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姓 山氏家谱 山姓起源 山姓名人 山姓的来源 山姓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1收藏

山姓 山氏家谱 山姓起源 山姓名人 山姓的来源 山姓简介,第1张

历史来源

「山」源出:

1、出自姜姓,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相传,炎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的首领,是少典娶有蟜氏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就用“山”作为姓氏。望族出于河内。

2、源于以官为姓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代有山务之官,掌管山林,后代以官为氏。周代掌管山林开发管理的官员叫山师,也有称山虞的。有人世袭山师,子孙便姓山,称为山氏。

3、出自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叔山”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

4、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古代有复姓吐难氏,北魏时改为山氏。

5、出自 中有山姓。 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为康里人,显然是人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今山姓 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得姓始祖

烈山、叔山冉。山氏的姓源久远,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且来源不一。根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河内,此支山姓奉烈山为山姓的得姓始祖。又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叔山冉的后代中也有以“冉”为姓的,所以叔山姓和冉姓,有同一个始祖。此支山姓恭叔山冉为山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山东省

朝城山氏。“朝城山氏”,自宋朝中叶自河南迁居山东朝城(今山东省莘县董杜庄镇山堂),奉元朝大德三年状元山琮为始祖。族谱记载“吾山氏为古烈山氏之后,一云周有山务之官,掌山林以官为氏。然迄商周以至汉魏历二千五百余年祖宗名字俱无所考。及传至晋始有吾涛祖、简祖、遐祖相继名诸简册。涛祖时称“竹林七贤”之一,里居河南。厥后阅一千二百余年而之宋有行章祖、说祖、悰祖、褥环祖相继见于列传,而里居世系亦漠然不可考。又历七百余年而之元,吾琮祖自河内卜居鲁西朝城,二世大青祖因镇守汶阳复由朝城分居于汶上,今之嘉祥县山家营一支即后裔也。再历一百二十年,廼(建字走之)至明朝时琮祖已传六世,镇祖卜居于齐东黄县,由是西系尊琮祖为始祖,而东系尊镇祖为始祖,各有族谱可据”。(黄县即龙口市)

“吾族冀州一支亦是吏部巨源公之苗裔也。在明朝永乐年间有讳云者字忠毅,征交趾佩征南将军印,用兵如神,晋封侯爵。至今有十余家或相往来。然家谱无存,尚未详悉世系焉(嘉祥山氏族谱)。

临邑县有山姓者十余家,在商河临邑交界居住书香传家。(原载黄县家乘朱笔眉批)

苏州虎丘附近有山家坞住山姓者不少。

奉天省新民县有山家窝铺世居山姓五百余户。

于光绪三十年间,山福全同父贸易行走河南省泌阳县境,名山赵岗。在同仁堂药铺与山道魁相会,又与山庄的山道学常有来往,该庄百余户字纲相同就是四支山震祖一支。”

(以上载于嘉祥《山氏族谱》)

山东聊城市莘县董杜庄乡山堂(古称朝城)、山东济宁市嘉详县马村镇山营(近万人) 、山东龙口诸由观镇唐格庄村、山东郓城县李集乡山家庄(约500人)

(以上四支本系同源,于宋中叶由河南迁到山东朝城即今山东莘县一带尊元朝大德三年状元山琮为始祖,山琮字秀石,据朝城山氏族谱记载,其父辈兄弟七人、山琮兄弟六人、有五个儿子子侄辈当时有文爵者八人、武将九人甚为显赫但经过元末明初的战火家道中落行辈字纲为:作福军长显相传本好松登朝培元化建统永承宗,其中作字为第二十世。山琮长子山大青为嘉详山家营始祖,琮祖五世孙山政迁于郓城县,其子孙形成今山家庄,后山政的长兄山行的后代有一支也来山家庄居住。琮祖六世孙山镇迁山东省龙口县诸由观镇,是为龙口山氏始祖)

山东临沂、山东日照、青岛市的胶南市泊里镇有山家村

河南省

新野、洛阳

四川省

邛莱市火井镇山家营村(人口约有八九百人)、山家村;广元县苍溪约1000---2000人(明末清初由河南咯阳迁入 字派分为:龙应秀玉 思有毓资 凤中万清 永生华之 至今已经有21代)

成都等地(山姓在四川的很多地方还有分布:四川名山县、天全县、泸定县、眉山市、都江堰市、温江区等地)

青海省

山姓在明朝初期从南京竹丝巷迁入,现分布在湟中县 、贵德县、西宁市、平安县、格尔木市、兴海县、共和县、海北州等地,其中湟中县分布最广,人口最多,青海其他地区的山姓人大多从湟中县分散出去的,也有分散到新疆自治区的。青海湟中县又有三个山姓分布区,分别为公牙、王关和海地沟,人口约万人。

辽宁

上海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有本书叫做《上海姓氏寻根》,记录1997年上海社科院一项研究中提到山氏在上海姓氏中排283位吧,约1600余人。

