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角头文化 闽南
要容易形成帮派, 这个国家民族必须要含有适合帮派架构的文化成分 有两个东西是很重要的因子:
(1) 讲就长幼有序上下伦理的孝道
(2)
缺乏以亲身一对一决斗为荣誉的历史
第一点, 台湾一直以来是很推崇孝道的 小的要伺候大的, 幼的要为老的出钱出力出命
这个东西是形成帮派的思想基础
第二点, 如果一个国家有亲身一对一决斗为荣誉的历史,
那麼当受辱的时刻, 事後纠集亲友打群架的行为则无法被历史所塑造的荣誉感合理化, 是以较不易发展成黑道帮派的互助组织
台湾向来缺乏亲身决斗的传统, 地主受辱都是找一群人去打回来, 而不是这个受辱的当事人亲自出面决斗 由他人代替自己打架, 在事後以多欺少,
在台湾的文化里面丝毫不是耻辱 这样的历史背景能够支持帮派聚众打群架的行为并良好的合理化
不少西方人将当代权贵仕绅的人性有礼,
归因於决斗(duel)的历史 决斗或许在许多台湾人眼中有些野蛮 然而, 决斗有三个重要的成分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必须自己出面不能由他人代劳,
必须一个对一个, 必须遵循既定的规则与程序
如果台湾历史曾经能有些许的决斗的荣誉感, 则现今不会黑帮横行
台湾帮派文化原本在中国漳泉移民争夺地盤时代,械斗风气盛行下,逐渐壁垒分明。但在日据时代,因为涉及抗日行动,因此被日本人
强力镇压後逐渐瓦解,但蒋氏政权来台後,为了深入社会基层巩固政权,蒋经国就以情治单位运用资助黑道、借刀杀人打击异己的手法,形成所谓“黑道治国”的不
良现象,也曾被反对党当做大加挞伐的污点。近十几年来在台湾治安单位强力地以“一清项目”等各种名义的扫荡,软硬兼施地让所谓的帮派”自动解散”,让不了
解实情的外人以为台湾黑道都被瓦解了,但其实台湾的黑道却都向日本学习,走企业化漂白之路。以各种行业隐藏帮派组织,尽管许多财源来於色情酒店等特种营业
非法所得,但多多少少有些人头公司行号在运作,也让警方投鼠忌器,平常只能以吸引线民,得到确实的情报之後,才能采取行动。
像“蚊哥”出殡的场面,就可以从被动员来的各帮派的古惑仔身上穿的黑色制服身上看到这些帮派堂口的名号,例如本土挂的天道盟以“天呜公
司”字样来识别,竹联帮的直接以竹联企业,或更直接地以堂口“忠义堂”为名号,这项做法其实也是为了在场面上立威。这次的治丧事宜由所谓的“中联帮”为筹
备的主体,还制作了发给工作人员镶有蚊哥照片的徽章,别在衣襟作为识别。徽章还分等级,白色的是“蚊哥”亲信,限量版的纪念徽章只有少数辈分够高的道上
“大哥”才能获得。由此看来,台湾的帮派文化还真是发展得自成一格。而本省挂与外省挂的关系,这几年的互动也是各自为政,虽然没有祥和到相敬如宾,但也还
算互不侵犯。例如牛埔帮帮主叶明财也是丧礼要角之一,因为葬礼是在牛埔帮的地盤上,最先以阵头出动,而与牛埔帮同为本省挂的天道盟,也动员四百多人,台湾
俗话说“输人不输阵”意思就是个人输赢事小,但团体较劲的场面上绝不能丢脸,这句话形容这天黑道的动员最恰当。外省挂势力遍及全台的竹联帮、还有以台北松
山区为主要地盤的松联帮,除了帮主们出面致意、也都出动数百人到场,算是为过去排解各帮派纠纷的“蚊哥”表达谢意,毕竟一有地盤或利益纠纷,真的要争夺到
底互不相让,铁定要有不少人流血,因此大哥往往会权衡利害得失,找仲裁者出面,并找个下台阶。也因过去与做事公正的“蚊哥”互动良好,同为外省挂的老帮派
“四海帮”帮主贾润年,首先倡议要把出殡日订为“和平日”,应该也是对最近黑道间伦理辈分的观念渐渐淡薄有所担忧。此外,演艺圈中与黑道互动良好的台湾演
艺协会会长余天,以及演艺工会理事长杨光友,也都亲自来到会场致敬。显见演艺圈也还是需要黑道“照顾”的行业。
华青帮[台湾]
据华青帮人士指出,20世纪初,美国政府为了便於管理日益增多的华人移民,在旧金山及洛杉矶一带采强制集中管理,因此也诞生了唐人街和华青帮,虽然华青帮势力遍及全美,但纽约和洛杉矶至今仍是华青帮的大本营。
据了解,华青帮是由几位拥有青帮背景的广东厨师创立的,以代表「华人青年」而取名华青,初期是一个不满当时美国政府对华裔移民的高压政策,以及白人对华人的欺压而成立的自卫组织,由於这几位厨师均有深厚的拳脚功夫底子,再加上「刀法」一流,常为华人伸张正义,以致加入成员日益增多,但创帮成员十分低调,且未作出涉及违害社会治安的行为。
