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儿子在建国之后是如何生活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2浏览:3收藏

陈独秀的儿子在建国之后是如何生活的?,第1张

中国在历史上曾屹立于世界之巅,但在清末,由于清廷的腐败无能,中华被外敌入侵,华夏子弟生活在离经叛道的泥沼中。

当时,一些有远见的年轻人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但残酷的结果使大家对清政府失去了所有的希望。辛亥革命爆发后,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很快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这时,许多人开始向国外学习,引进新的思想和文化,推动新文化运动,其中陈独秀是主要倡导者。

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向上海、北京,工人传播马列主义,成立工会,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第二年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宣布我们党正式成立。

作为建党的伟大英雄,陈独秀在1921年至1927年间担任党内最高职务。但是由于他的错误,大革命失败了,我们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1927年,陈独秀离开最高领导职位,后来被开除党籍。

尽管如此,陈独秀的爱国热情并没有减退,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他发表了一系列批评当局错误的文章,还提出了反日主张。最后,1932年,陈独秀在上海,被捕入狱,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才被释放。

1938年8月,陈独秀来到江津定居。当时,年近六十的陈独秀,身体不如以前健康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第三个儿子陈松年的照顾。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在江津去世,享年63岁。他的善后工作由他的儿子陈松年处理

陈松年的母亲是陈独秀的原配妻子,高晓岚高晓岚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和四个孩子,而陈松年是最小的一个。

童年时,陈松年对他的父亲没有印象,不是因为陈独秀忙于事业,而是因为陈独秀在他出生后不久就离开了母亲,和高君曼住在一起。

在祖母和母亲的照顾下,陈松年长大了。也许陈独秀给了这个家庭经济支持,但陈独秀在过去的20年里从未回到他在安庆的家乡。

17岁时,他的大哥陈延年在上海,被杀,第二年,他的二哥陈乔年也在上海被捕并被杀。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祖母和母亲都哭着晕倒了,他和妹妹陈玉莹处理了兄弟俩的善后事宜。而且,因为她目睹了亲人的惨死,她对陈玉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久后,她病重去世,享年28岁。

痛苦的经历也让他迅速长大,开始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几年后,他作为夫妻被介绍到窦珩光。尽管他的家庭已经衰败,但他深爱的妻子窦珩光却无怨无悔,有着良好的持家方式,并且尊敬她的婆婆,这也给这个遭受重创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用心经营这个小家庭的同时,他得知父亲被捕后被关押在南京监狱。不久,在陈独秀几个朋友的帮助下,他陪母亲去了南京,并见到了父亲陈独秀

在陈松年的印象中,这可能是他第一次见到父亲。看到父亲在狱中憔悴的样子,他悲痛地哭了。在坚韧不屈的陈独秀,眼里他有点太软弱了,所以陈独秀第一句话对他的儿子来说就是“一文不值”。

抗日战争爆发后,安庆也被日本人占领。在陈松年带着家人逃跑之前,他把自己的财产藏在祠堂后面,但被日本人发现并掠夺了。在武汉接待了他新近获释的父亲和继母潘兰珍,后,他们一家乘船去了重庆,最后来到江津居住

当时,全家人靠陈松年和他妻子在德感坝九,教书的报酬生活,但不管生活有多困难,只要全家人在一起,我的祖母和父亲就相继在江津,去世,陈松年把两位老人埋葬在那里。直到1947年,在他人的帮助下,两位老人的棺材才被运回安庆老家重新安葬。

当初为了防止父亲的墓地被国民政府破坏,在棺材里写了“陈乾生”,后来竖立纪念碑的时候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墓地在特殊时期没有被破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不让任何人知道父母死在哪里,他十几年不扫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父亲的身份,陈松年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虽然他以前教过很长时间,但这个时候他不可能是老师。最后,他只能在砖窑厂工作。一开始,他很努力。但他善于学习,在几年内学会了烧砖的全部工艺,成为砖窑里人人尊敬的老师傅。

