元兵攻破崖山时仗剑驱妻子入海,自己则背负卫王赴海而死的陆秀夫,更是千秋共敬,万世共仰的大忠臣 。

陆广作品1.江苏地区(江阴) 《陆氏世谱》 ,卷数不详,现存17册,陆炜纂修,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世德堂木活字本。(无锡)《陆氏世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秀野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783年)本,8卷,首1卷,陆熊祥纂修;民国11年(公元1922年)仰贤堂铅印本,正编90卷首l卷,后编5卷,陆绍云等修;民国37年(公元1948年)仰贤堂铅印本,126卷,首1卷,陆瑞星等修。(无锡)《陆氏宗谱》,卷数不详,l册,陆耀明纂修,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崇本堂木活字本。(无锡)《陆氏世谱》,90卷,首1卷,92册,陆大镌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本。(河北大学)(无锡)《陆氏世谱摘录》不分卷,5册,陆熊祥录,民国20年(公元1931年)抄本。(历史所)(太仓)《平原宗谱》,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刻本。(吴江)《汾湖陆氏族谱》,不分卷,2册,编修者不详,近代传抄本。(吴江)《汾湖陆氏世系》不分卷,l册,陆焯辑,清咸丰间抄写本。(吴江)《陆氏先德录》l卷,陆乃普纂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羲经堂刻本。(吴江)《先德录续刻》,1卷,陆鼎奎辑,民国8年(公元1919年)刻本。(吴江)《平原松陵陆氏宗谱》12卷,首l卷,陆乃普纂修,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刻本。(历史所)、(吉林大学)(吴江)《松陵陆氏宗谱》12卷,首1卷,末l卷,4册,陆维钰纂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抄本。陆游作品(吴江)《陆氏世略》l卷,民国8年(公元1919年)柳弃疾钞本。(武进)《陆氏宗谱》,18卷,陆华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永言堂木活字本。(武进)《陆庄陆氏世谱》,29卷,末l卷,编修者不详,民国8年(公元1919年)怀忠堂活字本(武进)《晋陵茅庄陆氏宗谱》8卷,8册,陆南昌纂修,清同治国十一年(公元1872年)怀忠堂活字本。(历史所)(武进)《樟村陆氏宗谱》16卷,陆德秉等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继述堂木活字本。(辽宁图);此外有民国9年(公元1920年)继述堂木活字本,18卷,陆兰亭等修。(江苏常州市图)2浙江地区(平湖)《陆氏家史》,5卷,陆鸣銮纂修,清抄本。(上虞)《上虞雁埠陆氏宗谱》,6卷,陆荣泰纂修,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兄弟印刷所铅印本。(吴兴)《陆氏支谱》,6卷,陆积昌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活字本。(吴兴)《陆氏支谱》,不分卷,2册,陆维纂修,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刻本。(历史所)(吴兴)《月河陆氏支谱》,不分卷,陆树堂等修,民国25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人民大学)、(辽宁图)、(南京图)(金华) 《东阳陆氏宗谱》 ,卷数不详,编修者不详,明木活字本;此外有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木活字本,18卷,首1卷,陆应记等纂修;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兆台等修;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文焕等修;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中华等修: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庆培纂修。(金华)《东阳陆氏宗谱续编》,卷数不详,光绪二十四年至三十二年(公元1898—1906年)木活字本。(金华)《东阳陆氏宗谱前编》,卷数不详,民国王8年(公元1929年)木活字本。(海宁)《海昌鹏坡陆氏宗谱》30卷,首2卷,20册,陆振之纂修,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刻本。(海宁)《海昌鹏坡陆氏宗谱》30卷,24册,陆鹤翔等修,民国3年(公元1914年)希贤祠刻本。、(浙江嘉兴市图)(绍兴)《陆氏族谱》,不分卷,陆曾纂修,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世德堂刻本。(绍兴)《两溪陆氏家乘》,4卷,4册,陆岳阳纂修,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刻本。(人民大学)陆蠡(绍兴)《山阴梅湖陆氏宗谱》,6卷,陆遵修纂修,民国6年(公元1917年)中正堂活字本。(吉林大学)(嘉兴)《吴郡陆氏窦巷支世系图表》,不分卷,陆祖谷纂修,民国22年(公元1933年)石印本、(江苏苏州市图)、(浙江嘉兴市图)3上海地区(上海)《陆氏宗谱》,不分卷,陆位纂修,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写本。(上海)《云间陆氏家乘》4卷,首1卷,陆昌耀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刊本。(松江抄家物资办公室)(上海)《云间珠溪陆氏谱牒》不分卷,4册,陆修先等修,民国13年(公元1924年)石印本。(人大),此外有民国15年(公元1926年)石印本。(上海)《陆氏世系表》不分卷,陆咏荃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稿本。(嘉定县博)(崇明)《陆氏世谱》不分卷,陆坤元等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行素堂刻本,此外有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行素堂本,不分卷,陆坤元等修;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务本堂刻本,不分卷,陆志铨等修。;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刻本,不分卷,陆菊亭纂修,40册。(崇明)《陆氏大宗世谱》,不分卷,陆运涛等修,清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国4年(公元1915年)务本堂刻本,卷数不详,陆志铨等修。(崇明)《陆氏世谱》,清刻本,纂修者不详,一册,残本,书名据版心题,记事至清道光间。4.安徽地区(太湖) 《太湖陆氏宗谱》 ,卷数不详,陆钰山等修,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怀橘堂木活字本,此外有民国7年(公元1918年)怀橘堂木活字本,卷数不详,陆邦彦等修。(历阳)《陆氏宗谱》,2卷,2册,陆天锡等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双璧堂木活字本。(潜山)《陆叶氏宗谱》,19卷,首1卷,24册,陆济川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崇本堂活字本。(人民大学)(歙县)《陆氏家谱》,卷数不详,民国26年(公元1937年)许承尧校抄本。(安徽博)陆小曼5.南方其他地区(湘阴)《罗湘陆氏支谱》,陆传薪等修,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河南堂木活字本。(广东)《陆氏世德记》,陆师彦等修,清光绪元年(公元1895年)木活字本。(广西邕宁)《陆氏族谱》,1卷,陆仰阶纂,1949年抄本。(广西档)、(广西邕宁县档)6.北方地区(通城)《陆氏宗谱》,6卷,首1卷,陆彝典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以文堂木活字本。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锁定