天津、黑龙江、吉林、江苏、南京、无锡、盐城、浙江、杭州、温州、云南、昆明、文山、陕西、咸阳、户县

郡望堂号

堂号 浑璞堂:晋时山涛,竹林七贤之一。曾在赵国任丞相,入晋后为吏部尚书。他在朝中清廉俭约,刚正无私,选拔人才都是当时俊杰。他曾经谏议州郡的武备不能减,皇帝称为天下名言。王戎称赞他是浑金(浑好似全的意思,浑金是赤金)璞玉(没有经过雕琢的玉)。

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相当今河南省武陟一带。

家族名人

山涛(205─283):字巨源,晋代吏部尚书。为竹林七贤之一。 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据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网站资料,大虹桥乡是山涛出生地,不知详否)人。早孤,家贫。虽居高官荣贵,却贞慎俭约,俸禄薪水,散于邻里,时人谓为璞玉浑金。武帝时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 山涛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早前,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锺会作乱于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山氏名人,惟山涛最为有名,名望、地位、学术和事迹莫出其右者。山涛的老姑奶奶(即其父山曜(宛句令)的姑奶奶)山氏夫人为魏粟邑令张先生张汪之妻,山氏夫人的姑娘张春华为司马懿的正室夫人,后尊为晋宣穆皇后,是司马师、司马昭的亲生母亲。山涛五子:山该、山淳、山允、山谟、山简。山简之子为山遐 ,遐字彦林,为余姚令。

山简(公元253—312年):字季伦。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乃著名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子。简因镇守襄阳时饮酒优游而闻名于古今。简初仕为太子舍人,历侍中尚书,领吏部,有建言。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出为镇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今两湖两广一带)诸军事,镇襄阳。当时王威不振,四方动乱,天下分崩。简在镇不理政务,终日饮酒游乐,大醉而归。当时有儿歌一首:“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离。举鞭问葛强,何如并州(今属山西)儿”年60卒。著名诗人杜审言、李白、孟浩然、王维都有诗提及山简优游酒醉习家池之事。

山琮: 记载曾作 一部 ,名字与元朝山琮相同

山 康:唐代高僧,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云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好广道大师。

山行章:保眉州无罗城等处功绩显著。

山说:登科。

山悰:桂阳王铄侍读。

山褥环:领军畅当骁将。

山琮:大德三年状元,山东朝城山姓始祖

山锡之:苏州人洪武初知县事改创县治及学舍公宇焕然一新至今赖焉。

山青:徐州人涉古今知大义沉毅有勇略为燕山护卫百户永乐初以靖难功累官右军都督佥事。

山云:徐州人永乐中以指挥从征累功升都督佥事宣德正统元年平蛮将军镇广西累官都督同知卒赠怀远伯谥忠毅。云沉毅不泄用兵如神廉正自持淡然儒素甘苦与卒共之监战人皆出死力及其卒也广西之人皆为立祠岁时祭之。

山秀:仁和人正统中仕睢阳县丞。

山浩:字文渊需阝人天顺中举人敦厚朴茂不尚修饬贫而诵习无间寒暑仕为平阳通判。

山禹:吴县人嘉靖丙午举人任府同知。

山锦霞:陕西西安府人,附生,同治九年选授华州训导(黄县家乘朱笔记载云:现于丁丑春季缙绅载有陕西同州府华州训导系山锦霞西安府方廪生)

----修统谱摘录 原稿为黄县二十世孙承祉敬录括号内为修统谱时摘录

山栋、山梁、山青:民国西康省知名乡绅,四川泸定人(山姓树字辈人)。

山仑: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东龙口人(山姓鲁东系第十七世 即广字辈人) 1933年生。

山野:男,1944年生,西安市人。原名王逊之。中国文化拓展中心常务理事兼西北地区代表,兼“国际书画艺术拓展中心”常务理事、“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敦煌中国画院”艺术顾问、“苹峰书画英才集”副总编辑等。自幼师从外祖父一曾任杨虎城将军的老师董瑞生先生以及父亲一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享有活关羽美誉的王秉中先生修文习武。经历磨难,于艰苦的环境中摸索出具有鲜明艺术个性的创作途径,作品被海内外众多书法爱好者竞相收藏,被多家报社、电台、电视台宣传和报导,被多家拍卖公司竞相拍卖,多次参加各种书法大赛并获奖。尤以钢劲有力、气势磅礴的龙、虎、鱼、寿写出了性格,把书法与绘画溶为一体,将作品升华到更高境界。近年来以忘我的精神,潜心钻研,把自己的作品又提高到更高阶段,取得更大成就,独创淡墨双勾作品申报发明专利已批。在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岳飞满江红四条屏被认定国际书法类一级作品。对年6月28日在西安钟鼓楼广场表演了长44.5米,宽22米的巨笔书法迎香港回归祖的归字,被中央电视台和全国多家电视台竞相播放。

山月:本名崔祖明,女,1948年生,吉林梨树人。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平诗词学会副会长,四平铁西区音乐学会副主席。著有《原茵少儿歌集》、《轻歌漫语话人生》诗文集。《西江月·题白鹿洞书院》曰:“雾笼千峰峻逸,松倾一水灵风。翠微古径绕书庭,山月轻移桂影境雅竹丝神韵,溪清翰墨柔情。人临宝地忘功名,白鹿相知解咏。”

