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行礼方式
拜年行礼方式
拜年行礼方式,过年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华夏子孙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文明。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拜年很讲究礼仪方式。下面来看看拜年行礼方式。
拜年行礼方式1常见的春节拜年方法: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边行礼边口称万福。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春节拜年礼品选择
一、送给长辈的春节礼物
1、如拄拐托桃的寿星,招财进宝的求财灯,以供求拜的佛像等,赤色中国结,富有喜庆颜色的传统装饰品,不掉为传统而又新奇的选择。
2、孝敬钱,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其他老一辈。
3、糖果、点心、保健品、博康荟,春节的必备物品。生果、时令特产,恭喜春节的传统食物。
4、很多中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方面的问题,送礼健康,春节送一款具有保健功效的非常合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生活意识越来越浓,加上人们社会中的礼尚往来的需要,送给父母、亲朋好友、公司老板、老总、同事、客户等,达到了送礼、陈列观赏、健康身体的需要。
二、送给孩子的春节礼物
1、孩子宠爱的玩具,饰有生肖图像的精巧饰品,可依照当年度的生肖或孩子的生肖来购置。
2、动物型的儿童枕头,或虎或兔,品种繁复,心爱而适用,会吸引孩子的目光。
3、爆仗、焰火等,孩子最喜欢的新年礼品,但是只适于村庄和未禁燃放鞭炮的城市。
4、压岁钱,装在大红封套里,可写上祝愿语。
三、送给爱人的春节礼物
1、老婆心仪已久的钻戒,请匠师把其名字及生辰年代刻上去,借此表达您的喜欢意并未随岁月淡去。
2、健身卡,送给长工夫在办公室任务的女伴侣或老婆,让她在新年里变得更漂亮,更有生机。
3、手链,附有分歧颜色、分歧造型的玉片,很时髦,也很惹人喜欢。
4、玉器齐心锁、恋人链等,恋人间的礼物合适在春节时相送。
5、高档的名牌化装品或美容券,是送给喜欢人别致的新年礼物,愿她保持年轻。
四、送给亲友的春节礼物
1、以贺新年、庆吉利、添富有为内容的盆栽,再装饰一些艳丽别致的缎带、贺卡饰物等,增添欢欣吉利氛围。
2、台毯,可选购构图真切、颜色艳丽的式样。
3、装饰画,选择与其家庭相配的画作。
4、元宵灯,买灯作迷,以迷相送,是元宵佳节的传统礼品。
5、鲜花,如蝴蝶兰、郁金喷鼻、红掌花等,颜色艳丽又可装饰家居。
6、年画、挂历、台历,印制精巧,合适挂在家庭任何当地。
拜年行礼方式2拜年手势“男左女右”的由来
中国自古便有“男左女右”的区分,这与中国哲学的阴阳思想有关:
男子刚烈,属阳于左,女子温柔和顺,守阴于右。而拜年的手势,也有男女之分。
据《礼记·内则》记载,日常结发,男子结左,女子结右。因此,拜年手势有讲究,男女有别千万不能错。
标准的`男子拜年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这和自古“男左女右”传统一脉相承。如左右手弄反的话,那可是哀拳,报丧、求饶才用。“男左女右”的习俗还和古代人的哲学观关系非常紧密。
在传统文化的概念里,宇宙中贯通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长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将其归类分为大、长、上、左为阳,小、短、下、右为阴。阳者刚强,阴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刚强属于阳于左,女子温柔属于阴于右。
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对右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吉祥”。
中国古代有以左为尊的说法,作揖时,左手在上,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反之,右手抱左手则为“凶拜”,一般用于丧礼。
两个大拇指要并齐,不能左手的压了右手,或右手的压了左手。拜年时手晃三下即可。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
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简讯、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
小宝宝拜年也是有讲究的
新春将至,小宝宝们也要跟着爸爸妈妈走亲访友去啦!不过,在把孩子打扮一新之余,您是否已经告诉年幼的孩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受人欢迎的“拜年小使者”呢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胡育提醒家长,出门前,您别忘了给孩子先上一堂礼仪课。
别只教孩子讨红包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胡育在从事幼儿教育研究时发现,或许出于好玩的心态,不少年轻的父母总是喜欢教孩子学说这样的“祝福”。殊不知,这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错误的印象,以为过年就是“讨压岁钱”或是吃喝玩乐,而忽略了节日的真正含义。她建议父母,抽时间跟孩子讲讲“年”的由来,有哪些习俗传统,告诉孩子过年意味着家庭团圆,也寄托著对来年的展望。明白了什么是过年,孩子们才会对传统节日多一些敬意
学会分享莫攀比
亲友聚会,孩子们会接触到不少同龄伙伴。互相攀比谁的压岁钱多,谁的新玩具高阶,甚至为此争争吵吵。这些镜头,可不应该成为新春即景。家长不妨准备一些诸如橡皮泥之类的玩具,供几个孩子共同完成,学会合作,或是鼓励孩子们交换玩具,分享快乐。对幼儿来说,身体素质发育尤为重要。因此,您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互相约定,看看新的一年里,谁能先学会游泳,学会打球,或是添了别的什么体育技能。这样的比较,可比争一样玩具有意义的多。
餐桌礼仪要注意
新春佳节,聚餐频繁。家长们可得注意了,别认为孩子年幼,就可以任其享受大家的宠爱,成为餐桌“小霸王”。既然是参加筵席的一分子,就同样要注意餐桌礼仪。您得提醒孩子,别只顾著把好吃的堆在自己面前,别忘了给长辈们夹夹菜;敬酒时,也可以举起饮料杯,送上祝福;想离席去旁边玩,可以,但得先得到父母允许,并和同桌的长辈们打个招呼。别忽视了这些细节小事,它们将帮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拜年行礼方式3春节拜年基本礼仪:
在拜年的时间上选择要妥当: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过早,可能人家还未起床,节日都要休息的习惯;太迟,正适人家吃饭,不方便。下午应以三时至五时之间为宜。向长辈拜年,最好安排在节日内以示敬重。
春节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干干净净过节日,穿衣和打扮要整洁、大方,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 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到别人家拜年,尤其到亲戚家拜年,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吉利话”要说得适宜: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不要信口开河,不要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
拜年时接物要有礼貌:主人送茶,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主人招待食品,可先让给小孩,然后自己取少量受用。
拜年时欢闹要有节制:掌握适度。不宜大声喧闹,不宜通宵达旦,以免影响邻舍,妨碍别人休息。 拜年结束时,要表示谢意,邀请人家回访。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要赞美几句。临分手时,可发出邀请,表示回报的意思。
春节拜年注意事项:
要注意衣着整洁。适当穿上一些好衣服,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拜年的时间选择要妥当。如有必要,可先向主人报信,避免空跑一次,如不准备吃饭,最佳时间是上午九时至十一时之间。
1、最好穿新衣,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
2、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拜年时,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3、登门拜年时间别太早,礼尚往来已经不是越早越好,保证别人的休息,找好适当拜访时间非常重要。
4、家里拜年时,忌说不吉利的话,像什么死啊、病啊的,不要过分渲染不好的事情,什么离婚啊、谁谁有病了等等。
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吉利话要说得适宜。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祝贺语。交谈时,要拣双方愉快的话题,不要扯到悲哀伤感的事情上,不要高谈阔论,信口开河,过分激烈地争论问题,要在轻松愉快、亲切自然的气氛中,把道喜贺新的真情实意表露出来。举止、姿态要文明。
1、一般是给自家人磕三个头给别人家拜年的时候就磕一个。
2、一般给长辈磕头,最好是爷爷奶奶辈的,且不能多磕,会折寿。磕头是手掌触地,不需要正反,头必须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一般给神佛磕头时,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3、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一拜三叩,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
磕头不是随便磕几个都可以的,若是被拜的人受不起的话,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平辈是不能磕头的。
过年为什么要磕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在过去,磕头方位要正确,后背要冲着门,正面对着中堂、牌位、或八仙桌。长辈要坐在两边,无论人在哪里方位一定要正确,磕头不能对着人磕。
现如今,规矩已经没有那么讲究了,磕头大多是走个过场。磕完就走,很多老人也阻止孩子磕头,说人到了就是头,但年毕竟是要拜的,老祖宗的东西还是要继续传承下去,这既是一份孝心,也是一种流淌的文化。
春节磕头是旧时的一种理解,是过年拜年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主要是小辈对长辈进行,小辈需要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拜年有以下讲究:
1、拜年前要预约,不要和主人的其他拜年客“撞车”,或是因主人也出门拜年而跑空趟,同时也给主人一个提前准备的时间;
2、拜年注意时间选择,一般向长辈拜年多选择上午,节日期间不要过早,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
3、拜年的礼品准备,要根据拜年对象来选择得体的礼品,如果对拜年对象很了解,可选择对方喜欢的礼品,也算投其所好。
我国 春节 的习俗当中有拜年磕头,而这个习俗如今更多的是在北方地区流行,但这个习俗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应该学习的,那么北方拜年怎么磕头呢?北方拜年磕头有什么讲究呢?
北方拜年怎么磕头
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自己的父dao母跪下磕头两个,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父母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晚辈。然后我们再去自己的爷爷奶奶家磕头拜年,同样的祝福,同样会得到压岁钱。
然后我们还会走向自己的邻居,只要是经常见面的大叔大婶们我们都要走向他们的堂屋,背对着正门跪下叩头。路上一些不是很熟悉但是认识的,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
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拜年磕头的由来
相传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时候就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样逃离村庄的时候,有位白发老人留了下来。当年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爆竹声,年混身颤栗,再也不敢进村了。然后那位白发老人身披袍出现在年的面前,年竟然仓惶而逃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最后转变成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而行磕头礼是对我们长辈为了保护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感谢,久而久之过年的时侯就会向年老的长辈行礼,向祖先行礼。