彭宠,(?-29年),字伯通,南阳郡宛县人。王莽政权时期曾任大司空士,刘玄称帝后任命他为渔阳太守。刘秀、王郎争夺河北时,彭宠经过两三考虑决定归顺刘秀,并为刘秀平定河北提供将领、士兵、粮草,立下大功,后因幽州牧朱浮构陷,失去了刘秀的信任,公元26年(建武二年)起兵反汉,自称燕王。公元29年(建武五年),彭宠被家奴杀死,首级被献给刘秀。

中文名

彭宠

外文名

彭伯通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南阳郡宛县

逝世日期

公元29年

职业

将领,官员

官职

渔阳太守

自称

燕王

彭宠出身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彭宏在汉哀帝时任渔阳太守,因为不肯依附王莽,与何武、鲍宣一起被王莽杀害。[1]

连环画《铜马皇帝》插图

彭宠少年的时候,就在南阳郡做郡吏。王莽地皇年间,朝廷从四方招募来的优异之士,授予官爵,称为元士。彭宠由于才能卓越,被推荐到长安做到大司空士。[2]

公元22年(地皇三年)四月,彭宠跟着主将大司空王邑去宛城平叛,围剿舂陵军。昆阳之战惨败之后,彭宠跟着王邑逃到洛阳(今河南洛阳)。惊魂未定之际,彭宠突然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人告诉他说,他的胞弟也参加了宛城汉军。彭宠吓的心惊胆战,担心自己遭受连累,就与同乡人吴汉一起逃出洛阳,到渔阳郡寻找父亲彭宏以前的老部下,以求暂时安身。[3]

