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孔家家谱,第1张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互为姻亲关系,亲戚关系。

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的学生,孔子是孟子曾曾(孟子前4代)祖父孟武伯(鲁国国相)的得意门生且为孙女婿。

孔子祖父伯夏与孟武伯为是为益友,亦为两姨兄弟。

孔子娶正妻未能生育,且早亡。妾(孟武伯之孙女、孟子之姑奶奶)生子孔鲤,鲤生伋(子思),伋乃孟子师。

孔孟家谱前30代(后辈均有时任皇帝排定)均为孔子排定(子思,孟子修承)。孔孟均从孟子按第一代排定算起。侍孔子祖父—伯夏、孟子曾曾祖—孟武伯为先祖。所以孔子不认识成名后的孟子,只熟悉儿时的孟子。

颜徵——颜回之姑奶奶,孔子之母。

曾子——孔子之妹之子,孔子为曾子(曾参)之舅舅。

这就是孔孟曾颜的关系。

扩展资料

在华夏大地,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的“通天家谱”,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四家所用的字辈千百年来完全相同。

这四姓始祖,古往今来,皆以圣人尊之。至圣为孔子,孟子被尊为亚圣,他是孔子之再传弟子,而复圣颜回、宗圣曾子均是孔子的嫡传高足。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虽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这个看似与国家民族没有多大关系的同族谱之字辈,实际上却折射出一个民族血脉相承的缩影。

孔姓字辈: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五十五代字辈为“克”,第四十六~八十五代字辈:“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明洪武年间定十字(第五十六~六十五代)字辈:“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定十字(第六十六~七十五代)字辈:“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第七十六~八十五代)字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孟姓字辈:《通天家谱》、《孟子世家谱》都明确记载了“分派以十一,别户以二十”,这“十一派”、“二十户”的孟氏后裔,是孟子的嫡传子孙。

孟子后裔自四十六代,即中兴祖孟宁的两个儿子,长子孟存,次子孟坚,经过九代的繁衍,到五十五代“克”字辈,共计有四十二人,但只有克仁、克诚、克昭、克威、克珏、克宽、克尹、克继、克绪、克缙、克纶这十一支有传人。

这十一支即划分为十一派,孟子后裔自“克”字辈传到五十六代“希”字辈,共计有三十三人,但其中只有希文、希渊、希源等二十二人有传人。其他十一人失传。这二十二支就划分为二十户。按宗法制,以始祖嫡长子为大宗,奉祖先祀,其余的皆为小宗。

扩展资料

孟姓迁徙:明朝时期,孟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为明朝第八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孟姓人口增长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孟姓是北方地区姓氏,自然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孟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山西、河北,这三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587%。其次分布于浙江、陕西二省。以前山东为孟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孟姓总人口的32%。宋元明600余年,孟姓主要向江南、东部、西部迁移,鲁、冀、晋为孟姓聚集区。

-孟姓

-孔姓

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二、世系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 蟜极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 上甲微

卅五世祖 报乙

卅四世祖 报丙

卅三世祖 报丁

卅二世祖 主壬

卅一世祖 主癸

三十世祖 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 太丁 商王外丙 商王仲壬

廿八世祖 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 商王沃丁 商王太庚

廿六世祖 商王小甲 商王雍己 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 商王仲丁 商王外壬 商王河亶甲

廿四世祖 商王祖乙

廿三世祖 商王祖辛 商王沃甲

廿二世祖 商王祖丁 商王南庚

廿一世祖 商王阳甲 商王盘庚 商王小辛 商王小乙

廿一世祖 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 商王祖庚 商王祖甲

十九世祖 商王廪辛

十八世祖 商王康丁

十七世祖 商王武乙

十六世祖 商王文丁

十五世祖 商王帝乙

十四世祖 商王帝辛(纣) 微子 微仲衍

十三世祖 宋公稽

十二世祖 宋丁公申

十一世祖 宋愍公共

十世祖 弗父何

九世祖 宋父周

八世祖 世子胜

七世祖 正考父

六世祖 孔父嘉

五世祖 木金父

高祖 祁父

曾祖 防叔

祖父 伯夏

父 叔梁纥

孔子

子 孔鲤

孙 孔伋

曾孙 孔白

玄孙 孔求

六代孙 孔箕

七代孙 孔穿

八代孙 孔谦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 孔忠

十一代孙 孔武

十二代孙 孔延年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干(南宗)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镕、孔庆仪(南宗)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1877年(光绪三年)5岁时承袭衍圣公,1919年11月8日病逝于北京太仆寺街衍圣公府。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生),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明令,承袭衍圣公爵位。

孔孟为什么是一家?

