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苑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3收藏

东阳苑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第1张

邑城镇东阳苑村位于武安市北偏东20公里处。邑城村南偏东4公里处。东阳苑村始建于唐,最早居民韩姓。全村有496户,2297口人,均为汉族。土地2987亩,其中水地498亩,其它是贫瘠土地。村地势西高东低丘陵区。境内南北两条季节河。村北叫北河,有黑龙_水库,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蓄水拦洪。村南河,叫前河,建于八十年代,河上下有两个塘坝。村民以王姓、赵姓最多,占全村人口的90%,有祠堂家谱。我村交通便利,村街道二横五纵。均以水泥硬化路面。

东阳苑村与紫罗村、中阳苑村、溪家庄村、北常顺村、南常顺村、杨屯村、北峭河村、南峭河村、韩二庄村、曹湾村、东三里村、西三里村、东万善村、西万善村相邻。

东阳苑村附近有邑城古墓群、西阳苑古墓、紫罗墓群、京娘湖风景区、武安长寿村等旅游景点,有武安小米、武安拽面、武安小麻糖、武安烩菜、武安拉面等特产。

    22-40读史知根得线索,思亲怀故寄乡愁——读《八特通史》的思考zjkzxd

    河北省武安儒山村,张姓始祖从政,其叔伯兄德兴、德旺,明洪武年间,从山西迁徙武安薛村、八特(现划归峰峰)。至今六百多年,已至25代。三个村张姓家谱记载一致。

      《八特通史》,记载了八特姓氏等情况,其中有德旺(张姓)。也就有了武安儒山与峰峰八特的密切联系。

    笔者(敝翁)为儒山张姓第23代。读《八特通史》,颇有收获。

  一,我祖迁徙时间具体化了

      1,武安儒山张姓家谱记载,迁徙时间为洪武年间,比较笼统。在此书中,说得详细。八特张姓德旺于"洪武年间第四次移民,洪武二十一年八月(1388)徒山西泽、潞二府民无田者移"。

      2,从网络查询明朝第四次移民,资料称:"(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徒山西泽(今山西晋城一带)、潞(今山西长治一带)二州民之无田者,住彰德(今河南安阳)、真定(今河北正定)、临清、归德(今属山东济南)、太康(今属河南周口)等闲旷之地。"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徙泽、潞民无业者垦河南、北田,赐钞备家具,复三年。"

    3,始祖叔伯兄弟3人,都是本次迁移。因此,武安儒山村张姓始祖从政,从山西迁移武安时间即为洪武二十一年(1388)八月。

 

   

  二,祖籍,即从何地迁入武安。

      1,河北武安儒山张姓家谱,记载为“山西洪洞县石狮口”。为落实该村,笔者曾信函、电话向洪洞县有关部门咨询,答复为现在已无此村名。在网上向网友们咨询该村,回应不多,没有答案。后兄弟姐妹们一同到洪洞县大槐树纪念园,寻问此事,仍无结果。

      2,笔者从网上多次查阅有关资料。其中有一条消息,给我寻找浇了凉水。该消息说,现在,家谱记载的原地名,多为查找不到。分析原因,大概是记载的就不真实。当时政府恐怕移民后代返回原地,不准如实记录。

      3,这次读《八特通史》,书中记载,始祖德旺从"泽府潞安府石狮口村"迁移到八特村。

      从目前看,虽仍未能查到“石狮口村"。但记载的是"泽府潞安府石狮口村"。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儒山家谱和八特家谱中,记载的石狮口村名一致,但隶属不一样的。

    假若石狮口村属洪洞县,那么就属平阳府了,不是泽、潞府。假如石狮口村属泽、潞府(不明哪个县),那就不属"洪洞县"了。这就为石狮口村究竟是属于哪个府,提出了课题。

    也就是说,这为寻找"石狮口村"打开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至于今后能否在"泽州府""潞安府"辖区内找到"石狮口村",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三,关于五世祖情况对照。

    1,八特村张姓家谱,特殊地较详细记录了一个五世祖的出生、卒于年份。他是始祖(德旺)的次子(廉兴)的长子(正玉)的三子(国青)的次子~张宝。未说明为何记载。

      2,但有一个巧合的是,与儒山张姓五世祖迁徙相关。

      武安儒山张姓,洪武年间从山西迁移武安,先在羊屯(杨屯)。人丁不旺,至五世单传。五世祖继卫迁移至儒山。生四子,将次子降服羊屯,其余三子于儒山,繁衍至今。

    儒山张姓家谱中,只记载五世迁来,没有年份记载,只能大约推算。

    3,现在有八特五世确切年龄参考,他们不会相差很大。张宝1489年生,1562年寿终。那么可以推算出,儒山张姓五世祖,应在1500年左右,从羊屯迁至儒山。此前,笔者2011年编著的《谊浓情深•寻根篇》一书中,曾推算五世祖在弘治六年1493年。看来相差无几。

    4,由此,也还有另一个问题,即确定儒山村的建立时间。

    据旧县志(武安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张姓迁此建村于儒山脚下,村以山命名。万历年间,即1573年-1620年七月。这与五世祖迁至儒山时间,有较大差距。这个时期,已是张姓八世祖。

