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家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8057全国馀姚黄氏支谱六卷首一卷
(清)黄庆曾纂修
清宣统二年(1910)鄂垣朱印刻本 一册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注:卷端作《馀姚黄氏家乘族谱》。
8058全国黄钮同宗谱不分卷附松阳母集二卷钮
氏源流考一卷
(民国)钮永建编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二册
北图 华东师大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哈尔宾师大
注:该族散居江苏、浙江等地。谱始修於明万历
二十二年。
8059北京大兴黄氏顺天支谱不分卷
(清)黄承林纂辑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刊本 一册
科图 美国
8060 吉林黄氏诚正堂伯房祖宗世系一卷
清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8061上海金山赞氏族谱
(清)黄玠 黄端履编纂
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中国国书公司铅印本
二册
北图 上海图 日本 美国
8062 上海竹冈黄氏宗谱三卷
(民国)黄宗麟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一册
北图 科图 上海文管
注:初辑於清乾隆十年。
8063上海嘉定练西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黄守恒纂修
民国四年(1915)诚明堂铅印本 四册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上海图 上海嘉定县博 江苏常州市
苏州大学 安徽博(残) 日本 美国
注:清初上衡公始修。
8064上海嘉定黄氏雪谷公支谱十卷
(民国)黄士焕等编辑
民国十二年(1923)江夏雪社排印本 二册
吉林大学 上海图 上海文管 广西柳州市图
美国
注:江苏句曲後迁嘉定县。
8065上海嘉定重辑(上海)黄氏雪谷公支谱
(民国)黄土焕重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三鑫印务局铅印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1、3、4卷)
8066上海崇明黄氏家乘二十二卷
(清)黄汉荣修
清同治九年(1810)务本堂刊本
上海文管 美国
8067江苏丰县九华堂黄氏族谱十卷
(清)黄炖纂序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石印本
江苏丰县顺河乡黄庄材
8068江苏江都维扬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卷
(清)黄金高 黄宗和主修 梅盛兴编辑
清光绪十四年(1888)中宜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8069江苏江都维扬安阜洲黄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民国)黄承昆主修 刘嵩泉纂辑
民国二十年(1931)中宜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美国
8070江苏南通黄氏支谱不分卷
(清)黄世谦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敦礼堂刻本 一册
江苏南通市图
8071江苏海门黄氏家乘
木刻本
苏州大学(存二册)
8072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
(清)黄元鹏续纂
清咸丰二年(1852)木活字本 二十四册
日本 美国
8073江苏武进浮桥黄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黄宪民 黄荣锦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常州黄氏留馀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2、4)
注:谱始修於清康熙三十五年黄寅亮。
8074江苏武进毗陵黄氏宗谱十二卷
(清)黄敦懿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敦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8075江苏武进毗陵东直黄氏玉林公宗谱四卷
(清)黄永全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8076江苏常州山下前黄黄氏家谱十卷
(民国)黄麟荣 黄森荣主修
民国十五年(1926)黄氏仁德堂木活字本
江麻常州市图
注:谱始修於清光绪十九年黄银南。
8077江苏常州韦墅黄氏家乘□□卷
(民国)黄兆鼎编纂
民国三十二年(1943)常州黄氏孝友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存八卷)
注:谱始修於清嘉庆二十一年黄珍玉
8078江苏无锡梁溪黄氏重修族谱四卷
(清)黄令闻等修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庆传堂刊本 八册
美国
8079江苏无锡梁溪黄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黄文炽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修敬堂刊本
科图
8080江苏无锡梁溪黄氏宗谱
(清)黄凤来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修敬堂木刻本
江苏档(存卷7、10)
8081江苏无锡(锡山)黄氏宗谱十二卷
(清)费琳重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源远韦刊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8082江苏无锡梁溪黄氏续修宗谱四十卷
黄镇南纂辑
民国二十年(1931)居正堂活字本 四十册
北图 上海图
8083江苏无锡锡山黄氏宗谱二十六卷
(民国)黄若晟 黄启业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四元堂木刻本
苏州大学
8084江苏江阴暨阳白墙头黄氏宗谱二卷
(清)袁继唐 毛连玉编
清道光十八年(1838)五桂常活字本 二册
北图
8085江苏江阴暨阳白墙头黄氏宗谱二卷
(清)黄章栋等修
清同治八年(1869)望烟堂治字本 二册
北图 河北大学
注:卷一有道光十八年黄圣功重修序。
8086江苏江阴暨阳黄氏宗谱六卷
(清)黄章栋等重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望烟堂活字本 四册
吉林大学
8087江苏江阴黄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黄志远纂修
清光绪二年(1876)古本活字本 二十四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四年(1576)黄海道始修,此为四修。
8088江苏江阴月城黄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黄亮邦 黄省忠等编辑
民国六年(1917)古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四年(1586)黄道创修,此为五修。
8089江苏江阴申浦黄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黄良书等修
民国九年(1920)务本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美国
8090江苏江阴青暘黄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黄震宏修 黄淡佳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立木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8091江苏宜兴乐大桥黄氏宗谱六卷
