芶姓 芶氏家谱 芶姓起源 芶姓名人 芶姓的来源 芶姓简介
芶(句、勾)[芶、句、苟、钩,读音作gòu(ㄍㄡ)]
“芶”的输入方法:
1、微软03版本:输入gou,在繁体字中寻找;
2、郑码:输入AQZS 即可;(记忆帮助:1 2 3 4)
3、万能五笔输入AQCU即可
3、建设银行使用的GBK内码:c661
“芶”与“苟”的区别
两者发音和含义都不同
①“芶”[gòu]读发去声,是指一种植物的名称;
②“苟”[gǒu]读发上声,两者声调有差别。‘苟’的含义有二,一是虚词`假如`的意思,另一个是贬义的,苟且,苟活,指丧失原则和气节的意思。
一姓氏渊源:
①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帝少皞氏(少昊氏)之子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②出自勾姓:为避帝讳所改。据《路史》载,芶氏同宗的勾氏族人在南宋初期,为避南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将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字头改为苟姓或芶氏,有加金旁改为钩姓。
③姓名混淆:主要是现寸的芶、勾、句、苟的混淆而长期形成,详见各个族谱。[但是一般是同宗的混淆而成]
④不过现存的“芶(句、勾)[芶、句、苟、钩]”是同一宗族。
据史籍《山海经》、《路史》记载,“古有困民之国,勾姓,为此姓之始。”勾,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
相传,帝少昊的一个儿子名重,死后被封为木正,为五行神之一,主管山林草木,掌管天地间植物的生老病死,号称勾芒。重的后代中有用他的神职官名“勾”作为自己的姓氏者,也有后裔加上“艸”为部首,称芶氏。
芶氏同宗的勾氏族人在南宋初期,为避南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将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字头改为苟姓或芶氏,有加金旁改为钩姓。
二迁徙分布:
今云南省的曲靖市宣威县双河乡割嘎村,四川省的古蔺地区,贵州省的金沙县岩孔镇唐家湾等地,均有芶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
建宁郡:亦称益州郡、五尺道、味县、宁州、即曲靖市。曲靖在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秦、汉时期的“五尺道”是最早开辟出的云南”内引外联“之通道,秦朝时期设益州郡。西汉五朝时期己在曲靖设置味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派人入南荒,始知秦拓五尺道至西洱河而止于洱河口。张骞表奏汉武帝,以甸为滇,称西洱河为滇池,始于此。时庄有后人张仁果,为人忠厚,性慈,知其贤,立仁果为白王,以白崖(今弥渡红岩)为都。后传六王,改国号为建宁,迁都澄江(今祥云、宾川二县境)。至汉朝,位为大鬼主雍夺。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杀雍,封龙佑那为建宁王,赐姓张,立铁柱于建宁城,并立碑标记,并在蜀汉建兴三年秋改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治至味县(今云南曲靖)。西晋王朝时期设为宁州,曲靖成为全国十九个州之一,其时辖地在今祥云、宾川县境内。之后的五百年内,曲靖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曲靖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设市。
四家乘谱牒:
宣威芶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县双河乡割嘎村村民委员会。
八历史名人:
芶 涛:(生卒年待考),避帝讳改句涛。著名南宋朝大臣。
进士出身,长于政务,秦桧曾多次对其进行拉拢,他辞而不就,朝臣及皇帝皆叹其忠。
芶中正:(生卒年待考),避帝讳改勾中正。著名南宋朝文字学家。
与芶涛同朝的著名古文字学者,曾与徐铉一起校订《说文》。
芶清泉:(公元1917~今),四川邛崃人。著名原子分子物理及高压物理与合成研究主要奠基人。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了博士二十余人、硕士三十余人。
先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东北物理所、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成都科大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均为首任所长。
曾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及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从1984年起,任《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主编及国际重要刊物《固体的物理与化学学报》顾问编委。曾任《中国科学》编委及《高压物理学报》主编。
曾任美国克里斯坦森公司超硬材料研究中心顾问。
1990年左右曾三次应邀到日本筑波大学和日本科技厅无机材料所讲学。现为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学术***。
长期进行原子解析波函数研究,总结写成《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获得了国家教委的优秀专著奖,深入研究人造金刚石,提出了创新性理论,写出了《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研究》专着,对指导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先后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了《芶清泉论文选集》。为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芶剑阳:(公元1937~今),四川成都人。著名颈椎病医学专家。
