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谦文言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3收藏

冷谦文言文,第1张

1 中国看风水的祖师叫什么名字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北宋时被追封为闻喜伯。

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

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2] 丘延翰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

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

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杨筠松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元乌兔经》 《风水对联》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廖瑀 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

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

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

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经,乡人称廖五经。

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即继承杨筠松与仆都监所授之术。曾师事德兴吴景鸾。

一生专为人卜地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及赣、闽、粤。曾为饶州许氏卜宅,对主人说:“日后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一裔孙考中进士,授赣州知府,回忆廖瑀遗言,遂派人致祭并为瑀立碑记。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迁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

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著述。殁于宋天禧二年,寿七十六岁。

葬本里雷坑金钗形右股穴(墓无存)。子二,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均迁福建,故宁都已无瑀之嫡裔。

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

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曾文迪 曾文迪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

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

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

著《寻龙记》、《阴阳问答》。刘江东 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

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迪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

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雩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司马头陀 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

《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

何令通 我国南唐南唐国师,著名的堪舆大师,名何溥,赐号(紫霞),庐江郡 唐代益昌县令何易於第五代孙子,其祖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因得罪皇帝遭贬至海宁县县令,今(休宁县)县令,晚年隐居安徽婺源, 精堪舆术,著《灵城精义》,修道精灵,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

吴景峦 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德兴人(江西省),父授青囊术于陈搏。庆历间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峦。

入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未几,以上(牛头山山陵议状)奏言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毋。

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

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后弃仕途,修真于天门西岸,曰《云山洞》,著有。

2 建造宏村的风水大师是谁

郭璞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学者,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诗赋,是游仙诗的祖师。

郭璞除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方术士,传说他擅长预卜先知和诸多奇异的方术。西晋末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阻敦谋反,被杀,后追赠弘农太守,北宋时被追封为闻喜伯。

郭璞为正统的正一道教徒,长于赋文,以《游仙诗》名重当世。《诗品》称其“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文心雕龙》也说:“景纯仙篇,挺拔而俊矣”。

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葬经》作注,传于世,明人有辑本《郭弘农集》。[2] 丘延翰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闻喜人。

相传其堪舆术授自白鹤仙人。唐玄宗开元中,星气为异,朝廷患之,遗使断其山。

究其实,则丘翰所作之山也,捕之弗得,诏原其罪,乃诣阙,进图经三卷(天机书),自撰《理气心印》。玄宗爵以亚父,乃以金匮玉函藏其书。

杨筠松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名益,别号亦玄,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元乌兔经》 《风水对联》自然山水好风水 ,天地乾坤良云天;横批:风生水起,据杨筠松国师记载,大门张贴此对联风水好。

廖瑀廖瑀(943--1018年),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

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

瑀即崇德之十世孙,也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世孙,黄陂廖姓始祖銮之四世孙。

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经,乡人称廖五经。

宋初,以茂异荐,不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即继承杨筠松与仆都监所授之术。曾师事德兴吴景鸾。

一生专为人卜地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及赣、闽、粤。曾为饶州许氏卜宅,对主人说:“日后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一裔孙考中进士,授赣州知府,回忆廖瑀遗言,遂派人致祭并为瑀立碑记。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迁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

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著述。殁于宋天禧二年,寿七十六岁。

葬本里雷坑金钗形右股穴(墓无存)。子二,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均迁福建,故宁都已无瑀之嫡裔。

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福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行世。

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中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曾文迪曾文迪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为江西雩都县人,父曾求己(号公安,著青囊序)。

文迪于经纬、黄庭、内景之书,无所不究,而地理尤精,粱·贞明 年间(915年―920年),游至袁州府万载县(江西庐陵),爱其县北西山之丘,谓其徒曰:(死葬我于此)。及卒,葬其地。

后其徒在豫章(江西南昌)忽见之,骇然而归,启其坟墓视之,乃空棺也。人以为尸解。

著《寻龙记》、《阴阳问答》。刘江东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杨公弟子,江西雩都县上牢人,子刘颖(次子),婿谭文谟,皆世世相传。

据《地理枢要》云;(唐国师筠松于焉祖岩授之,曾、刘诸子焚香发誓,地坐、面乾,相愿不语,书地作图,图毕,相舆礼拜而退,当时文迪契其旨。江东既退,又从而质诸,然后尽得其义。)

世传有《画荚图》乃刘公子、婿之后代所著,又有《金函经》为雩都谭宽(字仲简,号敦素)著,又传《倒杖法》为杨公所授。司马头陀相传为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其生平不详,《地理人子须知》引用诸名家堪舆书目,载《司马头陀水法》云:(司仙著荆门州马仙观,有台基尚存,即其成道之所也)。

《消遣集地理辨证补》载有(玄关同窍歌)。江西通志谓其名曦,唐时人。

何令通我国南唐南唐国师,著名的堪舆大师,名何溥,赐号(紫霞),庐江郡 唐代益昌县令何易於第五代孙子,其祖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因得罪皇帝遭贬至海宁县县令,今(休宁县)县令,晚年隐居安徽婺源, 精堪舆术,著《灵城精义》,修道精灵,用心火自灼而化身。其书分两卷;上卷论形气,下卷论理气。

吴景峦宋朝时期著名的堪舆大师,字仲祥,德兴人(江西省),父授青囊术于陈搏。庆历间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峦。

入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未几,以上(牛头山山陵议状)奏言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毋。