(民国)吴桢总编 黄炳宣主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一诚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宋崇宁二年黄云始修。
8092浙江杭州武林黄氏宗谱
清光绪间礼耕堂钞本 一册
美国
8093浙江馀杭黄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木活字本
浙江馀杭县文管
8094浙江萧山黄氏族谱三十卷
清嘉庆五年(1800)萃焕堂刊本 四十三册
科图(残缺三册〕
8095浙江萧山黄氏侑遗录附昭潜录二卷
(清)黄春林等编
清嘉庆十二年(1807)萃涣堂木活字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8096浙江箫山棣上黄氏家谱三十卷
(清)黄尊编
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 二十一册
浙江图(存二十五卷)
8097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二十四卷
刻本 二十一册
上海图
8098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续录
一卷搜遣录一卷词翰录四卷偌遗录二卷词翰
续录二卷
(清)黄中咸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萃涣堂活字本
三十二册
北图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8099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九卷首一卷
(清)黄中咸续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萃涣堂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8100浙江萧山埭上黄氏家谱三十卷首一卷词翰
录四卷借遗录二卷词翰续录二卷
黄伯英编辑
民国十四年(1925)萃涣堂活字本 四十四册
北图
8101浙江萧山黄氏宗谱
(清)黄士 等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五柱堂木活字本 八册
美国
8102浙江宁波四明黄氏家谱三十六卷首一卷末
一卷
(民国)黄嘉谷续修
民国十六年(1927)第九洞天彝叙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8103浙江宁波四明黄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稿本 九册
天一阁
8104浙江馀姚姚江孝义西黄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黄立贤 黄宝通等续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8105浙江馀姚黄氏宗谱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黄钹重续辑
清光绪三年(1877)享伦堂木刻本 八册
北图 河北大学
8106浙江馀姚姚江黄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清)黄豫续修
清光绪六年(1880)永思堂刻本 四册
浙江图
8107浙江馀姚姚江四明黄氏宗谱六卷末一卷
(清)黄震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树德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吉林大学
8108浙江馀姚四明黄氏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黄廷范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树德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注:卷末有清光绪二十三年黄震重修宗谱跋。
8109浙江馀姚四明黄氏家谱四十六卷
(清)黄采风总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第九洞天孝子里
铅印本 十六册
历史所
注:扉页作《黄氏真宪谱》。宋景定进士黄遇龙
始修。
8110浙江馀姚姚江狮山黄氏宗谱五卷
(民国)黄金声辑录
民国四年(1915)五桂堂钞本
北图(缺卷5)
注:有民国四年黄金声狮山总辑修谱序。
8111浙江馀姚姚江黄氏宗谱六卷首二卷末一卷
黄思楏 黄汝砺等修
民国九年(1920)永思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清嘉庆十三年黄静涵始修,此为三修。
8112浙江馀姚黄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黄廷范重修
民国十一年(1922)永思堂木活字本 八册
浙江图
8113浙江馀姚竹桥黄氏宗谱十六卷首二卷末二卷
(民国)黄庆曾 郑铖等修辑
民国十五年(1926)重辑享伦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宾师大 浙江馀姚梨州
文献馆 四川图
注:卷端作《姚江竹桥黄氏宗谱》。元至元二年
黄茂创修,此为六修。
8114浙江馀姚四明黄氏牌宪支墙里家谱十六卷
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黄汝松总修
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本 六册
北图
8115浙江鄞县黄氏家谱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三册
浙江鄞县档
8116浙江鄞县黄氏家谱
民国三年(1914)刻本 三册
浙江鄞县档
8117浙江鄞县黄氏家谱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刻本 二册
浙江鄞县档
8118浙江鄞县四明石桥黄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氏国)陈宪曾 黄敬贤等纂修
民国六年(1917)世锦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天一阁
8119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清)黄廷翰 黄昌岐等重修
清嘉庆九年(1804)重修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卷端作《黄氏重修世系宗谱》。明洪武十九
年十世孙黄元祥始修。
8120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博汝 黄时清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刻本 二十册
河北大学
8121浙江慈溪湖山黄氏宗谱八卷
(民国)王醒华 黄恒泰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刊本
浙江慈溪县档(存二卷)
8122浙江奉化黄氏支谱
民国间木活字印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记事至民国三十七年。
8123浙江象山马坡堀坡黄氏谱一卷
(清)马思容续修
清嘉庆十五年(1810)钞木 二册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4浙江象山马坡黄氏谱一卷
(民国)屠耀台续修
民国十年(1921)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5浙江象山溪沿黄氏族谱一卷
(清)鲍之交新修
据清嘉庆十六年(1811)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6浙江象山黄氏宗谱一卷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8127浙江象山象东珠岩黄氏宗谱一卷
(民国)陈畲重修
民国元年(1911)钞本 三册
浙江象山县文管
祝你成功!希望对你有用!
曹姓家谱
一、修谱:
私家修谱早在宋时就例定每30年续修一次,清代民间修谱盛行时,曹姓很多支族约定每20年修一次,20年不修谱为不仁,30年不修谱为不孝。浙江余姚道塘曹氏宗族约定10年一小修,20年一大修。清代和民国还编修合谱(联宗统谱),民国益阳曹氏议定“合族通谱六十年一续修”。不过,关于修谱的约定因战乱、灾害或其他原因,往往很难实现。
