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有后代吗?后代是谁?为何选一个丫鬟延续香火?
能简明扼要的就不长篇大论了。包拯包青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和唐代的狄仁杰,明朝的海瑞等人并称于世,被后世誉为大清官。包拯清廉的故事家喻户晓,不过包拯有一个事情是鲜为人知的,那就是他的后代香火其实是靠一个丫鬟来延续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包拯有后代了,包拯一生共有两妻一妾,生下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意外包青天居然不止一位妻子啊,其实男人多妻妾在古代并不奇怪,重点是包拯的情况还比较特殊呢。
包拯的第一任妻子是李氏,李氏在和包拯结婚后没几年便病故了,而且没有给包拯生下任何子嗣。为了延续香火包拯又娶了继室董氏,董氏出生于官宦人家,是一位性格与才艺双佳的女子,知书达理温柔体贴,董氏为包拯生过一个儿子,也就是包拯的长子包繶。
包繶成人后以父荫成为朝廷的官员,后来又娶了北宋名相吕蒙正的外孙女崔氏,生下一子包文辅,这包文辅便是包拯的长孙了。
不过好景不长,包拯的儿子包繶在结婚后第二年便病逝了,其子包文辅也在几年后早夭了。这样一来包拯当时已有的子孙就都先于他去世了,包拯又面临绝后的困境。后来也是为了延续香火,包拯纳了董氏的陪嫁丫鬟孙氏为妾,孙氏也就成了包拯的媵妾,媵妾比起一般的妾室身份地位要高。
包拯和这位滕妾孙氏的感情并不好,在一次吵架后滕妾孙氏负气回娘家了,实际上此时的孙氏已经有了身孕,不过包拯并不知情。后来孙氏为包拯生下一子包绶,包家人将包绶抱回家里的时候包拯才知道原来已经有个儿子了。当时的包拯已经是六十来岁的人了,包拯家的香火正是靠包绶这一脉延续下来的。
真实无误,云南包公后裔与元太祖后裔都姓包,有很多蒙古包姓因仰慕包公而自称包公后人,所以两家要合写家谱。
1、包公后人入云南
明朝洪武16年,也就是1383年,朱元璋数次遣使来滇,希望平定“南蛮”,四海臣服。但是,明王朝希望兵不血刃平定大西南的愿望落空了。于是,朱元璋派开国大将沐英、傅有德率30万大军入滇平蛮。当时明朝军队从南京开拔,军中有一位包公第14代嫡孙包什一(字绍尧),官居明朝忠武校尉,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军旅长。因为战功卓著,包什一后被任命镇守宣威关,为明王朝把持滇东大门的稳定。从南京到滇东,此后包公后世包什一一族的子孙在一个叫宣威大令卡的地方世代繁衍,这里也就是后来包继平的诞生地—榕城包湾。
包家史记载曾有包家祠堂立于包湾当地的老街上,可惜在明末清初的动乱中损毁了。但即使在今天,当地下堡街上仍有近半数人家姓包,而从包拯后裔云贵支系的族谱来看,今天大西南云贵地区的包公后人大多数就是从宣威下堡街流散出去的。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包公第31代嫡孙包继平。
2、成吉思汗后人成包姓及入云南
元太祖后裔蒙古族包氏:《元朝蒙古秘史》《黄金谱牒》《金册》记载:包端察尔蒙语意为包氏胞祖包赤金蒙语复数为包侕赤金使姓氏传承了,子孙形成包侕赤金贬译孛儿只斤氏族,姓包氏蒙语为包罗特,意为包氏,后裔蒙古可汗包公讳也速该去世后,族人背叛包侕赤金氏族,因而只有包公讳也速该后裔姓包氏,蒙古族习惯称名不称姓氏,包公讳也速该长子元太祖包公讳铁钼真误译铁木真,重振包氏黄金家族,元太祖与爱孙元世祖包公讳忽必烈建立蒙元帝国,后裔为蒙古族包氏,世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蒙古族包氏人口是汉族包氏人口的两倍多,为包氏主干。
