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清朝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1收藏

谁知道清朝族谱?,第1张

  叶赫那拉氏

  摘要: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证明;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收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还有一些善本族谱收藏于北京等地图书馆中,现存大约十几部。研究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初历史及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资源都有较大意义。

  关键词:叶赫那拉氏;族谱;满族

  中图分类号:K820 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65X(2001)04-0052-05

  叶赫那拉氏,亦称叶赫纳喇氏或叶赫纳兰氏,为清代满族“八大姓”之一,原系明末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叶赫部的王族。

  追溯历史,叶赫那拉氏及金朝贵族姓氏,原在今吉林省叶赫河、伊通河流域。明朝初年居住在松花江大折弯地区的蒙古人星根达尔汉吞并原居住在扈伦地区(今黑龙江省呼兰河与松花江合流地区)的纳喇氏部落后,改姓纳喇氏,使用女真语,并逐渐融合于当地女真人风俗之中。16世纪初,南迁开原北,后又移叶赫河,故称叶赫部,视星根达尔汉为叶赫纳喇氏始祖,即叶赫那拉氏。其后代分布甚广。清朝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纳喇氏“为满洲著姓,其氏族散处于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虽系一姓,各自为族”。其各地方包括尼马察、张、科尔沁、长白山、伊巴丹、伊兰费尔塔哈、布尔哈图、伊哈里、扎库木。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指明末居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在努尔哈赤征服与招抚下迁居到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境内)。以后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征占四方,为满族的形成和清朝的建立创造了必备条件。顺治元年(1644年)纳喇氏大部分入关,定居北京并派遣到各地驻防。而叶赫那拉氏一族在清朝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的人甚多,包拉明珠、苏克萨哈以及慈禧太后等,计其人口在满族中也是较多的一姓,因此被称为八大姓之一。

  现在散居世界各地均有叶赫那拉氏的子孙,所以研究及探讨叶赫那拉氏族谱对研究清史,开发叶赫满族地区旅游事业都有很大意义。下面笔者对叶赫那拉氏族谱的有关情况做一简要论述,不确之处,请方家指教。

  一、叶赫那拉氏族谱概况

  1.修谱缘由

  纵观满族宗谱,其序言中都有“追本溯源,光宗耀祖,以谕后人;正人伦,明孝悌”的内容,这与汉族编纂谱书的缘由是相同的。叶赫那拉氏族谱也不例外,如:《叶赫纳兰氏族谱》辑谱人常安在族谱原序中说:“念一族之中,人以远近而分,情以亲疏而别。丁繁户众,有见面不识其支派,不辨其名字者,不为谱以记之,必致喜不以相应,威无以相关,迟之又久,不流为陌路者几希矣。将何以笃周亲而敦伦纪哉j既如生男命名之际,恐干犯名讳,请问族中老人,有知者,亦有不知者。有不待问即命名,将来代远年湮,必致茫然莫辨。干犯者在所不免。则纂辑族谱,其事顾不容己”。又如《那氏族谱》叙言中说:“深虑代远年湮,所有祖宗遗留之规矩礼法渐至失传,淹没无闻,乃发起修谱。宗弟应铎等实赞成之,乃追溯羊山公以下世系表、坟墓图以及冠婚丧祭名仪注叙述一编,虽不能成为信史,而使后人知其来由,自以继往古,而来开也,亦不过礼失而求诸野。”《叶赫那拉氏羊公墓表》亦写道:“饮水思源,受恩图报,而况始迁之祖,其坟墓所在,虽代远年湮鞠为茂草,而报本追远之思岂有既哉!吾乡那氏为叶赫嫡派,本姓那拉……”。这些都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推移,汉族的影响愈来愈重,直至清朝灭亡之后,八旗制度解体,满族并未终止纂修谱书。

  另外,叶赫族谱的编纂与其它满族族谱一样,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即:第一,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中,宗谱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第二,满族宗谱是表明人丁身份、地位的主要证明;第三,清朝皇帝倡导修谱。乾隆皇帝敕谕编纂《通谱》,助长了满族修谱之风。①

  2.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收藏地及修谱时间

  叶赫那拉氏族以辽宁省为最多,吉林省次之,再者北京一些图书部门亦存有许多善本族谱。目前笔者所能查到与听到的叶赫那拉氏族谱大约有十几部,现在就其收藏地及修谱时间等情况列一简表说明:

  叶赫那拉氏族谱收藏情况一览表

  二、几部重要的叶赫那拉氏族谱简介

  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是指世居叶赫地方,后来随清入关流散于各地的叶赫那拉氏族人的宗谱,分官修与私人修撰两种,其基本内容都有谱序和世系,但详略不一,有的仅千余字,有的则数万字,谱序叙述本族的来源、迁徙、修谱过程及地位显赫者。世系按辈份排列族人,大多数宗谱仅记男人,亦有略述简历于名下。有的谱书中还记有传记、诗文、仕宦、碑记、皇帝题谱、奏章、呈状、上谕、诰命、敕书、祭祀规矩、祭文、族规等。宗谱有木刻本、排印本,印数多在一百部上下;还有大量手抄本,每次抄写不过数十部。修谱资金由族人募捐。宗谱中还有只记录一族或一支世系的名单,称为谱单。谱单有一纸一单,有数纸拼为一单,或折子等多种形式。下面介绍分析几部重要的叶赫那拉氏族谱。