早期的华青帮与青帮仪轨相近,亦采形同父子的师徒制,也有「万、象、更、新」等辈份家谱、开香堂等规矩,师收徒需花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记名」後入「家门」,也就是成为组织成员。辈份崇高者亦称为「老爷子」,然而华青帮设有帮主,开枝散叶的组织均以「门」为单位名称,早期的华青帮组织是以中国历代为取名根据,例如华青「唐门」、「汉门」、「魏门」…。不过後来组织日益庞大,再加上新一代的华人子弟已对中国历朝历代不熟悉,今日的华青帮不仅渐失去开香堂等仪轨,连组织名称也愈来愈洋化,甚至出现以人名为主的组织,例如在美西一带就有Tony门、CoCo门等奇怪名称的华青分支。
华青帮对领袖「老爷子」的安全防护相比较,华青帮似乎更胜一筹!据了解,华青帮老爷子的安全随扈可分成24小时不离身的「四大护法」,还有出入各场合的「八大金刚」,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老爷子挡子弹哩!
据华青帮人士透露,拥有华青帮主信物「九龙旗」与「老龙盤」的老爷子,不只是具有帮主身份,也是该帮最高精神领袖,因此老爷子的安危维系著帮派兴旺。
-------------------
下厝庄[台湾]
下厝庄仔位於台北市承德路由南京西路到民权西路一带,此一地盤属老旧社区,长期存有大型流动赌场、酒家、私货交易,目前由「臭仔」、「阿发仔」、「奥州」3大角头主导地盤势力。
下厝庄仔自日据时代就有角头存在,地盤大致位於现在台北市的大同区,区内以大型赌场、酒家、私货交易、色情理容院闻名,各地兄弟也常到该区聚赌、赴酒家喝花酒、嫖妓,其中迪化街、民生西路以贩售南北货为主,走私货品充斥。目前区内主导势力有3派,分属「臭仔」、「阿发仔」、「奥州」。
-------------
三环帮[台湾]
三环帮成立於1970年
由赖姓帮主在竹东国小发起
活动范围多在新竹市、竹东镇,靠围势特种场所、讨债维生
2001年11月13日,赖姓帮主在竹东镇原味餐厅前遭人枪击狙杀,之後帮内大哥徐盛隆(35岁)接任帮主
-----------------
小南门帮[台湾]
小南门帮原为桃园市南门市场附近的不良分子,1970年代在帮主李秋栋带领下成型,该帮势力主盤据在桃园市区,靠赌场、围势起家,帮内1名翁姓成员曾任翁财记瓜子、翁财记便利商店重要干部,财力不错。
据警方资料显示,李秋栋原为桃园市南门市场聚合分子,1970年代号召南门市场附近势力成立小南门帮,活动地盤以桃园市区为主,靠围势、经营赌场、收保护费起家。
帮内1名翁姓成员曾任翁财记瓜子、翁财记便利商店重要干部,对挹注该帮财力影响甚大,1996年政府实施大扫黑後该帮大哥被捕入狱,势力渐弱。
---------------------
青帮[台湾]
实际缔创清帮的人,究竟是谁?实在是无从稽考。历来江湖相传,清帮分三堂、六部、廿四字辈。三堂便是开创清帮的翁、钱、潘三位祖师的堂名。六部就是引见、传道、掌布、用印、司礼、监查等六部。廿四辈,便是他的演派自序。而且在杭州还建有家庙,这便是帮众大家的家庙。在家庙中,还藏有家谱。谱名﹁对金图﹂,正面还有玉玺一颗,上有部议班辈四字。这所说的部议,当然是指清代的户部。换言之,也是清廷所默认的帮会。
它和洪门不同的特点,就是不如哥老会一样,都是称弟兄来组织帮众。它是以师徒如父子一样,来统率帮众。这种规矩,本来就渊源於禅宗的丛林制度。并且清帮的班辈演派,又正式承认是禅宗临济宗的後代,实在令人扑朔迷离,寻找不出它原始的根源。今将它所称为临济宗派前廿四的班辈列具如次:
清净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大通悟学。
後来他们又在原来班辈演派的字序之下,每一个字下面,添上四字,作为一句,以表示它帮内的信仰与精神。内容却是杂柔三教共通的训话,具例如:
清 清心秉正 静 静坐常思 道 道德修真 德 德配天地
文 文昌化解 成 成其正果 佛 佛心皈一 法 法渡无边
仁 仁义永远 伦 伦常在怀 智 智勇双全 慧 慧恩普渡