公元23年(更始元年,地皇四年)九月,刘玄攻破了洛阳盖延简介,派遣南阳人韩鸿为使者,到北方各地招降。彭宠听说后,就叫上吴汉一起去见韩鸿。于是,他们二人立即从渔阳出发,一起去拜见这个老乡,想为各自谋个一官半职。韩鸿渡过黄河到了河北,到北州各郡去宣慰。他没想到在北边能够遇到同乡闾人,三人一见面,谈得很投机。再加上韩鸿以前在南阳也听说过彭宠的名字,知道他有才干,于是就向刘玄举荐他们二人出来做官。不久,刘玄准奏,下诏任命彭宠为偏将军,行渔阳太守事(代理太守职务),又任命吴汉为渔阳郡的安乐县令,作为彭宠的属下。就这样,拿着刘玄的任命书,彭宠继承父业,做了渔阳太守。彭宠很有才干,到任后整饬武备,抚慰军民,渔阳郡很快就安定了下来。[4]

连环画《铜马皇帝》插图

公元23年(更始元年)十月,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十二月,刘秀到了蓟地,以书信招彭宠来相见。彭宠准备好了牛和酒,准备去拜见刘秀。这时却传来了王郎在邯郸称帝的消息,王郎派遣的将领到了上谷郡和渔阳郡来征发两郡的突骑(汉朝用来对抗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精锐骑兵)。彭宠身边的一些亲信、亲属畏惧王郎的滔天势力,都劝说彭宠归顺王郎,只有吴汉劝说彭宠支持刘秀。恰好上谷太守耿况也派功曹寇恂到彭宠处,共同谋划归从刘秀。彭宠就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及都尉严宣、护军盖延、狐奴县令王梁,与上谷军合军向南,最终在广阿与刘率领的部队会师。[5]

刘秀为了感谢彭宠的援助,封他为建忠侯,并赐号大将军,让其继续担任渔阳太守。彭宠看到刘秀如此慷慨地施恩进爵,也很感激。刘秀率领诸路联军与王郎在钜鹿、邯郸等地作战期间,不遗余力,紧密支援。征集渔阳郡所属各县的粮食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输到前线。可以说,彭宠在平定王郎叛乱的过程中,他与上谷太守耿况一样,虽然本人没有直接上阵参战,然而他们二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彭宠不仅出兵,而且出钱、出粮,为刘秀平定河北立下了汗马功劳。[6]

公元24年(更始二年)五月,刘秀斩杀王郎,控制了河北的局势,为了防止刘秀在河北的发展,刘玄任命苗曾为幽州牧,韦顺为上谷太守,蔡充为渔阳太守,一起去北边诸郡去上任。这样一来彭宠的渔阳郡太守就做到头了,可韦顺、蔡充刚到北方不久,就被刘秀的大将耿弇给杀了,耿况和彭宠就接着做自己的太守。

公元25年(更始三年)五月,刘秀在追剿铜马流民军残部的过程中,进驻蓟县。为了统一幽州十郡的指挥领导,刘秀下令:任命朱浮为幽州牧,旨在对北部边陲加强控制。彭宠听说后,连忙前来拜见刘秀。彭宠自以为功劳大,期望甚高,但刘秀接见他的规格待遇都没有达到他设想的那样,因此彭宠心怀不平。[7]

刘秀知道后,以此问幽州牧朱浮。朱浮回答说:当初吴汉等人率领幽州突骑来增援的的时候,大王您为了表示感谢,曾经馈赠给彭宠很多衣服、马车、佩剑,还称呼其为北道主人。彭宠指望着与大王见面后,您能够紧紧握住他的手,愉快地交谈。而大王您没有给予他这种礼遇,所以他就很不满意呢”[8]