现任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颈椎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医学辩证法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专家咨询中心传统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成都老龄科学研究所特约老年医学研究员。
少年时随师学习中医伤科学,继承了多种具有临床特效的中国传统医术,有四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坚实的医学基本功。
主治颈椎病,兼治伤科各病和有关疑难杂症。病员来自全国各省区,港澳台等地区,以及美、德、加、澳、瑞士和东南亚等有关国家,在全国和海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在对人体危害严重,临床医疗滞后的颈椎病发病机理研究和临床医疗成就突出,理论上有创新,治疗上有突破。以手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颈椎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医学成就和传略被评审收编入《世界名人录》以及《全国疑难杂症名医辞典》和北京市医药信息问讯中心信息库。
发表论文十二篇,其中六篇被评审获全国、省、市优秀论文,三篇被全文收入《中国传统医学荟萃》、《医务工作者思维之华》、《97国际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等书中。多次出席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全国近四十家新闻单位向海内外作了报道介绍。
他的医学成就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有关省市和军区党、政、军领导,以及有关学者、专家的肯定。曾先后多次应邀赴北京和十余个大城市医疗讲学,受到各方面普遍好评。
芶永森:(公元1938~今),四川重庆人。著名民族音乐家。
1964年毕业于四川音乐等院民乐系,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
三十年虔心钻研二胡演奏教学科学化,研创出“三点式”二胡持弓演奏法及“快速连顿弓”等高难技巧与其在二胡演奏中的实际运用,并将之结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获悉科学教学的程序与手段,均见成效。
1985年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演奏教学经验交流会”,被选作《二胡演奏的科学》之一:《试论快速连顿弓演奏》学术宣讲并结合演奏示范。
所教学生周钰、谭勇已成长为青年二胡演奏家,有多人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奖。曾获院教学表彰奖状奖金。
论文《二胡弓性能解析》和二胡曲《蜀乡春色》分别发表于院刊和《山峡随想曲》集;专著有《二胡演奏和教学的科学》。参加过二胡独奏、高胡三重奏、独唱重唱领唱及交响音乐《沙家浜》郭建光演唱等演出;曾由学院安排师从刘振汉教授学习美声唱法,所教声乐学生亦曾在国内比赛中获奖。
芶大明:(公元1956~今),贵州遵义人。著名麻醉医学专家。
教授,贵州遵义医学院麻醉系副主任,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 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贵州省麻醉学会常务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常委,民盟遵义市委副主委。
1983年遵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198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
已从事麻醉学教学、科研、医疗二十余年,主讲《 理学》、《临床麻醉学》、《外科学》,主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教改项目四项。在省内率先开展对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面的研究,血液保护已成为我院麻醉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固定培养方向。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多项科研成果奖,目前承担多项省、市、院级科研课题。
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遵义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心血管外科硕士学位。
2000年7月~2003年7月,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
2003年7月~2005年7月,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
2005年7月~今,出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医学系副主任。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担任政协遵义市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常委。
2006年12月~今,出任遵义市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常委。
2006年8月~今,担任民盟遵义市委副主委。
2005年11月~2005年12月,赴奥地利格拉滋心脏中心学习心脏移植麻醉,回国后主授《 理学》、《临床麻醉学》、《外科学》。