  (一)《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叶赫纳喇地方人氏》

  此谱收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属于官修谱书,官修叶赫那拉氏族谱仅此一部,清朝满族修谱虽属私家之事,但清朝皇帝出于政治目的,是积极提倡的。乾隆皇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敕谕清朝大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编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根据当时的档案和当时八旗满洲名门望族所保存的宗谱,于乾隆九年(1744年)编纂成书。

  《通谱·叶赫地方纳喇氏》(卷22)共收录叶赫地方纳喇氏著名人物76个,自金台石、布扬古、苏纳等支族记起,即起自明末,叶赫灭亡前后,截止于通谱成书的乾隆年问,每支族记其姓氏命名、归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每姓氏中勋绩卓著者立传;事迹不显者也作简记,称为附载。记载世系少则七、八代,多则十几代,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在后金建立前后叶赫族人的活动及对清初统一与政权巩固的历史作用,是所有叶赫族谱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因已印刷成书,故又是极易找到的一部,是治叶赫族谱研究之人首要的材料之一。此书版本有:武英殿刻本,已被辽沈书社据其影印本整理出版,有1989年版。

  (二)《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

  《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辑于清道光三年四月,为叶赫纳兰氏第十四代玄孙额腾额编撰。谱首为额腾额所作谱序,次为世系表,尾记道光初年叶赫纳兰氏后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达喇汉至额腾额族侄铭敦,共辑十五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孙南褚,凡六代,其人名、官职、支派、世系等多与明人冯瑗《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北关支派图》所记相符。自南楮之后,凡七代,所记人名,官职、支派世系及旗属等多与《清史稿》诸臣封爵世表和《八旗通志》旗分志满洲八旗佐领世系相符。故可谓是信史,是治叶赫部史的珍贵材料。

  据族谱记载,褚孑L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长,次日哲铿额,季日哲赫纳。褚孔革之父为齐尔哈纳,亦称“齐尔哈尼”。②族谱记褚孔革有子三人:长日太杵,次日台坦柱,季日尼雅尼雅喀。太杵有子六人:长曰鄂岱,其五世孙桑格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次日硬色(无嗣)。三日萨布禄(无嗣)。四日图礼,五日图美,六日额曾特伊;太杵二弟台坦柱有子三人:长日齐纳赤,次日清佳努,为叶赫西城贝勒。三日杨吉努,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小女适努尔哈赤为孝慈高皇后,称“孟古姐姐”,系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喀有子四人:长日延桂,亦称烟州。其五子扈什布任满洲镶兰旗都统;次日阿尔卜,其孙苏纳“尚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附”。③苏纳子苏克萨哈,顺治朝任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十八年授辅政大臣;三日雅林布,其长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伦额附,四日雅巴兰,其第七子阿什达尔汉,任理藩院尚书,天聪六年太宗文皇帝赐号“达雅奇国舅”。④清佳努有子四人:长日布寨,亦称布斋,继其父为叶赫西城贝勒;次日兀辽孛罗,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清佳努同时在开原遇难;三日阿巴亥,亦称阿巴海;四日阿拜,其次子诺穆图为多罗额附,诺穆图子国斯海任兵部尚书。杨吉努有子七人:长日喀尔喀玛,亦称哈尔哈麻。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杨吉努同时在开原遇难;次日纳林孛罗,亦称纳林布禄。继其父为叶赫东城贝勒,明万历三十六年在叶赫病故(无嗣);三日金台石,继其兄纳林布禄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子德尔格勒降清隶满洲正黄旗,授三等副将世职。其孙明珠在康熙朝任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明珠长子性德为一等侍卫,是清代著名满族词人。

  (三)《世管佐领恩惠家谱》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原名为《布斋世系表》,辑者不详。谱本封面贴有黄签,上书:“此佐领原系恩惠之胞伯高祖布尔杭武,太祖高皇帝承运时编为二个佐领,由此续编之佐领”。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此佐领原系太祖高皇帝辛未年取叶赫时以布尔杭武作为三等男爵与敬文王姊联姻。将叶赫壮丁编为二个佐领,由佐领下诺英欢、武巴海各承管一佐领。至太宗文皇帝八年,分别论记起初各官功绩,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虽然无功,念系异国贝勒之后,与定鼎功臣相等。免去壮丁为优异佐领。雍正九年,众大臣会议佐领时,此二个佐领虽系优异,但实录并无圈点,册籍上无拴参等处,故作为世管佐领,将此二佐领撤回,著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布尔杭武之孙萌图(曾任吉林乌拉将军)各承一佐领”。从谱面黄签和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文得知,此谱为叶赫西城主布斋(亦称布寨)之后裔。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记至麟武(辑谱时三岁),凡十四代,共188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谱可与《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连用,即可连接使用。《叶赫那兰氏八旗族谱》记布寨一支,自布寨向前溯至始祖星根达喇汉,凡七代。自布寨向后记至双全,又四代,计十一代。《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至双全,凡四代,自双全至麟武又十代,记十四代,二谱在布寨五世孙双全一代搭接重合。如即星根达喇汉生席尔克明噶吐,席尔克明噶吐生齐尔哈纳,齐尔哈纳生褚孔革,褚孔革生台坦柱,台坦柱生清佳努,清佳努生布寨,布寨生布尔杭武,布尔杭武生武巴海,武巴海生富拉塔,富拉塔生开泰,开泰生富森布,富森布生皂王保,皂王保生庆昌,庆昌生平瑞,平瑞生广庆,广庆生桂林,桂林生文惠,文惠生福海,福海生麟武。如将二谱连用,不但记述世系辈数增加,在时间上可自明中叶(成化年间)至清末,顺延四百余年。这样,将是目前所掌握的有关叶赫纳兰氏世系脉络最清楚、延续时间最长、记述内容最具体的一部珍贵史料。

