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为何必须遵循严格的范式?
公文必须遵循严格范式的原因:公文是机构行为的一种载体,是行为的书面延伸,严肃、严谨、规范是基本要求。
我国公文有统一性的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执行,此次修订于2012年7月1日正式生效。
注意事项:
1、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2、简明扼要。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3、谦虚谨慎,勤勉及时。
4、贵在得“体”。合乎体式,合乎身份。
5、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正确。时间一般要写具体的年月日。使用数字时,除公文编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专用术语和其他必须用阿拉伯数字者外,一般用汉字书写。
也许下面的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科恩的科学范式论与心理科学革命
摘要 科恩的范式论提出了他的著名科学发展模式。按照他的范式标准,心理学仍不是常规科学,心理学中的行为革命和认知革命都不是科恩的科学范式革命。科恩的范式论存在着许多理论局限,但也有一定历史贡献。
一、科恩的范式论与科学革命
科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他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他的科学哲学理论――科学范式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范式概念,在科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具体地说,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科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有共同的范式,才可以称为科学,否则就不能称为科学或称前科学。
科恩根据范式概念提出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在科学发展观上,科恩既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的“逐渐积累”观,也反对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关于科学发展是“不断推翻的增长”的观点。他相信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是一个进化与革命、积累与飞跃、连续和中断的不断交替的过程,而且科学发展的历史明显地体现了这个过程。科学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时期:(1)前科学时期;(2)常规科学时期;(3 )反常和危机时期;(4)科学革命时期。在科学史上,科学革命的典型例子,如天文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化学中的拉瓦锡革命,物理学中先有牛顿革命而后有爱因斯坦革命。新范式最终战胜并取代了旧范式,这就标志着科学革命时期的结束,而进入了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在新的常规科学时期中,新的范式成了该学科的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科学研究在新范式的指引下继续积累地前进,但是到了后来,又出现了许多反常现象,陷入新的科学危机,而引起新的科学革命,并实现从新的范式到更新的范式的转变,而进入更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发展就是通过这几个环节的不断循环往复而不断前进的。科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可以简单表示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科恩认为,一切科学的发展都是按照这个科学革命的规律发展的。
科恩的范式论是关于科学发展的一般方法论,在它提出之后,不但引起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热烈讨论,也引起社会科学家的积极响应。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心理学家等都纷纷运用范式论来分析和说明各自学科的历史发展过程。1988年苛勒曼和萨勒门发表了《心理学杂志文献中的科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文,综述了范式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情况。
二、范式革命与行为革命
科恩的范式论是否可以成功地重建心理科学发展史?范式革命是否可以有效地说明心理科学革命?西方心理学史家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帕勒牟、加德纳和库享等人持肯定态度,利黑和舒尔兹等人则持否定态度。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按照科恩的科学发展模式,从冯特开始,心理学经历了心理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三个范式科学时期。其间伴随着两次危机和革命:第一次是20世纪初的心理主义范式的危机,导致1913年的行为革命;第二次是五六十年代的行为主义范式的危机,导致1956―1965年的认知革命。心理心义范式是心理学的第一个范式,以冯特等人为代表。这一范式把心理学界定为心理生活或意识的科学,内省法是其主要研究方法。行为主义范式是以华生等人为代表,它把心理学界定为行为科学,客观的行为研究是其基本方法。