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全集的欧阳氏家谱
欧阳修(自称嗣孙修与状元黄仁颖家谱相吻合)总世系:
一世 开闽欧阳氏总始祖欧阳韶员子直孙配王氏无子
二世 欧阳幼咸(立宰相欧阳通季子询季孙欧阳幼咸为嗣)
三世 吉州剌史 欧阳琮
四世 温州长史 欧阳衍
五世 博罗县丞 欧阳昌
六世 唐进士国子监四门助教 欧阳詹
七世 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 欧阳秬
八世 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 欧阳澥
九世 潘湖欧厝吉州推官 欧阳郴(欧阳澥季子)
迁闽县宝历进士 欧阳衮(欧阳澥四子)
子 进士宰相诗人 欧阳炯
孙 咸通进士欧阳琳、欧阳毗(王比)兄弟
十世 嗣子 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 欧阳偃(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 梁国公道州判官 欧阳观
十二世 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欧阳修。
与2001年1月13日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发现的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先祖为夏禹、勾践,姓氏源浙江湖州”的落款嗣孙修的史实记载相符合,尤其这位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自述世系源流,道出了欧阳修自身家世详情(即嗣孙修),为中国文史界专家学者研究大文学家欧阳修的祖父欧阳偃,年幼姓黄,因家贫无力攻书,遂赘居潘湖欧厝舅父欧阳郴家为养子的真实身世,大白于天下,提供了有力可靠的史实依据。这篇欧阳修自述世系文,由后人冠题“文忠公谱图序”,收录在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钓源村民保存的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O年)编撰的《续修安福令欧阳公通谱》中。全文共七六一字,落款为“嘉祐四年(公元一O五九年)己亥四月庚午嗣孙修谨序”。
“文忠公谱图序”以叙述为主,激发议论,笔触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着笔伊始,欧阳修就道出了先祖世系及姓氏源流:“欧阳氏出夏禹之苗裔。自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使守禹祀,传二十余世至允常子曰勾践,是为越王。勾践卒,子王与立。传五世至王无疆,为楚威王所灭。其诸族子孙分立于江南海上,受封于楚为欧阳亭侯。亭在今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子孙遂以为氏……”在陈述欧阳氏族繁衍生息的岁月沧桑之后,欧阳修还在文中介绍了其时家族成员登科仕宦的情况:“自宋三十年,而吾先君、伯父、叔父始以进士登科者四人。后又三十年,修与丽兄之子乾、曜又登于科。今又将三十年矣,以进士仕者,又才二人”。
由此可见,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东田欧阳氏世谱》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三谱与在江西吉安发现《欧阳修自述世系文》全面解开欧阳修(自称“嗣孙修”谨序的真实身世)即曾祖身世之谜。据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载: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生子偃,系福建泉州南唐恭帝庚申年乡贡进士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曾与泉州开元寺高僧沙门文中共书经幢序文。由此,揭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大名鼎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状元黄仁颖嫡系曾孙!福建《古田欧阳氏世谱》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两谱所提供的谱牒史料,从而为人们解开了欧阳修曾祖身世之谜即:欧阳修父观祖父偃嫡系曾祖状元黄仁颖嫡子、欧阳郴嗣子之谜。需说明的是,江西吉州推官欧阳郴,原籍福建晋江潘湖欧厝,后因官于吉州推官,遂居焉;为唐进士国子监四门肋教欧阳詹之曾孙、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之孙、唐末会昌六年进士官韦中令学士欧阳澥之季子;配工部尚书李稠长女因多年生女不得子,后唐状元黄仁颖,字福佑,一字仁达,号潘湖翁,配欧阳澥长女欧阳郴之妹,其子欧阳偃本姓黄,泉州乡贡进士。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因年幼年家贫无力攻书,遂外甥承母舅欧阳郴家,实赘于舅父欧阳郴家,随母姓。至于二弟恩贡靖江军团练欧阳俊,与恩贡屯中郎中欧阳仪则为唐工部尚书李稠之女——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妻所生。
浙江萧山新坝倪氏宗谱十四卷,(清)倪介眉等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鄞县蛟川倪氏宗谱三卷,首一卷,(清)倪敬沼纂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乐清虹川倪氏宗谱九卷,(民国)倪可栋修,倪逢庚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兰溪龙门倪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金湖乡倪家村。
浙江兰溪西倪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屏山乡倪家村。
浙江浦江浦阳龙池倪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九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浦江县档案馆。
浙江兰溪金湖倪家村志,(现代)村志编委会纂,199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横山倪氏宗谱,(民国)倪奎修等修,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经锄堂修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贺溪倪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倪启寿等主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经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古虞倪氏族谱,(清)倪明等纂,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上虞横山倪氏宗谱,(清)倪启生主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经锄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壶山倪氏宗谱,(清)倪守铨等纂,