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姓 典氏家谱 典姓起源 典姓名人 典姓的来源 典姓简介
典[典、笧、琠,读音作diǎn(ㄉㄧㄢˇ)]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少典氏,出自远古时期帝君少典氏后裔,属于以先祖国号为氏。
少典氏,传说中的上古第一国君,天字辈,讳烈山氏,又号厉山氏,乃祝融氏祝融氏支派的少典国君,于黄帝纪年前丁亥557年(公元前3274年)诞生在厉山的少典国,因称为少典氏,妣有娇氏之女安登(任姒)。三十岁生长子炎帝神农氏(石年)、三十三岁生次子勖其。
在史籍《史记·少典》中注: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又按:国语云“少典娶有娇氏女,生黄帝、炎帝。”然则炎帝亦少典之子。炎黄二帝虽则相承,如帝王代纪中闲凡隔八帝,五百余年。若以少典是其父名,岂黄帝经五百余年而始代炎帝后为天子乎?何其年之长也!又案:秦本纪云“颛顼氏之裔孙曰女修,吞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而生柏翳”。
少典是国号,非人名。黄帝即少典氏后代之子孙,故而在《左传》中说:“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就是说其后代子孙而称为子。
少典氏第十一代后裔炎帝神农氏(天字辈)起辈序,其后第一代地字辈→第二代玄字辈→第三代黄字辈→第四代宇字辈→第五代宙字辈→第六代洪字辈→第七代荒字辈→第八代日字辈→第九代月字辈→第十代辈盈字辈。
在少典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国号为姓氏者,称少典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典丝,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丝,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天官府司。
在典籍《周礼·春官》中记载:“典丝,掌丝入面而辫其物,以待兴工之时,颁丝于外内工。”
实际上,典丝专职负责掌管丝的入贡,鉴定丝的质量和等级,并按等级分发给纺织工匠进行丝的加工。典丝之下辖有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后世的北周政权仿周制,朝廷亦设有织丝中士、织组中士,职同典丝,官秩正二命(正八品),隶属于冬官府。
在典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丝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丝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典礼,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礼,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天官府司。
在典籍《礼记·王制》中记载:“命典礼考时月,定时,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
实际上,典礼就是专职负责制定与掌管各种礼仪的官员。到明朝建文时期,明建文帝亦曾仿周制设有典礼,为郡王府的属官之一,负责掌管王府的礼仪制度等。明成祖夺位后废黜。
在典礼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礼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礼氏、李氏、历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典瑞,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瑞,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春官府司。
在典籍《礼记·春官》中记载:“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辫其名物。”
实际上,典瑞就是专职负责掌管玉瑞、玉器库藏的官员。玉瑞,是郡王的私印、私符。典瑞与后世掌管天子印符之官“符玺郎”职位相当。后世的北周政权时期,典瑞为中士,管制正二命(正八品),隶属于春官府。隋朝时期,典瑞隶属于郊社署,共有四人。
在典瑞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瑞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瑞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典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书,亦称典书丞、典籍丞、典书令,是西周晚期设置的官位,掌管王朝的经书典籍。
实际上,典书是中央 指派在各王国中的官员,专职负责王国的教令,是垂直管理制度的官吏。在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设为尚书,后也改为典书,设于各王国中。到唐朝时期,亦设有典书令,并在弘文馆、秘书省、崇文馆、司经局等内,均设有若干人,专职负责掌管各馆、局的四部图书典籍。
在典书、典籍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书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书氏、籍氏。
例如在春秋时期,晋国有上大夫苟林父,苟林父之孙名伯黡,负责管理晋国的典籍文献。其后代以伯黡的职官为姓氏,形成典氏、籍氏两支族裔。
第六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典仪,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仪,亦称司会,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天官府司。
实际上,典仪就是专职负责掌管禁中诸仪式之司会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宾仪、司仪、礼宾。在南北朝时期以及隋朝时期均设有典仪之官。后世的唐朝时期,于门下省设置有“典仪赞者”,负责赞唱之节和殿廷班位,起初官位甚轻,后升为“士”,官秩晋级为从九品。
在典仪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仪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仪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典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同,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乐典官位,隶属于春官府司。
在典籍《周礼·春官》中记载:“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辩天地四方阴阳之声,以为乐器。”
实际上,典同就是一个专职负责调试各种乐器的乐官。周人尚乐,乐为重礼,因而此官非同小可。
在典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同氏、侗氏。
第八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典祀,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祀,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春官府司。
