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庐山的对联 还有,古诗算不算对联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描写庐山的对联 还有,古诗算不算对联,第1张

尽日游山不倦;

此怀与水同清。 刘矞祺。 庐山,我国著名风景区的旅游胜地,位于江西九江市长江南岸,鄱阳湖滨,南北约五十余公里,东西约二十公里,周围绵亘约五百公里。庐山襟江带湖,巍峨挺拔。因古时有匡氏兄弟结庐山中,故名匡庐、匡山。山上风景秀丽,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陶渊明、李白、孟浩然、韩愈、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朱熹、陆游、徐霞客、康有为等都留下了游踪

石洞流甘露;

仙崖乐最真。

如临仙境;

别有人间。 徐声扬

称师亦称祖;

是道亦是儒。

古洞千年灵异;

岳阳三醉神山。

青牛西渡;

紫气东来。

老君殿,在仙人洞左侧,礼太上老君李聃

山川吐纳开灵境;

文轨交通乐太平。 观妙亭,位于仙人洞北,锦绣谷崖上

山间到此,若仙礼佛;

云中相忘,犹子思归。 观妙亭

琳宇剩劫灰,法象庄严留佛座;

瓣香临危洞,新亭结构续仙龛。 老母亭,又名斗姆亭,为一六角攒尖石亭

枯木留云迹;

瓜生月播烟。 木瓜洞,在庐山东南石船峰前,因道士刘混成种木瓜为食而得名

攀上忽瞻红日近;

回看又觉白云低。 程排题九十九盘御道,在庐山西北,即由赛阳至庐山的登山小道,传为朱元璋所修,故名

山侠来游容易入;

横门虽设未常关。 含鄱口,位于五老峰与九奇峰之间

想上去吗?上去便能通碧落;

快下来吧,下来难免坠红尘。 仙人桥,在五老峰下,是由怪石堆垒而成的天然石桥

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李渔题大汉阳峰,在庐山东南部,是庐山最高峰。峰顶为汉阳台,据说清风明月之夜,可观汉阳灯火,故名。附近有小汉阳峰

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

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田。

王以慜题大汉阳峰。 禹迹: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汉阳峰察看地形,汉阳峰有一形同靠椅的悬崖,名禹王崖

故从此处寻踪迹;

更有何人告太平。 朱元璋题御碑亭。传说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遇一和尚,名周颠,口唱“太平歌”,预言朱做皇帝,定太平。朱问他住在哪里,答称庐山竹林寺僧。朱称帝后,派入到庐山寻找,人传已乘白鹿升天。朱遂撰《周颠仙人传》,翻刻成碑,立于庐山锦秀峰上,并构亭以覆之,名御碑亭,又名白鹿升天台

四壁云岩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御碑亭。 棹:摇船的用具,指船

仙踪渺黄鹤;

人事忆白莲。 吴浸阳题仙人洞,在庐山牯岭西谷悬崖险峰下,深约三丈,可容百余人。传为吕洞宾求仙学道之处。 白莲:东晋慧远和尚曾同他人一起在庐山结社,名白莲社

仙岩翠壁,蓬莱胜境;

池中玉液,阆苑洞天。 纯阳殿,在仙人洞内,内刻吕洞宾像。 阆苑:阆风之苑,仙人居处

山高水滴,千秋不断;

石上清泉,万古长流。 纯阳殿

身在庐匡,不见庐山真面目;

足临胜境,方知胜地豁心胸。 牯岭清风阁。 庐匡:即匡庐,庐山的别称

洁白飞泉,下泻倒悬成雪练;

蜿蜒公路,盘旋而上似银蛇。 观瀑亭,在庐山南麓青玉峡,瀑布水高数十丈,十分壮观

横奔月窟千里雪;

倒泻银河万道雷。

观瀑亭

一条界破青山色;

万古带疑白练飞。 观瀑亭

白鸟远行树;

玉虹饮古潭。 岛缪题观瀑亭

莲社独寻千载后;

松柏犹香六朝前。 古层冰题东林寺,位于庐山北香炉峰麓,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由江洲剌史桓伊资助,高僧慧远创立。东林寺的建立,成为中国寺院走进山林的代表,亦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慧远在东林弘法36年,建立了中国一个结社——莲社,创立了中国的佛教哲学思想“净土”学说。东林寺被净土宗视为“祖庭”。现有莲池、大雄宝殿、影堂、五百罗汉堂、三笑堂、弥勒殿等建筑,唐经幢、唐代石雕护法力士等文物以及聪明泉、六朝松、慧远塔墓、下方塔院等古迹

洗菜莫教流去叶;

见桃犹记旧时花。 郭东贤题东林寺

法接西乾,教敷中土;

莲开千叶,荫被四邻。 东林寺。 西乾:即西天。 敷:普遍

庐岳钟灵,虎踞龙盘拥梵刹;

远公开法,宗明义朗曜中天。 东林寺山门。 远公:即慧远。 曜:照耀

宝刹重新,梵宇共匡庐争胜;

法流再续,莲宗与天地同春。 东林寺山门

东林胜迹传中外;

莲社高贤耀古今。

黄逸夫题东林寺山门

瑞气笼灵区,车水马龙朝圣地;

梵音满山谷,溪声松籁奏瑶章。 东林寺山门。 灵区:喻佛寺。 瑶章:美好的乐章

为法忘安常住世;

倾心佛事永输诚。 东林寺护法殿。 输诚:表达诚心

住童子地而护法;

现宰官身以降魔。 东林寺护法殿。 童子:指菩萨。 宰官:谓韦陀为降魔护法之主宰

大法重新,仰赖龙天拥护;