清代一般由族长、支派房长、祠正、评事等组成,设管理、校正、分修、协修等职。民国修谱班子除了族中权力人物,还增设了有文化的人参加。设有总修(一般由族长担任)、主修(出钱最多者担任)、撰修(文化最高者担任)、编修。还有赞修、督修、监修、同修、补修、校阅、总理(管财务)等职员。
修谱礼仪隆重。修谱开始,要举行隆重庄严的祭开祖仪式。谱局每日早晚要烧香献供祭敬祖先。谱写完工之日要念经拜忏,设宴待客(捐钱者吃饭)场面盛大。最后,按领谱字号将谱接回各房,接回谱牒时也要作祭,鞭炮鼓乐齐鸣,族人兴高采烈,附近的宗族乃至官府也要送礼相庆,像节日一般。
在族谱正式印刊后,所有的老谱一律缴收,除存2册归公外,其余尽皆焚毁。各房发得的1册新谱,由房长妥善收藏,不得给外族人看,不得在谱上私自涂写,并定期验谱。
二、曹姓家乘谱牒
曹姓的文字谱牒,肇始于先秦史官所撰的《世本》。曹姓世系直至汉代应仍是在《世本》上增补,原书在宋代散佚。唐代存留至今的曹姓谱牒信息较前丰富,如《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下》有宰相曹确曹汾的世系。宋代由于家谱的修撰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私家修谱的提倡,曹姓宗谱迅速增多。明清和民国时期撰修的曹姓家谱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还一直保存到今天。
-------------------------------------------------------
曹姓家谱文献目录
《安徽曹氏重修谱牒》,不分卷,明代曹尤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
《安徽曹氏续修宗谱》,8卷及家卷1卷,明代曹来凤修,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刻本;
《安徽休宁曹氏统宗谱》,15卷,明代曹诰修,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本,8册;
《安徽歙县曹氏重修谱牒》,明代曹光东修,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刻本,2册;
《江西婺源婺东曹氏谱书》,不分卷,明代曹世麟修,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存养堂刻本;
《曹氏族谱》,5卷,明代曹仁修,明初钞本;
《上海曹氏族谱》,4卷,民国曹永和编,民国五年(1916年)钞本;
《上海曹氏族谱》,民国曹浩续修,民国十四年(1925年)崇孝堂铅印本;
《江苏曹氏宗谱》,8卷,清代曹盛茂等修,清光绪二年(1876年)宁寿堂活字本,8册;
《江苏扬州维扬曹氏族谱》,8卷,清代曹振甲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活字本,8册;
《江苏南通曹氏宗谱》,不分卷,清代曹邦庆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谯国郡刻本,22册;
《江苏常熟虞门曹氏宗谱》,26卷首1卷,民国曹志震、曹雨霖等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铅印本;
《浙江萧山史村曹氏宗谱》,25卷,清代曹文瑞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敦叙堂木活字本;
《浙江馀姚道塘曹氏宗谱》,18卷首1卷附1卷,清代曹汝才、曹大梁等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慎堂刊本,12册;
《安徽青阳墩头曹氏宗谱》,8卷首1卷末1卷,清代曹氏族人修,清道光三十五年(1845年)活字本,28卷册;
《安徽泾县谯国曹氏宗谱》,5卷,清代曹思诚、曹里等修,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木刻本;
《安徽续溪旺川曹氏宗谱》,12卷,清曹诚瑾修,清光绪刻本;
《福建平和曹氏大族谱》,清代曹文秩撰,1966年曹培松续钞本1册;
《江西南昌武阳曹氏宗谱》,清代曹文安、曹安行重修,清钞本1册;
《山东邹平於陵曹氏族谱》,2卷首1卷,清代曹守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恒升堂刻本,2册。
《湖北新洲曹氏宗谱》,68卷,民国曹承铸修,民国十年(1921年)木刻本;
《湖南长沙曹氏彦靖公支谱》,18卷,清代曹英煦、曹能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湖南益阳三峰曹氏通谱》,4卷,民国曹佐熙纂,民国八年(1919年)长沙铅印本;
《广东番禺曹氏家谱》,4卷,清代曹秉溶修,清光绪十二年(1866年)刻本;
《四川巴县曹氏族谱》,8卷,民国曹伯崇三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石印本。
《墩头曹氏宗谱》(清曹氏族人修)
《江苏常熟釜山曹氏家谱》
《江苏通州余西曹氏校正六修谱》
《上海曹氏族谱》(民国时期曹浩续修)
《湖南三峰曹世通谱·世表序》
《江苏通州余西曹氏校正六修谱》
-------------------------------------------------------
曹姓字辈派语
清光绪二十三年曹振甲纂修《曹氏族谱》,江苏扬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景国良栋,守世乙启,子木宏允,振汝定纪。
续修字派为:
德贻余庆,学立名扬,锡尔遐福,长发其祥。
江苏扬州另一支曹姓21世以前字派说法不一,其字为:
乾元亨利,贞学为佾,里公雍述,泰罕党宇,
宙洪荣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孝悌忠信,
礼义廉杰,金木水火土,壮敬贤良勤俭,射御书数。
21世之后的字派为:
一大士必,永裕恒元,如松有茂,明文思安,善继贤述,克盛荣华。
清光绪二十六年曹汝祥续修《曹氏支谱》,山东诸城曹姓一支字派为:
彬乾元,亨利贞,学有为,良勤俭,庄敬贤,忠孝悌。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四川绵竹《曹氏族谱》的世次班行为:
以学联玟风,圣元世德邦,守先培代远,一本遇多良,
秉正安怀履,希承绍有方,慎之崇汝祖,延显兆绵长。
清代《常宁烟竹曹氏一修宗谱》的字行为:
子应荣达,继必贤良,诗兴泽后,孝启家祥,
芳连甲第,声振朝堂,光余先祖,百世其昌。
1994年七修宗谱的新续字行为:
仰承洪范,怡和泰康,敦崇礼义,德业昭章,福禄绵远,晖耀平阳。
湖南麻阳县芷江东门曹家的字派为:
文大致启宗,国学万世兴,家传日新胜,吉庆中长应。
芷江曹家坪曹姓的字派为:
子言文与齐,思庭世昭光,继恕承先代,法可得久长。
麻阳县高村曹家子字后取二十字:
高永应启宗,祖达胜国英,方志传世代,光华选朝廷。
民国三十七年高村曹家与芷江曹家坪共同商议续取二十字:
安邦定治平,福享久成荣,正大鸿运兴,万家庆天恩。
麻阳县吕家坪毛家湾曹姓的字派为:
景志仁玉庭,万(文)朝(正)维(万)贞(兆)启,世上生俊杰,
久永享太平,祖正流芳远,仕相转佳行。
湖南省凤凰县毛都曹家字派为:
长延祖宗宏绪,达启世代仁义,忠厚贤良俊秀,尚德景星庆云。
民国十八年曹少甫修《曹氏家谱》,江苏通州曹姓一支字派为:
春贤泽绶衡,善禄道耀勋。
民国十六年曹怀之修《曹氏宗谱》,安徽绩溪旺川曹姓一支字行为:
志士光家国,徽猷衍圣功,立诚天助福,敦德世恒隆,
庆本善庭起,瑞从义宅钟,思求荣祖道,文学务先通。
民国六年《湖南益阳曹氏彦祥房五修谱》的派语为:
应世国大昌,芝城土必方,文明光景远,
道下合三房,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邦,
仁孝怀三代,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荫庆常康。
民国三十二年曹时药《六修曹氏支谱》,湖南益阳曹姓一支字行为:
玉受秀贤彦,必钦子冠锡,良文教尔廷,家盛英嗣起,
时安德泽芳,显承师俊业,圣哲立名郅,仁孝怀三代,
嘉徵集一堂,宗功培至善,祖阴庆常康。
于(Y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据《广韵》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二子(有说第三子)于邘(故城在今河南省沁阳西北于邘邰镇),称于邘叔。后来,于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2、出自古复姓淳于氏,为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所改单姓于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
