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格式有几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1收藏

家谱格式有几种?,第1张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是不是“大堂冯氏宗谱”?

慈城冯氏家谱

家谱作为一种血脉文献,与国史、方志构成了中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存史、资治、教化的积极功能。

慈城冯氏,即为1954年前的慈溪冯氏,唐开元廿六年前的句章冯氏,是浙东历史上家族年代最久、人口最兴旺、文化最丰富的巨族之一。

自从东汉壮蕙公(未迁江南之前),已开始分族设谱,到他的曾孙忠贞公始迁江南浙东句章(今慈城),绘图立谱。把北方与南方的家族血脉,环环相扣,连接不断。至清末民初慈城冯氏人才辈出,代有新谱问世,编有各种印本、抄本、宗谱、分谱、支谱、完本、简本数不胜数以下介绍的族谱,虽然只有三十几种,对于慈城冯氏家族说起来,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量的谱牒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无踪无影,现存的寥寥无几,而且多是支谱。

虽然冯氏家族留下来的家谱与他庞大的家族比起来显得十分稀少。但现存的这些信息依旧还是我们研究老慈溪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同时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古镇———慈城的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研究都有难得的文献价值。

本篇研究范围只限在1954年前,老慈溪县行政区域内的冯氏族谱。

一、汉壮蕙公:分族设谱。

蕙公讳闳字淇。汉句章冯氏始迁祖忠贞公的曾祖。曾任江都尉,迁颖川太守,后迁礼部侍郎,特进太保兼右相。卒年六十。现冯氏族谱当中,传存有壮蕙公绘制的五侯图。(此五侯图笔者未见)  

二、汉忠贞公:绘图立谱。

忠贞公讳冕,字端甫。东汉大树将军冯异的后代。汉建安六年(201年),举贤良科累官至朝散大夫,恶董卓之乱,惭立污朝,固请外职,除句章令(一说句章尉),及曹(操)氏篡汉,遂隐居句章之金川(今慈城西北沿山一带)。卒年六十七,葬于浮鳖山南麓(今慈城老慈溪县衙大门,即是忠贞公的墓地,而福聚桥南的大宗祠,即宋元时的大堂,可能原是忠贞公墓前石室。)从此句章冯氏开始发族。

现冯氏族谱当中,传存下来有忠贞公编次,唐忠安始行,慈溪冯氏总排行九十六个字辈。还有汉建安六年之前,发生在北方的冯氏家族的历史资料。尽管慈溪冯氏历年遭受天灾人祸,甚至灭顶之灾。但在中国冯氏族谱之中,慈城所保存的资料———世系延续最长,字辈排列运行最久远,从春秋到民国家族史料最丰富完整。

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明代时有里人在(慈城)浮鳖山南麓,挖出一块晋时残碑,上书冯公之墓。可见慈城浮鳖山不但是三国时忠贞公墓地,晋朝时还是冯氏家族的墓地。

三、唐初忠献公庶作谱记

忠献公讳庶字伯繁,忠贞公之五世孙,唐初曾任正议大夫,后迁御书中丞,进阶上柱国。归葬于慈城西十五里鸡鸣山。忠献公绘有五侯八相十将六翰图象。

四、唐天祐二年(905年)御史公甚夷又修谱之。

御史公所修家谱,可能是当时一部较完整详细的族谱,可惜经唐末之乱散佚殆尽。现存族谱中,五侯二十四公传赞为御史公的遗墨。

另外御史公之后吴越尚书冯叔和,可能在御史公谱基础上作过重修或延接。

冯叔和的高祖为忠安公,祖父为贞毅公。笔者认为冯叔和重修或延接族谱,增加有忠安公、贞毅公墓志铭一篇,也编排过以自己为始的字辈。

五、北宋赵州长史公师古作金川谱

师古公登宋治平四年许安世榜进士。

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从唐时官私谱牒保存下来至北宋,已是极其稀少。

慈溪县金川乡以云湖金沙岙流出的金沙溪而命名。历史上范围,即汉唐时,渔溪以东,北山以南,慈江以北,骢马桥河(唐宋时为慈江一部分)以北,清道观山以西,宋元时南西北界限未变,东面界限划出慈溪县城,向西推进至五婆湖底及慈城大宝山为界。明清时,南西北界限未变,东面界限又向西推进,以郭堂河为界。民国时,金川乡缩小为今三七市周围,比明清时缩小六七倍。

