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的向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3收藏

向的向氏族谱,第1张

宁乡大沩向氏

始祖敏中公,六世士璧公,任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府,葬平江。夫人吴氏,携子避居北直宛平县韩家堡。九世大佐公,元季携子元音、侄元章迁居宁乡三都一区好婆塘。清乾隆53年(1788)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续修,光绪33年(1907)三修,1937年四修,2004年五修。派语:传系宗子许,士公之大元,友能成孝道,至立可祚孔,尊世文源发,祥瑞贤哲隆,家声本楚宦,勋业肇开封,礼法修明定,熙朝正佐清,英才承诏锡,华国启云孙。

宁乡罗家山向氏

始祖文皋公,南宋由江西迁湖南邵阳县。始迁祖大德公于清康熙初年转迁宁乡罗家山。1926年与同邑七都大济支合修支谱。

明铺名臣堂向氏

始祖敏中公派下图系

向敏中字常之,生于后汉乾佑二年(949)己酉岁十月十六日亥时。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累官谏议大夫拜吏部尚书右丞相进左仆射玉清宫昭应官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1)庚申岁二月望七日薨,享年七十二岁,赠太尉中书令,谥文简,追封燕王,史赞云:性端厚恺悌多智知人善处剧繁时以重德目之。初娶梁氏,生于后周广顺元年(951)辛亥岁,卒宋咸平6年(1003)癸卯岁,封郑越国大夫人;再娶张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戊申岁三月初三日,封秦国大夫人;三娶宋氏,生于宋建隆3年(962)壬戌岁,卒乾兴元年(1022)壬戌岁二月初六,封荆夏国国大夫人;四娶王氏,生于后周显德2年(955)乙卯岁,卒康定元年(1040)庚辰岁三月十六日。封周唐国大夫人。子五,传正,传亮,传式,传师,传范。

第1世:敏中三男 传亮 生于北宋开宝八年(974)甲戌岁,任驾部员外郎,卒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丁丑岁,享年63岁,追封周王。娶周氏,赠郑国夫人,俱葬开封府。生二子:向综、向经。向絟。

第2世:传亮次男向经字审礼,生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辛酉岁,任明州观察使,进定国军留守,赠侍中,卒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甲寅岁,终年53岁,敕葬开封府。谥康懿,封吴王,娶王氏,赠安国夫人。生二子:宗回、宗良。生女妙英,册立钦圣皇后

第3世:向经次男 宗良 字景弼,号寿山,生于宋庆历七年(1047)丁亥岁,官秀州刺使,宁海军节度使,封永嘉郡王。卒于政和二年(1112)壬辰岁,终年65岁,赠太保,娶吕氏,赠封赵国太夫人。生三子:子韶、子志、子率。再娶鲁氏,赠封越国太夫人。俱葬开封府。生二子:子沅、子锭。

第4世:宗良长男 子韶 字和卿,号景峰。生于宋熙宁五年(1072)壬子岁。任东京转运副使,知淮宁府,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时年56岁,金兵陷城,举家遇难尽节,立庙淮宁,赠通议大夫,谥忠毅。娶李氏俱旌议太君,再娶戴氏,携幼子避难。

第5世:子韶子 向鸿 字宇仪,赐通议大夫,生于宣和4年(1123)癸卯岁二月十五日亥时,南宋建炎二年(1128)戊申岁,父守淮宁,城陷不屈,举家尽节,惟公六岁逃难,历吉水、豫章、茶岭,迁居湖广兴国州棋盘大原,以天年终,葬大柘园坐北向南。娶丁氏 生绍兴2年(1132)壬子岁八月十三日,葬合夫莹,子五,善一、善二、善三、善四、善五。世系详后。赞曰:嗟嗟我祖名藏天府避乱隐居吴来楚垂裕后昆克神祖武万亿及秭受天之佑。

第6世:鸿公后裔--长子善一--长子庚三--长子荣四--长子德六--长子庆四--次子千七--长子国宝--次子世章--之子儒一--长子隆一--次子相二--次子通六--次子才伟--长子永生--长子(言+布)

