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子上村位于哪个市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2收藏

岗子上村位于哪个市,第1张

岗子上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5公里处。有81户,240口人。主要姓氏有孙。

据孙姓家谱记载,先祖居浙江金华县中书村,明朝永乐年间迁来直隶省永平府滦州南此地。始祖孙、王已立宜庄,乾隆五十五年因水灾迁至岗子上,故名岗子上。

地势平坦。属潮土。有耕地384亩,经济以农业为付,小五金加工为主。人均收入7387元。

岗子上村与张庙村、南侯各庄村、大二里西庄村、北侯各庄村、刘庙村、大二里东庄村、小二里村、赵庄村、新庄子村、杨顾庄村、杨董各庄村、张营村、李土村、郭董各庄村相邻。

岗子上村附近有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成兆才墓、成兆才评剧传承基地、滦南北河公园、北河大桥等旅游景点,有柏各庄大米、滦南大米、滦南海蟹、滦南墨鱼、滦南毛虾等特产。

你好,渑池应该不会有卖台球桌的地方,一般省会城市卖台球桌的比较多,所以你要开台球厅的话,可以到郑州看看,郑州有个卖绅士台球桌的地方,名气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台球厅用的就是他们的,全称是“郑州绅士台球桌”,你上网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渑池(miǎn chí)是仰韶文化发祥地,秦时置县,[1]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辖5镇7乡235个行政村,总人口3657万,其中农业人口2591万。东西宽435千米,南北长528千米,地理坐标在东经111°33′至112°01′,北纬34°36′至35°05′之间。陇海铁路、郑西高铁、连霍高速、310国道、314旅游专线、247省道均通过渑池,交通便利。是河南省经济管理扩权县、对外开放重点县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位于"郑洛工业走廊"的西端,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冶金、建材、耐材基地。

2011年渑池县生产总值完成182亿元,同比增长131%,综合经济实力现居全省第11位,在全国中部崛起百强县中,名列第23位。

全县辖城关、英豪、张村、洪阳、天池、仰韶、仁村、果园、陈村、坡头、段村、南村12个乡镇,共有227个行政村和8个城镇居民委员会。县内有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苗族、藏族、布依族、壮族、土族、侗族、佤族、高山族、达斡尔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朝鲜族等17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会盟大道中段,车牌代码:豫M。

3历史沿革

主条目:渑池历史

渑池之名来源于古水池名,本名黾池,以池内注水生黾(一种水虫)而得名。黾池,上古属豫州,西周时为雒都(今洛阳)边邑,春秋时属虢、属郑。战国时韩灭郑,渑池属韩。周赧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79年),秦赵会盟于西河外黾池,今县城西有古秦赵会盟台遗址。 秦时置黾池县,属三川郡。此外,秦王还在此地会见过赵王,由此发生了赵王与蔺相如在渑池机智地与秦王会见的故事。西汉黾池亦名彭池,属弘农郡。三国魏始改县名为渑池,属恒农郡。晋代属弘农郡。北魏置渑池郡,辖俱利、北渑池和西新安3县。置恒农郡,辖崤县,领有今县西部一部分。后置宜阳郡,以西新安县归属之,也领有今县东部。东魏置金门郡(后

渑池县风光1

渑池县风光1[1]

改宜阳郡),辖南渑池县,领有今县南一部分。西魏恒农郡下,复置渑池县。北周时,渑池县先后属同轨郡、河南郡,改南渑池县为昌洛县(后改洛水县),沿革为今宜阳县。隋初渑池县属熊州,大业二年(600年)改属河南郡。义宁元年(617年),又改属宜阳郡。唐初在渑池境内置谷州,辖渑池等3县。贞观三年(629年)更县名为“天池”,移治双桥镇(即今县治)。显庆二年(657年)废谷州,天池改属洛州(后为河南府)。五代时复渑池之名,属京西河南府。宋属京西北路河南府。金初属河南府(后改中京金昌府),兴定元年(1217年),渑池改置韶州,辖永宁、宜阳、沔池、利津4县,其中后2县均在今县境内。元代废韶州,复为渑池县,属河南府,后改属陕州。明、清属河南府。明代县名亦称“沔池”。民国时期渑池先后隶属河洛道、豫西第三行署、河南省第11行政公署。1944年春,日军侵占豫西后,八路军太岳军区部队南渡黄河,在渑池建立抗日根据地。1945年2月,成立渑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属晋冀鲁豫边区豫西二专区。1947年8月,成立渑池县人民民主政府,属太岳区第五专区。1948年3月,渑池获得彻底解放,改属豫西一专区,又改属七专区、三专区。1949年3月,属河南省陕州行政公署。1952年归洛阳行政专员公署。1986年4月归三门峡市管辖。