六、北宋端敏公泾作始平谱

此谱作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

端敏公登绍圣四年(1097年)何昌言榜进士。

现存有始平谱序言一篇。  

七、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内苑监丞继新,据唐残谱作金字谱,也称表名记善宗谱,又叫冯氏表名记善录。

现存有内苑监丞继新、内阁舍人舒绍宗序言各一篇。

据序言所讲:“故世称冯氏之谱最得夫本源之真,而况金川冯氏先邑而著名,谱之所著风化之所存也。”  

(元季因伯颜之祸,慈溪冯氏家族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元顺帝时,慈溪冯氏绍二金泉太保,讳光道,谥成愍,与相国伯颜有隙,至正二年太保在籍,伯颜因剿寇提兵南下,矫旨欲赤冯氏族,宗人大惧。太保义仆冯郎汇,负孤逃匿,并匿金字谱。在此之前,慈溪县城冯氏统称金川支。因大街支端一,讳福孙;端二,讳寿孙;福聚支端十二,讳福老;西桥支端九,讳秀发;端十一,讳秀福;大桥支端十九,讳寿老;树支端二十,讳贵老;皆为太保族弟,莫不远避,不敢复称金川冯氏,五派之分端由伯颜之祸而起。)

此后,慈溪冯氏家族性命一样宝贵的宋编金字谱,由于伯颜之祸而在世上消失了,直至三百多年后的清乾隆时发现,已漫漶残阙,残不可睹。所以明至清初编写的各种族谱,对于始迁祖,迁慈说,各有表述,现在看来已是不足为奇了。

八、明正统六年(1441),大街支孝子公璨,根据流传下来的宋图二本创为宗谱,御史公益序之。

冯璨光绪《慈溪县志》卷二十七有传。

冯益字损之,为永乐九年(1411)举人,后任御史。

此部宗谱为代嘉支系的家谱。何谓代嘉支?相传明初,西桥支遂合树支大桥支,并入大街支更号代嘉友。现存有正统六年大桥支冯益序言一篇。

九、明正统九年(1444),教谕公作族谱辨,外翰公烈润色之,县尹公镌协成之。

冯为明宣德十年与夏时正同科举人。

十、明天顺(1457—1464)之前,冯氏大街支编纂过族谱。

大街支宗祠叫大宗祠。大宗祠创办于南宋年间,创办之前原址为冯氏大堂。大宗祠以唐忠安公十二世孙允询为始祖(他约为北宋末期人)。

十一、明天顺(1457—1464)之前,冯氏福聚支编纂过族谱。

福聚支宗祠叫统宗祠,创办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以唐忠安十六世孙为始祖(他约为南宋中期人)。

十二、明天顺四年(1460),西桥支淮府长史厚(即著名作家冯骥才直系十七代祖),据孝子公宗谱,以欧苏笔法修之合宗谱。

这是一部相当完整的慈溪冯氏宗谱。

据后代冯天玑追述:“公(排行琛九、讳厚,号坦庵)。林下赋闲时见大宗、统宗两祠各有谱,而惠宗独阙然,于是亟思补辑,而以为旧谱皆祖述金川,又念三祠同出自世良公一脉,不忍有歧视心,遂万汇蒐六支而并载之。以敦一本之亲,以联一族之谊。因名其谱,曰合宗。”文中六支:即金川支、大街支、福聚支、西桥支、择树支、大桥支等慈溪冯氏六大支派。

慈城冯氏六大支派是如何命名的:

金川支:即以句章慈溪冯氏始迁故地———居住在金川乡而命名。句章慈溪冯氏汉唐以来至元末,都自称为金川冯氏。元末明初从金川冯氏另外分出五支,即大街支、福聚支、西桥支、树支、大桥支。

大街支:以其居堂之南。堂者,宋元时大堂也,明时改为大宗祠,在慈城大街莫家巷口,原址今为铁路工具厂。

福聚支:以其居福聚桥周围。福聚桥又称观音堂支,因观音堂在福聚桥旁边。而福聚桥为原慈溪县南第二桥,位在今慈城中心。福聚支明万历时建有统宗祠,祠在福聚桥以东约150米处,原址为今慈城中心小学。

西桥支:居慈溪县西五马桥周围(西桥,即五马桥西边南北方向的一座小桥。因在县衙西边,又在西街上(今民主路)而称为西桥)。五马桥在抱珠山南麓,城隍庙西边。慈溪冯氏从金川乡始居地迁往慈溪县城,据史料记载,在北宋初已在五马桥居住。在明万历时建有惠宗祠,祠在应家弄报德庵西侧,原址为今慈城中山路宁波农技学校。