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救。

后徽、钦二帝北狩,卒果如其言。后弃仕途,修真于天门西岸,曰《云山洞》,著有。

3 名人评价绿野仙踪,要有名字,急

著名古典长篇神话小说《绿野仙踪》的主人公为我们成安人冷于冰。

他秉性正直,因不肯趋炎附势,乃毅然弃职,远走他乡,求仙学道,修炼成神通广大的神仙。他惩恶扬善,抑强扶弱,拯救黎民,做出种种善举。

冷于冰,字不华,成安县城内西街人,生于明朝嘉靖年间。他的高祖冷谦,深明道术,在洪武时天下知名。

他的曾祖冷延年,精通医道,善针灸,有神医之誉。祖父冷时雪,弃医就学,得进士第,官至太常寺正卿。

父亲冷松,由举人选授山东青州府昌乐县知县,历任六年,因清正廉洁,不徇情面,与知府不合,被削职回乡。 冷于冰自幼聪慧。

7岁时,凡诗词之类,父亲口授一两遍,他就牢记不忘。到12岁,于经史、诗赋、引跋、记传、古文写作等等,无不通晓。

至于时兴的八股文,不仅能熟练地掌握其写法,而且写出的文章颇有大家风范。14岁,相继参加县、府考试,皆取第一,从此文名远播,通省皆知。

19岁那年,赴京参加科举。时权臣赵文华的儿子赵思绎20岁生日,小小年纪竟要庆寿,而且特爱沽名钓誉的他,还突发奇想,请求太师严嵩为他作一篇寿文,悬挂中堂,做作炫耀。

严嵩与赵文华本是朋比为奸的同党,沆瀣一气的狐朋狗友,情面上推却不得,便令幕宾、门客代为撰写。说起来容易,不过一篇祝寿文词罢了,然而却令这些舞文弄墨者颇费脑筋。

因为以前写寿文,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按惯常体例,寻他们一些嘉言懿行,无论怎么夸如何夸赞,都不为过。而现在的寿主却是一个20岁的毛孩子,祝寿者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这难度就大了。

他们绞尽脑汁写出十几篇,结果严嵩一篇也没相中,不是嫌誉扬太过,就是失之寒酸。有人找到冷于冰,求教此事,冷于冰略一思索,挥笔顷刻写成。

文曰: 客有为少司空长男龙岩世兄寿者,征言于余,问其年则仅二十也。时座有齿高爵尊者,私询余曰:古者八十始称寿,谓之开秩,前此未足寿也。

礼三十曰壮有室,今龙岩之齿甫壮矣,律之以礼,其不得以寿称也明甚。且人之子事亲也,恒言不称老。

问司空赵公,年仅四十有五,龙岩二十而称寿,无乃未揆于礼乎?曰:“余之寿之也,信其人,非以其年也。”诸公曰:“请述龙岩之可信者。”

曰:“余之信之者,又非独于其人,与其人之友信之,乃所以深信其人也。”诸公曰:“因友一心其人,亦有说乎?”曰:“说在《小雅》之诗矣。

《小雅》自《鹿鸣》而下,《湛露》而上,凡二十有二章。其中如《伐木》之燕朋友,《南陔》、《白华》之事亲,悉载焉。

盖上古之世,朋友辑睦,贤才众多,想与讲明,忠孝之谊以事君亲类如此。由此观之,则事亲之道,得友而益顺,岂徒在盥漱馈问之节哉!龙岩出无斗鸡走狗、挟弹击瓦之行,入亦无锦帐玉萧、粉黛金钗之娱,惟以诚敬事亲为务,亦少年之鲜有者乎?察其所与游者,皆学优品正,年长一倍之人,而燕行肩随者,绝少夫老成之士。

其才识必奇,其操行必醇谨,其言语必如布帛菽粟,可用而不可少,此非酒醴之分所能罗致也。今龙岩皆得而有之,非事亲有以信其友,孰能强而寿之哉!昔孔子称不齐曰:有父事者三人,可以教孝;有兄事者五人,可以教弟;有友事者十二人,可以教学。

余于龙岩亦云:富贵寿君所有之,而余为祝者,亦惟与其友讲明事亲之道,自服食器用,以至异日服官莅民之大,无不恪遵其亲而乃行焉。庶有合于《南陔》、《白华》之旨,而不失余颂祷之意也。

夫如是,即称寿焉,奚不可?”诸公曰:“善!”余遂书之以复于客。后有观之,其必曰:年二十而称寿,自余之与龙岩世兄始。

这篇寿文,打破常规,不重歌功颂德,而着重写友情,夸之有分寸,嘱之语重心长,严嵩甚是称赞,十分器重其才华,于是聘为幕客,大小事都要与他商量。御史张翀,因山西出现严重旱荒而报请皇上紧急赈灾,并指责严嵩知情不报,封锁皇帝视听。

严嵩又急又恨,命冷于冰草疏为他辩护,并诬张翀谎报灾情。于冰劝严嵩以百姓为重,他说:“因一人之私怨,害百姓之全家,恐仁人君子必不如此存心”。

严嵩大怒,斥责道:“夫妾妇之道,以顺为正,况幕客乎?”冷于冰听他将幕客比之于妾妇,哪里受得如此屈辱?便毅然辞职走人。这年参加考试,冷于冰又得了第一名解元,但奸贼严嵩岂能容他?一张便条便将他的名次取消了。

冷于冰受此打击,从此无意功名。为免于严嵩的迫害,便隐于他乡为道。

清朝人李百州,以冷于冰为主人公,创作了长篇神话小说《绿野仙踪》。全书共一百回,六十多万言。

头五回基本上是写实,叙述冷于冰的青少年时代和为严嵩做幕客之事,后九十多回则属于演义,写冷于冰求仙学道及其成仙后的种种所为。该书被称为清代中叶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有学者甚至将其与《水浒》、《金瓶梅》相并列。