第21世:(言+布)公长子秉嘉 字天申 号北峰,生于嘉靖辛卯年(1531)第22世派下 :良--甫--日--应-- 正--太--光--明--贤 --先--志--能--恢--守 --前--功--可--建--成 --长--期--临--典--礼--定--克--振--家--声

湘乡琥珀向氏

始迁祖庚八公,原兄弟八人,元明鼎革之际由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分徙长沙、宁乡、湘潭、衡山、溆浦等处。庚八卜居湘乡琥珀大屋冲。一传为友华,再传分通肃、礼、义、贤、谅,肃房无传,衍为四房。清乾隆60年(1795)、嘉庆21年(1816)纂修族谱未果,道光间各房分修,光绪3年(1877)合修,1912、2003年续修。旧班:友通文子允,彦伯再朝廷,仁正定元良,福嘉世代昌。续班:立纪承先远,敦伦裕后长,尊亲隆孝让,树德显明扬。

湘潭大屋湾向氏

始祖北宋敏中公,传至十二世祖元贤公,于明永乐4年(1406)携次子有铭由善化迁此。清光绪34年(1908)五修族谱。

湘潭白沙洲向氏

始迁祖永春公,字长青,号荣发,原籍江西吉安府安福县,因壬申岁兵灾,明永乐2年(1404)迁居湘潭白沙洲。三派衍为富、禄二房,六派衍为材、炳、高、虎四房。明万历间始修族谱,清雍正4年(1726)续修,乾隆、嘉庆、咸丰间纂有草谱,同治3年(1864)五修,光绪34年(1908)六修,乾隆50年(1785)建宗祠于白沙洲。至1948年,男女丁口约2500人,分布于醴陵、长沙、浏阳等处。名派:(自十二派始)正应新昭盛,宗泽世熙隆,德茂功修建,家声裕后丰。

茶陵白沙江向氏

始祖敏中公为宋左仆射,五世孙尧庆公,于靖康之乱后自金陵隐迹茶陵叶坪,又五传至寿卿公生四子:文祥居攸县白茅洲;文荣徙湖北潜江白莲塘;文信徙衡山白莲寺;文贵,字富新,号凌云,文林郎,明洪武2年(1369)徙居茶陵白沙江海堂。清乾隆60年(1795)建宗祠于罗堂。清初始修族谱,乾隆4年(1739)、嘉庆12年(1807)、咸丰4年(1854)、光绪17年(1891)、2000年续修。至1948年,有人口800人。派语:尧盛让君秀,卿文法以道,永玺处体能,汝学高鸣远,承宗必显荣,继业恒昌泰,孝友思前绪,诗书裕后人,钦遵忠厚训,谨守圣贤箴,甲第连开日,家声大有亨。

衡东白莲向氏

始祖敏中公,宋真宗时官太尉,谥文简。五代孙尧卿,宋南渡时自金陵迁居江西永新,后徙湖南茶陵叶坪,后越五代至受卿,生四子:文祥迁攸县白茅洲;文荣迁湖北潜江白莲塘;文贵迁茶陵白沙江;第三子文信,明洪武时迁衡山白莲坊。清康熙25年(1686)始修族谱,雍正4年(1726)、乾隆44年(1779)、嘉庆20年(1815)、道光26年(1846)、光绪4年(1878)、宣统2年(1910)、1940年、2002年续修。1940年八修时有男丁7810人,女口6328人。2003年九修时,有男丁12400人,女口12184人。班行:(自十一世始)嗣世鸿文显,纶恩大典荣,贤才修德业,诗礼振声名。本族名人向燊,字乐谷,民国初官陇南观察使、湖南省财政厅长。向德,民国间发明煤气车,解放后曾任长沙市副市长、省政协副主席。