本 本枝茂盛 来 来历清白 自 自心悟悔 信 信用为根
元 元初自始 明 明心见性 兴 兴家立业 礼 礼门义路
大 大发慈悲 通 通行我国 悟 悟道成心 学 学正度成
-------------------
洪门[台湾]
洪门的根源在"汉留"
洪门起源於「汉留」,经由清翰林院学士陈近南先生,进而转化为「洪门」。「汉留」系由殷洪盛起始,故後人尊为洪门始祖。殷洪盛明代山西省平阳府太平县人,於崇祯四年(西元一六三一年)辛未,举进士,为人贤明练达,慷慨好义。依据在台洪门先进所蒐集的资料,明崇祯七年(西元一六三四年)甲戌,殷洪盛受直隶大同镇守姜瓖的聘任,餐赞军机,乡人闻其贤,拜投门下者:「如陜西同州府浦城县的蔡德忠,直隶宣化府怀来县的方大洪,直隶顺天府涿州的马超兴,山西绛州的胡德帝与李式开,以及山西县代州的杨才,直隶大林的林亭等」,一时豪杰之士,俱都慕名来归。至崇祯十四年(西元一六四一年)辛巳,春间,大同镇守姜瓖,投降李自成(李闯)叛乱,殷洪盛乃携诸门人南下,投阁部史可法,适史督师江蘇的扬州,遭清将多尔衮围攻,并致书劝降,史可法坚贞不移,卒至城陷殉难。
殷洪盛因奉史可法命,至燕京(北京)窥探清廷虚实,沿途遍访志士顾炎武、王船山、傅青主、黄梨洲诸人,议创汉留组织,作为保留我汉民族一线生机之构想。闻史殉难,乃南返转至安徽芜湖,投明将黄得功,参赞军务,嗣因黄得功自刎,部众分散,殷洪盛遂毅然招抚,集合二万馀人,抗拒清兵。崇祯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甲申。因李自成、张献忠等作乱猖獗,於三月十八日,进陷北京,十九日辰崇祯帝潜登万寿山寿皇亭,自缢身死(明谓在煤山椰树上)。明将洪成畴因李自成等作乱,被迫出关而投满清,同时吴三桂又向满清求援,讵满清乘机入关,在燕京僭主帝位,於崇祯十七年甲申十月,改为顺治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甲申,以清代明,号称世祖章皇帝。乃因崇祯帝。原由李自成草率埋葬,清世祖以天子服改葬於皇陵,谥称怀宗愍皇帝,以服人心。
清顺治二年,即崇祯十八年(西元一六四五年)乙酉,五月十三日殷洪盛的反清部队,再屡战败北後,不幸於三叉河之役败北阵亡殉国(安徽无为含山巢县三线交叉,距芜湖西南六十馀里)。其子洪旭,与诸门人蔡德忠等,出走自浙江杭州,投明潞王,讵路王降清,复投郑国姓(即郑成功),至此「汉留」构想即流传至郑成功所部。
洪门目前已经是合法组织
------------------
至尊盟[台湾]
至尊盟在台北市中山区正式成立当时总会长是由侯廷达大哥当任副会长是由林茂惺大哥当任~底下一共分为4个大会 尊帝 尊圣 尊将〈目前尊将是由今年年初刚被关出来ㄉ陈文将陈桑继续当任会长〉 尊信 等基层分会。
而如果要说出至尊盟最有名ㄉ就是在民国84年到86年之间闻名股票市场ㄉ黑衫军。
在八十五年间至尊盟可是一个不可一世,行状极为嚣张新起帮派组织。
而现在至尊盟可说是一个将近分列的组织
-------------
牛埔[台湾]
牛埔帮”在历次“扫黑”行动中,几乎没有大哥被捕
“牛埔”之名,因清朝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与新生北路一带的荒地进行牧牛开垦而得来。“牛埔帮”是台北市中山区的老字号帮派,也是一个地缘性极强的社区型黑帮,多少年来一直以这一带为地盤展开活动,根基很深,凝聚力很强,外来势力很难打入。
“牛埔帮”早期主要是霸占地盤,开设地下歌舞厅、游乐场、旅馆、酒店、应召站等。警方的资料记载说,“牛埔帮”各地区头目在自己的地盤上为非作歹,从事不法活动如投资插股、充当保镖、白吃白喝、敲诈勒索、开设赌场,或成立讨债公司等,以黑道手段替人讨债。对他们来说,黑吃黑的枪杀事件、寻衅滋事和打架斗殴都是家常便饭,这无疑给民众生活造成极大威胁。1979年,绰号“牛财”的黑道老大组织各地分散的头目,形成相当严密的帮派,从此“牛埔帮”成为岛内尽人皆知的地方一霸,它与北部各帮派都维持著不错的关系,甚至与日本的“山口组”也很有交情。据台湾当局不完全统计,遍布岛内各地的黑社会大大小小帮派约1000个,仅台北一地就有100多个。而在台北最有名的几大黑帮中,“牛埔帮”排名仅次於令人胆寒的“竹联帮”和“四海帮”。