认知主义范式则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又重新回到心理过程上来。巴斯认为,大多数心理学派从元理论上讲都具有认知倾向,它们的存在都有助于认知革命的产生。他甚至把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勒温的场论心理学、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视为“原型”认知心理学。〔1〕当然, 真正的认知革命是指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对科恩的范式革命理论持反对态度的学者认为,对心理学史作这种简单的划分和重建,并不能说明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而且,心理学史上的行为革命和认知革命也不是科恩意义上的真正的科学革命。科恩的科学革命是指抛弃旧范式建立新范式,那么行为革命也必然是抛弃旧的心理主义范式,建立新的行为主义范式。但是,在1913年以前,心理主义是否构成心理学的统一范式,使心理学成为常规科学时期?也就是说,心理学在研究对象、方法、理论上是否一致?诚然,从研究对象上讲,冯特时代的心理学家们都同意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或意识的科学,但在对意识的具体理解上却发生了分歧。冯特、铁钦纳以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内容,布伦塔诺、斯顿夫以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活动或意识机能。这就是心理学史上著名的内容心理学和意动心理学之争。而曲尔佩和麦塞尔则提出二重心理学,试图把意识内容和意识活动调和起来。他们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有两项:一为心理内容,二为心理机能。在研究方法上,冯特和铁钦纳比较一致,都坚持实验内省法,即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对意识经验的直接报告或回忆。布伦塔诺则认为心理学的方法是对我们自己心理活动的内部知觉(英文为Innerperception,德文为Wahrnehmung), 而不是内省即内部观察(英文为Inner observation,德文为Beobachtung)。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德文Wahrnehmung(内部知觉)和Beobachtung(内部观察)都可译为英文的Introspection(内省),所以在心理学史著作中, 通常误以为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方法也为内省法。实际上布伦塔诺曾明确指出:内部知觉和内部观察“这两个概念必须区分开来,内部知觉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从来不能变成内部观察”〔2〕布伦坦诺还进一步指出,内省即内部观察,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于在心理学对象和方法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心理主义不能构成科恩意上常规科学,这一时期的心理学仍处于前范式科学时期。所以,心理主义不能为行为为革命提供一个可以推翻的旧范式。
不过,意识心理学在1892―1912年间存在着困难却是事实。巴契勒在1907年指出:心理学“正在产生不满的潮流。”〔3〕他在1911 年又进一步指出,大多数心理学都不清楚他们的领域是研究什么的。在1910年年会之后,美国心理学会主要任务是反思心理学的定义。种种迹象都表明,心理学正由意识研究向行为研究转变。但是,心理学在此期间的不确性和困难并不是科学革命前的反常和危机。如果说意识心理学存在反常问题,那么符兹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问题才是真正的反常问题。但行为革命并没有解决无意象思维这一反常问题,行为主义只是简单地宣称无意象思维不是心理学概念,将之排斥在心理学研究之外。实际上,在1892―1912年,心理学特别是美国心理学从意识研究向行为研究转变,发生在意识心理学之外,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美国社会历史条件、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动物心理学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真正解决意识心理学本身问题的科学革命,甚至连华生在他1913年发表的行为主义宣言中也没有使用“革命”一词。正如利黑所说:“心理学从意识研究向行为研究的“这种变化与其说是革命,而不如说是渐变。”〔4〕在他看来,华生生产了香烟但并没有点着火。”〔5〕
三、范式革命与认知革命
既然行为革命不是一种科学革命,但在1913年以后的行为主义是否构成心理学的统一范式,使心理学成为常规科学时期?利黑认为,1913年以后的心理学仍然处在前范式科学时期,因为心理学在元理论上仍然存在着范争议和分歧问题。在意识问题上,方法论行为义认为,心理学应该排除意识在其内,因为意识是私人的事件,而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拉施里的严格行为主义则认为,应该包括意识在其内,因为科学必须解释包括意识在内的一切事件。在中间变量问题上,托尔曼、赫尔、中介理论家都同意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假设一个中间变量,而华生、斯金纳则坚持直线行为主义,反对研究刺激与反应的中间过程。而且,在对中间变量的解释上也存在分歧。赫尔认为中间变量是生理过程的中间连结,托尔曼则认为是认知地图或认知符号,托尔曼具有典型的认知倾向。由于在元理论问题上存在分歧,行为主义显然不能为认知革命提供一个可以推翻的旧范式。
