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始祖是谁
李火德于宋代天禧2年(公元1018年)出生在福建省宁化县石壁村,后迁上杭县。按李氏谱系排列,李火德属82世。称其为南方李氏大始祖,不敢苟同。
陇西李氏第69世,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哀帝李祝,公元908年,哀帝被朱全忠杀害,葬于温陵。此时,哀帝幼子熙照才岁余。当时朱全忠对唐朝后裔斩草除根,把昭宗的八个儿子全都杀光了,熙照也危在旦夕。就在这时,李熙照的堂叔李开来把熙照救了出来。
李开来,字瑞采,生于公元831年。唐室遭难时,他任浙东尉。公元908年,他已77岁,他把李熙照从危难之中救出后,从河南洛阳弯山绕道,日隐夜行,沿途躲避搜查,终于逃回李开来的原籍--福建邵武。
李熙照随堂叔来到福建邵武,于是认开来为义父,这个唐室苗裔就这样被保存下来了。李开来自己生有一子,名熙临,后夭折,李开来便以熙照为嗣。李开来之祖系也属陇西李氏,一世同样起于李利贞,属61世冕郎公之子莘郎公之裔。
由上可知,属陇西李氏的宗族支系迁居人闽,在李熙照时有明确记载。自唐末迄今,陇西李氏入闽历史计有一千三百多年之久。
李纲在宋朝是著名的主战派代表人物,曾为观文殿大学士。他在宋钦宗时期,官至丞相。时金入侵扰中原,国家蒙难,人民遭殃,李纲视国家安危重于一切,不畏丢官失职,甚至不顾身家性命,多次力主抗金,并亲自指挥了像汴京保卫战这样有影响的战争,从金人手中收复了宋朝的大好河山。然而,他为投降派所不容,被排挤去职。南宋建立初年,李纲被高宗用为丞相,仍积极抗金,主张用二河义军收复失地,因违背了高宗的投降路线,仅做相75天,就被罢职。不久再度出相,仍受主和派排挤。后任湖广宣抚使等职。
李纲一生忠诚为国,被世代誉为“忠贯金石之良将”。宋绍兴十年庚申岁(公元1140)逝世于福州仓前山椤来精合寓所,葬怀安县桐口大嘉山南麓(今属闽候县中房乡湖里村),享年58岁。
李纲生有七子,其中一子为李贵(原名复,又名信甫、显(王番)),生于公元1106年,历任左修职郎、建安府建阳县主簿、山东令尹、河南归德州令尹,公元1135年30岁时,因岳飞破水寨,招降杨钦兵乱,携妻带子到河南归德州居住。李贵卒于公元1181,年享年76岁,葬于归德州。
李贵之长子李燔,又称奎公,又名文宿,别名杰,号兴隆,生于宋建炎三年己酉岁(1129),六岁时随父迁居归德州。李燔(奎公)在宋朝官至枢密副使,然而受奸臣陷害,逃回归德州隐身,改名李奎。时金兵入侵,抢掠烧杀,民不聊生,李奎为避金人之祸,从河南归德州携五子孟佑迁居江西赣州石城渡,开荒种地。李燔卒于宋淳熙六年(1179),享年51岁,葬于石城
宋朝李纲
李纲又名李伯纪,宋朝人,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组织过东京保卫战,抗击过金兵。进士出身,宋徽宗时期任兵部侍郎,因议论朝政被贬。京师出现水灾,李纲上疏提出要注意内忧外患,惹徽宗不高兴,又被降职。宋高宗初期曾任宰相,仅七十七天就被罢免。
宣和七年,李纲被召回朝。金人逼到开封,徽宗应李纲所说传位给钦宗,号召军民抗金。钦宗即位,李纲位至尚书。他率领全城军民完成防御部署,后击退金兵。李纲坚决反对求和,被徽宗罢官。军民愤怒,钦宗应民声起用李纲,开封得以保全。
金兵离开后,李纲遭到投降派的迫害,被徽宗赶出朝廷。后金兵再次进击开封,徽宗想要召李纲前来解救,为时已晚。
宋高宗赵构听闻李纲,也想要起用李纲。李纲为此推荐老臣留守东京,对开封进行防御整修,主张设置机构支持抗金斗争。当时军队中士兵散漫,腐败等情况多如牛毛,李纲颁布军令整改风气。李纲对整个军队的整顿有利于宋朝,但他坚决主战的思想却高宗所不容。
后李纲被一贬再贬,宋金议和,李纲抑郁成疾。李纲在福州病逝后,原本是要送回故乡,奈何路途遥远,如今葬在福建大嘉山南麓。
望江南李纲
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不仅武功卓绝,还擅长诗文,有不少爱国诗词。他所写的,大多形象鲜明,生动有力。著有《易传》、《论语详说》、《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有些还是李纲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记录,是很宝贵的历史材料。