主要研究PBL教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作用。
所担任的科研项目有:“自体血回收时红细胞的损害作用与保护措施的研究”、“乌斯他丁体对外循环中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注射用复合辅酶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乌斯他丁体对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及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抑肽酶、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效果”、“多沙普仑对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
发表论文有:“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犬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及MDA水平的影响”、“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乌斯他丁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保护作用探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血浆弹性蛋白酶、补体C3C4及尿NAG的影响”、“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左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内皮细胞及红细胞的保护作用”、“硬膜外镇痛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糖的影响”、“多沙普仑、多巴胺对失血性休克犬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膜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麻醉处理”、“多沙普仑对犬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的变化”、“辅酶Q10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等。
编写教材专著有:《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指导手册》、《麻醉与心血管疾病》等。
2001年获得国务院 特殊津贴,2004年获得遵义医学院先进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遵义市市管专家、遵义医学院教学名师、遵义医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遵义医学院授课评比“二等奖”,获得遵义医学院教案及讲稿评比“三等奖”。
1989年“对小儿术前禁食后血糖情况的观察”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1992年“肌苷和肌苷加SOD对体外循环下缺血心肌保护效”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3年“心肌再灌注损伤与缺血性损伤的预防”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9年“多沙普仑、纳洛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项目获得遵义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999年度“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1年“多沙普仑对失学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芶昭映:(生卒年待考),四川阆中人。著名食道癌症医学专家。
据现有的史料记载,进入四川仁寿地城的张姓家族,最早的当数张道陵。公元128年来到仁寿传经布道,凿井煮盐。在他的带领下,大量的外地乡民涌入仁寿,成为第一批产业工人。仁寿县志载:“因盐而人,因人而邑。”这说的就是这件盛事。在这些盐业工人中,不乏姓张者,然史料或缺,无以考证。
后来,因宋末、元末,特别是明末清初的战乱,张姓人口,亦如其他土著姓氏人口一样,“死亡迁徙,几无孑遗”。清代初仁寿“招来归者九十二丁户”中,应该尚有张氏子孙,因为据(仁寿一《张氏宗谱》记载:“明初入川,落业华阳倒流水贺家街,继迁籍田铺双桥子,又自籍田迁将操霸(今禾加镇回龙垇一带)。”至今,张姓这一族依然子孙发达,繁衍旺盛。

《仁寿县志·宗祠》(同治版 )载:“张氏宗祠在县城,一张场南,一马鞍场,一抚君场,一清水铺数里,一张家坝,一作家沟,一张桥场牌楼塆,一满水井场中,一治东八十里张家塆,甘泉寺五里有三,一伏虎扁,一兴福塆、一将操坝”。这说明张氏家族在仁寿的发展十分强盛,连分祠都达十二处之多,人口就无须再说了。对仁寿张氏宗族的源流及其发展,本书在众多族谱中选择三支家族分别介绍:
一是两河张氏(两河原属仁寿县,1958年划归威远县)
这支张姓“入川始祖才凤公,系得姓始祖挥公一百四十二世嗣孙,汉代名相张良六十三世孙,南轩公(张栻)二十五世传孙。才凤公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率子入川,立业仁寿县碗厂澜泥沟(今威远县),已繁衍十四代嗣孙,即南轩公(张拭)三十八代传孙。吾南轩始祖,颖悟凤成,潜心理学,尊为宗师,终成名儒。东南三贤(南轩、朱熹、吕祖谦),名垂青史”。据此两河《张氏族谱》考证,才凤公入川之前,故居是湖南邵阳县西路西坪,属历史上的湖广行省范围。从张栻创办并主管岳麓书院来看,这一支系的张氏子孙应该是耕读传家的,可以称得上书香门第。(张栻是南宋名将张浚之子,祖籍为四川绵竹,因此,才凤公一支系虽然从湖南迁川,但先祖也算四川土著人)。