但是因为收入低,家里生活还是很辛苦的。主席在1958年访问安庆时,曾询问陈独秀后裔的下落。在了解了陈松年,的生活状况后,他立即指示说,“他毕竟为革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对他的后裔给予一些照顾”。在董事长的指示下,陈松年每月得到30元的生活补贴。此外,当地政府还承认他的两个兄弟陈延年和陈乔年,为革命烈士并颁发证书。

陈独秀,字仲甫,生于清末,作为新旧时代交替时期,受到众多新思想的影响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革命领袖。他这一生都在与当时的反动派统治势力作斗争。清末时期明白了这个王朝的腐朽,一直进行反清宣传,筹建爱国组织等活动。

可想而知,在当时清庭的重压下会有怎样的下场,受清政府通缉流亡海外,回国后因反清活动又东奔西逃,出走上海。1913年,在辛亥革命后又积极参与反袁的"二次革命",失败被捕入狱,出狱后又逃亡日本,在当时的社会中,反动政府一直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些不仅仅是对其个人的压力,对其家庭更是一种灭顶之灾,这也是其父子三人冰冷关系的原因之一。

陈独秀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中,是一名伟大的革命家,可绝对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儿子、丈夫、和父亲。在一次次危险的革命活动中,也给家庭带来了一次次的灾难,也因此其很少也很难回家,家庭观念淡薄,无论是给自己还是家人都是巨大的伤害这也是那个年代很多革命人士面对的痛苦。

后来领导五四运动及以后的创建中国***等活动中一直被反动军阀政府迫害,在后期只能转入地下秘密活动,组织和生活都是小心翼翼,提心掉胆的,这也是我党成立初期多数党员面临的压力。

其晚年时期也是坎坷无比,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其提出了反蒋抗日的主张,最终被逮捕判刑入狱。1942年最终贫病交加中长逝,晚年凄凉。

陈独秀的历史成就

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创办《新青年》,高举爱国主义、民主与科学、反帝反封建、走社会主义救国之道四面旗帜,号召以民主与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作为五四运动的先锋,组织带领青年学生与军阀们展开了殊死的斗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最主要的创始人

食物中毒后加重病情,最终病死,准确时间是1942年5月12日,地点是四川江津。

晚年的陈独秀患有高血压,有个人叫何之瑜的负责照顾他,因为贫困,买不起药和住院,只能依靠药草,根据何之瑜《独秀先生病逝末记》记载:

陈独秀在去世前,坚持饮用一种蚕豆花泡的水,目的是缓解高血压,这种习惯持续了很久。

直到1942年5月12日,由于疏忽,这种蚕豆花泡的水已经变质,未曾及时发现依然饮用,就在当晚陈独秀发生食物中毒,但此刻并未危及生命,但加快的身体的衰败,半个月后,陈独秀就死在了家里。

对于陈独秀的死,个人倾向是精神上的冲击诱发加快了身体的弊病。

也就是晚年的陈独秀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加速了病情了,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分享如下:

1937年,陈独秀出狱,非常想回延安,但是,上级却没有批准。

落寞的陈独秀最终去了四川江津,可以说身无分文,好在有亲人的陪伴,日子虽然艰难但过得去。

但好景不长,亲人相继离去,特别是1939年3月下旬,陈独秀养母谢氏因病去世,临死前希望陈独秀能带她回家乡,这次变故,让陈独秀变得很消极低迷。

同年5月初,好朋友罗汉又死在重庆大轰炸中。

到了1940年,陈独秀因为高血压、心肺病的缘故到了重庆就医,却被告知心脏问题很大,活不过三年,此时的陈独秀已经明白自己时间不多了。

所以说,晚年的陈独秀被亲朋好友离去的冲击加快的身体的恶化。

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后来周恩来曾找过陈独秀希望他能返回延安,并计划给陈独秀1000元,但陈独秀拒绝了。