在典籍《礼记·春官》中记载:“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城,掌其政令。”
实际上,典祀就是专职负责掌管郊祀之事务。典祀辖有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北周时期仿周制,设有典祀中大夫,职同“祠部郎”、“祠部郎中”,官秩正五命(正五品,副部级),属下有小典祀下大夫、上士等属官,隶属于春官府。
在典祀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祀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祀氏。
第九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典命,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命,亦称典等、大司礼,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春官府司。
在典籍《礼记·春官》中记载:“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侯之五等之命。”
五仪,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礼仪,是孤(王)以下的爵位礼仪。五等,就是孤(王)以下的四命、三命、再命、一命、不命。
关于五等,在奠基《礼记·朝事》中记载:“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诸侯诸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封也,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适子省于天子,摄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省,则以皮帛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士一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旌、衣服、礼仪,各如其命之数。”
实际上,典命就是专职负责掌管任命典礼之事务,以及公孤九命的任命仪式。北周时期仿周制,不过改为“大司礼”。
在典命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命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命氏。
第十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王室内吏琠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琠,是古人对玉石的一种称谓,凡在一块玉石之中有自然形成的美丽花纹者,皆称为“琠”。
在西周王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属臣的官冠两侧皆有以丝绳垂坠的两块美玉,休息时用其塞住耳朵,又称“充耳”,如同今日的耳塞。
平常上朝时,大夫们“冠配充耳”是一种礼制,诸侯、王公大臣站立堂下,要恭敬仰视君王,不得左右顾盼,若脑袋左右一晃,“充耳”即会以惯性击打自己的耳廓和面颊,以示“自惩”。
“充耳”,是专职玉工用“琠”制作的,亦称制琠。后来发展到王室廷下有专职内吏,“施内典,执琠刑”,就是在朝堂上用玉板惩罚有小过错的臣子,称琠史,名称好听,却是专门受命打臣子们耳光的吏。“琠”是玉做的薄板,脆得很,稍用力就会断裂碎掉,因此“琠刑”属于“薄惩”。
在秦朝时期,朝堂上大臣上奏时有口误说错话、或读错奏本,允许用手中的玉笏轻打自己的手心或面颊,亦称“琠刑”,这样秦始皇就不会怪罪下来了。
在琠人、琠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业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琠氏,后多简笔为典氏。
第十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官吏典冠,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衣,是东周战国时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内宫司。
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设有典冠之官,各大诸侯国皆相仿有同称之官。
实际上,典冠就是专职负责掌管国君冠冕的官员,为国君的近侍之臣。到秦朝时期,改称为“尚冠”。
在典冠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冠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冠氏。
第十二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官吏典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衣,是东周战国时期设置的官位,隶属于内宫司。
战国时期,东周王室设有典衣之官,各大诸侯国皆相仿有同称之官。
实际上,典衣就是专职负责掌管国君衣服的官员,为国君的近侍之臣。到秦朝时期,改称为“尚衣”。
在典衣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衣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衣氏、依氏。
第十三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秦朝时期官吏典客,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客,亦称大鸿胪、典属国,为秦朝时期始设的一种重职官位,位列九卿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周王朝设六卿三孤为九卿。”此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以及少师、少傅、少保,合为“九卿”。而秦朝则以奉常(亦称太常)、郎中令(亦称光禄勋)、卫尉(亦称大司马)、太仆、廷尉(亦称禁尉)、典客(亦称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亦称大司农)、少府为九卿,实为中央 直辖的各机构总称。
实际上,典客专职掌管中央王朝对诸侯和其他依属番邦、少数民族的接待、交往等事务,相当于今外交部, 天子仪仗和国家祭祀礼典。到汉朝时期,汉景帝改称其为“大行令”,到汉武帝执政时期改称其为“大鸿胪”,王莽篡汉后改称为“典乐”。东汉时期,一直称作“大鸿胪卿”,官位正一品,官秩两千石。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称作“鸿胪寺卿”,隋朝时期称作“典客暑”,元朝时期称作“宣正院”。该类官职直至清朝时期,方与礼部合并。
第十四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东汉时期官吏典仓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东汉初期,汉光武帝刘秀设有“太子仓令”一官职,隶属于太傅寺管辖,官衙称典仓署,专职掌管全国的仓谷(粮仓),下设有仓令一人,丞二人。
到隋、唐时期,典仓署职责扩大,随员若干,称典仓令、典仓丞、典仓史、典仓徒、典仓士等,不仅管理全国谷藏的出纳,而且还负责管理酿酒以及相关事务。该官职一直到北宋末期方被裁撤。
在太子仓令、典仓令、典仓丞、典仓史、典仓徒、典仓士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文简化为典氏、仓氏、苍氏。