山乔忠:男,本科,中学一级,该同志1953年5月出生,1973年7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现任云南省陆良县第八中学教科室主任,陆良县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论文《从牛顿第二定律特点来培养学生能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功效》分别在昆明第五届中学物理教学研讨会、西安中学物理教学经验交流会、贵州黄果树首届科学与方法研讨会上做交流,并获三等以上奖励。《T’分数及其在教育评估中的应用》刊载于山西教育学院学报《教学与管理》l996年第12期增刊上,1997年获曲靖地区行署教委教改成果二等奖;《电化教学在丰富物理表象中的作用》刊载于重庆西南师大《物理教学探讨》1997年第1期上,该成果被曲靖地区教委授予“先进电化教育工作者”称号,并在表彰会交流该成果。玉鼐男大学本科工程师工作单位:山东省济青高速公路管理局济南管理处养护科长该同志1983年毕业于山东电大机械系,1989年到上海同济大学道路工程进修完毕任山东济南市公路管理局工程处技术处长,现任山东省济青高速公路管理局济南管理处养护科长。1996年在济青公路主持利用TST弹塑体橡胶伸缩缝对桥梁进行了改造更新试验并推广,填补了国内高速公路桥梁利用弹塑体更换30刑伸缩缝的空白。其论文有:1.《济青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的施工监理》登于1994年<华东公路>第一期;2.《北欧公路建设新技术新材料》登于1994年<山东交通科技>第一期;3.《世界银行贷款介绍》登于1995年<山东交通科技>第四期;4.《监理工程师与合同管理》列入山东公路学会和高管局《济青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论文选集》内,为<山东交通科技>特刊,并参予监理1991年在济青高速公路利用粉煤灰填筑路堤的科研项目。

山文华:1946年7月生,湖北武 ,大学文化,广州市道路扩建工程办公室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学术成果:参与10余项大型重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参加《建筑工程事故分析及处理实例应用手册》编写;在《工业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技术》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如《144m复合框架结构设计质量事故剖析》、《托圆式高炉承重结构改造设计及施工》、《某高层建筑桩基事故分析和处理》、《广东国际大厦63层主搭楼外脚手架塔设技术》、《人货两用施工电梯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某高层住宅楼剪力在钢筋错位事故分析及处理》等。

山艳春:女,1962年12月生,山东人,大学文化,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主要学术成果:论文《经皮及实验室测试新生儿胆红素动态相关性研究》,发表在《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6年第5期;论文《1532名学龄儿童龋病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年第 l— B期;《牛乳蛋白过敏及耐受不良》发表在《吉林医学情报》杂志,1990年第2期 ;《白百破三联疫苗引起肾病复发一例》发表在东北三省六市小儿协作组学术会议上。

山白:男, ,1956年7月生。江苏扬州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现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仪征化纤股份公司涤纶一厂设备高级工程师。主要业绩成就;在特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从事设备管理工作。建厂初期曾参加仪征化纤公司一期工程的建设。研制出一种“内藏便携式绘图板”,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于1989年4月9日在《中国青年报》四版发表译文《英七少年发射自制小火箭》。1989年4月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第四期发表译文《恒星的一生》。1992年12月在《仪化科技》杂志第4期发表论文《热煤炉改造小结》。1996年l月14日“内藏便携式绘图板”获国家专利证书。1997年11月50T01给料器轴封改造项目获1997年度仪化股份公司合理化建议成果四等奖,完成项目的设计图纸。1998年12月和2000年12月在《合成技术及应用》杂志(第4期)发表论文《热煤炉检修和运行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该文入编《中国科教兴国战略文库》。和《PTA输送用罗茨鼓风机叶型及其各部间隙的探讨》。1999年1月在《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第1期发表论文《快速拆装螺栓的应用》,公开发表其它论文3篇。2000年1月入编《中国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第二卷。入编《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文献资料。

山琥仁:1930年生,育海省疆中县人,笔名翠宽,喝海子沟西沟泉水长大。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现为离休干部。以写古体诗见长,不受格律束缚,不喜雕琢,新旧词语兼用,风格奔放,深得诗家好评。其诗作收入《黄鹤杯文学大赛诗歌精粹》、《中华当代诗词荟萃》、《当代诗词五百家》、《跨世纪梅国文学经典》、《中韩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多种选集。在全国诗歌大奖赛中荣获优秀、佳作奖廿多次。出版《山琥仁诗帖》专集。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数首精品诗作。名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荟萃》、《中国当代翰墨艺术家博览》、《共和国奠基人名录》、《中国当代优秀文艺人才名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等大型辞书十多部。

山姓宗祠通用对联

〖山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望出河内;

姓启烈山。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山姓的望族为河内郡。下联典指山姓的得姓始祖为烈山。

-----------------------------------------------------------------

〖山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一门父子皆良将;

