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7)
不一样的曾国藩(7)
第一章 族迁湘乡始祖公 浪子回头曾玉屏(一)
刚刚过了65岁的曾竟希又作梦了。
这是怎么了?近来总是多梦,难道是到了大限之年了么?人常说,虚弱与年老之人大半多梦。唉,老喽、老喽……曾竞希在半梦半醒之间念道着,又进入了梦境……
曾氏先祖曾孟鲁由赣迁湘
曾竟希常听爷爷曾元吉和父亲曾铺臣讲,自己的这一支是曾氏先祖于宋雍熙年间(984—987年)从江西吉安(永丰)迁来衡阳的。
想着想着,又进入了梦境里一般,那些族人迁徙的画面一幕幕展现出来……
在湖南衡阳、湘乡、双峰、湘潭一带,大凡曾姓之人都认为是一族,也都把此一曾氏先祖视为这里的始祖公。是他将曾家从江西的吉安(永丰)那边经过炎陵或茶陵入湘后,又一步步迁入这里,繁衍生息至今的。
湖南曾氏有始祖公曾孟鲁一说,是自宋代始。但似有争议,因与另一说之迁入湘乡的始祖公曾孟学有不合逻辑之处。矛盾之处首在于“曾孟鲁、曾孟学”的名字上,本是同族相差六百年的血脉,可名字却似“兄弟般”,因之存疑。
因此,另一说较为可信,也有大界族谱为证,记载的是曾氏迁入湘乡荷叶塘籍的始祖曾孟学。其实他们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是算法是从明代开始、范围更小而已。
湘乡大界房始祖——曾孟学
曾孟学、字少林,明万历三十年(1602)九月二十六日,生于衡阳大花堰,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九月十六日殁于湘乡荷塘二十四都大界白杨坪。
曾孟学为武城曾氏 62 派,配衡山屈氏,生子七,宏佑、宏奉、宏麟、宏臣、宏鹏、宏钦、宏茂。清顺治十七年(1660),曾孟学率全家由衡阳大花堰迁衡山白菓。一到白菓,则安居不久,其妻屈氏去世。他带七个儿子过日,总觉不兴旺、不发家。清康熙十年(1671),他便携长子宏佑、次子宏奉由衡山白菓迁至湘乡荷塘二十四十都(今属双峰县荷叶乡),先后居沙溪石碑熊家湾,继迁熊动大界添子坪,繁衍了湘乡大界曾氏。
湘乡大界曾氏
曾家祖籍原为湖南衡阳,清初才迁到湖南湘乡县荷叶塘乡大界。
曾孟学六世孙曾应贞(字元吉,族中称元吉公)生了六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曾辅臣便是曾国藩的高祖。
曾辅臣二十一岁得独子曾竟希,就是坐在堂中做那奇异之梦的竟希公——曾国藩的曾祖父。
曾竟希生有两子,他的第二个儿子曾玉屏(族中称星冈公),即为曾国藩的祖父。
嘉庆十三年(1808),曾竟希率全家十余口由荷叶塘乡大界里迁至湘乡县南百余里外的白杨坪村,在此定居下来。
曾家祖先世代务农,翻遍曾氏家谱,都不曾见到曾家有光耀门楣的读书人出现。曾氏迁于湘乡之初,家境还不富裕。直到曾国藩高祖曾应贞这一代,其家境才渐渐好转。
据曾国藩后来说,元吉公年轻时家中贫困,后来发起家来,慢慢积聚了价值数千金的产业,家里起了几处宅院,曾家子孙才算过上收租吃租的地主生活。
曾应贞年老,除留下衡阳境内的四十亩养老地和一处宅院,其余全部分给了他的子孙。但子孙与子孙不同,有勤俭持家将祖上基业发扬光大的,也有坐吃山空很快败落的。到曾国藩祖父曾玉屏这一代,曾应贞其他支派的子孙已大多衰落,唯独曾玉屏这一家日渐富裕,有屯田有余粮,成了据有百余亩田产的地主。当然,这充其量也就算个小地主,甚至只能算作富农。
曾国藩这一支的兴旺,当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说起曾玉屏,在当时的白杨坪村曾氏家族中,那也算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勤劳肯干,又颇善经营,慢慢将曾家的产业发展壮大起来( 此处先按下不表,本书会专文叙述。未完待续 )。
在我看来,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有学问,非常有才干,也非常有爱国精神的一位名人,他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也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我觉得这些对他的褒奖都是非常真实的。然而很多人表示曾国藩虽然财富五车、学识渊博,但是也并没有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挽回大清王朝的覆灭,所以很多人对曾国藩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曾国藩为何会受到如此多人的尊敬呢?