二是双堡小河沟烧房塆张氏。这一张氏家族属鲁家沟张氏祠堂的分支。入川始祖名张永茂,是清代康熙年间携兄弟张永美入川的,其祖籍是湖广省麻城县孝感乡五甲洛家伙。烧房塆《张氏家谱》以“氏族源流、世系图、氏系名录、氏系人物”四个部分,全面记述了七世祖张国华世系近两百年的历史变迁、创业发展、人口繁衍、科第教育等情况,并从张国华世系这一侧面,反映了鲁家沟张氏宗祠先祖的来历,追溯了清初“湖广填四川”中的有关历史。同时,在此家谱的“前言”中,对湖广填四川移民的“麻城孝感乡情结”作了较有学术性的诠释:“麻城县(今为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中段南麓。元初至明代属湖广行省黄州路,清代属湖北省布政司黄州府,是历史上著名的移民输入地和输出地。麻城孝感乡,明初亦为麻城四乡之一,位于麻城西南部的举水冲积平原上。在历史大移民中,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的大潮中,孝感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是移民输出地,又是移民中转站。从孝感迁出的人遍及四川各地,所以孝感乡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地方”。本家谱在叙述祖先的迁徙中,文笔充满了深深的崇敬和浓浓的亲情:
三百年前,烧房塆张氏家族的先祖张永茂、张永美兄弟奉旨入川垦荒,不远数千里来到四川省仁寿县板桥乡黄荆沟落户,成为当地“湖广填四川”中的张姓人家,亦是本族人的入川始祖,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奋斗不止。遥想当年,漫漫长路,艰险难行,他们每天从黎明时分一直走到夕阳西垂,披里戴月,餐风饮露。从潮湿幽暗的水路渡口,到崎岖山路古道,他们那疲惫不堪的身影,踽踽独行,窃窃私语。在艰苦行程中的那些话音,如同瑟瑟秋风,永远飘零在时代的岁月中,族中子孙将永世不忘始祖入川路上的艰辛。世代创业,荆棘载途,筚路蓝缕。始祖来到黄荆沟后,人地两生,无住房,无耕牛,无劳动工具,白手起家,当时生存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后来,张永茂的后代向烂拱桥、鲁家沟、白象寺、学堂塆、中华山等地发展……

三是将操坝新屋塆张氏。这一支系较为庞大,人口众多,所辐射的地域也较宽广。《仁寿县志》上记载,此系有两个分祠:“一兴福塆,一将超坝”。其实两地是山水相连的村落,属最近的同祖同宗支脉。将操坝(今属仁寿禾加镇)张氏奉“挥”为得姓先祖,其族谱有如此记录:“考之,轩辕氏第五子挥,拜为弓正(官名),始造弓矢,主祀弧星,世司其职,故赐姓张氏。自此之后,光前裕后,乃圣乃神者有之,允文允武者有之。贤哲代生,簪缨不绝。迄今称巨族者少有不推清河氏矣。第忆大明初诏谕以楚填蜀,而我始祖守先公偕妣康、冷氏远移于蜀。”这说明本支张姓宗族不但把“挥”奉为得姓先祖,还认定清河张氏是张姓宗脉中的巨族。该支系是否属河北清河郡血脉,并非像两河张氏族谱那样明确标出,但从谱叙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倾向于清河郡的。本支张氏族谱说:“惜入川初递经转徙,入川后未及纂修,遂使详不得闻。唯传自楚之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来。”这就明确地表示,从入川始祖之前其先祖们的迁徙流动无以考证,只有传闻。

据将操坝《张氏族谱》记载,该系始祖张守先是在康熙前期入川的,属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中的一族。他们的迁徙始发地为湖北麻城孝感乡,落业始居华阳县倒流水贺家街,后来又迁入属今禾加镇的将操坝新层塆。张守先所娶的康氏无嗣,再娶的冷氏生四子,即金魁、金榜、金玉、金印。从此,这四房便在当地繁衍生息,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迄今已传至十三四代,为仁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该张姓支系的28个字辈很有文化底蕴,且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守金在德肇文元,朝中国正天心顺,家道荣兴世泽长,承宗永远从先进。这构成的四句话,于国于家,都蕴含着美好的期望和祝愿,同时,也能看出该族有耕读传家,重视文化的优良族风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5-06-14 16:54
民风民俗
一、宗族
宗族,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结成的社会单位。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及社会基础。县人称宗族为“家族”。
旧时,同姓同宗的族人修建的宗祠遍布城乡,各宗族由族人推举德高望得、辈分高的成年男人为族长。族长负责修建宗祠,主持每年春秋祭祀,管理宗族公产,制定族规,编修族谱,调解族人之间的纠纷等。族长在族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为维护封建礼教和个人利益,在祠堂可任意笞责和处罚违犯族规的族人,霸占族人中统房的财产,欺侮族中妇女,而不受法律的约束。
为各自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各宗族之间相互械斗时有发生。有的宗族还与毗邻县同姓同宗的人“合族”或“联宗”。如:1972年齐福乡水口店蔡氏宗族曾与武胜、南充县的同姓人“联宗”。民国时期,凡新县长上任,要登门等待访名门望族的族长,以求得他们的支持;有的族长将其族规呈报县府批准备案,冬至祭祀必宴请县、乡长,以获得官府庇护。各乡(镇)、保基层政权多操纵或掌握在当地有势力的宗族之手中。酉溪乡长罗升平是罗氏宗族的头面人物,太平乡罗氏宗族的地主豪绅占有全乡百人巡视七十的地土。还有石垭乡的庄氏、坪滩、顾县的杨氏、苟角的秦氏、兴隆的谢氏、罗渡的陈氏、赛龙乡的蔡氏、中和乡的段氏、临溪乡的江氏、高兴乡的吴氏、阳和乡的贺氏宗族等,在当地宗族中势力极大。因此,县人中曾流传有“太平、酉溪的‘罗’(指罗氏)—打不得”,“白庙‘田’(指田氏)—租不得”,“苟角的‘琴’(指秦氏)—弹不行”,“石垭的‘桩’(指庄氏)—搬不得”,“齐福、赛龙的‘菜’(指蔡氏)—撇不得”,“中和的‘理’(指李氏)—‘断’(指段氏)不得”,“高兴的‘屋’(指吴氏)—住不得”,“阳和的‘祸’(指贺氏)—惹不得”,“顾县、坪滩的‘羊’(指杨氏)—牵不得”,“罗渡的‘橙’(指陈氏)—摘不得”,“兴隆的‘谢’(指谢氏)—道不得”,“洗马滩的‘河’(指何氏)—过不得”等歇后语。