当然,在1948―1956年间,行为主义也的确遭到许多责难。1948年在霍克逊召开的行为的大脑机制讨论会上和1956年在马萨诸塞召开的信息理论讨论会上,都向行为主义发起了挑战。如乔姆斯基对斯金纳的语言行为的批评,格林斯朋对意识问题的实验以及柯妮对儿童辨别学习的实验,都动摇了行为主义刺激一反应的基本公式,否定了行为主义的意识和语言与行为没有联系的错误推论。这些迹象都表明行为主义遇到了一些不可克服的矛盾。 但是它们很难说是科恩意义上的危机。 1956―1965年心理学开始由行为研究逐渐转向认知研究,这就是帕勒牟年称的“正在发生的一场科学革命”。我们知道,这种转变是由心理学内外力量,如通讯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在意识问题上的退让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利黑指出:“心理学的这种变化犹如1892―1912年间的变化,不是心理学研究内部技术上的失败,而是观念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心理学的外部力量所致。”〔6〕况且, 认知革命并不是完全推翻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从对象上是否定行为主义,从方法上则是深化行为主义。利黑甚至把认知心理学看成是行为主义在新技术、计算机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形式。认知革命果真是一场科学革命?巴斯指出:“在1955―1965年间,一场平静的革命发生在心理科学中。甚至在1955年之前就有很多这种发展迹象,而且在1965年以后乃在进行。但对这一领域的大多数***来说,这10年则是关键。认知革命不是一种轰轰烈烈的革命,即没有冬宫的风暴,甚至没有隐喻意义的风暴,没有公众的交锋。而且不像华生革命,认知转变是一种没有自我意识的转变,没有宣布其存在,直到这一事实出现很久。实验心理学家没有开创革命,但他们的大多数人都惊奇地发现他们打破了行为主义元理论的限制,并且是自愿这样做的。对认知革命的理解是在这一事件发生之后的事,它只是慢慢出现,甚至直到今天仍有一些人不同意有任何‘革命’发生。只是到了80年代才从历史反思这一问题。”〔7 〕可见,认知革命并不是科恩意义上的科学革命。正如莱格兰德所说:“心理中的认知革命是借用科恩的科学革命理论中的术语,这在今天已成为陈词滥调了。”〔8〕
四、范式论的局限与贡献
综上所述,科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在说明心理科学革命上是失败的。心理学中的行为革命和认知革命都不是科恩意义上的科学革命。按照科恩的范式论,心理学仍不是常规科学。正如舒尔兹所说:“心理学尚未达到范式科学的阶段。”〔9 〕利黑也说:“心理学似乎成为一门永远是危机的科学,它决不能挣得科恩所称呼的科学前范式阶段的完全的过去。”〔10〕科恩的范式革命不能有效地说明心理科学革命,他的范式论也就不能作为心理学史重建的方法论。这主要是由于科恩理论本身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局限。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恩的范式概念本身是含糊不清的。科恩从来没有说清楚范式究竟是什么。在仅100余页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他给范式所下的定义多达21 种,他时而这样解释,时而那样解释,把理论、观点、方法、范例以至仪器设备等等都包括在范式之中。这就显得过于庞杂了。(2 )范式论是一种不可知论。科恩就是用不可知论来论证他的范式论的。他认为范式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反映,而是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科学家集团的共同的心理上的信念。范式的变化不是认识的深化,而是心理信念的变化。范式改变了,科学家眼里的整个世界也就改变了。(3)范式论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真理论。 在科恩看来,由于科学的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而是不同科学家集团在不同心理条件下所产生的不同信念,因而它们没有真假之分,或者没有什么真理性可言。以至使他把真理比喻为科学家集团所共同使用的工具,即一种用以解释科学研究中的各种难题的工具。他认为工具只有好坏之分,而无真假之别。任何工具只要用来得心应手,能顺利解决问题,它就是好的,或是比较好的;否则就是不好的,或是坏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的真理论。(4)范式论一种非理性的科学观。 在科学家如何创立新理论或新范式的问题上,科恩坚持直觉主义或非理性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理论或范式不是科学家理性思维的结果,而是他们的神秘的灵感或想象的直觉的产物。它们是在科学家头脑里“一下子涌现出来的。”科恩的这种非理性的科学观受到拉卡托斯和劳丹的理性科学观的强烈批评。(5)范式论否定科学发展的客观进步性。在科恩看来,科学的范式不同并不是对同一世界的认识的方面或认识的深度不同,而仅仅是心理的信念或世界观的不同。因而他认为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比较的和不可逾越的,它们并没有任何客观的真理性内容。科学革命过程中的范式更替即是心理信念的更替,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发展的继承性和进步性。科学的发展只能是一种随机的演化,而没有任何客观进步性可言。
科恩的范式论尽管存在着上述缺点,但我们也要承认其历史贡献。首先,科恩的“范式”理论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整体观点和整体性方法在哲学上的反映。其次,在科恩以前的西方科学哲学都把科学看作是纯粹理性或纯粹逻辑范围内的事情,而与社会历史因素无关。科恩的范式理论则批判了这种观点,认为科学的演变和发展是与科学以外的社会和历史因素紧密联系。再次,科恩首创周期性科学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把科学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进化与革命这两种对立的因素统一进来,这符合科学发展的某些历史事实,因而也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总之,科恩的范式论在科学哲学史上具有上承普波、下启拉卡托斯的作用。他的著作和思想在国际学术界受到的注意和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身的学科的范围。