择树支:以其居观音堂之东。该支冯氏人口稀少,地位不显。宗祠依附在大街支的大宗祠,居住地无标志性的华屋。

大桥支;以其居观音堂之西。大桥支同择树支有些相类似,家族不兴旺,当官经商皆不发达。其后多数已迁往西乡彭山、云山附近。宗祠也依附在大宗祠。

十三、明正德年间大街支江都尹安,据西桥支冯厚所编合宗谱基础上修之。这也是一部十分完整的慈溪冯氏宗谱。

冯安:明弘治八年(1495)举人,父冯景茂光绪《慈溪县志》卷二十六有传。

十四、明嘉靖四年(1525),大街支大令公安重修宗谱。现存有嘉靖四年冯安自序一篇。

他在谈到编谱目的:“余家之谱正统间族伯父修之,今已敝坏不全矣。天顺间长史族叔厚重修颇详。弘治以来,生齿益众,科第仕隐之贤者;不减宋元国(明)初之盛,但谱未之及……。”

十五、明嘉靖十七年(1538),大街支养气公灏重修宗谱,京兆公秉仪序之。

冯秉仪为正德九年(1514)进士冯泾之子,嘉靖十年(1531)举人,曾任应天通判。

十六、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楼公审续修之,大学士袁炜,御史颜襄毅公序之。

这部族谱疑是在正德年间冯安所编谱基础上续修而成。现存袁炜序言一篇。

颜襄毅公即为颜鲸,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任太仆寺少卿,光绪《慈溪县志》有传。

十七、明万历八年(1580),大桥支梅亭公有斌修之,为家谱之大成,京兆公秉仪序之。

现存有冯秉仪《宗谱大成序》一篇。

十八、明天启元年(1621),奇孟公续族谱。

现存冯奇孟《续族谱序》一篇。

十九、明天启五年(1625),福聚军支涯府教授公绍公作福聚谱,封君公云龙序之,共10卷,四大册。封面题《冯氏福聚宗谱》。

慈溪冯氏福聚支(宗祠名为统宗),祠从明万历开始创建在慈溪县城(今慈城)中心,观音堂福聚桥东面(今尚志路,原中心小学的位置)。

二十、明天启五年,西桥支文学公焕,辑冯氏历代缙绅宦林便览。

二十一、明崇祯六年,癸酉仲秋,西桥支文学公瑛统修世谱,仍曰合宗谱,又曰存贞谱。

冯瑛字允荣,号存贞,诸生。为万历十三年乙酉科解元,壬辰进士冯烶胞弟。

现存西桥支冯瑛《合宗谱》记略一篇。

二十二、清康熙三十二年,冯氏福聚军支,修公培初钞存冯氏宗谱辑序,福聚支兖州司马公鹏飞,以其本支作谱,曰:承志录。现存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冯培初《抄存冯氏宗谱辑序》一篇。

冯鹏飞字乘六,号敬亭,乾隆十六年进士。

二十三、清乾隆二十年,己亥西桥支启雍公镐,作虎胛分支谱,见松溪公维宁序。

二十四、清乾隆二十二年,丁丑福聚匠支,义齐公元焘,作承先录。

冯元焘为乾隆时的著名书法家,半浦名士郑性的墓志铭《五岳游人郑丈南溪穿中柱文》为全祖望文;冯元焘书丹。现存乾隆二十二年冯元焘《承先录序》一篇。

二十五、清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福聚支晴轩公炯,钞家乘记略(其实是新编)有识。

现存乾隆三十六年冯炯《抄存家乘记略》一篇。

二十六、清乾隆四十六年辛丑,福聚匠支检讨公全修,得金字残谱及金川谱,合以代嘉福聚两支谱,作四谱合参,现存自序一篇(因元季伯颜之祸,而造成宋谱遗失,经过三百多年后,又发现金川、金字两本宋谱,使得冯氏的族谱得以完整延续下来)。

冯全修:乾隆五十五年进士,钦赐检讨。  

二十七、清乾隆六十年乙卯,福聚军支文学公光墉,据绍功谱,作冯氏尹四房家乘。体例简洁。胞兄太学公光域序之。  

二十八、清嘉庆二十一年,西桥支天玑公编后宗谱。

这是一部汇集慈溪冯氏六支派谱牒的抄本。冯天玑即是慈城创建抱珠藏书楼冯本怀的祖父,可见在冯本怀祖父时已家藏书而抱珠楼可能在冯天玑时已存在。  

二十九、清道光四年,福聚支匠支宗三房分支冯瑚编,这是本很简单支谱抄本,现存上海图书馆(补记至民国)