第十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典农中郎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属国,为秦朝时期始设的一种重职官位。
实际上,典属国专职掌管中央王朝对涉外番邦、少数民族的接待、交往等事务。相当于今外交部, 天子仪仗和国家祭祀礼典。到汉朝时期,汉景帝改称其为“大行令”,到汉武帝执政时期改称其为“大鸿胪”,王莽篡汉后改称为“典乐”。东汉时期,一直称作“大鸿胪卿”,官位正一品,官秩两千石。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称作“鸿胪寺卿”,隋朝时期称作“典客暑”,元朝时期称作“宣正院”。该类官职直至清朝时期,方与礼部合并。
第十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汉朝时期官吏典郡书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郡书佐,为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设置的官位,安插在各国、郡之中,为中央王朝分派给各郡国的官员,后为司隶校尉、州刺史的属官,以郡吏递进。
实际上,典郡书佐专职掌管一国、或一郡的所有文书档案。典郡书佐每年一更换,防止各国、郡、州的咨情外泄。
在典厩令、典厩丞、典厩士、典徒、厩夫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文简为单姓典氏。
第十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曹魏、晋时期官吏典厩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厩署,为三国时期曹魏政权至两晋时期设置的一种官司衙门。曹魏时期设名为“骅骝署”,两晋时期设名为“龙厩署”,至唐朝时期方直接称为“典厩署”。
实际上,典厩署专职掌管中央王朝的马、牛及其羊、犬、猪、鸡、鸭等杂畜的饲养和给养等事务,隶属于太仆寺。典厩署下置有典厩令、典厩丞、典厩士,以及典徒、厩夫等随员。
在典厩令、典厩丞、典厩士、典徒、厩夫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省文简为单姓典氏。
第十八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隋朝时期官吏典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典事,是隋朝时期设置的官位,于中央 下设各机构中设置。
实际上,典事这一官职的职责,至唐朝时期方清晰化。唐王朝在殿中省的尚乘局、太常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司农寺、太府寺等寺内,以及将作监、少府监、都水监等监内,均设置典事官,属于流外番官。
闲,就是古代对马厩的称谓。
周王朝诸侯的六闲,在史籍《周礼·夏官·校人》中记载:“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种。”
隋朝时期的六闲,在史籍《隋书·百官志下》中记载:“殿内省尚乘局置左右六闲:一左右飞黄闲,二左右吉良闲,三左右龙媒闲,四左右騊駼闲,五左右駃騠闲,六左右天苑闲。”
唐朝时期的六闲,在史籍《新唐书·百官志二》中记载:“殿中省……六闲马,以殿中监及尚乘主之。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置仗内六闲:一曰飞龙,二曰祥麟,三曰凤苑,四曰鵷鸾,五曰吉良,六曰六羣,亦号六廐……尚乘局……左右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
显然,唐朝殿中省尚乘局的典事,就是负责掌管六闲的饲喂马料(畜粮)的官员。
在典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典事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典氏、事氏。
第十九个渊源:源于 ,出自元朝时期布哈拉王族后裔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典氏,出自“ 十三姓之一”的赛典赤·赡思丁家族。
元朝初年,原中亚地区萨珊王朝的执政王族布哈拉王族后裔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公元1211~1279年),进入中原后,受元朝 封为咸阳王,并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和云南行省平章政事。
元朝至元年间,赛典赤病逝。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号“赛典赤”(贵族)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赛典氏,后省改为单姓赛氏、典氏、赤氏、马氏等。
第二十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阿典部,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阿克占氏,源于金国时期古女真阿典部,以部为氏,满语为Akjan Hala,姓氏,汉义“雷”,世居哈达、叶赫,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明朝初期,女真阿典部归附大明王朝,以部落名称汉化谐音“典”为姓氏,称典氏。明朝末期,阿典部归附后金政权,后多冠汉姓为典氏、雷氏、战氏等。
二分布:
今河南省的叶县有典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典 韦:(公元?~197年),豫州陈留己吾人(今河南商丘宁陵己吾城村)。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国将领。
典韦,世称“古之恶来”。他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大志气节,性格任侠。
早年,典韦的同乡刘氏与睢阳人李永为仇敌,典韦便去为刘氏报怨。李永曾任富春长,家中备卫甚为严谨。典韦驾车,载着鸡酒,伪装成正在等候别人的闲人;当李府前开门,李永亲自出府时,典韦便抽出匕首向前截杀李永,之后入李府并杀李永之妻,再慢慢溜达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由于李府邻近闹市,此事发生后全城惊慌。其后追捕者虽有数百人,但却无人敢近。典韦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众,双方转战不久,典韦脱身而去,自此为豪杰之士所赏识。
东汉献帝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张邈举义兵时,征典韦为士,隶属于司马赵宠。当时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为奇异,十分宠慕其才能巨力。后来典韦转属夏侯敦,随夏侯敦归属曹操。
典韦善使一对重达八十斤的双戟,他在多次战役中皆斩将有功,被拜为司马。
东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讨吕布于濮阳。吕布别置军屯于濮阳西四五十里,曹操前往夜袭其屯,翌日清晨破之。但曹军尚未及时回还,吕布救兵已至,双方三面会战。当时吕布亲身搏战,自早上至日落双方鏖战数十合,互持甚急。
曹操临时招募破陷敌阵的人选,典韦先占应募,另外带领其余应募者约数十人,尽皆重装两件盔铠,不执盾牌,一律只持长矛撩戟。
当时西面战情告急,典韦突进挡敌,吕布军中弓弩乱发,矢箭如雨,典韦尽然无视,向随从说:“贼军来到十步之内,便告诉我。”不久随从说:“十步了。”典韦又说:“五步之内再告诉我。”随从畏惧,立即便说:“贼军来到了!”典韦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掷敌,所投者无不应手而倒。战了多时,吕布军众撤退。此时刚好是日暮之时,曹操才得以引军而去。这次事件后,曹操拜典韦为都尉,引置于左右,让他带领亲兵数百人,常在军中大帐巡绕。
