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螺洲社会实践基地陈氏宗祠
螺江陈氏宗祠
螺江陈氏宗祠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为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出资倡建。该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1992年11月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螺江陈氏最早是陈广在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从新宁(今长乐玉溪)迁来,“吾螺之分支于陈店而上溯玉溪”(陈宝深语)。至于其远祖世系,则无从稽考,便独树一帜,取居住地名而称“螺江陈氏”。以陈广为开基祖。广号巨源,明赠征仕郎。传孙五人:曙、暄、映、晔、▲,是为恭、从、明、聪、睿五房之祖。再传而长房又衍为三派,合之为七房。后代子孙以此七房为祖,繁衍生息。“江山代有才人出”,仅从明朝至清末,就出了二十一个进士,一百零八个举人,可谓人才济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清代后期陈承裘父子四进士,陈宝深兄弟六科甲,真是占尽风流。陈氏子孙中,最为著名的人物,清代的有陈若霖,清刑部尚书,精于律学,善于办案;陈宝深,清末著名教育学家,官至太子太傅,补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和弼德顾问大臣。现代的有中国海军第一任轮机中将陈兆锵;侨梁公路建设专家陈体诚;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之夫人陈意映等等。螺洲陈氏宗祠,其大殿为悬山单檐,屋构为穿斗式贺构。正中置放着大供桌,供桌后为大型神龛,供有列祖列宗神牌约1000余面。大厅为道光皇帝在陈若霖70岁生日时御赐的“福寿”大字匾牌,可谓皇恩浩荡,隆宠有加。
陈氏宗祠,给人印象最深的特色有三:其一牌匾联对多,这里的匾联多达一百余幅,且多为名人题咏及御赐之作。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程序等人题辞,给祠堂添色不少。其二为青漆白壁,显示出为士大夫府第,名门望族。其三,大殿中高挂灯笼的灯杆放置于“紫微銮驾”主梁下之外侧,这与其他屋宇架构有所不同,寓意着宗族子孙只有向外发展方更有前途,显露出建祠祖先的远见卓识。
有清陈若霖修、道光元年刻本《螺江陈氏家谱》,及民国21年(1933)续修排印本《螺江陈氏家谱》等谱牒。
螺江陈氏宗祠座落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始建于明嘉靖后期,早先是由陈氏家族六世祖创建的家庙,至清康熙十六年(677年)方扩建为家祠。在封建科举时期,螺江陈氏有过许多的进士和举人,在民主共和的年代仍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2006年9月23日,记者来到了螺江陈氏宗祠。该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宗祠”的大门上许多“南元”、“馆元”、“进士”的横匾。其中”螺江陈氏宗祠”是由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亲题匾额,更由李鸿章亲自撰门联曰:“冠带今螺渚,诗书古颍川。”
宗祠第二进有一座”横墙”,隶书横匾:“代羹墙”。这“羹”字的重点在于教育。
横墙进去是大殿为悬山单檐,屋构为穿斗式贺构。正中置放着大供桌,供桌后为大型神龛,供有列祖列宗神牌约1000余面。大厅为道光皇帝在陈若霖70岁生日时御赐的“福寿”大字匾牌,可谓皇恩浩荡,隆宠有加。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仅从明朝至清末,陈氏家族就出了二十一名进士,一百零八名举人。值得一提的是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为陈若霖的曾孙,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顾大臣,并为毓庆宫皇帝授读,恩赐紫禁城骑马。早年他入翰林,直言敢谏,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等被誉为“枢廷四谏官”,甚得当局宠信。曾有“庚辰午门案”冒犯”天颜”,但终促使慈禧太后修改“上谕”,获信于民。光绪四年(1878年),清廷派崇厚出使俄国。崇厚贪生怕死,擅自签订不平等条约。陈宝琛失声痛哭,指出国家不能失去主权,坚决主张“诛崇厚,毁俄约”。以后他又提出东三省官员应满汉兼用、福建巡抚应移驻台湾等无疑都是很有远见的建议。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越南战争,陈宝琛因推荐唐炯、徐延旭“堪往军事”,唐、徐战败,遂以“荐人失察”之过,降5级调用,“闲居”福州。但他在福州期间不甘寂寞,任鳌峰书院山长,又创办东文学堂,亲自任学堂监督,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之后陈宝琛还作为福建铁路公司总理,亲自到南洋各埠募股,建设“漳厦”铁路,开福建建设铁路之先河。溥仪登基后,陈宝琛被起用,为皇帝授读三年三升,恩宠极隆。但民国时,陈宝琛仍留恋于“故宫”的小皇廷,这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但他爱国,极力反对引渡溥仪到东北去建立伪满洲国。他劝说:“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不要轻信郑孝胥的欺罔之言”。溥仪则认为陈宝琛“忠心可嘉,迂腐不堪”,擅自出走。陈宝琛“风烛残年”,冒死赴东北劝谏,差点被日本关东军囚禁在东北,“求为陆秀夫而不可得”。
