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礼贤文言文原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陈蕃礼贤文言文原文,第1张

1 求《陈蕃礼贤》翻译

东汉末年有一个大名士,叫陈蕃,字仲举。陈蕃的才名到底有多大呢?当时有一批清流士大夫,专门抨击朝政黑暗。这些士大夫里面也分等级,其中最高的是“三君”,其次是“八俊”,以下依次是“八顾”、“八及”、“八厨”。陈蕃就是“三君”之一,可以说是清流士大夫的领袖。陈蕃德高望重,影响也就大了,所以“言为士则,行为士范”,一言一行都是当时士人的楷模。陈蕃刚出来做官的时候,志向很高,“有澄清天下之志”,就是想把天下事都治理好。他在担任豫章太守的时候,大概相当于今天江西南昌市市长,一到任,就去拜访当地名士徐孺子。徐孺子真名叫徐穉,字孺子,是南昌本地人,才名很高。读过王勃《滕王阁序》的人一定对他不陌生,“徐孺下陈蕃之榻”,说的就是他。陈蕃刚到任就去拜访徐穉,底下人不愿意了。陈蕃的主簿,相当于秘书长,就对他说:“大家希望太守您先进官署。”府君在汉代是专门用来称呼太守的,这与后来称自己的祖先为府君不同。陈蕃回答说:“当年周武王刚打下天下,就去商朝贤人商容旧居致敬。今天我也不先进官署,而先去礼敬贤人,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了!”陈蕃的这一举动在今天似乎很少了,但在古代却是一个外地来的官员收获民心的重要行为。我们在史书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古代不少担任地方官的官员,在到任之初都会去拜访当地名士。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2 《世说新语》这本书的“陈蕃礼贤下士”的译文

译文:

陈蕃(字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字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扩展资料:

陈蕃礼贤下士的为政者,以扫天下为己任:

东汉时期,朝廷渐渐腐败下去,宦官掌权,民不聊生。陈蕃从小就胸怀大志,卓尔不群,立志要重振朝纲,整顿官场风气,处罚宦官。在陈蕃的少年时代,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看到陈蕃的院子萧条破败,便问陈蕃:“你怎么不整理院落来迎接客人呢?”

陈蕃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应当以天下为已任,怎么能只清扫一个庭院呢?”其志向之大,才思之敏捷,已露端倪。陈蕃任豫章太守时,刚刚到任,便急忙去拜访被世人称为“南州高士”的隐士徐稚,即徐孺子。陈蕃手下的人对陈蕃此举大为不解,议论纷纷。

有人甚至怀疑他的用心所在。然而,陈蕃并不在意这些议论,而是以虚心求教的态度找到了这位隐士。二人彼此久闻大名,虽从未相见,却是一见如故。二人既谈论重振朝纲削弱宦官之事,也谈论了如何治国理政,关爱百姓。

此后不久,徐稚来馆舍回拜陈蕃。知己再次相见,自然是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夜,徐稚匆匆起身告辞,陈蕃急忙阻拦请求他留宿一夜。看着陈蕃诚挚的面孔,徐稚反而为难起来,陈蕃的馆舍内只有张床,且只能睡一个人,他很了解陈蕃的为人。

说什么也不会让他睡在地下,可徐稚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好友睡在地上呢?就这样,两个人互相推让,最后徐稚还是没有拗过陈蕃,躺在床上的徐稚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徐稚要走了,两位挚友依依不舍,不忍分别。

送走徐稚后,陈蕃在自己的卧室特设了一张床榻,是为徐稚专用的,其目的在于随时随地准备接待徐稚的来访。每逢徐稚来时,陈蕃都亲自整理床铺,让徐稚得到了暖心的招待。等徐稚走后,陈蕃便将床榻悬起,以备徐稚下次来再用。

东汉的宦官长时间把持朝政,因此世风日下,而陈蕃却一身正气,并且礼贤下士。于是沽名钓誉之徒都来巴结他,政客富商亲友都登门来访,一时门庭若市。对这些首炎附势之徒,陈蕃从来持不屑一顾的态度。陈蕃如此行事,自然得罪了那些阿谀权势的小人。