  (四)《叶赫纳兰氏族谱》

  《叶赫纳兰氏族谱》,为清乾隆三十九年常英辑,后经其曾孙兴泰,玄孙祥安多次修编。谱首为乾隆三十九年常英原序,嘉庆十七年兴泰初修序,道光二年兴泰二修序,道光十七年兴泰三修序和道光二十九年祥安四修序。次为世系图、齿序图和始祖檗吉、四世祖常安、四世叔祖六十三、六世叔沮柏年等墓位图及墓志。尾为世系年表。此谱自始祖檗吉至末代那桐凡九代,共76人。辑谱人常安为祭吉四世孙。

  《叶赫纳兰氏族谱》自辑谱人常英曾祖紧吉记起,檗吉有子五人:长日嘎尔萨,次日阿尔萨,三日法尔萨,四日黑塞(亦称墨色或黑子,应是乳名),五日老格(亦称老哥,即老么,是最小的一个)。嘎尔萨一子日佛鼎(无嗣)。阿尔萨一子日和让(亦称和尚,应是乳名)。有二子,长日五十三,次日六十三,均系以生此儿时取父母年龄相加之数为名。法尔萨有子二人,第日照柱,亦有二子,长日常泰,次日常福。法尔萨次子日五达子(无嗣):墨塞一子日堆齐,堆齐一子日常英,即辑谱人。常英有子二人:长日德敏,次日德毓。德敏有子二人:长日彭年,次日柏年。彭年有子三人:长日兴泰,即嘉庆十七年、道光二年和道光十七年三次修谱之人。次日兴城,季日兴怡。兴泰有子三人:长日祥安(无嗣),即道光二十九年四次修谱之人。次日普安,亦称浦安。官至翰林,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因“戊午科场案”获罪,被肃顺、载垣、端华等人斩杀;季日铭安,曾任奉天将军;曾安一子,日那桐,为此谱之末代人。

  (五)《那氏族谱》

  《那氏族谱》收藏在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那家。那氏即满族叶赫那拉(纳喇)氏。1943年由十一世孙那寿山主持修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叙言、序言、世系、羊公墓表、那氏老坟茔图、大祭所用之物图、祭祖礼节、孝顺范例。

  本书所记那拉氏,即是原来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清初始祖奇玛瑚“从龙入关”,隶满洲正蓝旗。奇玛瑚有九子,第九子羊山于康熙中叶(17世纪末)到凤城驻防,与次子那郎阿居住在城西南60里石柱子东沟。羊山长子彦图里在北京任侍卫,后数年其子黑色随叔防御,又南迁60里到蓝旗堡,至今仍居其地。《族谱》中记载满族的姓氏有满人当官后“即随官姓”之说。那拉氏在光绪末年改汉字“那”,并按汉俗按辈命名。

  《族谱》根据那寿山、那庆田遗留的笔记草本,记载那氏祭祀中的礼仪。其中对领牲、祭祖、祭梭龙(索罗)杆子、换锁线等做了详尽记载,并绘出了所用物件图示。这对我们了解和比较研究满族各姓氏的风俗差异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族谱》世系中记载始祖九子的居住地,要以了解到叶赫那拉氏奇玛瑚一族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羊山的世系也可以了解该支的人口增长情况。二世羊山1人,三世2人,四世4人、五世8人、六世17人、七世36人、八世66人、九世80人、十世53人、十一世14人。其中十世、十一世中有因年幼尚未成婚者没有编人世系中,所以人数不如前代多。另外本支中有8人任领催以上官。还有一些叶赫族谱,即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至于族谱中所体现的叶赫族人在清代历史上的作用,笔者将另文讨论之。

  叶赫那拉氏(Yehenara,又译叶赫纳喇、叶赫纳兰)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根达尔汉,原姓土默特。

  叶赫的地理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东南部,是著名民俗风景旅游。叶赫,满语为“河边的太阳”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末明初这里就居信着满族先人的一个部落——叶赫部。又有传说叶赫那拉,源于蒙古的人的扈伦部,后来蒙古人杀了当地的叶赫人,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叶赫国,后来当地的蒙古人逐渐融入了女真,成为了叶赫人。

  16世纪初,在部落酋长褚格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岸边,以河为名称叶赫部。约1573年,褚孔格的孙子清佳奴、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小部落,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还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八角时楼,雄伟壮观,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叶赫东城赴保存完整。城内建筑台基,遗迹较多,其中点将台、烽火台尤为明显,叶赫部于1619年初被清朝努尔哈赤所灭。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明末叶赫国主之族,所属十五部。时有叶赫城(梨树县叶赫乡)张城、阿气兰、乌苏、吉当阿、雅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扎济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字姓那、叶。

  清代叶赫氏著名人物有:

  太祖孝慈高皇后:太祖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太祖初起兵,如叶赫,杨吉砮以后许焉。杨吉砮为明总兵李成梁所杀,子纳林布禄继为贝勒,又为成梁击破。岁戊子秋九月,以后来归,上率诸贝勒、大臣迎之,大宴成礼。是岁,后年十四。岁壬辰冬十月,太宗生。岁癸卯秋,后病作,思见母,上遣使迎焉,纳林布禄不许。九月庚辰,后崩,年二十九。

  咸丰孝钦显皇后: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咸丰元年,后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四年,封懿嫔。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进懿妃。七年,进懿贵妃。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与孝贞皇后并尊为皇太后。光绪三十四年,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

