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帮章太炎一个大忙后,怎么还会反过来感谢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4收藏

杜月笙帮章太炎一个大忙后,怎么还会反过来感谢他?,第1张

帮人时,大多数人会在帮人之后,潜意识地等待着别人语言或行动上的感谢。

不过,一旦别人表达了谢意之后,实际上却已经“恩债两清”了,对方在谢谢之后,已经不欠你什么了,故留下的,最多某某当年有过此举,如此而已,至于是否会长久记住,或择机偿还,这种可能性已经不大。至于是否能成为朋友甚至知交,则更加难说了。

帮人真正的高智商、高情商的表现是:对方帮了你,他还让你感觉是他需要帮你,而不是你求他帮你,这种帮助,带来的效果则截然不同。

章太炎亲自给改名的上海大亨杜月笙

杜月笙之所以帮助章太炎之后,反而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章,就是他的这种高智商、高情商表现。

对于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人们是这样评价的: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可见,杜月笙会做人,天下皆知。

这不是杜月笙自我炒作的结果,而是他一辈子做人做出来的公论。

杜月笙还曾以“有本事没脾气”闻名上海滩,评价的,也是他做人做得好。

做人做到让三教九流佩服已属不易,但要做到让有“章疯子”之称的章太炎不仅客气,还屈尊“恭维”,则比登天还难。

章太炎何许人也?

他可是维新老将、同盟先锋、一生孤傲、半世疯癫、蔡元培的亲密战友、鲁迅的嫡亲老师、坐过清朝的水牢、受过袁世凯的软禁、刀架在脖子上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国学泰斗、无双国士。

论资历,无比;论经历,无比;论学识,无比;论骨气,无比;论胆识,论骂人,更是无比。

就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天不服、地不服的文人侠士,偏偏对青帮出身的上海土皇帝杜月笙刮目相看,不但待之客客气气,而且帮杜月笙家修了一个《族谱》,又在杜家祠堂落成时,屈尊为杜月笙认认真真写了一篇《高桥杜氏祠堂记》,对于孤傲如章太炎、佯狂若“章疯子”者,这可是破天荒的怪事啊。

不仅如此,章太炎甚至还嫌他的本名“杜月生”三字不够文雅,为其引经据典改名杜镛,字月笙。

这就不止于亲切,简直称得上友情了。

敢骂慈禧、光绪帝的“章疯子”章太炎

我相信,章太炎做的这些事,都是发自他内心而自然而然的事情,绝不可能是违背自已的心意而“不得已而为之”,更非对一个上海青帮头领行“溜须拍马”之事,章疯子为了自已那副傲骨,可是经常连命都不惜的啊!

在前清,他可是公然骂过光绪皇帝“载湉小丑”的人;

公然骂过慈禧太后“不过先帝一遗妾耳”的人;

他更是一个重骨气如千金、视王侯如粪土的人。

能够让章太炎为他如此“煞费苦心”,只能说明一点:杜月笙真正是做人做到了家。

事情的经过如下:

经过清末、民初那段疯狂岁月,章太炎晚年定居苏州,做学问,养天年。当时,他一个侄儿在上海在法租界与人发生了房产纠纷,到了十分难堪的境地,无奈之下,请求这位名动天下的伯父帮忙。但章太炎名声再大,手也没法伸到上海的法租界去干预,但侄儿的事,又不能不管,他忽然想到了杜月笙,就写了一封信给杜,请他帮忙。

杜月笙一向敬重文人夫子,对章太炎尤其敬重,接信后立马使人使钱使关系,让争执双方都得到了一个无法拒绝的结果,事情办得妥妥的。

事情办妥之后,杜月笙不是坐等章太炎的感谢,反而亲自到苏州章太炎住处,当面报告处事经过和结果,身着长衫的杜月笙和章太炎一谈甚欢,杜月笙知道章太章虽为学界泰斗,囊中却有些羞涩,生活上颇为见肘,临行,他又不动声色地在茶杯下塞了一张2000银元的银票。

章太炎的嫡传弟子鲁迅

还不止此,以后,杜月笙还每月给章太炎寄钱,定期接济这位两袖清风的国宝级大师。

这一系列的表现,纵然是孤傲狂狷如章太炎者,也不能不接纳其人,而欣喜其人了,最后因为感动而为杜月笙改名、写记、修谱,便是一件顺理成章且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所谓“杜月笙会做人”,由此可见一斑。