渑池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县境内仰韶文化实物遗存证明,远在5000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古人类活动足迹,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就是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发现于渑池仰韶村。秦时置县,至今已2000多年,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1925年,渑池县始有中共党组织的活动,渑池曾建过八路军兵站、办过豫西公学,发生过上官子平叛乱(“豫西事变”主体)和马跑泉事变,县城先后经历3次解放,许多革命烈士长眠于此,境内留下很多革命遗址和纪念地。至2000年底,全县有文物保护单位110余处。其中,属国家级的1处:仰韶村文化遗址;省级6处:寺沟遗址、鹿寺遗址、不召寨遗址、冯异城遗址、陈村桥序碑、八路军兵站;市级5处:秦赵会盟台、刘氏族系碑、黄河水位碑、郑窑遗址、丈八石佛寺;其余为县级。渑池县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还有:仰韶大峡谷、韶山、云门寺、大寨沟、瓦庙沟、中关汉柏、白浪索道桥;提水工程、周桓王陵、岱嵋周柏、利津风情园等等。革命遗址除八路军渑池兵站外,还有刘少奇旧居、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抗日烈士纪念碑、豫西公学遗址、“小孤山战斗”纪念地、“马跑泉事变”纪念地等,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渑池县南村出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丽奇景,为开辟南村黄河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河南省大黄河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渑池县委、县政府还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2000年底已完成南村码头建设和仰韶文化遗址花园式改造工程。

古老的渑池,吸引了古今中外的众多文人墨客,古代的王通、杜甫、骆宾王、王安石、司马光、韦应物、欧阳修、苏轼、苏辙等,近代名人章士钊、吴伯箫、姚雪垠等,都曾在渑池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佳篇。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邓小平、彭德怀、胡耀邦等,都曾亲临这片热土。1938年,刘少奇在渑池八路军兵站居住近两个月,在渑池主持召开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并在此起草和第一次宣讲《论***员的修养》。渑池籍历史上也不乏出类拔萃者:宋代有抗金民族英雄张玘;明朝大理学家曹端、张信民等;当代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张汝光将军等。[2]

次条目:渑池会盟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欲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会盟言和,赵王害怕,不愿前往。廉颇和蔺相如劝赵王前往,以显示赵国的坚强和赵王的果敢。赵王与蔺相如同往,廉颇相送,与赵王分别时说:“大王这次行期不过三十天,若三十天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希望。”廉颇的大将风度与周密安排,壮了赵王的行色,同时由于相如渑池会上不卑不亢的与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击了秦王施展的种种手段,不仅为赵国挽回了声誉,而且对秦王和群臣产生震慑。最终使得赵王平安归来。秦昭襄王曾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会盟,并筑会盟高台。[3-4]

4地理环境

渑池县基本属丘陵山地,北部是以东崤山为主的山区,南部是以西崤山(又称南大岭)为主体的丘陵地区,中部是涧河盆地。境内最高处为韶山,海拔1 4632米;最低处为黄河谷地,海拔只有198米。主要山脉有韶山、岱嵋山、熊耳山。境内主要河流有涧河、洪阳河、涧口河等,统属黄河流域。黄河自境内西北的槐扒村入境,至东北的关家村东15千米处出境入新安,境内流程585千米。

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6℃ ,年均降水量6624毫米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季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2 3622小时,有效积温为4 0464℃,无霜期216天。2000年,渑池最高气温393℃,最低-116℃,总降水量5025毫米,降水天数为97天。渑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于多种农作物和果类的生长。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发生频率837%)、冰雹(发生频率为326%)、干热风(年平均18次)、大风(年平均216天)。

