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有哪些民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2收藏

岭南有哪些民俗,第1张

1、花市

花市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最早出现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明代,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最早的花市。

2、舞醒狮

舞醒狮是传统舞狮中的一种,至今仍然流传于广东以及广西两省的一些地方,舞狮在中国流传着很多不同的派系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其中舞醒狮是在广东和广西两省,明清两朝和民国时期都很有名气的一种舞狮派系。舞醒狮要具备很高的级数要求和条件。到现在为止会舞醒狮的人已经不多。

3、木鱼歌

木鱼歌简称木鱼,也叫摸鱼歌,是广东省的传统说唱艺术之一,属于弹词系统。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一带。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木鱼歌流行于晚明,到清代以后极为兴盛。

4、波罗诞

南海神庙的庙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其中十三为正诞,也叫波罗诞,即南海神诞,是广东省广州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最大的民间庙会,也是现今全国唯一对海神进行祭祀的活动。

5、烧塔

烧塔,部分地方又称之为烧塔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扩展资料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岭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岭南文化吸取由中原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诞生了陈献章、湛若水等儒学大家,开创了明代心学先河;诗人张九龄、屈大均享誉全国;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全国以至世界。

清代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与世界贸易、文化交流的唯一窗口,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东方文明;近代,岭南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孕育出以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近代中国的一代先进人物。岭南的文学、岭南画派、粤剧等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最先从岭南传入,岭南教育近代更领教育革命之先。

-岭南

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岭南派建筑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的,人们把这支极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建筑流派称之为“广派”或“岭南派”。关于岭南派建筑的产生、发展以及其特色和风格,我们引用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和艾定增教授所作的精辟的评论来概述。曾昭奋教授最早把中国建筑新风格定为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海派”和广州的“广派”(“岭南派”),并归纳出“岭南派”建筑风格的特色是自由、自然和符合人们活动规律的平面安排;明快、开朗和形式多样的立面和体形;与园林绿化和城市或地域环境的有机结合。

自从曾昭奋教授提出“广派”(“岭南派”)的风格和特色后,建筑界对“广派”建筑的发展更加关注。1989年建筑评论家艾定增在其论文《神似之路——岭南建筑学派四十年》中指出:“岭南建筑学派在地域上指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桂林、南宁、汕头、深圳、珠海、湛江和海口等地的近代建筑主流,在时间上指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建筑新风格的发展与成熟,其中也包括大大滞后了的理论。”他还指出:“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音乐和岭南绘画具有同步性,是和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的政治革新运动相呼应的。而‘两广’人的近代生活方式及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它产生的根基。它的发展经过以下几个过程。首先是洋人带来的洋建筑的输入。接着是由侨乡开始的土洋结合、中西合璧式的建筑(也有园林庭园的大量出现)。再就是中外建筑师有意识地将中西建筑揉合在一起(其中有强调民族形式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原中山大学及岭南大学等等,有强调西方形式的而且数量较多)。最近40年则是和西融合、古为今用的初步成熟期。”

艾定增先生从八个方面概括了岭南派建筑的主流和成就:

(1)宁变勿仿,宁今勿古。现代岭南建筑的先驱,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夏昌世教授以现代建筑风格设计广州文化公园水产馆、中山医学院和华南工学院校园中的建筑群,在全国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的作品中山医学院医疗教学建筑群还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

(2)追求意境,力臻神似。广东人在每一种艺术创作中都刻意追求岭南特色,建筑创作也一样,追求意境,立意在先,处处体现出中国的岭南的情调和神韵。例如白云山庄的诗情画意,白天鹅宾馆的能唤起海外游于思乡之情的“故乡水”。

(3)因借环境,融为一体。岭南建筑重视选址立基,与环境融为一体,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精华。“白云宾馆”、“双溪别墅”、“白天鹅”等宾馆建筑是其中的佼佼者。

(4)群体布局,组合空间。岭南建筑结合气候特点,使建筑物具备现代景园特色,而尺在门厅、中庭、休息廊、餐厅、走道、卧室之中布置园林花木,赋予环境以大自然的情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将中国园林的精神与现代建筑的格调浑然一体的东方宾馆庭园。

(5)清新明快,千姿百态。岭南建筑善于利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特点,创造通透空间及虚灵形体,形成清新明快的建筑形象,同时借鉴古代亭台楼阁原型,使新建筑千姿百态,气象万千。

岭南文化包括粤剧、岭南画派、广东话、广绣、广彩、岭南建筑风格。代表岭南文化的作家:欧阳山、杜埃、陈残云、秦牧、黄秋耘等,这些作家都是广东人,写的文章多少都会带有岭南文化特色。

岭南画派的代表: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岭南三杰”、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珏、何香凝、方人定、客大槐、苏卧农、李抚虹、黄独峰、黄少强、叶少秉、张坤仪、赵少昂、何漆园、周一峰等。

岭南文化传说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

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岭南文化艺术如下:

1、粤剧。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

2、岭南画派。

指的是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

3、粤语。

广东地区称为广东话,广府话,广西地区称为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方言。

4、广绣。

广绣是粤绣之一,指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

5、广彩。

一般指广州织金彩瓷,是广州烧制的织金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是一种产自广东省广州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

邻南文化的概念: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区文化,涵盖学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建筑,园林,民俗,宗教,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又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

广东文化又分为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海陆丰文化,雷州文化,高凉文化,西江文化,南江文化,漠阳文化,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岭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

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岭南有哪些民俗

1、花市花市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最早出现在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明代,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