这支冯氏小支派,康熙时从慈城始迁至西面云山沿一带居住,而冯瑚编谱时。竟说:“始迁祖名讳无考,宋室南渡时迁至慈水(溪)。”说明这支冯氏,已完全脱离慈溪冯氏家族,也被慈溪冯氏家族所遗忘。而他家谱首页的字辈排行四十多字却与冯氏福聚支匠支宗三房所排字辈完全一致。  

三十、清道光十五年(1835),西桥支云濠公编辑旧谱,即为清乾隆时新发现宋金字残谱,及金川谱,合以福聚代嘉两支谱作四谱合参,册藏不详。

现存有清道光十五年冯云濠《旧谱存略》序言一篇。他记述:“自明季迄今又二百年,谱之所遗或藏弃而不出,或漫漶而无稽。我伯父沛斋公虑其久而失考,于是访求支派,手自抄录竭十余年精力,凡数易稿而未竟。(濠)故及其就帙而纂辑之,并志谱之原委如此。”  

三十一、清道光二十三年,西桥支茂春公作西桥支族谱,观察公云濠有序。谱现存上海图书馆。这是本较简洁的抄本,可能为当时编纂西桥支谱时的资料汇集本。  

三十二、清道光、咸丰年间西桥支,观察公云濠、云祥、本怀,据存贞谱及四谱合参,作惠宗祠支谱十六卷。

云濠云祥胞兄弟,是当时国内巨富,家有资产2000万。本怀为云濠云祥族侄。

冯云濠为道光十四年举人,光绪《慈溪县志》有传。

冯本怀为道光十九年举人,官内阁中书。  

三十三、清同治元年,福聚支匠支祖宪公作冯氏支谱不分卷(实为福聚支匠支宗二房支谱)

冯祖宪即为冯泽夫,为清同光时期上海钱庄界领袖之一。在同治元年编撰上海最早洋泾浜英语《英话注解》。

冯祖宪一直希望编辑一部慈溪冯氏完整的宗谱,他广泛地收集资料,“余当欲与族人共修宗谱,集其大成。”由于当时(1861年)“寇陷浙东西,兵燹及慈邑,至再至三泽夫虑谱牒之散之,族人之迁徙,乃就客中见闻所及,辑一谱名曰《慈溪冯氏支谱》”这部族谱前半部为慈溪冯氏宗谱史料,后半部为自己的支系统宗祠匠支宗二房排行。 

三十四、清光绪年间(约1885年前后),西桥支敏楷公编纂:冯氏族谱启承祠支谱(也称西桥支启承祠支谱)共八册,现为慈城冯氏私人家藏。

当时冯敏楷为启承祠支派族长,又为清道观观务总督理。

启承祠以明永乐淮府长史冯厚三子冯炼为始祖,清康熙宁波冯存仁堂药创办人冯映斋为支祖。  

三十五、清光绪三十年冯大员力修冯氏世谱一卷,钞本。现存上海图书馆。

此部家谱疑是慈溪冯氏某小支系残本。  

三十六、清民国慈溪金川冯氏宗谱不分卷,清冯维岳主修,清冯和笙编纂,部分延至民国。1938年抄本,一册为初修本。许多内容都从慈城冯氏族谱里抄来的

历史上浙东赫赫有名的慈溪冯氏,其实起源于慈城西边的金川乡,但金川乡范围较广(前面已作界定)。究竟是哪一个村落,哪一支冯氏为慈城冯氏的祖地?