于是诬陷、诽谤之词接踵而来,说什么“陈蕃交结隐士,居心叵测”等等。然而,陈蕃仍然是我行我素,并向朝廷推荐徐稚做太原太守。但因徐稚已闲散惯了,不愿为官,只好作罢。陈蕃晚年时,仍致力于清肃朝纲,匡正刘汉天下,七十高龄之时。

因和别人一起谋取宦官性命之时走露风声,不幸遇害。陈蕃虽未实现生平大志,但他那张悬挂在家里、专为贤士而设的床榻,发人深省。

-世说新语·德行

3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4 古文《陈仲举礼贤》的翻译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参考资料:

5 < >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簙报告:"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二、原文: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煗。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 。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物简介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被举为孝廉,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因不应梁冀私情被降为修武县令,任尚书。又因上疏得罪宠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内为政严峻,使吏民敬畏。后迁尚书令、大鸿胪,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免。再拜议郎、光禄勋,与黄琬公平选举,因而遭诬告罢官。不久,被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

6 《陈蕃礼贤》的现代文的意思是什么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德行一

东汉末年有一个大名士,叫陈蕃,字仲举。陈蕃的才名到底有多大呢?当时有一批清流士大夫,专门抨击朝政黑暗。这些士大夫里面也分等级,其中最高的是“三君”,其次是“八俊”,以下依次是“八顾”、“八及”、“八厨”。陈蕃就是“三君”之一,可以说是清流士大夫的领袖。陈蕃德高望重,影响也就大了,所以“言为士则,行为士范”,一言一行都是当时士人的楷模。陈蕃刚出来做官的时候,志向很高,“有澄清天下之志”,就是想把天下事都治理好。他在担任豫章太守的时候,大概相当于今天江西南昌市市长,一到任,就去拜访当地名士徐孺子。徐孺子真名叫徐穉,字孺子,是南昌本地人,才名很高。读过王勃《滕王阁序》的人一定对他不陌生,“徐孺下陈蕃之榻”,说的就是他。陈蕃刚到任就去拜访徐穉,底下人不愿意了。陈蕃的主簿,相当于秘书长,就对他说:“大家希望太守您先进官署。”府君在汉代是专门用来称呼太守的,这与后来称自己的祖先为府君不同。陈蕃回答说:“当年周武王刚打下天下,就去商朝贤人商容旧居致敬。今天我也不先进官署,而先去礼敬贤人,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了!”陈蕃的这一举动在今天似乎很少了,但在古代却是一个外地来的官员收获民心的重要行为。我们在史书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古代不少担任地方官的官员,在到任之初都会去拜访当地名士。

7 < >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簙报告:"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 二、原文: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煗。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扩展资料 一、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汉族,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

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 。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

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物简介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

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

被举为孝廉,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因不应梁冀私情被降为修武县令,任尚书。

又因上疏得罪宠臣而外放豫章太守,任内为政严峻,使吏民敬畏。后迁尚书令、大鸿胪,因上疏救李云被罢免。

再拜议郎、光禄勋,与黄琬公平选举,因而遭诬告罢官。不久,被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

8 文言文陈仲举礼贤的翻译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9 《陈忠贤举礼贤》翻译

亲你是不是打错名字了、这里有个叫《陈仲举礼贤》的!!!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3月7日

徐孺能下陈蕃榻

姜家大被以同眠

尚书令向汉桓帝推荐了五位隐士,其中的徐穉和姜肱两人,留下了很好的声誉。1597尚书令陈蕃上疏荐五处士,豫章徐稚(稚同穉[zhì],徐孺子)、彭城姜肱[gōng]、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帝悉以安车、玄纁备礼征之,皆不至。

唐代文学家王勃在《滕王阁序》里说:“徐孺下陈蕃之塌。”徐孺子就是徐穉的大号。后代的儿童读物《幼学琼林》里面提到:“姜家大被以同眠。”姜家是姜肱一家人。现在来看看他们的逸事吧。