4 中国古代长寿之人有哪些

在帝王中有10人是远古时期的传说,道家仙人长寿是其本职工作,医家和文学艺术家长寿有据可查,看来工作与长寿有一定的关系,学医的懂得保健、学文的能修身养性,故可以长寿。

一、远祖 1彭祖:中华第一寿星,姓笺名铿,颛顼孙子(黄帝第八代孙),尧封地彭城,后世称他为彭祖。师从尹寿子,隐居武夷山,商末已有767岁(或说800余岁)。

善调雉羹,尊为厨行祖师爷。确切生平不可考。

2伏羲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传说即太昊,本姓风,教民渔猎畜牧、始画八卦,与妹女娲成婚,人首蛇身。在位150年,享寿194岁,确切生平不可考。

3炎帝:神农氏,以火德王故称。姜水姜姓部落首领,建都曲阜。

神农尝百草,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在位120年,享寿155岁,确切生平不可考。

4黄帝:人文初祖,公孙轩辕,生河南新郑,寿110岁(或称240岁),确切生平不可考。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的君主都是其子孙。

5颛顼:黄帝之孙,姓姬号高阳,黄帝传位于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确切生平不可考。子孙很多,屈原自称是其后裔。

6帝喾:黄帝曾孙,姬高辛,30岁颛顼传位于他,在位70年享寿百岁。其中4个儿子:弃(稷)是周的始祖;契是商的祖先;挚继承帝位;禅让给帝尧。

7尧帝:五帝之一,姓尹祁(陶唐)名放勋,尧是谥号。18岁继位,在位90年,禅让给舜帝,28年后故去,约136岁(或称114或118岁)。

8舜帝:五帝之一,虞舜,《史记》说是冀州之人,家世寒微。30岁被尧相中,20年后继位,在位67年,故约117岁(或称110岁)。

禅位于禹。 9少昊:黄帝之子,迁都曲阜,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

在位84载,寿百岁崩。 10大禹:中国第一个国家元首,姓姒名文命,善治水。

《帝王世纪》:年74舜始荐,荐后12年舜老摄天子事,五年舜崩,年百岁崩于会稽。 二、帝王 1周文王(前1148-前1051):商末诸侯之长,姬昌,灭商的奠基者,96岁。

2周武王:周建立者,姬发,在牧野讨伐商纣。生卒年不详,在位19年崩,传说93岁,似不可信。

3周穆王:姬满,喜道术,游天下。50岁继位,在位54年,活了105岁。

4慕容德(326-405):十六国南燕创立者,辽宁义县人,鲜卑族,80岁。(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的祖先) 5萧衍(464-549):南朝梁武帝,常州人,笃信佛教,在南京拘禁而卒,86岁。

6武则天(624-705):唐女皇,国号周,并州文水人,82岁。 7钱镠(852-932):五代十国吴越国王,奉北方朝庭。

临安人,好吟咏,81岁。 8赵构(1107-1187):宋高宗,南宋皇帝,在杭州苟且偷安,81岁。

9忽必烈(1215-1294):元世祖,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在北京病逝,80岁。 10乾隆(1711-1799):清朝皇帝,满人,享年89岁。

三、文臣武将 1仓颉:黄帝左史官,汉字创造者,姓侯冈名颉,白水人,有双瞳四目,110岁。 2伊尹(?~前1713):商初大臣,莘县人,助汤灭夏,世称贤相,享年百岁。

3姜太公:西周谋略家,辅佐周武王灭商。姜尚,字子牙,封于齐成为齐国始祖,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

80岁遇周文王,确切生平不可考。 4老子(约前600-前500):春秋道家创始人,李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著《道德经》。

传说生下来已经81岁,大耳,确切生平不可考。 5管仲(725-前645):春秋齐国政治家,安徽颍上人,与鲍叔牙故交,81岁。

6范蠡(前536-前448):前517年,春秋政治家、军事家和儒商之鼻祖,南阳人,事越王勾践灭吴功成身退,泛舟五湖,89岁。 7孟子(前385?-前304):战国儒家代表,名轲,鲁国邹(邹城)人,据说84岁。

8吕岱(160-256):三国东吴名将,如皋人,封大司马,95岁。 9苏颂(1020-1101):宋宰相、天文学家、医学家,祖籍厦门生镇江,著有《新仪象法要》、《图经本草》,复制水运仪象台,82岁。

10顾思远:《南史》云,散骑侍郎,钟离人,食兼于人,头有肉角,112岁。 11吕坤(1536-1618):明政治家和学者,开封宁陵人,万历“三大贤”之一,83岁。

12纪晓岚(1724-1805):乾隆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纂修,河北献县人,终老京师,82岁。 13张廷玉(1672-1755):清吏部尚书、《明史》总裁,安徽桐城人,84岁。

终清一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惟其一人。 四、医家 1扁鹊(前407-前310):战国医学家,名秦越人,号卢医,中医鼻祖,河北任丘人,著《内经》《外经》失佚,104岁。

2华佗(145-208):汉末神医,安徽亳县人。《后汉书》曰,“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

据此,应当是长寿而终,非曹操所杀。 3葛洪(283-363):东晋炼丹家和医学家,自号抱朴子,江苏句容人,在广州罗浮山病逝,享年81岁。

或云卒于343年,享年61岁。 4陶弘景(456-536):南梁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镇江人,梁武帝辄就谘询,时称“山中宰相”,81岁。