元太祖后裔归化城土默特部部长包公讳俄木布之子包公讳罗,为蒙古戍牧长君,率领蒙古八旗之右翼四旗,从山西大同边外,随清军满州正蓝旗伊拜蒙古旗都统的蓝军,追击李自成大顺军。平山西后经陶寺至陕西西安,顺治二年置满蒙军二千多人,包氏世袭蒙古八旗戍牧长君,镇守西安。子孙分布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湖北,为蓝军籍。大部份为了生存,避免民族仇杀窝里斗,隐瞒蒙古祖籍,学习汉语,融入汉族沿用汉人籍贯,字辈各自编排,不相统一。有的后人受包公文化影响崇敬包拯,冒称是包拯的后代。
清朝康熙年间,包公讳振德为驻防置省蒙古八旗戍牧长君,率领四弟包公讳振达,包公讳振江,包公讳振海,包公讳振龙,二十八子侄,随西安将军瓦尔喀平三藩入四川,瓦尔喀卒。又随信郡王征伐甘肃,后随岳父绿旗军勇略将军赵良栋转战云南各地,平定吴三桂后,追击吴三桂家人经沾益曲靖至贵阳,荒山密林不见踪迹,帝责令追讨不力,削职为民,改土归流,长子包公讳天才一直学不懂汉语,不会说汉话,在云南常与汉人相处,至宣威时能听懂汉话,四子包公讳天魁留在宣威屯田,子孙世居宣威,包公讳天才到四川东川府者海汛,喝了水换水后,会讲汉话,始迁祖包公讳振德很高兴地说:“这是长生天赐给我家的福地!”逐拓荒包堡地数千亩,定居者海街,雍正四年东川府改属云南,始迁祖去世后,安葬云南东川府者海今云南省会泽县者海镇者海街小坡坡,子孙取棺木回陕西西安途中,盗贼野狼成群,与土匪一路拼杀,家人伤亡八人,道路荆棘丛生,林中瘴气迷茫,致人死命,至昭通无法前行,改葬昭通,部分子孙定居昭通守墓。后裔融入汉族和回族,分布四川重庆云南各地。今云南包氏有十万多人,其中包拯后裔近五万人,元太祖后裔蒙古包氏黄金家族约三万多人,其余的一万多人。元太祖34世孙云南会泽包世福。
他的名字叫包玉刚,是包公第29代嫡孙。相对比为官清廉的祖辈包公来说,这位嫡孙可是吸金能力过人。他在37岁时才开始创业,60岁的时候就已经坐拥400亿资产,并成为华人首富,在当时远超李嘉诚。当这位富豪回到大陆老家时,随行人员拿出了包家的世系家谱,富豪捧着家谱却放声大哭,这是为何呢?
包玉刚1918年底出生在浙江宁波。父亲经商,家境富裕。13岁时父亲把他送到上海求学。不久,抗战爆发,包玉刚辗转来到重庆,在一家银行当了职员。在这里,他积累了金融业的经验,并由此逐渐升任,直到成为上海银行的副总。由此可见,包玉刚头脑敏捷,才干过人。
1949年初,国军败局在即,国内一片战乱。包玉刚和父亲带着仅存的一笔积蓄,一起来到了香港。通过经营小生意,他们立足了脚跟。小生意虽然能赚钱,但很辛苦,收入不保。于是,包玉刚决定转行做海运。
在当时,香港航运业已经是稳定成熟,但竞争也是相当激烈。从零开始的包玉刚并未气馁,他一边学习运营知识,一边进行实际操作。这一年,他已经37岁了。
在朋友的帮助下,包玉刚从英国购回一条28岁高龄、烧煤发动的旧货船并视若珍宝,靠着这条船,他的事业开始起步。
在日本和印度之间运输煤炭,让包玉刚赚得盘满钵满。随后,好机会来了。第二年,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收为国有,引起了运费高涨,包玉刚借机投资买船,扩大业务;1967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一场战争,战乱中有人破产有人发财。包玉刚就是后者。他趁机又扩大了自己船队。
到了1978年的时候,包玉刚凭借400亿的资产稳稳当当坐上了世界七大船王的头把交椅。美国媒体甚至称他为“海上之王”。他的业务已经遍及亚洲、欧洲以及北美。英国女王还亲自授予他爵士勋章。
这位世界船王事业成功后做的最开心的事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不但捐赠大学图书馆,还开展了多项商业合作。1984年秋天,他回到了故乡宁波。在浏览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时,随行人员拿过来一本“天一阁”珍藏的包氏家谱。
包玉刚人生中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竟然是包公的第29世嫡孙。捧着家谱,他激动得放声大哭。风风雨雨大半生,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竟然是包青天的子孙!