并不是上级不管不问他了,至于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

陈独秀此事已经心死了,表达现在的延安已经不需要他了,还好有周恩来和毛泽东关心他,至于钱,他也明白上级此时经费也很紧张,1000元在当时不少。

总的来说,陈独秀是一个真正的民族战士,但晚年的他的确贫病交加。

《乳赋》是民国学者陈独秀创作的文学作品,文章描写细腻,文风生动形象,侧面体现出民国大师的豁达性情和风流形象。

原文:

“乳者,奶也。妇人胸前之物,其数为二,左右称之。发于豆蔻,成于二八。白昼伏蛰,夜展光华。曰咪咪,曰波波,曰双峰,曰花房。从来美人必争地,自古英雄温柔乡。

其色若何?深冬冰雪。其质若何?初夏新棉。其味若何?三春桃李。其态若何?秋波滟滟。动时如兢兢玉兔,静时如慵慵白鸽。高颠颠,肉颤颤,粉嫩嫩,水灵灵。夺男人魂魄,发女子骚情。

俯我憔悴首,探你双玉峰,一如船入港,又如老还乡。除却一身寒风雨,投入万丈温暖海洋。深含,浅荡,沉醉,飞翔……”

白话译文:

所谓乳,就是人们惯常称呼的奶子。她长在女子胸前,共有两个并且互相对称。她在女孩儿豆蔻年华时期开始成长,到了十六岁时候就能发育成熟了。白天的乳,藏在衣襟下;到了夜里,她就展露出光华美艳来。

人们有称它咪咪的,也有称它波波的、或者谓之双峰的,更有赞美它是花房的。她是美人们的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就是英雄的温柔之乡。

他的颜色,犹如深冬的冰雪;她的质地,好像初夏刚采下的棉苞。她的口味,恰似鲜美的三春桃李;她的美态嫣然,泛着滟滟的秋波。颤动时,活像战战兢兢的白兔儿;安静时,酷似一双慵懒的白鸽儿。她如挺拔秀丽的山峰,是抖动迷人的乖乖肉儿,粉粉嫩嫩的哟,水水灵灵的哟。

是她,夺取了男人的英武魂魄;是她,焕发了女子的风骚之情。让我埋下憔悴的头,探寻一双洁白如玉的她吧。当此之时,我的心,如同船儿进入了宁静的港湾;我的情,就像是,人老了还归思念阔别多年的故乡。

于是哟,我浑身的寒风冷雨一扫而空,幸福地沉浸在温暖万丈的海洋里。我深深含着她,用舌尖轻柔地拨弄她,我的心,沉醉了,我的情,飞扬了!沉醉了,飞扬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到了民国初期,女子的身体还是不可一点外露。辛亥革命之后,西风东渐,上海一些追求开放的女性,将紧身的小马甲演绎出风情,以轻薄纱料制成背心,外罩网纱,竟然露胳膊现肌肤。

保守人士接受不了了,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妖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入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一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

他认为这是一种*服,有“冶容诲*”的副作用,致使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要求江苏省、上海及租界当局出面禁止“以端风化”。

1920年上海政府发布公告,禁止“一切所穿衣服或故为短小袒臂露胫或模仿异式不伦不类”,并称其"招摇过市恬不为怪,时髦争夸,成何体统”、“故意奇装异服以致袒臂、露胫者,准其立即逮案,照章惩办”。

也就是说女子只要穿着低胸露乳、裸露胳膊、小腿的服装,就将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那个年代,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是不能容忍保守势力如此胡作非为的,于是他们反击了。

1922年,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鼓励第17届西画系采用裸体模特,并在画展公开这些人体画像,差点被孙传芳抓起来蹲大牢。