5王冰(710~805):唐太仆令,擅运气学和辨证论治,传《玄珠密语》,95岁。 6孟冼(621-713):唐代医学家,河南汝南人,撰有食疗《补养方》,93岁。

7张文仲(620-700):唐武则天御医,洛阳人,功风与气研究,约80岁。 8孙思邈(。

中国的姓氏宗祠,俗称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分为先贤祠、宗祠、神祠。先贤祠和神祠是为了祭奠古代先贤和传说中的神仙而设立的。宗庙是中国皇帝专有的祭祀场所,而宗祠建筑最普遍,习惯上称祠堂,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特别是自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举办宗族事务、议决重大事务的重要场所。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堂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王氏“三槐堂”、赵氏“半部堂”等;另一类是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如“世德堂”、“崇本堂”等。具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它重复出现于该姓氏的不同支族。没有姓氏特徵的堂号,大部分分别为某一支族特有或与其他宗族的堂号甚少重复,其馀少量的堂号则在同姓和异姓宗族中间着较高的重复出现率。而其他的堂号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如“世德堂”,丁、王、李、吴、何、沈、邵、周、胡、秦、徐、陆、陈、孙、黄、曹、许、张等数十个姓氏都有此堂号,而且同姓中的不同支派也有,出现的重复率极高,但加以姓氏、籍等条件限制,就可缩小范围。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

“××堂”。在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往往挂有写着“××堂”的灯笼和牌匾。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

(一)堂号的渊源

堂号和郡望一样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在旧时中国各姓祠堂正门上方,往往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

“××堂”。在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往往挂有写着“××堂”的灯笼和牌匾。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

堂号是什么?简单地说,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祠堂又称为家庙,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的公共场所。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

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

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对于早日实现统一大业,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堂号的类别和特色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恧在,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堂号不仅书写于宅院厅堂、宗祠祖庙、族谱封面,而且也题写于店铺、字号、书斋别墅、文集书画及日常生活用具(如车舆、灯笼、钱袋、家什)上面,用以区分姓氏族别,作为本族标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堂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同一姓氏的发祥祖地和郡望不同,会有若干个郡号。如李姓郡(望)号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江夏、范阳、汉中、代北、鸡田、柳城等30余个;王氏有:太原、琅琊、京兆、元城、汲郡等地38个;张姓有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中山、安定、河内等40余个。

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的郡望之外,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叼,其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若按每姓一个堂号来计算的话,全国至少有数千至一万个堂号,是姓氏文化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资料宝库。堂号根据取名的依据和其用意不同,又可以分为如下十几个类型:

1、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中国的姓氏文化,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个或若干)堂号,而且有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六个姓氏共同的一个堂号。据文献记载,这六个南方家族,虽然姓氏不同,但却是一个先祖所同一家族,追本溯源都是翁姓的后裔。

2、以地名作堂号

许多宗族喜欢以他们的发源地来作为自己的堂号,这在各姓中都是一样。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以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前述之陇西李、赵郡李、中山李,太原王、琅琊王、京兆王、清河张、安定张、河内张等皆是其例。再如诸葛氏,系出葛伯,望于琅琊,发祥地是山东诸城,后世遍布全国各地的诸葛氏,绝大多数都世代沿用琅琊的堂名。此外,如海氏的“薛郡堂”、陈氏的“颖川堂”、徐氏的“东海堂”、欧阳氏的“渤海堂”,以及呼延氏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都是以地望为堂号,这些堂号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是从哪里发源来的。

3、以宗族典故作堂号

这类取堂号的方法,在各姓中都非常流行,也非常有意思。一个堂名,就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必须是有关本姓祖先的,而不是讲的他姓人物。如王姓的“三槐堂”、刘姓的“藜照堂”、吴姓的“三让堂”。这些故事,往往都极富有教育意义,能使族人缅怀先祖,激励斗志,奋发图强。

4、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中国人向有慎终追远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宗懿行深感自豪,往往以此命名堂号,千古留芳。如弘农杨氏“四知堂”、“清白堂”即是以东汉太尉杨震的美德作为堂号。据文献记载,杨震为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求见,以黄金十斤贿赂杨震。杨震严词拒绝说:作为故人知交,我对您是了解的,而您怎么对我的人品不了解呢?王密说:我深夜而来,无人知道这回事情。杨震回答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是无人知晓?王密只好羞愧而退。杨氏后代子孙为尊崇和怀念这位拒腐蚀,不受贿的先祖杨震,便以“四知堂”,“清白堂”为堂号。而范氏“麦舟堂”则是来自北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有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故后世以此为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5、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马革裹尸”便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室的功勋大臣,被封为“汾阳王”。其后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阳堂”为堂号。至今海内外郭氏子孙,也多以“汾阳郭氏”为荣。

6、以祖先道德伦理规范作堂号

这种取堂名的方法,是将一些教育族人劝善惩的词语作为祠堂名称。这类堂号在各姓氏中也比较普遍,而且往往各姓共用。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至于“敦厚堂”、“敦睦堂”、“敬本堂”,几乎各姓都有。又如唐代郓州寿张人张公芝,九世同居,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家,问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处。张公芝于纸上连书百余“忍”字,道出其中决窍全在于百事忍让。故名之为“百忍堂”。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各氏自立堂号中,十分普遍。因为中国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全民族共有的,非一姓所有,因此这一类的堂名除了通常的道德鼓吹外,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含意。

7、以祖先情侣雅量、高风亮节、名号作堂号

在封建社会中,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重。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这种堂号在各姓中也都常见,但相对要少于前几种。其方法是将某一祖先的某种有特殊含义的称号或者居住地,作为本族的祠堂。如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裔的“伏波堂”。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品格高雅,酷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处为“爱莲堂”,其后人遂以此为堂号。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后裔的“香山堂”。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堂号。宋代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翚后裔的“屏山堂”。

