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年代学中的历史分期问题是怎么样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1收藏

古代埃及年代学中的历史分期问题是怎么样的?,第1张

古代埃及年代学是一项内容庞杂的系统工程。尽管埃及学家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 , 但时至今日仍存在着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历史分期上 , 而历史分期问题的解决必将为埃及年代学的研究提供崭新的研究空间和研究视野 , 同时也为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一,古代埃及年代学中的历史分期问题

(1) 古代埃及人编撰的王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国王统治的基本顺序和某些国王的统治年数。[2]现存的所有王表都是残缺不全的, 而且多数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的是由古代书吏在抄写时造成的, 有的则是由于编写者掌握的资料不够充分而造成的。因此, 当我们使用这些王表时, 应注意比较鉴别, 同时要借用其它资料加以考证;

(2) 有关国王及其统治年数的家谱对于我们建立新王国和第三中间期 (约公元前1070~664年) 的年代表最为有用, 同时它也可以应用到其他时期年代表的建立上。这类家谱分为完整的 (Unitary) 和合成的 (Synthetic) 两种。完整的家谱是指源于一个文献的没有受到损坏的原始家谱, 合成的家谱是指源于几个不同的文献, 由后人整理复原的家谱;

(3) 载有某些埃及国王的名字和统治年代的铭文及文物适用于埃及整个历史时期年代表的建立, 这类铭文包括载有已知最晚统治年代的铭文、带有塞德节 (Sed Festival) 的铭文、政府官员的墓铭传记、载有某位国王统治年数的铭文。

二,古代埃及年代学中的历史分期问题总结

埃及年代学中的“王朝”是由曼涅托划分出来的。后人在他所划分的30个王朝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个王朝 (波斯重新统治埃及时期) , 于是就形成了流传至今的埃及31王朝。20世纪早期, 一些埃及学家们又把这31王朝进一步划分成几个大的时期。他们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称为王国 (Kingdom) , 如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把国家分裂、政治混乱、经济衰败的时期称为中间期 (Intermediate Period) , 如第一中间期、第二中间期、第三中间期。这一历史分期的基本框架因具有其合理性而延用至今。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单姓的起源与家谱,欢迎大家参考!

分布地区

甘肃省陇西渭水流域,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历史来源

当代单姓的人口大约有6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4%,为全国第一百七十七位姓氏。

「单」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穆公、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又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二、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阿单氏、纥单氏,皆改为汉姓单氏。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单姓一直活动于河南。宋朝时期,单姓大约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山西、浙江、河南等。明朝时期,单姓大约有5万6干人,占全国人口的0.06%,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后。全国单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浙江,这三省单姓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65%,江苏为单姓第一大省,约占单姓总人口的29%。其次分布于河北、广东、安徽、湖南、山西等。当代单姓的人口大约有6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4%,为全国第一百七十七位姓氏。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单姓人口增加率与全国的平均值一致。目前单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苏,大约占全国单姓人口的13%。单姓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吉林、黑龙江,这五省集中了单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辽宁,这三省又集中了单姓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以东苏鲁皖、北黑为中心的两块单姓分布区。在苏沪、鲁皖浙大部、黑吉辽、内蒙甘肃中部、新疆西北、云南中部、广东珠江口地区,单姓在当地人群中1%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居住了大约61.5%的单姓人群。在粤桂湘赣鄂大部、皖浙西南、福四川北段和南部、云南大部、豫陕、甘肃南部、宁夏北部、青海东部、山西南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大部、京津、山东西部,单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05%一o.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1.6%,居住了大约29%的单姓人群。彭州、资州本木本。前十卷等,类皆绛帖之别也。

家族名人

单雄信:(?—621)曹州济阴(曹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617年,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率军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次年,李世民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单思恭:(约公元一六一九年前后在世)字惠仍,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末前后在世。工诗,宗竟陵体。著有《甜雪斋集》二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家谱历史渊源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唐朝是官修家谱最发达的王朝之一,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先后组织编修了数部大型谱牒著作。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致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正因为古代谱牒不复存在,加上迁徙的频繁,各姓氏修谱也都有了合理的“想象空间”。

魏晋时期,编撰谱牒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门第,由于门第与选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也参与其事,官府组织编修谱牒。宋代修家谱关注的重点在于“尊祖敬宗收族”,以保持家族内部的团结互助。由于与选官没有关系,官府自然不再过问,因此宋代以后都是私人自行修家谱。随着家谱政治功能的消退,家谱逐渐从官府、从世家大族走向了普通百姓。