原来,包玉刚捧着家谱大哭的原因是自己身为包公之后,并未愧对先辈的英名,他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
历史上的包拯有几个儿子是包拯介绍的的儿子。
鲍美国的家庭事务随处可见;几乎所有可见的包家谱表明包拯李的妻子写道。唐你不能说这个李没有道理,他的生卒年月更是一笔糊涂账。谱上说:李生于兴国仁臣,卒于咸平庚申。奇怪的是,兴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一个国号,而且只用了九年,也就是976年到984年,没有任辰年。仁臣是他的第四个称号,始于淳化三年,即公元992年。咸平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个称号。只用了六年,也就是从998年到1003年,其中没有头衔。
庚年。庚是他的第四个爵位,始于天喜四年,即1002年。根据谱上写的这些年份数字,我们赢了我不能确定李的具体年龄。但是,按照甲子历年来算,这个李死时才二十八岁。李的死亡,谱上没有其他记录。也就是说,当时年仅三十岁的包公已经守寡几十年了。真是可笑!
如果不是因为东施的墓志铭,而要不是九百多年后的包公和董轼的陪葬墓清理,董轼这个和包公过了一辈子的妻子,同病相怜,爱他,给了包公最大的帮助,会不会受委屈,谁也不知道。无论是史书还是家传,对东施都太不公平了;尤其是鲍家的家谱,这样对待东施不仅不尊重,而且显得有点残忍。
与墓志铭同时出土的董氏,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宋史绝对没有,有三个女人:第一任妻子张,第二任妻子董氏,第二任妻子!
戚,可以理解为已婚人士的护卫,也可以解释为身边的仆从。墓志铭上的铭文清楚地表明,鲍家庭香是包公唯一的孩子,陪伴他结婚的男人,还是他身边的仆人!
孙氏在鲍家多年。因为她怀了包公作为美国的孩子,她的身份受到限制,被包公送回了家。这时,包公已经59岁了。董氏之子宝鉴终于长大,崔氏在名门之后结为夫妻。没想到婚后两年他就生病去世了。值此包公六十大寿时,官员们前来祝贺,宋仁宗也送来了礼物。然而,六十岁的包公没有孩子,所以他感到孤独。他怎么会开心呢?可就在这时,他的大媳妇崔氏抱出一个活泼牙牙学语的孩子,对他说:这是你儿子!鲍恨不得我不禁感到惊讶。询问情况后,他知道孙氏已经生下了孩子,还是个男孩。从来不笑的包公可以忍不住笑了,旁边的董石也是喜气洋洋。鲍立刻认出了这个孩子,并给他取名为。
墓志铭写得很清楚。包公一生有四子:长子,第一子,太常寺第一子,早逝;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山西石霞郡太守王祥,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包家的繁衍至今都依赖于包公次子万宝!
