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愈的家族世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邓愈的家族世系,第1张

邓镇:邓愈长子。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以征南副将军平定永新龙泉山寇,再出塞,有功。他的妻子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以胡党获罪,邓镇受牵连坐罪被杀。 邓铭:邓愈次子,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征蛮,卒于军。 邓源:邓镇嗣子,本为邓镇的弟弟邓铭之子。 邓梃:邓源之子。 邓炳:邓梃之子。1492年(弘治五年),授南京锦衣卫世袭指挥使。 邓继坤:邓炳之子。1532年(嘉靖十一年)四月,续封定远侯,世袭爵位。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去世。 邓祖锡:邓继坤之子。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袭定远侯。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农历四月去世。 邓世栋:邓祖锡之孙。1572年(隆庆六年)农历三月袭定远侯。1588年(万历十六年)去世。 邓绍煜:邓世栋之子。一作远煜。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农历十二月袭定远侯。1627年(天启七年)去世。 邓文明:邓绍煜之子。1628年(崇祯元年)农历二月袭定远侯。1644年(崇祯十七年)农历三月,明朝京城失陷,被李自成军队杀死。

完全有可能,但不好证实证实的途径有,但结果不一定令人满意

首先,如果知道这个大臣的名字,可以查一下明史,如果不知道名字,知道他存在的时间、官职、事迹等,也可能推断出是谁,然后接着查这个人到没倒过你们祖上那个地方,做过什么事等等。

第二,查迁走前当地的地方志,看看在明代那个时间是否有关于你所说的这个事件或有关姓邵的记载。宋代以后各地普遍都修地方志。

第三、查有关姓氏的书,看看有没有关于邵姓变更的记载。

这可是一个累人的活儿呀!

首先徐达100%是汉人,徐达家族墓已经被挖了十几座,完全就是汉人墓葬,其次,徐达家族还有被火化的,应该是佛教中人。

而常遇春有争议在现在有回族人认常遇春是祖先,但这也并不能证明常遇春是回族,因为常玉春后人仍然大多为汉人,前不久还有常遇春后人在网络辟谣,说自己家族乃世代汉人。最主要的是在常遇春家乡常家坟镇的常氏族人也皆是汉人。

最后楼里有个回复说建造清真寺就是穆斯林?历史上帝王将军修建清真寺的的有很多、这是一种怀柔且尊重他人宗教信仰的政策,清代帝王康熙乾隆等皇帝皆有敕建过清真寺。徐达常遇春军队里有回教信徒,为尊重他们的信仰而建立清真寺再正常不过了。

李善长为明朝开国元勋,然而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发。二十三年也就是1390年,李善长以胡党获罪,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

据相关线索可得,李善长的墓地在定远县能仁乡凉亭村。

明朝宰相李善长 开国功臣

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凤阳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说他“比之于萧何,未必过也”①。后因“谋反罪”被杀,故鲜为世人所传。 青年时期的李善长读书不多,粗通文墨,但为人有智计,喜欢法家学说,“策事多中”,里中推为祭酒。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刘福通在颍州起义,淮河南北大震,李善长出于对元朝统治的不满,“欲从雄,未果”②,乃避乱东山中。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方任郭子兴麾下大校,用计收得横涧山兵二万,南下攻打滁阳(今安徽滁州)。在路上,李善长到军门求见,朱元璋听说他是地方上有名的人物,很礼貌地接待他,双方谈得很投机。朱元璋问四方兵起,何时才能太平?李善长说汉高祖也是平民出身的,为人气量大,看得远,善于用人,不乱杀人,五年功夫,便平定了天下。元朝不得人心,上下不和,已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濠州与沛相去不远,你如能学习这位同乡的长处,天下太平也就快了。朱元璋听后连声叫好,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嘱咐他:如今群雄四起,天下糜烂,仗要打得好,最要紧的是要有好的参谋人员,我看群雄中管文书的和做参谋的幕僚,总要说左右将士的坏话,文武不团结,将士施展不了才能,自然非败不可。将士垮了,主帅势孤力单,也相继而亡,你应该吸取这个教训,协调诸将,不要学那些幕僚的坏样子。从这时候起,李善长便一心一意地追随朱元璋,随他“下滁阳,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很受信任。随着事业的扩大,四方将士来投效者日益增多,李善长考察他们的才能,建议提拔有功和有能力的,处分不积极的将吏,使部下能人尽其才,安心做事。武将中有以力相争的,李善长就“委曲调护”,致使不发生矛盾。①但是李善长的乡里观念很重,在战争年代,这个缺点还不很明显,到明皇朝建立以后,他的同乡观念不免有结党之嫌,最后则成了致祸的口实。