说起民国的大佬,很多人都会想起一个人,此人便是称霸上海滩的杜月笙,杜月笙自幼家境贫苦,父母在他小时候去世了,小小年纪的杜月笙,多亏舅舅抚养长大,而杜月笙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他目不识丁,却可以得到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称赞,杜月笙身上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杜月笙一开始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为了能在上海活下去,只能在一家店铺内做小伙计,经过努力奋斗,幸得机缘,杜月笙进入上海黄金荣的公馆工作,杜月笙做事十分细心,为人处事很牢靠,渐渐地就取得黄金荣的信任,而黄金荣有心将其培养成为心腹,有往上爬的机会,杜月笙肯定牢牢抓住,在黄金荣的授意之下,开始负责管理赌场生意。

后来杜月笙越做越大,已经在法租界做起了生意,在当时的上海,几乎垄断了某个领域,挣了一大笔钱,杜月笙属于黑道,坏事自然也做了不少,曾经还帮过蒋介石镇压工人运动。杜月笙走了许多不同寻常的路子,在我们的印象中,黑帮大佬的形象,应该是像影视剧中纹身大金链子的黑社会大哥形象,但杜月笙不是,他不是常见武夫式大佬,身上带有一些儒生气,处事长袖善舞,黑道白道都吃的开。杜月笙从小没什么文化,被人说目不识丁也不过分,但他这个人能力大,势力范围覆盖全上海,不夸张的说,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地下皇帝,他不仅和晚年遗老、军界、政治家等关系密切,和文化圈的人,来往也十分密切,尤其是被人称为国学大师的章太炎,也是他的座上客之一,两人还是朋友。

有关章太炎的成就,我们在这里就不多加赘述了,胡适曾经如此评价他,说章太炎的古文学,是近五十年来第一作家。了解民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胡适的话有多么权威。按理来说,章太炎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和杜月笙这样的黑道大佬处不到一块去,可他们就是成了朋友,不仅如此,章太炎还为杜月笙取了几个文雅的名字,给杜家祠堂写了几千字的文章,对杜月笙可以说非常好了。自古有文人孤傲的说法,中国的读书人对骨气、气节之类的东西看的特别重,有时宁愿饿死,都不肯吃嗟来之食。那么杜月笙与章太炎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其实这就要说到杜月笙的为人处事了,混迹上海滩的人都知道,黄金荣贪财,杜月笙则会做人。原本两人是没什么交往的,杜月笙有自己的生意圈子,章太炎也常年混进文学圈,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因为一件事情开始往来。

当时章太炎的侄子在法租界犯事,章太炎有心去解救,奈何自己只是个文人,没什么政治资源,他听说杜月笙人脉广,也善结缘,乐意帮助人,于是章太炎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给杜月笙写了一封信,结果得到杜月笙的回应,他不仅帮章太炎的侄子解决了问题,甚至还跑去苏州亲自上门拜访章太炎,从这可以看出,杜月笙是多么会做人,原本是章太炎求他办事,就算要上门,也应该是章太炎才对,杜月笙不仅帮人办事还上门拜访,几乎给足了章太炎面子。两人在章家相谈甚欢,杜月笙看见章太炎生活拮据,临走时还在茶杯下放了两千块钱,一方面帮助章太炎改善生活,另一方面也不落文人的自尊,也是这个行为,让章太炎对杜月笙好感大增,也愿意结交这么个朋友,杜月笙对章太炎如此厚待,他肯定也要投桃报李。

于是就有了上面所说的改名字,写家谱的事情,杜月笙原名杜月生,虽读音相同,但从字面上来看,自然是前者为佳,章太炎通古博今,于是建议他把生改为笙,笙字出自于“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就加了一个竹字头,杜月笙的名字立即变得高雅起来,除此之外,章太炎还为他做了件重要的事,就是写杜家家谱。当年杜月笙从高桥出来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过,自己混不出头坚决不回去。如今杜月笙衣锦还乡,成为上海滩叱咤风云的大佬,他回家第一件事,便是请人修缮杜家祠堂。1931年6月,杜家祠堂落成典礼在上海引起轰动,几万人的仪仗队风光万丈,社会各界名流高层齐聚一堂,章太炎本人亲自撰写《高桥杜氏祠堂记》,就连蒋介石也送了东西,家谱中写杜氏应追溯到尧舜时期,后来周天子分封杜氏……

杜月笙不仅和章太炎的关系好,其实和民国文学圈的人都不错,比如杨度曾经为他当过幕僚,与章士钊关系匪浅,在一众文人好友之中,杜月笙也不似五大三粗的大佬,穿着长衫时,宛若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在杜月笙的苦练之下,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如果你不了解的话,根本想不出来,这是一个从来没读过书的人,可以写出来的字。杜月笙有句名言,说刀切豆腐两面光,大体意思是说,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家的利益都要照顾到,不可以独占。杜月笙接触的人大多是三教九流,这些人最注重个人利益,然而拼起来也是最卖命的,很多人其实跟杜月笙没关系,但经过接触之后,基本都和他成为朋友。例如说王亚樵,王亚樵身份不简单,他是斧头帮的帮助,经常帮人暗杀政治家,他的武器是一把斧头,斧头帮的名号就是从这起来的,现代周星驰有部**还借用这个梗。