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壶山倪氏宗谱,(清)倪庆发等纂,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六~九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壶山倪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五卷、第十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壶山倪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嘉、乐清倪氏分迁永乐二邑间合辑宗谱四卷,首一卷,(清)花禁山农幼伢子纂,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修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东阳倪氏宗谱,(清)倪启略等总理,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龙门倪氏七修族谱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二卷。(民国)倪福华等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龙门倪氏四修族谱,(清)倪清钱等纂,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第七~十卷、第十四~十八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龙门倪氏五修族谱,(清)倪汉潘等纂,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十一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龙门倪氏族谱,(清)倪易书等纂,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龙门倪氏祠堂重定颁胙规例五卷,首一卷,(清)倪正谊等纂,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倪氏禄申堂派下外谱,(清)倪易书等纂,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金华倪氏家乘,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金坛金沙兆岐倪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经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乐清、永嘉倪氏分迁永乐二邑间合辑宗谱四卷,首一卷,(清)倪天保纂,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承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宁波镇海西管乡后倪倪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民国)陈祖诏德总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培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倪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清)倪志乾修,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敦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潭边倪氏宗谱四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倪敦伦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一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开化开邑倪氏宗谱二卷,著者待考,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积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嘉善倪氏家乘,(清)倪荣鼎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倪氏宗谱十卷,(民国)倪德军等主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卷、第七~八卷、第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倪氏宗谱,(清)倪法鲁等主修,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杭州遂安辰溪倪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第二~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浦阳千乘龙池倪氏重修宗谱五十卷,(清)倪宪存总理,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浦阳千乘龙池倪氏重修宗谱,(清)倪允慧总理,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四~八卷、第十一~二十一卷、第二十四~三十卷、第三十二卷、第三十四~三十五卷、第三十九~四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浦阳千乘龙池倪氏重修宗谱,(清)倪宪章等总理,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六卷、第十一~十二卷、第十四~十九卷、第二十一~三十一卷、第三十六~三十七卷、第四十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浦阳龙池倪氏宗谱,(民国)倪安定等校,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浦阳倪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梁溪倪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世表二十四卷,(清)倪会亭等修,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带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润东丹徒倪氏重修族谱六卷,(清)倪典慎纂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怡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镇江丹徒倪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民国)倪思宏纂修,倪文涛编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镇江京口丹徒倪茂堂倪氏重修宗谱六卷,附余庆录,(民国)倪荣钧等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带