在展祖孙尽显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都督佥事山青及其子右都督同知山云,都是当时有名有良将。山青,徐州人,博古通今,沉毅勇猛,多次立战功,朱元璋特授他为燕山左卫百户,任都督佥事。山云,沉毅多智略,用兵如神,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参战数十次,每战必胜,使边防绥靖,百姓安居。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其子山简为官至尚书左射,其孙山遐为车阳太守,都是当时著名官吏。

广道大师传名远;

竹林七贤享誉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高僧山康,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方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号广道大师。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怀县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他虽居高官荣贵,却贞慎俭约,俸禄薪水,散于邻里,时人谓为“璞玉浑金”。

-----------------------------------------------------------------

〖山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宏宫崇轩,铭留八字;

浑金璞玉,品重七贤。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山玄卿,曾为新宫作铭:“新宫宏宏,崇轩巘巘。”下联典指西晋河内怀县人山涛,字巨源,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隐居不出,人称“竹林七贤”。晋初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他身居高位而生活俭约,所得俸禄、赏赐,往往送亲朋故旧。王戎曾说他“璞玉浑金,人莫知其器。”

甄拔贤才,共仰山公启事;

优游宴饮,常醉夕氏家池。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武帝时他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下联典指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之子山季伦。

竹社清风,仰冰壶于京洛;

习池春暖,迎玉树于高阳。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亚代吏部尚书山涛事典。下联典指山涛幼子山简,字季伦,历官太子舍人、尚书左仆射、征南将军等。每游习家园池,在池上置酒,往往喝得大醉,命名为“高阳池”。

地望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武陟县一带

山氏宗派

余自朝邑来汶五百余年,传世二十一代,散居四方,命名多有重复之虞,今同阖族酌定,以二十字为命名次序,庶不至有重复之弊。

作福君常显,相传本好松。登朝培元化,建统永承宗。

自六二年续修统谱时,因吾族人口蕃盛,命名多有重复,又经合族议定将“福、君、长、显”每一字增加三字,是同辈。

昌 荣 贵 福

良 圣 尊 君

茂 祥 久 长

光 耀 明 显

黄县 嘉祥 黄县 嘉祥

始祖

二世

三世

四世

五世

始祖 六世

二世 七世

三世 八世

四世 九世

五世 十世

六世 十一世

七世 十二世

八世 十三世

九世 十四世

十世 十五世

十一世 十六世

毓云日 序德绍兆 十二世 十七世

万 允玉兴 十三世 十八世

世 存中履宾 十四世 十九世

恒 作 十五世 廿世

昌 福 十六世 廿一世

广 君 十七世 廿二世

其 长 十八世 廿三世

衍 显 十九世 廿四世

绪 相 廿十世 廿五世

令 传 廿一世 廿六世

名 本 廿二世 廿七世

常 好 廿三世 廿八世

昭 松 廿四世 廿九世

嘉 登 廿五世 卅世

章 朝 廿六世 卅一世

克 培 廿七世 卅二世

继 元 廿八世 卅三世

化 廿九世 卅四世

建 卅世 卅五世

统 卅一世 卅六世

永 卅二世 卅七世

承 卅三世 卅八世

宗 卅四世 卅九世

四十世

祠堂匾联

瞻仰祠堂尊严祖功宗德春祀秋遵万古圣贤礼乐

且喜孙支蕃衍左昭右穆修竹芳兰序一家世代源流

岁次壬寅仲春

山氏黄县阖族侄孙沐浴拜献

黄县十九世孙世淳题词

黄县二十一世孙昌庭字之南书丹

山氏统谱序

吾山氏由莘县山庄村迁居来嘉祥者,已历年所矣。溯乎先原系河内焉,晋时讳涛字巨源之苗裔也。列为“竹林七贤”,官爵吏部,有五子,长该次淳三允四谟五简,又有其孙讳遐。至宋时有讳行章者保障眉州一带。以上我诸先公功德显著,皆显名于当时。传至于今有史可考,其他竟不知其何如人也。噫!岂非无宗谱之弊欤?后幸有武阳郡县学庠生七世祖海泩,怀报本追远之念,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因细阅御祭碑文,尊元时讳琮字秀石者状元及第官任通政大夫为始祖,建立族谱焉。其子孙为御史、为进士、为翰林、为廪、贡、庠生,人才济济,何其盛也!世代相传,书香绵绵,传至于今。吾噫昔者因吾族蕃盛,兹土陕隘,散居四方者,今已数万人矣。有迁于吉林、辽宁、黑龙江、郓邑西北山庄、河南泌阳县、山东黄县、江苏榆赣县各城市各乡村不能尽数。此也,彼也,总之一宗。迨至大清光绪四年,有十七世祖抡秀率领复续得修。又至民国十七年有十八世祖允璐率领作霖继续重修。至公元一九六二年福东、福宣、福桐等领导复续。至今一九八二年为才、为春、福宣、福注、君瑞、君华等孝思维则之心犹存,领导重修,募集族人助修者,有玉琢、宾举、国杰、作东、作岷、福元、福甲、福广、君德、君庆、君恕、君慈等共成其事。斯举也,诚盛举也。实可谓孝思不匮,承先启后之思也。余小子实学荒芜,不过仅述其事略、举稍末,是余之责也。余尤希后世子孙相继永承而不怠也。是余之望也夫?是余之望也夫。是为序。