王亚樵是典型的拿钱办事的人,曾经帮人暗杀过汪精卫、蒋介石、以及诸多日本高层,王亚樵的地盘在上海,自然与杜月笙产生交集,开始时两人关系不睦,因为上海轮船招商事件。身边人一直劝说杜月笙干掉王亚樵,可杜月笙却认为不妥,王亚樵身后有一大帮亡命徒,若是杀死王亚樵,等于跟这些人结仇,那么今后所面临的,是无穷无尽的追杀,即使杜月笙势力大,防得了一时,可防不了一世。杜月笙本人的意思,是与王亚樵结交,让出部分利益,以此来结交王亚樵这个朋友。于是杜月笙派人将王亚樵约出来,他来的时候带了一大帮人,而杜月笙只带了黄金荣和张啸林,一方面让王亚樵占据主动,另一方面也表示自己绝没有武力威胁的意思,就这样两人握手言和。

除了章太炎、王亚樵,还有许多人和杜月笙成为朋友,个人感觉杜月笙把中国人的精髓理念贯彻的非常好,万事以和为贵,有利益大家一起分享,不必要自己享受。以至于任何有名气的人到了上海,多多少少少都会跟杜月笙扯上关系,杜月笙十分讲义气,身边朋友有经济紧张的,大多都会接济一些,并且他与戴笠、张学良等人关系都很好,杜月笙的面子非常大。其实与章太炎相交,也来源于政治需要,杜月笙虽然有权势,但苦于小混混出身,加上没什么文化,无法挤入社会名流,这时章太炎有求于他,等于两个人做了交易,他帮章太炎摆平麻烦,章太炎帮他扬名,这是双赢。

杜月笙从码头小贩到青帮三大亨,他的成就被世人一句话总结成“会做人”,作为黑帮大佬杜月笙凭借着会做人,结识了广泛的人脉,从满清遗老,民国政要无不对他倾力结交,杜月笙一直敬佩文化人,发迹之后和当时的文人雅士交往也十分密切,当时的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都是杜月笙的座上客。

章太炎作为民国大师,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大师都是他的学生,这样一位文化界大师怎么会和杜月笙这位黑帮大佬相识呢?

这还要从章太炎的侄子说起,民国时期的上海滩鱼龙混杂,各分人物汇集于此,章太炎侄子在上海滩租界内和一个颇有背景的人发生了争执。章太炎远在苏州,没有办法解决,于是便想到了杜月笙。于是写了一封信,让人送给了杜月笙。

杜月笙自己没有文化,但是却十分敬佩民国时期那些大师,章太炎的大名他也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结识,所以当他受到章太炎的信之后,立马找来自己的手下解决此事。

作为“青帮三大亨”之首,杜月笙出手之后,没过多久便解决了章太炎侄子的事情。解决完之后,杜月笙亲自前往苏州,感谢章太炎。杜月笙为什么帮人办事之后,还要亲自上门感谢章太炎呢?这就体现出了他做人的高明之处,要是放在平时章太炎这种大师肯定看不上自己,但如今他欠了自己人情,自己还恭敬的上门拜访。这就让章太炎觉得自己有江湖侠气。

果然从这件事情之后,杜月笙成为了章太炎的座上客,凭借着和章太炎的关系,结交了民国一大批文人雅士,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而关于杜月笙和章太炎还有一个小故事,杜月笙本命叫做杜镛,乳名叫做杜月生。章太炎知道后,主动找到杜月笙,拿出一本《《周礼大司乐疏》》,对杜月笙说:“东方之乐谓笙,笙者生也。西方之乐谓镛,镛者功也。”,你的大名叫做杜镛,如果再在生加个“竹”字头,“生”变“笙”,这样有发扬光大的意思将会更好。

杜月笙听后十分高兴,从此便以笙为名,这才有了大家熟悉的杜月笙。而杜月笙做人的高明之处,从他和章太炎的两个小故事中也可看出一二。

杜月笙帮章太炎一个大忙后,怎么还会反过来感谢他?

帮人时,大多数人会在帮人之后,潜意识地等待着别人语言或行动上的感谢。不过,一旦别人表达了谢意之后,实际上却已经“恩债两清”了,对方...
点击下载
上一篇:家风家训征文下一篇:印刷家谱费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