朱浮又说:“以前王莽做大司马的时候,少府官员甄丰(字长伯)每天早晚都到王莽的宅子里去议事。因此,人们都戏谑地说:‘夜半客,甄长伯。’等到王莽篡位后,疏远了甄丰,甄丰因此愤愤不平,最后获罪被诛而死。”刘秀听了这话之后,哈哈大笑,对朱浮说:“不至于吧!”[9]

公元25年(建武元年),刘秀即皇帝位,当初彭宠派来增援刘秀的吴汉、王梁都位列三公,而彭宠独没有加升,更加怏怏不得志。叹道:“我的功劳应当封王,现在却成这样,陛下忘了我吗?”[10]

彭宠求封无望,深感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北方各郡,因为战争的破坏,民生凋敝,残破不堪。只有彭宠治理下的渔阳郡,没有遭到大的兵燹,经济比较富裕。另外,渔阳郡靠近大海,矿藏富足,西汉时期就设置有盐铁官。因此,彭宠鼓励郡中诸县煮盐冶铁,然后到各地去贩卖。把卖来的钱有买成粮食、珍宝囤积起来,日子过得非常富裕。原本彭宠即使不能更进一步升官升爵,却也能在渔阳做个一方土皇帝,但幽州牧朱浮与彭宠不和,多次诬陷构害于他。[11]

公元26年(建武二年)春,刘秀下诏征召彭宠入京,彭宠认为是朱浮在刘秀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彭宠就写信给老部下吴汉、盖延,要他们两人在刘秀面前为自己辨白冤枉。同时,他上疏朝廷说:“陛下要臣去洛阳去也可以,但是陛下必须答应臣一个条件!幽州牧朱浮再也不能继续任职了,臣要和他一起到朝廷中去对质!”刘秀看到彭宠的奏章后很不悦,认为彭宠实在是不象话,居然胆敢干涉朝廷官员的任免,还与自己讨价还价。因此,刘秀严词驳回了彭宠的提议,命令他立即动身,不得延误时日![12]

接到了刘秀的诏书之后,彭宠犯了愁,越发地感到不安,举棋不定。自己究竟何去何从,一时拿不定主意。正在彭宠愁眉不展之际,他的夫人发话了。这个女人性格刚强,见到丈夫莫名其妙地受这么多窝囊气,也为丈夫感到愤愤不平。于是,她就私下劝彭宠不要去洛阳,她说:“如果夫君应征去了洛阳,您不仅会受制于人,而且还可能有生命危险。好端端地呆在渔阳多好!这么富裕的地方做官,跑到洛阳去做什么?!”彭宠还是心乱如麻,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又和手下的属吏们商议。这些官员对于朱浮的所作所为也是非常不满,极力劝说彭宠不要奉诏应征。[13]

刘秀看到彭宠迟迟不动身,就派彭宠的堂弟子后兰卿劝说他去洛阳。他越发怀疑其中有诈,所以彭宠下令将子后兰卿截下,不许他回洛阳。他 了渔阳境内所有能够调动的军队,任命手下的亲信属吏任命为大将,正式举旗反叛!举兵之后,彭宠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朱浮把守的蓟县。誓师完毕之后,他亲率大军两万,南下对蓟县展开了猛烈攻击,将城池围困的如同铁桶一般。[14]

在围攻蓟县的同时,彭宠还分兵掠取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又自以为与耿况都有重功,而恩赏都微薄,几次派遣使者去诱说耿况一起起兵反叛,但耿况不接受,还多次斩杀彭宠的使者。[15]

公元26年(建武二年)秋天,刘秀派游击将军邓隆援救蓟县的朱浮。听到邓隆率领汉军万余人北上的消息,朱浮离开了蓟县出镇卢奴,准备接应邓隆北上。可是,邓隆到了幽州境内后,却将军队驻扎在潞城之南,与朱浮相距百里以上。他的设想是,与朱浮一南一北,伺机与彭宠决战。即便不利,也可以相互倚为声援。部属完毕之后,邓隆派信使火速南下,飞驰洛阳禀报军情。刘秀听完信使的汇报,拍案大怒,厉声责问信使:“邓隆真是个混帐!两军相距百里之遥,如何相互支援?!等你回去之时,邓隆早就被击破了!”果然不出刘秀所料,彭宠以主力临河围困住邓隆,然后派三千轻骑兵迂回到邓隆军背后,前后夹击,邓隆军大败,全军溃败。朱浮在雍奴听说邓隆军被围,急忙出兵驰援。由于雍奴城距离潞城太远,走到途中,邓隆军已经溃散,于是收军回城。从此,朱浮在蓟县、雍奴坚守一线,与彭宠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对峙。[16]