大年初一,各地的年俗有所不同,就说一说我们村里的习俗吧,看一看与你们那里有啥不同。
这里是山东省潍坊市区的农村,大年初一要早起,换上新买的衣裳,洗漱完毕后,在院里摆上供桌,供品就是糖果和水果,还有年糕;再端上刚出锅的饺子,点上三柱高香。再把各个房屋里的灯点亮,现在都电灯了,还有院里高杆上的大红灯笼。整个小院灯火通明,寓意来年亮亮堂堂,万事如意。
大年初一要早起,小孩子不许大声说话,防止冒出不吉利的言语。不打扫垃圾,不泼脏水,但可以燃放鞭炮。
天还未亮,就要去给长辈拜年问好,但不用跪下叩头,爷爷奶奶会给小孙子们分发糖果和压岁钱。过去条件差,吃个糖块已是很奢侈的事情,大多是几粒爆米花和黑软枣,能吃到几颗花生米的也很少。压岁钱是男孩两毛,女孩给一毛,过去老年人思想落后,重男轻女。
这都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条件好了,压岁钱也都不是个小数目啦,小吃更是没啥稀罕的。通讯也发达,电商更快捷,各类时令果品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整个初一这天,不用另外做饭,除夕包的饺子,吃一整天;这在那贫穷的年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细节的事情还有很多,就说这些吧!欢迎天南地北的朋友,都来聊一聊,共度新春佳节。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起床拜神,然后小孩去拜年,大人们收拾家里,做饭,中午吃面条,下午吃饺子。
1、拜神,我们家通常拜天地(天指玉皇大帝,地指后土娘娘)、财神、张仙、灶王爷、还有观音菩萨,土地公公。
天地一般是为求得家中平安无事,一年风调雨顺,土地丰收,硕果累累。
而财神爷呢,一般就是希望家中今年财源滚滚,几乎中国家家户户都有这个神位的,也是中国的神仙中香火最大的一位神仙了。
张仙是中国的一位主要送子的吉祥神,在张仙神像的两边一般都会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张仙下天来,每日把弓开。下联是,弹打云中犬,保佑子孙来。横批是,保佑子孙。这个神仙一般在中国的传统中有很大的流传度,因为中国都主张儿孙满堂,那么保佑生孩子,保佑子孙的神仙便有了香火。
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传说灶王爷会把家中一年发生的事情都报告给上天,并传达天意,赏善罚恶。
观音菩萨,中国神话中的菩萨,是一位非常善良的神,人称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大的香火。
土地公公,又称土地爷,土地爷是古代中国传说中掌管一方土地的神仙,住在地下,是神仙中级别最低的。俗话说“别拿土地爷不当神仙”。在中国民间土地神的形象千姿百态,性格各异。作为地方保护神,流行于全国各地,旧时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祀奉土地神的现象存在。
2、拜完神,就到了小孩们最高兴的时候了,家里孩子大大小小一起去拜年。 到了别人家里,有钱人家会给你5元,10元。稍微差点的人家会给你1元,2元。再次点的就会给你几个献神的馒头。不管是钱还是馒头,都代表了人们最美好的祝愿。
3、中午的时候一般会吃面条,长寿面。 那一根根的面条都是代表着对一年的美好祝愿。据老人们说,大年初一吃了长寿面,老人小孩都会一年中平平安安。
4、到了晚上的时候就会吃饺子了。 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 美食 ,否则,上苍会在阴阳界中除去你的名字,死后会变成不在册的孤魂野鬼。
我们河南豫东地区没啥特别的年俗,在少年的记忆里主要有下面几个内容。
一是初一早上天还未亮,就开始做饭下水饺,盛出来后第一碗必须送给长辈,要是一家有几个儿子成家立业单过,各家儿媳相互会暗暗比赛,谁送上的最早显得谁孝顺。
二是太阳没出来之前,最好别去方便,说会冲喜庆。
三是放过后的鞭炮纸要过午后才能清扫,如果扫了象征破财,这一年要穷。
在我记忆中主要就这些吧。
(图中的老枣树是我家的 历史 见证,一九三八年蒋介石扒黄河,全家去逃荒,返回时我老父亲在村外一高地发现了一棵小枣树,移到家里长到至今。)
我们这里河北南部,邢台市邢台县的。要提起大年初一,确实风俗很多的。
一是要早起。人勤春早,到了初一这一天,人们四五点钟就会起床。穿上新衣新袜后,要先给祖先磕头,然后给父母爷爷奶奶拜年,并且发给压岁钱,起床后不能大声喧哗,避免惊动了祖先神、灵。至到放完鞭炮后,就开始出门给乡亲们拜年,此时就可以大声说话了。
二是闺女不拜年。未结婚女子,不给人拜年,娶进家门的媳妇儿,只给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和本家舍户的大辈分的人磕头,不给乡亲拜年。
三是不给卧床不起的病人拜年。
四是同辈分的人不拜年。如果是一个辈分,年龄又差不多大小,是不用拜年的。不过岁数相差特别大,现在也都会去拜一下,以示尊重。
五是早晨必须吃水饺。大年初一早晨饭,是一定要吃水饺的。因为水饺形似元宝,所以吃水饺就是元宝进口,越过越有。也有在水饺里包硬币,谁吃到,谁有福气。
六是吃饭时,要先敬神、灵,祖、先。在祖、先神、灵前,除了拜供、品外,每次吃饭时,还要将饭在神、灵前平举三下,在祖、先前平举四下,请人家吃饭。
七是大年初一,不动笤帚,不拿针线。
我们这里,大年初一首先是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新鞋,一早就是开门迎财,燃放鞭炮,喜迎新年,预示开门大吉;二是拜年,有初一拜父母初二拜岳母之说,初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初二才去给岳父岳母拜年;三是吃饺子。我们这里的水饺包的形状像元宝,预示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也有一些禁忌:大年三十晚上要把刀、杆秤等有些东西藏起来,初一不要看到;三十晚上要把家里都打扫干净,初一不扫地;不吃米酒(因为米酒又叫醪糟);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古时还有人初一讨口彩。我们这还流传这样一个笑话:
说是有一家女主人不太会说话,每年男主人大年初一讨口彩,她都不会说。有一年,男主人想了个办法,想引女主人说吉利的话。大年初一,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后,就到堂屋神龛前上香,上完香后就爬木梯(男主人提前在神龛旁放好一架小木梯),问女主人,你看我这样是什么?女主人说,没事儿你爬梯子干嘛?男主人又往上一步一步的爬,继续问女主人,你看我这样是什么?女主人说:“你上一个档(当)又一个档(当)!”男主人当场气晕从木梯上摔下来!你知道男主人是想讨女主人说什么吉利话的吗?