3、出自北魏时的万忸于氏,为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恢复本姓于。据《路史》所载,鲜卑族的万忸于氏原为山东于姓人,后随鲜卑改之,孝文帝汉化改革,又复于姓。这一支于氏虽然是从鲜卑族的万忸于氏所改,一向也被当作外来的姓氏看待,但在实际上,他们仍然是汉族于姓的后代,只是在汉代之时,有一位名为于公的后代,随着拓跋氏离开了中原,并且为了适存于鲜卑族而改姓为万忸于氏,等到后来鲜卑族的拓跋珪在我国北方建立了北魏,才又“重回娘家”,复姓为于而已。居住在北方的于姓之人,多为这一分支。
4、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
①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
② 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得姓始祖
于邘叔。为周武王姬发之次子(一说第三子),武王灭商后,大举分封诸侯,他把于邘国分封给于叔,起初于叔为于邘叔,其名得于封地。后来于邘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于邘,后来干脆去掉邑旁姓于,称为于姓,史称于姓正宗,是为河南于氏,后世于姓尊于叔为于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繁衍播迁河南泌阳县北部一带,是古于邘国所在地,当然也是于姓的发祥地。在于邘国灭亡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于姓基本上都生活在今河南省境,播迁基本是以河南境内为主,如方城、午汤、许昌、伏牛山等地。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北迁山西、河北、东迁安徽、山东,西迁陕西、甘肃,此期于姓主要是以我国北方的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由此,东迁入山东的于姓也开始兴旺起来。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军阀纷争割据,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于姓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大举南迁于东南广大地区,五胡乱华,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而战争又使中原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躲避战乱,处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则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也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家思想,于姓迁徙有等于无,却繁衍昌盛起来,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元末农民起义军四起,社会动荡不安,江南人口锐减,由于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优越位置,所受影响不大,朱明王朝建立,迁山西人于人口萧条处,则山西于姓也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其分别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此前有河南于姓迁顺天府(今北京市)(据《于氏宗谱》所载)。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闯关东谋生并定居。至此于姓人已遍布天下。如今,于姓分布以山东省为多,约占全国汉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其次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陕西等省亦多此姓,上述六省于姓约占全国汉族于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
历史名人
于 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县)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于栗磾: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黑槊将军,世间少有的猛将。请看魏书《魏书于栗磾传》
于 烈:北魏忠臣的楷模。深受拓跋宏等四代北魏皇帝的器重。
于 昕:北朝怀朔、武川镇将。在北魏击破柔然的过程中,立有大功。
于 濆: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于 谦:字廷益(1398-1457),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明朝大臣,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期间,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英宗时,宦官王振专权,朝廷腐败。蒙古瓦剌贵族也先率军来犯,明军出兵阻击,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举国上下为之震动。一些朝臣主张南逃避敌,于谦力排众义,誓死保卫京师,并拥成王为帝(景帝)。后瓦剌军破紫荆关直逼京师,他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大败瓦剌军。后官加少保,总督军务。英宗被释放后,于景泰八年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于谦被捕下狱,以“意欲谋逆”罪被叛处死刑,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成化时,于谦被复官并赐祭,葬于西湖三台山麓。有《于忠肃集》。
于 准:清代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官至江苏、贵州巡抚。辑有《于清端公政书》等,于成龙的许多事迹都是他给整理的。
于 振:清代江苏金坛人。字鹤泉,号秋田。生卒年不详。清雍正元年(1723年)状元。此科为庆祝雍正帝登极大典特设恩科。雍正帝以于振为其登极首科状元,恩赐有加。除依例授职翰林院修撰外,还让他以修撰衔入值南书房。雍正二年,出任河南乡试主考官。雍正三年,赐居澄怀园。雍正五年,出任湖广学政。后因事遭贬,降为行人司司副。
于定国:字曼倩,系于公之子,西汉东海郯县人,汉初丞相,少学法于父,后为狱吏,宣帝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于志宁:唐代官吏。字仲谧(558-665),京兆高陵(今属陕西省)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于休烈:唐代洛阳人,开元初举进士,累官至积贤殿学士。性恭俭仁爱,礼贤下士。本性真诚朴实,机警聪明。肃宗即位当了皇帝,于休烈从中都赶到京城被任命为给事中,后来又改任为太常少卿兼知礼仪使。中原遭到战乱破坏,文物书籍损失严重,于休烈将自己收藏的《五代论》献给国家,肃宗皇帝很满意,任命他为工部侍郎。于休烈在朝中任职三十多年,担任过许多重要显赫的官职,但家中却没有什么积蓄。一直保持正直俭朴,温文尔雅,从来也不将喜怒显示在脸上,他礼贤下士,鼓励提拔年轻人。虽然他官位高责任大,但工作勤奋,不知疲倦。他非常爱好读书,手中整天都拿着书本。
于慎行: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隆庆进士。万历初历翰林院修撰,充日讲官。因劾张居正夺情,引疾归。后起官,历侍讲学士、礼部左右侍郎,累迁至礼部尚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起掌詹事府,后二年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寻病卒。在史馆以读书为事,明习典制,贯通百家,与冯琦并为文学名臣。其诗文弘丽,一时推为大手笔。著有《读史漫录》、《谷城山馆诗文集》等。
