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历史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朔州历史名人,第1张

班婕妤、张辽、尉迟敬德、李林。

1、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善诗赋,有美德。

2、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起初,担任雁门郡吏。

3、尉迟敬德(585年-658年),本名尉迟融,《新唐书》作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县(今山西省朔州市)(墓志为太安狄那)人,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4、李林(19151115-1940426),原名李秀若,女,福建龙溪县人。李林幼年侨居荷属爪哇,1929年回国就读集美中学,1933年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革命,参与创建雁北革命根据地,抗击日军。

垒旺火

垒旺火是朔州的传统春节习俗。在民间,点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

山西朔州盛产煤炭,煤炭在朔州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朔州考古证实:在古代煤炭就已渗透到选先民们的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朔州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朔州地区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老乡们叫它旺火,以图吉利,祝贺新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披彩花,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

骡驮轿

“骡驮轿”的花轿装饰其图案皆具有喜庆吉祥和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上下盘旋,两两相对组成,含有夫妻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之意;也有双鱼和双兔等,俗称“滑鱼急兔”。

秧歌戏

朔州秧歌戏是融舞蹈、戏曲、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早期在广场、街头表演。其中以舞蹈为主的秧歌戏称为“踢鼓子秧歌”,主要是在节庆和祝寿等民俗事象中表演;以演戏为主的秧歌戏称为“大秧歌”,剧目以道教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

走西口

2009年央视开播了《走西口》,反映了山西商人的艰苦朴素。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一、姓氏源流

尔朱(ěr zhū)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古代小数民族契胡部落酋帅,以地名为氏。尔朱氏起源于北魏时,其先祖为契胡部落酋长,世居尔朱川(今山西省西北部流经神池、五寨、保德县之朱家川),遂以居住地为姓,称为尔朱氏。

得姓始祖:尔朱代勤。在鲜卑拓跋氏的早期历史上,尔朱氏即为拓跋氏部下的酋帅,随拓跋氏征伐。尔朱代勤曾数次跟随太武拓跋焘外出征伐,屡建功勋,获封为立义将军。尔朱代勤曾与部落之人在山中围猎,部民射虎,误射中他的大腿。尔朱部落当时仍属于奴隶制社会的习惯,奴隶竟然以箭中主,按常理必死无疑。尔朱代勤自拨箭镞,竟然没有推问射箭之人,他对左右说:“这是误射,我怎能忍心加罪于人啊。”其部落之人知道这一消息,都很感动,更加忠心于他。尔朱代勤心善人好,九十一岁善终。故尔朱氏后人奉尔朱代勤为尔朱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尔朱姓望居代郡(战国赵武灵王始置。秦汉代郡治代县,在今河北省蔚县西南。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三、历史名人

尔朱荣:字天宝(493-530),魏国北秀容人,契胡族,北魏权臣,尔朱荣的先世一直居住于尔朱川这个地方,因此以居住地为姓氏。几代以来,尔朱氏一直是部落酋长。尔朱荣凭借镇压人民起义,获封为直阁将军、平北将军;瓜肆的刘阿如作乱,敕勒的北列步若作乱,都被尔朱荣讨平,以功封安平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魏国鼎沸之时,他又破斛律洛阳于深井,驱逐费也头至河西,武功赫赫,升为北道都督。不久,魏王朝觉得这样能打仗的人不多,又封他为武卫将军,不久又加使持节、安北将军、都督恒朔讨虏诸军,进封博陵郡公,增邑五百户,迅速壮大了其军事力量。公元528年,他扶植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并随后发动了河阴之变,从而完全掌控朝政。公元530年,孝庄帝用计诛杀了尔朱荣。