我们是六盘山以西的陇中,乡俗文化大多是以秦文化为主,跟陕西一带差不多,大年初一大体有以下年俗活动:一是早早开大门,大概五点以后开门,早开大门,预示这家人新的一年勤快不懒;二是集体出行,这是全村庄一年最热闹的场景,太阳探山畔,全村庄人梳洗打扮一新,喜气洋洋,倾巢出动,年长的手里端着香裱盒,牵着头戴大红花的牲口或赶着羊群(如今不见牲口和羊群,而是披着红花的 汽车 ),向打麦场或空旷的大块地聚集,人们见面互相问候祝福,年轻人老早拉开架势,敲锣打鼓,燃放烟花礼炮,有社火的村庄,还舞狮摇旱船,耍起社火来,待人们集中后,把各家带来的香火祭祀品收在一起,由村庄里的老者主持,朝着喜神方向,集体跪拜,迎喜接福,祈祷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出行是全村庄人的狂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怎么开心怎么玩,直到中午饭点慢慢散去;三是吃年饭,亲门里或族里,老早约好在谁家摆酒席、吃年饭,显得家门或族里的团结和气,多在日子好的家或公干人家,自己主动张罗;四是族里的大拜年,先拜先人,即拜族中的香案或家谱(一般是族里的老者家中挂起来或摆在桌面上,有的是谁家腊月里过事了,就留在谁家),之后,按辈分串各家拜年,族大户大的,拜年的队伍也是浩浩荡荡,说说笑笑,好是热闹。拜年之后,自由活动,年轻人多聚在一起打牌、摆酒场、打篮球,女人们广场舞或秧歌扭起来,娃娃伙儿也是扎堆玩起来。正月初一,以玩为主,没有农事,室内的一切活动限在族中,不去外姓人家串门。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二,明天是北方小年,后天是南方小年,距离春节没有几天时间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自然有很多习俗,尤其是大年三十、大年初一的活动最多。@指尖三农家在安徽省东部的农村,来给大家康康,大年初一有什么习俗?
说大年初一,先说大年三十,因为很多习俗都是连着的。大年三十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一大早家里的男丁,就要提着即将煮的咸猪头、咸猪脚、咸猪尾、咸鸡、咸鸭等咸肉,带到附近的土地爷那,焚香燃放鞭炮,先祭拜土地爷。之后,再抬回来祭拜家里的祖先,之后就是煮熟。
家里的小孩起床后,准确地说是还没起床的时候,就要吃一块猪头肉,寓意是来年天天有肉吃,小孩不馋嘴。除此之外,家里的女主人,都要在这天,把各种荤菜烧好,除了为年夜饭准备外,更是为正月做准备。其他的,贴春联、吃团圆饭,各地都差不多,就不再赘述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吃完年夜饭以后,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关财门,准备睡觉。
那么,大年初一有什么特别习俗呢? 正如上文所言,大年三十最后关门,称之为关财门,这个门关上以后,当天晚上不会再开门的,按照当地习俗,夜里12点之前开门,会放跑了财运。那么,大年初一的时候,再开门就是开财门,据说谁家开的早能够发大财。 开门之前有讲究,一般用一根小鞭炮,炸下大门口才能开。有些家庭大年三十不睡觉,称之为守岁;一直等到夜里十二点直接开财门,称之为抢财运。当然,开门自然免不了鞭炮。所以说,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早上,几乎鞭炮声就没停过。
大年初一都不能杀生,起来之后,要吃汤圆,必须是实心的,不能吃带馅的。这个汤圆,大年三十晚上,提前做好的。最先起床的人,要煮汤圆祭拜祖先。当然,有人家有早起拜祖先,磕9个头的习俗。除了早饭不能杀生,整个一天都是如此,所有吃的饭菜,都是大年三十提前备的。
然后,就是互相拜年,很常规的,也不再赘述了。大年初一,我们这称之为“上人年”,也就是说要给家里的长辈拜年,爷爷奶奶,大年初二女婿年,给老丈人、丈母娘拜年。大致习俗如此,要说有多么有趣的话,那就是亲戚朋友都在,大家都有时间,聊聊天、打打牌,小的时候比较单纯,有吃有喝有玩,还有压岁钱,觉得很是开心。现在的年,都被冲淡了,很多老传统遗失了,出行更快了,却显的不那么有趣,因为来的快走的也快。对此,你怎么看呢?你们的大年初一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吗?