平江、湘阴向氏

始祖敏中公,字常之,宋太平兴国5年(980)进士,赠太尉,谥文简。五世孙许虔,字诚一,号笃轩,守洪州,有惠政,卒于官,其从子士衡、士龙、士雄、士渊由洪州洗马市扶梓迁居平江,葬公于邑西下东山铁门槛。士衡,字开云,居石轧头黄金坪;士龙,字见田,居张古塘;士雄,字飞仙,居湖源西山;士渊,字学海,居湘阴白果洞。宗祠设在平江伍市,建于清乾隆51年(1786)。族人分布于平江长江源、石洞、大头岭、桥墩,湘阴向家洞、三合庙,长沙霞凝、麻林桥、源头洞等地。至1948年,男女共12400余人。族谱始修于乾隆54年(1789),道光5年(1825)续修,咸丰7年(1857)三修,光绪10年(1884)四修,1914年五修。旧派:朝廷重贤贵,国泰振兴良,家富青云至,永载显名扬。续派:贻裕源先德,文光曜楚云,增修逢万寿,福泽庆长延。

桃源青云向氏

明初自江西南昌徙桃源县北青云乡向家坪。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1000余人,分布于莫溪、莫林、浯溪、漆河等地。宗祠在向家坪。族谱创修于1941年。

桃源大里坪向氏

始迁祖五郎公,元末自江西吉安泰和迁湖南桃源县西大里坪。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2000余人,分布于善溪、绿萝坪、向家坪等地及武陵龙湾渡、龙阳五路湖、辰溪羽溪泊等处。宗祠一在八公桥,一在白麟洲。清雍正13年(1735)创修墨谱,光绪8年(1882)、光绪32年(1906)、宣统元年(1909)、1936年续修。

桃源太平庵向氏

始迁祖万春公,明初自江西丰城徙居桃源县北莫林村向家冈。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余人,分布于大田、九溪、漆河、温泉、三阳等处。清咸丰12年(1862)建宗祠于太平庵。族谱创修于道光12年(1832),1914年续修。

石门二都乡花小坪村靖安隘土百户向氏

始祖祥公,明洪武2年(1369)封为武德将军、土官正百户。

石门竹溪向氏

清康熙时自沅陵迁石门。

桑植向氏

元末蛮酋向仲山,以讨鹅梯有功,授宣慰司职,拥有上下桑植之地。后嗣分布在凉水口、廖家村、上洞街、新街、官地坪等地。

桑植竹叶坪向氏

始迁祖元友、元凤二公,清康熙中叶自湖北鹤峰红土坪岸门泉迁桑植竹叶坪康三峪。民国年间与旧土司裔合谱。

益阳向氏

远祖世居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及智公迁居荆州,数传至洪德公,原居荆州府当阳县石马头,生天圣,字燕容,明长沙潭王太傅,见言事见忏,谢职隐居益阳七里向家堤,为迁益始祖。又一支贤暹公,明时自溆浦迁益阳舒塘。清道光16年(1836)二支始合修宗谱,称三修,光绪4年(1878)四修,1917年五修。贤暹公房派语:述延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洪德公房派语:名贤以序德,志士克承先,建基舒国步,大启本家传。

益阳宋家村向氏

始迁祖大发公,元泰定帝时自四川成都避乱迁此。后裔居岳家桥向家湾。

新化河思乡西陂溪向氏

始祖宗彦公,南宋绍兴年间自江西南昌丰城县铁树观栗村向家巷迁居湖南沅陵莲花池。传十一代至文皋公迁居溆浦栗村麻阳水,其孙必才公于元末随父希庸公由溆浦麻阳水迁居新化石马二都大陂塘(今河思乡西陂溪)。必才生宗宪,宗宪生文质、文彬、文贵。质、彬居大陂塘,文贵居安化城北小石桥。谱一修于明嘉靖45年(1566),清康熙51年(1712)二修,嘉庆18年(1813)三修,道光26年(1846)四修,同治13年(1874)五修,1930年六修,1990年七修。旧班:文纯恭如,震贤子仁,希必宗质。质房续班:景秉元显,廷胜大国,立兴加富贵。彬房续班:景秉元承,一世经大国,立兴加富贵。贵房续班:景崇琼守,承维大日国,安凝忠生治。1930年六修班次:惟品修宜笃,仪容在克庄,平康咸迪吉,开济业其昌。溆浦麻阳水向氏班次:维善乃为宝,行义由立身,孝友施家政,济美蔚云礽。

