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是哪个朝代的,虞世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3收藏

虞世南是哪个朝代的,虞世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第1张

 

我国是个诗词文化特别发达的国家,流传几千年的诗词细细品来,别有一番韵味。而在我国悠久的文明史中,涌现出无数的文人诗客,虞世南就是其中一位。那么虞世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虞世南简介。

虞世南简介

虞世南生于我国诗词文化最繁荣的朝代——唐朝。是我国初唐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写的文章用词精准,言语生动,受到一致的好评。连唐太宗都曾赞叹过他的文章,可见其功力深厚。据悉,虞世南并不像很多文人那样,文质彬彬,一副瘦弱书生的模样。虞世南自小便身强体健,而且身高八尺有余,搁在现代,绝对是型男一枚。而且虞世南自小便喜欢读书,跟在先生身后问这问那,喜欢刨根问底,什么都要问出个为什么来。他痴迷于学习,学到紧要处,经常忘了吃饭喝水,想来后来的虞世南文章写得如此好,与他小时候的勤奋自然是分不开的。虽然虞世南是一个文人,但是在涉及政要的问题上,他可是一步都不会妥协。

虞世南是一个直言善谏的人,就连唐太宗也不能幸免。虞世南曾多次奉劝其要勤于政事,并且参照古人的言行,论证事情的利弊。上了年纪之后的虞世南曾多次请求告老还乡,但始终不被允许,一直到后来,虞世南都未能回乡,卒于长安。

虞世南是哪个朝代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诗词文化绝对算得上是一颗耀眼的明星。我国的诗词文化举世闻名,留下的诗词名篇也不在少数,当然出现的诗人更是千千万万,虞世南就是其一。说起虞世南,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我们很多人都是背着他的《蝉》长大的。那么虞世南是哪个朝代的呢

关于虞世南是哪个朝代,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是隋朝的,也有人说他是南北朝时期的,但是最多的说法还是初唐时期。但实际上这些说法并不是完全对的。其实虞世南先后经历了三个朝代——南北朝、隋朝和唐朝。据悉,虞世南自小便聪慧过人,而且政治能力更为突出,高出同龄人很大一截,这或许与他出生在官宦世家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他还不到二十岁时,就已经开始涉及朝政问题了,并深得当时皇帝的重用。

虞世南的政治才能使他即使在南北朝灭亡之后,在后代的隋朝仍然是朝中的重臣。后来隋朝倾覆之后,虞世南在唐朝也是重臣,而此时的虞世南已经年近花甲了。在朝堂中,虞世南是个直言进谏的人,他曾经劝讽唐太宗修筑陵墓过于奢侈一事,并被唐太宗接纳。虞世南深得唐太宗喜爱,以至于申请告老还乡一直未能被允许,所以最终虞世南是死在长安的,享年81岁。

  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

  “楷书四大家”,指的是唐朝初期的欧阳询、盛唐的颜真卿、唐朝后期的柳公权和元朝的赵孟頫四位书法家 。

  编辑本段一是颜真卿:

  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颜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家。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为人笃实鲠直,向以义烈闻名于官场,曾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为意,后奉命招抚谋反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李所杀。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宇轩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仪斯书,原因是那些书帖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读者可从本文中领略个中滋味。情溶于艺,艺才生魂,历史上大凡优秀的艺术,均不违背此一准则。

  遗传事迹

  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一位书坛的巨灵。千百年来,唯颜鲁公能比肩书圣王羲之,雄视阔步于书坛。唐代书坛固然以颜真卿为冠冕,而宋代也以颜书为大纛。自兹以往,颜真卿的书魂形成了巨大的向力,而又积淀成中华民族书魂的重要部分。《新唐书·颜真卿传》赞曰:“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英烈的日月人生,便是浇灌其书艺奇葩的不竭泉源。

  编辑本段二是柳公权: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遗传事迹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如《玄秘塔碑》: 柳公权,世称“柳少师”,是唐代继颜真卿之后的又一位楷书大家,其楷书与颜真卿的楷书一起被后人并称为“颜筋柳骨”。他初学颜真卿,后又深入研究王羲之父子及欧阳询的书法,而后自成一家。所以柳公权的楷书掺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他的用笔虽然出自颜真卿,却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显得特别英气逼人。柳字清丽刚劲,这种独特的书风被后人称为“柳体”。本书以米字格形式对柳公权楷书部首一百法进行讲解。全书分笔画介绍、部首介绍、独体字、复合结构、集字作品以及代表作品等六部分。本书适合于不同年龄的书法初学者入门学习。