我是山东的,老家是泰安,婆家是济宁,虽然离得不远但风俗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我老家泰安,初一早上都会早早起床去给长辈们拜年要红包[呲牙],而且早上必须下饺子吃还得是肉馅的,吃过饭后上午就开始挨家挨户去给有年纪的老人拜年,下午基本上就是聚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而且初一基本上都不扫地,就算扫的话也要从外往里扫,也不能用针线缝东西…………这一天家里大人还会告诉孩子啊能生气不能哭之类的,总之一天都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就对了。
在婆家济宁风俗就不同了,初一早上不能在屋里梳头必须去外面,早上饺子必须是素馅的,(是因为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死于卫国家内乱,当时子路在城外,发生内乱后没有逃离卫国,而是不顾自己安危挺身入险,打斗中被打落了冠缨,子路自语:「君子死,冠不免。」将帽带系好,武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将子路砍为肉酱)。
各地习俗不一样,总体感觉喜庆、热闹、吉祥。我们豫东夏邑县,过去大年初一,有的四五点就起床,放开门炮,洗脸水不能往外泼,不出太阳不能在外面解手。然后放鞭炮下饺子,先承第一碗饺子和两个馒头敬奉先祖,并给同祖长辈送饺子。全家吃过饺子后,晚辈给先祖、爷爷奶奶、父母磕头拜年,表示祝福,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尔后领着孩子到同祖长辈家拜年。如今新 社会 新 时尚 ,老习俗跟不上新时代,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拜年发微信,感觉和平常日子差不多,没有过年的味道。
大年初一,我们家乡早起都要煮饺子,饺子熟了,捞出时锅里还要剩一个,寓意是年年有余。今年我们包的两样馅饺子,韭菜虾仁鸡蛋,白菜牛肉,各有各的口味。
吃完早饭,穿上新衣服,就是挨家挨户拜年,同姓不出五福的家族长辈们都要走到,小时候更喜欢这一时刻,长辈们都会给糖球、瓜子,塞得满满的两大挎兜子,讲究的还会给裹上大红包。现如今再没有那样的气氛,还是怀念童年的时光。
中午,我婆婆家都要捞米饭,他们是满族人,喜欢用大米和小米分着捞,然后蒸成米饭,一般要吃到正月十五,寓意是新的一年多捞银子、多捞金子,一年财源滚滚。
还要蒸年糕,一般都是年前蒸,来不及的话会在初一补上,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一年更比一年好。
总之,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用丰盛的 美食 迎接新春的到来,一家人团团圆圆、红红火火过大年。
山东人拜年为什么要磕头
山东人拜年为什么要磕头,一般给长辈磕头,最好是爷爷奶奶辈的,且不能多磕,头必须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单纯磕头(单叩首),是儿童对长辈的常礼。山东人拜年为什么要磕头。
山东人拜年为什么要磕头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屁股搁在脚后跟上“坐”在席子上,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
作为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官员和权贵行跪拜礼,既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也掺杂着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奴化,自然,这种部分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不无关系,当外国人信主信上帝的时候,中国信仰的是自己几千年来的文化。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
在1966年后的十年,许多传统文化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小将们一股脑当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磕头拜年,就是一种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对家族中死去长辈的敬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得益天世代相传,其中包含人们对于长辈的尊敬。春节期间为长辈跪地磕头拜年,是一种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作揖磕头敬先贤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是家教。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传承传统文化,感恩祖国,向祖国拜年更应该提倡。
山东人拜年为什么要磕头
一拜三叩,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
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不要像“捣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头接连触地三次,那是失礼的(幼童可以)。
一般给长辈磕头,最好是爷爷奶奶辈的,且不能多磕,会折寿。磕头是手掌触地,不需要正反,头必须磕到地才能表示尊敬。 一般给神佛磕头时,手是需要正反一下的,表示清白。
单纯磕头(单叩首),是儿童对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
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网上关于山东人磕头拜年的话题不断发酵,首先是短视频、微博等众多平台在牛年春节期间,不断发布山东人集体磕头拜年的视频,针对这一点,我先声明,这些视频不见得全部就是磕头拜年的场景,有部分视频其实是村里或者家族中祭祖的视频。
其实无论是磕头拜年还是祭祖,从源头上讲,最早都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习俗。
磕头仪式的起源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人就有磕头礼拜向长辈表示尊重和礼貌了。
据记载,东汉之前,百姓家里是没有椅凳的,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豪门贵族一律坐在地上。区别只在于家境富裕的都有坐垫,何类坐垫而已。而席地而坐的姿势都是屁股坐在自己的两腿和脚跟上,相当于现在日本人的坐姿。
这样坐时,当有客人或长辈到来,或谈话中要表示感谢时,很自然地就会从跪坐变成引身而起,变成只有小腿着地的跪姿,接着俯身曲背双手撑地表示恭敬,跪拜礼由此形成。再后,发展成多次俯身,即磕头礼了。
汉代后,虽然有了凳子、椅子,出现了双手抱拳的作揖礼,但在表示最大恭敬时,人们仍沿用下跪磕头的习俗。
自媒体人发文反对山东人磕头拜礼
牛年春节,关于山东人拜年磕头的礼仪习俗的讨论始终未停止。春节期间,一自媒体人发布“反对集体磕头”的文章,在网络引发激烈的讨论。2月20日,该自媒体人再发文章称:一周来,因为发表“反对集体磕头”一文,使其在网络上遭到大规模围攻,不仅名誉遭到了破坏,其和家属的人身安全也受到了直接威胁,不得不就近向所在城市公安局报案。
该自媒体人在网上发布截图,声称一位“某某化工”的号主给其留言:“ 我公司老板说了,准备了一百万去干你”。遇到这样的留言,该自媒体人如何解决则显示了其内心的真实意图,网易号“某某说娱”的号主刊发的一篇“嘲讽山东人磕头拜年,是一种骨子里的文化堕落!”的文章中,指出该自媒体人收到这样的留言后,不是寻求正规渠道的解决方式,而是直言“尽管放马过来,只是一百万太少”。
大过年的,其他人都在祝福牛年要“牛”起来,而一部分人却在山东人过年磕头一事的讨论上,耍起了“横牛”。
据了解,该媒体人以集体磕头,此风绝不可长为题,判定山东人动不动就磕头,是陋俗无疑,历史倒退。点赞较多的一条留言对他进行了反驳:风俗文化,地方习俗,可以不接受,但是最起码要尊重吧,又没有让你们普及全国,我就不明白碍着你们什么事了?