虽然近年来受台当局“扫黑”的影响,“牛财”等黑帮老大纷纷将“事业”转向“正途”,朝政界和商界发展。他们成立“合法”公司,诸如兴办“牛埔企业”、经营建筑行业等。由於“牛埔帮”成员众多,又拥有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台北市中山区地面上可谓一呼百应,用岛内的话说就是“叫水会结冰”。此外,“牛埔帮”在基层村里长、市议员选举方面也拥有一度之地,对“立委”、市长乃至“总统”选举都有一定影响,自然成为岛内各政党拉拢的对象。在历次“扫黑”行动中,几乎从来没有“牛埔帮”的大哥被捕,可见“牛埔帮”与台当局勾结之深。
------------------
北联帮[台湾]
前帮主:唐重生(已亡)
北联帮是於民国四十七年以北投妇联三村为首的七个眷村子弟结合而成
北 联 帮 在 八 十 五 年 八 月 政 府 实 施 「 治 平 」 扫 黑 前 的 全 盛 时 期 有 北 金 、 北 木 、 北 山 等 三 个 堂 口 。 但 扫 黑 行 动 一 起 , 现 任 帮 主 黄 济 强 遭 北 市 警 方 提 报 「 治 平 」 专 案 检 肃 对 象 羁 押 绿 岛 , 另 一 副 帮 主 王 继 屏 则 匆 匆 走 避 海 外 。
最 近 三 年 来 更 因 为 与 「 竹 联 」 、 「 四 海 」 等 外 省 挂 的 帮 派 同 质 性 高 , 加 以 创 帮 的 黄 宝 龙 、 「 贺 胖 」 等 人 死 亡 , 帮 中 唯 一 另 名 实 力 派 大 哥 , 绰 号 「 仔 仔 」 的 饶 台 生 又 在 去 年 九 月 二 十 日 在 美 国 洛 杉 矶 被 刑 事 局 逮 捕 遣 返
---------------
松联帮[台湾]
松联帮於1982年由台北“松基”和“妇联”子弟组成(一说於1969年在台北空军眷村内成立)。成立初期主要有“龙”、“虎”、“狮”、“豹”等四个堂口,发展极为迅速,陆续成立多个堂口。1986年至1987年其势力相当庞大,成为当时最具影响的帮派。1989年因其大哥谭世维在厦门被狙杀曾经沉寂过一段时间,後在一些帮派成员的苦心经营下,渐渐恢复元气,重新成为台湾第四大帮派组织。早期松联主要在台北松山地区收取赌场和色情行业保护费,其著名的堂口有“九龙堂”咖啡厅,因引进各国美女坐台而亨誉台北。後来逐渐发展多种经营和投资企业,并积极向大陆渗透,其重心在厦门、漳州、泉州等地。1997年1月21日,在帮主朱伟立、王国栋带领下,该帮13名成员至台北市警局自首。
--------
万国帮[台湾]
万国帮"成立在1960年代,刚开始只是几个混迹当地的年轻人,以西门町汉中街的万国戏院为名这一群少年仔,敢打敢杀,拿扁钻刺人毫不手软,打出一片天,後来实力逐渐壮大後才和另一大帮派"河沟头"以昆明皆为界,东边归"万国帮",西边归"河沟头",两股势力分庭抗礼~~~
开帮老大:金水
开帮元老:尖仔锥黑松柳川土匪水蛙等20多名狠角色
末代帮主:尖仔锥
---------------
竹联帮[台湾]
竹联帮成立於1955年,当时中和、永和的不良分子头目赵宁,号召台北市与他们有关系的学生在台北市中信百货公司竹林地召开“中和第三次大会”,结拜联盟,取名为竹林联盟,简称竹联,成立之初主有200人左右,大多为在校中学生,主要活动於古亭区、水源地、中和、永和一带。竹联帮成立後,不断与台北其他帮派发生火拼,尤其是与四海帮。1962年,四海帮被勒令解散,“旱鸭子”陈启礼趁机带领竹叶青(竹联帮基层成员),展开大规模报复行动,占领了四海帮的地盤。此後又与文山、宇宙、飞鹰等帮派火拼,并组织竹联十三太妹作为周边组织,到1965年,竹联徒众已有五、六百人之多,声势浩大,博得天下第一帮的称号。1970年因陈仁想脱帮遭追杀而招致警方围捕。与此同时,帮内开始大规模整顿,慢慢介入经济、政治活动。1984年,在一清专案中,竹联帮首领陈启礼和一大批帮众被捕,势力受到重创。但竹联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1988年台湾当局宣布释放300多名被囚禁的帮派分子,竹联又重整旗鼓,再现江湖,现不仅仍为台湾第一大帮派,而且成为国际性黑社会组织,责任帮主是黄少岑。