尔朱洞:唐末五代间道士。字通微。成都(今属四川省)人,一说“蜀人”。人称“尔朱先生”。少遇真人授还元抱一之道,炼大丹不死之方,因自号“归元子”。唐懿宗朝至蓬州,州有大小蓬山,世传周穆王时有人于此刻木为羊,跨而仙去。洞乃得绝壁石室,隐修于此。久之复舍去,卖药於蜀汉之间,其行飘然如乘太虚。时时饮酒吟诗,人莫测其高深。每住旅店则其身自榻而升,触栋而止。僖宗时隐炼于金鸡关下石室。昭宗大顺(890-891年)中,王建围成都,又以方术保护居民不受兵害,建入城,果约束军人不骚扰。民既得全济,又往客果州。曾大醉天封精舍,呕丹於井中,后人称饮此井水,暑病必愈。又能于冬夜大雪暴集时单衣卧道上朝元。与郡人张洪之为友。邻人醉酒毙命,洞以药灌之,既蹶然而起,洪之因此大惊, 请授以道洞说:“尔股上天鱼首倒,无益也。更一生乃可尔”。洪之股有痣若鱼形,验之果然。洞卖丹阳一粒,索价十二万钱,太守问价,又增十倍。太守因此发怒,以为惑众,令盛於篾笼沉入江中。至涪陵上流,有二渔人撒网,出之即洞,而貌如平常。于是三人俱服丹而而升天。《十国春秋》称此在天复末年(903-904年)。《五代史补》载称,遇异人与药一丸,洞欲服,异人说:“今若服,必死。若见浮石而后服之,则仙道成矣。”洞洞如其教,自是每一石必投之水,欲其浮,如此者殆一纪。人皆以为狂,或聚而笑之,而洞之心愈坚。居无何,因游峡上,将渡江,有叟舣舟相待。洞异之而问,答称:“石氏。”又问:“此地何所?”答曰:“涪州 。”于是豁然醒悟:“异人浮石之言,斯其应乎!”遂服其药,即轻举成仙。《仙鉴》云:“其后通微再见于世,有成都胡二

郎、仙井道士遇焉。”

尔朱新兴:尔朱代勤之子,世袭酋长。到他这一辈财货更为丰盈,牛羊驼马无数,以山谷为计量,而不是论只论头来算。朝廷每有战事,尔朱新兴都出人出马,出钱出粮,孝文帝非常高兴,拜为右将军、光禄大夫。迁都洛阳后,特别准许他冬朝京师,夏归部落。每次入京朝会,王公贵族都以大量珍玩相送,尔朱新兴也报以名马回赠,人缘极好,又被加封为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容第一领民酋长,整个南北秀容都归尔朱氏统领。肃宗孝明帝时,尔朱新兴恳请把酋长位传给儿子尔朱荣,光荣退休,几年后寿终正寝,终年七十四岁。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代 郡:战国赵武灵王始置。秦汉代郡治代县,在今河北省蔚县西南。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2、堂号(缺)

============================================================

尔朱姓宗祠通用对联

〖尔朱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仙成西蜀;

绩著中山。

——佚名撰尔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尔朱洞,号归元子,相传曾遇异人而得道。后在成都以卖丹为生,索价十二万,刺史问价时,则增加十倍,被装入竹笼丢进江里。漂流到涪州,一个姓石的渔民把他救出来。他送给渔民丹药,二人一同仙去。下联典指北魏秀容人尔朱羽健,登国初年为领民酋长,因跟随道武帝平定晋阳、中山有功,官至散骑常侍,并划出秀容三百里地封赏给他,作为世代的家业。

============================================================

尔朱姓典故、趣事

〖尔朱氏之乱〗

中国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又称河阴之变。尔朱氏属契胡,北魏初年被安置在秀容川(今山西朔州北),世为酋长,积聚了大量财富。北魏后期,尔朱荣(?-530年)为契胡酋长,拥有八千余家的部落人民。魏末各族人民起义爆发后,尔朱荣与汉族地方豪强势力相勾结,先后镇压了秀容一带人民的起义,兵势日盛。

武泰元年(528年)二月,胡太后毒杀魏孝明帝元诩,将刚出生的皇女冒充皇子,立以为帝,几天后又另立3 岁的元钊。车骑将军,并、肆、汾、唐、恒、云六州讨虏大都督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口实,从并州领兵南下,直指洛阳。四月十一日 ,在河阴( 今河南省洛阳东北 )立元子攸为帝(孝庄帝),自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等。同日,洛阳东北门户河桥守将降尔朱荣,京城遂无险可守,将士四散,胡太后被迫削发为尼。十二日,皇室、贵族官僚至河桥迎驾。十三日尔朱荣先派人将胡太后和元钊溺死于河阴,又以祭天名, 迎驾的百官,宣称天下大乱,孝明帝被害,完全由于朝臣贪婪残暴、不相辅佐造成,于是纵兵将王公卿士2000余人全部杀害,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挟孝庄帝元子攸入洛阳,自己专制朝政。孝庄帝经过一番密谋,于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利用朝见之机杀死尔朱荣。尔朱荣侄子尔朱兆从汾州(今山西省汾阳)率骑兵进入洛阳,杀孝庄帝,另立元恭为帝(节闵帝),尔朱氏继续控制北方。