各宗族素有编修族谱的传统。族谱是记载一姓切系源流,祀典、族规、家法、族俗、职业、教育、艺文、历代西口系统和族中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有的宗族派人去祖籍寻根访祖,抄录族谱,或由祖籍长辈派人送来族谱,本籍族长续修新谱。各个宗族都有手书、木刻或石印版本的族谱发给族人,以敦睦族谊,铭记祖训,使子孙后代不忘祖先创业的艰苦。各种族谱皆载有四言、五言或七言律诗的宗族字辈次序,嘱子孙后代按辈分取名,以免乱宗。如:黄氏有“一日光代,万世履隆,崇文承大,积厚祚洪”16个字辈;蔡氏有“臣国士子一,二三开才奇,学仲惟忠教,荣显光祖基”20个字辈;顾县的杨氏有“再政通光早班胜秀,清源汝治泽涵流”等字辈。同姓不同宗者的字辈迥然不同。
解放后,在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民主土地私有制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宗祠公产按《土地法》规定征收,族长制彻底废除,封建宗族势力随之土崩瓦解。本县多数姓氏保存的族谱在各种政治运动中,被视为封建毒物而付之一炬,尚存族变量极少。仅老、中年人仍袭用宗族字辈取名,青少年随时代变化,或随父姓,或随母姓,取名建国、跃进、红卫、永红、卫东、革新等带有时代烙印的名字较多,很不按辈分取名,而取单名者比比皆是。1976年后,乡村中又出少数和姓氏联宗亲,摘抄续修族谱以及办“清明会”的现象。
(一)宗祠
明、清时期,外省移民迁徙岳池,一姓世系的族人多聚居于同一村院或一坝一沟,后来子孙繁衍,便散居各乡谋生。同一宗族的子孙为祭祀祖先,遂集资修建祠堂、家庙。祠堂设有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于春、秋季隆重祀祖。人多的宗族除老祠外,还建有新祠,还建有新祠、支祠。人少的姓氏不建祠堂,只办“清明会”。
旧时,县境祠党甚多。县城有李氏宗祠(下南街),王氏宗祠(万兴街、北街),何氏宗祠(西街),黄氏宗祠(下南街、凤鸣街),郭氏宗祠(北街、万兴街),林氏宗祠(文星街),范氏宗祠(西街口),陈氏宗祠(会府街),曾氏宗祠(小北街),康氏宗祠(下南街),董氏宗祠(上南街、万兴街),戴氏宗祠(小东街)等十八家宗祠。乡村有西板龚氏宗祠、坪滩粟氏宗祠、酉溪罗氏宗祠、白庙唐氏宗祠、顾县杨氏宗祠、红星李氏宗祠、齐福蔡氏宗祠、临溪江氏宗祠、优龙乡氏宗祠等五十余家较大宗祠。此外,还有洗马慕家庙、东板郭家庙、高升唐家庙、观桥姜家庙、催龙向家庙、天台朱家庙等十余座家庙。
各宗祠拥有多少不一的会田和房屋作为宗祠公产,由族长掌握,或由族人推选经理执年管理。会田多租给贫困族人耕种,所收租谷用于祭祀祖先、救济鳏孤独的族人和资助、奖励族中穷苦子弟读书。每年清明、冬至节,备牲醴香果在祠堂或家庙举行祀典。清明节祭扫先祖坟墓,中元节请僧道做盂立盆会,冬至节祀祖后大办宴席,族中耆老和成年男人皆去祠堂赴宴。有的宗族清明、冬至不设宴,发给胙肉票至经理执年处换钱。本县《黄氏族谱》曾记载:“民国14年(公元1925年)建立黄氏宗 族自治会、制定会章,将祠堂改办不学,提倡宗族自治”。民国时期,裕民周氏宗祠、高兴张氏支祠、醋溪罗氏宗祠的族长曾捐祠产兴办小学,各乡祠堂相继改办私私塾或小学。从闽西汀州迁徙来的何氏族人,清乾隆年间在县城西街兴建何氏宗祠,内有上厅、下厅、厢房和天井,建筑雅观,雕梁画栋,是县城较大的宗祠之一。解放前有会田三百余亩,每年清明和冬至节有一千余人参加祭祀。
1950年后,宗祠按《土地法》征收再分给农民居住或作公房,宗祠不复存在。
(二)族规
岳池各宗族的谱牒中皆录入族规,并将它刻于木匾挂在祠堂,作为教训子孙,统治族人的金科玉律。族规、家训、家法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旨在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以封建礼教速缚族人,其中教育子孙勤耕苦读,节俭持家,敬重尊长,和睦乡邻仍为县人承传。
《黄氏族谱》中录有“春秋须荐祖宗香,敦孝悌,明礼让,戒嫖赌,职业当劝士农工商”。“凡考上北京、省府高等学堂者,族上帮银钱助学,以鼓励人才”等族规条文。
《何氏宗谱》中“家训”写道:“忠孝为先,耕读为本,手足相亲,克己厚人,乐善好施,和睦乡邻,子孙后代,牢记祖训”。
《张氏族谱》中“家法”记载:“凡在外嫖赌者,杖六十,子孙纵容妻室辱骂父母及尊长者,杖三十,妻室加倍杖责;子孙恐被父母之病所传染而不肯竭力服侍者杖六十;欺侮族中孤寡者杖四十;族人有为匪盗、抢人财物者处死刑”等条文。但张氏宗族并未按照“家法”施行。
各宗族族谱中的族规、家训和家法大同小异。清代和民国初期,凡违犯族规、家法的族人。由族人在祠堂当众施以笞刑。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各宗族在祠堂处罚族人渐少,直至土地改革运动后,封建族长制知名度废除,族规也荡然无存。宗族观念逐渐淡化。
婚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世象从古至今,没有变故。传统婚姻在岳池已有悠久的历史。解放以前,婚姻男女不能自主,凭媒妁之言,依父母作主。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1950年5月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后,婚姻男女才有了婚姻自主的权利。解放前后,由于时代的不同,婚姻习俗也有很大的殊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说媒
男女婚配,得有人说媒,俗言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说媒之事一般是已婚妇人所为,故将说媒的自然数“媒婆”。民间有专门从事说媒的,也有间或做媒的。岳池说媒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托人说媒,男女双方的任何一方相中了某男子或某女子,就托付最挨手的亲友运河探听对方有否诚意应亲,若有,就续谈下去,否则,就悄然作罢,以免张扬伤脸;另一是媒人见有男、女可相婚配的,便萌意从中说媒。说媒的过程大多是,媒人先去女方家或较富贵之家探定后,才去其对方搭说,若双方基本承许,媒人就竭力撮合,直至男女完婚。收养的童养媳和亲友间、邻里间订的童子婚姻,若事先未通过媒人撮合成的,到完婚时,要确定人做媒,俗叫“安媒人”。