5资源

渑池县毁绿造田

渑池县毁绿造田[5]

渑池县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县内耕地既宜于粮、草、牧、林,又是烤烟生产最适宜类型区,隶属豫西崤山优质烤烟区。1993年渑池县被评为“河南省优质烟叶生产二级达标县”。粮食以小麦、玉米、谷子、豆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瓜菜、花生、油菜为主。果类以仰韶黄杏、大牛心柿、苹果为主,此外还有红果、桃、李子、核桃等。有野生植物156科1 218种。其中,药用植物有702种、牧草428种。动物除家畜家禽外,尚有野生动物120种。已探明矿藏有:原煤、铝矾土、硫铁矿、水泥灰岩、石英砂岩、重晶石、磁石、硅石、大理石、铸型砂、耐火黏土等30余种,总储量达30多亿吨,品位高、易开采。其中,坡头乡贾家洼铝矿石品位居全国之首,石英砂岩、硅石、铸型砂储量和品位居全省第1。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6亿吨,县内的地上(黄河及其支流)和地下水资源,为工业、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仰韶黄杏、仰韶柿饼、烟叶、仰韶酒、中成药、坻坞小米等为渑池特产,名扬国内外。

6行政区划

渑池县辖5个镇、7个乡:城关镇、英豪镇、张村镇、洪阳镇、天池镇、仰韶乡、仁村乡、果园乡、陈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关镇

34平方千米, 67066 人,辖6个居委会、13个村:一里河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南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西关居委会、黄花居委会、北街村、东关村、西关村、南街村、一里河村、孟岭村、塔泥村、苏湾村、峪沟村、李家洼村、十里铺村、西河南村、班村 。

英豪镇

89平方千米, 35689 人,辖2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英豪煤矿居委会、英豪镇居委会、英西村、英东村、东马村、谷水村、西曲村、槐树洼村、苇园洼村、姜王庄村、后营村、周家山村、王沟村、翟延村、水源村、寺庄村、寺庄坪村、西英豪村、东七里村、东城南村、王都村、西城南村、王家坪村、富村、吴窑头村、南马村、牛王岭村、上渠村、孟窑头村、西庵头村、英新村、仁灵村、槐英村、新岭村 。

张村镇

52平方千米 ,21634 人,辖1个居委会(张村居委会)、13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2006年,辖2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张村居委会、曹窑居委会、张村、杜家村、河南庄村、庵北村、漏泉村、苏秦村、荆村、桑树坪村、三化沟村、曹窑村、高桥村、利津村、杨家新村 。

洪阳镇

67平方千米 ,21772 人,辖15个村委会:东洪阳村、上庄村、石盆村、德厚村、北沟村、柳庄村、雷沟村、上洪阳村、刘村、赵窑村、义昌村、崤店村、堡后村、胡坑村、吴庄村 。

天池镇

137平方千米, 40405 人,辖29个村委会:笃忠村、张大池村、竹峪村、杜村沟村、龙潭沟村、山韭沟村、陈沟村、张吕村、南昌村、藕池村、鹿寺村、南涧村、西园村、贾沟村、桐树沟村、石泉村、朝阳村、西天池村、东天池村、东坡头村、陶村、下马筵村、东杨村、芮沟村、宋沟村、马沟村、堡南村、杨大池村、水泉洼村 。

仰韶乡

96 平方千米,34611 人,辖25个村委会:西阳村、高村、崇村、张沟村、天桥村、崔门村、中涧村、甘涧村、后涧村、西天坛村、天坛村、东阳村、贺滹沱村、韶阳村、马岭村、庄子村、刘郭村、阳光村、礼庄寨村、裴窑村、乐村、乔岭村、苏门村、仰韶村、韶华村 。

仁村乡

131 平方千米,17408 人,辖13个村委会:仁村、东张村、蟠桃村、杨河村、红花窝村、雪白村、大水沟村、东段村、南坻坞村、北坻坞村、上西村、高堂村、台口村 。