  光绪孝定景皇后: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侄女也。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二十七年,从幸西安。二十八年,还京师。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称“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内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明珠,字端范,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叶赫贝勒金台石孙。父尼雅哈,当太祖灭叶赫,来降,授佐领。明珠自侍卫授銮仪卫治仪正,迁内务府郎中。

  都察院承政阿什达尔汉: 阿什达尔汉,纳喇氏,与叶赫贝勒金台石同族,为兄弟,太宗诸舅也。太祖灭叶赫,阿什达尔汉率所属来归,授牛录额真,隶满洲正白旗。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 - 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洲,是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生于天潢贵胄之家,赫赫宰相府,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年少聪颖过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年(1676)其二十二岁时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授三等侍卫,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

  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初授牛录额真。崇德六年,苏克萨哈战有功,授牛录章京世职,晋三等甲喇章京。叙功,晋二等精奇尼哈番,擢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为清初四辅政大臣之一。诏晋三等精奇尼哈番,赐祭葬,谥忠勇。

  咸丰朝吏部尚书、大学士恩承,尚书、军机大臣那桐:那桐,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光绪十一年举人,由户部主事历保四品京堂,授鸿胪寺卿,迁内阁学士。二十六年,兼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晋理籓院侍郎。

  道光朝兵部尚书那清安:那清安,字竹汀,叶赫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十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翰林院侍讲。累迁内阁学士。二十四年,授礼部侍郎,历刑部、工部。赠太子太保,谥恭勤。

  古琴家叶诗梦:琴人叶鹤伏,潜号诗梦居士,为清叶赫那拉氏瑞麟的第三子,其姑即慈禧太后。初名佛尼音布,字荷汀,又号师孟,鼎革后始易今名。叶氏遗著有《诗梦斋琴谱》、《诗梦斋诗文集》、《诗梦斋日记》、《张船山华新罗诗集联》、《医药杂录》、《印章食谱杂记》等均未刊。

  此外还有叶赫部大汗杨吉弩、清佳弩、纳林布禄、金台石,前锋统领、一等男白尔黑图,叶赫西城贝勒、三等男布尔杭俄,固伦额驸、八大臣、都统顾三泰,兵部理事官、一等男鄂莫克图,理藩院理事官图鲁什,副都统艾松古,副都统安达立,兵部理事官和托,内大臣、一等伯冷僧机,都统、议政大臣额赫纳,一等男又一云骑尉路什巴图鲁,二等子喀山,十六大臣、三等子爵奇兰,顺治朝兵部、礼部尚书果斯海,慈禧之父惠征,孝定景皇后之父都统桂祥,尚书、议政大臣哈雅尔图,咸丰同治朝大学士瑞麟。

  当代叶赫氏人物简述:

  叶嘉莹:叶嘉莹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加拿大藉华人学者,现在是南开大学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叶广芩:叶广芩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作协理事,现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作协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被评为西安市优秀女作家,并获陕西省委、省政府“德艺双馨”称号。

  叶仰曦:著名画家兼昆曲艺术家。

  那英:著名歌手。

  那威:中国五子棋之父,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四会)李氏族谱。(清)李善元纂修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

一册 粤图

该谱为明代初修,内存明学士宋濂序云:“李之姓原于帝高阳氏,宗陇西,后裔临淮公者,琅琊王之子,名修珍,贬斥南海,数世不能归,子孙遂居端州之四会,四会有李氏,盖出自临淮公9传十余世,至宋殿中侍御史积中(元丰进士,官翰林直学士),由直谏谪南昌,故今为南昌人。殿中公九世孙宗颐以家谱相示,始于殿中高祖三八府君,三八之上则略而不备。”该谱曾经历次纂修,计有宋元丰李积中(五世孙)初烤、明正统三年(1438)十三世孙续修、明万历辛亥(1611)十九世孙续修、清乾隆十四年(1749)二十四世孙续修以及清道光十五年(1835)二十五世孙续修等。李氏居四会七百余年,历世三十余代,名士众多,如李积中、李大性、李津、李棨等。

(四会)李氏族谱。(清)李德宽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

四册 粤图

(四会岗咀)李氏族谱一卷。(民国)李焯楠纂修。民国三十二年(1943)刻本。

一册 四会方志办、四会档

李氏家谱字派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部分)

……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

……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 、林、傅、均。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 蠨、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部分)

……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7、锦潇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8、宁乡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9、沅江李氏一支四续宗谱字派(部分)

……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10、叙乐堂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英霍六太三支合议新增派: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11、南郭李氏一支十一修宗谱字派(部分)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12、龙船港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13、滕冲叠水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自、立、根、肇、守,诚、振、本、性、生,天、其、钟、有、庆,端、显、永、炳、文。

14、陇西李氏一支族续字派(部分)

……经、纶、道、节、展、奇、才,辅、佐、天、家、登、相、台,宪、章、祖、训、扬、先、泽,洪、起、心、傅、庆、方、来。重定:经、纶、承、祖、泽,光、裕、振、家、声,肇、建、洪、模、永,宗、支、裔、代、荣。通谱班次: 、叙、傅、谟、典,洪、基、肇、吉、安,泰、和、家、政、协,鼎、甲、焕、新、班。……

15、陇西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荣、祖、显、宗,大、德、永、福,左、昭、右、穆,至、道、崇、仁。……

16、中湘河头李氏一支四修族谱字派(部分)