典韦人既壮武,其所带领的亲兵都是严格挑选的战卒,每次战斗,典韦部队都常先登陷阵。典韦后来又迁为校尉。
典韦性格忠诚谨重,对曹操忠心耿耿,常于早上侍立终日,夜晚便宿于帐左右,甚少归府私寝。
典韦甚好酒食,饮食份量兼人,每有赐食于前,便大饮长喝,左右相属之人,都为典韦供给自己的酒食,曹操大壮其为人。典韦又喜欢携着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有谚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东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一同置酒高会。曹操行酒时,典韦持大斧立于其后,斧刃径有尺余,曹操所至之人前,典韦都举斧迫视。酒宴至终,张绣及其将帅均不敢仰视。
十余日后,张绣因曹操纳其婶,颇感耻辱,于是接受贾诩建议,突然造反,奇袭曹操之营。当时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出战不利,轻骑遁去。典韦在门前奋战,张绣军不能得入。张绣手下的兵将们于是分散从其它门进营。其时典韦部下兵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恶战,无不以一当十。但张绣军前后兼至益多,典韦以长戟左右击之,一戟击去,便将张绣军兵十余支矛摧断。
后典韦左右死伤者略尽,典韦本身亦被数十创,双方短兵接战,张绣军兵往前搏斗。典韦便徒手挟着两人击杀之,其余张绣军众不敢近前。典韦复前冲突,又杀数人,然而伤创重发,典韦就此怒目大骂而死。
至此,张绣的军兵们方才敢于向前,割取典韦之头,互传而观,覆军就看视其躯骸。
曹操退住舞阴后,闻典韦已死,为之痛哭,招募闲人为其举丧,并亲自临哭,遣其归葬襄邑,拜其子典满为郎中。车驾每次经过,常祠以中牢。曹操追思典韦,拜典满为司马,引为近侍。
曹操之子曹丕即王位后,以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典 满:(生卒年待考),典韦之子;豫州陈留己吾人(今河南商丘宁陵己吾城村)。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国将领。
典满三国时曹魏猛将典韦之子。曹操念典韦功德,便拜典满为郎中。后曹操又因追思典韦,再拜典满为司马,引为亲近。
曹丕即王位后,以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四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汝阳郡:史料记载,五千多年前,神农炎帝与轩辕黄帝化干戈为玉帛,共同建立部落联盟,一统天下,并在河南省汝阳县境内的西泰山举行祭天大典,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凝结进入肇始阶段。汝阳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悠久,既有仰韶文化,又有龙山文化。有杜康造酒遗址、杜康庙、鬼谷故里、魏明帝陵、云梦山古军校遗址等二十一处名胜古迹。我国古代粮食酒酿造的鼻、被历代帝于尊为“酒仙”的杜康,就是在汝阳杜康村首创了“秫酒”酿造之法,从而奠定了中国白酒酿造的基础。战国时期的楚国人鬼谷子,即道家尊奉的王禅,曾隐居在今汝阳城关云梦山聚贤授道。西周,汝阳属沈国地域。春秋,蔡昭侯十三年(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楚灭顿国,后又灭蔡国。战国时期属楚国。秦朝时期在阳城(今舒庄乡扶苏寺)置县,属陈郡。陈胜、吴广时期改阳城为扶苏。西汉时期,汝阳属豫州汝南郡,还有阳城、博阳共三县。东汉时期,阳城县改为征羌县,汝阳县未动。三国时期,废征羌、乐家二县,并归汝阳县,属魏国、豫州、陈郡。晋朝时期县名汝阳,属豫州汝南郡。南北朝时期刘宋置汝阳郡,领汝阳、武津二县。北魏时期复置征羌,汝阳郡领洱阳、武津、征羌三县。南梁时期汝阳郡领睢阳、新汲、陈、蒙、崇义五县。北齐时期郡废,仍设汝阳县,属豫州。隋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置溵水县、汝阳县。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废汝阳县入殷水县。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合肥有哪些景区
古刹寺庙
龙泉古寺、明教寺、包公祠、宝莲禅寺、城隍庙、姚公庙、月潭庵、开福寺、吴王庙、西庐寺、庆复禅寺,清真寺、 甘露寺、龙云寺、莲花庵、大关音庵、马正庙、马政寺、大山庙、长宁寺、长乐寺、药王庙、李公祠等。
自然景观
汤池温泉、桴槎山、丰乐生态园、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圆通山、四顶山、周公山、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双凤湖旅游度假区、冶父山森林公园,岱山湖、大圩都市农业公园、卧龙山、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佳州生态园、大张圩森林公园、白马山、南艳湖、翡翠湖、天鹅湖等
人文景观
逍遥津、周瑜墓、三国遗址公园、包公园、包氏宗祠、袁术古堆墓、合肥大剧院、安徽省博物馆、六家畈古民居、欧洲风情街、吴复墓石雕群、三河古镇、李鸿章故居、安徽名人馆、清风阁、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大陈墩遗址、刘铭传故居、李鸿章享堂、渡江战役纪念馆、长临河古镇、孙立人故居等
社会景观
淮河路文化商业步行街、天鹅湖、翡翠湖、安徽省科技馆、徽园、瑶海公园、杏花公园、花冲公园、逍遥津公园、文化遗迹纪念碑、明珠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野生动物园、环城公园、蜀山烈士陵园、合肥科技馆、合肥植物园、合肥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展示馆、南艳湖、科学岛等。
游乐场所
稻香楼游乐园、合肥汉海极地海洋世界、胜利广场欢乐城、合肥欢乐岛、阿酋湾水上乐园、王咀湖游乐园(在建)、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在建)等
具体介绍:
包河秀色
在城东南的旧城墙外侧,因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后裔居住之地而得名,风景区内还建有包公祠和包公墓,更使这一名胜古迹流芳百世,万民敬仰。
明嘉靖年间,在包公幼年读书的河心香花墩上修建了包公祠,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东六角亭有井一口,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头痛难忍,故名“廉泉”。包河东南占地3公顷的松柏丛中,是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墓园。
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青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交 通 公交6、11、28、47、106、109、134路可达。
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坐落在合肥环城南路东段风景优美的包河公园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现有的祠堂建筑是清光绪年间所建的,庄严古扑。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 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公墓。
交 通 6路、11路、28路、47路、110路均可到达。
门 票 25元
包公墓