他的胞弟陈宝瑨和陈宝璐都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并称“兄弟三进士”,与“同榜双夺魁”一样都是“螺江陈氏”家族的殊荣。陈宝琛的3个胞弟陈宝琦、陈宝瑨、陈宝璜等也皆举人出身,时称”六子科甲”,显耀榕垣不仅如此。陈宝琛的父亲陈承裘为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祖父陈景亮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曾祖父陈若霖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
此外,在陈宝琛堂兄弟诸侄辈中还有许多“进士”和“举人”,最有趣的是光绪十六年除了宝瑨、宝璐“双进士”外,还有堂侄陈懋鼎也是“进士”。光绪二年(1876年),有陈琇莹、陈翥、陈懋侯等3人同榜进士,光绪十八年(1892年)有陈瑜、陈希贤等2人同榜进士。最后一个进士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科的陈柏侯。
最为福州人有口皆碑的是陈若霖。陈若霖累官至刑部尚书,尤以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为人所称道。据说他在任内曾判一个“贝勒”死刑,令人感佩之极。后人据此编演《陈若霖斩皇子》剧目,虽然与史实有所出入,但弘扬正气、反腐倡廉确是陈若霖的一大“官德”。当年的林则徐特别崇敬陈若霖,自称是陈若霖的”门下士”。
陈宝琛之后的“螺江陈氏”族人,有的参加革命,成为革命先驱;有的研究学问,成为专家学者。记者在“螺江陈氏宗祠”里看到许多当代陈氏著名人物的巨幅照片,其中有陆军中将陈长捷、海军中将陈庆甲、交通建设学家陈体诚、福建师大教授陈矩孙、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陈岱孙、科学院院士陈彪、物理专家陈萀……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在95寿辰庆祝会上自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他70年如一日矢志于教育事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笔写信祝贺说:“先生年高德勋,学贯中西,授业育人,六十八年如一日,一代宗师,堪称桃李满天下。我于一九四七年入清华,吴非入门弟子,而先生之风范文章,素所最仰。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之后,始得求教于先生之机缘,得益良多。”足可见陈氏宗祠真可谓人才济济、星月交辉。
在这里,给记者印象最深的特色有三:其一牌匾联对多,这里的匾联多达一百余幅,且多为名人题咏及御赐之作。如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题辞,给祠堂添色不少。其二为青漆白壁,显示出为士大夫府第,名门望族。其三,大殿中高挂灯笼放置于“紫微銮驾”主梁下之外侧,这与其他屋宇架构有所不同,寓意着宗族子孙只有向外发展方更有前途,显露出建祠祖先的远见卓识。
螺江陈氏之所以历百年而不衰,人才辈出,都源于“教育”二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家族、一民族如此,一泱泱大国更亦然。相信这些孩子在这些文化底蕴的熏陶下,也有不一样的人生。
渌江书院开放时间:8:00——17:00
渌江书院景点介绍:
渌江书院坐落在醴陵城西,依山傍水,环境幽静。渌江书院是以宋、元、明的学宫故地作基础,于乾隆18年(1753)创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书院从创办至清末废科举停办,历时151年。光绪30年(1904),书院改为渌江学堂,此后沿用至今。199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渌江书院素有醴陵文化摇篮的美称,为振兴醴陵文教,培植英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其一,有名流掌教。朱熹曾在前学宫讲学;左宗棠于道光16年至18年(1836—1838)在此任山长。
其二,书院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敢于冲破封建禁锢,宣传革命思想,民主革命先驱刘揆一、宁调元,与蔡锷护国运动遥相呼应的袁家谱、肖昌炽都曾在此执教求学。书院改为学堂后,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北伐军前敌总指挥部总参谋长张翼鹏,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红军著名将领蔡升熙,建国后第一批授衔上将宋时轮、陈明仁,早年都在此求学。