二、访人户
岳池县境内素来有访人户的习俗。
当通过媒人说媒,男女双方基本意开亲后,女方(或上门的男方)家从稳妥起见,约集数量不等的同族长辈或精灵的亲友由媒人带路,到相亲的对方家探访其家境,伺机面视其男子(或女子),民间称之为“访人户”。
三、合八字
解放前,在男、女双方基本立意订亲后,首先得把男子和女子用天干地支表示出生年、月、日、时合起来的生辰八个字拿去求八字先生排成四柱,以生日为中心,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推算出两人的个性、财运、富贵、寿合、婚姻相伴凶吉、子息的贤肖情形进行照应,俗称“合八字”。
四、开庚
解放前,男女婚配在经过媒人的不断撮合和已访上人户、合上八字后,就即开庚,今叫“订婚”
五、报期
民国年间,男女婚配当男方确定的迎亲时间及其迎亲事宜用红纸开列成期单以书纸的形式,交媒人送给女家,叫做“报期”,又叫“送期”。
六、哭嫁
解放前,女子出嫁过门前,通兴哭嫁。女子在出嫁前的半个月,至少也在前四天,就开始哭嫁,哭不来的,请人随教随哭。每天早、晚各哭一次,一次坐在床上哭两、三支歌。第一次开口哭嫁,俗称“开声”,哭的时间要早,鸡叫头遍就开始哭。传说因此时大地字根表哭起来四邻才听得到,出嫁后,娘家才吉利,尤其是大户人家、贵富人家更讲究这一点。
七、过礼
解放前,男女婚配,兴过礼。
八、婚宴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举办婚姻喜事,兴吃喜酒。
九、拜香火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姑娘在出嫁的头一天晚上,要拜别家祖亲人,俗称为“拜香火”。
十、坐歌堂
解放前,岳池城乡,姑娘出嫁兴坐歌堂。
女家在新姑娘过门的头一天晚上拜香火后,在堂屋中间镶几张方桌,摆上糖食、盐菜、瓜子、花生和茶水款待前来参加坐歌堂的姑娘大姐和客人。坐歌堂时,新姑娘搭上盖头帕由女傧相搀扶从闺房走入堂屋坐入止方的中位,陪歌客人围桌就坐,桌上坐了不的便散坐于堂屋内的两侧。
十一、迎亲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把男方接新娘过门称为“迎亲”。
十二、闹房
解放前,县境内在迎亲的当天晚上,客人聚集在新房郎新忍受欢度花烛夜,俗称“闹洞房”。
俗传,洞房越闹得凶,新郎新娘终生越吉利,并且印亲三日不分大小和老少,所以,不管长老和小少都可以胡与闹房,但岳池一般长老、小少参与闹房的为数不多。
十三、回门
岳池县城乡男女婚配后,通兴回门。
迎亲的次日,娘家派新娘的舅子(亲房没有,远房也行)带上礼物,坐轿,或坐滑竿,或步行去姐夫家,接姐姐携姐夫回一次家,俗称“回门”。
十四、坐满月
解放前,岳池县城境内,姑娘出嫁后的半月至一月后,娘家去人接回做十天至一个月,民间称之为“坐满月”。
十五、拜新年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结婚后的第一个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夫妻双双出门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俗称为“拜新年”。
十六、逢生
解放前,新生婴儿落地后的第一个到产妇家的外人或产妇听到的第个说话声、走动声的外人,皆俗称为“逢生人”或“踩生人”。民间俗说:生男孩,最好是女人逢生;生女孩,最好是男人逢生,有“男逢男,霉三年,女逢女,霉到底,异性相逢,阴阳才合,彼此才不相克”之说。尽管异性相逢较宜,但民间仍把逢生视为不吉利之事,因此逢生人与产家都要相互善待。产家要请逢生人进房看看婴儿,对婴儿说些“长命富贵”、“金玉满堂”之类的吉利话,或者为婴儿叫个“狗儿”、“凤尔”等乳名。产家对逢生人要尽好为之,除给逢生人煮醪糟蛋、红蛋吃等厚礼款待外,还要为其挂红(红布条、红线皆可)免灾。此外,还得尽力满足其来之要求:若是收帐诗债的,要如数偿还债务;若是借用东西的,要二话别说,尽量借与;若有求事宜的,要从善应求,成全完好。如若不然,逢生人为了避灾,会撕破裤脚、施其邪法,祈使婴儿和产家召祸进灾。
十七、报喜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婚后生了第一胎,男人即去媒人家、岳家报告喜讯,俗称为“报喜”。
十八、打三朝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男女婚后在生育第一个孩子的第三天,产妇(俗称“月母子”)娘家的父母、叔伯婶嫁、舅子舅母子等亲友,将送产妇坐月吃的鸡、蛋、肉、油、糖、醪糟、糯米等所有的滋补物品和小防所用的被盖、枕头、衣帽、鞋袜、围裙等衣物聚合一起,雇人用抬盒或挑担送往男家,送礼各户的主妇(男人不去,俗说“男不参加打三朝,女不围观做道场”)都得邀约结伴同行,押送礼物去男家看望小孩和月母子,民间称之为“打三朝”。
十九、坐月
岳池县城乡,女人生小孩及其调养身体的过程,俗称为“坐月”,坐月的人叫“月母子”。
二十、吃满月酒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兴吃满月酒。
主家为了答谢在小孩出生及其母亲坐月期间,嘎公嘎婆、舅父舅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叔伯婶娘等亲戚及父母的朋友来打三朝或送月礼贺喜的客人,在小孩出生满一个月的那天中午,小孩的父母及其长辈要办好酒好菜宴请客人,俗称为“吃满月酒”。
二十一、开荤
解放前,岳池县境内新生小孩在长到四至九个月,就要给他(她)尝荤食,俗称之为“开荤”。
开荤的时间通兴在小孩满四个月或六个月、九个月后的几天内进行。男孩满四个月或六个月、九个月均可开荤,而女孩只能在满六个月或九个月才能开荤,切忌满四个月开荤,民间传说:一是女孩开四月荤,长大后爱张起嘴巴四方(到处)吃饭,不秀雅,讨人厌烦;二是开四月荤,长大后命孬,有改嫁之运。”俗说:四个月开荤,男能吃四方酒饭,能进四方财宝;六个月开荤,男会六六高升,女会六六昌顺;九个月开荤,会九九长寿。”
岳飞被杀后
一支后代逃到韩国