根据有关典籍记载,曾国藩少时的学习故事是非常出名的。比如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在曾国藩小时候,房间里面进了盗贼,盗贼想要等曾国藩睡觉之后再进行偷窃,他就一直躲在了曾国藩的床底下,等待着曾国藩去睡觉,然而曾国藩却一直到了大半夜,还在书桌上辛勤读书。虽然这个故事对于大多人来说都是非常耳熟的,但是这个故事也真的能够非常贴切地体现出曾国藩的热爱学习的品质,也能够体现出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于自己未来的憧憬。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如何成为“晚清第一名臣”的呢?
其实很多文学家对于曾国藩评价都是如出一辙的,他们觉得曾国藩只是一个平庸无奇的人,却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平庸,通过自己的辛勤来提高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学识,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的。他是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虽然曾国藩先前当的官并不是什么大官,但是后来他在打击太平天国运动当中的成果是非常好的,他也因此名声大噪,官职越来越大。
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评价曾国藩呢?
很多人觉得曾国藩纵使才能再大、自己的志向再高,他并没有阻止清朝灭亡,也并没有阻止晚清没落,对政治方面的改革贡献也并不是特别大,因此他们觉得曾国藩不能算是一位伟人。但是在我看来,清朝的没落也是必然现象,因为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经济条件已经非常落后了,而且军事方面的实力和外国相比也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所以我觉得晚清灭亡是必然现象,而且当时曾国藩也受到了一定的制裁,他的很多思想以及政策都没有得到运用。清政府是非常平庸无能的,他们并没有曾国藩那样的远见。所以在我看来,清朝的灭亡并不能说明曾国藩无才无德。
曾国藩是晚清的重臣,有人说他的出现让清朝得以续命,不然清朝早就亡了。在曾国藩之后,他的子孙也都是栋梁之才,我们通过看他写给子女的信,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导孩子勤俭、独立,并且还自己以身作则。
曾国藩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勤俭,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曾国藩自己非常简朴,就算吃饭的时候,看到饭里有一颗米粒还有稻壳,他也会用手把米粒的壳去掉,然后将米粒吃掉,决不浪费一粒粮食。他对衣服穿着也不讲究,衣服没有烂就一直不做新的。对于自己家的孩子,曾国藩也是三番两次教导孩子们要勤俭。有一次,他的女儿去总督府看望曾国藩,小女孩儿爱美,也觉得自己去总督府要打扮一下,就穿了一条带有青边的黄绸裤。曾国藩看到了,认为这条黄绸裤看起来过于华丽,就让女儿换了一条裤子。
曾家虽有下人,但是曾国藩鼓励子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曾国藩多次告诫孩子,在家里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不要总是使唤下人做,像添茶倒水这种事情可以自己来就自己来。要去某些地方办事,如果路程不远就走路去,不要坐轿子。他对自己的大儿子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每天都要早起,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将庭院打扫一遍,然后再坐下来练字。
从曾国藩教育子女中,我们可以发现曾国藩的教育理念非常先进,他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和独立的品格,这也让曾家的子孙都能成才。反观现在,很多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是不对的,教育孩子建议家长们多向曾国藩学习。
不一样的曾国藩(7)
本文2023-10-02 10:29:3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