其三,书院留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文物古迹,有宋名臣祠、红拂墓、宁太一墓;有于右任、林森、黄自元等名人碑刻;有保存完好的规模较大的清代科举考棚。
醴陵总共有多少个镇
截至2019年8月,醴陵共辖19个镇,分别是:白兔潭、李畋、浦口、王仙、沩山、东富、孙家湾、泗汾、沈潭、船湾、明月、嘉树、茶山、石亭、均楚、板杉、左权、枫林、官庄。
1、白兔潭
白兔潭镇,隶属于湖南省醴陵市,位于醴陵市东北部,距醴陵市区25公里,与上瑞高速、浙赣复线、沪昆高铁相距不到20公里,新106国道穿境而过,主产烟花鞭炮,是醴陵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湘东赣西的商贸重镇。现辖14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全镇总面积7203平方公里。
2、李畋
李畋镇是湖南省醴陵市下辖的一个镇,位于醴陵市东北部,与浏阳市和江西上栗县相邻,G106国道贯穿全镇。全镇总面积12259平方公里,辖14个村、南园、海棠2个居委会。李畋镇工业发达,以花炮、采矿、机械、造纸为主。
3、浦口
浦口镇,隶属于湖南省醴陵市,位于醴陵市东北部,全镇总面积7913平方千米,辖20个建制村,4个居委会。浦口镇是醴陵工业重镇,该镇工业结构合理、门类齐全,形成了电瓷电器、烟花鞭炮、建筑建材、日用炻瓷、彩印包装、机械制造六大支柱产业。
4、王仙
王仙镇,隶属于湖南省醴陵市,是醴陵市东北部的门户、工业重镇和经济强镇,拥有牢固的工业基础,全民的工业意识,高素质的工业人才,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布局合理,形成了日用陶瓷、电瓷、瓷坭、纸业、活塞环、鞭炮烟花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
5、沩山
沩山镇,隶属于湖南省醴陵市,辖东堡、土埠桥、新庵、大塘坳、望仙桥、沩山、漏水坪、大林、老鸦山、赤竹、东坑、泉源12个建制村,总面积8603平方千米。沩山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境内瓷泥、耐火石矿藏储量丰富,品质优良,产品畅销全国,沩山村是醴陵瓷业的生产发祥地。
-醴陵
醴陵市旅游景点
(一)醴陵八景
三刀石(许真君杀恶蛇)、状元洲、醴泉井、白鹤晴岚(相传丁令威在此成仙)、南屏耸翠(昭文书院)、圣池瑞渌、金鱼烟雨、东台集凤(几个青年在此结茅成庐,后名就功成,后人把此称为东台集凤)。八景中只有状元洲算保存比较好的。
(二)渌江桥与状元洲
渌江桥是1949年前全国少数几座县级民修公助的大型石拱桥之一。始建于南宋处间,曾名渌水,渌江,至正,乐乐,惠民,以渌江桥名最久。原为木墩木梁结构,改建为石墩木梁。自宋至清多次毁于洪水和火灾。清朝乾隆处间醴陵富绅彭之冕曾二次捐资重修渌江桥,两次带领民众修筑渌江桥。1918年北军在撤退时在木梁上挖坑数十个,塞以棉絮,浇以煤油,纵火烧桥,全桥烧成灰烬。1924年富绅陈盛芳倡议建石拱桥,并捐银元34万元,田租250石,连同政府拨款和全县认捐等25万元由傅熊湘方主修。(长1867米,宽8米,10孔) 。全桥用望城麻石建成,当时来醴的船只均义务承运几块建桥麻石至工地。1925年竣工,康有为日题写“渌江桥”3字,傅熊湘撰写渌江桥碑文,刻嵌于下首桥侧。
1928年1,2月,秋收起义的醴陵农民军与安源革命军第二团组织农民攻城,均在渌江桥激战。
渌江桥有6孔麻石拱支桥连状元洲,“孔”与“公”相通,因此人们习惯称它为“六公(孔)桥”。状元洲宛如一停泊在渌江河中的绿船。醴陵虽有“状元洲”,但从隋科举到清朝1300多年,醴陵文人,武将名臣很多,却从未出过1个状元。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以此为刑场,在此屠杀了大批革命志士。孙小山就是被害于此。1930年毛泽东与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曾驻于此。
(三)屏山寺
屏山寺,位于王坊乡屏山村与萍乡交界外头。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寺内有唐朝宰相房龄亲笔题写的“吴楚古刹”石碑1块,在株洲地区堪称“第一碑”。现在的屏山寺由萍乡、醴陵两地的民众捐资所建。大概是这个原因,它朝醴陵和萍乡开了两扇大门,一庙朝两省开山门,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四)云岩寺
唐朝年间昙晟和尚云游至贺家桥九峰麓,见此山岩陡峭,祥云萦绕,遂面壁坐禅。他归寂后,皇帝赐建寺。唐皇帝谥“无住大师”。昙晟圆寂后,得舍利千余粒。醴陵云岩寺各江西云岩寺平分,两处建塔。。
经其弟子洞山良价创立了曹洞宗。南宋期间日僧道元入宋,在其十几代第子天童如净处学法,回国时如净传给他四副法器(袈裟、《宝镜三味歌》、《五位显诀》、半身佛相)。1227年永平道元携四件法宝回日本,在日本发展迅速,至今延绵不衰。云岩寺是曹洞宗之发禅地,被称为“曹洞祖庭”。1983年日本佛教界曾组团来云岩寺寻根。云岩寺建筑群体宏伟壮观,有山门,大雄宝殿,昙晟塔等,除此之外还有放生池,云岩,龙井等景观。
(五)仙山公园名胜古迹
1、红拂墓、靖兴寺