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
交 通 6路、11路、28路、47路、110路均可到达
门 票 20元
教弩梵钟(明教寺)
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现在的明教寺,耸立台上,雄伟壮观,乃清光绪十一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而得。明教寺现为全国重点寺庙,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宇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交 通 公交1、2、3、46、101、102、106、115、118、119、128、132、134、136、168路可达。
门 票 10元
逍遥古津
位于老城区东北角,古为肥水上的津渡,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
公元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而合肥守将张辽只有七千人。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多谋善战的张辽,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趁吴方立足未稳之际,于当天夜晚,亲率勇士八百,突入吴营,打得吴军丢盔弃甲,胆战心惊。而后回城固守,孙权屡攻不下,只得撤军。途中,又遭张辽的伏击。孙权措手不及,狼狈逃窜,在部将的掩护下,纵马跃过西津桥(后称飞骑桥),夺路而逃。从此逍遥津因此战役而名声大振。
如今,这里已辟为公园。园内不仅完整地保存一座曹魏大将张辽的衣冠冢,还有一尊横刀跃马的张辽塑像;东吴孙权败阵的飞骑桥也在园内恢复重建,更丰富了逍遥津的内涵意境。
交 通 公交2、102、118、132路可达。
门 票 5元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的故居位于合肥市淮河路的中段,这里已成为了合肥市的商业步行街。李家的祖先由江西迁来合肥的肥东,自李鸿章这一代起开始发迹。李鸿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余五人也身居高位,在当时非常地显赫。他们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
而如今,李宅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显赫,1997年前,合肥仅存了2处李氏家宅。一处为李鸿章故居,另一处为李鸿章侄孙李国蔬(李鹤章孙)的住宅,皆为典型的江南清朝民居建筑。1999年秋,李鸿章故居修竣,共五进,占地2500平方米,有专室介绍李鸿章的生平,以较为翔实的资料、实物、、模型,客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的风云变幻的一生。
门 票 15元
真正的故居在肥东的长乐乡金安村后面的一个村子,那里有 他们家的祠堂和后人,还有族谱等。从合肥乘车的话可以从客运站坐到长乐或者湖滨的车,(可以在合肥随便问一个人到客运站怎么走)。告诉司机你到金安下车。是个村子的路口,司机会提醒你的。下车后向村子里走,如果不确定的话就问村民到临河集怎么走,步行时间越30分钟可以到达。那里是个古村落,大青石条铺就的路面上有历史的车辙留下的痕迹。一路上可以看到农田,河流,小桥,还可以带上钓具去小河垂钓。是个好地方。门票是免费的,你可以问那里的村民,他们会带你去李家祠堂。
三河镇
位于合肥市肥西县,距离合肥市区30多公里,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穿其间而得名,踞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小镇已具雏形。历史上此地曾发生过吴楚之战,1858年,太平军也在此发生过激战,由此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如城墙、天王府四合院等。
三河镇也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其景观情调不亚于苏南周庄。同时,荟粹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
三河镇的饮食文化发达,当地不论男女都能做几个拿手好菜。于是三河镇的土菜声名远播,在合肥市出现了很多冠以“三河”之名的饭店。然而要品尝三河的美食,还是要去三河镇。在那里随意找家稍有规模的饭店就可品尝到正宗的土菜了,且回味无穷。
岱山湖
地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冬暖夏凉,空气污染指数常年为20左右,达到优良标准。四面青山环绕,山水交融,水随山转,别有洞天,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46米。湖底为砂质,水清见底,四面山坡缓缓铺入水中,坡度小于15度,形成几处天然的沙滩,丘顶多呈浑圆状态,一座山丘发育有多种岩石层,既有火成岩,也有水成岩,还有变质岩,大部分山丘的主体岩性多为花岗岩、片麻岩等。水面有宽有窄,湖边有湾有港,自成体系,具有开展各类水上项目的理想环境,湖边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400多种植物,如马尾松、洋槐、元竹等。
岱山湖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闻名遐尔,“山不高而层峦叠嶂,水不大而气象万千”,勾画处了岱山湖的景色特征。湖中一孤岛,名曰天鹅岛,面积约170亩,岛上植被繁茂,花草香溢四方,岛上有一天池,大旱不涸,*雨不溢,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碧水晶莹,共长天一色。
有诗人云:“平湖天上落岱山,流水稻花拂云烟。”岱山湖湖中小岛千姿百态,别有情趣。湖东北有翡翠岛,上有一塘碧水,四周郁郁葱葱。天鹅岛宛如一只展翅俯身在湖面引水的天鹅,呼之欲出,颇具神韵。出翡翠岛过狭窄水道,眼前豁然开朗,扑面一岛,仿佛一只奋力击水前行的巨大乌龟,憨态可鞠,名曰“龟行岛”。
蜀山
坐落在合肥西郊9公里处,海拔284米。这里满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和引人入胜的奇花异草。乘观光索道上到山顶的观光旋转餐厅,庐州美景尽收眼底。
在蜀山周围先后建成了2万余亩水面的蜀山湖(董铺水库),占地400亩的烈士陵园,面积70公顷植物园和度假村,八十余公顷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合肥野生动物园,长达370米的“安徽第一画廊”——蜀山画廊,及十二生肖园、匹特搏彩弹射击娱乐中心和以植物造景的樱花园、月季园、枫树林等。
交通:18、21、29、34路到蜀山森林公园、观光索道和野生动物园,108、114路到蜀山湖和植物园。
徽园
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安路以西,繁华大道以北,东面毗邻明珠广场、安徽国际会展中心,西傍大学城,和少儿活动中心隔街相望。徽园占地二十公顷,园区整体规划以安徽行政区划为基本框架,长江、淮河环绕其间,东部皖北园区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皖南园区以徽派建筑水口园林为主要思路。
徽园大门的五根花冠状圆柱,象征着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取得丰硕成果,那五个大理石球,便是硕果累累之意。与大门相连的桥称之世纪桥,造型像电话的听筒,似乎让人们倾听着中国历史的声音,同时也预示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通信极为发达,以世纪桥为分界点,东面的水域称为淮河,西面的水域便是长江。世纪桥通往的广场便是世纪广场,广场为椭圆形,面积一万平方米,每逢节假日,这里都有大型的文艺演出,白色帐篷下的阶梯是世纪广场的看台,供游客休息、观看演出。