8、以祥瑞吉兆为堂号

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如宋代王礻右曾的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孙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寄重。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中国王姓中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

9、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绿野堂”之堂号。

10、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再如宋人临湘人徐伟事绩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11、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此类堂号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敦伦堂”、“克勤堂”等等。

12、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如“安乐堂”、“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启后堂”等。

13、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忠武堂”、“忠敏堂”、“节孝堂”、“孝义堂”等等。

总之,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况,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样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它的产生、发展,多与修族谱、建宗祠、祭祀祖先、宗亲联谊活动同时进行。

  《苏子瞻醉写赤壁赋》 无名氏

  第一折

  (冲末王安石上,诗云)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史腹中居。

  《学而》第一须当记,养子休教不看书。

  小生姓王名安石,字介甫,金陵建康人氏,官拜参政之职。今因苏子瞻乃眉州眉山县人也

  ,乃苏老泉之子,弟曰子由,妹曰子美。苏轼与某同在帝学读书,今应过举,官拜端明殿

  大学士。小官家中安排筵宴,管待子瞻,令人请去。子瞻见仆腰插一扇,上有诗一联。东

  坡因取玩之,知小官所作:“庭前昨夜西风起,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看毕后,续两句

  成其一绝。他道:“秋花不比春花谢,说与诗人仔细吟。”此人不知黄州菊花谢。今夜晚

  间,安排筵席,请秦少游、贺方回,与苏东坡庆端明殿大学士。为何夜间排设筵席因俺夫

  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未曾得遇。就今晚筵间,出家乐女子数人

  ,内藏着夫人,与众女子一般梳妆,必要见苏轼之面,有何难哉!令人请学士去了,这早晚

  敢待来也。

  (外扮秦少游上,诗云)龙楼风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

  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

  小官姓秦名观,字少游。自元佑初举贤良方正,东坡荐于朝,除小官太学博士。今因子瞻

  宫拜端明殿大学士,有王安石今晚安排筵宴,请俺众官与东坡贺职,小官须索走一遭去。

  可早来到也。左右人报复去,道有秦观在于门首。(祗侯报科,云)大人,有少游大人下马

  也。(王云)道有请。(祗云)理会的。大人有请。(见科,秦云)相公早间令人来请,不敢有

  违,即便赴宴。(王云)相公,因苏子瞻官拜端明殿大学士,小官今夜排设一宴,蔬食薄味

  ,特请众位相公,贺端明殿学士之职也。(秦云)量小官有何德能,着相公如此重意。(王云

  )蔬食薄味,无甚管待,相公请坐。左右门首看者,若有学士来,报复我知道。(祗云)理会

  的。(外扮贺方回上,诗云)声名德化九天闻,良夜家家不闭门。雨后有人耕绿野,月明无

  犬吠荒村。小官贺方回是也。今苏子瞻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之职,有王安石今晚安排筵宴,

  请俺众官与子瞻贺学士之职,今早间令人来请,小官须索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左右人

  报复去,道有贺方回来了也。(祗云)理会的。相公,有贺方回相公来了也。(王云)道有请

  。(见科,贺云)相公早间令人来请,小官不敢有违也。(王云)今因子瞻拜为端明殿大学士

  之职,小官略排小酌,请众位相公为伴客。蔬食薄味,相公请坐。(秦云)相公,再有何人

  (王云)别无他客,则有子瞻学士。早间令人请去,敢待来也。(正末扮苏东坡上,云)某姓

  苏名轼,字子瞻,道号东坡,乃西川眉州人也。幼习儒业,游学至京师。逢一友人,姓王

  名安石,字介甫,金陵建康人氏,与某同馆安歇。今奉圣朝举某与王介甫及第,官里看了

  某所作之业,深可怜悯,加为翰林学士。适来王介甫请俺夜宴,须索走一遭去。我想为人

  半世清贫,十载苦志,学得胸中有物,为朝廷显官,治国平天下,当所为也。想俺秀才每

  学就文章,扶持圣主,方显大丈夫之志也。(唱)

  仙吕点绛唇想伊每十载寒窗,平生指望,登春榜。今日便怀宝迷邦,谁肯待

  举直错诸枉。

  混江龙赤紧的斯文天丧,空将这美玉韫匮藏。你便能勾片言折狱,一语兴邦,不

  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毛锥乏尽,铁砚磨穿,高歌鼓腹,长笑掀

  髯。我则待慢登临感慨悦他这个仲宣楼,我则怕有才无命的在颜回巷,我则待养浩然袁门

  积雪,久以后空嗟叹得潘鬓成霜。且休说别人,则论小官,为功名夺得国家富贵,也非同

  容易也呵!(唱)

  油葫芦且则说我远志轻离父母乡,投京师应举场,将群儒战退气昂昂,夺这翰林

  两字标金榜,便是那禹门三级桃花浪。那时节进表章,才能勾见帝正。将白衣脱在金阶上

  ,便能勾披紫绶换金章。

  天下乐恁时节宣赐蒙恩出建章,朱也波裳,列在两厢,起蛰龙一声雷震响。会风

  云志四方,遂功名纸半张,也是男儿当自强。

  (云)可早来到也。报复去,道有苏轼在于门首。(报科,王云)学士来了也。道有请。

  (见科,正末云)相公,量小官有何德能,着介甫如此重意。(王云)蔬食薄味,略表寸诚。

  左右将酒来,学士满饮一杯。(正末云)小官不敢。(唱)