红拂,姓张名出尘,是隋朝宰相杨素的艺妓,当初李靖以平民身份拜谒杨素,红拂女执拂其中,仰慕李靖才华,夜晚红拂女女扮男装,与李靖私奔。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靖奉命征伐,其妻红拂相随,不幸在途中染病而亡,李靖将红拂女葬在山水环绕、风景优美的西山,并修建靖兴寺。1829年靖兴寺移建现址,1924年红拂墓重修,座西朝东,为三合土筑,基部为八方形,墓碑正面刻“红拂之墓”,左右刻对联“红拂有知应识我,青山何幸此埋香。”
2、渌江书院
渌江书院座落在西山半山腰,三面环山,面向渌江。
渌江书院渌江书院以宋,元,明的学宫(原在武装部文庙内)故地作基础,于乾隆十八年创建的。最初建在城内朱子祠内(现醴陵一中内)右侧。后鉴于书院办在场内,不便学习,1825年迁到西山,。书院座北朝南,依次为头门,讲堂,内厅。内厅两侧有斋舍。渌江书院拥有保存较好的考棚,是当年学生们参加考试时的地方,这在全省都属少有。
朱熹曾两次到醴陵,在学宫讲过学,醴陵人士为朱熹绘有画像,朱熹自题绝句,像与诗镌于碑石,至今犹在。
渌江书院一般均是名流掌教,其中最突出有左宗棠,陈梦元等人。左宗棠为第十届山长,在渌江书院主讲过。两江总督陶澍回安化,道经醴陵,官绅请左宗棠写了一幅门联,陶澍一看十分欣赏,即驱车书院见左宗棠。左回拜时,陶留之通夜长谈,并订儿女婚姻。渌江书院是左宗棠的发祥地。咸丰十年,左宗棠已是清廷名将。他率军过醴陵,满城文官武吏列队欢迎,左宗棠仅微微点头示意而已。但当他发现迎候队伍中有当年的学生时,却连忙下车握手,偕携行十余里,谈笑风生。后来左宗棠总督曾致函书院,邀学生们前往共事。可见左宗棠对书院和学生感情之深。
后书院由小学堂改为中学堂,后又办师范,一直是革命人士活跃的地方,李立三,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上将宋时轮、陈明仁等早年都在这里上过学。
3、宋名臣祠
宋名臣祠原名“三公祠”,清光绪年建于渌江书院左侧,为祭祀醴陵籍南宋名臣吴猎及杨大异,皮龙荣三人而建。
吴猎,南宋进士,曾经从朱熹读过书,颇有成就,官至学士、四川安抚兼成都知府,主张抗金,反对议和,曾抵御金兵入侵有功。在四川任职期间,推荐贤能之士,惩恶除奸,体察民情,减轻民赋。1213年病故,吴猎为官清正,家无余资。
杨大异,南宋进士。他的文治武功都颇有建树。在衡阳龙泉任职时,当地正遭饥荒,而浙西提刑官赵某与筐某向当地征购大量大米,致米价倍涨,民怨沸腾。杨按原价卖出,以平民愤。赵与筐大怒,企图加害,因无借口,调杨到安远。当地峒民顺不堪压迫,聚众反抗,多年未能平息。杨亲自面见峒族领袖,示以诚信,劝说罢战,解多年纷拢。
在广东刑狱时,他发现囚犯多为农民,因反抗地方官吏横征暴敛,敲诈勒索而被关押,杨一律释放,约定交税期限,后农民都一律纳税。后改任广西提点刑狱二司,奸吏收敛,盗寇绝迹,政清民安,道不拾遗。
在四川任官时,金兵入侵成都,杨大异在巷战中几处受伤,全家遇难。天明时,部下去收尸,发现他还活着,背着他逃了出来;在大理寺任职时,平反了7个冤假错案;他很重视教育,在粤东建曲江书院;在粤西建宣城书院。后被封为醴陵开国男。
皮龙荣也是进士,曾被封为醴陵县男,后封长沙郡公。为人刚直,为宰相贾追认道所不容,饮药自杀于衡州。
旅游景点简单介绍
旅游景点简单介绍如下:
1、白水仙景区
国家AA级景区,地处碧洲镇,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特色为竹海风光、高山瀑布、生态观光。景区因“瀑潭竹海、古藤巨樟、百年银杏、奇石幽岩”而著称,被誉为“毛竹之乡”,其标志性景点“仙女瀑”宽丈余,高86米,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2、汤湖温泉景区
国家AAA级景区,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汤湖温泉,古称大鄢泉,属高温高压循环热水泉,地表最高水温达84℃,居全省之最,且流量最大,昼夜流量达2050吨,泉水无色透明,水质好,自行喷流,汤湖还是狗牯脑茶的原产地。
3、热水洲景区
热水洲温泉,与井冈山景区相连,水温达74℃,昼夜流量2000余吨,温泉水含有硒、氟、硫磺等多种微量元素,是理想的保健温泉水。温泉周围有茂密的原始次森林,峡谷风光独特,奇峰怪石间飞瀑如练,苍松似海,四季如春,风光秀丽,气候宜人。
4、五斗江国家湿地公园
五斗江湿地公园从遂川左江流域(蜀水)遂川境内源头即五斗江三和村与井冈山市黄坳乡交界处起,至蜀水双桥乡马埠村止,全长约35公里,宽以左江一河两岸第一道山脊以内,面积约为700公顷,是遂川国际性候鸟迁徙通道和环井冈山生态圈的生态保障。
该公园集“自然、古朴、红韵”浑然一体,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景观资源和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典型性和独特性。
5、南风面景区
国家AA级景区,海拔21204米,是罗霄山脉主峰,湘赣边界最高峰,自然风光独特,动植物物种丰富,是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围有十几座姐妹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是千年鸟道途经地、动植物基因库、户外运动首选地。
旅游胜地
旅游胜地是指知名度较高,具有一定特色,对旅游者产生较大吸引力的游览区或游览地。它可以是风光优美的山水名胜,如中国的桂林山水、瑞士的日内瓦湖;也可以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名邦,如北京、巴黎、阿姆斯特丹、爱丁堡和佛罗伦萨。
醴陵一日游要去景点有哪些?