于成龙:字北溟(1617-1684),号于山,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
于敏中:字叔子(1714-1779),号耐圃,清江苏金坛人,于汉翔孙,清雍正癸卯年(1723年)状元于振之弟。少时资性过人,读书勤奋,雍正七年(1729年)考取举人。乾隆丁已年(1737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执掌山西试。不久担任山东、浙江学政,掌管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敏中担任浙江学政期间,考吏拔秀,罢庸补能,按期组织匀举,担任会试总裁,所拔多知名士。因其满腹经纶,文章冠绝一时,书法清秀洒脱,又通熟掌故,为乾隆皇帝所倚重。乾隆十八年(1753年)选任兵部侍郎,后改户部侍郎,加太子太保存,期间奉旨编纂《户部则例》126卷。乾隆二十五任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历时近20年;还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先培植职,朝廷谕书多出其手。清廷 开设四库馆,他受命为正总裁,与大学士刘统勋力主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还担任国史馆、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馆总裁。平定四川金川时,敏中负责军书旁午,以书旨功赏戴双眼花翎,画像挂列紫光阁。乾隆四十二年敏中奏准,以纪事本末体撰写《钦定临清纪略》16卷。翌年,又奉旨编辑《西清`砚谱》24卷。还著有《素余堂集》、《日下旧闻考》159卷。卒后赠文襄,赐祭葬。
于式枚:清末官员,民初遗老。字晦若(1853-1916)。贺县(今贺州)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兵部主事。充李鸿章幕僚多年,奏牍多出其手。1896年参加康有为倡设的保国会。1906年任广东提学使,广西京官联名上奏荐其兼任广西铁路公司总理,规划建筑广西境内铁路。1907年充出使考察宪政大臣,上奏反对立宪和召开国会,维护专制皇权,立宪派请罢。因得皇族和顽固派支持,擢升邮传部侍郎、礼部侍郎、学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国史馆副总裁。辛亥革命后悲愤憔悴,稳居青岛,谢绝袁世凯聘为参议。1916年移居上海病死。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陕西省三原人。光绪举人。早年投身民主革命,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审计院院长、政府委员、监察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又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善草书,1964年病逝于台湾,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
于学忠:国民党爱国将领。字孝侯(1890-1964),山东省蓬莱市于家庄村人,早年为吴佩孚之干将,后离吴投张,转入奉系,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是张学良被软禁后奉系的重要将领。
单(Shàn)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于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为周卿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成王封蔑于单邑,故为单氏。又据《路史》记载,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在今河南省孟津县境),他的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世代相传姓单。
2、出自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一并改为单姓单氏。
单氏来源:三千零五十年前周成王姬诵封其少子姬臻于单邑,称单伯(封建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各自的封国里是世袭的国君),其子孙都以单为姓。爵位三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秦在山东省的西南部设立单县,即为我族发祥之地。随着历代封建王朝的更迭和变迁,单县有支族向南方扩展,建立南安郡。并且在苏州阊门大兴土木建造气势雄伟的大堂,号称“南安堂”。后来南安堂和盐城西乡单家庄祠堂在在1943年被日寇烧毁,列祖列宗木祖、牌位、插屏等陈列品荡然无存。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沉痛的民族灾难。
公元1368年,大明朝洪湖赶散,南安堂苏州阊门人氏单西川和陆氏太君为了生存,带领四个儿子离开姑苏大城市。大房在苏北兴化南边单家堡(自命庄名——单家堡)落脚后,建有祠堂;二房在苏北盐城南乡北任庄(北龙港)落脚后建有祠堂;三房在苏北盐城北边北沙羊寨单家码头(自命庄名——单家码头)落脚后,建有祠堂;四房大海公在苏北盐城西乡单家庄、单家湾(自命庄名——单家庄)落脚后,建有祠堂。
单家庄一脉又分三房,且数十年后三房才分居生活。大房仍居单家庄、单家湾;二房分居小官庄,后来到沿河镇祁陆庄定居;三房分居马鹿垛。始祖大海公所生三子非常团结。祖辈们除了注重耕种之外,读书也不放松,世代书香,学文习武求艺,颇有人才。
因族大生支,于公元1862年(同治元年),三房开始单独分祭,祠堂1864年(同治三年)建在马鹿垛老墩子东南角上,以光宗耀祖。在天下单氏是一家的封建社会里,全国各地的单氏祠堂虽然用字都不相同,但是这次完全相同。
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朝时周成王封小儿子臻到单地(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一说现河南省孟津县一带)做伯,称为单伯。臻的家族昌盛,在周朝的二十几代君主中,都有单姓人在朝廷作大官。他们的后代就是今天单姓的来源。在古代,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南。浙江省永康单氏,据《永康姓氏志·单氏》和方山脚《单氏宗谱》载,唐乾符年间(874-879年)有工部尚书单琰发族于云南。至五世祖文林郎单宗化,登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任金华正堂(县令),任满,约于宋政和年间卜居永康丛桂坊。至十七世祖单辅靖任建康学录,不久转任判官,生昂、昱、昴。单昴由明经任宁安通判,居何州。单昂任婺州医官,单昱则于元末卜居永康城北三十里的方山南麓,为方山单氏之祖。单昂之后,廿八世祖单育又因大水为患,卜居城南长水,为水碓头单氏之祖。永康单氏祖居地丛桂坊,属古丽镇。在“县西北四十步”。始祖为单宗化,约在宋政和年间(1111-1117年)与子单昴卜居永康县城丛桂坊。永康单氏聚居地方山脚,属清溪镇。始祖为单昱,约于元至正末年(1365-1368年)从县城丛桂坊迁居方山之阳(方山脚)。上水碓,属古丽镇。始祖为单昴后裔单育,约在清雍正末年(1731-1735年)从县城丛桂坊迁此(余略)。
字辈排行
湖南平江单氏南安堂字辈:
裕昆公房旧派:“士功年季干胜信宗德万志伏启嘉报说禹梦仲士功良文寇希天有拱玉庆惟士功九时宗文万福文升昭开本大用世楚希以为兴显达光明远攸隆福荫深衡应凤大世元文龙祖希邦永攸隆福荫深”;
峰仑两房旧派:“启嘉报说禹梦雄士功建立必昌隆壮志升霄汉玉友琢秀豪添仁仕显胜世代学归朝理道傅先圣心源继古贤”;
新派:“心树长荣茂楩楠国干桢动名纪青史诗礼振家声”。
湖南湘阴单氏字辈:“开本大用世楚希以为兴显达光明远攸隆福荫深”。
浙江萧山西河单氏仁孝堂字辈:
原派:“休嘉筑钧锡梦雄士功建立必昌隆”;
续派:“壮志升霄汉玉友琢秀豪添仁仕显胜世□学归朝”;
新派:“理道传先圣心源继古贤国家培植厚发达自珠聊”。
浙江湖州单氏字辈:“楚君涵克士朝林喜志明家学忠和厚功成育秀梁扬发前才美辉朗长兆延吉祥兴隆盛荣华富贵根”。
浙江温州单氏字辈:“华明君子道德良存荣祖亦可以正肇乾山世林忠光士文宗殿嘉永茂国定献金圣贤豪杰官员功勋”。
河南邓州单氏字辈:“仕福明清建振德丰化元兴仁世界昌”。