果园乡

124 平方千米,35314 人,辖35个村委会:果园村、康洼村、北平泉村、南平泉村、南庄村、赵庄村、峪峒村、苏庄村、南段村、东安头村、杨村、耿村、八里寨村、东村、孟村、牛峪沟村、涧北村、涧新村、西村、展庄村、刘窑村、石堆村、孟家沟村、石沟村、下庄沟村、西坡村、毛沟村、李家村、窑屋村、刘头村、杜寺村、太平庄村、杜家门村、路村、东岭村 。

陈村乡

115 平方千米,31564 人,辖1个居委会(陈村居委会)、23个村委会,192个村民小组。2006年,辖23个村委会:后河村、贯沟村、陈村、石板沟村、范洼村、小口里村、五爱村、一心村、白浪村、槐扒村、黄花村、鱼池村、苜蓿村、滹沱村、万寿村、上南庄村、池底村、西段村、雍家院村、朱城村、下马头村、柳雍村、韶兴村。

坡头乡

212 平方千米,15496 人,辖16个村委会:坡头村、岭南村、西川村、汪坟村、观吊村、城头村、泰山村、韶峰村、不召寨村、茹窑村、韩家坑村、土岭村、杨树洼村、白羊山村、浪地村、窑地村 。

段村乡

204 平方千米,9295 人,辖11个村委会:段村、柏隆村、中朝村、宋村、上涧村、中关村、东庄沟村、四龙庙村、赵沟村 。

南村乡

107平方千米, 6478人, 辖10个村委会:北仁村、南村、青山村、柏树圪塔村、西山底村、关底村、后川村、南洼村、金灯河村、林场村 。[6]

7经济

初步核算,2012年全年渑池县生产总值达1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比上年增长50%,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43%,拉动生产总值增长1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1380亿元,增长154%,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35%,拉动生产总值增长6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356%,工业的较快增长拉动渑池县生产总值增长4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110%,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2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5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4:731:185变化为:88:713:199。第一产业比重与2011年相比上升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4个百分点。

  渑池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2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4%。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2%。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21亿元,比上年增长 15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82%。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产品销售收入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产销率达997%。渑池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69亿元,利润474亿元,分别增长190%和167%。

  渑池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9565万元,比上年增长168%;房屋施工面积40549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9199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08亿元,增长234%;农户投资21亿元,增长90%。全年共组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各类投资项目140个,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55个,计划总投资3477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435亿元。

国内外贸易

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镇零售额达211亿元,增长213%,乡村零售额122亿元,增长7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7亿元,增长17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2亿元,增长200%。 2012年,渑池县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57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6%;对外贸易出口总额40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8%。

农业

  

渑池县千亩玫瑰园

渑池县千亩玫瑰园

渑池县农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有了原始的农业。

渑池地处中原腹地,又通东西官道,从先秦至民国,战祸连年,灾害频发。当地人民在治平年代,仅能果腹。一遇战争和自然灾害,人民就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十不存一。从当地众多家谱反映其始祖多为洪洞县移民。渑池地处豫西丘陵山区,土地多贫瘠,生产力发展缓慢,农业水平低下。

2012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5037公顷,比上年增加26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9379公顷,比上年增加258公顷;烟叶种植面积3669公顷,比上年增加9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84万吨,比上年增产43%。

其中夏粮总产量90402吨,比上年增产31%;秋粮总产量93135吨,比上年增产55%。

  全年油料产量22463吨,比上年增产164%;烟叶产量7094吨,增产70%;水果产量210万吨,增产89%;蔬菜产量182万吨,增产58%。

  年末生猪存栏272万头,比上年增长63%,肉类总产量37万吨,比上年增长56%,禽蛋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长27%。

财贸金融

2012年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22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6亿元,增长128%。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51亿元,比年初增加117亿元,增长 159%。

其中:个人储蓄存款余额589亿元,比年初增加74亿元,增长144%。

各项贷款余额366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增长188%。

  全年保费收入11560万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2207万元,比上年增长90%,财产险赔款金额1291万元;人险公司保费收入93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16%,人身险赔付金额2671万元。