地处慈城西北六公里的八字桥村所属的石人桥村落冯氏,为慈城冯氏汉唐时期正宗祖地。主要依据有三:其一,去年浙江图书馆新发现一册金川冯氏宗谱抄本记载;其二,石人桥村落现存有金川冯氏家庙;其三,石人桥村落冯氏都自称为冯兵部(即吴越尚书冯叔和)的后代。

石人桥村落地处八字桥村委会北边百米处,东北不到三百米就是2004年震惊国内外考古界,被誉为河姆渡第二的傅家山遗址,正北一千米是中国青瓷摇篮之一的郭堂岙汉窑遗址。西南一百米为宁波市级文保单位———六千年新石器八字桥文化遗址。

三十七、民国:慈溪冯氏启承祠世系贞房支系抄本。

此谱以排行为主,有部分眉批作为重要人物简介。现为慈城冯氏后裔家藏。

以上三十七种慈城冯氏族谱,只是少得可怜的留下过痕迹或大难不死的家族血脉火种。尽管许多老年的冯氏后裔,有上海、江苏、宁波和慈城本地,向笔者口述他们看到过,听到过,甚至抄写与上面不同版本,不同支派的族谱。因为笔者没有看到实物或原始的片言只字,所以暂时放弃记录存在的笔墨。得以后有更多的资料发现,再补充完整。

追溯李氏家族的世代传承与历史变迁

李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姓氏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家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家谱则是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氏家谱记录了李氏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历史变迁,是中国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的意义

家谱是家族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历史变迁,还体现了家族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家谱可以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传承家族文化。

编写家谱的步骤

编写家谱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家族资料:收集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家族历史、家族传说、家族文化等资料。

2确定家谱格式:根据家族资料确定家谱的格式,包括谱系图、文字家谱、图文结合的家谱等。

3绘制谱系图:根据家族资料,绘制家族谱系图,包括祖先、子孙、兄弟姐妹等关系。

4编写文字家谱:根据家族资料,编写文字家谱,包括家族历史、家族传说、家族文化等内容。

5整理家谱资料:将收集到的家族资料、谱系图、文字家谱等整理成册。

李氏家谱的编写

李氏家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家谱之一,记录了李氏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历史变迁。编写李氏家谱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家族资料:收集李氏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李氏家族历史、家族传说、家族文化等资料。

2确定家谱格式:根据李氏家族资料确定家谱的格式,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包括谱系图和文字家谱。

3绘制谱系图:根据李氏家族资料,绘制李氏家族谱系图,包括祖先、子孙、兄弟姐妹等关系。

4编写文字家谱:根据李氏家族资料,编写李氏家族的文字家谱,包括李氏家族的历史、家族传说、家族文化等内容。

5整理家谱资料:将收集到的李氏家族资料、谱系图、文字家谱等整理成册。

李氏家谱的意义

李氏家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家谱之一,它记录了李氏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历史变迁,体现了李氏家族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和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李氏家谱可以帮助李氏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增强家族凝聚力,传承家族文化。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

李姓家谱辈分你可以参考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跟你的比较合

李氏家谱字派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部分)

……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

……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林、傅、均。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D、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部分)

……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7、锦潇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8、宁乡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9、沅江李氏一支四续宗谱字派(部分)

……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10、叙乐堂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英霍六太三支合议新增派: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11、南郭李氏一支十一修宗谱字派(部分)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12、龙船港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13、滕冲叠水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余下全文>>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顺序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丹鲜李姓为第二大姓。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河南鹿邑是李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李氏家族的辈分是怎么排的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李姓家谱介绍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今福建省连城县蓬峰镇)《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李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都编成诗、联。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李姓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

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四、李姓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父亲在世时提到:大\头老家的祠堂里有记载,我族来源于陇西世家,看上面的李姓来源中确实写有:

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余下全文>>

李姓排辈家谱友你好:研究姓氏和家谱这可是个复杂的问题。李姓他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李氏家谱》中,按字辈排谱自然就很难了。全国各地的李氏有所不同。要知道山西省洪桐县一代那可是中国百家姓的发源地。在此仅谈李氏家谱(不能单纯的讲夏津一个地方) 例如老祖籍洪桐县一代现有传世的为: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万群士绍延邦国永振;月成兴相道。万方龙元天学高先宗德国正永安定世代玉朝君。但从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后裔和全国的百姓们也开始想姓李和叫李 X X了。所以当年姓李的人增加。这样李姓的家谱就复杂起来。李氏后裔中,“世”字辈之后排辈为: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排辈多的能达好几十辈(代),少的仅有3-5辈(代)然后就不知后代如何起辈了。在这儿我也给朋友列举几例。有的只排辈:长连洪林秋??? 还有的排辈:促上自998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以山东省为主的李氏:桂明福印德林兴国政乡田传九洲;纪克永传清明和顺。要有后人自已来整理。目前山东的(阳谷县)60代为一排辈的家谱最全了。家谱为:

继世传家葆思国安庆章;乃祯鸿秀顺福履永兴昌;

德臻绵长久廉洁恭学良;忠义应琛省立志建清光;