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丹徙倪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民国)倪思宏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宜兴倪氏宗谱六卷,(民国)倪晋芳等主修,倪观森等编,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锄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倪氏家乘,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无锡梁溪倪氏宗谱诵芬录十四卷,首一卷,世表二十六卷,(民国)倪城等纂,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清阁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今仅存诵芬录第一~三卷、第七~八卷、第十三卷,世表第一卷、第五~六卷、第八卷、第十一~十四卷、第十六~十八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二~二十六卷、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倪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育备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城南倪杨氏宗谱二十卷,首三卷,(民国)杨鸿鼎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翼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城南倪杨氏宗谱,(清)杨吉庵等总理,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翼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诸暨暨阳南倪杨氏宗谱,(清)杨吉庵等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翼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祁门倪氏族谱三卷,(清)倪望重等重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另有一部存两卷)。
安徽祁门倪氏族谱二卷,(民国)倪望隆等续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两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馆。
安徽桐城倪氏宗谱三十八卷,首二卷,(民国)倪斗山、倪冶牛等编,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带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今仅存卷首两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慈堂湖倪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清)倪宝璜纂修,清同治年间手抄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灵璧杨疃镇倪家村
安徽望江倪氏家谱,(现代)倪文蔚、倪冷峻等著,1997年大雷岸经锄堂铅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祁门倪氏族谱,(民国)倪愚山等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安徽祁门倪氏族谱,(清)倪宗衮等纂,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潭云湖倪氏五修族谱十三卷,(清)倪远辉纂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带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潭中湘云湖倪氏六修族谱十六卷,(民国)倪芳镜、倪培本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带经堂铅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衡阳倪氏四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三卷,(民国)倪蓉镜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千乘堂铅印本三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中湘云湖倪氏六修族谱十六卷,(民国)倪芳镜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带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南汇倪氏宗谱,(清)倪金报纂,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锄经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崇明倪氏家乘,(清)倪锡爵等纂,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崇明倪氏家乘,(民国)倪锡爵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上海倪王家乘首编三卷,本编六卷,附编一卷,(民国)钱基博等纂,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福建连江琯头浮岐倪氏族谱五卷,(民国)倪圣富、倪华銮等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稿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连江县档案馆。
倪氏草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倪氏族谱六卷,(清)倪典纂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怡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倪氏四修族谱二十六卷,首三卷,(民国)倪蓉镜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千乘堂铅印本三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根据五行八字推算孩子五行缺火,日主天干为金,金旺得火才成珍器,
起名宜选用五行属火的字。灬同火,部首为火
潘珍熙 熙:(1)光明(2)兴起,兴盛(3)和乐:~怡。~笑(4)古同“禧”,福,吉祥。
潘珍驹
潘珍褚 储藏。通“贮” (褚属火)
「潘珍德」(德属火)
「潘珍德」姓名人格剖象信息
人格评分:26分,五行属 土,半吉
[人格数又称主运,是整个姓名的中心点,影响人一生的命运]
概述:(变怪) 变怪之谜,英雄豪杰,波澜重叠,而奏大功。
寓意:变怪异奇之艰难苦闷数(凶多于吉)
诗曰:千变万化慧悟高,历尽沧桑曲折多,离乱艰难缠身苦,凌驾万难始成功。
基业:豪杰、郡臣、官禄、侠义、红艳、财库、凶危。