徐穉家里很穷,自己耕田种地,从不要别人的恩惠,一家人节俭和气,是乡里的表率。太守和县令多次征聘,徐穉不愿出来,他想,何必在污浊的官场里整天应付呢?1597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

豫章太守陈蕃,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请徐穉当郡里的功曹,主管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徐穉没有推辞,亲自步行到太守府,见面以后就回家了。1597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之免,既谒而退。

陈蕃性子一向很急,作风也十分严肃,但没有勉强留难,只是专门造了一张床塌,等待客人下次再来。1597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

徐穉佩服陈蕃的为人,有时顺便来访,主人就摊开这张床,请他坐下,两杯淡酒,促膝谈心;有时高谈阔论,兴致极好,主客开怀畅饮。客人要走了,主人也不送,只是回头把床折叠好;别的人是不能坐的。

一个太守为一位平民百姓特设专用的坐塌,表示格外尊重,是历史上的头一回,因此成为著名的典故。

徐穉不做官,却很讲情义,听到某位朋友死了,虽在千里之外,也要亲自去吊丧。他的方法很简单:在家里做一只烤鸡,用一团棉絮泡在酒里再晒干,包着鸡肉,直接赶到死者墓地。然后用水浸泡棉絮,拧干变成水酒,把一碗饭放在茅草上,烤鸡供在碗边,再酹酒在地,留下一张名帖,也不跟主人打招呼,径直走了。别人觉得奇怪,他说:“我是悼念死者,何必打扰生者?”1597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稚虽不应诸公之辟,然闻其死丧,辄负笈赴吊。常于家豫炙鸡一只,以一两绵絮渍酒中暴干,以裹鸡,径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渍绵,使有酒气,斗米饭,白茅为藉。以鸡置前,醊酒毕,留谒则去,不见丧主。

太尉黄琼死后,天下四方的宾客,六七千人送葬。徐穉过去曾向他请教学习,这回也来了。他进门后,不向主人打招呼,把酒浇在地上,跪下悲哭。哭完以后,头也不回地走了。1642初,琼之教授于家。徐稚从之咨访大义,及琼贵,牦绝不复交。至是,牦往吊之,进酹,〔醊祭以酒沃地曰酹。〕哀哭而去,人莫知者。

客人们都没注意,有的向主管丧事的人问起,管事说:“是有一位书生,穿的粗布大补,哭得很伤心,没留下名字。”1642诸名士推问丧宰,宰曰:“先时有一书生来,衣粗薄而哭之哀,不记姓字。”

这样一说,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当今名士徐孺子,怎能失掉这么好的机会不见面呢?马上请善于交际的茅容,骑上快马去追。徐穉步行走得慢,茅容追上了,把他请进饭馆,沽酒买肉,主客碰杯欢饮。当问及国事人情时,徐穉沉默不言;换个话题谈庄稼,又滔滔不绝。1642众曰:“必徐孺子也。”〔徐稚,字孺子〕于是选能言者陈留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沽酒市肉,稚为饮食。容问国家之事,稚不答。更问稼穑之事,稚乃答之。

茅容送走客人后,回来把情况告诉大家。有人为徐穉可惜:“古人说过,值得交谈的人却没有交谈,错过机会,是没把人看准,叫做有眼无珠,怪可惜的。茅容是当今最善辞令的人,徐穉竟然爱理不理,真叫人不可理解。”1642容还,以语诸人,或曰:“孔子云:‘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然则孺子其失人乎?”

在场的郭泰摇摇头,说:“完全不是这回事。儒子为人,清廉高洁,饿了不吃请客饭,冷了不穿送的衣。今天却接受茅君的邀请,饮酒吃肉,可见他知道茅君是贤明君子。他不愿回答国事人情,自有他的道理。不回答就是不必要回答,明白人自然会明白。孔子说过,“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徐穉不回答,不是他不理解茅君,是他太理解茅君了,一般人是没法了解徐穉的心胸的。”1642太原郭泰曰:“不然。孺子之为人,清洁高廉,饥不可得食,寒不可得衣,而为季伟饮酒食肉,此为已知季伟之贤故也。〔茅容,字季伟〕所以不答国事者,是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郭泰的一番高论,让大家都服了,原来徐穉竟是那样的深不可测啊。