……序、茂、廷、溪、峰,宇、文、元、大、邦,世、绍、光、宗、泽,家、声、裕、楚、湘,志、笃、贤、儒、道,心、怀、孔、孟、乡,俊、显、昭、潭、士,伦、常、正、益、昌。……

17、京江李氏一支族谱字派(部分)

……福、泽、由、天、定,心、田、在、而、耕。……

18、井岗李氏一支四修宗谱字派(部分)

……秀、公、九、族、亲,甲、第、冠、千、军,石、羊、发、基、址,均、志、李、连、陛,应、尚、仕、忠、臣,国、太、永、安、宁,荣、华、光、宗、祖,富、贵、远、傅、名,道、德、辉、先、泽,诗、书、裕、哲、昆,文、章、称、寿、世,学、业、建、经、纶。……

19、竹马馆东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成、震、泰、可、忠、茂、礼、志、倚、谟、葵、普、光、曾、愿、启、信、怡、云、建、慈、昂、济、得、信、端、恭、良、壬、拱、华、进、敬、尚、瑷、文、胜、长、魁、顺、记、馀、贵、厚、忠、共、盛、福、献、成、元、处、宗、秀、继、忠、皋、绪、绍、缵、维、纲、绮、纾、绸、致。……

20、衍庆堂李氏一支宗谱偶八股字派(部分)

……万、荣、道、兴、恺,明、常、崇、德、彰,春、应、贞、元、泰,雍、熙、乐、允、祥。贤公股前派:才、文、寿、炒、广,永、玉、万、森、崇,应、一、启、振、家,声、川、长、必、祥。偶贤两支合汀后派:忠、义、开、鸿、绪,龙、族、著、烈、光,经、纶、昭、实、学,廉、敬、历、官、方,根、本、培、深、厚,芝、兰、奕、世、香。……

21、三桥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远、世、思、明、德,昌、时、衍、令、谟,彦、奇、蕃、克、绍,昭、朗、盛、宏、敷。……

22、岩田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仁、信、兴、邦、本,忠、诚、忠、具、辉,高、实、从、正、发,滋、赞、美、明、颀,俊、秀、潜、龙、跃,簪、缨、起、飞,诗、书、光、德、业,文、采、焕、珠、玑。……

23、高密李家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

24、丰鉴堂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皋陶、伯馨、思成、理徽、利贞、吕祖、彤德、酋孙、硕宗、乾耳、宗、同、兑、清、烙、洪、翼族、敢、禹、承、先、长宗、君况、本、次公、轨、隆、艾、雍、柔、弇、昶、暠、欢、重耳、熙、天锡、虎、昺、润、世民、恪。……

25、龙河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兴、元、铎、镜、钢、锦、铃、铖、文、东、秦、兰、芳、茂、馨、鸣、搤、劳、有、能、用、荣、受、志、忠、轰、秉、元、汝、御、衡、茂。……

26、钱山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其一:富、贵、显、耀、升,荣、宗、时、顺、文,行、纯、震、礼、森,彬、智、莱、焕、圭(第二世李则开始启用)。其二:锦、洄、松、灿,永、联、伦、叙,昭、穆、繁、昌,长、发、其、祥。其三:绣、钱、鹏、程,德、堪、辅、世,人、文、继、起,共、庆、荣、华。(1996年重修谱后启用)。

27、枫林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正,讲、易、见、天、心。……

28、洢溪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一、春、辉、紫、杏,夏、映、红、莲。秋、催、桂、发,冬、送、梅、先。二、东、阶、叶、茂,南、圃、枝、荣。西、园、花、盛,北、苑、香、清。(民国元年增)……

29、天门市岳口镇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效、父、心、宽。……

30、麻城孝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国、为、辉、宗、远、芳、泽、映、时、新。……

31、中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学、成、文、武、义、孝、顺、最、为、先、国、正、天、星、社、朝、王、永、远、风。……

32、淮安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平、敬、增、前、信。……

33、黄县遇家村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玉、龙、昌、秀)守、正、可(兰、宏、蓉)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34、如皋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士、民、承、德。……

35、安康紫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自、继、绍、家、增、福、文、章、启、运、长兴、传、承、道、学、万、世、永、隆、昌。……

36、河北高邑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发、荣、从、晋、钟、秀、在、高、世、继、昌、盛、光、裕、永、昭。……

37、高密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元、宪、诒、敦、迪、嗣、符、亶、毓、衍、祚、最、隆、翼、永、传、赞、厚。……

38、李金脉派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

39、陇西郡李观脉派一支族谱字派(部分)

……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

40、三桥李氏一支族谱字派(部分)

……远、世、思、明、德、昌、时、衍、令、谟、彦、奇、蕃、克、绍、昭、朗、盛、宏、敷。……

41、慈溪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季、安、仁、伟、信、义、俨、侦、佳、贵、显、承、思、宠、忠、良、远、益、昌、宏、能、思、继、绪、奕、裔、永、芬、芳、久、大、家、声、振、绵、延、祖、德、长、椒、聊、蕃、百、世、荣、富、集、千、祥。……

42、淄博博山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王、昌、同、治、安、乐、恩、良。……

43、商丘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敬、成、先、业、烙、守、书、香、秉、麟、卫、起、鄞、远、泽、长。……

44、桂林中庸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必、晏、馀、定、全、登、宗、如、得(瑞、汉)相(万、栖)、呈绣(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联、兴、上、邦、国、永、增、光。……

