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得到关于“李”姓的由来、家谱方面的知识,谢谢!!1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2收藏

希望得到关于“李”姓的由来、家谱方面的知识,谢谢!!1,第1张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郡望堂号

所谓郡望,即郡中之望族,也即郡中的显贵姓氏。姓氏郡望,不仅是该姓发祥地的标记,也是氏族人口、经济实力、政治地位与文化影响力等综合族力强盛与否的反映。 据《广韵》记载,李氏共有十二个郡望。

1、郡望陇西郡:战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堂号"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 赵郡:邯郸一带,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3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晋武帝置。在今天河南省浚县一带。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4 渤海郡,西汉置。在今天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海湾沿岸一带。

5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字李齐。

6 广汉郡:汉时置郡。汉高祖六年分巴郡之地置。相当于今天四川省广汉县一带。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7 襄城,战国时魏邑,秦置县。历代因之,清属河南许州。

8 江夏郡,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

9 梓潼,古县名,汉代置。为广州郡治,蜀汉置梓潼郡,在今天四川省梓潼县。

10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在今天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房山一带。

11 梁国,汉高帝将原来秦代的砀郡改为梁国,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商丘至安徽省砀山一带。

12 南阳郡,战国时秦置。相当于今天河南省南阳市一带。

四、历史名人

李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李陵:让历史无奈的半世英雄李陵,字少卿,汉朝陇西成纪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是在孤军深入,打了胜仗,在矢尽援绝的情况下暂降匈奴的。但他毕竟是背汉降敌,作了乃祖的不肖子孙和民族的罪人,功不足以掩过。以后又百计劝降苏武,就更不能使人原谅了。

李陵是李广长孙,但李陵降匈被夷三族,为何李世民还自称李广后代

公元前98年,汉武帝获悉李陵帮助匈奴练兵,一怒之下夷其三族,此后陇西一带士人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

过了700余年之后,唐朝李氏认为祖上出自陇西成纪,于是自称是李广之后。公元648年,自称李陵后人的黠戛斯部落(位于如今俄国叶尼塞河上游)来唐朝贡,与唐太宗李世民成功认亲。公元708年,唐中宗旧话重提:“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再一次肯定李唐与李陵是同宗关系,都是李广后人。既然因为李陵降匈,导致被夷三族了,那么李广断子绝孙了吗唐朝宗室自称李广之后,又从何谈起

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5000步兵北上,主要战略目标是观察与吸引匈奴兵力,《汉书》记载汉武帝命令他“以九月发,出遮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

但不幸的是,李陵遭遇匈奴主力,被匈奴三万多骑兵包围,血战八天杀敌1万多之后,李陵投降了匈奴。得知李陵已降匈奴,武帝大怒,司马迁为之辩解而被处以腐刑。很久之后,汉武帝悔悟,知道李陵降敌是因为没有救援,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李陵在匈奴一年后,武帝派因杅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应李陵回国。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族陵家”,夷其三族。

所谓夷三族,是秦汉时代的一种刑法,但具体是哪三族,史书上却有不同记载。

1,父、子、孙三族,《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东汉大儒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

2,父族、母族、妻族,《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

3,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可见,不管按照哪一种解释,在汉朝的李陵一系肯定没了。史书记载,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子都被杀,其中李陵之子姓名史书没有记载。但李陵一系没了,不代表李广断子绝孙。

李广一共有三子,即: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幼子李敢。

1,长子李当户,在汉武帝时做过郎官。有一次,韩嫣与汉武帝玩耍时,韩嫣的行为有些放肆不敬,李当户看了很愤怒,上前打跑了韩嫣,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李当户死于李广之前,李陵是其唯一儿子。

2,次子李椒,汉武帝时当过郎官,曾任代郡太守,在李广死之前去世,无子。

3,幼子李敢,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中,李广迷道获罪自杀时,李敢以校尉身份随霍去病击左贤王,立下大功,被赐爵关内侯。第二年,李敢怀恨父亲之死而击伤大将军卫青,但卫青没有声张。后来李敢到甘泉宫狩猎,被骠骑将军霍去病射杀,留下一子李禹。