由于刘秀正在东、西、南三线苦战,抽调不出兵力增援北方,局势开始朝有利于彭宠的方向发展。公元27年(建武三年)春,彭宠攻拔右北平、上谷数县。派遣使者以美女和带彩的丝织品贿赂匈奴,要与匈奴结好和亲。匈奴单于使左南将军七八千骑,往来为游兵以援助彭宠。又南结交张步及富平获索各豪杰,都与他们相交为质互相联合。于是攻拔蓟县,自立为燕王。[17]

连环画《铜马皇帝》插图

在消灭了西线的赤眉军之后,汉军主力开始北上平叛。公元28年(建武四年),刘秀命令建威大将军耿弇为主将,率领诸将乘胜前进,出兵北上围剿彭宠叛军。彭宠见势不妙,急忙派使者连夜北上,携以重金延请匈奴单于出兵相助。果然,匈奴派两个王引起兵南下助战。彭宠派遣弟弟彭纯率领二千多匈奴骑兵为一路,自己率领数万兵马为另一路,分别进攻汉军。匈奴骑兵经过军都的时候,被上谷太守耿况知道,他立即命令儿子耿舒带领上谷突骑狙击匈奴骑兵。双方接战,匈奴大败,两个王都被杀死。彭宠恐惧,放弃了蓟县,率领主力撤回渔阳。[18]

公元29年(建武五年)春,随着汉军的重兵压境,彭宠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但军政方面有麻烦,他的家中也一直麻烦不断。先是彭宠的妻子连续不断地做噩梦,接着,府中也陆续发生一些怪事:府中的有些东西或是莫名其妙地失踪,或是无缘无故地损坏。他派人请来一些卜者、相师到自己府中来察看。这些术士们在仔细勘验了王府之后,都说:“大王!依小人勘查,王府之中隐隐有杀气。近期,可能会有歹人趁机作乱,还望大王小心戒备才是!”但当时,彭宠在渔阳城中并无亲信侍卫。堂弟子后兰卿倒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此刻却不在城中。原来,他一直在洛阳做人质,而且是彭宠反叛之前,被刘秀派回来劝说彭宠应征入朝的。因此,彭宠一直对后兰卿很不信任。为了防止后兰卿有变化,一直令其在外带兵,不许他留在身边。因此,在渔阳城中除了渔阳正规军之外,王府周边彭宠并无亲信护卫。[19]

由于前线频频失利,再加上家中“闹鬼”,彭宠心烦意乱,更加焦躁不安。他为了祈福避凶,以求心安,他闭门谢客,躲到了府内一个偏堂里面持斋养神。此刻,彭宠身边除了极少数负责照料生活起居的贴身奴仆、丫鬟之外,其他人一律不得入内,就连彭宠之妻也很难见到他。[20]

彭宠身边的苍头(家奴)子密联系了另两个苍头,密谋杀了彭宠,提着他的脑袋去向汉军邀功请赏。一天中午,彭宠在斋堂里读完了道书之后,有些疲倦,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子密见时机已到,心中大喜。急令同伙一拥而上,将睡梦中的彭宠捆绑在床上,用布堵上他的嘴。然后跑到门口告诉守门的卫兵:“大王有令!今日正在持斋戒养神!任何人都不得以公务为由打扰!违者治罪!”为了防止走漏消息,子密又假传彭宠之命,将彭宠身边的贴身奴仆、丫鬟们全都捆绑了起来,分别安置在别处的角落里。安顿停当,子密又令一个苍头以彭宠的名义召彭妻入见。彭妻一进卧室,就看到丈夫被绳捆索绑,坐在一个角落里。彭妻大惊,彭宠急忙对妻子使了一个眼色:“去到内室,找些金银细软,速为诸位将军置办行装!”[21]