各地在相应的区位上均建有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园和整个园区相得益彰。既有“黄山秀色、巢湖帆影、祗园风韵、九华佛光、李白吟月”等优美的人造景观,又有展示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各类现代化展馆。徽园是了解安徽的窗口,也是理想的观光、娱乐、休闲场所。
四顶山
在肥东县南。山临巢湖,四峰兀起,故名。海拔174米。又传说古仙魏伯阳铸鼎炼丹于此,故又称为四鼎山,古有“庐阳一郡胜境”之说。唐代有人建寺,后方自勉建朝霞书院于此,皆毁。四顶山有“四顶朝霞”景观。传说魏伯阳炼丹聚集的仙气不散,形同朝霞。山上有洞穴奇石、“炼丹池”。池在西峰上,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15米,深 l米多,山泉终年不竭,清澈见底。“仙人洞”长3米,宽14米,高2米,可容数人。“伯阳井”又名“蜀井”,也在西峰,深不见底,水清味甘。另有“鹦鹉观天”石、“老蚌含珠”石、“棋盘”石、“都御史座”石、“钓鱼台”、“天将守门”等自然景观。
巢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处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它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环湖四百余里,占巢湖市,庐江,肥东,肥西和合肥四县一市境地。四面环山,波光帆影,景色妩媚。明代文人叶善守在《登牛山望焦湖》一诗中写道:“风定湖水平,风生湖水活。波浪 撼天高,趁风峭帆出。远疑天上来,还向天际没。日暮净如濯。” 流入巢湖的河汊沟渠纵横交错,其源远至英,霍二山,水面面积达一百二十万亩,水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银鱼、虾米、螃蟹著称。
巢湖风景优美。宋人刘某游巢湖诗云:“天与水相通,舟行去不穷。何人能缩地,有术可分风? 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红。四山千里远,晴晦已难同。”巢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罗列,参差相映,座座峰峦,姿态万千。有“崎岖万山下,万山高且崖”的万家山,有“回首望诸峰,短云飞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视天开阔,俯寻路一线”的芙蓉岭。离城东北十余里 的亚父山(既旗山),是楚霸王项羽谋事范增的故乡,有亚父祠,亚父井,亚父冢等遗迹。东南的濡须山(今东关)和七宝山(既西关),形势险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吴楚之争,三国时魏吴之争,都在此时进行过激战。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对巢山景色叹到:“何曾蓄笔砚 ,景物自成诗。”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诗人们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一日游: 逍遥古津→教弩梵钟(明教寺)→包河秀色→包公祠→蜀山春晓
合肥科教一日游: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岛、合肥科技馆、合肥气象科技园、安徽省科技馆、安徽名人馆、合肥野生动物园、徽园等。
合肥名胜古迹一日游:包公祠、清风阁、包公墓园、明教寺�教弩台 、李鸿章故居、李鸿章享堂、逍遥津、瑶岗、刘铭传故居等。
合肥城市生态一日游:生态公园、南淝河上游景区、苗圃、合肥林业高科技示范园、大房郢水库、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
水乡古镇三河一日游:杨振宁旧居、孙仲德纪念馆、刘同兴隆庄、民俗馆、小南河游船、英王府、万年台、鹊渚廊桥、三县桥、古街、一人巷、庆禅寺等。
紫蓬山生态环保一日游:西庐寺、仙人洞、和尚井、野柿园、李典墓、佛园、龙颈古榆等。
岱山湖纯情山水一日游:情人谷、天鹅岛、跑马场、军体乐园、垂钓中心、观光游湖等。
景点:
包河秀色
在城东南的旧城墙外侧,因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后裔居住之地而得名,风景区内还建有包公祠和包公墓,更使这一名胜古迹流芳百世,万民敬仰。
明嘉靖年间,在包公幼年读书的河心香花墩上修建了包公祠,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东六角亭有井一口,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头痛难忍,故名“廉泉”。包河东南占地3公顷的松柏丛中,是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墓园。
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青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交 通 公交6、11、28、47、106、109、134路可达。
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坐落在合肥环城南路东段风景优美的包河公园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现有的祠堂建筑是清光绪年间所建的,庄严古扑。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 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公墓。
交 通 6路、11路、28路、47路、110路均可到达。
门 票 25元
包公墓
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
交 通 6路、11路、28路、47路、110路均可到达
门 票 20元
教弩梵钟(明教寺)
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现在的明教寺,耸立台上,雄伟壮观,乃清光绪十一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而得。明教寺现为全国重点寺庙,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宇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交 通 公交1、2、3、46、101、102、106、115、118、119、128、132、134、136、168路可达。
门 票 10元
逍遥古津
位于老城区东北角,古为肥水上的津渡,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
公元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而合肥守将张辽只有七千人。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多谋善战的张辽,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趁吴方立足未稳之际,于当天夜晚,亲率勇士八百,突入吴营,打得吴军丢盔弃甲,胆战心惊。而后回城固守,孙权屡攻不下,只得撤军。途中,又遭张辽的伏击。孙权措手不及,狼狈逃窜,在部将的掩护下,纵马跃过西津桥(后称飞骑桥),夺路而逃。从此逍遥津因此战役而名声大振。
如今,这里已辟为公园。园内不仅完整地保存一座曹魏大将张辽的衣冠冢,还有一尊横刀跃马的张辽塑像;东吴孙权败阵的飞骑桥也在园内恢复重建,更丰富了逍遥津的内涵意境。
交 通 公交2、102、118、132路可达。
