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是百代文宗韩愈的出生之地,你了解韩愈吗?他的哪些成就最为有名
对韩愈的了解。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登进士第,官至吏部侍郎,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文冠唐宋八家。唐代大文豪韩愈是哪里人?近些年关于韩愈故里,一直有“昌黎说”“孟州说”“南阳说”等说法,不过一部韩愈家谱的面世,又提供了一个新说法。
近日,大河报记者从修武县档案史志局获悉,其馆藏的1956年传抄孤本、修武县赵厂村《韩文公门谱》的影印版日前面世,方便海内外韩氏宗亲查询。据该门谱记载,韩愈是河南修武县人。
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1生平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792年,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历任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谥号“文”,称“韩文公”。1078年,追封昌黎伯
2代表作:《师说》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
(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3主要观点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
(4)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4启示
(1)圣人无常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启示:多向不同的高人学习。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启示: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多向不同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博取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部分。可广泛利用媒体资源(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各种APP)、积极利用网上已有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利用社会上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利用备课组的资源。
充分利用一切资源来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在内的的核心素养。
5参考文献
1生平
2代表作
3主要观点
4启示
5参考文献
1、黄帝后裔。大约4700年前,黄帝娶嫘祖生青阳、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娶淖子生颛顼(五帝之一)。有史学家称,韩流为韩姓始祖,其后人向辽宁一带迁徙,后有迁入朝鲜半岛韩国。
2、出自姬姓,系周王室后裔,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
3、少数民族改姓韩。历经千年演变,少数民族(如鲜卑族、蒙古族、满族等)也有改为韩姓。
韩姓族谱是按照谱名、序、凡例、遗像、像赞、祠规、族约、家法、世系、传记、遗事、艺文、派字、碑记、婚冠丧祭、族产、坟茔、墓志铭、祠记、遗稿、跋等来排列叙述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序、世系、传记、派语等。
扩展资料:
韩姓人的“韩”字,古代时写作“韩”,《说文》解释为井垣之意,即水井周围栏圈或土筑围栏。看来,“韩”字可能与中国文明开端时期出现的水井有关。
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汉晋南北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颍川郡望。
-韩姓
-韩姓家谱
你是辉县哪的,我也姓韩,也是辉县的,你确定你们是韩愈的后人,其实是不是都无所谓,我个人认为,人那最主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创造自己的人生,你是他后代怎么了,不是又怎么了,人家是名人,那是人家的本事,又不是咋们的,假如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一个人,估计没人愿意争是他的后代,说白了是人们的虚荣心,想让别人知道我谁谁谁后代,我牛B吧,看过咋们河南电视台办的那个《知根知底》每一期都整个名人的后代,什么曹操的后代,乔致庸的后代,等等很多,都是名人,其实没啥意思,看你写是辉县的还姓韩,就关注了一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扩展资料:
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愈。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
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作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用写赋的方法作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力尽而后止。
《南山》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全诗102韵,长达一千多字,连用七联叠字句和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令人读来,虽觉十分详尽,却又颇为烦琐。
-韩愈
韩姓起源参考之一
历史来源:
一 ;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於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 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於韩原 ( 陕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
二 ; 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於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 ( 今河南新郑县 )。前 230 年,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
三 ;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韩」氏。
家族名人
韩非 (?~前234)战国时韩国的诸公子之一。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归本於黄老,为人口吃而不能流利地辩说,与李斯同受业於荀卿。曾以书谏韩王而不见用,於是发愤著书五十余篇,号为韩非子。文章峻严峭深,集法家之大成。后秦王攻韩,韩王遣非使秦,为李斯所谮,下狱而死。
韩信 (?~前196)淮阴人,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后助汉高祖伐魏、举赵、降燕、破齐,封为齐王,后徙封楚王,高祖疑其背叛,伪作云梦之会,擒置咸阳,降封淮阴侯,终为吕后所杀。
韩愈 (768~824)字退之,唐河阳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儒辟佛老,文章自成一家,为后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称为昌黎韩愈。卒諡文,宋代元丰年间追封为昌黎伯,世称为「韩昌黎」。门人编次其诗文为昌黎先生集。
韩湘子 唐朝韩愈的侄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世传其学道成仙,为八仙之一。尝於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九˙广动植之四。或称为「韩湘」。
韩世忠 (1089~1151)字良臣,宋延安人。高宗时,平苗傅、刘正彦之乱,破金兀术於黄天荡,名重当时,称为中兴第一功臣。后以秦桧主和,罢其兵柄,乃口不谈兵,隐居西湖,自号清凉居士。卒諡忠武,孝宗追封蕲王。
韩侂胄 (1151~1207)字节夫,宋安阳人,韩琦的曾孙。宁宗时专权十余年,官至平章军国事。专横恣肆,斥理学为伪学,使朱熹等人均获罪。后欲立功以自固,乃北伐金人,终兵败被斩首。
地望分布:江西豫章郡。
韩姓起源参考之二
韩氏源出姬姓,系以国为氏。考其起源,支脉较多,主要有四支,而根在河南的就占两支。其一是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公元前230年亡于秦国,原韩国王族以国名“韩”为姓氏。据《元和姓纂》载:“韩出自唐叔虞之后,晋穆侯子成师生万,食采于韩,因以命氏,代为晋卿,曾孙厥生起,起生须,须生不信,元孙景侯分晋为诸侯,八代至王安,为秦所灭,复以国为氏。”也就是说,西周建国初期,为了巩固其统治,大封诸侯,武王、周公、成王先后封本族姬姓国53个。被封诸侯有权封其下属为卿大夫,并授予土地和奴隶,这种封地叫“采邑”。姬姓同族曲沃桓叔之子万,在晋国(武王之子叔虞的封国)做官,食邑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县西南),是为武子。武子的曾孙名厥,以封邑命氏,其后在晋国一直被列为公卿。战国初年,厥的七世孙韩虔,同赵氏、魏氏一起瓜分晋国。韩景侯时自山西迁都于阳翟(河南禹州),至韩哀候时又迁都新郑,历经八代,被秦灭。此后,其子孙以国名为氏,姓韩。其二,少数民族三字姓改为韩姓。《魏书·官氏志》载:代北鲜卑族有三字姓出大汗氏,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为单姓韩氏。因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系迁都洛阳后所为,故这一支韩姓也出自河南。
韩姓望出颍川(今河南许昌一带)。西汉末年,韩骞避王莽乱而移居南阳,故有颍川、南阳二郡望。《元和姓纂》云:“襄王孙、汉韩王信,信生襄城侯婴、弓高侯颓当。颓当孙龙额侯譊、案道侯说。说曾孙大司马(按此脱名)裔孙后汉司空稜,晋太常卿伯。”颖川长社县:汉御史大夫韩安国与稜并颍川人。南阳堵县:颓当元孙骞,避王莽乱,因居之。魏司徒、甫阳恭候暨六代孙延之,晋末从司马休之奔姚兴、又奔后魏、封鲁侯。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韩王信先入匈奴,后因封地又迁襄城;王莽乱中,韩姓有一支在南阳隐避,还有迁河东、平淳、常州者。世居颍川的韩姓在唐代有迁往陇西、安定等地者。后魏有常山太守、武安成侯耆迁居九门,其子韩茂为尚书令、征南大将军。茂之次子韩均为定州刺史、安定康公。生晙,为雅州都督,其于韩仁泰为曹州司马。仁泰生睿,为桂州长史。睿生七子:晋卿,同州司法参军;季卿,义王府胄曹参军;子卿,陕州功曹将军;仲卿,秘书郎;云卿,礼部郎中;绅卿,京兆府司录;升卿,易州司法参军。其四子仲卿生韩愈。河南孟县《韩文公家谱》载:“自周成王九年封叔虞于唐,为韩氏始祖,四十六世传至我文公(韩愈),世居覃怀。公二十四代嫡孙玉珍公之胞弟玉玺公迁宜(阳)、迁嵩(县)。”继而发展到偃师大口韩村、武涉余会村、济源、伊川、巩县及河北昌黎、盐山、海兴等地。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代,河南韩姓有一些人迁入福建,此后又有人迁入台湾。据《信阳地区志》载,唐代自固始入闽者共有27姓,韩姓是其中之一。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军官有史书记载者有韩器、韩求、韩尧。唐昭宗时,固始人王审知任福州节度使,因中原战乱,韩姓也有入闽避难者。除此之外,东北辽宁有不少韩姓迁入朝鲜。
综上所述,韩姓源远流长,遍及全国各地。据有关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表明,韩姓在全国大姓中居于第25位。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各省,乃至海外侨胞,台、港、澳同胞中的韩姓,其根多在河南。
韩姓起源参考之三
