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的儿字叫什么是否当过官?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刘墉的儿字叫什么是否当过官?,第1张

刘墉有个养子叫刘镮之。刘镮之(1762-1821),三岁丧父,由伯父刘墉(神锣锅,为乾隆、嘉庆两朝宰相)扶养成人。刘镮之也是个进士出身,嘉庆年间曾任过史部尚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关于刘墉亲生儿子的情况,目前没有找到相应的记载。

  正确

  主要编纂人员

  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河间(今河北献县)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乾隆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校订整理,撰写提要。《四库全书总目》为其“一手删定”。卒谥文达。

  永瑢(1743-1790),清乾隆皇帝第六子,工诗,善画山水,乾隆三十八年(1773)任四库全书馆总裁。

  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清廷开设《四库》馆,受命为正总裁,又充国史馆、三通馆总裁。卒谥文襄。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诸城县逄戈庄(今属山东省高密市)人,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工书法。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乾隆四十一年任《四库》馆副总裁,并派办《西域图志》及《日下旧闻考》,任总裁。

  董诰(1740—1818)字雅伦、西京,号蔗林,一号柘林,谥文恭,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篡修。历任礼、工、户、吏、刑各部侍郎,《四库》馆副总裁。四十四年任军机大臣,旋任户部尚书,两次图形紫光阁。

  朱筠(1729-1781)字竹君,又字美叔,号笥河,清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编修,官安徽、福建学政。奏书建议就《永乐大典》搜辑遗书。充《四库》馆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

  陆锡熊(1734—1792)字健男,号耳山。上海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以文学受知清高宗。初奉命编《通鉴辑览》,继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又编《契丹国志》、《胜朝殉节诸臣录》、《河源纪略》等书。奏请详校文溯阁《四库全书》,卒于奉天。

  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一字二云,号南江,浙江余姚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继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官至侍讲学士。尝于《永乐大典》中采薛居正《五代史》,参以《册府元龟》订其异同,遂为全书。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生平精研经术,博览多闻,于金石谱录、书画辞章之学皆能抉择精审。《四库》开馆,入馆任纂修官,负责校办各省进采书籍。著有《两汉金石记》等。

  任大椿(1738—1789)字幼植,一字子田,江苏兴化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累官御史,充《四库全书》馆纂修官。于典册、制度、名物、文字、音韵之学均研精覃思,尤邃于三《礼》。《四库全书总目》协勘官,于礼经裒集尤多,经类提要多出其手。

  程晋芳(1718—1784)字鱼门,号蕺园,安徽歙县人。出身豪富,独好儒术,罄其家财购书五万余卷。乾隆二十七年(1762)召试,名列第一,授内阁中书。三十六年进士,授吏部文选司主事。三十八年充《四库全书》馆纂修,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分校官。

  戴震(1724—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三十八年,以荐入四库馆,充《四库全书》纂修官。对天文、历算、经学、地理、方志、音韵、训诂均有精深研究,为乾嘉时代皖派考据大师。

  金简(?—1794),满洲正黄旗人,原隶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乾隆中授内务府笔帖式。乾隆三十七年(1772),升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充《四库全书》副总裁。三十九年,负责以木活字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并著《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耀,江苏高邮人。音韵训诂学家。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四十五年以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充《四库》馆篆隶校对官。之后历任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等职。主要著述有《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等。

  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厓,晚号盘陀老人。顺天大兴人。朱筠之叔弟。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帝师。累官至两广总督,历兵部、吏部、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充任会典馆、实录馆总裁,国史馆副总裁,《四库》馆总阅官。

刘为华人第四大姓。起源有三;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氏。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氏。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氏你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氏善于建基立业。

回答者:笨笨的笨笨笨 - 魔法师 四级 12-27 11:03

--------------------------------------------------------------------------------

您觉得最佳答案好不好?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100% (2)

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刘姓家族较复杂 组成分子达五群

这个家族,组织情形也比较复杂。据考证,他们的组成分子至少有以下的五群——滞帝之裔、王季(周文王之父)之裔、娄氏之改姓、项氏之改姓及匈奴之改姓。

关于刘姓的得姓经纬,有一部《泰和刘氏先得录》的序文,记述得最为清楚:“惟刘姓出自祁,其后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名,事夏孔甲为御龙氏,子孙在商更为豕韦氏,又更为唐杜氏,至周又更为杜氏,杜氏生士荐为士师,因官命氏,又更为士氏,至晋,士会入秦,虽复归于晋,而子孙留秦者,遂稽刘累之名别姓刘氏,此得姓之所始。”

距今4000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大家都知道是“五帝”之一帝喾之后,乃是黄帝的姬姓子孙。因此,追本溯源,的刘姓家族,很显然也是最为道地的黄帝子孙。

另外,在黄帝的其他子孙之中,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记载,也还有一支以刘为姓的。该书指出:“周大夫食采于刘亦为刘氏,康公、献公,其后也”,而这项文献所谓“周大夫”,经过历来许多学者的考据,已知为周文王之父周太王的后裔,在周成王的时候,被封于刘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偃师县西南的地方。换言之,这一支源自周太王的刘氏,是发于源河南。

那么,上述源自帝尧的刘氏,最初又是发源于何处?《通志氏族略》上记载:“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其地今定州唐县”,就明白指出了这一支刘氏的老家是在现在的河北省唐县。

大名鼎鼎的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源自帝尧的那一支。据考证,这一支刘氏,初期是繁衍于现在的陕西、甘肃一带,到了公元前300年前,也就是周朝赧王的时代,开始向河南及江苏播迁。其中,辗转迁移到江苏丰、沛之地的子孙当中,有一位叫作刘端的人,生了4个儿子,依次为伯、仲、邦、交。老三刘邦,就是后来白手起家登上皇帝宝座的汉朝开国之主刘邦。

刘邦以一介平民东征西讨地打下了天下之后,很快地分封同姓于各地。于是,其后支派繁衍,很自然地到处为刘氏家族札下稳固的基础,形成了2000多年以来刘氏在每一处地方的盛况。据说,有汉一代,刘氏的皇亲国戚是分布于彭城、尉氏、临淮、南阳、广平、丹阳等地。到了第16世纪的明、清之际,刘氏的繁衍中心已增至25处,大致就是《中华姓府》一书所详列的彭城、沛国、弘农、河间、中山、梁郡、顿丘、南阳、东平、高堂、高密、竟陵、长沙、河南等地。

都一样,都是正一品。

1、刘统勋

刘统勋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按清朝官制,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为正一品,刘统勋是东阁大学士。

2、刘墉

刘墉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按清朝官制,三殿三阁(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大学士为正一品,刘墉是体仁阁大学士。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刘统勋

自古以来漕运和治水都是国家大事。刘统勋自乾隆元年(1736年)随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受命勘察疏通运河,前后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长达三十余年。

期间始终秉公办事,惩治贪官污吏,为国家挽回损失。同时兴利除弊,按期完成堤坝运河的修筑维护,为帝国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可谓治世能臣

2、刘墉

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刘统勋

——刘墉

——清朝官制

刘墉的儿字叫什么是否当过官?

刘墉有个养子叫刘镮之。刘镮之(1762-1821),三岁丧父,由伯父刘墉(神锣锅,为乾隆、嘉庆两朝宰相)扶养成人。刘镮之也是个进士出身,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