1、渌江桥:是醴陵的第一大民桥,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古为交通要津。渌江桥作为一座古桥具有三大特色:其一,桥的跨度大,是目前湖南省境内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石拱桥;其二,有保存完整的名人所题桥名桥碑;其三,文字史料详实,从明代至民国的《渌江桥记》就有十一种之多。而今渌江桥更以其古朴、雄健的风姿成为瓷城的人文景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渌江书院:位于湖南醴陵市,始建于宋淳熙二年,它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现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3、醴陵市博物馆:位于醴陵市东征街30号,先农坛内。先农坛又名神农殿,为清光绪年间为祭祀炎帝神农而建。1977年在先农坛的右侧兴建了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醴陵陈列室。集中展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这一历史事件以及醴陵市历史文物,现为国家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4、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又称“中国瓷谷”。艺术城以陶瓷器皿作为建筑外观,由意大利阿克雅事务所设计,集中展示醴陵陶瓷文化的历史深底蕴和产业时代新成就,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品质陶瓷产业园。项目结合展览、住宿、绿化和生产等功能,建成陶瓷艺术创作中心、陶瓷艺术体验中心、陶瓷博物馆、五彩广场、李铎艺术馆、图兰朵酒店和大型雕塑广场等主体工程。是个旅游休闲的好地方。
5、李立三故居:坐落在湖南省醴陵市渌江乡福建围村。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坐东朝西,**围墙,八字柴门,门额题“芋园”,有房屋32间,为土木结构的单层庭院式民居。原为他人产业,1891年由李立三的祖父所购置,李立三的父亲和伯父均为前清秀才,都在故居内办过私塾。现在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
1 左宗棠经典对联
左宗棠经典对联
江山万里横天下;杞梓千程贡上都。
—左宗棠题北京湖广会馆
绎志多忘嗟老大;读书有味且从容。
--左宗棠题江苏省无锡江阴南菁书院讲堂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来征战几人还?
--左宗棠题新疆乌鲁木齐昭忠祠
地有百区皆近水;室无一面不当山。
--左宗棠题甘肃省兰州节署(道府州郡)
槎亭八月槎横天上落;连畦菜长故园春。
--左宗棠题甘肃省兰州中山东园槎亭
五风十雨岁其有;一茎数穗国之祥。
--左宗棠题甘肃省兰州中山东园瑞谷亭
法轮自转菩提海;净域长流功德泉。
--左宗棠题甘肃省兰州五泉山大雄宝殿
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
--左宗棠题甘肃省兰州烈妃庙
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左宗棠晚年自题书斋
心同佛定香烟直;目极天高海月深。
--左宗棠自题
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横额:履和
--左宗棠题山西省晋中祁县乔家堡村乔家大院
出处动关天下计;草庐我也过来人。
--左宗棠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
军前俱是蓬莱鸟;笔下还随鲁直书。
--左宗棠题赠曾光觐
空潭泻春,若其夭放;
明漪绝底,饮之太和。
--左宗棠题甘肃省兰州中山东园饮和池
2 左宗棠撰对联大全集锦约秦法三章;
弱楚材一个。
——挽刘树森
四海声名今北斗;
百年文献老南村。
——挽邓广文
无以家为,万里边尘悲马革;
不如归去,他生风雪泣牛衣。
——挽陈步青
著作甚勤,四海声名今北斗;
风流顿尽,百年文献老南村。
——左宗棠挽邓湘皋
湖外故人稀,万里遥情青草绿;
荆南良吏在,廿年遗爱岘山青。
——挽唐训方
老泪洒西风,十数年从征旧侣;
灵幡向南浦,万余里入梦归人。
——挽杨晓峰
壮志挽宗邦,剧时犹带吴钩看;
宦游悲末路,老去方知蜀道难。
——挽夏继军
学剑术虽疏,谁谓荆轲非勇士;
渡河声尚壮,共怜宗泽是英雄。
——挽周受三
养志早抽簪,廿载山林传旧学;
感时同起舞,频年笳鼓入新诗。
——挽陈尧农
遗爱在川湖,倡议早为天下首;
中兴诸将相,推诚咸知老臣心。
——挽骆秉章
一尺布,一卷书,五夜寒灯慈母泪;
蜀江青,蜀山峻,十年冰孽远臣心。
——挽黄云鹄母
遗诀酸辛,嗟膝下无儿,堂前有母;
殊勋彪炳,看大江东去,冷岭西来。
——挽英翰
遗诀酸辛,痛膝下无儿,堂前有母;
殊勋彪炳,看大江东去,冰岭西来。
——挽英西林
热血化红磷,羌塞之低,吴江露冷;
忠魂归白下,秦淮月暗,楚地风骚。