  编辑本段三是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世孙。这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却做着异族朝廷的官,虽然地位很高,实际并不受重视,心里很苦闷,只是一味地吟诗作画。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苏东坡、明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除书法外,他还擅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音律,熟谙道释。是他,最先将“诗、书、画”三绝合为一体。不仅如此,他的家族中也出了不少艺术名人:他的妻子管道升、他的儿子赵雍都精通书画,他的外甥王蒙是著名的“元四家”之一。 赵孟頫的书法,成就最高的是楷书和行书。传世的楷书名作有《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仇锷碑》等;小楷有《汲黯传》等;行书作品不少,如《洛神赋卷》、《道德经》(局部)《汲黯传》 《赤壁二赋帖》、《定武兰亭十三跋》等。他作品最主要的特点,无论楷书还是行书,都很工整,四平八稳。温和、典雅是他书法的主要特色。虽然他对晋人书法下过很深的工夫,但晋人书法中精妙的用笔,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体现;或者说,他将晋人笔法的精微之处大大加以简化了。尽管如此,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一种高贵、典雅的气息。这完全是他深厚的学问、修养所致。

  遗传事迹

  他的书法成就和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不仅同时代的一些名家如邓文原、鲜于枢纷纷以他为榜样,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清代的刘墉、乾隆帝也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整个元朝书法,几乎都笼罩在赵孟頫的庇荫之中。可以说,他是个上承晋唐,下启明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式人物。他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再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影响深远的大师。

  编辑本段四是欧阳询

  欧阳询(557~441),字信本,唐朝时期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博览古今,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正、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来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自成“欧体”,于后世影响深远。据史书记载,欧阳询“虽貌甚寝陋,而聪司绝伦,读书即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唐张怀瓘《书断》云:“欧阳询“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欧存世书迹尚多,墨迹有《仲尼梦奠帖》、《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化度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宗圣观记》、《房彦谦碑牌》等等。

  遗传事迹

  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

了解 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 掌握识别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等 过程与方法 观察碑帖温故知新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颜真卿的书法碑帖,使他们认识到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书法艺术在唐朝已进入黄金时代 识图比较寻找特点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的成就,判断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民族情感 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而自豪,立志于民族复兴伟业 艺术修养 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他们对祖国传统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欧阳询

欧阳询(公元557年-641年)初唐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由陈、隋入唐,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和器重。历任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博通经史,编撰《艺文类聚》100卷。书法初学二王,后遍学秦汉篆隶、魏碑,各体俱精,楷法独尊。楷书劲险刻厉、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世称“欧体”、“率更体”。清代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评:“千门万户,规矩方圆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围诸家,程序百代也。”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楷书碑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姚辩墓志铭》、《温彦博碑》等,隶书碑有《房彦谦碑》、《唐宗圣观记》等,行书帖有《张翰思鲈帖》、《梦奠帖》、《卜商帖》、《千字文》等,草书有《千字文》残本。书法理论有《用笔论》、《三十六法》、《八诀》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上、《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皆有传。

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楷书的风格都是“清秀瘦劲”,其中欧阳询楷书更为突出,贡献也最大,并与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九成宫》,历来被奉为学习楷书的楷模。

虞世南

虞世南(公元558年—638年),唐代诗人,字伯施,浙江余姚人。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仕隋为秘书监,赐爵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或“虞秘监”。授青光禄大夫,谥文懿。沉静寡欲,精思读书,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见称于仆射徐陵,由是有名。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太宗践祚,历弘文馆学士、秘书监。卒谥文懿。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手诏魏王泰曰:“世南当代名臣,人伦准的,今其云亡,石渠、东观中无复人矣。”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其诗风与书风相似,清丽中透着刚健。因是近臣,故侍宴应诏的作品较多。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其中后三首咏物诗(即《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分别写竹、蝉和风,紧紧抓住对象特点,刻画得相当传神,例如《蝉》诗写蝉饮清露,栖(梧桐)高处,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从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世南描摹状物、托物言志之功夫可见一斑矣。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三十六)。