所以,包公不仅有妻子和妻子,而且是唯一的儿子,他是在将近六十岁的时候和妻子一起出生的。
这发生在包公身上,他是公正的,自然是阎罗的气象学家。会不会有损包公这个清官直臣,不可抗拒的节日的形象?会不会导致包的后人对自己的血统产生怀疑,甚至认为这是岂有此理,是奇耻大辱?其实在那个年代,拿嫁妆当妾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
包拯之妻董氏生一子,名包镱,包镱娶妻崔氏。包镱早亡。包拯的夫人孙氏,生一男孩,取名包绶,包拯夫人同长媳崔氏一起将他抚养成人。由于长媳崔氏使包拯家既后嗣有人,又能很好持家教子,因此,受到哲宗皇帝的嘉奖。据说皇上对包拯长媳崔氏的嘉奖辞出自大文学家苏轼之手。
长子包镱,官至太常寺太祝,不幸的是,只有20多岁就病故。虽然包镱当官时间不长,但在父亲包拯的教育下,政绩显著,为官清廉正直,获时人好评。
次子包绶,历任太寺太祝、国子监丞、濠州(进安徽凤阳)团练判官,48岁擢升潭州通判,赴任途中病故。据史书记载,包绶为官如其父,清苦守节。箱囊之内,除朝廷诰敕、书籍及著述外,别无他物,真是为官一场,两袖清风,一身清白。
包拯的孙子包永年,为官与其先辈一样,保持清廉之风。他曾任开封咸阳县主簿及崇阳县县令。为官一生的包永年死时,几乎家无余票,身无分文,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其丧事还是两个弟弟出资为其办理的。死时人们“相顾嗟叹”,并称誉说:“包公之后,信乎有是贤孙也。”
可见包公子孙个个都能严守家训。包氏家族的这种清廉遗风至今犹存。
包拯在历史上不仅有后代,他的后代还非常多。根据包氏族谱看,现在包拯的后代数量在数万人左右,其中不乏一些政商界名人。
包拯没有后代的说法主要是源于包拯和宋仁宗的一段对话。
包拯曾经劝皇帝早日立下太子,以利于国家的安定。皇帝反问包拯:你感觉谁比较合适呢?包拯明白这是皇帝怀疑自己想要在新君面前邀功,于是回答说:“臣的年龄已经老了,又没有子孙。臣是为了宋朝江山才请求的陛下,不是为了臣自己。”在这段话中,包拯称自己年龄大了,而且没有子孙。很多朋友也以此为依据,认为包拯没有孩子。
包拯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59岁了,距离包拯去世只有短短5年的时间。
这时候包拯其实有一个儿子,只是他还不知道罢了。包拯的一生一共有三段婚姻,他的第一段婚姻是原配妻子张氏。张氏没有生育能力,和包拯结婚很久也没有生下孩子。包拯是一个正直的人,在张氏去世前没有纳妾。到了包拯快40岁的时候张氏去世了,包拯娶了董氏做妻子。董氏给包拯生了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包拯的儿子长大后娶了妻子崔氏,生下了儿子包文辅。
没想到祸不单行,包拯的长子在19岁的时候因病去世,没过几年长孙也去世了。也就是这个时期,包拯和宋仁宗进行了那段对话。不过这时候的包拯也不能说没有后代,包拯没有后代的说法主要是一些人断章取义的结果。包拯有两个女儿和多名外孙,只能说这时候的包拯没有儿孙。
给包拯生下第二个儿子的不是包拯的妻子,而是包拯的妻子董氏嫁给包拯的时候陪嫁的一个丫鬟,也就是包拯的第三段婚姻。
这个丫鬟就是孙氏。孙氏在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触怒了包拯,被包拯扫地出门,赶回了娘家。回到娘家的孙氏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她告诉了正在守寡的崔氏。
崔氏是包拯的儿媳妇,为了保全包拯家的血脉,她偷偷的接济孙氏,在孩子生下之后自己把孩子抱养过来抚养。
在很多戏剧中包拯是嫂子养大的,这个故事就是取材包拯二儿子的故事。在历史上包拯的父母都活到包拯做官后,包拯还是一个孝子,看到父母年龄大了,辞了官去给父母养老送终。因为担心包拯不承认,崔氏一直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包拯,等到包拯过60大寿的时候,崔氏才把包拯的小儿子带给包拯看。包拯正在为没有儿子犯愁,看到了这个孩子后,当场就领回了家。这个孩子被取名叫包绶,是包拯去世前唯一的子孙。包绶在包拯去世的时候只有5岁,被嫂子崔氏养大,包绶长大后崔氏又把包绶的生母找来,让他们母子相认。
包绶在成年后受到了朝廷的优待,做到了六品官,和父亲一样为官清廉,在当时留下了好名声。包绶后来娶了当朝太师的女儿文氏,留下了4个儿子和3个女儿。直到现在,包拯的后代仍然在国内一些地方继续开枝散叶,人丁越来越兴旺。
现在还有家谱或者族谱的人家,已经很少了。整体来说,这种情况的可信性是很高的。我家里也有家谱,还有“蒋中正”的题词呢!至少知道我们上辈几十代的基本情况。包勉是在县令上被栽赃、冤枉才被包拯所铡的。应该是有后人的。因此,我认为:你们应该是包拯侄子的后人!