门 票 5元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的故居位于合肥市淮河路的中段,这里已成为了合肥市的商业步行街。李家的祖先由江西迁来合肥的肥东,自李鸿章这一代起开始发迹。李鸿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余五人也身居高位,在当时非常地显赫。他们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
而如今,李宅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显赫,1997年前,合肥仅存了2处李氏家宅。一处为李鸿章故居,另一处为李鸿章侄孙李国蔬(李鹤章孙)的住宅,皆为典型的江南清朝民居建筑。1999年秋,李鸿章故居修竣,共五进,占地2500平方米,有专室介绍李鸿章的生平,以较为翔实的资料、实物、、模型,客观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的风云变幻的一生。
门 票 15元
真正的故居在肥东的长乐乡金安村后面的一个村子,那里有 他们家的祠堂和后人,还有族谱等。从合肥乘车的话可以从客运站坐到长乐或者湖滨的车,(可以在合肥随便问一个人到客运站怎么走)。告诉司机你到金安下车。是个村子的路口,司机会提醒你的。下车后向村子里走,如果不确定的话就问村民到临河集怎么走,步行时间越30分钟可以到达。那里是个古村落,大青石条铺就的路面上有历史的车辙留下的痕迹。一路上可以看到农田,河流,小桥,还可以带上钓具去小河垂钓。是个好地方。门票是免费的,你可以问那里的村民,他们会带你去李家祠堂。
三河镇
位于合肥市肥西县,距离合肥市区30多公里,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河流贯穿其间而得名,踞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小镇已具雏形。历史上此地曾发生过吴楚之战,1858年,太平军也在此发生过激战,由此留下众多历史遗迹,如城墙、天王府四合院等。
三河镇也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其景观情调不亚于苏南周庄。同时,荟粹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即古河、古桥、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楼和古战场。
三河镇的饮食文化发达,当地不论男女都能做几个拿手好菜。于是三河镇的土菜声名远播,在合肥市出现了很多冠以“三河”之名的饭店。然而要品尝三河的美食,还是要去三河镇。在那里随意找家稍有规模的饭店就可品尝到正宗的土菜了,且回味无穷。
岱山湖
地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冬暖夏凉,空气污染指数常年为20左右,达到优良标准。四面青山环绕,山水交融,水随山转,别有洞天,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46米。湖底为砂质,水清见底,四面山坡缓缓铺入水中,坡度小于15度,形成几处天然的沙滩,丘顶多呈浑圆状态,一座山丘发育有多种岩石层,既有火成岩,也有水成岩,还有变质岩,大部分山丘的主体岩性多为花岗岩、片麻岩等。水面有宽有窄,湖边有湾有港,自成体系,具有开展各类水上项目的理想环境,湖边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400多种植物,如马尾松、洋槐、元竹等。
岱山湖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闻名遐尔,“山不高而层峦叠嶂,水不大而气象万千”,勾画处了岱山湖的景色特征。湖中一孤岛,名曰天鹅岛,面积约170亩,岛上植被繁茂,花草香溢四方,岛上有一天池,大旱不涸,*雨不溢,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碧水晶莹,共长天一色。
有诗人云:“平湖天上落岱山,流水稻花拂云烟。”岱山湖湖中小岛千姿百态,别有情趣。湖东北有翡翠岛,上有一塘碧水,四周郁郁葱葱。天鹅岛宛如一只展翅俯身在湖面引水的天鹅,呼之欲出,颇具神韵。出翡翠岛过狭窄水道,眼前豁然开朗,扑面一岛,仿佛一只奋力击水前行的巨大乌龟,憨态可鞠,名曰“龟行岛”。
蜀山
坐落在合肥西郊9公里处,海拔284米。这里满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和引人入胜的奇花异草。乘观光索道上到山顶的观光旋转餐厅,庐州美景尽收眼底。
在蜀山周围先后建成了2万余亩水面的蜀山湖(董铺水库),占地400亩的烈士陵园,面积70公顷植物园和度假村,八十余公顷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合肥野生动物园,长达370米的“安徽第一画廊”——蜀山画廊,及十二生肖园、匹特搏彩弹射击娱乐中心和以植物造景的樱花园、月季园、枫树林等。
交通:18、21、29、34路到蜀山森林公园、观光索道和野生动物园,108、114路到蜀山湖和植物园。
徽园
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安路以西,繁华大道以北,东面毗邻明珠广场、安徽国际会展中心,西傍大学城,和少儿活动中心隔街相望。徽园占地二十公顷,园区整体规划以安徽行政区划为基本框架,长江、淮河环绕其间,东部皖北园区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皖南园区以徽派建筑水口园林为主要思路。
徽园大门的五根花冠状圆柱,象征着建国五十周年,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取得丰硕成果,那五个大理石球,便是硕果累累之意。与大门相连的桥称之世纪桥,造型像电话的听筒,似乎让人们倾听着中国历史的声音,同时也预示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通信极为发达,以世纪桥为分界点,东面的水域称为淮河,西面的水域便是长江。世纪桥通往的广场便是世纪广场,广场为椭圆形,面积一万平方米,每逢节假日,这里都有大型的文艺演出,白色帐篷下的阶梯是世纪广场的看台,供游客休息、观看演出。
各地在相应的区位上均建有代表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园和整个园区相得益彰。既有“黄山秀色、巢湖帆影、祗园风韵、九华佛光、李白吟月”等优美的人造景观,又有展示安徽社会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各类现代化展馆。徽园是了解安徽的窗口,也是理想的观光、娱乐、休闲场所。
四顶山
在肥东县南。山临巢湖,四峰兀起,故名。海拔174米。又传说古仙魏伯阳铸鼎炼丹于此,故又称为四鼎山,古有“庐阳一郡胜境”之说。唐代有人建寺,后方自勉建朝霞书院于此,皆毁。四顶山有“四顶朝霞”景观。传说魏伯阳炼丹聚集的仙气不散,形同朝霞。山上有洞穴奇石、“炼丹池”。池在西峰上,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15米,深 l米多,山泉终年不竭,清澈见底。“仙人洞”长3米,宽14米,高2米,可容数人。“伯阳井”又名“蜀井”,也在西峰,深不见底,水清味甘。另有“鹦鹉观天”石、“老蚌含珠”石、“棋盘”石、“都御史座”石、“钓鱼台”、“天将守门”等自然景观。
巢湖
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处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它东西绵延一百八十里,环湖四百余里,占巢湖市,庐江,肥东,肥西和合肥四县一市境地。四面环山,波光帆影,景色妩媚。明代文人叶善守在《登牛山望焦湖》一诗中写道:“风定湖水平,风生湖水活。波浪 撼天高,趁风峭帆出。远疑天上来,还向天际没。日暮净如濯。” 流入巢湖的河汊沟渠纵横交错,其源远至英,霍二山,水面面积达一百二十万亩,水产资源丰富,尤以产银鱼、虾米、螃蟹著称。