于是由两个苍头押着彭妻进入了王府密室,前去搜刮彭宠的财宝细软,留下一个苍头看守彭宠。狡猾的子密并没有走远,而是躲在窗棂后面偷窥。[22]

彭宠一看子密走了,悄悄地看守他的苍头说:“孩子!你过来!”看守道:“何事?”彭宠叹了口气说:“以前本王对你如何?”苍头低下头,默然不语。彭宠觉得有门,趁机道:“孩子!你是我平常最亲信的心腹之人啊!如今,不过是被子密所胁迫罢了!虽然你对我这样,本王不怪你!如果你解开绳索,等本王出去,就把女儿嫁给你为妻,府中的所有财物都归你所有!你看如何?”[22]

看守苍头动了心,犹豫了一下。看看四下无人,就准备动手解开绳索。不料,看守苍头还是有些心虚,猛一抬头却看见子密在窗棂边上冷冷地看着他。看守苍头吓得一哆嗦,再也不敢解绳子。[22]

过了一会,苍头押着彭妻,带着一大堆的金银细软气喘吁吁地回来了。子密令他们将财宝都堆放到斋堂的侧房里。子密对彭妻道:“去找一些缣绸,缝两个大包!”彭妻遵命,连夜用缣绸赶制了两个大包。子密令人将所有的财宝装进缣包里,又命手下将彭妻捆起来,嘴上也堵上破布,禁止他出生。子密又命人找来了六匹马,以备逃走之用。[23]

到了晚上,子密命人解开彭宠身上的绳索,拿刀威逼彭宠,让他在缣绸上给各处守门士兵写一个手令。彭宠道:“怎么写?”子密森然道:“今特派子密等人至子后兰卿所,迅速开门放行,不得稽留!”[24]

在子密威逼之下,彭宠不得不照办。他刚刚写完,子密与三个同伙手起刀落,将彭宠夫妇的脑袋全部砍下!随后,将二人的血淋淋的首级装到了缣囊中。然后每人骑一匹马,连夜离开了王府。由于他们拿着彭宠的手令,一路上畅行无阻,直奔南面的洛阳而去。[25]

次日,彭宠手下的官员们发现阁门紧闭,无法不开。大家慌了,知道肯定出了大事。为首的官员立即命人逾墙而入盖延简介,却看见了彭宠夫妇的血淋淋的尸体。官员们大惊失色,面面相觑,不知所措。[26]

尚书韩立等人拥立彭宠之子彭午为燕王。没过几天,国师韩利发动了政变,带兵杀了彭午,并灭了彭宠的满门宗族。韩利又派人到涿郡向汉军请降,将彭午的人头送给汉军的征虏将军祭遵。[27]

朱浮:“伯通(彭宠)以名字典郡,有佐命之功,临人亲职,爱惜仓库,而浮秉征伐之任,欲权时救急,二者皆为国耳。”[28]

权德舆:“伯通(彭宠)之叛命,子密之戕君,同归于乱,罪不相蔽,宜各致于法,昭示王度。”[29]

慕容德:“彭宠盗逆渔阳,身死于奴仆。”[30]

《后汉书》:“天地闭革,野战群龙。昌、芳僣诈,梁、齐连锋。宠负强地,宪萦深江。实惟非律,代委神邦。”[31]

《经史百家杂钞》:“昔淮南信左吴之策,隗嚣纳王元之言,彭宠受亲吏之计,三夫不寤,终为世笑。”[32]

《人物志》:“彭宠以朱浮之郄,终有覆亡之祸。”[33]

《后汉书》、《东观汉记》有传。

《皇极经世》、《日知录集释》、《武经总要》、《浮邱子》、《九畹史论》、《灌畦暇语》、《经史百家杂钞》均有相关事迹记载。

据宋代王存所著《元丰九域志》记载,彭宠墓在德州鬲城。[34]