家庭:亲情无义,妻子无助,若子女温顺可得圆满。
健康:先天带金者可望平安。
含义:属波澜重叠,数奇变怪的英雄运格。秉性颖悟,富有义气侠情。然而变故常多,风波不息,不少怪杰、伟人则有出自此数。
姓名地格剖象信息
地格评分:25分,五行属 土,半吉
[地格又称前运,是前半生的命运,会影响中年以前]
概述:(荣俊) 变怪之谜,英雄豪杰,波澜重叠,而奏大功。
寓意:资性英敏之口言刚毅数(中吉数)
诗曰:资性英敏有奇能,怪癖不和害前程,修身涵养与仁和,奏功获得大运图。
基业:君臣、首领、福星、文昌、企业、时禄、技艺、财库、进田。
家庭:平和而谦虚者,家庭圆满,子孙昌盛。
健康:健康自在,“三才”善良者可望长寿。
含义:资性英敏,有独特的才能。慎重行事,自能成就大业而获成功。因其性情言语偏激,脾气古怪,与人交往欠谦虚,意气用事,傲慢无礼,恐弄吉反凶。慎戒之则吉。
「潘珍德」姓名外格剖象信息
外格评分:16分,五行属 土,吉
[外格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
概述:(厚重) 厚重载德,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寓意:贵人得助之名利聚身数(大吉数)
诗曰:贵人得助天乙扶,为人之上有财富,众望所归事业成,不可贪色保安宁。
基业:天官、贵命、豪杰、进田、学士、豪侠、基产。
家庭:春日花开,可望家庭圆满。男子有贤妻。
健康:花草逢春,易溺于色情,戒慎者可望健康长寿。
含义:反凶化吉象。位尊望重,建立基业。雅量厚重,足智多谋,善于协调,所谋如意,家门繁荣,福禄寿俱全。为大事大业可成,富贵发达的好暗示。属温和之首领运数。
「潘珍德」姓名总格剖象信息
总格评分:41分,五行属 木,吉
[又称后运,是后半生的命运,影响中年到老年]
概述:(有德) 变怪之谜,英雄豪杰,波澜重叠,而奏大功。
寓意:德望高大之忠爱坚实数(大吉数)
诗曰:德望高大名誉振,才谋健全财源进,富贵荣华福禄至,前途洋洋得意真。
基业:将星、太极、名人、学者、学士、官禄、财库、福星。
家庭:家庭圆满,子孙旺盛。
健康:可望健康长寿。
含义:纯阳独秀的吉数。胆力才谋具备,礼仪有德,健全和顺,能成就大志大业,实为博得名利富贵的最大好运数。
++++++++++++++++++++++++++++++++++++++++++++++++++++
潘16划(水)珍10划(火)帅9划(金)得分:54(半吉)
天格:17分(金)人格:26分(土)地格:19分(水)外格:10分(水)总格:35分(土)
「潘珍帅」姓名外格剖象信息
外格评分:10分,五行属 水,凶
[外格又称灵运,主管命运之灵力、社交能力和智慧]
概述:(终结之数) 终结之数,雪暗飘零,偶或有成,回顾茫然。
寓意:万事终局之充满损耗数(大凶数)
诗曰:万事终局万事空,逆难失意逢空亡,病弱短命多暗淡,克夫丧妻破家风。
基业:天福、文昌、散财、官禄、破危、夭寿。
家庭:家内冷眼旁观者多,伤妻害子破重圆,百忍尚可得和平。
健康:杀伤、刑罚、病弱、灾危、女易风流、心性变态。
含义:日没黄昏,四顾茫茫,神哭鬼号之象。其凶恶甚于九数,为事物吉终之运。有如黑暗的境地,空虚无物。主运有此数者,多非业短命。行事乏气力,常陷于不如意,障碍重重终失败。遂致破家亡产,贫困逆难迭至。无眷属之缘,自幼失亲,病弱遭难,或惹官非等。非业非运,一生多病不安,常遇不测之灾祸。“三才”配置不善者,大都中年前后编入黄泉之籍。然万人中亦有一二例外者可绝处逢生。
1、岱公黄氏的原始祖先——黄夷的流徙
黄夷的发源地在今内蒙古东部、燕山之南的辽河西源——西拉木伦河流域。后来向东南迁徙,经河北迁安县西的黄山和束鹿县的黄丘进入山东半岛,加入东夷集团,成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华夏与东夷的大融合之中,黄夷和其他许多少昊子孙氏族,跟随颛顼从山东半岛内迁到了中原地区。
2、黄国人的迁徙
上古黄国之一的潢川黄国在今河南潢川县的古中原境内。自从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据说就是因黄国江夏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形成秦时著名的江陵黄氏。还有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后来发展成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氏。亡国后,一部分黄国遗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坚守家园,顽强生活。战国时期,黄国贵族后代黄歇事楚顷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县,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镇。后来,黄歇改封于吴 (今江苏省苏州),他的13个儿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苏。据《客家姓氏渊源》所载,黄歇曾因避难而迁居于距江夏县城30里的黄鹤乡仁义村,其子孙散之四方。从战国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省武汉一带)成为黄氏繁衍发展的中心,如汉丞相黄霸、赠太尉孝子黄香及子宰相黄琼与曾孙太尉黄琬都世居江夏,中华黄氏第一状元黄凤麟,也出在江夏郡黄州,故其天下黄姓共以“江夏”为郡号。
3、两汉到两晋的迁徙
汉代以后,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黄氏分别向大江南北迁徙,北迁至河南固始、南阳等地,南迁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黄氏也是从晋代开始大批人居福建。《闽书》载:“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动荡,衣冠始人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据福建早期黄氏族谱记载,两晋之际,江夏黄氏族人黄元方(字彦丰又名黄允),为官晋安太守,后定居福建,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福州三山榴花洞,成为福建历史上最早的黄氏望族——晋安黄氏。据说,后来的侯官黄氏、莆田黄氏、军城黄氏和四安黄氏等,都是黄元方晋安黄氏的后裔。
4、隋唐五代时期的迁徙
唐高宗时,陈政、陈元光开漳州,中原58姓将官随其入籍漳州,漳州黄氏即为其中之一。台湾《江夏黄氏历代世系表》亦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名黄彦丰者,于晋永嘉年间(300年)八姓衣冠人闽居候官黄巷,垦荒致富,唐朝进士开国公谥忠义桂州刺史黄岸入莆,黄冲公长子;字宗极,又字魁杰,号彦忠,(674年农历正月5日-756年农历3月29日),唐朝秘书监,初居湖北黄州江夏,中徙河南光州固始,再迁福建侯官县(今福州东街南后街)黄巷,最后迁入泉州郡莆阳县延寿里国欢院(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自少俊逸,能文章。698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历任弘文院编修,徐州牧,广西桂州刺史,陈十要道于唐玄宗,治为天下第一,755年归养。有惠政,封开国公,进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为福建东南望族,其莆阳后裔十分显赫,若包括外徙科第出仕鼎甲宰相人物,则为状元者有10位:文状元者7位五代黄仁颖、宋代黄公度、黄定、黄由、黄朴,明代黄观、黄士俊;武状元者3位唐代黄仁泽、明代黄钺、清代黄仁勇;为榜眼者3位:宋代黄洽、黄艾、明代黄凤翔;为探花者3位:宋代黄桂、明代黄旸、清代黄叔琳。