邵阳向氏

始迁祖梅桓公,清朝时自江西迁邵南红石梅溪村。

邵阳新建乡向氏

传为当地土籍,约150人,居铁甲塘村,源流无考。

洞口向氏

谱称始祖文皋公,南宋时由江西南昌新建任辰阳太守,以治蛮夷。子纯公,字居仁,迁居溆浦胡铛溪,生七子,浚、哲、文、英居莲花池,敏、明、行仍居胡铛溪。明公生如松、如梧。如梧卜居寨头岩,生通江。通江居安江阳坡坳蒋家坪,生子思。子思生银仲,银仲生庆荣,元季明初迁居武冈会龙山,今属洞口。清嘉庆19年(1814)创修族谱,道光24年(1844)续修,光绪元年(1875)三修,宣统元年(1909)四修,1948年五修。班次:庆行子德思,文汝通光日,兆朝廷用云,礽迪传书章,乾垣生瑞彩,坤运启祯祥,祖赐勋名大,家承绪业长,银台隆仕籍,绅宦守辰阳,恪绍伦音训,贻谋定炽昌。

黔阳秀州向氏

始祖文皋公,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由江西吉安府宦游辰州,任太守,退居沅陵莲花池,生纯公,纯公生恭浚、哲、文、明、焕、敏、礼,恭敏由溆浦迁居黔阳滩头岩山脚,生二子,长子如梓由滩头迁居安江斗字街,又生五子,湖、海、汉、江、济,第五子通济居秀州,今属洪阳。清光绪是9年(1893)创建宗祠。道光16年(1836)一修族谱,光绪21年(1895)二修,1936年三修,1994年四修。字派:纯恭如通列基勤德通光仕思汝文万必方子正朝邦永世嘉泰昌宏贤克维先泽宗。

黔阳沙湾向氏

始迁祖通海公,字明甫,因兄弟分居而自沅陵迁居黔阳县沙湾乡在头。族人多分布在黔阳县各乡及龙山县镇南坝以及湖北来凤县黄茅坪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万余人。宗祠在沙湾乡在头。

永顺下榔保腊葱洞向氏

元时向孛烁为洞民总管,子世贵,明洪武3年(1370)为长官。

永顺驴迟洞向氏

元时向达迪,为洞民总管。

溆浦向氏

始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新建县,南宋孝宗隆兴年间任辰阳太守,因蒙古兵祸,不得归,遂卜筑沅陵狗子潭。子纯公,宋端平中登科甲,为大理寺评事,自沅陵徙溆浦湖铛溪,子孙蕃衍,远则徙居川、黔、粤,近则散居武冈、新化、安化、邵阳等地。自六世始分为浚、清、伯、礼四房。清光绪间建总祠于溆浦。1938年四房合修通谱。各房班次不一,自二十一代起改订新班:派衍从中宪,厚荫延祚长,积德绳乃绪,作善发其祥。孝弟垂彝训,礼义合伦常,同敦亲睦念,左师泽流芳。

麻阳向氏

先祖属江西赵州府乌雅县(瑞金)大田坪左右池塘,明建文2年(1400),自伏波开辟辰河一带,移居辰州府莲花池四方井居住。明永乐元年(1403)大房官正二子君保、君佑移居麻阳三家村;二房官员三子移居黔阳;三房官清二子移居芷江、泸溪;四房官义留居老屋。移居麻阳向姓祖公第五代裔孙分别迁往本县各地和云南、贵州、四川等处。清乾隆34年(1769)修谱议定三家村老字派:官君亚(单)有宋朝祖大正胜可春。嘉庆5年(1800)续议:聪明俊秀,宽裕宏昌,尧舜性德,商周忠良,姬公福善,宣盛祯祥,金枝时茂,玉叶添香,仁义绍述,礼智清纲。