  那吒令我这里自想,东坡的伎俩,怎比那东山气象,怎做的东床伴当。主人宽东

  阁开,直吃的曙色晓东方亮,论甚么日照东窗。

  鹊踏枝且休说翰林忙,暂入他绮罗乡。我则见烛摇红影,月色昏黄。(王)学士,

  拚了今朝沉醉,有何不可。(正末唱)拚了今宵痛赏,我却甚么检书幌剔尽银缸。

  (王把酒科)学士满饮一杯。(递酒与众科,贺云)小官想与学士布衣交游,今日子瞻官

  拜端明殿大学士,非同小可也。(正末云)想小官在布衣之中,志气不曾堕了。(唱)

  寄生草今日在编修院,往常住冰雪堂。诗魂高压山河壮,琴弹神鬼魂飘荡,剑挥

  星斗昏无象。我将这九经苦志二十年,养就这五陵豪气三千丈。

  (秦云)想布衣之中,苦志攻习经史,今日博得金章紫绶,千钟之禄也。(唱)

  幺篇今日有千钟禄,往常无半日粮。十年礼义勤习讲,半生盐菜贫修养,才落得

  金章紫绶高名望。我将这五车黄卷隐胸中,才博得一轮皂盖飞头上。

  (王云)左右将酒来,与学士满饮一杯。(与众把酒科,云)便好道筵前无乐,不成欢笑

  。小官有家乐数人,着筵前吹弹歌舞为乐。下次小的每,与我唤出那侍妾来者。(外扮旦引

  众旦上,云)妾身乃王安石夫人也。今有苏子瞻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俺相公今夜排设筵宴,

  请众官并子瞻学士。为何夜间排宴因妾身闻知子瞻有贯世之才,妾身要见一面。筵间出家

  乐侍妾数人,妾身隐于侍女之中,必然见之。可早来到虚檐之下也。(见科,王云)你这十

  数个家乐侍女,则在于帘外,吹的吹,弹的弹,歌的歌。左右一壁厢将酒来,与学士、众

  位相公递一杯。(递酒,乐声响科,众看科,正末背云)此侍女中决有安石夫人。我着一个

  小伎俩,要赚出来。是好受用也呵。(唱)

  村里迓鼓玉钩高挂,绣帘低放。我则见银台的这画烛,开华宴乐声嘹亮。靠着这

  翠矮屏,芙蓉幔,绣帏锦帐。一个个人如玉,花如锦,酒满觞,俺这里别是个风光画堂。

  (众做意科,贺云)学士,你见么众官听其声不能睹其面,小官问学士求珠玉咱。(正

  末云)理会的。(秦云)左右将文房四宝来。(正末写科,云)众位相公勿罪,诗就了也。(王

  云)愿闻。(正末云)只闻檀板与歌讴,不见如花闭月羞。安得好风从地起,倒吹帘卷上金钩

  。(众笑科,王云)左右,将那绣帘卷起者。恁这十个侍女中,教一个与众相公把一杯。(旦

  云)理会的。(把众酒科,正末唱)

  元和令雕盘中霭篆香,金盏内泛琼浆。这的是主人开宴出红妆,列金钗十二行。

  一个个藕丝新嫩织仙裳,玉圆搓粉颈香。

  (王云)一壁厢乐声响者。(正末唱)

  上马娇他每都宫样妆,列在两厢。知他那个是宫主共梅香,将阳春白雪齐歌唱。

  夜正凉,直吃的明月转回廊。

  游四门尚兀自绕梁音韵尚悠扬,犴客恼愁肠。(旦将罗帕藏手科,正末云)小娘子

  金钗坠也。(旦用手抹头上,将帕藏手科,众笑科,正末唱)报一声金钗斜坠乌云上,举手

  意张狂。忙,将罗帕紧遮藏。

  胜葫芦呀,早露出十指纤纤春笋长,他生的颜色果非常,恰便似困倚东风睡海棠

  。司空见惯,全胜宋玉,想象赋《高唐》。

  后庭花他生的脸银盘腻粉妆,口微喷兰麝香。云鬓堆鸦翅。金钗插凤凰。细端详

  ,他生的娇容模样,料人间无处长,想蓬莱是故乡。宴蟠桃惹下罪非殃,犯天条奏玉皇。

  柳叶儿呀,他生在九重天上,下彩云误落在朝阳,他生的千娇百媚人中样。比花

  花无语,比玉玉无香,堪移在兰舍椒房。

  (带酒科,云)介甫,酒勾了也。(王云)学士再饮几杯。(秦云)学士,何不作词一首。

  (正末云)令人将纸墨笔砚来。(王云)下次小的每,将纸墨笔砚来,放在学士跟前。(正末写

  科,云)揣揣写就了也。(王云)学土试表白咱。(正末云)词寄〔满庭芳〕。

  词曰:香霭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腻玉圆搓素颈

  ,藕丝嫩新织仙裳。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

  《高唐》。

  (贺云)学士好高才也。(王云)将酒来,与学士再饮几杯。(正末云)小官酒勾了也。(做

  睡科)(旦云)相公,天色晚了也,且归后堂中去。(众云)相公,酒勾了也。(王云)众位相公

  ,再饮几杯去。(众云)子瞻学士带酒也。夜深令人一壁厢好生看学士,俺众官告回也。左

  右将马来,各回私宅中去。(同下)(正末醒科,云)众位相公安在(王云)各回私宅中去了。

  (正末云)众位学士去了,却才那侍妾小娘子,也回去了也。小官告回也。(王云)下次每将

  酒来,着学士再饮几杯。(正末云)相公酒勾了也。(唱)

  尾声可惜玉山颓,尽教恁金波漾,拚了个前合后仰。终夜劳神将足下央,莫怪我

  酒席间言语疏狂。出雕墙,月下西厢,消洒西风将醉魂爽。恁把绛纱笼近掌,我紫丝缰款

  放,趁天风吹下五云乡。(下)