提到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韩国,给人最初印象就是喜欢“偷文化”。因为古代是中国的附庸国,近代是日本、美国的“殖民地”,没有什么光辉的历史,喜欢窃取邻国的文化和名人为自己国家的。
韩国人最出名的事情,就是喜欢乱认祖宗,将东夷、高句丽等,都说成是所谓的“韩国文化”,还将很多中国人认为是自己的祖宗。以至于出现了“什么,孔子是韩国人?什么,西施是韩国人?什么,孙中山是韩国人?什么,我也是韩国人?”的笑话。
不过,韩国虽然喜欢乱认祖宗,但他们国内,还真有一支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后人……
岳氏五子
岳飞生于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即公元1103年3月24日,史料记载,他“少负气节,沉厚寡言,性刚直,意欲所言,不避祸福”,自小喜读史书兵法。16岁那年娶妻刘氏,17岁就生下了长子岳云。
1122年,20岁的岳飞从军征辽,虽立下很多战功,因性直,不是被革职就是被迫“告身归乡”。
1125年4月,岳飞次子岳雷出生,四个月后,他就因为上书反对赵佶南迁被革职。直到1128年第四次从军,才算是站稳了脚跟,并仅用5年时间威震天下,受封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成为独镇一方的大员。此后,岳飞南征北战,北伐收复襄阳六郡,镇压湖南钟相杨么起义,在此期间,四子岳震于1135年5月出生于潭州(长沙)。
岳飞迎来了仕途的高光时刻,被封为太尉,升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河南河北诏讨使兼营田大使。赵构甚至专门下诏:“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1140年,在五子岳霭出生一年之际,金军背盟再次南侵,岳飞加封正一品少保,奉旨再次北伐中原,一路连奏凯歌,兵锋直指汴梁,甚至金兀术的子婿都派人悄悄联络,说愿率5万之众来降。就在这大好时刻,“大金江南国主完颜构”粉墨登场,连下12道金牌要求岳飞班师。让岳飞“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不能骂皇帝软弱,只能说“非臣不称职,权臣秦桧实误陛下也”。
1142年1月27日夜,岳飞蒙难于大理寺狱中。
岳飞的五个儿子,下场各不相同。长子岳云长年从军,在岳家军中颇具威望。大理寺的判决是“官减外,徒三年,追一官,罚铜二十斤入宫,勒停。”但赵构却下诏“岳飞特赐死。”次子岳雷流放广南路,死于流放地。三子岳霖流放惠州,有生之年得见父被平反,广泛征集父亲事迹,次子岳珂在此基础上编成了《鄂国金佗稡编》。岳震和岳霭本也该流放,但被家人提前送过长江,隐姓埋名,直到父亲去世21年后才恢复了岳姓,宋孝宗还专门将岳霭的名字改名为了“岳霆”。
逃亡他乡的岳飞后人
岳霆长大后生了三个儿子,分别为岳墦、岳玙和岳琨,子孙后裔主要在鄂、豫、皖、湘四省。
其中,岳玙有一个儿子叫做岳浮海,元朝时跟远征南大将军李柏南征北战。岳浮海之子名为岳阿甫,岳阿甫的儿子岳雅远是女真金牌千户,因军功被提为征西大将军,带兵进驻青海。
岳雅远的儿子叫做岳豆兰,后来随母姓改为了佟豆兰,受封为了“青海伯”。岳豆兰虽然是岳飞的七世孙,但也成为了事实上的“大元忠臣”,后来奉命带着大军从青海进入了高丽。
胡虏无百年之运,天降猛人朱元璋很快就推翻了蒙元。留在高丽的岳豆兰,没有选择为这个新建立的汉人王朝效忠。反而在1371年,也就是洪武四年跑去投奔了高丽都统制李成桂,还把自己的姓名改成了“李之兰”。
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决定收复铁岭的东、北之地。
当时的高丽朝廷犯了自古以来就存在的狂妄自大毛病,竟然觉得单靠自身就能对抗将元朝都给推翻了的大明天军。不但拒绝将土地交给明朝政府管辖,反而胆大包天的命令李成桂去攻打辽东地区。李成桂知道自己和明朝军队的差距,真要去打仗那和送死无异。在上书反对无效后,只好带队渡江,走着走着发现“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就跟朝廷上书要求撤军。高丽王辛禑死活不听,强令他继续进军。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成桂直接带着部队返回了开城,将门下侍中崔莹流放,自己和一个叫曹敏修的人总览朝政。不久后,就有人拿一本《汉书》跑了过来,指着《霍光传》劝说李成桂“当早图之”。于是,李成桂就发动政变把辛禑废掉了,另立辛昌为王。
历史上,行废立之举的除了最后自己称帝的,有好下场的并没有多少。李成桂也明白这个道理。先是想办法将曹敏修排挤出去,自己独揽朝政。1389年,明朝方面宣布辛昌不是恭愍王后人,不许入朝。李成桂就以此为由废掉了辛昌,另立王瑶为王,并开始采用“洪武年号”,交好明朝。
又过了三年,李成桂废掉王瑶,迁都汉城,建国朝鲜,李氏朝鲜自此正式立国。不管是废君还是自立,李之兰从来没有表达过反对意见,一直都十分的支持。李成桂自然也不会亏待了他。有着“从龙之功”的李之兰得到重用,成为了开国功臣,死后还得到了“襄烈”的谥号。
他的几个子孙之中,长子为辅国崇禄大夫,次子为保功大将军、判左军都总制,判右军府事。死后也得到了谥号“武厚”。三子当上了汉城判尹,四子则当上了礼曹参判。
李之兰后人和中国教好,在抵抗倭寇的事情上还有过一些合作。
600多年过去,李之兰的后裔开枝散叶,一部分居住在了朝鲜平安南道阳德郡、成川郡,咸镜南道的北青郡,江原道伊川郡;一部分则住在韩国京畿道抱川郡、瑞川郡、高阳郡、杨州郡、华城郡。
如今,两国仍有祭祀李之兰和他后人的庙宇。韩国釜山太宗寺主持“道成宗长”李阳镐就是李之兰之后。他还能准确的回溯自己这一支的祖先的名字:李之兰生李和尚,李和尚生李存庄,李存庄生李体,李体生李允奇,李允奇生李世蕃,李世蕃生李谈……岳飞第25代孙李秉律生他李阳镐。
认祖归宗
因为李之兰之前当过“青海伯”,且是从青海来的朝鲜,他的后人们也就自称为“青海李氏”。
虽然已经改姓为了李,但青海李氏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岳飞的后人,也一直以岳武穆为荣。他们也想要认祖归宗,但这并不容易,90年代之前是因为中韩没建交,90年代之后,则是因为他们担心大陆那边不认。