因此,李敢去世之后,李广后人只有李陵与李禹二人。李陵降匈之后,李广一脉在国内还有李禹,因李禹不在李陵三族之内,所以未受李陵事件牵连。不过,李禹命运不好,公元前91年的巫蛊之祸中,李禹受到牵连蒙冤而死,好在留下了一个儿子李承,据说后代有凉武昭王李暠、李虎、李渊、李世民等。可见,唐朝宗室是源自李广幼子李敢一脉,当然学界对此还有不少争议,认为唐朝宗室最多只能追溯到凉武昭王李暠这一代,往上可能有攀附历史名人之嫌。十六国时期,建立西凉割据政权的李暠,自称是李广十六世孙,但只是“自封”而已,真相如何很难说得清楚。

除了李唐是不是李广后人难以考证之外,李陵后人就更传奇了。

1,五胡乱华至南北朝时代,自称李陵之后的胡人不计其数,其中最出名的是建立北魏帝国的拓跋珪,就自称是李陵后代。当时李陵降敌,匈奴单于将拓跋氏嫁给了李陵,由于当时胡族随母姓,于是李陵后人就成了拓跋部落。又因为拓跋部落与鲜卑人通婚,进而发展成拓跋鲜卑部落。

2,李陵降敌之后,匈奴单于很看重李陵,把女儿嫁给他,立他为右校王,后来又立他为坚昆国王(如今俄国叶尼塞河流域),坚昆国与上文谈到的黠戛斯部落位置大致相同。唐初,黠戛斯部落朝贡兼认亲,自称李陵后裔的黠戛斯黑眼黑发,普通黠戛斯人却赤发绿瞳,不知道李世民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真的认可他们是李陵后裔,最终举办了一场成功的、胜利的、圆满的认亲大会。

黠戛斯人非常传奇,除了一直是唐朝坚定的盟友之外,多次参与唐朝对突厥的军事行动,还曾击败回鹘一统漠北,如今我国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就是黠戛斯人的后代。

3,公元581年,杨坚受禅登基,封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而这个李穆,《隋书》记载是“李穆,字显庆,自云陇西成纪人,汉骑都尉陵(李陵)之后也。陵没匈奴,子孙代居北狄,其后随魏南迁,复归汧、陇。”李穆自称李陵之后,后来迁回故里陇西成纪。只是,李渊自云李广之后,李穆自云李陵之后,但两者关系却很一般,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对李穆一脉也没有什么关照,奇哉怪哉!

李陵被夷三族之后,李广肯定没有断子绝孙,只是李禹是不是繁衍了李唐一族值得怀疑。至于自称李陵后人的,就更值得怀疑了。笔者认为,其中更多的可能是借助李广、李陵的历史名声,李唐借助李广威名,进一步彰显政权的合法性,胡人借助李陵之名,降低中原汉人的抵触心理。

除了李穆自称李陵后人之外,历史上还有建立北魏帝国的拓跋珪、一度占据漠北的黠戛斯人(坚昆国遗民,如今吉尔吉斯人),也自称李陵后人。尤其是黠戛斯人,在公元648年来唐“认亲”,受到李世民热烈欢迎,最终认亲成功,后来唐中宗旧话重提“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肯定了黠戛斯人与李世民家族的同宗关系,都是李广后代。李穆自称李陵之后,李世民自称李广之后(李敢之子李禹一脉),两人本是同族,但李唐对李穆后代并无照顾,而对更难以肯定是否同宗的黠戛斯部落另眼相看,足见是不是同宗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带来利益。

长城以内已无李广后人,长城以外有,已是胡人血统了,五胡乱华时,他的后人在北朝为官为将。

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李陵。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前74年老死匈奴。(汉武帝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都被诛杀。),长子李当户就李陵一个儿子。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居住在北狄,鲜卑族入主华夏时,随军南迁,在汧州、陇州一带居住。

如北魏——北周名将李穆,将门家风,一生战功卓著。官至大左辅、太傅,并州总管,大将军、柱国大司空,申国公,位列三公。

公元648年 ,一支来自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宗,要跟唐朝皇帝“认亲”。史料记载,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而坚昆正好是黠戛斯的古称。另外,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同汉人混血的特征。因此,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可信度还是很高的。中国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和中亚的吉尔吉斯人,就是黠戛斯人的后代。

李椒,李广次子,在李广死之前就去世了。

李敢,李广第三子,前118年,因打伤卫青而被霍去病射杀。其子受到汉武帝的太子、皇后的巫蛊之祸牵连,以“谋入匈奴”之罪被杀。

希望得到关于“李”姓的由来、家谱方面的知识,谢谢!!1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