  (王云)苏轼去了。叵耐此人无礼。某请你家宴,小官侍妾,*词戏却,更待干罢。我

  到来日见了圣人说过。一者此人不知黄州菊花谢,二者趁此机会,将他贬上黄州,趁了小

  官之愿。天色晚了也,左右收拾果桌。我无甚事,回后堂去也。(下)

  第二折

  (外扮殿头官上,诗云)燮理阴阳赞圣威,经纶天地有奇才。

  身近玉墀新锦绣,手调金鼎旧盐梅。

  小官乃殿头官是也。今有苏东坡,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之职。有安石请众官在于宅中夜宴,

  贺子瞻之职。酒席间王安石出侍妾数人,内有安石夫人,因要见苏东坡之面,席间把酒。

  不想苏子瞻带酒作〔满庭芳〕一首,戏却大臣之妻。安石奏知圣人。一者此人不知黄州菊

  花谢,将子瞻贬上黄州,歇马三年,着他即便起程。小官不敢久停久住,须索回圣人走一

  遭去。

  (外扮邵尧夫同秦、贺上,邵诗云)穷通造化合天机,死生寿夭预先知。

  八卦能推天地理,六爻搜尽鬼神疑。

  某姓邵名雍,字尧夫。始家衡漳。祖讳德新,父讳古,皆隐德不仕。母李氏,其继杨氏。

  某幼从父徙共城,晚迁河南,葬其亲于伊川,遂为河南人。娶妻王氏,得二子,伯温、仲

  良是也。某累蒙在朝公相荐举,授为颍川团练推官,某辞疾不赴。某幼时自雄其才,慷慨

  有大志,既学力慕高远。自希夷授于种放,种授穆伯长,伯长授于李挺之,挺之授于某。

  高明观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始至落落,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

  爨以养其父母。所居曰安乐窝,为瓮牖,读书燕居其下。接人无贵贱亲疏,言必依于孝弟

  忠信。今因子瞻官拜学士之职,有王安石在家庭请子瞻庆职夜宴。因席间出家乐数人,内

  有安石之妻。子瞻带酒作〔满庭芳〕戏之。次日安石与圣人说知,怒将子瞻贬上黄州歇马

  。某同众官在此十里长亭,安排酒肴,与子瞻送行。下着如此大雪,在此等侯。这早晚敢

  待来也。(外净扮监押、家童上,云)自家是个解子,上司命着我监押着苏子瞻上黄州去。

  出的这城来,风又大,雪又紧,他骑着马,也不知他在前面在后头。我伴着他这家童,迎

  着风雪,低着头走。兀那家童小厮,恁官人在那里(家童云)解子哥哥,俺大人骑着马在后

  面来也。我和你先走到这前头等俺大人。(解子云)你也说的是。疾快行动些。(家童云)走

  、走、走。(做倒科,解云)这小的可怎么睡在大雪里,不起来走路,却是如何(童云)解子

  哥哥,这塔儿有些滑。(解子云)这厮说谎。官道上偏那塔儿滑。我试走,若不滑,我打你

  个弟子孩儿。(净作跌科,云)这里有些儿滑,咱打兀那条路儿上去罢。(正末骑马上,云)

  小官因为昨夜安石开宴,带酒作一词。不想次日安石与官里说知,将某罢职。着这般风雪

  又紧,不敢久停久住,则索上黄州走一遭去,不知何日回朝。只因席间言语疏狂,谁想有

  今日也呵!(唱)

  南昌一枝花则为我数杯狂酒终,今日个三唱阳关后。一鞭催行色,满马载离

  愁。羊角风飕飕,时遇冬天候,漫漫雪不休。我如今才出皇州,可又早渐入冰壶宇宙。

  梁州我则见银海冻花生的这眼底,玉楼寒耸起肩头。摇鞭袖袅深藏手。风掀毡帽

  ,雪压寒裘。雕鞍懒坐,玉辔慵兜。银妆成山岳林丘,粉填合溪涧坑沟。这雪恰便似无影

  月淡朦朦光照人间,这雪有如那冻流水响叮叮冰生他这岸口,这雪浑似那不香花舞翩风落

  枝头。自思,故友,这其间销金帐底羊羔酒,燃宝篆焚香兽。簌地毡帘下玉钩,煞强如独

  钓在江头。

  (童云)那骑马的是俺相公,我在这里等一等咱。(解云)也说的是。(见末科,云)老相

  公,俺在前头走,你骑着马又在后头,俺在后头,你又往前头去了。似这般大风大雪,寻

  一个村房草店,买两钟酒吃了呵,可也好。(正末云)你也说的是。(唱)

  牧羊关你看那瑞雪迷了前路,彤云蔽了日头,冒风寒满腹离愁。冷冻皮肤,寒侵

  肌肉。雪拥难行马,风紧懒抬头。我这里战兢兢把不住浑身冷,(解云)我说道若雪住了,

  明日行也罢。(正末唱)也是我官差不自由。

  (秦云)着从人门首看着,若学士来,报复我知道。(解云)来到这十里长亭也。老相公

  且下马避一避雪去。(下马见科,邵云)学士,老夫与众相公在此长亭之上久等,与学士送

  行。水酒三杯,权表众情。(正末云)量某有何德能也,着众相公在此等侯。(唱)