进入明清以后,官方继续积极鼓励家谱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号召纂修家谱,地方官员也热衷于劝说百姓编修家谱,这使得家谱数量大增,甚至达到了没有无谱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谱成为家族生活的头等大事。

民间可见的祖传家谱很多都出自明清时期,但是,明清两代家谱造假现象却是络绎不绝,一些姓氏家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为自己先祖。旧时甚至出现过所谓的职业“谱师”,专门帮人在修谱时添入名臣名人作为“先辈祖宗”。这种族谱造假的行为,自欺欺人,颠倒基本事实,即是对先人的极不尊重,甚至是侮辱,也不利于家风的传承。为了提高家谱的“产量”,“谱匠”创造的家谱都有一定的框架和模式,比如“谱匠”习惯于用华美的诗词歌功颂德,也喜欢把家谱中的先祖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这也是他们认知中最古老的时期。

现存的古老家谱大多数属于明清时期纂修。如果从科学角度探讨家谱的真实性,结果可能让人很失望。根据专家考证,现存明清时期的家谱中,先祖内容大多都是虚构,谱中第一位先祖往往附会历史名人。在古代战乱频繁情况下,想延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族谱是非常困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稳定,近几代的家谱世系真实度还是很高的。

1 起源:你奶奶的爸爸是谁?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常常会被各种各样的人关注和问询,例如:我们的亲戚、朋友甚至是陌生人。而在这些人中间,最能让我们回忆起家族渊源的,莫过于我们的祖辈了。

因此,在了解你奶奶的爸爸叫什么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历史和家谱知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关于“家谱”的知识吧: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门谱等,是记载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来源、人物、血统、衣食、制度、规章、族姓、家训、愚谱、墓表等内容,从而达到延续家族的传统,传承家族的血脉,继承先人的智慧之目的的文献资料。

2 姓氏起源

家谱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就是姓氏,而姓氏的来源又是怎样的呢?姓氏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居住在一个固定的地区;

有一定规模的社会聚居现象;

有相对稳定的家族传承现象。

而在古代,姓氏还具有寓意和文化传承的作用。比如,姓“黄”的人往往寓意着“高尚”的品质和创造性思维;姓“张”的人则寓意着“大众化”的思想和风格。因此,如果我们了解了自家的姓氏文化背景,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起源和历史。

3 家谱的作用

家谱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人们感知自己家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通过家谱的阅读和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家族的来源、血统、历史和地位,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遵从家训和家规,继承先祖的智慧。

其次,家谱还可以起到开启思想启示和鼓励的作用,因为家族中有一些先祖的事迹和智慧非常值得我们效仿和借鉴,这有助于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4 探究你奶奶的爸爸名字

当我们拿到一份家谱时,最让我们兴奋的就是看到自己亲人的名字,特别是自己父辈的名字,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和历史常常能激发出我们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当我们想知道你奶奶的爸爸叫什么时,我们需要去查看家族的谱册,查看你奶奶的父亲的姓名和其他相关信息。如果你拿到了一份比较完整的家谱,那么你就可以通过阅读该家族的历史和族谱背景,更好地了解你奶奶的父亲所承载的文化和信仰。

5 总结

了解自己的家谱、了解自己的家族文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趣的事情。通过对家谱的探究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遵守家训和家规,传承先祖的智慧和文化。

而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你奶奶的爸爸的名字,那么你就需要去寻找你们家族的族谱,只有通读整套家谱,才能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家族历史和文化认知框架。

  在编修宗谱和家谱的,女性入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是不能入本姓族谱的,而是记入丈夫姓氏家族谱书上,但是仅仅是作为附庸式的记入,只记名,不记姓,信息量极少,且不体现在世系图中。

一族谱文化的发展历史

  (1)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

  (2)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

二中华文化的特点

  (1)文化的悠久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历经沧桑的文明古国。从远古的神话时代,到美好的尧舜让贤,从神奇的大禹治水,到夏、商、周朝的昌盛,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汉、隋、唐时期的辉煌,从隋唐五代光辉灿烂的文化直到宋元明清封建帝制的终结,进而从民国到近现代多元化社会的扑面而来。

  (2)文化的厚重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像中华文化一样绵延五千年而长盛不衰,历史愈久生命力愈旺盛。中华文化的不间断性显示了中华文化基本理念和人文精神的辉煌、伟大、韧性以及蓬勃的生命智慧。

古代埃及年代学中的历史分期问题是怎么样的?

古代埃及年代学是一项内容庞杂的系统工程。尽管埃及学家们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起步较早 , 但时至今日仍存在着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其中最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