弟弟:彭纯

儿子:彭午

杂剧封面

明代无名氏著有杂剧《捉彭宠》,又名《邓禹定计捉彭宠》,讲述彭宠反汉,为邓禹设计生擒。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浩然文史文史类学者、博士团队,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

东汉初邓奉、彭宠造反:一同起事的兄弟最后为何反目?原因很复杂

邓奉本是刘秀的姐夫邓晨之侄。王莽末年,邓奉占据淯阳县。他保护了刘秀的妻子阴丽华及其族人,后投靠刘秀,军功卓著。彭宠本是刘秀的“拥趸”,为刘秀统一立下汗马功劳。可二人先后叛离刘秀,终落身首异处的下场,其叛离缘由,令人唏嘘感慨,也值得后人鉴戒。

  山西太原刘氏: 据《太原文存》卷8《刘氏族谱序》记载,太原刘氏形成于明朝,以刘信为开基始祖。刘信,明成化时人。

  山西芮城刘氏: 形成于明朝初,以刘敏为开基始祖。该族以"孝悌堂"为堂号。至明嘉靖时,有第7世孙刘良臣,始创修芮城《刘氏家传》,明万历时刘良臣的儿子续修。清康熙时,刘敏第十四世孙也即刘良臣的第七世孙刘士锡,再次重修《芮城刘氏家传》。

  山西岳阳(今古县)刘氏: 据清咸丰时手抄本山西岳阳《刘氏宗谱》记载,该支刘氏家族形成于明初,以刘美天为开基始祖。刘美天在洪武年间定居岳阳县金堆里石佛叠,传到第七世时分为四大房,分别居于岳阳县罗家山、弱柳、凌云、邓家山等地。清朝乾隆58年(1793年),四大房始合宗祭祖,创修族谱。现在,这支刘氏家族已传到开基始祖刘美天的第24代。

  山西徐沟太常村刘氏: 据民国二十六年手抄本《太常村刘氏系图》记载,该支刘氏形成于明初,开基始祖刘仲礼,明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徐沟太常村。到今天,该支刘氏已传到始祖刘仲礼的第27代。

  山西交城刘氏: 据民国末年刘学光编交城《刘氏世谱》记载,这支刘氏家族原籍江南,明朝初年徙居山东省济南桓台县等地,清朝光绪十五年以后,才陆续迁入山西省中南部八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有一支又由屯留迁入交城瓦窑村落籍,此后到今仍居于此。这支家族现在已传到第23左右。据族谱记载,该族历史上较著名的人物有刘麟,曾任直录河间府通判;刘泰华,曾任下德骑尉、候迁守备;刘志通,曾任安徽怀远县丞;刘得洪,任江西浮梁知县,补用知府。

提问者使出了卧龙岗的绝招“偷梁换柱”加“乾坤大挪移”!即把东汉指南阳郡的“南阳”移植到后世的“南阳县”“南阳府”和“南阳市”身上,甚至直接等同于“卧龙岗”!这种不敢面对史实的行为表现出的是没有底气的心虚!

回到这个问题,实际上山东诸葛家谱无一字提及“卧龙岗”,反而都证明,诸葛亮《出师表》中“躬耕于南阳”是指南阳郡,而不是后世改名为南阳县的宛城。

如《诸葛武侯集》注引《诸葛氏谱》称:“亮为弟均,取南阳林氏女为妇,期年,生子名望。”

这里的“南阳林氏”是“郡望”,即指南阳郡的望族林氏。古代表示哪里人,都是“郡+人名”或“郡+县+人名”,从来没有“县+人名”的。卧龙岗在这里把“南阳郡”林氏偷换成“南阳县”林氏,真是无知者无畏!