——挽抗俄阵亡将士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挽曾国藩
公为诸葛上流,尽瘁鞠躬,死而后已;
我侍文忠数载,感恩知己,生不能忘。
——挽骆秉章
是奇男子,是真将军,万里忠魂归白竹;
为天下忧,为吾党惜,两行热泪对黄华。
——挽王壮武
哀情吉语本难双,偏是栖奏甘泉逢永诀;
吏干军咨才有几,堪念政成天水赋同袍。
——挽黄熙春
初援鄂州,继援江州,忠于国,亦忠于桑梓;
得一名城,失一长城,死于贼,实死于小人。
——挽刘武烈
老去怕伤心,那堪万里长征,严装更哭同舟侣;
人生如寄耳,剩有卅年清德,令名付与史臣书。
——挽徐清惠
今日是效命之秋,子孝臣忠,有此须臾便千古;
半夜为何人所刺,群恩母养,未能图报侍他生。
——挽杨延亮
家能孝,国能忠,一生大节昭昭,挽狂澜于既倒;
来何因,去何果,千古元精耿耿,抱明月而长终。
——挽沈葆祯夫人
杨伯起清可质天,从我驰驱,深以侃侃不阿相许;
萧文终劳宣馈饷,斯人憔悴,怕听琅琅临绝之言。
——挽康辚器
长沙独守几经旬,忆草檄纷驰,公为府主我为客;
鄂渚一别即终古,叹萍踪靡定,昔向潇湘今向秦。
——挽张石卿
北阙君恩,南陵母养,西域戎机,忠孝全经权,好与圣贤论出处;
廿年交固,万里成功,九原梦断,死生关气数,忍看箕尾吐光芒。
——挽刘克庵通政典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中大星沉。
——挽林则徐
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持三尺剑,著等身书,亦名将,亦纯儒,独有千秋,罗山不死;
报国家二百年养士之德,复州六城,杀亿万贼,是忠臣,是良友,又溺一个,湘水无情。
——挽罗泽南
论才则弟胜兄,论德则兄胜弟,此语吾敢承哉!召我我不赴,哭公公不闻,生死睽违一知己;
世治正神为人,世乱正人为神,斯言君自道了!功昭昭在民,心耿耿在国,古人期许此群臣。
——挽胡林翼
3 挽左宗棠对联集锦提挈自西东,帕首靴刀,十年戎马书生老;
指挥定中外,塞云边月,万里寒鸦相国祠。
陈迪南(挽左宗棠)
郭嵩焘等悼左宗棠挽联
郭嵩焘:
世需才,才亦需世;
公负我,我不负公。
李寿蓉(进士,谭嗣同岳父):
风静渚边,海外识中朝人物;
星寒五丈,湘阴开丞相祠堂。
徐樵仙:
千载证丹忱,前出师表,后出师表;
中兴论元辅,湘乡一人,湘阴一人。
张百熙:
何期五载睽违,魂招司马桥边宅;
想见派忠激烈,气作祝融峰上云。
4 左宗棠撰对联集左宗棠论及读书最为有名的一幅对联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这是左宗棠年仅24岁时,在二次会试之后,因不甘心出任可以保举为县令的“誊录”,而写下的用于激励自己的豪迈联语。当然,这幅对联后来也就成了诸多志存高远、立志有为的青年才俊,激励自己奋发读书、心忧天下的警语。
左宗棠一生爱好读书,可谓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他曾有一联说自己“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
他还告诫儿子说:“人生读书之日最是难得,尔等有成就否,就在此数年上见分晓。”可见其对读书的重视和他自己每日必须读书的认真。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谈书、读书的。一、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意义何在?左季高有以下对联明示。
“五风十雨岁则熟,左图右史身其康。”只有经过风吹雨打或风拂雨露庄稼才能成熟,只有多读河图洛书、经史典籍,身心才会健康。
“从古爱人须学道,自来明善可诚身。”自古以来,只有爱好读书,明理学道,才能造就心地善良、品德高尚、富有爱心之人。
“人能转世无如德,学可传家只有经。”传家之宝只有经书。
“经济以诗书为鹄,文章得山海之华。”经世济民要以诗书为鹄钥或鹄翼。
就是要以诗书为门锁或翅膀。“吟诗妙得忘荃意,读史频闻拍案声”。
吟诵诗词可得“得鱼忘筌”的惬意,读诗可得“拍案惊奇”的欢心。“读破万卷诗逾美,朝作千篇日未晡。”
多读书,创作的诗词才更加优美。学养学养,多学才能养才。
“家藏古史存疑是,天与高才割爱难。”多读书,把自己做强做大,成为高才、大才,不怕没有用武之地,上天或他人想割爱都难。
“无事时不可或倦,人贤者视其自修。”此联与当代一句名言——“人的区别在业余时间”——当为异曲同工。
没有事的时候不可倦怠,要珍惜时光多读好书。贤人能士,主要靠自修自学,并非天生或老师教导。
二、什么时候该读书?什么地方好读书?左宗棠告诉我们:“渔蓑句好真堪画,燕子日长宜读书。”春天宜读书。
“清荫满阶开画本,古香一榻坐书城。”夏季宜读书。
“孤云出岫真堪画,远水粘天宜读书。”秋天宜读书。
“雪窗快展时晴贴,山馆闲临欲雨图。”冬天宜读书。
“未须百事必如意,且喜四时长见书。”虽然事事如意不可能,但读书不分季节,四时都宜读书,四时读书都是欢喜快乐的事情。
“松风临水朝磨剑,竹月当窗夜读书。”夜间也应读书。
三、应该如何读书?左宗棠体会最为深刻:“闭门读书不交人事,脱巾独步时闻鸟声。”读书要耐得住寂寞,要少扎人堆。
“观书要高着眼孔,作事须守定心知。”读书要多读好书,多读令自己仰视的书籍,要高处着眼,取法乎上。
“古剑不磨留养气,异书多读当加餐。”此联最能体现左宗棠读书的基本理念。