为宰相者10位:宋代黄镛、黄洽、黄祖舜,明代黄景昉、黄鸣俊、黄士俊、黄道周,清代黄机、黄锡衮、黄廷桂;配赵(封开国夫人),配邱(封吉国夫人);子三(黄谣、黄典、黄乐)其子孙蕃昌为闽中著姓大族。又有浯州牧马监陈渊,也在唐朝初期率许、蔡、张、黄等12姓入闽,复居福州黄巷。今广东南雄黄氏,多为这支入闽后徙莆田始祖封开国公桂州刺史谥忠义黄岸次子黄典的后代。唐末,洛阳人黄子棱随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义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乱居于建阳之东。唐末五代时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兄弟人据八闽,中原黄姓特别是固始黄氏纷纷渡江南下入闽,前往投奔。如宋人黄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乱,从王审知入闽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闽邑之黄巷,一居长乐北乡之黄垅。再如黄振龙,“九世祖黄碣(新唐书、十国春秋有传)自光州固始从王氏入闽,因仕焉居,言路有直声,后迁至中丞。”
5、宋元时期的迁徙
黄姓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黄氏渊源》载,宋代,军城黄氏初祖黄中庸其先江夏人也,官至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院副使,其玄孙翰林院馆阁校勘黄安石重修《江夏军城黄氏家谱》,呈奏皇帝,得到了“军城黄氏,忠孝两全(唐忠臣黄碣宋孝子黄廓),江夏无双,四代联登,簪缨世济,积学多才”的御批。宋代还有莆阳黄巷迁潮始祖黄詹(一名黄汝詹),子孙散处广东各地,居潮州者为多,后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① 金华黄氏:始祖是黄香裔孙黄苾。自江夏迁婺(金华府)之浦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县)。 黄苾,是东晋时人,黄香的第十代孙。最初在兖州(今山东郓城县)做官,后来升为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按察,故族谱上称他为按察公。当时,金陵镇守长官吴英,很赏识黄苾的才干,便招他为婿。后因金陵一带战乱频仍,黄苾夫妻便隐居于浦阳。以后子孙繁衍兴旺,成为东南大族浦阳黄氏。黄峭山名黄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实登,号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黄氏始祖黄惟淡之孙。黄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据福建《麟峰黄氏家谱·旧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潮始人闽”。黄惟淡也于此时带领家族随王朝、王审知兄弟自光州固苎迁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迁居邵武,苎籍邵武平洒乡(今邵武市水北乡旧县村),成为后世闻名的邵武黄氏一派始祖。
② 客家黄氏 (属邵武分支)宁化客家黄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开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黄化,字惟枋,号从章。又名黄宁,或黄朝化,都是因迁居地“宁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黄氏大分析时,黄化即领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宁化县,落籍宁化石壁村,开拓新的基业。黄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进士,官任左御史、广州刺史等职。黄化的后裔,在闽粤为官任职的不少,子孙极为兴盛,遍布闽、粤两省各地。黄化被尊为闽粤客家黄氏的始祖,为许多黄氏家谱所尊称的著名的“宁化公”。
6、明清时期的迁徙
① 迁往台湾的黄姓:明末清初,闽粤一带的黄氏,有一部分迁往台湾,人丁兴旺,与陈姓、林姓、郑姓,成为台湾的四大姓,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美称。后来,黄氏又播迁到了海外。早在明代以前就开始东渡海峡,迁徙人台。尔后,他们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开拓宝岛,艰苦创业。台湾的发展历史进程,将深深地铭记下他们不朽的功绩。明朝天启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郑芝龙便舟载饥民数万人人台,其中有大批黄姓成员。但见于史籍记载的最早迁台黄氏,是明末南安人黄正束,他在明崇祯十年 (1637年)移居今台湾马公,后支分澎湖湖西。这以后,黄姓之人台者,便源源不断,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叶,便形成丁高潮。他们大多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广东的嘉应、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台湾各地。他们往往成为后世台湾黄姓各支派的人迁始祖。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节选《桃源蓬莱黄氏族谱》记载,福建永春县桃源蓬莱黄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黄毓盼,第十五世的黄宗选、黄宗琅、黄宗瑶,第十六世的黄文令、黄绍养、黄绍禁,第十七世的黄克凉、黄克甚、黄克读、黄克炉,第十八世的黄鸿钗、黄鸿胖、黄开仓等大批族人,都先后渡海徙居台湾。晋江《安海金墩黄氏族谱》即记载,该族第十一代有黄贻鼐,第十二代有黄微熔、黄素官、黄光辉,均居台湾,还有金墩后裔新加坡已故总统黄金辉,金墩安平黄恩瑞曾孙菲律宾前总统办公厅主任、农业部长黄严辉。潘湖迁台湾淡水艋岬潘湖、台北龙山金湖(金墩潘湖之简称)种德堂大宗祠。光绪《临海黄氏家谱》(抄本)所载,福建泉州临海黄氏,在清乾隆年间便有人开始迁往台湾。此后,该族子孙多有徙居台湾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黄王艺,于雍正时游学台湾邦寮浪桥,后来就落籍台湾;第八代有黄佳和迁往基隆、黄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黄豆附徙台湾、黄牒居淡水、黄情迁鹿港;第十代有黄公体、黄蜂、黄熙等迁居台湾,台湾黄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岛和台湾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园、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台南、屏东沿线地区为多。