杭州萧山特产有哪些
导语:萧山区是浙江省杭州市市辖区,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州湾南岸、钱塘江南岸,地处中国县域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南翼,东邻绍兴市柯桥区,南接诸暨市,西连富阳区,西北临钱塘江,与杭州主城区一江之隔,北频杭州湾,与海宁市隔江相望,陆域总面积142022平方公里。以下是我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萧山甲鱼萧山甲鱼是浙江省杭州萧山的特产。萧山水产资源丰富,水质良好,气候条件适宜,造就了萧山甲鱼独特的品质。不光体表光滑、色泽晶亮,裙边厚实宽大,而且吃起来肉质细嫩,富含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自1985年开始人工繁育驯化萧山甲鱼以来,经过了近30年的发展,萧山甲鱼已经在群众中盛誉久享,产品远销全国甚至海外深受消费者厚爱。
目前,萧山甲鱼生态可控养殖面积已超30万平方米,年产商品甲鱼5000余吨,已经形成了种苗淡化、成品养殖、产品加工与出口的一体化产业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产业特色,成为萧山区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2、萧山青梅产品产地: 浙江萧山 产品特性: 果青、汁多、肉厚、核小、皮薄、质脆、酸味纯正。 产品成分: 富含钙、镁、钾、纳、磷、铁等矿物质。
产品功效: 梅子的营养价值可说非常高,它属於硷性食物,酸味来源是有机酸,可以提高血液中的硷性,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预防贫血,还能抗老化、助消化、抑制感冒咳嗽,连晕车止吐、醒酒除口臭,都有妙效,是不可多得的家庭必备零食和药材。产品简介: 据城山诸坞村《诸氏宗谱》记载,青梅在诸坞栽植已有1090年历史。萧山青梅以而驰名中外,产品远销港澳等地。以青梅为原料加工制成陈皮梅、甜梅、青梅、梅干、乌梅等,也可精制成蜜饯、饮料,还可供药用,在染料工业上又可用作媒染剂。萧山是全国重点青梅基地之一。产地主要在城山乡诸坞村、傅墩村、所前乡山里王村、通济乡邱家坞村。
3、萧山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我区于2000年引进,并成功开展了“萧山白对虾”种苗淡化培育和池塘养殖技术的研究。之后逐步在全区铺开养殖。目前,我区拥有全国最大的白对虾淡水连片养殖基地,“萧山白对虾”养殖产业每年保持在10万余亩以上的规模,常年产量在4万吨左右,销售额约12亿元。此外,“萧山白对虾”也远销世界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美白对虾早已经从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变成了我区响当当的拳头农产品。
为了更好地保护“萧山白对虾”这一地方品牌,萧山区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协会在区农办的牵头负责下,工商萧山分局、区农业局等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同时利用“萧山萝卜干”证明商标获批积累的宝贵经验,仅用一年时间就正式获得了“证明商标”的身份。 有了这一证明商标后,“萧山白对虾”更能让外界认识其独特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
4、萧山萝卜干产品产地:浙江萧山 产品特性:色泽黄亮、条形均匀、咸甜适宜、脆嫩松口。 产品成分:它富含木质素,钼,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和大量的维生素c。
产品功效:降血脂、降血压、消炎、开胃、清热生津、防暑、消油腻、破气、化痰、止咳、抗癌。 产品简介:萧山萝卜干产于浙江省萧山市,以该市“一刀种”萝卜为原料,以其长度与菜刀相近,加工时一刀可分两半而得名,为早餐佐食之佳品。萝卜味甜,脆嫩、汁多,“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其效用不亚于人参,故有“十月萝卜赛人参”之说。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也都善食萝卜的。据《中国土特产大全》记载:萧山萝卜干“食之有消炎、防暑开胃的作用,是早餐佐食之佳肴”。主要产地分布在萧山市的坎山、赭山、义蓬、瓜沥、城北等乡镇。
5、萧山鸡萧山鸡属肉蛋兼用型品种。又名“越鸡”、“沙地大种鸡”。原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分布于杭嘉湖及绍兴地区。1主要特性特征体型较大,外形方而浑圆,体态匀称,骨骼较细,羽毛紧密。头大小适中,喙稍弯曲,前端**,基部褐色。单冠。冠、肉髯、耳叶红色。眼球略小,虹彩橙**。公鸡羽毛红色或**,公母鸡颈、翼、背部等毛色较深,尾羽黑色。母鸡羽毛**或麻色,颈、翼、尾部间有少量黑色羽毛。胫**。2保种方式基因库保护。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江苏)于1976年引种进行异地保护,2002年原产地处于濒危状态。生产性能1成年体重与产肉性能成年公鸡平均体重2759克,母鸡1940克。
6、萧山花边萧山花边花边又称万缕丝,起源于意大利威尼斯。品种有床罩、台毯、盘垫、茶几垫,沙发套、钢琴罩、披肩、衣裙等30多种。上世纪八十年代,手工挑制花边,在萧山盛极一时,挑花大军达20万之众,不少人由此发家致富。民间曾有“挑花挑出三层小洋楼”之说。1972年创作的绚带丽花边,是一种富有新意的轻工花边产品,图案丰满,层次丰富,既显工,又显艺。具有构图严谨,工艺和针法多样,编结精细,色彩素雅的艺术特色。在中国的纱艺花边市场上,80%以上产品出自杭州的萧山楼塔镇。
楼塔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花边生产基地,在全国173个地县级市有楼塔人自营的经销商场,多数省会城市设花边专营商场,30%的纱艺品出口国外。2005年,楼塔镇出口纱艺花边产品达3亿多元,占行业总产值的25%,纱艺花边产业已经成为该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7、王太守八宝豆腐八宝豆腐”原是清朝康熙时代的宫廷名菜。据说,康熙在位时十分喜欢食用质地较熟、口味鲜美的莱肴。清宫御厨便经常用鸡、鸭、鱼、肉去骨制成菜肴,以供其享用。一次,御厨用优质黄豆制成的嫩豆腐,加猪肉末、鸡肉末、虾仁末、火腿末、香菇未、蘑菇末、瓜子仁末、松子仁末,用鸡汤烩煮成羹状的菜肴。康熙品尝后,感到豆腐绝嫩,口味异常鲜美,极为满意。他认为此菜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用豆腐、香菇、鸡肉等养生佳品为原料,可使人延年益寿; 二、是豆腐烹调得法,鲜美细嫩,胜于燕窝。因它是用八种不同的优质原料制成,故被康熙赐名为“八宝豆腐”,并将其列作他最喜爱的御膳和宫廷宝菜之一。而且他还命宫中文人将“八宝豆腐”的用料及制法写成御方,将其作为金银财宝一样重要的礼物,赐与江苏巡抚宋牧仲等宠臣。后来,他又将此方赐给尚书徐乾学(号健庵),不久徐将此方传给门生楼村,楼村又传给自己的后人。
8、龙井虾仁相传,杭州厨师受苏东坡词《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洒趁年华的启发,选用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明前龙井新茶和鲜河虾仁烹制而成。成菜虾仁白玉鲜嫩,茶叶碧绿清香,色泽雅致,滋味独特。杭州天外天菜馆是该菜的发源地。(杭州)龙井虾仁是一道体现西湖秀美气质的传统名菜,他的创制据说是受苏东坡《望江南》一词的启发。此词写道:休对故人思故国,日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
这个时候采摘的茶叶,正是明前之寒食后日是清明节,属龙井茶中最佳品,龙井茶叶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型美四绝之称,厨师用此四绝与入时的鲜河虾仁相配,终于创制出新的一绝--龙井虾仁。龙井虾仁,顾名思义,是配以龙井茶的嫩芽烹制而成的虾仁,是富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名菜。