45、重庆丰都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惠、长、永、文、明、盛、世、德、安。……

46、宁化泉上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天、福、德、赐、明、凤、厚、春、世、日、本、枝、长、懋、祥、人、传、咸、振、力、似、古、尚、忠、仁、万、平、承、祖、泽、和、顺、迪、吉、康、淳、良、由、可、则。……

47、泰安西南李上章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荣,希、子、士、应、思、学、廷、秉、长、发、其、祥。积、德、存、仁、厚、光、盛、昌、世、家。……

48、泰安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昌、秉、元、泰、清、林、灿、成、心、助、慈、建。……

49、荆州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逢、水、仕、金、廷、阳、了、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50、四川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文、章、开、太、运、少、弟、进、家、新。……

51、南昌李家巷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伴、国、仕、光、春、湛、应、时、坤、尚、祖、德、恢、宏。……

52、池州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一、元、开、抄、瑞、百、成、超、青、支、云、向、玉、方、维、桂、传、家、绍、有、文。……

53、孝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启、延、宗、庆、统、承、宏、系、基、贤、继、圣。……

54、福建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继、传、忠、孝、绍、先、贤、振、作、家、邦、承、祖、德。……

55、通许大岗李李氏岗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一、辅、廷、培、邦、生、应、怀、居、良、富、祥、呈、兆、瑞、吉、庆、现、荣、光、修、德、功、宜、力、行、仁、善、自、扬、孝、敬、本、天、性、忠、义、振、纲、常。……

56、夔州奉邑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光、国、五、之、大、忠、孝、家、传、远、诗、书、启、相、贤、科、名、洪、世、绪、盛□谱、长、联。……

57、会东小水井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莫、俊、贤、良、泰、荣、华、富、贵、昌、首、源、应、天、远、世、代、永、贞、祥,……

58、河北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启、承、必、尚、志,继、发、永、存、之。……

59、三亚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恭、恩、季、子、清、秀、德、春、开、瑞、锦、廷、宗。……

60、孝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华、源、文、师、宗、祖、仁、庭、永、达、逢、茂、先、安、帮、国、存、德、本、良、立、忠、尚、正、手、绍、道、学、世、延、浮、应。……

61、大名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万、群、士、兆、绍、延、邦、国、永、振。……

62、泰和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应、华、繁、苓、如、开、选。……

63、寿县柏杨湾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普、世、万、成、茂、正、大、光、明、有、龙、先、富、贵、荣、华、安、邦、定、国、意、统、山、河、运、转、乾、坤。……

64、麻阳芷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时、思、本、宗、万、世、兴、隆、茂、昭、祖、德、永、代、荣、昌、家、传、逢、盛、运、士、克、树、今、光、汝、继、超、名、彦、中、元、耀、国、祥、恩、禄、常、群、瑞、贤、良、诗、书、香、耕、读、千、秋、业、联、登、显、威、扬。……

65、吉水谷村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荣、绍、昭、士、汉,国、邦、朝、山、林、 。……

66、郯城小李庄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寄、荣、洪、春、举、学、庆、花、枝。……

67、胶州北乡小高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世、德、家、实、久、伦、常、瑞、咸、昌。……

68、胶州东乡圈子村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瑞、永、金、士、春、效、建、旺、雨、任、德、泽、文、衍、茂、洪、振、克、成、森。……

69、高密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元、宪、诒、敦、迪、嗣、府、亶、毓、储、衍、祚、最、隆、翼、永、传、缵、厚、图。……

70、广东汕头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陇、西、开、统、者、冠、勉、盛、大、唐、将、相、功、勋、伟、经、书、道、德、祥、守、成、嗣、续、绩、创、业、祖、宗、光、诗、礼、家、声、显、仕、师、世、泽、长、学、文、兼、习、武、修、纪、并、立、纲、孝、友、充、庭、宇、臣、邻、重、赞、襄、平、居、讲、仁、让、报、国、效、忠、良、积、善、有、余、庆、承、先、自、永、昌、箕、裘、欢、克、绍、兰、桂、喜、腾、芳、燕、翼、贻、谋、远。……

爱新觉罗辈分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宗谱

我只找到部分摘录(网上)