1927年3月28日,蛇山南麓的阅马场热闹非凡,妇女协会宣传组走上街头演讲。她们现身说法,卷起裤腿,光着脚丫控诉缠足之苦。

宣传组成员顾灵芝高声演讲:“要坚决放脚,要坚决剪发,还要坚决反对束胸!束胸是最不人道主义的!束胸是一条毒蛇!它缠着我们妇女的肉体和灵魂”说到激动处,她脱掉上衣,双手托着丰满的乳房说:“你们看,这就是真正的解放。”

并热泪盈眶地振臂高呼:"全中国妇女解放万岁!"在妇女协会的号召下,妇女摆脱买卖婚姻,放脚剪发,反对束胸,提倡自由恋爱。

参考资料:

-乳赋

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被判定为右倾。

表现:

1、大搞阶级调和,反对任何斗争策略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不同意共产国际关于改组国民党的指示,认为“用改组的办法驱逐汪精卫尤其困难,当我们还不能实现这些任务的时候,必须与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将领保持良好关系”。在这种错误认识指导下,陈独秀等完全放弃了无产阶级独立自主原则,同汪精卫集团只讲合作,不讲斗争。

3、放弃革命武装,对反动派实行全面退让

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忽视和反对建立中国***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装。1927年春,吴玉章等“本想建立一支完全由我党掌握的军队,因此决定把***员连某所指挥的一个营扩充为一个师,人员、粮饷、军械都已经筹划好了”。

但陈独秀认为“计划中配备的枪械比别的军队好,怕引人妒忌”,“自己建立军队,太引人注目”,极力进行阻止,结果使计划夭折。夏斗寅叛变后,蔡和森等建议扩大工人纠察队,向国民党中央要求发给枪支和月费。汪精卫还允诺发枪2000支。湖北省委也计划扩大工农武装及省防军。

而陈独秀又持异议,认为切不可使工人力量和国民政府造成对立。“五月指示”要求中共立即建立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武装。就当时的具体情况,执行这项指示,并非完全不可能。

扩展资料:

苏联的国家战略是陈独秀被右倾的深层次原因:

1925年末, 直奉军阀控制北方政权,苏联支持的冯玉祥的国民军抵挡不住,北方局势发生逆转;而在欧洲也出现反苏联盟。苏联指导中国革命的路线随即转向保守,共产国际发出“九二八”指示,要求中共放弃革命领导权。而陈独秀被迫执行这一政策,造成所谓“右机”错误。

1925年12月26日陈因病住院,从这时起到1926年2月19日,中央局与他完全失去联系”。

而“中山舰事件”则由苏联顾问布勃诺夫全权负责处理,陈独秀当时并不在广州。

此前,鲍罗廷曾亲口保证蒋是“极左派信徒”,因此布勃诺夫主张对蒋退让,要求陈独秀“必须十分审慎行事”,远在上海的陈独秀误以为蒋的行动是受了右派的挑拨。

1926年5月15日,在中共中央和陈独秀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整理党务案”突然出台。当蒋提出这一方案时,“全场相顾惊愕”。所谓陈独秀的“三大让步”实质上是莫斯科对蒋介石的妥协。

1927年2月至3月,蒋介石连续在南昌发表反共演说,并从赣州一路大肆捕杀***员,捣毁各地的党部和总工会。

对此,陈独秀指示:“如果右派军队来缴械,我们就要与之决斗,此决斗或许胜利,即失败则蒋介石的政治生命(也)完全断绝。”斯大林却致电中共:“暂不进行公开作战”,“像右派这样一些人(蒋介石),应该利用到底”。

陈独秀只得放弃武装对抗计划,按照苏联的意思与汪精卫联合发表“汪陈宣言”。由此可见,苏联的国家政策是陈独秀被右倾的深层次原因,真正的的右倾机会主义是苏联和共产国际。

-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人民网-破解陈独秀被右倾的三重门

陈独秀的儿子在建国之后是如何生活的?

中国在历史上曾屹立于世界之巅,但在清末,由于清廷的腐败无能,中华被外敌入侵,华夏子弟生活在离经叛道的泥沼中。当时,一些有远见的年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