竹联帮第一代主要投资於特种营业,中生代大多搞赌场,新生代介入各行各业,除控制**、戏院、舞厅及其他娱乐场所外,还从事建筑、水电、桥梁、公路等工程的承包,并开设银行、投资金融,插手营造,渗入许多重要部门。由於竹联帮在台湾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它被公认为是台湾黑社会的魔头。
联帮是台湾「外省挂」规模最大的黑道帮派,民国40年代,由台北县永和市竹林路的眷村辍学生与军校生组成,当初口号是「竹叶飘飘片片联」,因此以竹联帮为名。
竹联帮堂口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天、地、至、尊、万、古、长、青、东、南、西、北、梅、兰、竹、菊、风、雨、雷、龙,新近堂口分别是天龙堂、天蝎堂、捍卫队、弘仁会、兰花会等。
方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六十二,在台湾排名第五十三位。方姓的起源有两种。一是炎帝的后代,炎帝的第九世孙方雷,因为帮助黄帝讨伐蛮尤有功,被封于方山,后代就以方为姓。方姓的另外一个起源是出自姬姓。周宣王时期,大臣方叔领兵平定南蛮,被封于方,因为方叔姓姬,名寰,字方叔,后代就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姓方。 发展和演变:方姓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泉州人翁乾度有六个儿子,分别姓洪,江,翁,方,龚,汪,这就是『六桂堂』之由来。方姓人早期主要在发源地河南发展,后来逐渐向四周扩展。唐代,河南方姓开始有人进入福建,广东,并在清朝初期移居台湾。方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河南,泉州,固始,九江,莆田,漳州,青州,河东等。
方姓 源流编辑本段回目录
方(Fāng)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神农氏裔孙雷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世本》等所载,相传上古黄帝神农氏之裔孙雷,封于方山(今河南省中北部,西起洛阳龙门,东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姓,称为方氏。因方雷氏在上古黄帝时“以功封方山”,黄帝的基地主要在河南,所以,应该说方氏起源于河南嵩山一带。
2、出自姬姓,为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姬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方氏,史称方姓正宗。
3、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为神农氏第8代孙帝榆罔子雷之后,以地名为氏。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名为氏姓方。又有方相氏,黄帝时嫫母之后。亦为河南省方氏(疑与上“1”款姓源相同)。
4、出自姬姓,为宋初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之后所分。据《元和姓纂》所载,宋初有福建省泉州人翁乾度(姬姓后裔),生有六子,皆进士。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第四子分姓方,其子孙也姓方。
5、出自其他小数民族有方姓。如现今的满、蒙、傣、回、土家、朝鲜、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姬方雷。炎帝神农氏第九代孙。黄帝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陕西省陇县)。夏代时,其部落迁至今河南叶县南、方城县东北一带,其后子孙有以封邑为氏者,称方姓,他们尊姬方雷为方姓的得姓始祖。