中国的姓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里面则包含着很多动听的故事,比如,每个姓氏里面都有一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名垂青史。
中国的韩姓和其它许多姓氏一样,其姓氏的来源和出处并不是单一的,据记载,韩姓子孙是周朝晋国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大约在3000多年前,由于周成王的一句戏言,最后不得不封其弟叔虞为诸侯,叔虞的后人万因功被封于韩原,也就是现在的陕西韩城县,从此他的族人便以封地的名为姓而姓了韩;另据《左传疏》记载,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在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从此韩国的子民便以国为姓了;另外,在后魏时还有大汗氏改姓韩;还有学者认为:韩姓有黄帝之孙韩流的后人,据说尧时的韩终就是韩流的子孙,如果该说法确实如此,则韩姓的起源就更加久远了。
淮安市钦工镇韩庄村干部韩品模:我们这里为什么叫韩庄村呢?就是老祖宗韩谨从入淮安以后,这里姓韩的比较多,现在我们村一共有2500多口人,姓韩的大约近两千人,我们通过调查、了解、根据多少资料的考核,恰恰我们这边是从陕西韩城那个地方迁过来的,我们知道,这个国内外特别是海外,还有不少家里人呢:“美国的、台湾的、朝鲜的、日本的都有,并跟我们不断的有书信往来,他们还经常回来看看。”
在我国历史上,韩姓有很多杰出的人物,如法家创始人韩非,唐朝文学家韩愈,而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且多多益善的淮阴侯韩信以及他和漂母的故事,则更为广大民众所熟知。
淮安市政协副主席金志庚:为什么韩信这位一代英豪会接受一个普通的漂母的馈赠呢?有一个淮阴侯庙记里边曾经有一段表述。他说的是韩信抱王霸之大略,英雄之壮图,所以才能够受馈于漂母,忍耻于胯下。公元前二百零六年,韩信凭着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刘邦拜为大将军,第二年他就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下关中,定三秦,然后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在垓下会战的时候,他运用十面埋伏之计,打败了霸王项羽,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后来历史上把他和张良,萧何并称为兴汉三杰。
但韩信这位足智多谋的大将军最终被吕后所杀。早期的韩姓人氏生活在陕西、山西、河南、江苏等地,以后逐渐向闽粤及沿海一带发展。
淮安市政协副主席金志庚:大约在宋朝年间,居住在中原一带的韩氏族人开始向福建和广东等沿海一带迁移。那么根据文献记载,韩姓的族人。由闽粤向台湾迁移大约在清康熙年间。
如今,韩姓在台湾100个大姓中位居第91位,而起源中国的韩姓子孙在海外的华人已不计其数。
韩姓起源参考之四
韩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五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八十六。韩姓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黄帝的后裔周武王姬发,在灭商建周以后,封自己的儿子叔虞在唐,建立了晋国,叔虞的后代,有一个叫“万”的,被封在韩,他的后代,建立了韩国。后来,韩国被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姓韩。 发展和演变:韩姓还有一些是少数民族改姓。比如说,北魏时期,孝文帝迁都洛阳,把鲜卑族的三字姓出大汗改为韩姓。秦汉时期,韩姓已经在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等地发展,唐朝时,河南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成为第一个入广东的韩姓人。唐代末年,韩姓进入福建,并在清朝康熙年间进入台湾。韩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川,南阳,淮阴,成安,杜陵,河内,平阳,宜阳,阳翟等。
韩氏出了很多历史名人啊,
历史名人
韩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著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著有《兵法》三篇。
韩当:字义公,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省迁安)人,与右北平郡人程普都是幽州人,三国吴名将、都督。因为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被孙坚赏识。参加过多次重要战役,佐孙氏屡建战功,熟悉水战,勇猛过人。222年夷陵之役,与大都督镇西将军陆逊、昭武将军朱然共同在南郡的涿乡攻击并大破蜀军。转任为威烈将军,封都亭侯。曹魏的上军大将军曹真攻击南郡,韩当保守东南方,在边境身为将帅,激厉将士同心固守,又敬重督司,遵行法令,孙权称善。223年,封石城侯,升迁为昭武将军,遥领荆州冠军郡太守,后来又加都督的称号。统帅敢死及解烦营兵万人,讨伐丹阳郡贼寇,击破。旋即病逝。儿子韩综承袭侯爵、统领兵马。
韩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今河南禹州人),与李斯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韩滉:唐代画家。字太冲,长安(个陕西省西安)人。德宗朝宰相,这样一位高官显贵,却尤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宣和画谱》记载他有作品三十六件,其中表现农村生活与生产的就有二十四件。他的画,与张萱、周棠所表现的绮罗人物有所不同,两者似不可比,把选材重点从宫廷、豪门生活扩大到当时的农村,这是我国风俗画发展中的 大进步。韩滉描写农家风俗的绘画,至今传世的只有这幅《五牛图》。
近些年掀起了修家谱热潮,电子家谱,传统家谱,重新被人们所重视起来。拥有好家谱好家风家训是人人都想成就的。有个百姓通谱网追根溯源,修缮家谱蛮赞的呢。
修武是百代文宗韩愈的出生之地,你了解韩愈吗?他的哪些成就最为有名
本文2023-10-02 00:49: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