伟业奇广聚春和寿益旺;祝华延圣景恩尊效平阳。

在例如:(汕头一代的李氏)

陇西开统绪冠冕盛大唐;将相功勋伟经书道德祥;

守成嗣续绩创业祖宗光;诗礼家声显仕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修纪并立纲;孝友充庭宇臣邻重赞襄;

平居讲仁让报国效忠良;积善有余庆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兰桂喜腾芳;燕翼贻谋远,椒番万载香。

还有云南文山一代的李氏:

春季嗣云庆,祖宗凤郁善,乐仁正本春;时方开元泰,奇茂兆生成;孝友忠和信,节义智廉能;敬胜宣端哲,文章冠道经;世济升隆景,名昭邦国新;徽猷当益盛,圣武绍令闻;秀彦思昌炽,伟硕更蕃馨;清香愈华美,瑞品庆加珍;高瞻如珠佑,厚福必恒临;甲乙长相继,永远振朝廷。

这样看来朋友对对号也就是了,真正的想有当代自家们上的家谱还要个人制订整理方可。(个人提示观点仅仅供朋友参考)

李氏家谱字辈是怎样排列的我也不知但我是李氏义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李氏字辈谱

1、湖北: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光天化月照,鸿先喜泰尧,才发兴隆茂,林应登文朝,忠厚传家远,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仁义礼智信,天地元黄宇,宙兰馨竹秀;

6、有、芳、毓;

7、李煜同族: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国、勋、业、秀、广;

13、福建: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簪缨甲第庆缠绵,南宫归获超今古,兆楚人文极万千;

18、华国才猷真裕俊,经邦读列可光前,云初祖尔原同气,源远流长百世传;

19、常绍前光修德大家声远振诗书长;

20、国治家齐维尔克昌,存心宽忍百世其长,兴宗耀祖富贵永强,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文运振明新,学道恢仙泽,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万、鸿、清、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任孝一正方,元启天开宗,易长文明辉,先绪克定大,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天道显昭崇典则玉成才美期登用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余下全文>>

李姓辈分表?

请问一下李氏家族辈分是怎样排的建议你到李姓吧去看看,可能有答案。

李氏族谱字辈1051 山东安丘:和、凤、一、金、海、彦。

1052 山东安丘峰山:耀、作、声、德、茂、学。

1053 山东滨州:清、鸿、希、泽、延。

1054 山东博兴:月(岳)、士、东、南。

1055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1056 山东昌邑:逢广守举贵,昌树林继勋,喜田景华庆。

1057 山东昌邑:廷东朝珍彦,天公X效L,V守举,宜向宗志元。

1058 山东德州:汉熙庆正广,康风清太勇;海红祝德大,安登腾和忠。

1059 山东德州:辱季绍光,照先名传。

1060 山东登州:树、林、森、茂、栋。

1061 山东东明:龙光庭中玉,而克若雨宏;贤仕良国彦,名儒振家声。

1062 山东东平:曰起清庭,玉作帮(国)宝,去献家祥。

1063 山东东营:德、修、文、建。

1064 山东肥城:际兆昌允,瑞开洪图。

1065 山东费县:兴、清、春、佩、英。

1066 山东高密:化宗春作,道来风和顺。

1067 山东高密:玉、福、克、绍、先、哲。

1068 山东高密:元宪诒敦迪,嗣府毓储;衍祚最隆翼,永传缵厚图。

1069 山东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1070 山东高青:桂、凤、振、恩、广。

1071 山东冠县:同学付子玉,乃维祖泽鸿。培承献代列,百世庆繁昌。恩惠广永存,万季伦章春。分支始祖李侃公。

1072 山东广饶:荣、龙、庆、好、开。

1073 山东海阳: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1074 山东海阳: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

1075 山东海阳:润、珠、明、浼

1076 山东海阳:世孔作树,超知忠京。

1077 山东海阳:悦、信、维、仁、义。

1078 山东荷泽:景、效、朝、进、广、宪、中。

1079 山东荷泽:世、守、海、孝、存、灵、圣。

1080 山东菏泽郓城县符楼村:中成心乃玉,瑞绪容风昌

1081 山东黄县:振恕维家远怀忠。

1082 山东黄县李氏:(玉龙昌秀)守正可,(兰宏蓉)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1083 山东惠民:景、佃、文、相、丰、春。