方姓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方氏始祖—方雷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历史。神农炎帝十一世孙即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伐蚩尤时,雷因功被封于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于方山后,称方雷氏,子孙以地为氏,分为雷姓和方姓,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中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方氏在西晋太康五年(公元284)时就承诏定谱,《方氏血脉谱》早在东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336)就被御批为“名家盛典”,并敕谕方氏子孙,“世代藏传,永久勿失”。《歙淳方氏柳山真应庙会宗统谱》中记载:“歙之方,自河南之固始,无别出也。江南、闽广之方,俱自歙之东乡,无别出也。歙之东乡,则今淳安也。方之在徽歙者,皆出淳安,谱牒甚明。苐各派繁衍,昭穆难序耳,世祖黟侯之墓与庙在淳者,子孙世守之。在歙者,惟柳亭山一庙,郡志载焉”。宋代安徽宣城有一支方姓改成邝姓广东及海外许多地方都建有“雷方邝”溯源堂组织,方、雷、邝三姓“源同一脉,衍以三宗”。
方姓 迁徙编辑本段回目录
西汉末,丹阳县令方紘因王莽篡权,为避乱,从河南迁居安徽歙县东乡(今为浙江淳安),成为徽严二州,乃至所有的江南方氏之共祖。纮二传为储, 其后代繁衍于严、婺、越、九江、滁阳、莆田、徽、宣、池、秀、湖、常。储有三子,其长子仪之后,迁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兴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觌、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广。 汉唐间居住于歙东乡及浙江省交通便利处的方氏,主要是觌与洪的后代。方氏为名门望族,徽州八大姓之一, 方姓在歙县为第3大姓, 淳安为第1大姓汉唐间方氏封侯伯以上者有31人直至近代。
方姓
最早迁福建莆田的方姓为唐时方叔达官泉州,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晚唐另一支迁莆方姓为古歙人方廷范官长乐,被封金紫光禄大夫生7子, 其中6子皆仕,时称“六桂联芳”,尊方廷范为“六桂之父”。后裔“金紫六桂方氏”。该支方氏的一些外迁支派以“六桂堂”为堂号。
宋明时期, 莆田方氏科举盛况空前,科甲人物竞达360(进士和举人)多人,两宋方氏有28对父子、26对兄弟中进士,进士多达132人居莆田诸姓之冠。
桐城(今为桐城和枞阳)方氏为第一大姓,主要有三大支, 曰“桂林方”,“鲁谷共方”即“猎户方” 和“会宫方”。桐城方家以古文名世,代有才人,文风衍长,几百年不衰,为我国明代中叶以来,学术文化与道德上,历史贡献最著之家族。桐城方氏把方氏诗礼文化传统发扬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方氏扬名立世作出巨大的贡献, 直到当代。
1、人口数据
历史上,方姓以河南为发源地,以古徽洲为中心向四周扩展,是典型的南方大姓,人口重心在东南省份,其中安徽、 浙江、 江西、江苏、河南最多,次为福建、两湖、两广、云南、 四川、台湾、海南、上海、北京、天津、陕西、 东北、山东等等。人口最多的县市为广东惠来县,人口达17万多(17%),其它人口较多的聚居县市为福建云霄县,莆田县,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