朔州风俗特产  旺火  山西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如今,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若论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 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十余米,可谓规模庞大。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发家致富”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全家平安吉利,心想事成。 垒旺火是内蒙古和山西等一些地的传统春节习俗。在民间,点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寓意。  山西朔州盛产煤炭,煤炭在朔州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朔州考古证实:在古代煤炭就已渗透到选先民们的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朔州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  朔州地区每逢春节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老乡们叫它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里面放柴,外面披彩花,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 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也可以走街串巷观看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生旺火之风俗习惯后来在朔州地区又有发展。不但在过年时生,就连平日办婚丧大事或者重大节日时都生旺火,有的是在冬季为了取暖,比如冬季或正月里室外唱戏,就生旺火,让观众烤旺火;有的是在夏季以图吉利比如:农村人们在结婚时生旺火,新娘绕着旺火转,类似南方的“跳火盆”。  在朔州旺火规模之宏大,造型之讲究,当以怀仁旺火为最。它有四大特点:  一、选煤精良。在元宵节前预选优质原煤,精心切割成整齐方块;  二、造型美观。必须聘请高明师傅将旺火垒成底小、肚大、顶尖、内空的宝瓶形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燃烧净尽而旺火不塌;  三、逐年增高。为了达到一年胜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垒砌旺火时,每年都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体增高的尺寸大小,则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  四、规模庞大。每年怀仁县内街道都要垒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吨煤垒成,高达十余米,可谓规模庞大。  每逢元宵佳节华灯初上,这些旺火全部吐出长长火舌,直舔大地苍穹,红光耀眼,灿烂辉煌,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激游在锦绣人寰之中,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发家致富”“万事如意”的预兆。因此,方圆百里的人潮都要赶来观看旺火,有的人还围着最大的旺火正转三圈,反转三圈,以图来年万事如意,平安吉祥,心想事成。朔州旺火,是民俗胜是民俗,它就象发展中的朔州经济一样,年年兴旺,蒸蒸日上!  “骡驮轿”  “骡驮轿”迎亲的热闹、喜庆场面,又激起了都市人们的“怀旧”心情。“喜轿”也称“花轿”是旧时婚嫁礼仪性的交通工具,以表示新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喜轿有一至五乘之分,为四人抬、八人抬不等。。朔州平鲁一带至今还保留着“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三乘以上的花轿。“所使用的两头骡子,是训练有素骡子,体质壮、毛色好、听“骡夫”的话。“骡驮轿”的花轿作功考究、木料结实、雕刻细腻、结构严谨;它同其他花轿最大的区别是结实牢固。“骡驮轿”的花轿装饰其图案皆具有喜庆吉祥和成双成对的意思,如双凤凰、双蝴蝶、双蝙蝠上下盘旋,两两相对组成,含有夫妻之间和和美美、相亲相爱之意;也有双鱼和双兔等,俗称“滑鱼急兔”。“骡驮轿”的花轿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部件是“轿杆”,它长而结实、架设在花轿两侧,“轿杆”两端绑有用上乘皮革做成的“达腰”,“驮”的力点就在这里。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好的“骡夫”即使道路崎岖,他们也既能把“骡驮轿”赶得稳稳当当,又能使人不饱尝颠簸之苦,所以“小红包”往往新娘子送“骡夫”的必需品。  朔州黄酒  初创期:西汉时期。  原料:黄米、白酒、曲。  工艺:以朔州黄酒为酒基,以本地白酒为原料,加曲进行糖化,然后经压榨后,过滤去渣质即成。  特点:入口甜润滑软,味道香醇浓郁,酒精含量低。  功用: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养生活血之功,特别适合妇女、老人饮用。  山西路丁茶  天然茶品,主要功能为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可以完全降血压,更有美容养颜、排毒之功效。保秘秘方,通过中央政府采购中心与中直机关采购中心审核。远销东南亚各国,第六届国际茶叶博览会消费者最喜爱的茶叶品牌。  沙棘汁  以平鲁的沙棘汁最为出名,满山遍野到处可见。在朔州吃饭大都为沙棘汁免费,喝到饱为止。  朔州秧歌戏  朔州秧歌戏是融舞蹈、戏曲、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早期在广场、街头表演。其中以舞蹈为主的秧歌戏称为“踢鼓子秧歌”,主要是在节庆和祝寿等民俗事象中表演;以演戏为主的秧歌戏称为“大秧歌”,剧目以道教故事和民间故事为主。  朔州歇后语  背上媳妇游五台——费力不讨好 桑干河下豆面——汤宽 王阁爷送闺女——就这一遭 二股叉打老婆——一下顶两下 豆腐渣擦屁股——没个完 风箱板做锅盖——受了冷气受热气 翻穿皮袄——里外发热 鼻梁凹栽海纳——眼前花 脚板碰在铡刀上——踢红啦 半斤面放了四两碱——拿死了 草帽赶驴——夹煽带拍 背锅(驼背)骑驴——后撤 新媳妇放屁——零蹦 骆驼的屁股——高眼 屎巴牛打嚏喷——满嘴臭气 茅坑石头——又臭又硬 茅坑档子搭戏台——臭架子 屎巴牛搬家——滚蛋 皮条打能能——腰中无力 石鸡子爬坡——各顾各 驮棺材压死驴——双败兴 正月十五贴对子——迟了 屎巴牛哭它妈——两眼墨黑 砂锅捣蒜——就着一锤子 一锹挖出两个瞎佬——一样样灰。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荞麦皮打浆子——不粘 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头 花盆里种树——成不了材 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马尾提豆腐——提不起来 进城绕盘道梁——舍近求远