1084 山东即墨:自春云广太,少茂世新传;同真洪古庆,双鹿永长年。

1085 山东济南:九、秀、佰、宝。

1086 山东济南:庆、林、承、昌。

1087 山东济南:廷登贵化荣,温良共简让。

1088 山东济南:万、廷、恩、广、德、佩。

1089 山东济南:正、亮、先、仁、德。

1090 山东济南长清:九士思念明,廷登贵(殿)化荣,温良共简让。

1091 山东济南李氏:大、志、玉、清、明、鸿、泰。

1092 山东济南历城:太、兆、玉、宗、继。

1093 山东济南历城:文、学、宝、善、延、吉、清。

1094 山东济南宛平:树、恩、之、永、仁。

1095 山东济宁:贵、宝、彦、广、常。

1096 山东济宁:若肇维祥,作善得昌;奉述庭训,永标其方;谨言慎行,尊乃伦常;千斯万年,兹亦攸光;续传久远,人所共望。

1097 山东济宁:兴继开明,启承发荣;忠孝修德,方正建行;经纶衍续,祥和久恒;隆盛光祖,显耀满庭。

1098 山东济宁:月、兆、兴、克、衍、久。

1099 山东嘉祥:凤、玉、恩(如)、兆(基)。

1100 山东嘉祥:怀、效、若、兆、伟、祥。

1101 山东胶余下全文>>

宗谱者,所以志一族之世系,传之亿万世而不忘也。

余家宗谱,自余八世伯祖蟾魁始修之。

始祖由山西兔番初迁于五儿wa,复迁于郝家坪,后迁西常家新村。以上无可考,历年久远,加以兵燹,盖有无足怪者。及余之身,复八世矣。族中男丁百数有余而四方分住,不能聚族而居,且家贫多未读书,询及祖父之名,往往有茫然不知者,余甚忧之。于大清光绪十六年庚寅,延致族长详加考核,自余续之后,一目了然,诚快事也。犹愿自今以后十二年一补序,凡遇酉年为国家拔取人才之岁,是岁清明令节,合族人祭扫祖茔,可以齐集,当应长门执事人于分结祭奠之日,展开宗谱,细问族中子弟,但有娶妻成室及年二十岁以上者,即详序各门之后,其有幼小未及成室者,俟十二年补编。如此,世世勿替,庶我常氏家谱可垂之永久矣。即或有人乏嗣者,须本门承嗣,以明利害相趣,而且不乱其宗族矣。祖宗邱墓不载,则历久而不知;生前事迹不载,则阅世而亦湮。追远报本,睦亲敬长,舍斯,其宗曷由稽哉?

余见闻浅陋,又不能文,略叙斯言,是所望于后之有心者。

八世孙从伦谨志

大清光绪十六年庚寅正月初八日

王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王氏家谱是王姓族人追溯祖先的重要资料,其中字辈是王氏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是王氏家族的后代,想要了解自己的字辈信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查询。

1手动查询

手动查询是最传统的方式,需要到家族中心或者祖籍地的档案馆进行查询。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祖籍地,然后到当地的档案馆进行查询。在查询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如祖先的姓名、出生年月、籍贯等,以便工作人员进行查找。手动查询的优点是查询结果准确可靠,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2网上查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族组织和档案馆将自己的资料数字化,并在网上提供查询服务。通过搜索引擎输入“王氏家谱字辈查询”等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相关的网站。在查询之前,需要注册账号并提供一些个人信息。查询结果较为方便快捷,但需要注意网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委托专业机构查询

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查询,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查询。这些机构通常有丰富的查询经验和资源,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但需要注意机构的信誉和收费标准,以免上当受骗。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查询,都需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查询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传承,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祭祖只祭父亲,祖父,曾祖父。

有的家族还祭先祖,如孔姓祭拜孔圣人,这也是中国姓氏有家谱记载最久远的姓氏。清朝皇室后裔爱新觉罗氏,据说全国有七大分支,每年都祭拜爱新觉罗的先祖。还有很多大户人家,海外同胞每年都参与轩辕黄帝的祭拜。

我查了下自己的家谱(陈姓)近四十辈的字辈是:

登连德进光,复振化泽长。

道同维尔慎,开广宜端彰。

中华贤毓沛,岚瑞繁鹏昶。

承继先祖志,松柏屹东邦。

以下摘自。

=======================================================================

湖南岳阳剪刀池陈姓老字行派语: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义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续修字行:光华开复旦,万国庆常新,任巨资英俊,行成在礼仁,合群敦孝友,奕世绍文明,谟训承先泽,贤才望后昆,同宗隆爱敬,念祖倍尊亲,达道宜兼善,兴邦贵正伦,均权依宪法,笃志建洪勋,位禄偕名寿,千秋典策馨。