显然,有些人对于该自媒体人的武断并不接受。如果该自媒体人的文章是从文化角度,客观地去呈现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倒也无可厚非,只是该自媒体人的发文内容确实有点歇斯底里。其以心里的辫子没剪掉啊为题,指责山东人怎么不去裹小脚呢?辫子为什么不去留起来呢?这是心里的辫子没剪掉啊。
用小脚、辫子类比,显示出了该自媒体人的内心偏激,也是对受到一部分人言论攻击的条件反射。只是字里行间都是我反对别人行,别人反对我就必须恶语相加的心理。
由此,该自媒体人引发众怒,也是自然。据山东一官方媒体发文称:设置这样议题的人,出发点可能有所不同,但产生的结果确实显而易见——能够吸引眼球,制造热点,带来流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各抒己见,本无可厚非,但倘若采用“贴标签”“地域黑”等手段,就难免引发网友非议甚至网络暴力了。我们不赞同带着偏见去看待问题。因此,个别自媒体人为了蹭热点、赚流量,“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武断之举,必然会引火上身,引发争论与事端。
山东人拜年磕头是民俗还是陋习
中国人向来推崇尊老爱幼,儿女孝道。而作为仪式的组成部分,磕头在全国广泛存在,并不为山东所独有,是民间正常存在的有仪式感的礼仪,“标签化”山东不免有为黑而黑的嫌疑。
网络上,支持磕头习俗、反对磕头习俗、保持中立的声音都有。反对者指出少数较为落后地区所保留的传统;支持者反问向长辈下跪磕头有何不妥;中立则认为,老传统也是一种文化,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不必上纲上线。
抛开单纯的磕头礼不说。几千年来,礼仪文化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子·牧民》有文:“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这里的“四维”指的就是礼、义、廉、耻。
“四维”是国家运行的重要支柱,礼绝则国倾,义绝则国危,廉绝则国覆,耻绝则国灭。国家顺应礼制法度才能使父母兄弟妻子各得其所,社会关系方能稳固。抛弃“礼”,社会发展将会失去平衡。
美国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将中国称为“一个如神圣礼仪般存在的人类社群”。礼仪等同于文明。中国庞大的礼仪系统,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迈向文明的一块历史丰碑。“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记礼器》),每一种礼仪都暗含着人性所特有的道德和对生命的敬畏。自周代,开始设定天子之礼、诸侯之礼、卿相之礼,后来延伸出士人之礼。
而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好客山东”一直是山东人诚实做人,礼貌待客的写照。在国内,提及山东人,很多人会竖起大拇指。确实,在文化礼仪传承方面,山东人确实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包括山东在内的全国各地,在磕头方面的形式和“讲究”也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形式可免,情意不淡”,也有人认为这一风俗饱含着浓浓的思绪哀愁,有对先祖父辈的敬意,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土乡情的缅怀。
应该说,只要不破坏社会公序良俗和伤害群众道德情感,任何中华传统的各种风俗和礼仪的存在都是值得尊重的。
山东春节的风俗
拜年
春节拜年的习俗由来已久,至今不衰。首先进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尔后进行近拜,就是给没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最后是远拜,给出了五服的长辈和亲朋好友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商人拜年,除了问好外,还要互道恭喜发财。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临清正月初一拜年,男子与已婚妇女参加,男女分开,拜过自家长辈,再拜族内各长辈,此谓“合族拜年”。
之后,由族长率领到各庙宇、异姓祠堂内敬拜神位,此谓“拜庄乡年”,最后,村长指挥全村人于村中十字路口互拜,以解往年纠纷怨气,此则谓“拜团结年”。郓城等地有“春节五更乞长”的习俗。孩子起床后一声不响,先去紧紧抱住椿树,同时唱“椿树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了做材料,俺长长了穿衣裳”。邹城则有捣鼠洞的特殊习俗,正月初一早晨,用面杖捣鼠洞,边捣边说“戳打戳,戳打戳,十个老鼠九个瞎,还有一个不瞎的,也要叫我戳煞它”,意在保证粮食安全。
正月初一忌讳
正月初一忌讳很多,各地大同小异。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扫地,忌打人骂人。临沂则忌动针钱,忌包饺子,忌吃荤,忌捣蒜。沂源正月初一晚上忌点灯,据说点了灯,老鼠就会泛滥成灾。胶东各地最忌正月初一打破东西,万一打破东西,要手持碎片,不回头,不说话,直走到井边,将碎片抛掷井中,否则“主凶”。也有的地方在打破器物之后,念吉语“岁岁(碎碎)平安”来破解。正月初一煮饺子,破了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过年吃饺子同时吃蒜时,因“蒜”与“散”音同,改称蒜为“义和菜”。
地区俗规
鲁西南地区俗规,正月初一早上不能把鸡、鸭、鹅等放出来,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怕搅乱了年(因为鞭炮齐鸣,会把家禽惊得到处乱飞),其它如牛、马、狗、猫等家饲动物,都得到优待,有的吃饺子,有的啃肉骨头。有的人家用五谷杂粮喂牲口,牲口吃饱以后,再用扫帚从牲畜头上往下扫,扫出什么粮食来,就意味着这种粮食丰收。即墨正月初一早晨用隔年饭喂鸡,据说鸡吃一粒米,就能下一个蛋,把各种食品端给狗吃,据说狗先吃的东西,必定丰收。
胶东龙口、蓬莱一带,正月初一早晨还有些特殊活动。一是照虚耗,女主人一起床,就手持红烛,掀起炕席照照,然后再把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用光明驱逐黑暗,把邪气恶习统统赶出去。二是压窗台,把年前用面粉做好的各种各样的面花于正月初一早晨放到窗台上,十分美观。三是“打秋千”,小孩一起床,就遵照父母年前的嘱咐,攀着门栓打三个“秋千”,据说这样能长得快。
四是放压缸钱,把一些硬币扔进水缸,据说放了压缸钱,一年不会干旱,五谷丰登有余钱。五是丢盛虫(蟠龙),正月初一早晨,女主人先要把年前用面蒸的盛虫放进粮囤和面缸之中。盛是剩的谐音,丢盛虫取“剩余”之意。地当京杭大运河的微山县南阳镇,年正月初一由孩子擎灯笼上街,跳跃欢呼唱吉利歌谣,俗称“喊发”。孩子所唱吉利歌谣有多种:“发财!发福!买地!盖屋!”,“今年好子(个)年!明年排大船!装红枣,下江南,装一个,卸一万,扫仓扫个八百担!”,“发来!圆来!元宝轱辘家里来!”