二十一世孙福元敬序

公元一九八二年岁在壬戌

得姓始祖:丁公伋。

据《 通志·氏族略 》,“丁氏﹐姜姓﹐齐太公生於公﹐支孙以丁为氏。”

炎帝后裔吕(姜)尚,因辅佐周武王灭商之功,于西周初被封于齐,被称为齐(姜)太公。太公后,子伋立,伋逝后,周敕封其谥号为“丁公伋”,是为丁公。其后裔子孙中有一支以先祖谥号为氏。

中国的丁姓大都源自这一世系。

我始祖铎公与兄弟本公二人,明洪武二年由洪洞迁睢州(现民权县与睢县一带),目前已遍及大江南北海内外。

1986年,我在外求学,寒暑假节期间,经常见人来家找家祖父怀昌公商议修祠堂、祭祖坟、续族谱等事。当年农历十月初一,丁氏睢州族谱续修委员会成立,家祖父被推选为理事之一。一来二往,因此,我与此次续谱编纂、主执笔世彬兄结下往年交。

从那时我才明白。我族丁氏,得姓始祖为姜太公之子丁公伋。我支始祖,铎公、本公兄弟二人,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山西洪洞迁河南祥符(今开封),一路颠沛流离而失散。相传,数年后,偶遇于龙塘集,抱头相泣,互诉衷肠,铎公为弟本公被欺而愤,决定两家换址而居。

丁庄寨原名青杨树坟,郑姓人众。铎公移住此地后,人丁兴旺,改名“丁庄”。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族人抱团取暖,浚濠打墙筑寨,“丁庄寨”由此知名,族人称铎公后裔为睢州丁氏“北门” 。本公居豆子营,后裔被族人称为“南门”。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一世宏范(字吉甫)公首次修谱,“检阅典策,幸得从堂伯祖留遗一纸,始知先代名讳,前有所稽以定其尊卑长幼之次,后有所据以分其亲疏远近之支。” 民国十四年(1925年),本公后裔十五世朝献公,感叹本公后尚有七世系无记录时,铎公后裔十五世怀公(子普斋)公等正商第二次续谱,于是两相约合叙。为正支脉长幼昆仲之别,依据十三世士弻(字镜泉)公予定排行字“ 传世在立广兴宗恕家学” ,复续十字“ 道凝令闻远德修裕泽长 ”。1988年第三次续谱告成,为长计,又复续十字“ 勤孝原业本泰和庆恒昌 ”。

1932年至1934年,家祖父怀昌公同族祖父怀卜公等四人在河南省府开封武术擂台上数次获奖,拜受影响,丁庄寨一度成为豫东、鲁西南一代梅花拳真传集结地,名震四方。

我初中前一直在本村就读。丁庄学校五年制小学、二年制初中齐全规整,教师大部为公派,本村寨以及附近村庄适龄儿童皆在此读书。学校建在村寨的东南门旁,校分南北两院,北院教室原是丁氏祠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丁氏祠堂及内祖神龛、通字碑尚保存完整。校南院建有教室两排,院外东侧操场紧挨高高厚厚、郁郁葱葱土寨,墙外“海子”环村整整一圈。村东南角有丁氏祖坟及碑石三幢。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孩童时代,疑问我是从哪里生出来的?而成人懂事之后,关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族谱,因为她记录了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族信息,更是把同一个家族里面的各个小家庭,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随着时代进步,把族谱推向数字化、信息化,不仅能解决前人纸质族谱修谱工作量大、耗时耗力耗钱、印量小、保存难、易损坏、携带不便,查看麻烦等问题,也能使得族人受到传承亲情教育的同时,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

有鉴于此,2022年5月新冠再次肆虐居家期间,特寻《丁氏睢州族谱》扫描制图,并于 褶皱泛黄纸间揣摩先人之叙序跋,苦苦探索不得已时发微信,以求正本清源,侄子伟立传来他自制的《睢州丁氏族谱》电子版表格,更加适用简单,看后很是欣慰。望新时代年轻族人,能借助互联网之力,主动成为修谱主力,实现资源共享、快速传播,满足族人的阅读与寻根需求。

铎公后裔十七世孙  世毅

2022年5月9日

家族谱何为而修也?忧宗派之失其传而修也。盖水有源木有本,为子孙者宁能忘其所自来乐?是以名家盛族莫不有谱。予丁氏,本太公之裔,昔太公之子名伋者封于齐曰丁公,其后遂以命族世袭公爵,有由来也,迄今三千余年。未详何时沦落洪洞,寄业耕读,逾至有明迁居河南