② 移居海外的黄姓 东南亚印支半岛、南洋、欧美澳等世界各地,到处都有他们在拓荒,在建设,在创造奇迹。越南 黄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黄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了。当时有大批黄姓遗民被楚国强迫迁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区,加入了越人队伍。随着越人的不断南迁,黄姓也随之迁入越南。不断南迁的黄姓中,有秦汉山越黄氏,有六朝唐宋的黄洞蛮,有明清岭南壮、瑶等族黄姓。越南人中的黄姓,绝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后裔。这些越人黄姓后裔,又从越南继续扩展,至今已广布于印支半岛各国。 在历史上,还有一些黄姓中国人,由于政治避难、经商等原因迁居越南。明亡后,许多黄姓遗民不甘事清,纷纷外逃避难,如清代金湖黄伯柳与黄进怀徙越南郡宅福逢埔安南郡金塔里。1679年,中国龙门副将黄进与总兵杨某等,率3000余众、战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们进入东浦(当时属柬埔寨)地区,清代金湖黄伯流徙柬埔寨高绵南荣城金塔大佛色里。从此,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东浦定居下来。当今,黄姓已繁衍成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国的200余个姓氏中,黄姓是人口数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国。是中国黄姓移民较早、人数很多的国家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泰国黄姓现有30余万,在泰国华人社会中有很大的影响。泰国黄姓华侨、华人,清代金湖黄高拱徙暹罗国即今泰国望国街不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组织“泰国黄氏宗亲会”,还积极参加当地华侨华人的社会活动与社团组织。南洋。大约是在元朝末年,黄姓移居南洋。当时一位名叫黄森屏的官员奉命出使婆罗国(今文莱)。他到达婆罗后,便在婆罗国留居下来。之后,他以杰出的才干被推为文莱华人的领袖。后来,成了整个婆罗国的统治者——苏丹(实即国王)。他去世后,葬在文莱,子孙世代留居于此,且极为显赫。黄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给渤泥(即文莱)第二苏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黄森屏的女儿便继位为文莱国王。自此以后,文莱国王按女性血缘世系传递。第一位渤泥女王黄氏去世后,王位传给了她与阿合曼苏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纪,文莱国王已传20余代,他们都是黄森屏的女性直系后裔。历史上文莱王室便奉黄森屏为始祖。明代开始,迁徙南洋的黄姓大增,如金湖黄伯枰高升第六子配金陵宋氏徙居南京金陵府衙湖口黄宅子二长钟瑞徙缅甸次钟端分泰国文莱黄厝,公元19世纪,由于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西方殖民列强的大炮轰开,因而出现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黄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数迅速增长,仅据菲律宾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在当时移居菲律宾的近10万华人中,来自福建晋江、同安、南安、龙溪等地的黄姓华侨就有数千人之多,在当时旅菲华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仅次于陈姓。至今,菲律宾黄姓人口已发展到了5万余名。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也有大量的黄姓华人华侨。近代以后,南洋黄姓华侨华人为了联络同宗,都纷纷建立了各种宗族组织。在菲律宾,建有黄江夏堂;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黄姓华侨还在新加坡建立了统一的“南洋黄氏总会”。移居欧美澳黄姓移居美洲的历史,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华侨各姓中,黄姓人数最多,主要来自广东,其次是福建。广东华侨,又主要来自新宁、新会、开平、恩平四地,故称“四邑人”。在1850年成立的美国华侨社团“四邑会馆”中,黄姓人数最多;1854年由广东兴宁华侨创建于三藩市(即圣弗朗西斯科,又称旧金山)的宁阳会馆中,黄姓人数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开平、恩平两地侨民在旧金山成立的合和会馆中,黄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华裔各姓宗亲中,黄姓宗亲人数仍然是最多的。
1、潘璋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
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2、潘安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他性轻躁,趋于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辄望尘而拜。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贾谧二十四友”,潘安为首。潘安被誉为“古代第一美男”。
3、潘尼
潘尼(约250年—约311年),字正叔,荥阳中牟人(在今河南城关镇大潘庄),西晋文学家。祖父潘勖为东汉东海相,父潘满为平原内史。西晋文学家潘岳(即潘安)之侄。少有才,与潘岳俱以文章知名,并称“两潘”。潘尼生情稳静恬淡,不与人争利,安心研读,专志著述。
4、潘阆
潘阆(làng)(~1009)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5、潘序伦
潘序伦(1893-1985),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会计学家和著名教育家,传略曾分别收入新版《辞海》、《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八卷、《中国企业家列传》第四卷。
-潘序伦
-潘阆
-潘尼
-潘岳
-潘璋
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4、潘 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7、潘 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8、潘 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其时着名画家。
15、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16、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申报,未被接纳。
17、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18、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劳动。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题目、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心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觉家谱具有多元文化效用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