左宗棠一直“务实学”,强调读书要学以致用,广泛涉猎,博采众长。他一方面非常重视以儒学为正统地位的传统教育,另一方面也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军事、历史、时事、农学等多方面知识,因此,才成就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
“每读书史多求理道,亨明师匠无忽徽言。”左宗棠在给儿子的书信中说:“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
若陡然信口诵读而无得于心,如和尚念经一般,不但毫无意趣,且久坐伤血,久读伤气,于身体有损。陡然揣摩时尚强调而不求知于理……”他告诫儿子读书要“求之于理”,他还强调:“读书要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务在从容涵泳以博其义理之趣,不可只做苟且草率功夫,所以养心者在此……我不望尔成个世俗之名,只要尔读书明理,将来做个好秀才,即是大幸。”
“以古今大文为述作,与天地清气相娱游。”“山高水长中有神悟,风朝雨夕我思古人。”
既读万卷诗书,又行万里长路;既读案头之山水,也读地上之文章,方可得神悟、得妙谛。“绎志多忘嗟老大,读书有味且从容。”
这是左宗棠为江阴南菁书院题写的对联。读书要读出个中滋味、读书趣味,必当从容读来,不可浮躁,不可囫囵吞枣,不可断章取义,不可浮光掠影。
四、要读书还得爱书、藏书。正如俗谚所云:“我们改变不了气候,但可以创造小环境。”
藏书便是自己给自己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万卷藏书宜子弟,诸峰罗列似儿孙。”
藏书万卷,不仅给自己创造良好读书条件,更主要的是为子孙创造读书环境,提供读书榜样和氛围。“几亩荒园都种竹,数间茅屋半藏书。”
荒园种竹是以警心、静心;茅屋藏书堪称书痴、书虫!“负郭无田荒园种竹,传家有宝茅屋藏书。”左宗棠是晚晴名臣,著名爱国将领,曾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堪称功勋盖世、文武兼通,军政兼备、德高望重的旷世奇才,但他却一生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他“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刚明耐苦,布衣蔬食”,所以“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但他却“奇书已聚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不留金银,仅把藏书作为传家之宝,既令当今一些为后辈子孙留房、留车、留钱财的长辈汗颜,也值得深思!姑且辑录这些,有些理解也不一定准确。
5 盘点左宗棠最经典的一副对联,豪情万丈上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下联: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简短八个字,彰显一个人的胸怀天下,对知识的追求孜孜不倦!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左宗棠的心胸、才华,正是从万卷书所得!
斯人往矣,但精神永存!我们不忘的应是左宗棠这种心怀壮志、奋斗不息、苦读万卷的精神!
晚清名臣左宗棠结婚时新房门口的对联是:
上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下联——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虽然还有“读书万卷”、”读万卷书“或“神追古人”等,但是中学教材中是以“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为准的。
同治丙寅年是哪一年
漳州市区龙眼营,属于最古老的土街名之一,宋代古称为龙骇瀛。到清代才按闽南谐音叫龙眼营。始建于明代通元,于同治三年(1864年)成了太平军侍王攻克漳州后的指挥部兼行宫,因此引发全国史学家 。
据考证确认,太平军取道赣闽,直下龙岩上杭,于1864年10月14日攻城得手,次年5月15日被迫撤出,漳州大半年。侍王李世贤,就住在城墙附近的通元后殿二楼上发号。正因为有这段珍贵的历史,1988年6月10日漳州市批准,通元称“侍王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告示。
但是,史学界对侍王李世贤在漳州的表现评判不一,毁誉参半载然相反。李世贤在遇李秀成的堂弟,英勇善战。他在天京面临失陷前夕,主动率部分太平军经苏浙突出重围,先后血战于赣闽粤三省,企图引开清军减轻天京压力。最后确定由赣取道福建,东征闽南。农历九月侍王挥师连克订州、永定、龙岩、平和、南靖。14日从西门占领漳州府城,随后又扩大战果,连克云霄、长泰、漳浦、诏安等县城。
龙眼营的老人世代口头相传,一致诉说太平军驻龙眼营期间军民,军纪严明爱民如子,不住民舍居后堂。总之,誉赞多多。不但几乎整条街坊都如是说,而且基本上是侍王府。笔者问过不少十岁老妪老汉,他们传下来的太平军,简直与红军一样!