9、诸坞大青梅诸坞大青梅因主产于进化镇诸坞村而得名。栽培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具有核小果大、质脆汁多、色翠形圆、酸味纯正和可食率高等优点。单粒果重10克左有,最大的达到20克以上。梅以酸取胜,诸坞大青梅含有柠檬酸、拘檬酸、单宁酸、苹果酸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有利于人体蛋白质的构成和代谢功能。它含有的维生素B对防治癌症有一定作用,诸坞大青梅的品质大大优于其他梅果。
诸坞栽种青梅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宋太宗年间编纂的诸坞村《诸氏家谱》:“山阴天乐诸坞,四山环绕,一溪流出,青山绿溪,桑树间多梅树。”据诸坞村一些老人回忆,解放前该村树龄在三四百年的老梅树就有800多株。
10、萧山三黄鸡产品产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产品特性:个体肥大,肉质白嫩,味鲜美,口味独特。 产品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类、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产品功效: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补益五脏、治脾胃虚弱之功效。 产品简介:萧山鸡又称萧山大种鸡、越鸡,属肉蛋兼用型良种。其体形肥大,一般成年公鸡体重约3-35千克,母鸡约2千克,阉鸡达5千克。其羽毛、喙部和脚胫均呈金**,故又称三黄鸡。胸部肌肉特别发达,两肢粗壮结实,性活泼好动,喜觅活食。
萧山鸡产于浙江省萧山市,主要分布于瓜沥、义蓬、坎山、城北等地。产区地处钱塘江冲积平原,农业发达,饲料丰富,又适宜鸡群放养,加上当地农民养鸡经验丰富,故形成该鸡成熟早、生长快,体型肥大、肉质细嫩、产蛋率高等特点。
;朱姓家谱
朱姓家谱介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按照历代规制,也编制了皇家家谱,称为玉牒,朝廷设有专官管理,称宗人府,记录皇族成员的世系。由于战乱,明代的玉牒没有存世。
家谱的编修是每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编修家谱时,全宗室或整个家族设立总局,总管家谱编修的人叫谱东,掌管财务的会计称银东,以下各支族设立分局,分局也设有谱东和银东。各房还要派人担任分录、汇抄、校对。分局负责填写各户人丁口数目,出生、婚配情况,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总局将分局的材料进行汇编,请人执笔编纂,刻板印刷。领谱时,全族要摆宴庆贺,附近的家族和官府也会派人来祝贺。家谱每户一册,必须妥善保管。为了保证家谱的准确无误,每隔若干年还要进行验谱,验谱由族长主持,对每户族谱的收藏情况进行调查,凡把族谱损坏的,都要受到重。
修谱
历史上的朱姓,也与中国其他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姓历史的编修。最早的朱氏族谱兴修于何时何代,资料不足征;但作为汉魏六朝东南最古老和庞大的门阀世族,朱姓已有家乘、谱牒。
隋唐之世,谱牒之学大兴。当此之时,朱姓谱牒不仅藏于私家,且为国家收藏,甚至公开流传于世。所以宋人欧阳修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才可能将宰相朱敬则的沛国朱氏世系理清。唐人林宝的《元和姓纂》,也应是参考了朱氏谱牒而撰成其“朱姓”条的。
理学大师朱熹也非常重视族史的研究。他成名后,曾率领福建族人到安徽婺源寻根访祖,又亲自编修了《婺源茶院朱氏族谱》,并撰写谱序。他的这种重视家族历史的态度,为后世朱氏树立了榜样。
明清之世,朱姓修谱之风更盛,并产生了如南海九江朱氏的朱次琦这样的谱学名家。朱次琦在继承前人谱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编纂体例,强调重实证的修谱方法,编成了一部清代谱牒的典范之作《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被誉为“清代谱牒学发展中的一个大家”(见《谱牒学研究》第三辑所载冯尔康文《清代谱牒学家朱次琦》)。
解放以后,祖国大陆朱姓修谱一度中断,但港、台地区则仍有公刻或私印朱氏族谱问世。时至今日,修谱之风在祖国大陆又悄然兴起,就笔者所知就有多处朱姓在新修族谱。如湖南平江岑川紫阳堂1991年九修《朱氏宗谱》,1993年湖北应城紫阳堂《朱氏宗族》,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新修族谱。
族谱的内容
各家朱氏谱牒,其体例分类多少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一般的朱氏族谱,大都有这几项内容:
(1)谱名,(2)谱序,(3)目录,(4)凡例,(5)恩荣录,(6)遗像、像赞,(7)五服图,(8)家规家法,(9)宗支世系,(10)谱系本纪,(11)任宦记,(12)家传,(13)祠宇,(14)坟茔,(15)艺文,(16)族产,(17)派语,(18)后跋,(19)领谱字号,(20)杂录等等,共约20类。可见,族谱相当一部志书,其内容极为丰富,它记述了本族姓的来源、世系、迁徙、婚姻、族人事迹、经济状况、丧葬、祀典、家规家法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可以说,族谱是中国传统宗族主义文化的百科全书。
谱名,朱姓族谱名称有称“朱氏族谱”的,也有叫“朱氏家谱”的。此外,有的称“支谱”,也有的称“统宗谱”或“通谱”。有的族谱还在名称上详细注明地域或宗支,如朱次琦所编《南海九江朱氏家谱》,又如《紫阳朱氏建安谱》、《紫阳朱氏武林派宗谱》。
谱序
谱序,是族谱中极有价值的文章。一部族谱往往有多篇序文,它们大都由本族名流与本族有渊源关系(如亲朋好友)的著名学者、政界人士所写。谱序文章,其内容多为论述族谱的重要意义、本族修谱的历史、本族姓的源流。历史上保存下来见载于各朱氏族谱或各朝文集中的朱氏族谱序,数量极多。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首推朱熹所作《婺源茶院朵氏世谱序》。该谱序又叫《新安朱氏世谱序》,见载于大多数朱姓族谱上。
族谱的保存
中国人对待族谱的态度是极神圣的,各族姓往往把本族家谱作为圣物收藏,朱姓也不例外。朱姓对族谱的爱惜程度可从同治壬申年湖南紫阳堂《朱氏族谱》上所载的《领谱家规》一文反映出来。
《领谱家规》
谱乃通族法物也。祖宗之名号攸存,埋葬之山方攸寄。编号分给,须当视同至宝。凡有事看谱,务宜洗手焚香,拂拭几席,然后开箱启谱,眼同观看。看毕即数清部数,随贮谱箱。毋得剜补添墨污由秽,并不得传至异姓与异姓人抄媵。每年冬至,各捧家谱,齐赴宗祠;祭祖行礼毕,宣讲家政,即将谱册验明。倘领谱者精谱不到,即系卖宗鬻祖之人。除家法惩治外,另择贤明者收管。其剜补污秽者,均罚银五两入祠。然验谱牒,须举素行公正者同验,亦毋得作奸贻害,违者公同议罚。今编立“祖泽绵长隆祀典,孙技繁衍振家声”字号,订为十四册。草谱文册,编立“孝友睦姻任恤”字号,各房照字号具领收存。谨将字号另列于后,毋得彼此互易,致有重收偏废,以干罚责。慎之、慎之。
也因此大批朱姓族谱从“文革”之火和“扫四旧”余烬中被抢救出来,为我们今天的寻根和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和依据。
今天,国内外公私收藏和新修的朱姓族谱极多,其中,仅北京图书馆所藏朱姓族谱就72部之多,其族谱数在各姓中排第九位,而见载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中的朱姓族谱更多,达88部,在各姓中名列第六。又据山西人民出版社所出《中国家谱目录》记载,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所藏朱姓族谱也有60部计771册71652页之多。
--------------------------------------------------------
朱姓家谱文献目录
中国国家·大兴朱氏家乘五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锡庚撰
河北省
河北抚宁·朱氏谱图一幅 藏地:河北抚宁县上庄坨乡未村 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稿本
上海市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朝坤等修 清嘉庆七年(1802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文忻修 清道光七年(1827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族谱六卷 藏地:美国 (清)朱文烈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刊本四册