19、潘世忠:(1889--1930)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结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种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演出,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20、潘德明:190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借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于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21、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年代,在上海开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资本会计》等。
22、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开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23、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劳动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首创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心副主席。
24、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首创人和***之一。恒久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劳动,功绩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革旧上海做了大量劳动。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心《关于潘汉年同道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进献。”
知平江县知县彻谨序
莆阳兴化军城黄氏族谱序二 兴化县黄氏源于黄国江夏郡中徙光州旋入闽为元方字彦丰十传为入莆始祖岸公唐末黄巢起兵岸公五传为隐士献公入游洋巩溪又六传为太常寺卿公中庸迁兴化军城旧西门文赋里雷山巷黄宅绵瓜瓞于无穷以其漳郡西林漳溪家谱在焉是以谱存则宗于雷山中庸公修谱之不谬而类于后者彻公君子过而见之求续桂晚生尝闻漳郡西林仲公裔有家谱桂每每为之留心焉偶兹者至西林漳溪谱得楷公撰资观音寺记其间序述巩溪始祖献公兴化军城西雷山巷初祖中庸公先贤有为之吾宗望族也继之子孙当以敦亲为念以族亲为心则斯谱之重修勿缺冀于若而人也因谒席访漳郡西林遂阅诸祖谱而系之言首简谨以为序宋宁宗嘉定乙亥腊月拜谒漳郡西林
中奉大夫太常寺卿中庸公八世孙赐会魁进士翰林编修桂续修
莆阳巩溪军城黄氏族谱序三
黄之先出于伯益受封于黄以国为姓迁潢川定城西为黄国始祖六十五世老公周朝冀牧迁光州七十一世歇公入楚国为相封春申君致仕后入居江夏郡为江夏始祖祖七十六世霸公西汉迁河南太康宣帝为昭世名相谥定候八十一世黄香迁江夏黄香天下无双东汉贤相其子琼公东汉桓帝忠候相继为相孙琬公复入为贤相江夏安陆声振宇内九十世元方字彦丰官晋安太守由湖北安陆史迁福州黄巷有万巷书楼福州乌石山榴花洞一百零一世岸公唐圣历戊戌以才德兼全科登进士桂州剌史封开国公谥忠义迁莆阳延寿里黄巷一百零五世唐处士黄献迁兴化县广业里巩溪哲裔大魁族曰定枢相族曰祖舜鼎元族道山曰朴长洲曰由赫然于宋而耀然于外一百一十一世中庸宋郑獬榜进士太常寺卿中奉大夫居兴化军城西雷山巷黄宅分五房长曰偊居雷山巷次曰仲居漳郡城季曰修居何岩里四曰佃居东岩里五曰伸居德仁里其后曰彻曰钟曰丰曰府曰龙曰焘曰勋曰真曰桂登科相继以甲第显名时羡四代联登人文丕振科第蝉联而岿然隆隆家声巩溪流远雷山巍然瓜瓞绵绵擅胜兴化巨乡驰名郡志历六世显于宋尔止子孙世代续之斯谱公介则无憾矣
宋咸淳庚午年腊月望日岸十五世孙赐进士第宋翰林院馆阁校勘安石谨识
莆阳龙溪黄氏宗谱
一代 岸公唐秘书监冲长子字宗极号魁杰初居黄州江夏中徙光州固始后徙福州候官自少俊逸能文章其远祖元方尝以道学倡闽有万卷书楼在乌石山榴花洞曾祖韬之官弘文馆学士大父芳公官晋安司马参军母苏氏唐圣历戊戌年以才德兼全科及第进士历官弘文院编修徐州牧桂州剌史陈十要道于明皇治为天下第一疏天宝乙未年谢桂事归终养有惠政封开国公自福唐候官三山黄巷迁莆阳延寿里国欢院黄巷为入莆黄巷始祖配赵氏封开国夫人继邱氏吉国夫人唐高宗上元甲戌年正月初五日辰时生唐肃宗至德丙申年三月廿九日子时卒朝廷哀之寿八十有三进秩金紫光禄大夫谥忠义合葬延福寺后灵源山之原朝九华山案外生峰穴下有田四水朝堂如玉带穴形太极图与黄岗祠对境子三谣典乐
崖公唐秘书监冲次子字宗楹号魁梧唐高宗仪凤丙子年七月初七日子时生唐肃宗乾元戊戌年十二月廿九日戌时卒葬双阳山配胡氏子三长讳风居仙游双阳山次讳雅居候官黄巷季讳颂居闽县五虎山
二代 谣公岸长子字延翰唐开元庚申登明经科癸酉年登状元徐征榜进士授闽县令清慎廉能民称善治唐武则天久视庚子年五月初八日生唐代宗大历癸丑年九月初七日卒寿七十有四配朱氏姜氏封沛国夫人葬延福院西子十英盖华革莫俱朱氏出慕字孟华著字伯华范字仲华莅字玄华荐字季华俱姜氏出
典公岸次子字延林官永春令唐武则天长安壬寅年九月初一日生唐德宗建中庚申年十一月初二日卒配赵氏子四顶字衮干硕字衮坤颖字衮山颉字衮河
乐公岸季子字延院唐武则天长安乙卯年七月十四日生唐德宗贞元庚辰年十月十五日卒配林氏子三明字裳龙晖字裳麟旭字裳犀
三代 英公谣长子行干一配何氏葬囊山院西九峰山子一昌宗
盖公谣次子行干二配邱氏葬囊山院西九峰山子一昌期
华公谣季子字萼华行干三唐代宗永泰乙巳年登状元萧逋榜进士授散骑常侍性端重质实诺不欺凌居官以清慎为着唐玄宗开元庚午年十月初十日生唐德宗贞元庚辰年三月初三日卒寿七十有一析居前黄配常氏夫人封金紫光禄大夫葬莆阳上林东黄山子二昌龄昌朝
革公谣四子行干四修炼于福州岵山唐朝太和中升仙于鳌桥世称岵山真君祀有祝祷必应庙今犹存郡志通志有载
莫公谣五子行干五唐永泰戊申年明经及第官大理评事配孔氏林氏葬金坑上有碑析居后黄子三昌岌昌裔昌业
慕字孟华谣六子官于琼州知府遂居焉
著字伯华谣七子官雷州推官迁山东黄县
范字仲华谣八子官黄州通判徙湖广黄州
莅字玄华谣九子官崖州知州居海南崖县
荐字季华谣十子官于嘉兴知县遂居焉
顶公典长子字衮干行干六唐玄宗开元庚午年十二月十九日生唐德宗贞元甲申年九月初五日卒年配何氏子一恭公
硕公典次子字衮坤行干七配洪氏迁仙游枫亭黄厝
颖公典季子字衮山号文峰行干六徙居惠安文峰山
颉公典四子字衮河行干六配王氏徙龙溪浦南
明公乐长子字裳龙行干十三唐玄宗开元壬申年七月十五日生唐德宗贞元庚辰年十二月廿七日卒年配王氏无出特立昌期子准公为嗣
辉公乐次子字裳犀行干十四配吴氏子二建伊建亿居后黄
旭公乐季子字裳麟行干十五配吴氏子二建海建沪建池
四代 昌宗英公子行坎一配王氏葬九峰山子二长汝霖出继顶公为嗣次观
昌期盖公子行坎二配詹氏葬九峰山子一准公出继敬公为嗣
昌龄华长公子行坎三唐贞元甲戌年官大理寺评事配孔氏葬前黄山子三岣衍峣
昌朝华次子字文曲行坎四唐贞元戊寅年登状元李随榜进士授浙江金华令唐代宗大历丙午年四月十四日生唐文宗开成庚申年十二月初一日卒寿七十有五配康氏安人葬九峰山之原子四峰倜峻献
昌岌莫长子行坎五唐贞元初赐中宪大夫配郑氏葬国欢院北子二涅盘崇精俱入寺为僧
昌裔莫次子行坎六唐贞元庚辰年官汀州宁化令配周氏世居后黄附兄墓于九峰山子一阮公
昌业莫季子行坎七唐太和甲寅年官至户部郎中配周氏世居福州闽县五虎山葬大田驿东山后浮苍茶园边子三方山乌山道山
恭公顶公子官工部员外郎唐玄宗天宝丙戌年七月廿八日生唐穆宗长庆辛丑年二月十五日卒年配陈氏无出特立从兄昌宗长子汝霖为嗣
恭公明长子字衮干行干七唐玄宗天宝戊子年十月廿二日生唐穆宗长庆壬寅年十二月初八日卒年配林氏无出特立从兄昌期子准公为嗣
五代 汝霖恭嗣子昌宗长子行艮一唐肃宗乾元已亥年七月十六日生唐文宗开成丙辰年十一月初十日卒配王氏子一秀公
观公昌宗次子行艮二唐给事中配阮氏世居候官县东山子三舜元舜臣舜俞徙候官分浙江吉安泰和