包拯有儿子吗
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珐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包拯有后代吗?
包拯有, 初,有子名繶,娶崔氏,通判潭州,卒。崔守死,不更嫁。拯尝出其媵,在父母家生子,崔密抚其母,使谨视之。繶死后,取媵子归,名曰綖。 《宋史·列传第七十五包拯传》 译文 当初,包拯有一个儿子,名叫“镱”,娶崔氏为妻,担任潭州通判时死了。崔氏为亡夫守节,不再改嫁。包拯曾经把她的陪嫁女送走,在娘家生孩子,崔氏暗中慰问她的母亲,让她好好照顾那个陪嫁女。包镱死后,崔氏把陪嫁女的儿子带回家,取名叫“包纟廷”
包拯有老婆孩子吗
包拯之妻董氏生一子,名包镱,包镱娶妻崔氏。包镱早亡。包拯的夫人孙氏,生一男孩,取名包绶,包拯夫人同长媳崔氏一起将他抚养成人。由于长媳崔氏使包拯家既后嗣有人,又能很好持家教子,因此,受到哲宗皇帝的嘉奖。据说皇上对包拯长媳崔氏的嘉奖辞出自大文学家苏轼之手。
长子包镱,官至太常寺太祝,不幸的是,只有20多岁就病故。虽然包镱当官时间不长,但在父亲包拯的教育下,政绩显著,为官清廉正直,获时人好评。
次子包绶,历任太寺太祝、国子监丞、濠州(进安徽凤阳)团练判官,48岁擢升潭州通判,赴任途中病故。据史书记载,包绶为官如其父,清苦守节。箱囊之内,除朝廷诰敕、书籍及著述外,别无他物,真是为官一场,两袖清风,一身清白。
包拯的孙子包永年,为官与其先辈一样,保持清廉之风。他曾任开封咸阳县主簿及崇阳县县令。为官一生的包永年死时,几乎家无余票,身无分文,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其丧事还是两个弟弟出资为其办理的。死时人们“相顾嗟叹”,并称誉说:“包公之后,信乎有是贤孙也。”
可见包公子孙个个都能严守家训。包氏家族的这种清廉遗风至今犹存
包拯(包青天)有老婆孩子吗?