韩国温阳方氏为唐代从中原河南迁过去的,人口10多万,始迁租方智明代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暴君诛杀10族,被害人数达八百多人。株连流放的族人也高达万人这是方氏历史上最大的灾难许多方姓人因而流落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逃离魔掌的族人改为他姓, 如六,何,才,张,施, 旋, 余,汪等等。方姓在宋代列为第35位大姓,人口约45万;占全国059。 元朝列为第28位大姓;明代为49位,人口约44万。占全国047。最新统计当代方姓人口排全国第63位。 占全国036。
2、名人数据
方姓历史上方姓名人精英辈出。宋状元文天祥序方氏族谱中赞曰:“方氏之显于周,汉以达我朝,声光显赫,流泽及后者,何其盛哉!” 到了明清二朝,以桐城方氏为代表的方氏诗礼世家更是使方氏的声誉达到了鼎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方姓历代名人242名,占名人总数的053,列第三十八位;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8,排二十五位;著名医学家占066,排第三十一位。
按名人姓氏人口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达14722(依次:钱顾陆崔汪沈史萧杜孔方孟郑范姚)。
方姓 郡望堂号编辑本段回目录
1、郡望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2、堂号
方姓堂号有:“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 “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 “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
方姓 字辈编辑本段回目录
江苏溧阳潘氏字辈:忠武贲威,峻卿辅乾,程皓策楚。
浙江新昌潘氏字辈:炳其宣慈,承先继泽。
某支潘氏字辈:旧序:添万汝和鸾,循女志思心,廷仕金□承,之起永长大。派行:忠厚传家人,存心启裔昌,经营多秀实,绩治载元黄,博学诗书富,宗儒月桂香,乾坤敦孝蔚,仲伯笃恭芳,燕翼贻谋远,周基德泽良,季孙分衍派,世代与天长。
荥阳堂潘氏字辈:力昭诒训,芳远泽深,美彦振起,宣述儒林,际逢景连,为国家琛。
湖南宁乡潘氏字辈:德力昭先训,培植在心诚,美彦筩振起,宣述定儒林。
江西潘氏排辈:庭芳应朝向,仕国文启昌,仁明依勇绣,道德正荣光。
广西平南国安乡潘氏字辈:运善敬永诵,泽文润国红,维华田业永,兴发有余年,道真传万世,勤俭富千秋。
江西上饶清水乡常阜村潘氏排辈:时之大成,肇修人纪,德必希贤,行惟求是,自天笃生,思皇多士,卜世其昌,永昭国史。
四川绵阳盐亭海门村潘氏排辈:家朝万事兴,文章政国厅,宗之成永手,国泰祖先登。
赣鄂湘三省潘美潘骞公裔下子孙老谱联派诗:淳道崇元运,文明际世隆,熙朝恒清泰,善裔裕亨丰。雍正壬子年派系诗:盛德承先业,鸿犹启后雄,本支相继祖,福禄定攸同。
广东四会江谷潘氏字辈:玉宗文仕,维世廷宏。定成元绪,允启歧光。英才昌济,学智名馨。明德纯雅,宪锡勲华。
山东济南荥阳堂潘氏辈序:永文玉荣尚,传家齐道昌,善述能继志,以谋世运长。
方姓 武林流派编辑本段回目录
桐城派—方苞桐城派:创始祖师为古文大师方苞。桐城散文派雄霸清朝文坛两百多年。桐城派大家还有方东树,方宗诚,方孝岳等。
桐城方氏学派:创始人方学渐,集大成者方以智。方氏家族七代人的研究,形成博大精深的易学体系,是近代科学易的先声 。
洪门(又名洪帮) 创始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方大洪,“洪门中五祖”:方惠成。几百年影响的反清复明组织。
少林白鹤拳:创始祖师方七娘,为南少林五祖拳之一,也称永春拳,在闽粤海外影响巨大。
少林纵鹤拳:创始祖师方微石,一代武林宗师纵鹤拳为白鹤拳的支派,流行于闽台海外各地。
少林方门拳:创始祖师方顺懿, 根据少林刚拳和""肖门""的特点创造的。流行于成都市、重庆市、德阳市、乐山市等等
剑灵官网新手礼包领取方法