新晃向氏

该族为侗族。自称先祖文皋公,原籍江西泰和,继徙丰城县。南宋乾道2年(1166)官辰州太守,后迁溆浦马底坪,因蒙古出兵而返迁江西,至纯公又迁溆浦,生七子,分居沅陵、黔阳、永顺等地。传六世至元亨公,徙居贵州铜仁,继迁晃州百姓寨。子孙分布于洞坡、伞寨、岑朗、丈溪、步头降等地。

会同向氏

始迁祖德世公,宋时自江西吉安徙居会同。

龙山向氏

该族为苗族,由辰州莲花池经若修、老寨、四川斑竹柯迁龙山,族人分布于蹬上、捞田、庆口

一本《历代柳氏家谱提要》大致包括柳氏源流、郡望堂号、柳氏宗祠、杰出人物、家谱提要等。

二.“家谱提要”收录范围以现存柳氏家谱为主。

三.收录中外藏书机构收藏和散见于民间的一九四九年之前所修线装柳氏家谱和部分近年来新修家谱,兼及其他装订形式的旧修家谱,其中部分单位所藏缩微胶片、扫描件、电脑打印件外,基本上为家谱原件。

四.条目内容为序号、题名、卷数、纂修者、修纂年代、谱籍堂名、版本形态、装订形式、始祖姓名、始迁祖姓名、分祖姓名、支祖姓名、内容简介、谱内名人、收藏单位或个人。

五.排列以编纂年代为序,朝代纪年括注公元纪年。出版时间只知朝代年号而不知具体年代者,则排列在某朝代最后。

六.谱籍地仍标以原修谱时地名,而非今之行政地名。

以下是马东盈先生之前已著《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历代家谱提要》,所录者。

《和圣文化书系》总序…………夏庆奉(1)

  《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序…………柳明瑞(3)

  著述旨趣…………马东盈(1)

  前 言…………(1)

展氏家族谱牒

一、清代…………(5)

 001山东兖州《展氏族谱》不分卷…………(5)

 002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8)

 003谱籍待考《展氏族谱》不分卷…………(8)

 004山东平阴《展氏族谱》不分卷…………(9)

 005山东肥城《展氏族谱》不分卷…………(14)

二、中华民国…………(18)

 006山东平阴《展氏族谱》不分卷…………(18)

 007山东肥城《展氏简谱》不分卷…………(23)

 008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2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27)

 009山东东平《展氏族谱》八卷…………(27)

 010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29)

 011山东汶上《展氏族谱》不分卷…………(30)

 012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31)

 013山东泰安《展氏谱志》不分卷…………(33)

 014山东肥城《展氏简谱》不分卷…………(33)

 015山西永济《展氏族谱》不分卷…………(34)

 016河南郸城《展氏族谱》二卷…………(35)

柳氏家族谱牒

一、明代…………(37)

 017谱籍待考《柳氏宗谱》不分卷…………(37)

二、清代…………(38)

 018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八卷…………(38)

 019谱籍待考《柳氏续谱》不分卷…………(40)

 020浙江景宁《柳氏宗谱》四卷…………(40)

 021谱籍待考《柳氏宗谱》…………(40)

 022安徽泾县《泾川柳氏宗谱》四卷末一卷…………(41)

 023江苏《柳氏家乘》不分卷…………(41)

 024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41)

 025江苏吴江《河东柳氏家乘》不分卷…………(42)

 026江苏吴江《分湖柳氏家谱》十卷…………(42)

 02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43)

 028浙江临海《柳氏宗谱》…………(43)

 029浙江三门《柳氏宗谱》…………(44)

 030浙江慈溪《慈溪竹江柳氏兴孝录》二十四卷…………(44)

 031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45)

 032山东广饶《柳氏家谱》…………(46)

 033浙江浦江《蜀山柳氏宗谱》十三卷…………(47)

 034甘肃庄浪《柳氏宗谱》四卷…………(48)