都儒家学派的

请问:‘孔孟颜曾’天下一家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有四姓是所谓“通天谱”的,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

界只有一种家谱的。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姓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

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而这四家的家谱,所排的字辈——就是辈分命名所用

的字——也完全是一样的。这件事看起来好像与国家民族无关,实际上充分表现了

我们这个民族崇高文化,重视血统的精神。

在山东曲阜,孔府诗礼堂,贴著一张乾隆九年二月十七日的告示,

是乾隆皇帝赐给孔府的30个字作为行辈,凡孔氏家族都要遵照30个字行辈取名。

如果不依字序,随意取名的,不准入家谱。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上报民国 批准

继30个字后,又续了20个字。

孔子后裔行辈五十字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敏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孔孟曾颜"是一家

孔府为什么叫做天下第一家

孔府是比当朝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相传乾隆有个女儿,是孝圣贤皇后所生,对他十分钟爱。这位公主脸上有块黑痣,相术说这块黑痣主灾,破灾的唯一办法是把公主嫁给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在当朝中,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只有孔府。因为,衍圣公是一品官,列文臣之首。衍圣公可以在皇宫的御道上和皇帝并行,在紫禁城骑马,这都是别的王公贵族所没有的荣耀。皇帝到曲阜后,也要向衍圣公的祖先孔子行三跪九叩大礼。因此,乾隆就将女儿嫁给了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 孔府是比历朝历代皇帝家更尊贵的人家。皇帝只是一朝一代的大贵族,孔府却是两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大贵族。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为\“奉祠君”,汉元帝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唐玄宗将孔子三十五代孙孔燧之提升为\“文宣文”,宋仁宗为了使圣裔繁衍,世袭不断,将\“文宣文”改为\“衍圣公”。从明代开始,\“衍圣公”由三品官升为一品官,列文臣之首。 因为孔府是历朝历代比王公大臣更显贵的人家,更是两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尊贵人家,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家”。 孔子的一生是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他的学说,却带给了后人两千多年的荣华富贵。

孔孟为什么不分家

因为孔孟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有一定的传承性,所以不必要分开

孔孟颜曾的后人里,现代有名人么

北洋

《孟氏家谱》说: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别长幼。”

孟氏按行辈起孟氏家谱行辈

名始于明代,从明景泰年间孟子的第五十六代孙孟希文被授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算起,

从次,孟子后裔开始授世职。当时,立了“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十个子辈,

后来,为了避清高宗(乾隆)爱新觉罗弘历之讳,改“弘”,为“宏”,

为避清世宗(雍正)爱新觉罗胤祯之讳,改“胤”为“衍”。明末,又立了“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十个字辈。

清统治四年(一八六五年),孟氏修谱时又立了“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十个字辈。

民国初年,又立了“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二十个字辈,并咨请当时的北洋军阀 内务部核准,登报周知。这样,从孟轲到孟繁骥共经历了七十四代,到“昌”字辈共一0五代。

56~65代: 希 言 公 彦 承 宏 闻 贞 尚 衍

66~75代: 兴 毓 传 继 广 昭 宪 庆 繁 祥

76~85代: 令 德 维 垂 佑 钦 绍 念 显 扬

86~95代: 建 道 敦 安 定 懋 修 肇 彝 常

96~105代:裕 文 焕 景 瑞 永 锡 世 绪 昌

孟氏族谱要求族人要严格遵照字辈起名,否则不能入谱,只作“外孟”处理。明代以来,孟氏族人遵从族规,十分讲究上下遵卑关系。平时孟氏族人见面,总要询问对方是“哪一字的?”“哪一辈的?”,就是指系何字派。还有的问“多大的?”“几世的”,就是指系孟轲的多少代孙。如对方回答不上来,不仅自己感到羞愧,而切也会被对方耻笑为数典忘祖。因此,孟氏族人对此都十分重视。

“希”至“扬” 这30个字本是皇帝赐给孔家的,后来孟轲的后代、颜回的后代、曾参的后代,也一起跟着孔家排起来,而且国内和海外的华人也完全一样,姓名用字和排辈都如出一辙。这自然是孟子、颜子、曾子都是孔门弟子,而且是儒家学派创立和形成的重要人物时缘故。故有孔孟颜曾天下一家的说法。

有了这样的御赐排名用字,就给家族的排辈认宗提供了极大方便。只要是孔孟颜曾四姓子孙,不论流落世界何处,只要报出姓名,对方马上就可以知道是第几代孙;如果双方都是四姓之一,对确立双方长幼关系也是一目了然。这在世界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充分显示著华人的内在亲和力及中国人重视区分长幼的传统尊卑观念。

天下姓孔的是一家吗?