巢湖风景优美。宋人刘某游巢湖诗云:“天与水相通,舟行去不穷。何人能缩地,有术可分风? 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红。四山千里远,晴晦已难同。”巢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罗列,参差相映,座座峰峦,姿态万千。有“崎岖万山下,万山高且崖”的万家山,有“回首望诸峰,短云飞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视天开阔,俯寻路一线”的芙蓉岭。离城东北十余里 的亚父山(既旗山),是楚霸王项羽谋事范增的故乡,有亚父祠,亚父井,亚父冢等遗迹。东南的濡须山(今东关)和七宝山(既西关),形势险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吴楚之争,三国时魏吴之争,都在此时进行过激战。宋代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对巢山景色叹到:“何曾蓄笔砚 ,景物自成诗。”这山水之胜,林壑之美,诗人们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
一日游: 逍遥古津→教弩梵钟(明教寺)→包河秀色→包公祠→蜀山春晓
合肥科教一日游: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岛、合肥科技馆、合肥气象科技园、安徽省科技馆、安徽名人馆、合肥野生动物园、徽园等。
合肥名胜古迹一日游:包公祠、清风阁、包公墓园、明教寺�教弩台 、李鸿章故居、李鸿章享堂、逍遥津、瑶岗、刘铭传故居等。
合肥城市生态一日游:生态公园、南淝河上游景区、苗圃、合肥林业高科技示范园、大房郢水库、植物园、野生动物园等。
水乡古镇三河一日游:杨振宁旧居、孙仲德纪念馆、刘同兴隆庄、民俗馆、小南河游船、英王府、万年台、鹊渚廊桥、三县桥、古街、一人巷、庆禅寺等。
紫蓬山生态环保一日游:西庐寺、仙人洞、和尚井、野柿园、李典墓、佛园、龙颈古榆等。
岱山湖纯情山水一日游:情人谷、天鹅岛、跑马场、军体乐园、垂钓中心、观光游湖等。
景点:
包河秀色
在城东南的旧城墙外侧,因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后裔居住之地而得名,风景区内还建有包公祠和包公墓,更使这一名胜古迹流芳百世,万民敬仰。
明嘉靖年间,在包公幼年读书的河心香花墩上修建了包公祠,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东六角亭有井一口,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头痛难忍,故名“廉泉”。包河东南占地3公顷的松柏丛中,是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墓园。
为纪念包公千年诞辰,在包河公园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了包公文化园,除包公祠、包公墓外,还新建了青天阁、包公纪念馆、功德广场、水面喷泉等。整个风景区庄严肃穆,环境优美;湖面波光涟漪,游艇荡漾;两岸垂柳婆娑,嘉木葱茏,是人们拜谒先贤、观赏游览的好去处。
交 通 公交6、11、28、47、106、109、134路可达。
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坐落在合肥环城南路东段风景优美的包河公园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现有的祠堂建筑是清光绪年间所建的,庄严古扑。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享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享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亭栏画栋顶端雕有浮龙,晴天白日,龙影映人井底,随着井水晃动,如龙飞舞,俗称“龙井”。清末举人李国苇根据传说写了《井享记》,发出“抑或孝肃祠旁之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是未可知也” 的议论,世人改称“廉泉”。其祠四面环水,正门朝南,西廊陈列包氏支谱、遗物、包公家训和包公墨迹,以及有关史册资料。祠四周即包河,相传生红花藕,断之无丝,“包老直道无私、竟及于物”,因此传为佳话。与包孝肃祠紧连的是包河南畔林区的包公墓。
交 通 6路、11路、28路、47路、110路均可到达。
门 票 25元
包公墓
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位于合肥市内包河南畔林区,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1200平方米。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附墓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24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内安放包拯遗骨。北侧是附墓区,有包拯夫人董氏及其子、媳等墓5座。整个墓园庄重肃穆,寓包拯禀性峭直、刚毅之意。
交 通 6路、11路、28路、47路、110路均可到达
门 票 20元
教弩梵钟(明教寺)
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现在的明教寺,耸立台上,雄伟壮观,乃清光绪十一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而得。明教寺现为全国重点寺庙,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宇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交 通 公交1、2、3、46、101、102、106、115、118、119、128、132、134、136、168路可达。
门 票 10元
逍遥古津
位于老城区东北角,古为肥水上的津渡,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
公元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而合肥守将张辽只有七千人。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多谋善战的张辽,采取以攻为守的战略,趁吴方立足未稳之际,于当天夜晚,亲率勇士八百,突入吴营,打得吴军丢盔弃甲,胆战心惊。而后回城固守,孙权屡攻不下,只得撤军。途中,又遭张辽的伏击。孙权措手不及,狼狈逃窜,在部将的掩护下,纵马跃过西津桥(后称飞骑桥),夺路而逃。从此逍遥津因此战役而名声大振。
如今,这里已辟为公园。园内不仅完整地保存一座曹魏大将张辽的衣冠冢,还有一尊横刀跃马的张辽塑像;东吴孙权败阵的飞骑桥也在园内恢复重建,更丰富了逍遥津的内涵意境。
交 通 公交2、102、118、132路可达。
门 票 5元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的故居位于合肥市淮河路的中段,这里已成为了合肥市的商业步行街。李家的祖先由江西迁来合肥的肥东,自李鸿章这一代起开始发迹。李鸿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余五人也身居高位,在当时非常地显赫。他们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
而如今,李宅早已失去了昔日的显赫,1997年前,合肥仅存了2处李氏家宅。一处为李鸿章故居,另一处为李鸿章侄孙李国蔬(李鹤章孙)的住宅,皆为典
典姓 典氏家谱 典姓起源 典姓名人 典姓的来源 典姓简介
本文2023-10-02 08:27:4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5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