莱芜等地有正月初一送家堂的习俗。人们上坟、烧纸、鸣炮、叩头,将祖宗送回坟茔。回家以后,把家谱收起来,春节祭祖仪式遂告结束。但是,有的地区是初二送家堂,还有的地区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串亲
串亲是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串亲拜年的顺序各地不一,临清是:初二日,姑祖母、姑家,出嫁不久的姐家、妹家,外孙至外祖母家;初三日,拜岳父,俗称“走丈人家”;初四日,姨家及较远的亲戚家。胶东东部和莱芜等地于初二到岳父家串亲,未婚的男女青年可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
春节串亲,都要带一些礼物。新婚女婿给岳父的礼物十分讲究,莱芜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糕点、馍馍、鸡、鱼、香肠、罐头、挂面、油条各算一色。此外,香烟、糖块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鸡要带两只,鱼要带两条,各色礼物,均要双数,切忌单数。即墨于初三或初四给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话说:“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
莱西串亲的顺序是“先看姑,后看舅,岳父岳母在后头”。岳家对姑爷,特别是新婚姑爷要盛情接待。莱芜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鸡、鱼、肉、蛋外,一般都要摆“四顶四”,就是四个果碟,四个炒碟,四个小碗,四个大碗和四个大盘。陪客的人要轮流给姑爷敬酒。岳家给姑爷的'回礼是10斤左右的大馍馍和大糕各一个。
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亲,叫做“扎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扎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扎根时,外祖父、舅舅、姨妈等都要送给新娘压岁钱,鲁西南的新婚夫妇串亲一般都在双日,意为成双成对,大吉大利。旧时,临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亲,过了十五之后才能串亲。
山东春节年俗介绍
年除日
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除夕零点为两年的分水岭,俗语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除日的活动很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响(放鞭炮),二是红(贴春联),三是火(点灯守岁)。
贴年画、春联:
山东各地都盛行贴年画,年画内容十分丰富,有各种故事如《唐僧取经》等,有历史故事如《李自成》、《楚汉相争》等,有戏曲故事如《回荆州》、《白蛇传》等,还有山水画等。年画的形式有中堂、单开、四条屏等。在诸多的年画中以鸡画、鱼画、娃娃画较为普遍,因为鸡表示吉祥,鱼意味着钱粮有余,娃娃则象征人丁兴旺。胶东、滨州、茌平等地几乎家家贴窗花,窗花一般都是红颜色,其内容因时而异。
除日的主要活动是挂家堂字画,贴春联、年画、窗花,祭天,请神,祭祀等。家堂(卷轴图画)、字画要贴在堂屋正中。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大门上贴的是“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之类显示门第家风的春联,进门迎壁墙上要贴“抬头见喜”、“万象更新”之类的年关吉利的单联,正房门上贴“国泰民安,人寿年丰”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的祝福祝寿的对联。店铺要贴“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寓意招财进宝的对联,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要贴“年年多吉庆,月月保平安,”之类祈求保佑的对联。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猪羊圈贴“六畜兴旺”,牲口槽贴“骡马满槽”,大车上贴“日行千里路,夜行八百里”,其他地方还要贴“福”字(有些地方把“福”字倒贴,意为“福到了”)。鲁西、长岛和蓬莱沿海农村,家中有人去世,三年中不贴红对联,改用绿色对联。日照沿海渔民除日午后到渔船贴对联,将“招财进宝”合为一字,贴于船头,五桅风船的桅杆上分别贴“大将军八面威风”、“二将军日行千里”、“三将军随后听令”、“四将军一路平安”、“五将军马到成功”。长岛县渔民除日早晨为渔船挂大吊子(长方形大旗)拉米旗,傍晚,到船上挂灯笼,设祭桌,敲锣打鼓,放鞭炮,焚香纸,祭海龙王。
过小年
过小年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民间俗称为“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称为送灶、辞灶、醉司命。
祀灶是在二十三日晚间进行的。胶东地区灶神画像贴在正屋东面的锅灶墙上,两旁有一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对联,横批是“一家之主”。祭祀时,摆上糖瓜、果品和一碗面汤,然后烧香叩头,把旧灶神揭下烧掉,这就是送灶王爷上天了。烧时要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好给灶王喂马。过去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山东通常都由男人致祭,但在恩县、博平等地却是妇女率儿童焚香拜奠祀灶。旧灶烧了以后,有的把新灶当时贴上,有的则到除夕再贴,所以对联又有“二十三日上天去,正月初一下界来”的词句。
祀灶多用甜和黏的食品。普通用的是糖瓜、枣等,临朐地区还用羊枣、柿饼,威海用糯米饼、小糖瓜,无棣、恩县、博平、招远、日照等地加用黍糕或枣糕,意思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上天说坏话,或者是让灶王的嘴甜,光说好话,所以成武等地称此为“涂神口”,有的还真在灶神的嘴上或锅灶门口粘上一小块糖。也有的在灶门口抹点酒糟或酒,谓“醉司命”。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有的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供面条,有的还供上用秫秸插成的灶马、灶鸡,好让灶王爷骑马上天,一路顺风。祭祀之后,还要举行欢送仪式。一家人跪在灶王像前,一边磕头一边烧掉旧灶王像和一匹纸马,同时老年人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带来。”那些迫切需要生儿育女的则念道:“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上带个胖小子来。”这样就算把灶王爷送走了。淄川、招远等地在辞灶之后还有卜灶的习俗,即悄悄外出听人说话以卜吉凶。 辞灶后,据说是诸神上天,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乱岁”。古代称大寒后10日为阳宅乱岁,嫁娶无禁。现在农村还多在年底结婚。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拜年,但在有些地区,拜年还是要跪拜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表现,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1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