又如:山东临沂访坞村的《诸葛氏祖碑文》》载:“我葛氏家琅琊,迁于南阳,食禄为诸,以官为姓。”《琅琊郡全裔堂诸葛氏宗谱》称:“亮生于琅琊,迁居南阳,官于西蜀。”该宗谱还:“诸葛亮次孙诸葛京次子(诸葛)冲携眷复归故里,又还琅琊。

这里南阳还是指南阳郡。为什么?因为“琅琊”是郡啊!这是简单的排比句式。“生于琅琊”是指东汉南阳郡,“官于西蜀”是指蜀郡,前后都是指郡一级地名,怎么到了“迁居南阳”就变成了南阳县了?可见这里的南阳和琅琊、西蜀一样都是指“郡”,即“南阳郡”。从而可证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是指“南阳郡”无疑!

以上山东诸葛亮家谱的“南阳”和诸葛亮《出师表》“躬耕于南阳”一样都是指东汉“南阳郡”,都没有提及具体的地点,更没有提及卧龙岗,根本不能成为南阳市卧龙岗的证据!

卧龙岗把所有的与躬耕有关的“南阳”都毫无根据的偷换成南阳县,这种伎俩证明了其来路不正,没有堂堂正正的史料依据!更何况没有任何诸葛亮家谱提到卧龙岗!反倒是南阳邓县隆中即今襄阳隆中却被诸葛亮后裔认可!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有个著名的“诸葛八卦村”,是诸葛亮后裔中的一支在宋代迁徙定居于此。该村原名“高隆村”,取“高卧隆中”之意。在该村“大公堂丞相祠” 上方悬挂一匾额上书“隆中云礽”四字,意即:隆中诸葛亮的子孙。

表明浙江兰溪的诸葛亮后裔认同诸葛亮躬耕于隆中,而不是什么卧龙岗。这与正史裴注《三国志》的记载完全一致。

2018年9月8日,浙江兰溪、广西阳朔以及江苏、江西等省市的二十多名诸葛亮后裔代表相约来到襄阳古隆中祭祀诸葛亮。此次祭祀诸葛亮大典的主祭是来自广西阳朔诸葛亮文化研究会会长、诸葛亮第48代孙诸葛保满。

全国诸葛亮后裔来隆中祭祀诸葛亮证明隆中为诸葛亮故居、为诸葛亮躬耕地的事实得到了诸葛亮后裔的普遍认同。

不仅诸葛亮后世子认可隆中,诸葛亮故乡山东的地方志也都认可隆中!

明嘉靖陆釴编撰的《山东通志》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末随从父玄往依刘表,避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昭烈屯新野,徐庶器而荐之。先王凡三往顾亮乃见。”清雍正岳浚编撰的《山东通志》也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汉末随从父玄往依刘表,隐居襄阳隆中,自比管乐……”清嘉庆许绍锦编撰的《莒州志》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亮早孤随从父玄往依刘表,居襄阳隆中,自比于管乐……”而莒州在东汉就属琅琊郡管辖且就与诸葛亮故乡琅琊阳都县接壤。

民国王元一编撰的《桓台县志》记载“诸葛陂:在城东北二十五里诸葛庄北。桓台胜览载:诸葛孔明未隐隆中时尝游齐作梁父吟……”

可见诸葛亮故乡山东各地的地方志也都认可诸葛亮家在隆中,躬耕在隆中。

综上可知,诸葛亮家谱中都没有提及卧龙岗,所谓的“南阳”都是指南阳郡。卧龙岗将指南阳郡的“南阳”挪移到后世的南阳市、南阳县身上是典型的篡改史料。而诸葛亮后裔都认可隆中是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诸葛亮故乡山东地方志也都明确记载诸葛亮隐居躬耕于隆中。可见诸葛亮家谱中所谓的“南阳”的具体地点其实就是“南阳郡邓县隆中”,后世划给襄阳,就成为了今天的襄阳隆中。这才是1700年来各种史料公认的史实!

宗亲会发言稿

关于宗亲会发言稿范本   篇一:黄氏宗亲座谈会的发言  龙邑宗亲互访省亲座谈会发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