  贺新郎我这里停骖举首猛凝眸,恁在这十里长亭,众兄等候。(贺云)将酒来,与

  学士饮一杯荡寒咱。(正末唱)你道是劝君更尽一杯酒,则怕酒入愁肠转更愁,(邵云)学士

  可愁甚么(正末唱)这愁烦才了又在眉头。(贺云)学士,你看风雪如花飞万片,正好饮几杯

  。(正末唱)你道是雪花飞千万片,且饮酒两三瓯,我则为花浓酒酿,送的我无人救。(秦云

  )学士,异日必有相会之期。(正末唱)再谁想有花方饮酒,无月不登楼。

  (贺云)学士,小官想来,你与王安石同在帝学,对寒窗十载至友,不想有今日也呵!(

  正末唱)

  牧羊关俺两个十年旧,到今日一旦休,才得志便与我话不相投。则为他家有贤妻

  ,送了俺交绝故友。我如今苦痛分妻子,他今日谈笑可便觅封侯。(贺云)学士,那一夜忒

  酒后疏狂也。(正末唱)都则为一醉三更酒,(贺云)因此一事,贬学士上黄州歇马。(正未唱

  )送的我孤身万里游。

  (秦云)学士正授端明殿大学士,不想有今日也。(正末云)众学士言者差也。自古以来

  ,不则小生也。(秦云)学士,自古以来,可是何人如此学士说一遍。(正末云)学士不信,

  听苏轼说一遍咱。(唱)

  哭皇天论今日非吾犯,想前朝先早有。(贺云)学士,可是何人(正末唱)韩吏部李

  翰林他今日立下傍州,他每是遭流的罪罪首。他两个文施翰墨,笔扫千军,临危世乱,势

  尽时休。传与俺这坏风俗歹事头,一个在潮阳路上,一个在采石渡口。

  乌夜啼他每都摇鞭举棹无人救,送的我眼睁睁有地难投。向山林水馆捱昏昼,一

  个鞭袅骅骝,一个棹拨轻舟。一个他风涛雪浪五更头,一个漫烟雾障三春后。一个漾了骸

  骨,一个没了尸首,二人身死,万古名留。

  (邵云)左右将酒来,与学士把一杯。(末云)小官酒勾了也。敢问先生,这一去黄州,

  何日还朝(邵云)学士不知,某艺祖衡漳,祖讳德新,父讳古,母李氏,其继杨氏。某幼时

  从父徙共城,晚迁河南,葬其亲于伊川,遂为河南人氏。某生于祥符辛亥,雍之名,尧夫

  其字也。娶王氏,得其二子伯温、仲良。学士你记者。(正末云)小官知道。则是小官这一

  去黄州,未知何日还朝。恁二位学士休怪,小官则今日便索登程也。(唱)

  耍孩儿咱本是翰林风月三知友,做了个犯省部条章一罪囚。再不去东华待漏五更

  头,再不向国史编修。都为那靠妻偎妇的禽兽,背地里厮谗奏。送的我伏侍君王不到头,

  不能勾故国神游。

  (秦云)学士这一去,小心在意,保重长行。(正末唱)

  二煞我从今后无荣无辱无官守,得净得闲得自由。蒙头衲被睡齁齁,高枕无忧。

  急起来辰时前后,闲访二三友。拣尽溪山好处游,倒大来优游。

  (邵云)学士于路上小心在意者。(正末唱)

  尾声我则见樵夫荷担来山口,钓叟鸣榔返渡头。冻云垂,朔风透,送行人,酒数

  瓯,别离情,诗一首,气长吁,泪暗流。我向那山掩映野人家茅店上宿。(下)

  (邵云)子瞻学士去了也。此人他那里知道某玄妙,某观化一巡以知,作诗曰:生于太

  平世,死于太平世;客问年几何,六十有七岁。俯仰天地间,浩然独无愧。于此熙宁丁巳

  孟秋癸丑,必疾终于家庭。大人要某家谱,某差使臣上黄州宣命此人问,那其间方知玄妙

  之机也。老夫无甚事,回私宅中去。(下)(贺云)学士去了也。若到黄州,一二载之间,小

  官与圣人说知,必然再宣入朝,依旧还职。俺众官无甚事,左右将马来,各回私宅中去。

  (下)

  楔子

  (外引张千上,诗云)我做官人高贵,行法断案不会。若是吃的饭饱,则要打盹瞌睡。

  小官乃黄州刺史。自小攻书,无不通晓。讲《百家姓》“赵钱孙李”,念《千字文》“天

  地玄黄”。烂熟就如流水,并无一字差迟。圣人见喜,所除在此黄州,做个刺史。近闻苏

  东坡不知为何贬在黄州,歇马三年。此人无投托,数次来谒小官。我则常是推托,不与他

  相见。今日无甚事,张千门首看着。若有甚么人来,报复我知道。(张云)理会的。(正末上

  云)小官苏东坡是也。自到此黄州,一载有余。活计艰辛,妻子炊爨,无计可施。今有此处

  刺史,与小官往日有交。小官谒托,数次不遇。今有几件公事,于本处欲进举说,若依着

  我行呵甚好。可早来到也。报复去,道有苏东坡探望相公来。(张云)理会的。(报科,云)

  相公,有苏东坡在于门首。(净云)是苏东坡!此人数次打搅,你说道俺相公身子困倦,在睡

  哩,你且回去。(张云)理会的。俺相公说来,身子困倦,他在睡哩,你且回去。(正末云)

  此人好无礼也。小官数次拜谒,百般推故,是好轻觑人也。(唱)

  仙吕赏花时我待将百姓民疾件件举,番做了秋草人情日日疏。老夫寒儒,哎

  !你个无端宰予,每日家

冷谦文言文

1 中国看风水的祖师叫什么名字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建平太守郭瑗之子,两晋时期著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