海曲许氏基本迁徙史海曲许氏元代之前的家族史,就是安徽许村的家族史,先祖和许村都有记载,不再累述。为避红巾之乱,始祖三兄弟於1354年前后,自安徽歙县起家投奔许氏先迁海门族人孟卿公,而来海州短暂居住。明初朝廷的赶散政策迫使兄弟三人分开居住(注:赶散时期成年亲兄弟不得同居一县);

长房、次房自海州之东海(现连云港)乘船迁照邑,三房此时尚未成家,去了赣榆青口。明朝初年首次赶散:长房分居尚沟;次房讳士能分居仲家庄,即许家园;三房分居青口,至成化四年,(此期间由于受海盗的杀戮,三房后代遇难者颇多,皆附葬青口三始祖茔)后代仅余三支即六世祖讳有才迁日照居城南河口一带,六世祖讳福来迁居莒南老古窝,留居青口一支。明朝中后期二次赶散:此次续修家谱发现,有迹象表明,明朝的弘治、嘉靖年间,朝廷都实施了干散政策,也许是赶散的不彻底,隆庆初年又实施了大规模的赶散。期间,长房五世祖之一支於1505年自尚沟分居五莲许家店子(今名邱家店子),1555年之后,后裔散居於许家店子附近各村以及五莲诸城交界处一带。六世祖数人自尚沟分居於东陈疃、中陈疃(城顶前)、西陈疃一带,其中一支六世祖自陈疃迁居五莲许家庄;七世祖一支迁居诸城枳沟镇赵庄村,七世祖三支迁居莒县分居于大小双墩坡,大小许家庄、阎庄、岳家村等;九世祖氏携三子自尚沟迁居迁居五莲上官家沟。

次房五世祖讳元、成、强三兄弟自仲家庄分居日照碑廓镇下湖村及莒南崖沟庄,后裔明末迁居连云港分居于前后许安村。六世祖讳治隆分居许家园附近,后裔八世祖讳学仕旋迁莒南许家派庄,六世祖讳治安后裔某世祖迁居费县(日照许家官庄已无许姓人口,疑为此支外迁,大连发现一支自十二世兄弟三人由此外迁),六世祖讳治化迁居涛雒栈子。六世祖讳福隆迁居许家沟(今日照长途站附近),六世祖讳仕隆迁居许家大庄今白云村,六世祖讳文隆迁居大官庄,六世祖讳汝孝、汝弟兄弟自仲家庄分居胶南大场镇吉湄村,后裔散居于泊里镇封家庄季家村、海青镇许家村等。六世祖讳道隆后裔,七世祖讳涵迁居许家庵、明照县。七世祖讳沐迁居灵山卫,后裔分居于郑戈庄、夏河城等,现后裔基本居住于胶南泊里一带。

三房六世祖一支留居赣榆青口,后裔八世内迁许家顶村,后裔分居该村附近一带各村,六世祖讳福来后裔自老古窝分居于莒南西兰墩、许家黄庄、许家摊井、许家孟堰等村,其中一支九世自许家摊井外迁枣庄峄城区牛山后村;六世祖有才后裔七世之二、三两支迁居诸城一带(现不详)。清朝中前期第三次大范围赶散:此次赶散,大致发生于十至十三世间,家谱基本都有详细分居记载,不再累述。此期间各支均有入京为官者,现不详。此期间各支均有迁徙东北的一般主要是去了大连辽南一代。在辽南大连一带发现次房十二世祖讳国臣、国彩后人,及尚有使用家谱字辈(士、仁、家、春、成、东等)的许有道、许有安的后人。

清末民国时期:此期间各支均有大量闯关东迁徙到东北地区的,主要是黑吉两省的边境地区,沿长白山一线如吉林的延边地区和通化以及白山一带;黑龙江的密山、东宁、绥芬河一带;其中清末迁出人数最多的是从诸城(实际是胶南)一带迁出的次房海青老三支,几乎出来了近半数人口。解放后至今:此期间主要是因为山东老家兴修水利,以及东北地区的支援边疆建设等原因集体迁出的。如东西陈疃各村移民黑龙江二龙山农场、勤得利农场等。

岗子上村位于哪个市

岗子上村 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5公里处。有81户,240口人。主要姓氏有孙。 据孙姓家谱记载,先祖居浙江金华县中书村,明朝永乐年间迁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