予始祖铎公,只弟被迁,初住祥符,后徒睢州。其留祥符者,既不可考。即现居睢州者,分为南北两门,亦几失叙。今尚如此,后将安望乎?予家君心窃忧之,不胜概叹。适族侄有名可聘者,过予而言曰:“丁氏之族由来久矣,丁氏之族寝亦盛矣。然上不知所承,下不知所守,清夜以思,殊有怨然,不能自安,者盖修谱,以诏来兹。”家君闻之,欣然以喜,遂命予与可聘等董成。其事极,知固陋不堪胜任,但命不敢违,事无容辞。维时访问父老,检阅典策,幸得从堂伯祖留遗一纸,始知先代名讳,前有所稽,以定其尊卑长幼之次,后有所据,以分其亲疏远近之支。虽世远年灭,若难考详,然由今观昔,燎如指掌,即间有遗,亡付诸缺,略要亦旁,支别派非,本源之所,自出云尔。

乾隆五十六年岁次辛亥季冬        宏范吉甫氏序

春二月既望,余修谱於积善堂之西侧,适有族人至外,至者伏案而观之,观毕曰:“谱贵简明,贵质实。若兹之谱,有世系,又有世纪,不几于烦且文乎?” 余曰:“非也。” 区区之忧,愿为吾族道之。夫族本一气,若大木然,有根有干有枝有叶,虽千花万实纷然并现。而要其连理相属、脉络相接,自有秩秩不紊者,不分叙不足以见一本万殊,亲有等恩有杀之礼,此瓜瓞之所以作,而世系所由来也。且族同体,若众水然,有江有汉有河有济,虽千派万流各自奔腾,而要其同归于东,共聚于海,自有隐隐契合者,不合叙不足以见万殊一本。荣分甘辱共秽之谊,此常棣之所以颂,而世纪所由来也。奈之何以烦且文疑之哉?族人唯唯欣然色喜,请书于篇,以昭后裔。

乾隆五十八年岁次癸丑仲春月        宏苑吉甫氏序

丁氏,吾睢名族也。诗书世业绵廷于明清以来,到于今称诸士大夫之口,不置也。溯其先世,敦天显笃友于伦常克尽,遗泽犹存,窃赏羡其式毂之美、贻谋之善,桑梓敬恭心响往之也久矣。乙丑秋八月既望,丁君普斋来言曰,予族兄录波、族侄从周,因谱牒宜修,纠合族人而踵续焉,谱即成将付梓,请予-言弃其端幸勿辞。且以旧谱示余,余深有感于作谱之难,而续之之不易也。读谱,知创自吉甫公,自序其本太公之裔,昔太公子名伋者,封于齐,曰丁公,其后遂以命族世袭公爵,始恍然,于世德所自来,读序述凡例,世系则析而分之,世纪则罗列而之,瓜瓞之做,常棣之颂;并慨然,于家风所由长。甚矣,作谱之难也。夫共和肇造,匪患日炽,贫者流亡相继,富者朝夕不遑,庆弟往来之礼十盖废八九,而丁君予独殷殷於是焉,岂非以宗派攸分相承勿替,为之后者,责无旁贷也。抑以兵燹之后流漓之余,将以教族人固宗亲、厚同姓,繁者理,而涣者萃也。推斯续谱之志,可谓情深而虑远矣。国之运,会抑率数十年而变,其百余年不变者,盖绝无而仅有也。独丁公自迁睢后迄今,已五百年,其间世运之沧桑,人事之陵谷,甚矣。而其礼之习曾无少变也,猗欤盛哉!余故述其世德之遗家风之尚,以告后人。鸣呼,吉甫公之为是谱也,支分亲疏、恩殊隆杀、辩异统同,了如指掌。然历世即久,渐至舜  又得 继 事,若丁君子者,力振于丧乱之中,起而续修之,以敦睦之谊淑其身,复以敦睦之谊训其子弟,他日后起有人远绍前烈殆可於今日卜之。云。

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十月之吉        岁贡生里后学孟乃成谨撰

窃谓木之有本水之有源 有固然,无可疑者。然木有本而长则生枝,枝愈生而愈繁;水有源而流则分派,派愈分而愈乱。若不揣其本而齐其末,则枝亦无从生也;不溯其源而观其源,则派亦无有从分也。又何以见本固而枝荣,源远而流长哉?惟人亦然,人有九族,族愈传而愈远。人有三宗,宗愈分愈众。使不及时备志载之家乘,上有数典忘祖之羞,下有离宗失绪之憾,此谱之所以修也。

乙丑仲冬,适友人丁君  治臣合族续谱,因求序於余,余不获辞,不得不勉为执笔。案,丁氏出于武王封国之初,齐太公之子,名及者,号丁公,遂以为姓焉,迄今计之三千余年,疏族分支无从联合。惟有洪洞县迁睢者始祖铎公、本公相传十五世,族人不下有百十余家,北有丁庄寨,南有崔寨,以及阎庄、陈小楼寨。以人数计之,共有九百余口。前谱虽在,所未补入者,已有数代。族长丁君士志,创议续修,又有族人怀锦、竹芳等以资助之,阅 年而谱成。辈行排列分明,条规部列严整。历代书香籍此永传勿替,数家族望庶可并著,增光所有,文人学士克传手泽,者莫不备,载以示后人,而孝子贤孙,亦可因家谱之修,而思木本水源之义也,岂不懿欤?是为序。