包拯之妻董氏生一子,名包镱,包镱娶妻崔氏。包镱早亡。包拯的夫人孙氏,生一男孩,取名包绶,包拯夫人同长媳崔氏一起将他抚养成人。由于长媳崔氏使包拯家既后嗣有人,又能很好持家教子,因此,受到哲宗皇帝的嘉奖。据说皇上对包拯长媳崔氏的嘉奖辞出自大文学家苏轼之手。
长子包镱,官至太常寺太祝,不幸的是,只有20多岁就病故。虽然包镱当官时间不长,但在父亲包拯的教育下,政绩显著,为官清廉正直,获时人好评。
次子包绶,历任太寺太祝、国子监丞、濠州(进安徽凤阳)团练判官,48岁擢升潭州通判,赴任途中病故。据史书记载,包绶为官如其父,清苦守节。箱囊之内,除朝廷诰敕、书籍及著述外,别无他物,真是为官一场,两袖清风,一身清白。
包拯的孙子包永年,为官与其先辈一样,保持清廉之风。他曾任开封咸阳县主簿及崇阳县县令。为官一生的包永年死时,几乎家无余票,身无分文,连办丧事的钱都没有。其丧事还是两个弟弟出资为其办理的。死时人们“相顾嗟叹”,并称誉说:“包公之后,信乎有是贤孙也。”
可见包公子孙个个都能严守家训。包氏家族的这种清廉遗风至今犹存。
包公的后人现在在哪?有没有直系后代传今?
有直系后代,第34代孙,在合肥,安徽都有
包拯有没有儿子 后代之类的
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包拯有后裔吗?死后埋在什么地方
有啊!墓志就此写得十分清楚,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包玉刚(1918—1991),上世纪80年代“世界八大船王”之一,原来竟是北宋仁宗皇帝时的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包拯的29代嫡孙。包玉刚1964年意外得知自己原是包拯的后代。1964年10月,已离开故乡多年的包玉刚怀着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回到宁波访问,这次回乡之旅,他参观了江南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这一天,“天一阁”的古籍管理工作人员听说来访者是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就特意将“天一阁”珍藏的一套《包氏家谱》捧出给包先生看。这套线装古本的《包氏家谱》记录了包家绵延繁衍的根系。包玉刚当即查看了《包氏家谱》,并顺着包氏绵延脉络查下去,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29代嫡孙,高兴得呼喊起来:“我是包青天的子孙!”
包拯去世后,灵柩由他的女婿护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乡。后来,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功包公墓被破坏,当时的随葬器物也大多被盗。包公后裔将原棺和墓志迁葬于墓西三十多米处,原墓地被废为耕地。后来,当地官员误将包夫人墓当作包公墓,修葺一新,并盖有享堂。 一九七三年,合肥文物部门对包公及其家族墓地进行清理,从包公墓葬中出土了包公遗骨及其墓志,同时还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及长孙的遗骨。一九八五年,开始动工修建包公墓园,历时三年竣工。墓园共有包氏家族的六个墓冢,按宋制修建。
包拯有后代吗
有后代, 包公一生有过四个孩子:长子“子繶,太常寺太祝,先公卒”,过早地夭折了;两个女儿,一个远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文效”。包氏家族繁衍至今靠的全是包公的这个次子包綖! 据《包氏宗谱》里边收集了谱序17篇、包氏历代有名望的人物画像188幅,并记载了从包括宋代龙图阁大学士包拯的父亲开始,到1917年共35代子孙的姓名、居住地、子孙后代等情况。据该宗谱记载,包拯系包氏第二代,至包洪金这一辈已是包氏第35代。宗谱表明婺城区琅琊镇及附近的包姓系包拯的后代。
包拯有那些后代
根据1973年出土的包拯、包拯妻董氏、长媳崔氏、次子绶等人的墓志,包拯前后的世系是这样的:
包士通——包令仪——包拯——长子包繶(早卒)、次子包绶——包文辅(繶生,早卒)、包永年(繶嗣子)、康年(未禄而卒)、耆年、彭年(未禄而卒)、景年(以上四人均工生)——包完(永年生)
包拯如今的后代是谁
2010年全世界的包拯(包青天)的后代最少有10多万人之多,主要分布在包公老家卢洲(安徽合肥),浙江 ,江西,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及国外等
注:而这10多万人的包公后代,是包拯唯一的儿子包綖繁衍生息的
包拯有后代吗?后代是谁?为何选一个丫鬟延续香火?
本文2023-10-02 01:04: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