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8年或659年) 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褚亮,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

褚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636),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贞观中,太宗宠爱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诸王的待遇应有一定规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谋害魏王泰罪被废,遂良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太宗策划东征高句丽时,他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还,任史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宰相。四年,为尚书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认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无过错,竭力反对废立,由此被贬为潭州都督,转桂州(今广西桂林)都督,又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死于任所。

薛稷

薛稷(公元649年-713年)初唐书画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省万荣)人。他是魏征的外甥,景龙中,出任昭文馆学士,睿宗立,拜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历太子少保,以翊赞功封晋国公,世称“薛少保”。后因预知窦怀贞谋害玄宗事,被赐死于狱中。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遂良的得意门生,当时的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足见他“锐精临仿”。《广川书跋》说他“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用笔纤瘦,正是宋徽宗“瘦金书”所效法。薛稷能画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以画鹤著名。他当时在长安、洛阳及四川等地留下不少画迹,他所创屏风六扇鹤也为人传摹效仿,到五代黄筌出现以前,薛稷画鹤一直被人公认为是难以超越的精湛技艺,可惜作品未流传下来。书法有《信行禅师碑》。

钟繇(

151

230

,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

治家。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

据传是楷书

(小楷)

的创始人,

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

“钟

王”

。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

一家之学,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

隶书和行书,

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

人们今天所见到

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

“六帖”

“三碑”

“五表”指

《宣示表》

《荐季直表》

《贺捷表》

(又叫《戎路表》

《调元表》

《力命表》

“六帖”

指《墓田丙台》

(简称《丙舍帖》

《昨疏还示帖》

(简称《还示帖》

《白骑帖》

《常患帖》

《雪寒帖》

《长风帖》

(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

“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

(简称《乙瑛碑》

《魏上尊号碑》

《受禅碑》

,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

平淡真淳,

天工而少人为。以自然状书势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

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

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

字逸少,

号澹斋,

汉族,

祖籍琅琊临沂

(今属山东)

后迁会稽

(今浙江绍兴)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

王”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

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

为“书圣”

。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

、草书《初目贴》

正书《黄庭经》

《乐毅论》最著名。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

《乐毅论》

、王羲

之书法作品

(11

)

草书

《十七帖》

行书

《姨母帖》

《快雪时晴帖》

《丧乱帖》

《兰亭集序》

《初月帖》

等。

其中,

《兰亭集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

(20

)

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

被誉作

“天

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

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

健秀。

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

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

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推崇

备至,因而他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

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

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

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

趣的境界,

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

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

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献之

,字子敬,汉族,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祖籍山东临沂,生于会稽(今浙

江绍兴)

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

兼学张芝。

书法众体皆精,

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

法史上被誉为“小圣”

,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他一生的艺术不守旧,

而是与父不同,

且字身喜带长形,

这就是他的成就、

也是有别于

他的父亲。他的发展有他的辉煌!他写的草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不亚于他的父亲父

子称二王。王献之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

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

传世名作

《洛神赋十三行》

又称

“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的书法艺术,

主要是继承家法,

但又不墨守成规,

而是另有所突破。

在他的传世书法作品中,

不难看出他对家学的承传及自

己另辟蹊径的踪迹。

前人评论王献之的书法为

“丹穴凰舞,

清泉龙跃。

精密渊巧,

出于神智”

他的用笔,从“内拓”转为“外拓”

他的草书,更是为人称道。他的传世草书墨宝有

《鸭头丸帖》

《中秋帖》等,皆为唐摹本,他的《鸭头丸帖》

,行草,共十五字,绢本。他

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见。他还创造了“一笔书”

变其父上下不相连之草为相连之草,往往一笔连贯数

王献之《中秋帖》

(

米芾临摹本

)

字,由于其书法豪迈气势宏伟,故为世人所重。

王献之的楷书父子闻名之世,

唐宋以下的书家们,

写楷严整俊美,

媚俏的笔调。

他们父

子俩的楷笔,真可是千古不朽,万世流传,有不可磨灭的吸引力。

后人学行草鞋楷

无不以二王为榜样

欧阳询

欧阳询(

557

641

年)