      如是推测,儒山村建立的准确表述应是:明弘治年间(1500年前后),有张姓迁于儒山脚下,人口逐渐增多,到明万历年间〈1600年前后)形成村落,村以山命名。

   

  四,关于派字。

  1,从始祖叔伯兄弟3人名字上看,可以看出,在当时,这个家族还未统一派字,还是各自家的派字。

      我始祖从政与其兄名字上没有同一派字,而两个兄长德兴德旺则有"德”派字,且名字为"兴旺"相连。

    2,目前,薛村张姓"德兴"家谱尚无书面资料。2011年9月29日我兄弟姐妹等前往薛村,同宗人口头相传一致,告知没有文字。正拟续编。不知详情。

    3,八特张姓”德旺”,一直有派字,似没有提前“派"出。从第十四世开始,用字六十个,为后世名字定下了派字。

    儒山村的派字,从第十九世开始,派字二十个。

    即儒山的"连桂庆秋光"对应八特的"广昌世严泽"。

  五,2011年9月29日访问的奠定。

      1,始祖叔伯兄弟3人,从山西迁移到武安(含峰峰)六百多年间,不知祖辈之间有无相互联系、造访。目前,这方面尚无口头传说,更无文字记载。

      2,在2011年9月29日,到邯郸探望兄(张光政~起祥)姐(张先娥)的我和妹妹(张香娥)弟弟(张光和~园祥)3人(三弟张光仁~海祥有事未能),从邯郸到八特、薛村寻亲。

    先到八特村,得到《八特通史》编者张宪云叔叔的热情接待,并联系拜访了德旺后裔。我们分别与张世有(长两辈,儒山庆字辈)、张泽根(同辈,儒山光字辈)合影留念。

    后又到薛村进行了访问。

    3,这次访问,为笔者与《八特通史》作者张宪云建立了联系。增强了儒山与八特张姓联系。

    《八特通史》记载的有:

      2012年8月16日张宪云由长女婿李香林陪同,从邯郸到张家口市,商谈《邯郸峰峰八特张姓家谱》编印。之后经常联系。

    2011年10月7日张全喜(八特村)收到张园祥(儒山张光和)寄的含有信、照片、儒山张姓家谱的包裹。

    2014年5月9日至11日,张宪云李香林翁娟专程从邯郸到张家口市,看望重病治疗中的笔者。

      2016年9月14日,儒山张姓张利科、张中寅、张起云3人,访八特村始祖德兴后裔看家谱,八特韩增生负责引领,未果。

      2022123

有两种可能性:

满洲八旗,纳殷富察氏,该家族祖上出自长白山纳殷部,现在辽宁盖洲有纳殷富察氏,改姓为 富、付、杨、李、等,但这个家族清代在当地是否出过大官并不清楚。

巴尔虎蒙古八旗,毕利雅氏,该家族祖上出自今黑龙江漠河一带,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九月,从盛京(沈阳)调拨到 熊岳、复州、等地。该家族在清朝确实出过大官。民国后有改姓 毕、何、杨、等。

但,这两个答案可能都不准,因为你家起杨姓是从你爷爷开始的。您又没有透露更早的祖先的名字。所以别人也就无法知道你家祖先到底是谁当过官。

如果有家谱的话请查阅家谱,如果家谱上边没有说明早期的姓是什么,那就得根据历代祖先的姓名与辽宁省的地方志一一核对了。但不知家谱上是否有满文,如果有满文,那么以前的姓氏有可能是用满文写成。

建议,您最好是亲自回老家走访两屯的满族老人,最好能找到当年的家谱总谱。

我是齐齐哈尔富裕县的驿站人,爷爷是忠字辈,爸爸是洪字辈,我是春字辈,富裕县的站人除了杨氏还有姓姜的和姓袁的,杨氏的家谱也许能在杨屯里能找到吧,杨屯就在富裕镇往北走就是,我爷爷就在杨屯长大。

我山东聊城高唐县,族谱始祖周万户,(有兄弟周千户,周百户东迁过程中走散)由咸阳东迁而来。所知辈分隆茂庆美长(常)中正广。家谱里面还有,但是没有记住。

补充: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周公的第二子伯熊承袭周公爵位和食采之地,后来伯熊之子伯麟,以食采之地“周”为氏,以“采”为名,遂为西周“周”姓始祖,世守周祀。元朝至正二年天下大乱,周万户(字西京,号郁文)率二弟、三弟东迁至东昌府(今聊城市)冯家洼遇寇失散,周万户流落至茌平县(属聊城市)城北五十里甘罗村(今高唐县杨屯乡周家老庄)潜居。周万户的二弟千户(字西府)流落到河北冀州,三弟百户(字西周)流落到泰安州团瓢店。

我是周万户这一支。

东阳苑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邑城镇东阳苑村位于武安市北偏东20公里处。邑城村南偏东4公里处。东阳苑村始建于唐,最早居民韩姓。全村有496户,2297口人,均为汉族。土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