 035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七卷 首一卷末一卷…………(48)

 036广西宾阳《柳氏宗谱》…………(49)

 037江苏吴江《分湖柳氏重修家谱》十二卷…………(49)

 038浙江浦江《浦阳蜀山柳氏宗谱》…………(50)

 039浙江临海《临海桃渚柳氏宗谱》四卷…………(51)

 040江苏吴江《河东家乘》二卷,《续编》二卷…………(51)

 04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52)

 042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53)

 043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十卷…………(53)

 044谱籍待考《柳氏族谱》不分卷…………(54)

 045江苏无锡《金匮甘露柳氏宗谱》八卷首一卷…………(54)

 046浙江浦江《蜀山柳氏宗谱》十三卷…………(55)

 047江西萍乡《萍北佛岭柳氏族谱》…………(55)

 048浙江青田《柳氏宗谱》…………(56)

 049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不分卷…………(56)

 05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八卷…………(56)

 补湖北黄冈《黄冈柳氏续修宗谱》三卷,首二卷…………(56)

 051湖南长沙《长桥柳氏族谱》二十七卷 首三卷末一卷…………(57)

 052浙江浦江《浦阳蜀山柳氏宗谱》…………(57)

 053谱籍待考《大园柳氏宗谱》不分卷…………(58)

 054山西沁水《柳氏继志堂家谱》…………(58)

三、中华民国…………(60)

 055江苏镇江《京江柳氏续谱》六卷…………(60)

 056江西万载《万载西江柳氏族谱》…………(60)

 057浙江临海《柳氏宗谱》六卷…………(62)

 058浙江临海《柳氏宗谱》…………(62)

 059浙江台州《滩头柳氏宗谱》不分卷…………(63)

 060浙江鄞县《鄞东柳氏宗谱》不分卷…………(63)

 061浙江鄞县《鄞东柳氏主册》不分卷…………(64)

 062湖南湘乡《柳氏续修族谱》六卷 首一卷末一卷…………(64)

 063湖南宁乡《柳氏续修族谱》不分卷…………(64)

 064江苏吴江《分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六卷…………(65)

 065浙江绍兴《会稽张家沥柳氏宗谱》四卷…………(65)

 066浙江青田《柳氏宗谱》…………(66)

 067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74)

 068安徽岳西《河东柳氏宗谱》…………(75)

 069浙江兰溪《柳家柳氏宗谱》四卷…………(79)

 070浙江兰溪《兰溪柳氏宗谱》五卷…………(79)

 071浙江云和《云和司前柳氏宗谱》十二卷 首一卷末一卷…………(79)

 072浙江兰溪《慈厚柳氏宗谱》四卷…………(80)

 073江西萍乡《萍北佛岭柳氏族谱》…………(82)

 074江苏靖江《柳氏支谱》一卷…………(83)

 075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六卷…………(86)

 076湖南衡山《柳氏六修族谱》…………(87)

 077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七卷…………(87)

 078山东宁阳《柳氏族谱》…………(88)

 079浙江临海《临海桃渚柳氏宗谱》五卷…………(93)

 080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三卷…………(94)

 081山东栖霞《柳氏家册》不分类…………(95)

 082江苏镇江《京江柳氏宗谱》七卷…………(102)

 083湖南临湘《柳姓氏族源流》…………(106)

 084山西代县《柳氏族谱》…………(106)

 085湖南长沙《长桥柳氏族谱》…………(107)

 086江苏武进《柳氏宗谱》…………(10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109)

 087浙江泰顺《河东郡柳氏族谱》五卷…………(109)

 088福建福州《柳氏族谱》不分卷…………(109)

 089湖北监利《柳氏族谱》…………(110)

 090河南焦作《承恩柳氏宗谱》不分卷…………(110)

 091浙江庆元《庆元下滩柳氏宗谱》一卷…………(112)

 092浙江庆元《柳氏宗谱》一卷…………(113)

 093山东莱芜《柳氏族谱》…………(113)