,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

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并称初唐四大

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

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

,后人以

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

《化度寺碑》

、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

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

欧阳询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

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

法度严

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

。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

却誉满天下,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

《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

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

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

即:

“如高峰之坠石,

如长空之新月,

如千

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

一波之过笔”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

《用笔论》

《八诀》

《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

的经验总结,

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

结体、

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

是我国

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其源出于汉隶,

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他的楷书

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

,就是

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

世,

尤为宝贵。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

远扬海外。

进入唐朝,

更是人书俱老,

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

褚遂良,

褚遂良(

596

659

,字登善,汉族,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

州)

,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西)

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

变化多姿,

自成一家。

与欧阳询、

虞世南、

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

《孟

法师碑》

《雁塔圣教序》

《伊阙佛龛》

褚遂良在唐初书家四巨头中,

褚遂良算是晚辈了,

其书体学的是王羲之、

虞世南、

欧阳

询诸家,且能登堂入室,自成体系。其特色是善把虞、欧笔法融为一体,方圆兼备,波势自

如,比前辈更显舒展

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

《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

温雅,美丽多方”

,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晚年的褚遂良,

在书法上达到了一个至为高超的美的境界,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禇遂良是表

现了一种来自于笔意的华美。在欧阳询或虞世南那里,线条与笔法是为塑造字型而服务的。

而褚遂良则不然,

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气息的大师,

他刻意地处理每一笔画,

每一根线条,

一个点与每一个转折„„,

而结果则是,

这种刻意却超出了字形以外,

而看来好像具有一种

脱离了形体的独立意义,使点线变为一种抽象的美。

可见由欧阳询等人建立起来的严

谨的楷书结构,

在禇遂良的笔下,

已经开始松动。

这种松动并不是由于他功力不够,

或者别

的什么,

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结构的疏密、

用笔的疾缓来表现流动不居的情感。

倘若我们将

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

柳公权

778

865

,字诚悬,唐代著名书法家,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

人。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

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

雄浑之间,形成了自己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

“颜筋柳骨”的美誉。他一生作

品很多,

主要有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金刚经刻石》

《玄秘塔碑》

《冯宿碑》

《神策军碑》

另有墨迹《蒙诏帖》

《王献之送梨帖跋》

擅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较大。其书结构严谨,笔画锋棱明显,如

斩钉截铁,

偏重骨力,

书风遒媚劲健,

可与颜真卿的雄浑雍容书风相媲美,

被后人誉为颜筋

柳骨。在书法史上具有很大影响。柳公权传世墨迹有《送梨帖题跋》

,碑刻有《金刚经碑》

《玄秘塔碑》

《神策军纪圣德碑》

《平西郡王李晟碑》

《羲阳郡王苻璘碑》

《魏公先庙碑》

《高元裕碑》

《冯宿碑》

《苏夫人墓志》

《李石神道碑》

《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柳公权成功的桂冠既是由辛勤刻苦的荆棘编成,

又是站在巨人的肩头上去摘取的。

他善于

吸取书艺大家的智慧与成果,变化成自己一家书艺。

柳公权能够化身为巨人,既需一颗慧心,取质、取量、取度,炼形、炼神、炼韵,加以冶

铸,

又需要不凡的身手,

刻苦的磨炼,

尤要以自己的性灵和人格去化入。

柳公权之所以成为

柳公权,也正在于此。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即负盛名,

民间更有

“柳字一字值千金”

的说法。

他的书法结

体遒劲,

而且字字严谨,

一丝不苟。

在字的特色上,

初学王羲之,

后师颜真卿,

以瘦劲著称,

所写楷书,

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

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

因此,

柳公权的书法有“柳体”之称

颜真卿

709-784

,一说

709-785

,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

,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和柳公权并称:

“颜筋柳骨”

初学褚遂良,

后师从张旭得笔法,

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

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

完成了雄健、

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

之笔,

化瘦硬为丰腴雄浑,

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

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

这种风格也体现了

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

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

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

体被称为“颜体”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有“颜筋柳骨”之誉。

著有《吴兴集》

《卢州集》

《临川集》

。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

:

《多宝塔

碑》

,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

《东方朔画赞碑》

,风格清远雄浑;