石器时代 从朔州市峙峪、边耀、鹅毛口古遗址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8000年) 秦朝时的朔州(当时名曰雁门郡)

,就有人类在此生息。

春秋战国 春秋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

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

秦汉时期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边帅蒙恬在此筑城名马邑,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

朔州西汉时,置马邑县(今朔城区)、中陵县(今平鲁区)、剧阳(今应县)、阴馆(今朔城区东南)、汪陶(今山阴县)、埒县(朔城区南)、楼烦(今朔城区西南)、善无(今右玉县),仍归雁门郡管辖。

东汉时,雁门郡移治阴馆县。

东汉末大乱,人民逃亡,大部分县撤废。

魏晋南北朝 西晋时,将峪岭(今雁门关)以北各县民撤往岭南,地归代王拓跋猗卢。

北魏时属畿内地,置桑乾郡(今山阴东)、繁峙郡(今应县东)、马邑郡。

隋朝时的朔州(当时名曰马邑郡)

北齐天保六年(555),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到马邑西南。

北齐天保八年(557)改马邑县为招远县,为朔州治,此为朔州名之始。

北周升朔州为总管府。

隋唐五代 隋废总管府,改为马邑郡,辖鄯阳(原朔县)、开阳(朔城区南部)、神武(山阴、应县境)。

唐武德四年(621),改马邑为朔州。

唐天宝元年(742),又改朔州为马邑郡。

唐初,在马邑郡置大同军节度。

会昌三年(843),改为大同都团练使,领云(今大同)、蔚(今河北蔚县)、朔(今马邑)三州。

咸通九年(868),重置大同节度使,移治云州(今大同市)。

五代时,在唐明宗出生地金城置应州,又分朔州置寰州(今朔城区西影市寺林东)。

后晋天福元年(936),朔州、寰州、应州割让给契丹。

宋辽金元 辽时,朔州为顺义军节度,应州为彰国军节度,统属西京道。

唐朝时的朔州

金仍之。

元隶山西道大同路。

明清时期 明时,朔州隶大同府,辖马邑县,应州辖山阴县。

清沿明制。

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和朔州及马邑县。

怀仁、应州与山阴同隶大同府。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五月改州为县,同隶雁门道,后雁门道撤,直隶山西省。

抗日战争时,以同蒲路为界,路西归晋绥边区,路东归晋察冀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6年朔县解放,归察哈尔省,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2年,察哈尔省撤消,重归山西省,属雁北专区。

1958年改属晋北专区。

1961年重新归雁北专区。

1989年1月,国务院批准由原雁北地区划出朔县、平鲁县、山阴县、设立朔州市,1989年1月5日正式设市。

1993年7月原雁北地区撤消,其所辖的应县、右玉县和怀仁县划归朔州市。

现辖两区四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办),1684个行政村。

一、源自姬姓

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霜字辈。黄帝第四十三代韩献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韩侯至平王时失国,凡二十四世,而灭于秦后有,韩氏、何氏、横氏、侠人、罂氏、言氏、贾氏、褐氏、李氏、吕氏、韩侯氏、无忌氏、公族氏、韩褐氏、韩藉氏、韩婴氏、韩信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二、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鲜卑族改韩姓,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