再看姜肱吧,他没有名士作风,只讲求实际,不凭言谈吸引他人。

姜肱共三兄弟,二弟仲海、三弟季江,都是最重孝道的人。全家孝顺父母,兄友弟恭,感情十分融洽。三兄弟做了一条宽大的棉被,晚上抵足同眠,可见有多么亲热。他们不受政府的征聘,一直耕田种地,靠劳动生活。1597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友著闻,常同被而寝,[《幼学琼林》:姜家大被以同眠]不应征聘。

太守对他们很客气。为了表答谢意,姜肱和季江一同到郡城去回拜。走到半路,一群强盗碰到兄弟俩,不由分说,绑起来想动手杀人。姜肱说:“兄弟年轻,父母最疼爱,他尚无妻室儿女,死了可惜。我愿用生命换他回去,请你们放了他。”1597肱尝与弟季江俱诣郡,夜于道为盗所劫,欲杀之,肱曰:“弟年幼,父母所怜,又未聘娶,愿杀身济弟。”

季江说:“哥哥年长,养家活口的担子在他身上,是父母的依靠,也是国家的人才。请你们杀死终不言益我,放掉他吧。”1597季江曰:“兄年德在前,家之珍宝,国之英俊,乞自受戮,以代兄命。”

强盗们听了很感动,把兄弟俩都放了,只将钱财衣服拿走。到了郡城,太守看他们衣裳单薄,冷得发抖,很奇怪,问起原因,兄弟俩觉得强盗是讲义气的,没说出来。不久,强盗们知道这事,内心很惭愧,到旅店来见姜肱,叩头谢罪,交还衣服和钱财。姜肱不接受,请大家喝酒,然后挥手告别。1597盗遂两释焉,但掠夺衣资而已。既至,郡中见肱无衣服,怪问其故,肱托以它辞,终不言盗。盗闻而感悔,就精庐求见征君,叩头谢罪,还所略物。肱不受,劳以酒食而遣之。

桓帝听到这件事,很是赞赏,想要姜家兄弟出来做官,派人去邀请。姜肱只想回家,婉言谢绝了皇帝的美意。桓帝便派画工赶到姜肱的家里,摹画三兄弟的图像,准备向社会宣传,作为士民的楷模。姜肱一再推辞,实在摆不脱身,就用被子把脸捂住,说有些头疼眼花,身子支持不住,也见不得风,这样才把画工支使开。1597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3月9日

瓦甑已碎何须惜

经师易得人师难

太原人郭泰,大号林宗,是桓帝时候的大名士。他学问广博,谈吐高雅,眼光敏锐,跟别人稍有接触,就能将对方的人品学问,估计个八九不离十。他待人热情,喜欢提携后辈,凡经他表扬推荐的,都能得到社会的承认。1642泰博学,善谈论。

郭泰初到洛阳,也没有被人了解。后来,碰到陈留人符融,对郭泰十分欣赏,符融把他介绍给河南太守李膺。1642初游雒阳,时人莫识,陈留符融一见嗟异,因以介于河南尹李膺。

这位李膺,曾经使“荀家八龙”之一的荀爽大为倾倒。他多次遭受打击,依然正直敢言,是朝廷的柱石,社会人士把他看成时代的希望。凡是受他接见过的人,莫不觉得无上光荣;人们便称这个人为“登龙门”,就像江海里的鱼儿守在龙门下面,一旦趁着风浪跳上去了,会变成龙一样。可见,李庸表彰过的人,自会身价百倍。

郭泰拜见李膺,交谈一番之后,把这位鼎鼎大名的太守也镇住了。李膺由衷地赞叹:“我见过的人太多了,赶得上郭林宗的还没一个!论聪敏通达,见识高深,风度清雅,当今的中国,他是第一人!”立即定交,结成知己朋友。郭林宗的名声从此传遍了京师。1642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同辈,伴侣〕。”遂与为友,于是名震京师。