允禩:(一子)康熙二十四年辛酉二月初十日未时生,母良妃卫氏,内管领阿布鼐之女。三十七年三月封授多罗贝勒,六十一年十一月晋封亲王,总理事务,三年三月退总理事务,四年三月因罪革退亲王,将伊本身并子孙黜宗室,本年丙午九月卒,年四十六岁。乾隆四十三年正月,特旨复入宗室。嫡妻郭络罗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第一子:弘旺(三子)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庶母张氏张之碧之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一月初二日亥时卒,年五十五岁。嫡妻舒穆禄氏伦布之女,妾茂怡氏马尔泰之女,妾完颜氏四格之女,妾荣氏荣禧之女。 第一子:永类(无嗣)雍正四年丙午正月二十七日申时生,嫡母舒穆禄氏伦布之女,雍正六年戊申十二月二十二日丑时卒,年三岁。 第二子:肃英额(六子)雍正四年丙午七月二十二日亥时生,庶母茂怡氏马尔泰之女,乾隆六十年乙卯六月十二日午时卒,年七十岁。 第三子:永明额(一子)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六月十六日申时生,庶母荣氏荣禧之女。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授七品笔贴式,喜庆元年三月授委署主事,是年九月授经历,四年八月授副理事官,九年九月授御史,二十五年十一月授副都统衔作为阿克苏办事大臣,道光三年正月授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四年七月回京,本年八月管理右翼官学事务,五年七月管理圆明园八旗内务府三旗事务,本年十一月管理新历营房,十二月授察哈尔副都统,六年五月授太宁镇总兵内务府大臣,六月授守护昌陵,十年八月授令侍卫内大臣,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正月二十日丑时卒,年八十四岁。 -------------------------------------------------------------------------------- 允禟:(八子)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八月二十七日子时,雍正四年丙午八月作月二十七日巳时卒。嫡妻栋鄂氏七十之女,妾刘氏,妾兆氏,妾郎氏,妾周氏,妾完颜氏,妾朱氏,妾佟氏,妾陈氏。 第一子:弘晸(二子)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初八日戌时生,庶母刘氏。 第二子:弘暲(一子)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十九日丑时生,庶母刘氏。 第三子:弘相(一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正月廿二日丑时生,庶母刘氏。 第四子:弘旷(无嗣)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初六日卯时生,庶母郎氏。 第五子:弘鼎(七子)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初十日戌时生,庶母完颜氏。 第六子:栋喜(五子)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六月初八日丑时生,庶母朱氏。 第七子:四保 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九月十四日未时生,庶母周氏,康熙六十一年九月奉旨过继与尼雅哈为嗣。 第八子:都锡保(三子)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十一月初四日丑时生,庶母周氏。 -------------------------------------------------------------------------------- 允礻我:(六子)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十月十一日亥时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封多罗敦郡王,五十七年十月管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六十一年十二月解管理三旗事务。嫡夫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之女,继夫人赫舍里氏佐领常海之女,妾郭络罗氏,妾王氏。 (DE注:生平略有删节,诸妾之父亦略) 第一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年辛巳八月初十日酉时生,本月十六日辰时卒,庶母郭络罗氏。 第二子:弘旭(无嗣)康熙四十一年壬午十一月十九日午时生,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二月初四日子时,年七岁,庶母郭络罗氏。 第三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十二月二十六日丑时生,康熙四十八年乙丑六月二十三日未时卒,年七岁,庶母郭络罗氏。 第四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子时生,本月十九日亥时卒,庶母王氏。 第五子:弘暄(一子)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五月初一日午时生,母嫡夫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 第六子:弘晙(三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一月二十三日酉时生,庶母郭络罗氏。 -------------------------------------------------------------------------------- 允祥:(九子)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十月初一日辰时生,雍正八年庚戌五月初四日午时薨。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侧福晋乌苏氏头顶护卫金保之女,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庶福晋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第一子:弘昌(五子)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二子:未有名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母庶福晋石佳氏。 第三子:弘暾(三子)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二月二十日丑时生,雍正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母嫡福晋兆佳氏,嫡夫人富察氏。(DE注:弘暾未与富察氏完婚便卒,后允祥去世时,雍正表彰富察氏守节,封弘暾为贝勒,封其为贝勒夫人,入怡亲王府陪伴兆佳氏。《宗谱》记弘暾有三子,分别是从弘昌、弘晈、弘晓处承继来的。) 第四子:弘晈(二子)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五子:弘(左日右兄)(无嗣)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六子:弘昑(无嗣)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 第七子:弘晓(九子)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八子:绶恩(无嗣)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 第九子:阿穆珊琅(无嗣)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生,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母庶福晋纳喇氏。 -------------------------------------------------------------------------------- 允禵:(四子)嫡福晋完颜氏侍郎罗察之女,侧福晋舒舒觉罗氏员外郎明德之女,庶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西泰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二等护卫石保之女,妾吴氏常有之女。 第一子:弘春(七子)康熙四十二年九月初一日生,母侧福晋舒舒觉罗氏。 第二子:弘明(五子)康熙四年四月初三日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第三子:弘映(三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生,母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 第四子:弘暟(七子)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生,母嫡福晋完颜氏。 爱新觉罗宗谱的皇室辈分