准公明嗣子昌期子行艮二唐宪宗元和庚寅年正月十七日生唐僖宗广明庚子年十一月廿一日卒配王氏子一秃公
岣公昌龄长子行艮四官福州长史配林氏子一官奉议大夫昭武大夫讳如规
衍公昌龄次子行艮五官潮州长史遂居焉配薜氏子一如现
峣公昌龄季子行艮六官大理寺评事配孔氏子六长瑜徙长安次琰徙成都季璩徙宁波四琚徙顺德五瑶徙江西黄岗六璞居候官
峰字景耸行艮七昌朝长子官仪同三司使配朱氏为兴化郡城阮巷始祖葬上寺西子一确
倜公字景周行艮八昌朝次子唐德宗贞元庚辰年二月初五日生唐僖宗广明庚子年十二月十二日卒配朱氏葬上林东黄山子一滔生子珦大理评事配郑氏欧氏子五长子仁愿生子任居太湖季子仁宪居莆禧四子仁干居刺桐仁愈居东里而次子仁颖庶出配韦中令欧阳澥女生子偃泉州乡贡进士南唐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赘于舅父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家由福建晋江潘湖欧厝迁居江西永丰沙溪欧厝配工部尚书李稠女生子二观晔配郑晚女生子修
峻公昌朝季子字景崇行艮九唐太和甲寅年进士历官固始县丞候官令谏议大夫迁永福始祖配孟氏安人封候官县君子一碣
献公昌朝四子字景陟行艮十官散骑常侍华孙闽县令谣曾孙开国公岸玄孙回唐末冠乱五季纷争黄巢举兵于关中偕子曹自涵头黄巷隐入兴化县广业里游洋之巩溪为巩溪黄氏始祖唐宪宗元和庚寅年七月初七日生唐僖宗光启丁未年十一月十五日卒寿七十有八配唐儒士赵自勤女合葬永福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南子一曹
涅盘昌岌长子又名文矩字崇法囊山开山唐元和中应闽王赐妙应大师通志郡志皆有载
崇精昌岌次子又名忱童号本寂大师建蒙山寺创抚州曹山禅院字崇法囊山开山唐天复间坐化谥元澄葬曹山通志郡志皆有载
阮公昌裔子行艮十三官金华主簿葬国欢院配沈氏传鉴后衙东城墙头黄洋子一蟾公
六代 确公峰子官虞部郎中为黄石东井郡城阮巷南安清源峰之始祖子一珂公
滔公倜子字文江唐朝乾宁乙卯进士官监察御史唐文宗开成庚申年正月初六日生唐太祖干化辛未年十一月廿五日卒着有泉山秀名为莆文章初祖配陈氏子一珦公
碣公峻子字德磊行震廿二谥忠义赠司徒献胞侄闽小将从王审知由光州固始仕闽历候官令福州通判御史中丞兼谏议大夫寻除漳州剌史徙婺州剌史迁威胜军节度副使唐光启庚戌年董昌反公以死争之为昌所害子一环公
曹公隐士献公子字宜官行震廿三唐文宗开成庚申年二月初十日生唐哀帝天祐丙寅年十二月初十日卒年六十有七配兴化县平顶山儒士平昌君女合葬巩溪寺山北子三俶珍佩
秀公汝霖子字裳冠行震十唐宪宗元和壬辰年九月十九日生唐昭宗光化戊午年十二月初十日卒配林氏子一韬公
秃公准子字裳龙唐文宗开成庚申年四月十六日生唐未帝贞明乙亥年十月十五日卒配徐氏子一德公
七代 珂公确子徙南安莆峰六传迁郡城阮巷分黄石东井福州晋安岵山莲花洋里
珦公滔子字玉卿唐懿宗咸通庚寅年二月初五日生五代后晋出帝开运甲辰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郑氏欧氏传庐陵乌门刺桐里横沟子五长仁愿仁颖仁宪仁愈仁干
环公碣子字福周行仲八一赠承事郎媳林氏举家同时殉节越州镜湖南事载昌败诏赠大司徒谥忠义配康氏崇祀忠义祠从父难赠承事郎全家百口均遇害特立珍次子裕为嗣
俶曹公长子字民玉行毕十四宋奉礼郎配林氏迁居兴化府仙游县慈孝里大林后分兴化府城南拱辰门合葬白沙子一祜行离九孙二通遇官从事郎配陈氏葬香泉院曾孙长讳阙次讳闾迁永福白云山下
珍公曹次子碣公嗣子官民宝行毕十八唐天复辛酉年特旨录授奉礼郎为从叔司徒后唐懿宗咸通庚寅年五月廿八日生五代后晋高祖天福癸卯年十一月十二日卒寿七十有四配兴化后村南唐团练使赵仁泽女封安人葬永福廿五都梧桐潼关教忠院山南献公墓右侧考嫡曹公而嗣唐忠义司徒碣公俱并祀子二祐裕
佩公曹季子字民声行毕廿三配王氏合葬浔洋山东裔居南门子一禄行离十二宋初以忠义子孙辟授国子监学正后唐僖宗干符已亥年正月廿五日生五代后周恭帝显德庚申年十月十八日卒配林氏葬马洋子禄居永福一都龙屿玄孙毓敏裔孙适选远科第甚多为大魁之族
韬公秀子官御史大夫行毕十一唐文宗开成已未年正月廿一日生唐未帝贞明乾化乙亥年十月十二日卒配吴氏子一彬恭
德公秃子字建德后唐懿宗咸通庚寅年二月廿二日生五代后汉高祖乾祐戊申年十月初二日卒配洪氏居后黄子一源公
八代 仁愿珦公长子唐昭宗干宁丙辰年正月十六日生南唐恭帝庚申年十二月初五日卒配王延钧之女居莆阳太湖子二俊仪
仁颖珦公次子庶出字福祐号潘湖翁后唐丁亥科状元累官至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唐昭宗光化庚申年三月十五日生南唐恭帝壬戌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唐进士四门助教欧阳詹曾孙女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孙女欧阳澥长女欧阳郴妹欧阳氏子三长讳偃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赘于舅父欧阳郴家次讳伛举明经季讳佢举乡荐俱泉州乡贡进士着有黄状元集五卷孙三观旦晔
仁宪珦公季子官犀埔县令配林蕴孙女居莆禧子四信仿伸伓佺
仁干字福迪珦公四子配郑氏居黄巷里后街子四倜俙俶傥
仁愈字福衡珦公五子官平夷令裔居莆阳石庭配林氏子二倔价
祜公俶子俶行离九配郑氏子二遇通
祐公珍长子字福顺行离十以忠义子孙荐授四门学正知金堂县事晋迪功郎唐昭宗光化庚申年八月十六日生宋太祖开宝庚午年十月廿五日卒寿七十有一配秘书丞林君徽公之长姐封安人金堂县君合葬马洋山子二达逵
裕公珍次子字福富行离十六配林氏居东流后埔禄公佩子字福贵行离十二宋初以忠义子孙授国子监学正唐未保大年间官于光州固始县御史中丞配方氏子二逞遑
禄公佩公子唐未帝贞明庚辰年二月十二日生宋真宗天禧丁巳年十月廿五日卒配宋秘书丞林徽妹葬马洋祭坑子二连运
彬恭韬公子官工部员外郎唐懿宗咸通癸巳年十月廿六日生后汉隐帝庚戌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陈氏子三徽卿扬卿昌卿
源公德子泉唐昭宗乾宁乙卯年十一月初八日生北宋太祖开宝庚午年二月廿九日卒配施氏子二永福永禄
九代 通公祜长子行坤一配周氏子二阙闾
遇公祜次子行坤三配宋氏子二訚阁
达公祐长子字载道行坤四宋真宗景德丙午贡太学祥符已酉补上舍以子宠贵封大理评事五代后汉隐帝庚戌年九月十三日生宋仁宗景祐乙亥年十二月廿六日卒寿八十有六居兴化县巩溪东协律配宋大理寺丞陈拱妹封安人合葬后坑山南子三安定宠
逵公祐次子字守道行坤八宋仁宋天圣乙丑贡太学丁卯补上舍以子宁贵赠运判朝议大夫配清河崔子方女赠硕人子四宪宁宝宽
逞公裕长子行坤二宋咸平庚子贡生入太学辛丑补上舍以子宁贵赠朝议大夫配何氏子二隽完
遑公裕次子行坤六寓京都碧溪黄厝耋年居候官县道山黄宅后晋高祖天福庚子年十月初十日生宋真宗大观庚寅年十二月廿五日卒配殿中丞薜峦妹子三容庸亨
连公禄长子行坤五祥符中举乡荐官礼部主事配宋著作郎郎中方慎言妹居永福潼关子二宛守
运禄公次子行坤七宋太祖开宝庚午年六月廿一日生宋仁宗庆历戊子年十二月十五日卒配方氏子享
十代 安公达长子字锡居行兑五官甯海军长史配陈氏葬後坑子一大学
定公达次子字锡保後改名容字锡忠行兑八配陈氏林氏葬後坑子一小学
宠公达季子字锡甫行兑十七宋仁宗景祐甲戌登状元张唐卿榜进士官大理寺评事宋真宗咸平庚子年正月初八日生宋神宗元丰庚申年十月十五日卒年八十有一配安人宋氏葬井源山子一中庸
宪逵长子行兑一宋长史子二长讳愿学次讳志学
甯逵次子行兑二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转运使居仙游鲤城子一勉学
宝逵季子行兑三吏员子一励学
宽逵四子行兑四官朝请大夫子一务学
隽逞长子行兑六官宋训导子宋绍圣甲戌进士儋州知州讳显从孙沔元符庚辰进士
完逞次子行兑七官宋主簿子一昱
宛遑长子行兑八官学正子一晃
守遑次子行兑九官训导子一晁
十一代显公隽子字长明号玉庵行金一宋绍圣甲戌年进士官儋州知州由兴化军城入仙邑开族祖配林氏携家葬玉塔山南子二长讳渊居仙邑玉田次讳源居度尾锦邱为锦邱之祖
昱公完子字长昌号田庵行金三配平氏子一沔宋元符庚辰进士官广南路提点朝请大夫孙二长讳
欧阳修全集的欧阳氏家谱
本文2023-10-01 22:13: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