《谒金天王神祠题记》

端庄遒劲;

《臧怀恪碑》

,雄伟健劲;

《郭家庙碑》雍容朗畅;

《麻姑仙坛记》

,浑厚庄严,结

构精悍,而饶有韵味;

《大唐中兴颂》

,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

不露筋骨,

《宋暻碑》

,又名《宋广平碑》

,书法开阔雄浑;

《八关斋报德记》

,气象森严;

《元

结碑》

,雄健深厚;

《干禄字书》

,持重舒和;

《李玄静碑》

,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

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

书法筋力丰厚,

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

传世墨迹有

《争

座位贴》

《祭侄文稿》

《刘中使帖》

《自书告身帖》等。

苏轼

1037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

眉山

(今属四川)

人。

书法擅长行书、

楷书,

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

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

1037

1

8

日-

1101

8

24

日)

,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

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他曾遍学晋、唐、五代

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

,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

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

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早期代

表作为《治平帖》

,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

。此诗帖系元丰五

1082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诗句沉郁苍凉又不失旷达,

书法用笔、

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

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

、颜真卿《祭侄稿》之后

的“天下第三行书”

;

。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等,此二赋以古

雅胜,姿态百出而结构紧密,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其最晚的墨迹当是

《与谢民师论文帖》

1100

年)

其代表作有

《天际乌云帖》

《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

《春帖

子词》

《爱酒诗》

《寒食诗》

《蜀中诗

《醉翁亭记》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

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

“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此时,苏轼笔墨更为老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

妍秀。

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

"

结体短肥

"

的特点。

唐初四大书法家即: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褚亮之子。唐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高宗即位后,封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世称“褚河南”。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他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后人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其正书丰艳流畅,变化多姿,对后代书法影响很大。碑刻有《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工书法,字体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人称“欧体”。碑刻有正书《九成宫醴泉铭碑》《化度寺碑》《虞恭公温彦博碑》等,行书有《张翰》《卜商》《梦奠》等帖。与陈叔达等编有《艺文类聚》100卷。

虞世南(558—638)唐代书法家。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史称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传授,笔法外柔内刚,圆融遒丽,为唐初四大家之一。唐太宗尝称他有五绝,即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薛稷(649—731)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举进士,历任中书舍人、谏议大夫、中书侍郎兼知政事、工部、礼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擅长书法绘画。其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为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都曾有诗赞美。碑刻有《升仙太子碑》碑阴题名及《信行禅师碑》。

郭图是怎么死的?杀害谋士郭图的凶手是谁?以下文字资料由校易搜为大家收集并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郭图是怎么死的?

郭涂,字宫泽,颍川人。东汉末年袁绍的谋士。在官渡之战中,他声称自己抓住了偷袭曹颖的机会。却说张、高览引兵来攻,因避之不及,遂将曹抛于袁之后。袁绍死后,他为长子袁谭效力,205年与袁谭一起被曹操杀害。

建安七年,袁绍因焦虑和愤怒而死。由于袁尚的美貌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刘的爱慕,袁绍想立自己为继承人,但他没有作出正式声明。人人都想立袁谭为长子,立自己为继承人,但季风、沈沛与辛平、郭图、袁谭意见相左。沈沛私下里改变了袁绍的命令,让袁尚继承王位,因为他担心袁谭即位后会受到伤害。袁没有继承的皇位,自称是骑着车驻守溧阳的将军。

建安八年,曹操攻打溧阳后撤退,袁谭要求得到盔甲和士兵,但袁尚拒绝了。袁谭怒不可遏,郭图、辛平乘机对袁谭说:先祖把将军们收为兄弟的后代,沈沛利用他们来陷害你。袁谭觉得有理,就领兵攻打袁尚。双方在外城的门口交战。袁谭兵败后,领兵回南皮。此后,他加入曹操攻击袁尚,并很快叛逃。

建安九年十二月,曹操率军与袁谭围南皮。

建安十年一月,南皮被曹操攻打,袁谭逃亡时被虎豹骑所杀。曹操进城后,杀死了郭图和其他人,以及他们的妻子和孩子。

虞世南是哪个朝代的,虞世南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我国是个诗词文化特别发达的国家,流传几千年的诗词细细品来,别有一番韵味。而在我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