谱字部首:讠,组词为乐谱、菜谱、谱曲等。
谱pǔ,部首:讠,总笔画:14,五笔:yuoj,四角码:38761,统一码:8C31,仓颉:ivtca,郑码:sukk。出处:《说文解字》:“籍録也。从言、普声。《史记》从并
。”。日光远近并同犹广大而周遍是普之范式,言、普两范式叠加。广大而周遍的籍録是谱之范式。
本义: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如:年谱、家谱、食谱、菜谱、谱系(a.家谱上的系统;b.物种变化的系统)。衍义:引申指“记录音乐、棋局等的符号或图形”。如:歌谱、乐谱、棋谱、画谱、谱号、谱表。衍义:引申指“编写歌谱”。如:谱曲、谱写、谱制。
菜谱:
菜谱是烹调厨师利用各种烹饪原料、通过各种烹调技法创作出的某一菜肴品的烧菜方法。现代餐厅中,商家用于介绍自己菜品的小册子,里面搭配菜图、价位与简介等信息。
“菜谱”一词来自拉丁语,原意为“指示的备忘录”,本是厨师为了备忘的记录单子。现代餐厅的菜单,不仅要给厨师看,还要给客人看。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菜谱是餐厅提供的商品目录和介绍书。它是餐厅的消费指南,也是餐厅最重要的名片。
范式代表着一学科内科学家共同体或亚共同体所普遍遵守的共同信念和基本准则。它对于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起到定向作用。当范式发生改变时,科学家借以观察世界的整个概念结构都将发生变化。②库恩把放弃旧范式,接受新范式比喻为心理学上的格式塔转换,好似摘掉了一付有色眼镜,他们从相同的视觉图像中看到了不同的东西。③在自然科学中,相互竞争和对立的范式是不能相容的,例如:只有承认“地心说”错误,才能接受“日心说”正确。然而,在社会科学中,不同的范式对于同一社会现象具有等效的解释力,例如:在解释社会如何运转的问题上,一些学者把之视为是一个不断斗争和冲突的过程,另一些人把它看成是有序、稳定的系统。这两种理论范式之间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并行不悖的。
具体来看,在传播学中,梅尔文德弗勒等认为,范式是对社会和心理现实某方面性质的一套基本设想,这些设想其实是公设,不需证明,它们为具体理论提供解释的起点。④传播学可采用的范式主要是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中所得出的成套设想。⑤其中对于经验学派来说,最重要的有心理学的行为主义范式和认识论范式以及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范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1913年由华生创立,主张放弃意识而改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其研究对象,以刺激——反应术语
⑧ 20世纪50年代,认识心理学向当时所盛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了挑战。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环境而排斥内部因素的立场相反,认知心理学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识活动具有决定作用。其目的是要解释作为主体的人是怎样进行信息加工的。⑨因此,认识论范式有效突显的是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能动性。在这种范式的影响下,受众不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大众传播内容积极的解读者,以受众为中心的各种理论呼之欲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使用与满足理论。它强调的是个人根据不同需求来选择媒介内容从而得到自身的满足。这个时期传播效果研究的思路也不再是企图寻找受众态度的改变,而是探求媒介对于受众在认识世界的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议程设置就是效果理论这一转向的代表。正如赛弗林在《传播理论》中所述,认知心理学非常关注世界的再现,即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对世界的印象,以及这些印象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议程设置的理论假设考察人们对哪些特定议题赋予显著性或重要性以及这种议题的显著性又是怎样获得的。⑩因此两者之间的联系不言自明。来解释行为,其理论目标是对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⑥在行为主义范式的框架下,产生了魔弹论和有限效果理论。早期的魔弹论对应于早期的行为主义,即完全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崇尚“环境决定论”。认为只要刺激相同则反应一致。因此,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强大的宣传攻势,只能应声而倒。然而,由于早期的行为主义者对于行为所作出的解释过于简单化和机械化,所以在这之后,新行为主义者不再完全忽视有机体内部的过程,并开始强调对刺激与反应之间中间变量(S-O-R)的研究。⑦以这种模式为基础,在20世纪40、50年代,又产生了一批新行为主义受众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有个人差异论、社会分类论与社会关系论。这些理论认为,受众由于受到先天才赋、后天环境、所属群体和社会关系等一系列中间变量的影响,因此他们对于媒介所发出的信息不会照单全收,而是会有一个选择的过程。