岳雅远的儿子叫做岳豆兰,后来随母姓改为了佟豆兰,受封为了“青海伯”。岳豆兰虽然是岳飞的七世孙,但也成为了事实上的“大元忠臣”,后来奉命带着大军从青海进入了高丽。毕竟,一群姓李的突然自称是岳飞后人,也得有人信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大陆这边的岳飞后人,一直在为岳氏宗亲能齐聚一堂做着努力。1988年,岳飞后裔专门成立了岳飞思想研究会,以“传承岳飞尽忠报国、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
1996年开始,时任岳飞思想研究会秘书长的岳朝军为了发扬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决定编纂一份家谱。
岳朝军是岳飞第28代孙,为不遗漏一个线索,全世界到处跑,不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日本、加拿大没有他没去过的。
通过翻阅相关史料,岳朝军也发现了李之兰这一支流落朝鲜半岛的岳氏后裔。朝鲜那边的肯定去不了了,只能在2000年前往韩国,准备了解这支分离了600多年的“兄弟姐妹”的情况。
当时的韩国青海李氏大宗会会长名为李完性。他曾专门跟韩国的李氏宗亲们筹款,将原先已经杂草丛生的祖坟给修缮了。每年春秋两季,他也会专门组织大家去祭祀一番先祖,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当李完性见到岳朝军后,表现的十分热情,他也很希望能早日代表这支族人前往中国认祖归宗。岳朝军经过仔细查阅家谱和相关典籍,并和李完性韩国人交流了祖上的故事后,终于确定,他们确实同样是岳飞后人。
这支移居他乡的“同胞”,至此正式算是认祖归宗了。
此后十几年里,韩国青海李氏大宗会会长和中国岳飞思想研究会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2013年3月26日,为了纪念岳飞诞辰910周年,在杭州岳王庙景区举行了“首届岳飞文化节暨纪念岳飞诞辰910周年祭祀活动”。
这次活动很特别,前来祭祖的不但包括150多位来自大陆各地的岳飞后人,还有30多位来自台湾的岳飞后人及17位来自韩国的岳飞后人。这是600多年前岳飞后人第一次这么整整齐齐的聚在一起。
李完性这次是带着儿子李喜重一起来的。
虽然汉语说的并不怎么流利,李喜重还是十分激动的用汉语讲了自己的感想:“我的祖先一直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讲着岳飞精忠报国,却为秦桧所害的故事,我们一直以祖先为傲,能应邀来杭州参加大典很激动高兴,也想邀请岳氏宗亲前往韩国交流一番。”
当年岳飞在临终前,只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一代民族英雄,遇上昏君奸相,落的如此下场,一直为人们所哀叹,秦桧和赵构也永远的钉在了耻辱柱上。因为时代影响,导致岳飞的后人们分隔六百年不能相认。然而,哪怕改名换姓,韩国岳飞后人也没有忘记对祖先的信仰,并最终认祖归宗,着实让人欣慰。
我是四川成都何氏后,我们乜足泸江边何氏,据老辈们说我们是正宗韩信后代,当初刘备为了当帝王,骗韩信进宗然后杀死韩信,满门杀绝,有韩信家奴一带出一子到泸江边被官兵抓住询问姓氏不得已才指泸江说何而来,后来就用何姓立谱,我是祖字辈,第十九代后人了,
四川、重庆王氏家谱字辈。
四川省
1、万县市王氏 王显琼
相吾青其,玉美兴居,一行仁厚,显耀永立,国政天顺,
福禄长征,胜事文名,修家献廷,得利广大,万代昌荣。
2、四川夹江王氏 清朝 湖北麻城县孝感乡 四川夹江
国正成可守,斯启文长梦,方明升大有,贵和锡万春,
立志宜希古,为人必合宗,行善多积德,永世复原红。
3、四川万源市王氏 第二中学王知海
建全重学仕,文维应宗知,忠心立大成,国顺永朝廷。
4、四川遂宁 太原王氏
德友猷奇,应宏大清,文钟国彦,武毓家英,
守正荣锡,怀光启新,一元永秀,万世升恒。
5、四川省建南道临远府西昌得昌司管下大卡新村
祖籍江西省吉安府卢宁县湘花乡谢鸡桥二十七都__移居贵州大定府东里六甲陈相五杨柳场(即毕节市小坝镇)。
大夫仕志建、明新增祖道、永定中险典、绿顺国恩厚、
文德庆克昌、守正重朝光、绍修盛善康、方传世泽长。
6、四川古蔺高笠官寨 始祖明朝名将王守仁后裔王凤 王安理提供
江西太和——吉安——湖北孝感——贵州遵义——四川古蔺高笠官寨
凤正胤洪行,献之体庭遵,国安思学举,尚志永先登,德绍怀宗政,
恩锡自天荣,忠厚承家绪,贤良庆广生,传经昭祖训,繁盛蔚文明。
7、四川绵阳梓潼 1994年王天许、王德高重修本 王成
落木柔两江王氏,原籍湖广松江府华亭县,始祖王万富(入筠),字辈:
臣映廷泽、文振履安、天万世明、敬柄前帮、治理爱槐、太原启章、仁中俊才、大海祥春。
重庆的王氏家谱收集 (部分)(2006-08-26 13:08:39)转载 分类:王氏家谱
重庆市
1、重庆涪陵东流溪王氏应奇公 王百万—王如虎—王邦福—王兴荣—王应奇,先已到“开”字辈。
应玉文朝盛,怀德世泽昌,明伦开景运,国仕永安邦,仁礼最嘉贵,信义必尊崇,
树志道昭远,立本惠益茂,和太定延寿,清正光全中,敏学生贤杰,晓武启英雄,
继先思显超,守成更新容,育才图高齐,培秀达烈勇,天奉锡良厚,登俊长纯隆,
福富恒有余,荣华久常供。
2、重庆万洲云阳县王氏 王令勇 湖广填四川—云阳奉明二誊
任希元显志,文思家正朝,兴崇道学国,泰尊明令孝,连受今荣善,良应余庆相,
贤常敬祖宜,年保带舜 ,瑞衍英丰茂,祥开景像新,通精成玉海,业籍联儒珍,
仪凤辉滕汉,芳芝秀遇春,伦曾登大本,晋形耀星辰。
3、重庆江北跳蹬河
江西庐陵——湖北蒲圻——同治癸酉1873年——入川居江北县
敬宗宏时泽,绍德光嘉祥,华国希珍贵,传家厚道昌,
学修才美富,钟玉士贤良,永世先芬庆,荣增保大光。
4、重庆南川市冷水关义和坝王氏(王世远)桐城王氏,安徽省池州市
文之孔道,学士成先,世光忠孝,理定全贤。
5、重庆市铜梁县茶叶村王氏 王清槐
好良灿学文,玉大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荣华富贵全。
世代光宗显,万邦泽沛昌,永德平安定,同增福寿长。
6、重庆市铜梁县土桥王氏,王正廷号雨涛
运启克朝廷,名儒登邦定,国正天开永,鸿仁大义兴。
7、重庆市铜梁县小林乡庆云村王氏(王勇)
元明四朝起,中之永正兴,有道登厚德,荣昌大化齐。
8、重庆奉节三峡王氏,王正武
天堂文玉宇太仕,承宗光祖正大明,孝友传家必戴德,永远吉昌兴隆美。
芶姓 芶氏家谱 芶姓起源 芶姓名人 芶姓的来源 芶姓简介
本文2023-09-22 02:09: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