安徽枞阳县白湖乡观音阁地区(现在被改称公塥街道)”楼坊陈氏宗谱“陈氏字行:荣华富贵,(中间记不得了)家传孝友、世守忠良(后续)。家谱最后一次修订到”孝“,后面没有续谱。

安徽怀宁陈氏字行:根深枝自茂,本立福攸绵,廉孝辉先烈,诗书启后贤,雅儒崇善庆,俊秀守纯全,盛业传家裕,隆思待诏宣。

安徽合肥陈姓字行:义信复象假类,传宗惟孝友,华国在文章。

安徽霍邱临淮陈字行:仁义道德华,忠孝传家帮。

湖南湘潭陈氏派语:树本在德,作士维良,福应天锡,忠孝传芳,家声大掁,世代有光,先基克绍,长衍其祥。

湖南沅江陈氏老派语:参赞国有人,朝正玉生春,绍述鸿先业,贤良耀楚珍。续修派语:守善家声古,贻谋祖泽长,功修惟孝友,显达本文章。

湖南益阳义门陈氏派语:大启公应洪,文明献高宗,辉煌光世泽,安定乐时雍。新派语:德义基原厚,贤能代永昌,传家敦孝友,相国作忠良。

湖南浏阳陈氏旧派:千万仲富贵,朝汉友再成,国兴生应旺,永远乐清平。新派:国泰民安世,宗风惠泽长,光辉瞻耀远,道济庆明良,理学开名士,诗书振家纲,心传经训显,启裕代隆昌。

浙江衢州义门陈氏派语:原仲立世茂人天,继令履顺余泽先,云腾锦日如定保,凤舞龙飞祝万年。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山东省诸城市马庄镇鞠家庄子村,改革开放前期是诸城县锡山子公社(本村二百多年无鞠姓),现为诸城市贾悦镇鞠家庄子村。清朝末期续谱人是陈明忠(字后斋),和鞠家庄子村陈会堂的爷爷(清末武生)共同走访山东各地续谱,有潍县(现潍坊)二眼顶戴花翎官员支持,陈明忠于1958年去世,终年83岁左右无后人,和本人明字辈爷爷是叔伯兄弟,目前我是仁字辈男性老大,族谱于建国后破四旧时全部焚毁。字辈:世玉德廷景,文明会家安, 仁海永昌泰,忠延光济远

云南九龙中岩脚背得来部陈氏派语:

国正天星顺 官清民自安 妻贤夫增福 子孝父心宽

永绍祖芳德 锦秀定乾坤 学高智慧大 恩泽万年春

文武家中聚 江山显荣华 俊杰建富贵 伟业再发达

念宗倍尊亲 笃志立宏勋 位禄爱兴邦 千秋典策馨

诗书启朝章 良和志吉祥 太平加余庆 英雄耀世昌

山东东海陈氏字行:

希兴从正(希),淑建永同(淑),常立宗谱(常),统绪为贞(为),吉祥延祚(祥)。

丰修咸亨(修),孝敬成训(成),自古友生(永),乃现祖泽(见),光发舜英(光)。

云楚嘉绩(嘉),和曲令名(名),传来东海(传),五百年赢(百),朝代虽更(代)。

万户悠清(万),奕世载德(世),予兆颂声(兆),其保昭穆(其),庶昌祖荣(昌)。

安徽省五河县四陈村及龙湖村家谱 此支陈氏族人祖籍江苏苏州,因明朝大迁徙于洪武年间(公元1370年前后)迁往五河县县城以西7公里处落户。当时是陈兆辉、陈士辉、陈廷辉、陈恩辉四个亲兄弟一起迁徙。称为四陈村,这就是四陈村的由来。堂号为 世德堂 公元1958年四陈陈姓族人搬迁到浍河南岸居住,起名为龙湖村。因为年代久远以及家谱在文革中被毁,以至于很多字辈现无法考证。20世纪90年度末至今十几年间族中陈传贵、陈传海、陈传旭等数十人几次前往江苏苏州祖籍试着找回遗失的字辈都未果。目前族中已有家字辈的 。 以下有记载的字辈

九立 克希启云 付宏传业 永正家邦

陈氏字派极多,从略。

家谱格式有几种?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