郭泰要回老家了,洛阳的贵族和名士在大河(今黄河)岸边送行,马车排成行,绵延几十里。李麝亲自送郭泰渡河,两人同乘一只船,江风拂拂,衣决飘飘,岸上的人远远望去,就像两位仙人,无不嗟叹称赞。1642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膺唯与泰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郭泰到处游学,结识天下的名士。一天,他路过陈留,忽然下起雨来,赶忙走到一棵大树下躲雨。这里有一群农夫,原来也是避雨的,有的蹲,有的站,闹闹嚷嚷,很是粗野。只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汉子,坐在稍远处,端端正正,十分文静。1642泰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周游郡国。茅容,年四十馀,耕于野,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

郭泰陡然瞥见,大为惊异:“热闹之中求安静,不简单哪!”当即走到那人面前,互通姓名,原来他叫茅容。郭泰向他借宿,茅容很爽快地答应了。1642泰见而异之,因请寓宿。

两人回到茅舍,茅容忙忙碌碌,杀了一只母鸡,煮好小米饭。郭泰以为是招待自己的。只见茅容把鸡肉分成两碗,一碗端进内房给母亲,一碗放在食橱里。接着做了两样蔬菜,请客人吃饭。1642旦日,容杀鸡为馔,泰谓为己设;容分半食母,馀半庋置,〔板为阁以藏物曰庋〕自以草蔬与客同饭。

郭泰大为感动:“老弟,你比我强多了。我家来了客人,我总要从父母吃的肉食里分出一份来,免得另外做菜的。你不同,奉养母亲的菜蔬,绝不沾边,客人来了也不能吃。你这样孝顺,真是我的榜样。”临告辞时,向茅容恭敬地作揖,又劝他认真读书。茅容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名家,口才极好,受到社会的尊重。1642泰曰:“卿贤哉远矣!郭林宗犹减三牲之具以供宾旅,而卿如此,乃我友也。”起,对之揖,劝令从学,卒为盛德。

钜鹿人孟敏,在太原卖窑货,也就是卖陶器。一天,他挑着一满担瓦甑,忽然绳子断了,“哗啦”一声,全都摔成碎片。孟敏也没正眼瞄一瞄,扛着扁担,径直走了。郭泰恰巧路过,赶上去问他:“你不觉得可惜吗?”1642巨鹿孟敏,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

“已经跌破了,可惜它,又有什么用处?”1642泰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郭泰见他那样冷静,一定是位有气魄能决断的人,请他到酒馆闲聊,又发现他头脑灵活,眼界广阔,不是等闲之辈,便劝他拜师求学。孟敏后来也闻名当世。1642泰以为有分决,与之言,知其德性,因劝令游学,遂知名当世。

陈留的申屠蟠,是漆匠出身;鄢陵人庚乘,是县衙大门的守卫。郭泰见过他们一面,就发现二人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经过劝导启发,他们也都成了有学识的人。1642陈留申屠蟠,家贫,佣为漆工;鄢陵庾乘,少给事县廷为门士;泰见而奇之,其后皆为名士。自馀或出于屠沽、卒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

陈国的少年魏昭,向郭泰请求:“教书先生是容易找到的,教人的先生难得遇见;我希望能在您的身边扫地做饭,您肯收留我吗?”郭泰答应下来了。1642陈国童子魏昭请于泰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泰许之。

一天,郭泰有病,躺在床上,叫魏昭煮粥。煮好了端上来,郭泰呵责道:“你给老师煮粥,不诚心,不恭敬,吃不得!”一下子把粥碗掀倒,溅得满地都是。1642泰尝不佳,命昭作粥,粥成,进泰,泰呵之曰:“为长者作粥,不加意敬,使不可食!”以杯掷地。

魏昭不声不响,重新煮过,再送上来,郭泰同样呵叱。一连三次,做学生的平心静气,没有丝毫埋怨情绪。郭泰这才拉住魏昭的手:“我原来只看到你的表面,现在才真的了解你的内心了。”师徒两人竟成了朋友。1642昭更为粥重进,泰复呵之。如此者三,昭姿容无变。泰乃曰:“吾始见子之面,而今而后,知卿心耳!”遂友而善之。