爱新觉罗家族,生子取名成了一件复杂的事情,不过这也仅限于近支宗室。至于远支宗室和觉罗,相对较少受到束缚。

在《爱新觉罗宗谱》中,乳名和小名随处可见。像小明、小喜、小群、小桂、小柱、小贝、筱鹤;大力、大喜、大林子以及落柱、老疙瘩、老生打。人名中的数字,多数反映的是排行,如小四、小五、小九、二小、二福、二锁、二喜、二秀;二庆、二肥、二胖、二铁、三锁、三福、三秀、三宝、三泰、三德、三寿、三珠、四保、五福、五全、五德、五龄阿、八宝、九龄。希望生女儿,就干脆给男孩起名叫二凤、芯莲、牛妞。 有些名字,反映出长辈对子女夭折的忧虑,如钉铸、铁锁、所林、拴柱、留住、保住。还有如 叫“狗剩”的,是想过往的妖精对这条小命不屑一顾。希望孩子长大结实、勇猛、有福气,就叫石头、石柱、铁山、铁柱、虎哥、顺哥、远福。 在远支宗室和觉罗中,使用数字取名也是一个特点。多以孩子出生之时家中老人的年岁来取名,如五十九、六十八、七十二、八十三,反映了人们延年益寿的愿望。同时,这种方法无需高深的文化,简便易行,琅琅上口。在《宗谱》中这类名字在300个以上,从五十起,一直到九十,九十以上较少。这些人也多数是无爵无职的,即使有爵职,爵不过奉恩将军,职不过参领、佐领。 入关前,爱新觉罗家族按满族习惯,从名字上分不出辈分。入关以后,康熙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给子孙取名也采用辈分字。他生有35子,除夭折的11子外,24个儿子一律使用“胤”字作辈分字,还规定儿辈为“胤”字辈,孙辈为“弘”。字辈,曾孙为“永”字辈。 1722年,按照避讳的规矩,雍正帝的那些兄弟,再用“胤”字作辈分字就不合适了,于是一律改为了“允”字。惟一的例外是,后来怡亲王允祥病逝,雍正帝说他“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所以,特地恢复他的名上的“胤”字。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进呈给孝圣皇后,乾隆帝的题诗中有“永绵亦载奉慈娱”一句。后来,他取其中的“永绵亦(奕)载”4字为近支宗室的字辈。1776年,又规定以后皇嗣取名,永、绵二字改用颙、旻,而别的人仍用永、绵作字辈。 1825年,从大臣选出的10个字中,道光帝钦定了“溥毓恒启”4字,作为“载”字以下的字辈。1857年,咸丰帝又续拟了“焘闿增祺”4字,作为“启”字以下的字辈。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顒)字辈是第7代,绵(旻)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闿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在宗室中,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出生后,要奏请皇帝来取名。还有奉旨改名的,如清高宗第七子爱新觉罗·永琮出生时,清高宗将同名的庄亲王爱新觉罗·允禄孙改名为爱新觉罗·永瑺。至于对废宗室的改名,则具有惩罚的意味。雍正帝下旨八弟允禩改为“阿其那”(意为俎上之鱼”,即砧板上的鱼,比喻任人宰割),九弟允禟改为“塞思黑”(意为“讨厌鬼”),胤禩的儿子弘旺改为菩萨保。对原废太子允礽的儿子弘皙,乾隆帝把他开除宗籍,还改名为四十六。 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族失去了统治民族的地位,爱新觉罗家族的特殊地位动摇了。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形势下,民国初年出现了满人改姓易族的现象。老舍、侯宝林等都改成了汉族。 爱新觉罗家谱谁能给一份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爱新觉罗宗谱中记载的最后一代?

爱新觉罗家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家族。辈分的问题也就十分复杂。

大体来说,推算辈分要看是谁的后人。 如太祖的几个后人,比如说楮英、礼王代善,他们家族在1935年《宗谱》上已经有“闿”字辈的人出生了,所以到现在,估计祺字辈都出生了。 但是如圣祖的几个后人,前面几个皇子如胤礽、胤禵,35年《宗谱》以“毓”、“恒”为多,到现在,辈分可能是“启”、“焘”。但是圣祖后面的几个孩子,比如说胤秘的后人,现在“溥”字辈还在世。 而近支宗室,也基本上比较大。 所以说,不能一概而论之,如果你明确了自己要问哪个支系的,可以补充提问。我们继续探讨。 ----橘---- 爱新觉罗(329)辈分(12)

[张氏来历]

张姓之源,可追溯至黄帝。《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的第五子青阳,生子名挥,挥聪颖异常,他通过观看天上的弧星,而仿照其形状制造出弓矢,因此被赐姓张。“张”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即必须用力将弓拉开才能使用弓矢,“张”就是根据此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史书也有提到张姓的其他来源,但数来源于黄帝的这一支最古老。

[张氏名望]

张氏族大支繁,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 战国时魏国政治家张仪,以游说六国连横事秦而闻名于世。西汉大臣张良,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以善出奇谋良计而颇受刘邦重用,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留侯。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西汉还有历算家张苍、诸侯王张耳等张姓名人。东汉的张衡,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精通天文历算,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也叫浑象仪)和用于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在文学方面,则有《二京赋》等作品传世。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总结了前代的医疗经验,对我国医学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誉为“医圣”。书法家张芝,其书法被称为“今草”。汉以后,张姓名人还出现了如黄巾起义领袖张角,三国时名将张飞、张辽,晋朝文学家张载、张协,北魏教育家张伟,南朝画家张僧繇等。到了唐代,张氏更是英才辈出。张九龄,即是玄宗时的宰相,同时又是著名诗人。文学家张鷟,书法家张旭,画家张萱,诗人张若虚、张继、张籍、张祜、张志和等也为张姓赢得了赞誉。除此之外,北宋词人张先,诗人张耒,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南宋将领张世杰、张宪,词人张孝祥、张炎,书法家张即之,大学者张栻,明朝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清朝诗人张维屏等等都是张氏中颗颗璀璨的明星。 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绝于史,张姓家族对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古老的名望姓氏。 今天,张姓在当代百家姓中位列第三。

张氏家谱 张氏家谱: 子 振 家 声 远、依 仁 延 士 策 、廷 正 余 永 宏

要查找李氏家谱中的天字辈,可能需要以下步骤:

1 确定您所查询的李氏家族的来源和背景,例如他们来自哪个地区、他们的家族分支等。这有助于您确定可能有哪些天字辈的人物。

2 如果可能,联系其他李氏家族成员,了解他们的家谱和族谱。这可以帮助您确定您所查询的李氏家族是否有天字辈的人物。

3 查找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例如地方志、家族史、家谱等。这些文献可能包含有关您所查询的李氏家族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字辈。

4 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现代的搜索引擎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包括李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和家谱。您可以使用关键词,如“李氏家谱”、“李氏家族”、“李姓天字辈”等来搜索相关信息。

请注意,家谱和族谱是私人性质的信息,因此在查询时请尊重他人的隐私。如果您对李氏家谱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相关的历史学家或家谱专家。

谁知道清朝族谱?

  叶赫那拉氏  摘要:叶赫那拉氏族谱与所有满族族谱一样,均渗透着汉族传统的儒家影响,它既是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亦为表明身份地位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