《望江南》(江上雪)是李纲所写的一篇诗词。全文是“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看着上阕,想到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诗句,同样在冰天雪地中,戴着斗笠身披蓑衣的钓鱼翁静静地站着。冰雪落下来,都能听到声音,周围是多么的寂静,钓鱼翁心中是多么的宁静。钓鱼翁站着一动不动,雪花落下来碰到蓑衣又弹到其他地方去了。整个景象看过去就是幅静态画。
下阕,与安静的钓鱼翁形成对比的,是远处的农舍。云水之间,烟雾袅袅,看到让人觉得自在。茅屋房舍连着小岛屿,简朴的生活,清幽的环境。鳊鱼、鲫鱼在鱼篓中游动,看来钓鱼翁有了收获。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嘻嘻闹闹,温馨快乐。
这篇诗词写于李纲不得志的时候,表现了李纲对简朴自在生活的向往。但是当时的他正处在北宋末那战争频发的时候,保卫国家才是重中之重,这安逸闲适的生活只能成为李纲的心中寄托了。
李纲是宋朝的。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绍兴十年(1140)正月,南宋的第一任宰相、抗金英雄李纲逝世,终年58岁。
李纲一生写了很多诗、文,其中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李纲的一生是为世人赞颂的,朱熹评价他为“一世之伟人”,他是宋朝抗金救国的一位名相。
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抵抗金的名将。单词纪。福建邵武人。郑和二年,进士兼纪。五年,任右殿御史、副御史。不久,他被解职,以抗议官员讨论国家事务的疏忽。宣帝元年,尚书要求朝廷重视内忧外患的问题,被宋徽宗赵霁认为不妥,南涧府沙县税务管理暂停。宣帝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鲜,任命为太常邵青。那年冬天,金兵分两路进攻宋朝,万艳王宗率领的东路军直逼汴梁。在宋廷学派的恐慌中,李纲向宋徽宗建议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号召军民抗金。赵桓即位后,李纲被提升为右尚书,成为个人特使,负责开封府的防守。他带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亲自进城督战,击退进城的金兵。眼看凯丰难以强攻,金帅延宗转而诱降,宋廷弥漫着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与金媾和,被罢官。由于开封军民的愤怒示威,被迫撤回自己的生命,李再次被使用。颜无力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后,于靖康元年二月退兵。开封保卫战是李刚打赢的。金兵撤退后,李刚遭到宋廷投降主义者。康元年五月宋廷强命李纲为河东河北都督,将他赶出朝廷。李刚上台后,宋廷事事设限,使得傅玄美国的使者有空洞的名字和不受限制的军事力量。9月李刚被迫辞职,宣被控主战不力,损失师长钱。先负责建昌军的安置,后赴夔州。李刚被贬后不久,金兵又分两路南下围攻开封。被捕前夕,宋钦宗想起要再次起用李刚,并任命他为大学士兼高级部长的大厅,并负责打开大厦,但无济于事。当李刚得知他在长沙的生活时,北宋已经灭亡了。王在南京应天府又建了一个朝廷。为了利用李刚名声在外,被聘为尚书右仆、中书侍郎。当时,李刚正在开封府途中,受命赶赴南京,全力为皇帝筹划整顿朝纲,组织抗金运动,并围绕皇帝与汪伯彦、黄千山等投降派展开尖锐斗争。他反对投降,主张一切和平谈判,并严厉惩罚张邦昌和其他官员的宋朝谁服务于中国的金兵。为了加强抗金斗争的力量,他推荐了坚决抗战的老兵宗泽留在东京,去开封府修理防御设施;他还力主成立河北招抚司和河东经贸部,支援两江军民的抗金斗争,并推荐张索和傅亮分别担任河北招抚使和河东经贸部礼宾。他还颁布了新军制度二十一条,针对北宋以来军政腐败、赏罚不明的情况,开始整顿军政。他还建议沿江、沿淮、沿淮修筑帅府,进行纵深防御。李刚美国对军政设施的整顿有助于宋朝维持局面,至今仍为世人所接受
其中梁_全集,靖康传信录,建炎进退志等。是李刚其个人经历和北宋末南宋初在朝廷任职时的亲身经历,是研究这段历史的珍贵资料。
李纲这名字很多人用,你指的应该是北宋末年的名臣李纲吧?