陈留郡的学生左原,犯了校规被开除,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郭泰半路上遇见他,就主动地上前安慰,请他到饭馆饮酒谈心,告诉他说:“春秋时候的颜涿聚,是泰山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生意人。后来,一个是齐国的忠臣,一个是魏国的贤人。孔子的学生颜回,是大名家吧,也不能完全避免过失,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千万不可灰心,认真找找原因就行了。”左原受到鼓舞,愉快地告别而去。1642陈留左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泰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驵,会也,谓合两家之买卖,如今之度市也。〕卒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馀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

有人很不理解,跟那些品质不好的人交往干什么?郭泰说:“有错误的人,品质差的人,要不及时帮助,会越变越糟,出大乱子。我应该尽到做人的本分嘛。”1642或有讥泰不绝恶人者,泰曰:“人而不仁,疾〔讨厌〕之已甚,乱也。”

后来,左原又犯了毛病,拉上一帮同伙,想报复老师。当天,郭泰恰巧在学堂里作客,左原一眼看到他,内心很惭愧,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大家知道这件事后,晓得左原是受了郭泰的感召,便向他道谢,郭泰高兴地说:“只要左原变好了,就是我最大的愉快,诸位不必这样客气。”1642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其日,泰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太守推崇郭泰“有道”,劝他做官,他不接受。朋友们十分惋惜,认为他是汉朝立国以来最优秀的人物,不去为国立功,太浪费了。郭泰告诉朋友们:“我夜晚静观天象,白天分析时局,已经看出,国家的政治没有希望了。皇天要汉室灭亡,英雄豪杰又能怎样?我只能尽自己的力量,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这样度过晚年,也就得到安慰了。”1642泰尝举有道,不就,同郡宋冲素服其德,以为自汉元以来,未见其匹,尝劝之仕。泰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吾将优游卒岁而已。”然犹周旋京师,诲诱不息。

话虽这样说,可心里总是忧急国事,就给徐穉写信,征求他的想法。徐穉答复他说:“大树要倒,一根细绳子拉得住吗?我们何必惶惶终日,到处奔走,觉也睡不安稳呢?还是听其自然吧。”郭泰才真正安静下来。1642徐稚以书戒之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泰感寤曰:“谨拜斯言,以为师表。”

名士范滂,也是当时众望所归的人物。有人问他郭泰的情况,他说:“郭林宗嘛,我很难用一句话说得周到完善。我只觉得:他像介之推,孝敬父母不出山;又像柳下惠,耿介坚贞,超凡入圣,却也跟普通人来往;他不做皇帝的臣子,也不做王侯的朋友。别的情况我就不清楚了。”1642或问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那么我们到底该佩服郭泰什么呢?帮助他人,鼓励他人,一起向前进,恐怕是最值得学习的。

 文言语法

 1、通假字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采”同“寀”,官员,这里指人才。)

 俨骖騑于上路 (“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

 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接孟氏之芳邻 (“接”通“结”,结交)

 2、古今异义

 一介书生 古义:量词,个 今义:介绍,介于

 千里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屁

 时维九月 古义:在 今义: 常作“维护”、“维持”之义。

 俨骖騑于上路 古义:高高的道路 今义: 走上路程。

 孟学士之词宗 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穷且益坚 古义: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 没有钱,穷困。

 所赖君子见机 古义:看到细微的预兆 今义: 看机会,看形式。

 阮籍猖狂 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肆无忌惮。

 盛筵难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

 谁悲失路之人 古义:同情 今义:悲伤。

 3、一词多义

 故:

 (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故:旧。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所以。

 (3)、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特地。

 (4)、既克,公问其故 故:原因。

 尽:

 (1)、宾主尽东南之美 尽:全,都。

 (2)、潦水尽而寒潭清 尽:没,干。

 (3)、则智者尽其谋 尽:全部用出。

 (4)、聊乘化以归尽 尽:完,尽头。

 属: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是。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属:在。

 即:

 (1)、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即:依附。

 (2)、胡天八月即飞雪 即: 就

 (3)、且壮士之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即: 则 。

 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4词类活用

 ①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②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③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④ 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⑤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⑥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⑦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⑧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⑨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⑩雾: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雾一样)

 ⑾骇:川泽纡其骇瞩 (使动 使……吃惊)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省略句:渔舟唱晚,响穷(于)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于)衡阳之浦

 (3)、倒装句:奏流水以何惭(宾语前置)。

 相关成语

 胜友如云

 拼音:shèng yǒu rú yún

 解释: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人杰地灵

 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高朋满座

 拼音:gāo péng mǎn zuò

 解释: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宾客很多。

 腾蛟起凤

 拼音:téng jiāo qǐ fèng

 解释: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物华天宝

 拼音:wù huá tiān bǎo

 解释: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钟鸣鼎食

 拼音:zhōng míng dǐng shí

 解释: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

 逸兴遄飞

 拼音:yì xìng chuán fēi

 解释: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天高地迥

 拼音:tiān gāo dì jiǒng

 解释:迥:远。形容极其高远。

 萍水相逢

 拼音: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 。

 解释: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命途多舛

 拼音:mìng tú duō chuǎn

 解释: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老当益壮

 拼音: lǎo dāng yì zhuàng

 解释: 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一介书生

 拼音:yī jiè shū shēng

 解释: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拼音:dōng yú yǐ shì,sāng yú fēi wǎn

 解释: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用典修辞

 (一)用典详释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青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哭着回来。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大人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二)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1)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襜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天宫的看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三尺:指衣带下垂的长度。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绅,指衣带结余下垂的部分。微命,即“一命”,周朝官阶制度是从一命到九命,一命是最低级的官职。三尺微命,指地位卑微。一介:一个。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1 徐孺子的文言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①?”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令:如果。物:指人和事物。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睛睛里有瞳人,如果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①?”答曰:“偷,那得行礼!”

注释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译文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2 文言文徐孺子妙答的答案

徐孺子妙答

徐稺(生卒年不详),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东汉时期名士,世称“南州高士”。曾屡次被朝廷及地方征召,终未出仕。汉灵帝初年,徐稺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徐稺因其“恭俭义让,淡泊明志”的处世哲学受到世人推崇,被认为是“人杰”的典范和楷模。

轶事典故

徐孺子赏月

徐稺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穉说:“不是这样。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没有这个一定看不见。”

解字劝邻人

徐穉十一岁时,与太原人郭泰交游往来。一次,郭泰邀请徐穉到家中,郭家的院子里有一棵大树,正准备砍伐掉,郭泰说:“建造的宅院,正像一个大方口字一样,这‘口’中有‘木’,是个‘困’字,大不吉祥。”徐穉答道:“建造宅院的方法,都正像一个大方口一样,可这‘口’中有‘人’,与‘囚’字有什么不同?”郭林宗对徐穉的话无法诘难。

(没有找到你说的原文。仅有此妙答的两小篇典故,供你参考。)

徐孺子是一个,机灵,聪明,不死板的孩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扩展资料

徐孺子一贯崇尚“恭俭义让,淡泊明志”,不愿为官而乐于助人,被人们尊称为“南州高士”和“布衣学者”,成为千秋传颂的“人杰地灵之典范”。

他曾赴江夏(今湖北云梦)拜著名学者黄琼为师,后来黄当了大官,徐就与之断交,并多次拒绝黄邀请他去当官。黄琼死后,徐孺子身背干粮从南昌徒步数日赶到江夏哭祭,后人敬佩道:“邀官不肯出门,奔丧不远千里。”

相传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稚之人品而特为其专设一榻,去则悬之。于是在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便有了“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不朽的名句,并且千古传为佳话。陈蕃曾多次赠粮给徐孺子,徐认为“非自力而不食”,于是全部转送给贫苦人家。

陈蕃礼贤文言文原文

1 求《陈蕃礼贤》翻译 东汉末年有一个大名士,叫陈蕃,字仲举。陈蕃的才名到底有多大呢?当时有一批清流士大夫,专门抨击朝政黑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