满族改韩姓,满族哈勒塔喇氏,世居吉林乌拉,后多冠汉姓为韩氏;翰颜氏,世居赫林台、嫩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韩氏;赫济哩氏,世居辉发,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锡伯族改韩姓,锡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称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世居伯都讷,清中叶后,改为汉姓韩氏,韩吉利氏,清中叶后多冠汉姓为韩氏,韩亚喇氏,世居伯都讷,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朝鲜族改韩姓,满清建国后,世居义州(今朝鲜新义州)、开城府(今朝鲜开城)的朝鲜族人,皆冠汉姓为韩氏。

鄂伦春族改韩姓,鄂伦春族卡格依尔氏,亦称卡日基尔氏,世居雅鲁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韩,哈尔卡拉氏,世居雅鲁河(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所冠汉字姓韩。

三、得姓始祖

韩虔,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前408年至前400年在位。西周初年,周公把唐地封给虞,其子燮更国号为晋。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封姬万于韩,姬万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建立韩国。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

四、迁徙传播

韩姓繁衍发展主要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

韩姓在东晋、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中,损失较大。宋朝时,中原人群大量南迁,韩姓也随之迁往广东、福建一带。元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继续南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扩展资料:

韩姓名人:

1、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韩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学生,秦国丞相李斯师兄。

2、韩信,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不久又任韩国太尉,领兵攻取韩国故地。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

3、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4、韩休(673年-740年6月8日),字良士,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凤阁舍人韩大敏之侄,洛州司户韩大智之子。韩休出身于昌黎韩氏,制举入仕,后被举为贤良,历任左补阙、主爵员外郎、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书右丞。

-韩姓

-韩非

-韩信

-韩愈

-韩休

朔州十大名吃有豌豆粥、右玉月饼、酸菜炒莜面、应县凉粉、右玉羊杂割、右玉熏鸡、孟门熬、山阴油炸糕、黄河蜜糖肘子、应县面皮。

1、豌豆粥

朔州名吃最为著名的就是豌豆粥,它选用当地优质豌豆精制而成,内含蛋白质、粗纤维,人体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含量丰富。经常食用可以健脾胃,很不错的养生美食。

2、右玉月饼

右玉月饼是当地的传统名,是用面粉、白砂糖、葫麻油,辅之以玫瑰、青红丝、核桃仁、花生仁、葡萄干、芝麻等佐料,用传统工艺配方结合现代生产技术面制成的。其特点:甜而不腻、酥而不散、久放不馊。

3、酸菜炒莜面

酸菜炒莜面是当地的传统美食,酸菜炒莜面酸菜香脆,面粒筋道,是一道具有山西浓郁地方特色的菜肴,同时也是一道健康饮食。

4、应县凉粉

应县凉粉是用马铃薯淀粉制成的。在当地非常喜欢吃,在街头摆摊叫卖的四季不绝。每到夏日,凉粉摊尤多,这边的凉粉风味独特,而且到出售前,都是一直浸泡在凉水里。吃的时候在加盐、酱油、辣椒、醋、香油、味精、芥末、葱等佐料,非常好吃。

5、右玉羊杂割

右玉羊杂割,为右玉县一种地方小吃。右玉羊杂割是将羊下水洗净、煮熟,配以大葱、辣椒熬煮,其味甚美。

6、右玉熏鸡

右玉熏鸡是山西朔州的传统名吃,主要原料是右玉边鸡,用右玉边鸡做成的熏鸡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十分鲜美,而且易于保存,一般在夏季也可存放一周至十天不变质。

7、孟门熬

孟门熬是山西朔州的传统小吃。又叫豆腐熬饼子。是将豆腐切大块状,用少许葱油小炒几下,然后添上开水,加盐等佐料,在火上熬一阵子,再买几个三角“油斜”饼,每个用手扳成十来小块、放锅内一起熬片刻,加上一些鲜芜美,再浇几滴香油盛在碗内,就可以吃了。

8、山阴油炸糕

山阴油炸糕有甜、咸、辣味等等。油糕软糯多汁,而且猪油的香味浓郁。口感特别柔软,而且不油腻,特别好吃。

9、黄河蜜糖肘子

黄河蜜糖肘子是一道以黄河边特产蜂蜜入味、经四个小时慢火烤煮而成的美食,收到过很好的口碑。

10、应县面皮

应县面皮是应县一种常见的用纯白面制成的美食。冬天吃面皮你能保暖,夏天吃你能消署,春天吃你能解乏,秋天吃你能去湿,真可谓是四季皆宜的、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无公害食品。

朔州历史名人

班婕妤、张辽、尉迟敬德、李林。1、班婕妤(公元前48年―公元2年),名不详,汉成帝刘骜妃子,西汉女作家、著名才女,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