在效果理论方面,由于存在各种中间因素,魔弹论受到质疑,转而被有限效果理论所取代。尽管这些理论有进步之处,但新行为主义的受众理论和有限效果论仍然局限于刺激-反应模式的框架之下。在研究取向上,传播依旧被看成是一个劝服的过程,受众虽不再是中弹即倒的靶子,但仍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总的来说,在传播学中,行为主义范式已日渐式微,认识论范式有取而代之之势。两种范式都衍生了一批传播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的、现实的情况。但不足之处在于,这类范式对传播现象只能提供微观个体层面的解释,而对于传播与社会之间的宏观层面的问题,则需要有其它的范式来作为解释的起点。 功能主义在20世纪40—60年代的社会学理论观点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并对其它社会科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帕森斯和默顿。其中,默顿对功能主义理论的研究强调经验实在性,被称为“经验功能主义者”。⑾他对传播学采用功能主义范式的影响更为直接。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称:在当时的美国,存在所谓的“帕森斯—默顿—拉扎斯菲尔德”的三角联盟,他们的功能主义取向和经验研究的程式,共同构筑了美国社会学在“二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导范式。
功能主义学者对社会现实作出了这样一套假设,他们把社会类比成有机物,认为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各部分构成的整体系统,每个部分都在一定的系统中承担相应的功能。当社会各个部分所承担的功能都正常发挥时,社会就能维持稳定并和谐运转。大众媒介被看作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必须履行一系列的功能从而为社会的正常运行作出贡献,并且,大众媒介所执行的这部分功能对于社会系统来说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帕克最早描绘了传播的两种典型功能即:指称和表达的功能,⒀拉斯韦尔提出了大众媒介的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文化传递功能,赖特补充了娱乐的功能,默顿则提出了显功能、隐功能和功能失调等一系列概念并和拉扎斯菲尔德一同提出了媒介的授予地位功能、重申社会准则功能以及麻醉精神的功能失调。
功能主义范式的出现与美国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二战后,美国的社会运动接踵而至,到60年代达到顶峰。这其中有妇女、黑人、少数民族争取民权的运动,女权运动,国家卷入朝鲜战争和越战以及随之而来的反战运动等等。社会动荡不安使得人们对周围环境认知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加,而此时,大众媒介便充当了权威消息来源,在消除人们不确定性的同时,对舒缓和解决社会矛盾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与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介效果研究渐渐走出了微观层面,并促使研究者更多地去思考大众媒介与社会整合以及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传播学经验学派的研究正是由于受到功能主义这个“预存立场”的影响,从而认为传播这一社会过程在社会系统的维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⒁并且,功能主义范式强调的是人的行为是社会结构的派生现象,⒂因此,一种特定形式的重复性活动对于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平衡将起到重大的作用。这种“结构优于行动”的思维模式使得经验学派在整体上是维护现行体制而不是对其有所触动,进而与美国的主流价值观相吻合。
规定公文的统一规范格式,其目的在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 ,维护公文的权威性,维护公文的准确性。 之所以要求公文必须使用规范的格式:首先,肯定是由公文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公文是用于办理公务活动的文体,是具有法律效率的,自然要求严肃、庄重。其次,统一规范格式,有助于进行办理,提高工作效率。再次,规范的格式,有利于提高形象。
谱组词语:菜谱、食谱、简谱、五线谱、脸谱、乐谱、色谱、光谱、家谱、歌谱、频谱、质谱、曲谱、族谱、琴谱、棋谱、乱点鸳鸯谱、青云谱、工尺谱、谱子、谱曲、图谱、箫谱、总谱、谱号、谱写、词谱、广谱、摆谱、离谱、印谱、打谱、兰谱、宗谱、谱架、谱系、年谱、脸谱化、声谱、金兰谱。
:
谱:pǔ ㄆㄨˇ。偏旁“言”简化为“讠”。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 。《说文解字》:“籍録也。从言、普声。《史记》从并 。”。日光远近并同犹广大而周遍是普之范式,言、普两范式叠加。广大而周遍的籍録是谱之范式。
本义:依照事物的类别、系统制的表册。如:年谱、家谱、食谱、菜谱、谱系(a.家谱上的系统;b.物种变化的系统)。
《唐韵》《正韵》博古切《集韵》《韵会》彼五切,𠀤音补。《说文》籍录也。《广雅》牒也。《玉篇》属也。《释名》布也,布列见其事也。《文心雕龙》总领黎庶,则有谱籍簿录。谱者,普也。注序世统事资周普,郑氏谱诗,盖取乎此。《诗序》以立斯谱。
《孔疏》谱亦是序类。避子夏序名,以其列诸侯世及诗之次,故名谱也。《史记·三代世表》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前汉·刘歆传》歆著《三统历谱》。《旧唐书·经籍志》谱系以纪世族继序。
公文为何必须遵循严格的范式?
本文2023-10-02 08:03: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