靖康元年,北方的金国灭掉了辽国,乘胜兵分两路攻宋。北宋承平已久,负责抵御北方胡马南犯的河北禁军严重缺乏战斗力,被轻易击溃,在战争爆发不到三个月金兵就兵临东京城下(当时北宋的首都)时任兵部尚书右丞的李纲主动请缨,担任东京防御史,配合种师道(就是水浒传里被鲁智深口中的“老种经略相公”)、张叔夜等名将击退了金兵。
待金兵北撤后,李纲就被贬斥,任河北宣抚使。
同年冬天,金兵再次南下,灭北宋,俘徽钦二宗(北宋的皇帝和太上皇),大索一月,最后虏二帝及宗室、妃嫔、朝臣、贵族三千人并全城女子北上金朝。
北宋灭亡后,宗室赵构继位,也就是著名的冤杀岳飞的太监皇帝。继位初时为了收买人心起用李纲,旋即贬斥,最后李纲郁郁而终。
更新时间:2018-09-10 10:24
李纲(547年—631年),字文纪,初名李瑗,隋唐时名臣,观州蓨(今河北景县)人。隋唐名臣,曾当过隋唐两朝三个太子的师傅,李渊建唐称帝后,拜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后李纲多次进言都因与太子李建成心意相悖而不被接受,李纲感到郁郁不得志,于是提出辞职。李渊解除了他的尚书职务,仍担任太子少保。贞观四年(630年),李纲又出山担任李承乾的老师 ,备受李承乾崇重。贞观五年(631年)逝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李承乾亲自为他立碑。有子李少植、李立言,孙李安仁。
中文名:李纲
别名:李文纪,李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观州蓨
出生日期:547年
逝世日期:631年
主要成就:当任隋唐两朝三个太子的师傅
官职:礼部尚书,太子詹事,太子少师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谥号:贞
李纲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北周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周宣帝宇文赟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
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隋朝建立后,李纲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李纲说:“唐令则甚微 辅佐太子的官员李纲简介,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陛下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
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隋文帝杨坚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李纲简介,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杨坚说:“是朕的过失啊!”提拔李纲为尚
李渊:①今我有公,遂使刑罚不滥。②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比每虚心接待,冀闻谠言。然惟李纲善尽忠款,孙伏伽可谓诚直,余人犹踵弊风,俯首而已,岂朕所望哉!
刘昫:孔子云,“邦有道,危言危行。”如李纲直道事人,执心不回。始对隋文,慷慨获免;终忤杨素,屈辱尤深。及高祖临朝,谏舞胡鸣玉,怀不吐不茹之节,存有始有卒之规,可谓危矣。非逢有道,焉能免诸?《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李纲有焉。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玄)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祖父:李元则,为北魏清河太守;
父亲:李制,为北周车骑大将军。
儿子:李少植、李立言;
孙子:李安仁
《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二·列传第二十四》
李纲,字伯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
籍福建邵武,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无锡。父李夔,官至
中大夫、右文殿修撰。大观二年(l108年),李纲参加贡生考试,
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参军。政和二年(ll12年)
中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3 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
史。因得罪权贵被降职为员外郎。政和八年四月起用为太常少
卿、国史编修。宣和元年(1119年)开封大水成灾,他上书徽宗
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拯救灾民,同时鉴于北方女真族势力深入
国土,建议整修军备,防止外患。徽宗不纳忠柬,将其贬滴到
边远的南剑州(今福建)沙县充当一名监税小官。李纲痛感皇帝
昏庸、国事日非,顿萌退志,遂在无锡梁溪河畔营造庭院,以
备归隐。宣和三年闰五月,其父病故,葬于无锡惠山北面的湛
岘山麓。在庐墓3 年期间,他亲手种植了大量松柏,故后人将
湛岘山称为大松坡。
宣和六年,李纲被任为秀州知州。第二年复被任命为太常
少卿。这年冬,金兵大举南侵。他冒死上血书,请宋徽宗赵佶
禅让帝位,使太子赵桓能以皇帝名义号令军队,得到宋徽宗的
同意。宋钦宗赵桓即位后,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
委以防卫京都的重任。他发动军民严密布防,于靖康元年(1126
年)正月打退金兵对京城的围攻。二月,因其反对议和被免职。
陈东等于余名太学生上书,京都数万军民集会要求李纲复职,
宋钦宗被迫复用李纲,封为开国伯,赐无锡惠山寺作为他奉把
父母的功德院。后将他调出京城,任河北宣抚使,旋以“专主
战议,丧师费财”之罪,贬为毫州明道宫提举。是年秋,金兵
又大举南下,宋钦宗急忙下诏起用李纲。他奉诏立即率军北上
勤王,但京城已经沦陷。次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商
丘)即位,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为相后,积极
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宋朝国力为之一振。由于其
主张北伐、坚决反对迁都江南,触犯了一心偏安的宋高宗,在
相位77天就被免职。以后李纲屡遭诬陷,自南宋建炎元年(l127
年)起,先后被放逐到鄂州(今武昌)、万安军(今广东万宁)等
地。 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纲,先后任命他为
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潭州 (今长沙)知州、江西南路安抚制置大
使兼隆兴(今南昌)知府等职。在任期间,他积极招抚流亡,安
定社会,发展生产,整饬军政,募匠建造战舰数十艘以巩固江
防,又一再上书要求宋高宗反省得失,待机北伐,但不为宋高
宗接受。绍兴九年李纲愤而辞职。绍兴十年正月十五日病逝,
终年57岁,葬于福州怀安桐口大家山。赠少师,溢忠定。
李氏始祖是谁
本文2023-10-02 04:21:4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