至正十四年(1354),郭子兴南下,率万人至滁阳,因统朱元璋军,并欲夺善长自用,李善长不愿,朱元璋曰:“主帅,我父也,安得不去?”但李善长极力推托,始终未往,久之,郭子兴也不再相强,而朱元璋却对他更加信任了②。不久,郭子兴病死,朱元璋代领其兵,镇守和阳(今安徽和县)。有一次,朱元璋亲自袭击鸡笼山寨,派少量兵佐李善长留守,临行嘱曰:“敌人一旦来犯,千万不要出击!”当时元朝王子秃坚、枢密副使绊住马,“民兵”元帅陈也先先后屯兵新塘、青山等处,闻和阳城虚,急来偷袭。李善长临危知变,暗设埋伏,大败敌军,朱元璋闻报喜曰:“不意缝掖乃办执戈!”③因共谋渡江,李善长说:“我兵众粮少,舟楫不备,请稍候。”

① 雷礼:《国朝列卿记》卷一。 ② 李贽:《续藏书》卷二。

① 《明史》卷一二七《李善长传》。 ② 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三八中。 ③ 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三八中。

碰巧巢湖水帅俞通海、廖永安等,以水军万余来投,李善长大喜曰:“天赞我也!”便决定渡江,败蛮子海牙,拔牛渚,下采石,乘胜取太平。在军队进城前,朱元璋叫李善长先写好禁约:“不许掳掠,违令按军法处置!”等太平城一下,就四处张贴,军士们看了,“肃然无敢犯”。严明的军纪使朱元璋在民众中留下良好的影响。乃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朱元璋任元帅,以李善长为帅府都事。军纪好,民众都放了心,这名气传遍了,朱元璋军事上的成功和巩固便有了保障。这年,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以李善长为参议,时宋思颜、李梦庚、郭景祥、陶安等俱为省僚,而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决于李善长。有一天,朱元璋问他:“你常比我为汉高祖,你是酂侯。至于徐达吗,也比得上淮阴侯,可留侯在哪里呢?”李善长答:“金华人宋濂博闻强记,又兼通象纬,可当此任。”朱元璋补充说:“据我所知,通象纬者莫如青田刘基。”于是便聘请两人共谋大业。①可以这么说,以宋、刘为代表的浙东集团在朱元璋一生事业中,与淮西力量发挥着相得益彰的巨大作用。至正二十年(1360)夏,陈友谅约张士诚合攻应天,朱元璋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命康茂才速使陈友谅来攻,李善长不解曰:“我正以来为忧,怎么反叫他快点来呢?”朱元璋解释道:“假如陈张相结,我怎么抵挡得了。必须集中优势兵力,先攻破友谅。陈败,张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李善长称是。遂出兵,大败陈友谅。②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拜李善长为右相国,时犹承元制尚右。李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擅长辞令,朱元璋有所招纳,往往由他代草。几次大的战斗如西克江州(今江西九江)、两平洪都(今江西南昌)、援安丰(今安徽寿县南、安丰塘北)、讨庐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下武昌,都由李善长留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前方战事频起,命将四征,百万供给,皆由李善长转调。又请征两淮盐税,立茶法,皆根据元制而去其弊政。不久复请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①。吴元年(1367)九月,平吴,论功封李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赏赐无算。时惩元纵弛,颇用重典,法律有三条关于“连坐”的款文,李善长建议除大逆以外皆免之,朱元璋遂命他与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不久,李善长又率群臣上表劝朱元璋即帝位,朱元璋称帝后,命李善长为大礼使,定追封祖、父及册立后妃、太子、诸王等事宜。置东宫官属,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余仍旧。不久,又上奏定六部官制,议官民丧服及朝贺东宫仪式。监修《元史》,主编《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制定朝臣大小服色俸赐、天下岳渎神祗名号、封建藩国及功臣爵赏,存恤国初都先锋、十大元帅、都尉、指挥、阵亡无后者之父母妻,禁*祀。总之,明初国家草创,百废待兴,各种典章制度,事无大小,皆由李善长和刘基、宋濂及其他儒臣共同商量、斟酌制定的。