不过,《漳州府志》也记载:漳州郡城沦陷,太平军大肆焚杀城乡男女老幼,达十万人以上。同治四年,正月廿二,李世贤分兵攻入漳浦。清朝漳州镇标把总叶腾蛟、外委郑升章抵抗无效被歼灭。三十日,李世贤奇兵攻入石码,不断扩大战果。 漳州基本上被太平军控制,太平旗号漫山遍野!
学者们的主流观点是:在漳州的许多地方史志中,均有明确记载当年太平军残部入漳州时,了许多平民百姓。所以漳州百姓很痛恨太平军,在石碑、家谱里,都称之为“长毛反”。太平军进漳州,导致大批漳州老百姓死于这场战乱。“长毛反”给漳州民众带来的是雪上加霜,深重苦难。
专家认为,由于侍王太平军是残部流冦,军纪不严途中杀抢。加上进攻漳州时,处处受到顽强的抵抗,所以沿途破城后,就开始百姓。纵观全漳州,包括天宝镇、诏安、云霄等地方,都有集中埋葬老百姓的公墓。其实,李世贤军事战略超强。他一攻下漳州,马上张榜安民,并发兵抢占万松关,全歼守将稳固城区招兵买马。逼得清庭四处兵剿灭,着实让曾国藩、左宗棠一时坐立不安!
同月,太平军陈光远部带来到位于天宝镇后园村西侧的六房寨土楼。他打听此楼建于明末清初,千人集族而居。墙厚12米,楼门大门朝南,门阔12米,全寨上下二层有厅房96间。社首陈穹关门公开抗拒太平军,陈光远怒而攻寨身亡,其陈妻代夫领众续攻。太平军挖地道置攻塌寨墙,寨中男女死伤三千余人基本上被坑杀。
此寨原址已成万里香蕉园的一部分,但是,都留下两件墓碑,证明太平军攻塌寨墙。漳州布袋戏曾有《火烧六房寨》,说的就是这个事。墓碑上“同治丙寅年”即是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与漳州府志记载吻合,墓碑上刻“皇清钦赐忠义”,这是清廷给的荣誉,“乡殉难男女之墓”,说明上级是按“烈士”规格合葬。
客观中性的观点是:历史必须一分为二,清视太平军如洪水猛兽,留下的记载自然是一边倒。历史总是胜利者来书写,清史绝对不会对太平军手软。各为其主,势不两立。不过,像漳州市区的水石龟一样,还是后人专门建纪念阵亡的太平军将士和死于战祸的百姓。死者为大,为理想献身的人,应该享受后人的香火。这一处绝无仅有的历史证据,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相当兴趣。
总之,历史不是随人妆扮的女孩。对太平军入漳的各种史迹,要辨证分折还原历史的真相。比如太平军攻城时,清漳州县令确实威逼一大部份老百姓持械上城,与清兵共同防守。破城前后,这些参加军防的老百姓,不少死于乱军之中,这肯定有。但未必可以证明太平军一路全杀招,见人砍一刀。太平天国敢于反抗异族,主流应该肯定。国父,开国领袖都肯定过!
(太平军将士用过的龙眼营四眼井)
漳州中,也有太平军天报故事。说的是芗江的船底人得知城已破,纷纷帮载着败退清兵开船离岸。眼见太平军已杀到江边,将不及上船的军民挥刀砍死。太平军沿江追赶射箭,但大多船毕竟已到江中,太平军无计可施。此时,领队下令将士泅渡上船。危急之时,王船突然山洪瀑发,下水的太平军来不及逃上岸,被水吞没无一生还。因此,船民至今流传着:“长毛反,追王船。船,水中葬!”。上述,显然编写痕迹太重。即便是真遇山洪,也是偶遇而已。
当然,史书中 太平军烧毁书院之类记载也不少。比如漳州的松州书院,文昌书院都说太平军放火毁坏。这事也有专家致疑,侍王府前就是全国文之一的漳州文,为何保护完好?侍王府建有文保小组与管委会,他们个个是太平军的粉丝,铁杆派。
图中老先生副会长年近八旬,叫黄茂堂。他天天在此义务接待游客,当讲解员。他们的口号是:把被清王朝颠倒的历史颠倒回来!管委会建有太平天国侍王府资料室,各种历史资料、相关报道一应俱全。喜欢这段历史的朋友,随时可以找他!
以上就是与同治丙寅年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同治的分享。看完同治乙丑年是哪一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福州螺洲社会实践基地陈氏宗祠
本文2023-10-02 10:10: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