 094湖南长沙《湘中柳氏八修族谱》…………(114)

 095江西萍乡《湘赣柳氏联谱》…………(114)

 096贵州铜仁《柳氏族谱》…………(130)

 097浙江青田《柳氏宗谱》…………(137)

 098广东汕头潮阳区《洋内柳氏族谱》…………(139)

 099浙江云和《下街柳氏宗谱》一卷…………(146)

 100山东莱芜《深柳堂支谱》…………(146)

 101浙江浦江《浦阳柳氏宗谱》…………(147)

 102山西沁水《河东柳氏西文兴环山居家谱》…………(170)

 103山东烟台《胶东柳氏族谱》…………(171)

 104浙江兰溪《蜀山柳氏宗谱》十九卷…………(178)

 105湖北黄梅《柳氏宗谱》…………(178)

附  录

和圣后裔的百年族谱(卞文超 柳 萍 王春娇)…………(189)

柳下惠研究史料的四个意外收获(曹明月)…………(196)

后 记…………马东盈(207)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一、柳下惠家族文化是以柳下惠为中心,上溯其先祖,下寻其后裔而形成的文化。根据学者的研究,柳下惠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后稷。而柳下惠后裔,文献可考者有展氏、禽氏、柳下氏、柳氏、惠氏等。这些姓氏虽然非常古老,但经过两千七百年的繁衍传承,仍然算不上大姓,就整个华人世界而言,目前都没有进入百家姓前100位,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柳,而柳下的记载应该是最少的。《柳下惠家族文化研究:历代家谱提要》是一部关于和圣柳下惠家族文化的专著。由于著者视野所及,本书仅涉及展、柳二姓。由于柳下惠家族文化丰富多彩,内容繁复,本书难以全面展开,仅对柳下惠家族谱牒予以提要叙录。

二、本书是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等大型家谱目录为基础,对柳下惠家族谱牒的收藏与著录予以考述。除了述其谱籍及基本内容外,部分条目附载序跋。著录条目所涉及谱书,以现在仍有传本者为限。仅见于文献记载者,虽美不取。历代家谱既有名家参与其中者,也有普通族众热心成书者,编纂体例、材料取舍乃至语言表达各有高下;历代家谱对于家族历史的记述或记忆,或有不尽符合史实之处。本书不以此为取舍标准。要之,本书所录,反映的是历代家谱纂修过程的真实。

三、本书是著者在撰写《柳下惠家族谱牒研究》一书所使用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因占有材料多寡不一,各条目篇幅及体例亦难求一律。引录文献中有些文字表述具有明显的错讹,而又不适宜直接改正者,以“( )”表示删除,以“〔 〕”表示更正或增补。如“其实据”,应当订正为“真凭实据”,则以“(其)〔真〕〔凭〕实据”的形式标出。原文标点多为新加,亦间有视篇幅文意予以分段者。原文为示尊崇而在名号称谓之前空字或提行,概行删略。

四、本书是著者的一家之言,并不意味着著者之外的其他编者必然赞同其中的观点或者证实其中的描述。书中涉及柳下惠家族展氏、柳氏等姓氏及其传人的讨论,仅停留于学术讨论的层面,其篇幅多寡、表述顺序等主要决定于编纂者视野所及的文献史料与学识水平,不具有评论门第高下、区别家族盛衰的特别含义。

杨、王、张、李、陈、刘、吴、罗、周、黄,姓这些的比较多。

杨姓是贵州的第一大姓,共有26849万人,占贵州省人口的761%。杨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得姓始祖为杨伯侨。最早在山西和河南发展繁衍,后迁徙至安徽、江苏、湖北、四川等地。目前杨姓人口已经超过4000万,四川省是杨姓第一大省,共有41376万杨姓人口,不过杨姓仅列四川十大姓氏排名第六位。

向的向氏族谱

宁乡大沩向氏始祖敏中公,六世士璧公,任湖南安抚使兼潭州知府,葬平江。夫人吴氏,携子避居北直宛平县韩家堡。九世大佐公,元季携子元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