① 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三八中。 ② 雷礼:《国朝列卿记》卷一。 ① 《明史》卷一二七《李善长传》。

国定身死

洪武三年(1370),以徐达、李文忠班师回京,大封功臣。当时,将军们功劳大的平定了中原,小的也攻取了闽越州郡,李善长留守南京,“雍容无所见绩”①,朱元璋体会到这一点,说李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与我共事的时间很长,又努力保障后勤供应,功劳很大,进封韩国公,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参军国事,岁禄四千石,子孙世世勿绝,赐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大将军徐达功绩赫赫,然犹位在李善长之下。

李善长外宽和而内多刻薄,进封大国,却受爵不让;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其权,即按其罪奏黜之。其所厚者中书都事李彬犯法,刘基铁面无私,置之于法,李善长“恶人先告状”,以致刘基被迫告老退职。朱元璋凭借淮西力量起家,他作了皇帝以后,淮西诸将和幕府僚属都成了开国功臣,他们不但有汗马功劳,也有了政治地位,在明朝初年的政治局势下,淮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很突出的地位。特别是李善长既富且贵,骄横专擅,凭借自己的权势,颐指气使,凌驾于百官之上,为非淮人集团和朱元璋所日渐不满。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先后获罪被杀,朱元璋只碍于李善长过去的功劳而一直隐忍不发。一天,朱元璋借与陶凯论斋戒当至诚为由,暗示李善长应趁早退职,曰:“人之一心,极艰检点,心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则百事皆废,所以常自检点,凡事必求至当。今每遇斋戒,必思齐整心志,对越神明。”李善长听后叩头称善②。洪武四年(1371)正月,李善长以疾致仕,赐临濠地若干顷,置守冢一百五十户,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十家,与魏国公徐达等。洪武五年病愈后,命他督建临濠宫殿,凡数年。洪武七年,朱元璋推恩提拔他弟弟李存义为太仆丞,存义的两个儿子李伸、李佑担任府州官员。洪武九年,又把长女临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拜为驸马都尉。光宠赫奕,时人艳羡。婚后一月,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言:“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将近十天,也不来问候。驸马都尉李祺六日不上朝,宣至殿前又不谢罪,大不敬,请付有司议处。”于是坐削李善长岁禄一千八百石,几及其半。李善长“自是意忽忽不自得”①。

洪武十三年(1380),左丞相胡惟庸获诛。胡惟庸是善长同乡,初为宁国知县,时善长当政,惟庸以黄金二百两贿赂之,便得以入京任太常少卿②。累迁中书参政,又以兄女嫁李佑,因相互往来。惟庸任相后,“与善长深相结”③,“贪贿弄权,无所畏忌”。朱元璋为防止大权旁落,遂以“擅权枉法”之罪杀了胡惟庸④,及其同党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⑤群臣请并诛李善长,朱元璋以彼为初起时心腹股肱,置不问。李善长以年老养疾奏,许之。

① 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三八中。 ② 雷礼:《国朝列卿记》卷一。 ① 《明史》卷一二七《李善长传》。

②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二《胡蓝之狱》。 ③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二《胡蓝之狱》。 ④ 吴晗:《朱元璋传》,第251 页

邓愈的家族世系

邓镇:邓愈长子。袭封卫国公,改封申国公,以征南副将军平定永新龙泉山寇,再出塞,有功。他的妻子是李善长的外孙女,李善长以胡党获罪,邓...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