上海·朱氏家谱三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朝栋纂 清道光间刻本三册
上海·朱氏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科学 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吉林大学 苏州大学 日本 美国 (民国)朱澄俭续修 1928年活字本
上海南汇·周浦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吉林大学 上海文化管理委员会 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民国)朱世杰 朱惟恭修 1926年铅印本
上海宝山·罗阳朱氏重修家谱四卷 藏地: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上海图书馆 美国 (民国)朱诒彬续修 朱世贤纂 1934年排印本四册
江苏省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嘉龄编 清光绪三年(1877年)钞本四册
江苏南京·金陵朱氏新谱稿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朱朝柱纂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树滋堂木活字本二册
江苏盱眙·朱氏入支宗谱十卷 藏地:美国 (民国)朱兆藩等修 1929年务本堂木活字本十册
江苏扬州·朱氏族谱四卷
江苏邗江·邗东朱氏宗谱十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上斌等编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白鹿堂活字本十册
江苏·靖江资善堂朱氏支谱十卷 藏地:复旦大学 (民国)朱一凤等纂 1941文华斋石印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乘□□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图书馆 民国初钞本
江苏·宝应朱氏家谱二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下舍乡顾家村 (民国)朱思襄主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江都·维阳江都朱氏十二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泽林等重修 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余镜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江都·维阳都朱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美国 (清)朱步南等十修 清光绪七年(1881年)活字本十四册
江苏·江都朱氏宗谱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朱治卿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木活字本六册
江苏·江都朱氏重修族谱十四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承业主修 1920年铅印本十四册
江苏·泰兴朱氏宗谱八十四卷 藏地:南京市图书馆 (清)朱铭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本十二册
江苏南通·崇川朱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河北大学 (二部) 江苏南通市图书馆 (民国)朱大淼 朱阳生纂 1917年南通翰墨林书局铅印本八册
江苏·如皋范湖洲朱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民国)朱祖荣总纂 1920年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镇江·月潭汪润朱氏支谱四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朱淑续编 清道光七年(1827年)序刊本二册
江苏镇江·润东朱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人民大学 美国 (清)朱淳高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镇江·润东彪林朱氏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清)华锦章等修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世德堂木活字本二十四册
江苏镇江·顺江洲朱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朱琳朱洪文七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注经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丹徒·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朱锡九修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敬岭堂活字本八册 ·
江苏丹徒·朱氏九修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永煦修 丁德昌辑 1921年活字本二十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 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六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二部)民国间木刻本十册
江苏扬中·朱氏家谱藏地:江苏扬中县民国间木刻本十二册
江苏丹阳·云阳朱氏重修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民国)朱克导修 单景云纂 1919年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丹阳·云阳观东朱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朱从金 朱之兰经修 1919年在兹堂铅印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兰东朱氏宗谱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朱兆荣修 清光绪十年(1884年)宗正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四卷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清)朱鹤皋撰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凝祉堂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韩枢朱氏续修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朱裕昌等纂 清光绪四年(1878年)崇道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常州·古歙潭渡朱氏迁常支谱八卷 藏地:美国 (清)朱鲁堂等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义安堂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毗陵朱氏宗谱八卷 藏
黄氏家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本文2023-10-02 02:17:1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