1、16级以前,进入游戏,找到游戏内“神龙工商物流管理员;
2、“F”键点击“邮件”进行领取;
3、16级之后:可直接点击游戏邮箱,进行接受领取。
新手礼包奖励:
1、时装-赤鬼战衣-3天;
2、御龙林特制龙凤汤2个;
3、御龙林应急修理工具3个;
4、覆盆子秘药2个;
5、千魂武器箱1个;
6、绿明村回城符3个。
扩展资料:
剑灵礼包领取大全
1、新手见面礼:派对之王7天、百年雪莲露、御龙林药膳龙凤汤、洪门之三角紫水晶。
2、会员新手见面礼:千魂灵妖的精气2、千魂武器箱子。
3、新手礼包:时装无限挑战、百年雪莲露、御龙林特别龙凤汤2、洪门三角紫水晶、千魂妖灵的精魄2、千魂武器箱子。
4、红钻额外礼包:九转还魂符、御龙林钥匙、舒筋活络汤、覆盆子秘药10。
5、新开月费红钻礼包:连续的绍兴酒、御龙林英雄证3、绿明村回城符5、灵芝蜜药5、猛攻的绍兴酒、御龙林解印符5。
6、新年年费红钻礼包:时装无限挑战30天、耀眼的大漠钥匙、耀眼的御龙林钥匙、洪门武魂2、洪门提炼符、千年雪莲露5。
7、蓝钻礼包:10级-益气面、护心面、蛋白面、虎、20级-洪门四角紫水晶、洪门四角金刚石、 洪门武魂、大漠药膳龙凤汤、30级-时装月光7天、大漠英雄证10、无敌的绍兴酒2、洪门提炼符3、猛攻的绍兴酒2、连续的绍兴酒1。
8、黄钻礼包:洪门幸运护符、九转还魂符(自用)5、舒筋活络汤、御龙林钥匙5。
9、新开月费黄钻礼包:灵芝秘药5、绿明村回城符5、 无敌的绍兴酒2、御龙林英雄之证3。
10、新开年费黄钻礼包:贵族服饰(30天)、洪门武魂2、洪门之三角金刚石、洪门之三角紫水晶、千年雪莲恢复药5、耀眼的御龙林钥匙。
1、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之一。五祖在全国分“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
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反清复明”展活动,称为少林五祖。
2、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3、方雷
是方氏的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孙楡罔之长子。《书洪范》说:“雷于天地为长子”。《春秋合谶图》说:“轩辕氏主雷雨之神。”他是黄帝之后嫘祖的父亲,原居雷泽(今濮阳和山东菏泽一带)。
因“佐黄帝(伐蚩尤)有功,封方山”,叫方雷。他的后裔以山为姓曰方;另一部分以方雷的名字“雷”为姓曰雷;到南宋时,在江南的方殷符的第五子方廷英之长子方以平改为邝姓。这就叫“方、雷、邝三姓同源,皆来自方雷。”
4、方腊
方腊(约1076-1121)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
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
起义军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5、方浚颐
方浚颐 (1815-1888),字饮苕,号子箴,又号梦园,安徽定远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两淮盐运使。曾国藩督两江时,学士袁保恒主张增加盐价,方浚颐坚决反对。
历任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后退出政界,到扬州开设淮南书局。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著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等著作,流传后世。
参考资料:
台湾 角头文化 闽南
本文2023-10-02 17:45:2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8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