不是的 首先 是孔子制定的家谱 但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姓孔的了

其次 当时有很多在孔府打杂的 他们背赐予姓孔了 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他们没有辈分 称为外孔 你所接触的如果有辈分的 就是内孔了 是孔子的后代

孔孟故里是什么地方

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

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

孔子故居,位于山东省曲阜市,这里有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的孔庙,有号称“天下第一家”的孔府,有世界延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千米多,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其大成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山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宝殿;孔府占地约180亩,是孔子嫡长孙居住的府第,内存中国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文书档案近30万件。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故里现有文物景点103处。

孟子出生地,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北的凫村内,孟母林之西。元代曾加修复,现有孟子故里坊、孟子故宅、孟母泉、孟母井、孟母池等。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孟同为儒家思想有何不同

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孔孟儒学强调仁礼或仁政、德治、民本;没有被统治者采纳。(5分)发展:①吸收佛道思想;②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③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④强调个人的修养;⑤更加重视儒家经典(任意三点即5分)

“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

他们都“行仁义之化”,缺陷是对“利”的绝对排斥;其三、他们的那一套都不见容于当世,故有“仲尼菜邑陈蔡”而“孟轲困于齐梁”。

孔子与孟子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孔子困于匡邑之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孟子则是在离开齐国的时候对充虞说:“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必定有著名于世的贤人。周兴起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抚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是谁呢?”两者相比,孔子说得比较含蓄,孟子说得比较直露。但对于孟子来说,这并非狂言。例如,“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贡献,至少在《论语》之中,未必能够找出这两个概念。

孔孟颜曾四姓因何拥有共同家谱是哪朝皇帝封的端木等是怎样加入通谱的

在华夏大地,有且只有四姓是所谓的“通天家谱”,这四姓就是孔、孟、曾、颜。这四家的祖先都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曾参、颜回四大圣贤,四家所用的字辈千百年来完全相同。

这四姓始祖,古往今来,皆以圣人尊之。至圣为孔子,孟子被尊为亚圣,他是孔子之再传弟子,而复圣颜回、宗圣曾子均是孔子的嫡传高足。

孔孟颜曾四姓在现实世界虽没有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却以“斯文在兹”的信念为后世中国人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

这个看似与国家民族没有多大关系的同族谱之字辈,实际上却折射出一个民族血脉相承的缩影。

该四姓后人的现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从孔门第五十六代开始的。明朝初年,朱元璋曾赐孔氏八个辈字:即“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第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明末由第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崇祯帝赐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至清朝乾隆皇帝又赐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 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的辈是孔门第八十三代“念”字辈。因此,不少孔孟等四姓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有待指出的是:这并非是孔、孟、颜、曾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颜曾后裔行辈的顺序的。现家谱如下: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上述四姓族谱,据说“卜”姓亦遵照之。卜商为卜姓始祖。不过,卜子的影响力远不及上述四圣。

说到四姓该族谱,尤以“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惟垂佑,钦绍念显扬”而耳熟能详。在当代四姓的族人中,许多人都会当做家谱来背诵。甚至有不少外姓人也说这是孔孟两大家的家谱,也有些人说这是孔孟颜曾四大家的共同家谱。

严格的讲,这些表明辈分的名子开头“字”不是家谱,家谱是记载某个家族世系传承情况——即各个支脉的男性家庭成员及其配偶、儿孙年龄职业住址等情况(封建社会中女性长大成人要出嫁,所以不计入家谱)的花名册(类似家族内部的户口登记薄)和家族成员中重要人物重大事迹的记录本。

近来,历年清明节至,来自海内外的三百余名孔子后裔必然在山东曲阜孔林孔子墓前祭奠了共同的祖先——孔子,子孙们依次向一世主孔子深深鞠躬行礼、敬献花蓝,并诵读祭文。之后又分别来到二世祖墓、三世祖墓、中兴祖孔仁玉墓和远代诸墓望祭之坛前,按照释奠先祖“必丰、必洁、必诚、必敬”的礼仪要求,举行了传统释奠祭祀。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恢复祭孔活动以来,曲阜的祭孔活动都是在孔子诞辰日举办,属于“秋祭”。而在传统上,最隆重、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都是“春”“秋”两大祭。2008年,曲阜恢复了传统的春季祭孔。如今的春季祭孔大典定于4月3日在孔子出生地尼山隆重举行。曲阜的孔氏家族墓地,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墓葬最多和最集中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

据悉,目前,孔子后代有三百多万人,至今已繁衍八十多代。其中,曲阜的孔子后裔占曲阜人口的五分之一,大约有23万!

孔子家族嫡长孙(第四十六代)自>>

一、孔子家谱 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孔家家谱

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