庚子辛丑思正并科举人邑后学信        徽汪瑞洵拜撰

夫国有史而后世代明,邑有乘而后人才著,家有谱而世系昭。谱也者所以起后世,木本水源之思,兴子孙敬宗睦族之念也。吾族始祖,一曰铎公,一曰本公,兄弟二人,当明初被迁,携手同行,始居祥符,后徒睢州因家焉。旧谱序云,铎公居丁庄寨本公居豆子营。铎公茔地墓图班班可考,春秋祭扫尚无缺焉。所可悲者,惟吾本门之本公,不惟茔地墓图芒无依据,本公以降,中间尚有七世世系隔绝无存者,若祖宗有灵,能勿痛恨九泉下也。今虽门阀称盛,户口不下数百余家,而由后溯前,其绵延一线者,寒微竞至斯极也。献有修谱之意,惜独力难成,因约族中普斋、录波二兄协力共赞,祥考参阅年余,告竣并付奇厥。后子孙读是编者,如得其祥续而修之,是又予之厚望,也夫。

                          十五世孙朝献谨识

吾家族谱,创自先高祖吉甫公清乾隆癸丑,运今共和乙丑,屈指计之,已百余年矣。而我族瓜棉椒衍,星罗棋布,散处四方,甚有同宗同族之觌面莫识,访以先人之名讳茫焉莫考,安可与之言敦宗讲睦族哉!先祖父镜泉公屡有志焉加意续修,咸同之间,念匪倡乱于前,土寇峰起于后。丁丑戊寅,旱灾为虐赤地十里,兵燹饥谨靡有宁岁。光绪中叶,匪氛渐靖,我先祖父已年近期颐,力不称心,玉玉焉愤恨以殁,惜哉!壬申年,予馆于杜君楚白家,适有肖朗初先生主讲,席于赵君访徐家者,三载朝夕,吾谈及修祠堂、续族谱事。予闻之继述之志,怦怦欲动。旋 时即与族人商议,又值浮符窃发、抢劫架票,无虚日方,修寨浚濠之不暇事,遂寝。甲子予设教于家,有族兄名怀锦、竹芳者,过予而言曰:“吾氏族谱屡议续修,皆因乱而辄止,今稍平曷,篆序乎?” 予闻之曰:“此素志也。” 爰聚族人共议,众咸欣然。于是有承办者,有善写者,有参阅校正者,有奔走效劳者,无不踊跃争先。未几,同迁 本公之裔族兄名朝献者,来议合叙,是盖祖宗在天之灵,欲使吾族涣者终萃,离者复合乎?不然何以适有同志也?于是两阅寒暑而稿始就,用付石印。虽族姓枝分派别,而溯源一览,可悉我同宗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庶几。睹斯谱,而木本水源之思,敦宗睦族之念,油然以起。此谱之修所系岂浅鲜哉,因特识其颠末以弁端云。

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孟冬月下浣  十五世孙怀公谨识

余闲览吾旧族谱,始祖兄弟迁睢,分为南北两门,有门稽至素亭公以来,迄今尔七十余年矣。其中名字班班可考,及又览北门谱序,稽至吉甫公百有余年。考北门始祖铎公下叙甚为清晰,某也为昭,某也为穆,某也娶某氏,某也系某支,绳绳继继,耗无差落。考本门始祖本公以降,中间隔绝七世二百余年、坟墓配氏均失考,予不禁携此谱与吾胞伯同为览观,而言曰:今吾族日蕃,耕者多而读者少,又移居迁徙,若后无人叙修,代远年灭,再为隔绝,如为水之无源,木之无本,此吾之所抱恨也!吾伯默然久之,曰:“谱之修,非一人之力所能成。” 于是约族伯朝运、朝贺,未几而北门族伯竹芳、怀公来约合叙,成事家祠。吾村离家祠四十余里之遥、吾伯素多疾病,年近花甲,虽风雨密雪未赏稍闲,与诸伯同力协办,越年余而成。吾伯尤恐坟墓失考,命予绘图,远近考查碑记,载入谱中,使后世子子孙孙一览得悉,云尔。

民国十四年岁次乙丑孟冬月彀旦      十六世孙传德敬跋

吾族明初由山西洪洞奉旨迁于河南,始祖铎公、本公,兄弟二人分南北两门,定居唯州,寄业耕读历代,书香门阀昌盛,传之士大夫异族众人之口,谓之名族也。

历代族人,严尊家规族训应运而生,各守本分,风雨同舟,和睦邻里,积德好善,见义勇为,选今六百余年,相传二十二世矣。

吾氏族谱首创于先高祖吉甫公清乾隆年间,后续于民国十四年,屈指六十余年,其木本水源宗脉分支一览可见,遂日月推移世运之变幻,历经沧桑,原谱仅存者了了无几。而吾族后世繁衍之盛,同宗共族者不下五千余口、布居多处,相遇莫识,更有什者,先人世系茫然,何以礼尚往来?今逢盛世,歌舞升平,族人喻意修谱云云,皆起敬宗睦族之念也。