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自己的父母跪下磕头两个,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父母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我们晚辈。然后我们再去自己的爷爷奶奶家磕头拜年,同样的祝福,同样会得到“压岁钱”。
然后我们还会走向自己的邻居,只要是经常见面的大叔大婶们我们都要走向他们的堂屋,背对着正门跪下叩头。路上一些不是很熟悉但是认识的,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
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2一般是给自家人磕三个头给别人家拜年的时候就磕一个。
拜年磕头的正确步骤
单纯磕头(单叩首)
儿童对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是儿童随家长见到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长辈),给XX磕头。”孩子要先说句:“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先后弯曲跪下、手扶地、头触地,完成磕头的动作,然后起立侧身站着。长辈在接受孩子磕头后,必须做两件事,一是应当及时说:“好,起来吧。”一是要给孩子来点“赏赐”,例如小玩意儿,糖果等,或给个零钱,“头”是不能白受的!旧时代许多人在孩子说磕头还没跪下时,及时说:“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头,以免拿不出礼物的尴尬。
一拜一叩
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是拜访、或长辈来访时,应当主动向前说:“我(自己名字或辈分、身份)给XX磕头了。”并可以说句祝福的话,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了这一“头”,也必须有所表示,大多要给钱的,并说句“给你喝壶茶(或喝壶酒)吧”,或者“买双鞋穿吧”之类的话。否则(如表示谦虚或不想破费),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免磕了吧”等话语,最好同时伸手扶住对方身体以阻止继续磕头,因为只要“头”磕下去就要掏钱的。
一拜三叩
这是隆重的礼节,大多是以下场合,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年,拜寿,拜谢等场合。其仪式是先做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一个头后,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后磕下第二个头,同样再磕下第三个头,最后起立。
拜年磕头的正确姿势3老话说十里不同俗,但春节拜年这个习俗却是不分东西南北都普遍存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不少人都是通过打电话、发微信拜年,但在有些地区,拜年还是要跪拜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表现,比如现在的“孔孟之乡”山东,给长辈拜年还延续着磕头这一传统礼仪。
对于春节跪拜礼来说,最近几天网上争论很多,有人认为是封建糟粕,不应该磕头;有人认为是传统良俗,应该予以继承,大家相互争论,互不相让。我整理了一下,反对跪拜礼的理由有:一、封建陋习,奴性十足;二、侮辱人格,不平等;三、“男儿膝下有黄金”,如今男女平等,男女都不应该跪拜等等。
跪拜礼起源于原始社会,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来看,“拜”字就是人们拿着谷物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而“跪拜”是因为古人最早都是双膝触地,屁股搁在脚后跟上“坐”在席子上,跪就是坐,长跪就是直起腰,跪拜就是向前叩首。跪拜礼从最初的祈求神灵,祭祀祖先,跪拜父母,发展到对封建帝王以及贵族都要行礼。
跪拜礼一直流行到上世纪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得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这主要是因为跪拜礼除了有“封建等级制度”的表征外,还有表示礼仪的含义。
作为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和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官员和权贵行跪拜礼,既侮辱人格尊严,蔑视人权,也掺杂着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奴化,自然,这种部分封建糟粕绝对应该废除!而孝道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慎终追远,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中华文化能够绵延不绝,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不无关系,当外国人信主信上帝的时候,中国信仰的是自己几千年来的文化。而孝顺,就要有一定的礼仪,其中,跪拜就是最重的礼节。
在1966年后的十年,许多传统文化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小将们一股脑当成了封建糟粕,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再加上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侵入,让不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对一些礼节感到陌生。然而,在大多数农村以及文化气息较浓的家庭,跪拜礼依然存在。
所以上面说到的三条理由,前两条其实早就废除了,而第三条,则有些似是而非了。男儿膝下有黄金本意是说男儿当自强,不能轻易的屈服,不能丧失独立自主的人格。按照当代的礼仪和道德标准,男女都应该如此,而非按照字面意思狭隘的理解。况且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的付出并不是有价的黄金能衡量的。
可能有的人说了,孝顺不一定要磕头,这种想法也对。因此,跪拜礼究竟是社会良俗还是封建糟粕,我觉得大家要自己揣摩,毕竟当代社会,跪拜礼只是在至亲之间才会出现,父母养育之恩,不求子女能回报什么,只要子女能生活幸福,他们一辈子也就知足了。作为子女逢年过节给父母磕头,也是一种礼仪和情感的表达,没必要就扣上封建糟粕的大帽子。
拜年行礼方式
本文2023-10-02 13:07:0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