适有世均、世德、在启等事遇,言及修谱之事,曰,吾氏族谱年深久远,大部遗失,尚不续修,宗脉不失其传呼?吾等宿愿不谋而合,随讯南门众,皆欣喜。时与族叔谦传、弟永谋,侄在明等集聚商议,于一九八六年农历十月初一日,推选代表五十余人聚,於家词、修坟、祭祖筹划商讨,推选族祖怀昌、族叔谦传、族兄世中、族弟永谋、族侄在殿主理修谱事宜。编辑校阅缮写等数人,登记集资各尽其责、伏案奔走无不奋力,遵原始、参各式、正贻误再三修改、历经炎暑寒星,定稿成辑。宗脉分支、世纪世系排列清晰,传阅互审、群策共勉不厌其烦,终告其成。并望后代子孙有志者延年再续。

十七世孙世坦公元 一九八八年春月

夫国有史,县有志,族有谱、以昭其发展之由来也。族谱为何也?故名家盛族皆修谱,以详述之。

吾氏明初,迁徒河南,定居唯州,寄业耕读,门阀昌盛,遗泽犹存。唯州区域间,出之异族众人之口,谓之名族也。

今逢世盛,国泰民安,年丰景佳,乃修谱之良机也。吾久有修谱之念,然独立难成,遂约族祖谦传、族伯永谋、族弟在忠、族孙广函广田等合议续谱之事,并在族人中广为宣传,众人皆喜诺。

适北门族叔世坦世均世德、族兄在启来商议续谱事宜,并曰:名家盛族莫不有谱,修族谱以彰勤孝忠烈,吾等应奋力理。吾等闻之欣然兴起,遂奔走向告,并委托族叔永初、族弟在新、族侄鹏旭,与北门奋力董成。其事历经一年之余,几经修改,新谱始成,连理相属、脉略相通,由始至今,简明易懂,以供后代子孙考洋。

十世孙在明敬述公元一九八八年春月

家之有谱,所以溯渊,明根本也。然年沿代隔,难远稽故,此谱断自铎公。始公迁河南,兄弟偕来不知,几几相传,居睢者南北两门,一居豆子营,一居丁庄寨。公之嘉言懿行,杳不得闻,不敢妄赞。但传兄弟,睽隔偶遇于龙塘集,即抱头相泣。观此一事,其敦天显笃友于伦常克尽,迄今数百年,犹可想见云。

十十一世孙宏范谨识

吾氏自迁睢以后,铎公、本公既分为两北两门,一居丁庄寨,一居豆子营。而本公后裔复迁于闫庄崔寨,铎公后已亦有居东丁庄、楚洼者。既居不同乡,故随意命名,同宗共族觌目相逢,即知其名亦未详其为几世。我先祖父镜泉公因予定排行字:“传世在立广 兴宗恕家学”,今复续十字:“道凝令闻远 德修裕泽长”。庶我后昆命名之际,心无疑或,而宗族相遇,知其名亦即知其为几世也。

此次续谱,继一九二五年上次续谱六十二年来,历经沧桑,内乱外患,天地 覆,不尽详述。时至今日,歌舞盛平,人寿年丰,政道人和,百事具兴,各大氏家族皆云续谱之事,我族则决定续谱之。

此次续谱基本原则是,以原谱为基础,凡在老谱者,继而续之

吾氏自迁睢以后,曾两次续谱因事运变幻,分门移居多处,为共族相遇知其世纪,不失其礼,先祖父镜泉公因予定排行字于中:“传世在立广 兴宗恕家学”。后公元一九二五年复续十字:“道凝令闻远 德修裕泽长”。此三次续谱,门阀繁衍更盛,不言东西南北干里之遥者,仅南北两门及合续者,就有十余个村庄。为长计,今又复续十字:“勤孝原业本 泰和庆恒昌”,以正我睢州丁氏铎公、本公后裔支脉长幼昆仲之别也。

十七世孙世均公元一九八八春月

相差七辈可以叫他烈祖

“第七代应称为烈祖。”昨日上午,看到本报报道后,北碚区的刘老先生第一个打来电话。他说,称呼顺序应为:我、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刘老先生称,如此称呼的出处一是来源于他在古书上看到,二是他熟悉农村风俗习惯,因多次看到农村红白喜事写包封,便记下了九代以内的称呼。

认为第七代该称为烈祖的,还有渝中区的冯先生、北碚区的吴先生、江津的宁先生、大渡口区的唐先生等。

家住渝中区两路口的邓先生认为,称呼顺序应为:我、父、祖、曾祖、高祖、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天祖、始祖。邓先生的依据是他家流传数十代人的家谱。他认为,第七代该称为远祖。

南岸区的雷先生则认为,称呼顺序应为:我、父、祖、曾祖、高祖、鼻祖、远祖、始祖。因此,第七代应称为远祖。

这些答案,有的是以家谱为据,有的是按农村祭祖写包封为据,有的是凭地摊出售的小册子为据等。总之,版本很多,各自有理。

山姓 山氏家谱 山姓起源 山姓名人 山姓的来源 山姓简介

历史来源 「山」源出: 1、出自姜姓,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相传,炎帝为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