威灵远震,保绥众庶安宁。 东林寺护法殿。 龙天:天龙八部中龙众与天众

恨我迟来,倚石难闻三笑矣;

怜君早至,饮泉能净六根乎。 陆伟廉题东林寺护法殿

笑破肚皮人不识;

袋装尘世我全知。 东林寺弥勒殿

布袋全空容甚物;

跏趺半坐笑何人。 东林寺弥勒殿。 跏趺:佛陀之坐法

东土树莲宗,自成一脉;

西方有佛陀,广接群生。 东林寺弥勒殿

慧性真空,本来无生无灭尽;

尘心妄动,自然有起有沉沦。

东林寺弥勒殿

华表圆因,显如来成始成终之道;

严彰实果,示众生心作心是之门。 印光题东林寺神运宝殿。 圆因:圆满圆融之因缘。 心作:指心之作业,即三业中之意业。 心是:谓法身

神瑞肇兴,如有高贤当胜起;

运光再耀,实缘久暗必重明。 东林寺神运宝殿

慈云重降,万类同欣沾化雨;

丽日普照,千山共茂饮春光。 东林寺神运宝殿

入寺始知山窍妙;

登峰便见小城雄。 傅金龙题东林寺善财厅

入座奇峰堪作画;

到门活水好烹茶。 闵孝同题东林寺善财厅

宝纲交罗千刹佛;

金轮坐断十方空。 黄瑞伯题东林寺千佛塔

莲社集高贤,同皈净土;

石壁留胜迹,寄望后人。 东林寺念佛堂

誓随古德高贤,皈依净土;

愿藉宏名圣号,觐见如来。 东林寺念佛堂

念佛净风,始有庐山扬中外;

持名易道,大弘末法度沉沦。

东林寺念佛堂

慧炬照百千劫,三根普照;

远程隔十万亿,一念横超。 张康临题东林寺念佛堂

有意访僧来莲社;

无心送客过虎溪。 东林寺客堂

慕德亲贤,有意访僧来莲社;

忘情遂性,无心送客过虎溪。 东林寺客堂

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语;

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 东林寺三笑堂

舍西方捷径,九界众生上何以圆成佛道;

离净土法门,十方诸佛下不能普利群荫。 印光题东林寺大殿

法门广大,普被三根,因兹九界同归、十方共赞;

佛愿洪深,不遗一物,故得千佛并阐、万论均宣。 印光题东林寺大殿

集名流结莲社,十八高士发愿同修,早慕胜因归净域;

创梵宇始远公,各百余年传灯无尽,又看神运现精蓝。 东林寺大殿

开净土一宗,相传震旦有情,念佛初从莲社始;

揽匡庐全胜,应许晋家高士,清游更渡虎溪来。 东林寺大殿

大雄神庙,传慧远依林、鉴真卓锡、智恩渡海,千年胜迹犹存,念佛唯宗此寺;

特异莲峰,正香炉日照、玉峡轰雷、花径碎云,万仞开天无际,转轮合在斯山。

东林寺大殿

我法妙难思,此义甚深,此行极易,以本愿故, 只须持诵佛名,即必得生报土,宜尔一心归命;

斯门真殊胜,其摄最广、其用至周,实大希有, 苟能冥怀他力,定然永脱轮回,若当就路还家。 东林寺大殿。 报土:弥陀之极乐国土

释迦教义慈悲,溯慧远开宗结社,法水长流,自古修持多证验,要知微妙因缘,心地本来通佛地;

祖国山河壮丽,赞匡庐毓秀钟灵,英才辈出,当今建设两文明,始信庄严功德,东方原不隔西方。 东林寺大殿

尘消古镜光愈远;

风定寒潭水自平。 释传印题东林寺

妙观自在穷三际;

正觉圆通纳太虚。 释传印题东林寺

静里观时化;

道入缘虑尽。 释传印题东林寺

赴感忘机,一月普现一切水;

随类示身,一切水月一月摄。 释传印题东林寺

事虚揽理,无不理之事,故寂而常照;

理实应缘,无碍事之理,故照而常寂。 释传印题东林寺

钟鸣板响,莫把光阴遮面目;

粥去饭来,须将生死挂心头。

释传印题东林寺

世俗幻有之相,相本自空,空是有,空非断空,此空何尝不有;

胜义真空之理,理常自有,有是空,有非常有,斯有未当不空。 释传印题东林寺

宝刹名扬,莲社聚群耀,远公开净土;

奇踪犹在,虎溪三笑语,掷笔一山峰。 于梦珍题东林寺。 虎溪三笑:传当年慧远专心修行,影不出户,送客从不过虎溪桥,一次,诗人陶渊明、道士陆静修前来访谈,很是投机。及送陶、陆出山门时,边走边谈,不觉过了虎溪桥,此时山中神虎吼叫不止,慧远方才觉察,三人相视大笑,世人称之为“虎溪三笑”

难泯天真,傻对名泉秋水;

莫伤人事,应怜古刹春风。 陆伟廉题东林寺聪明泉

心悬巍阙三千里;

身在匡庐第一峰。 北山草堂,位于庐山北麓

荡胸生层云,炯如一段清水出万壑;

濯足弄沧海,上有六龙迥日之高标。 王以慜题玉帘泉,在牯岭南金轮峰两条山脊的谷底

花开山寺;

咏留诗人。 李凤高题花径。本联记叙白居易游庐山之事,白游庐山时,正值寺中桃花盛开,他就在花径这个地方咏成《大林寺桃花》诗

百花常带笑;

一径足藏春。 陆伟廉题花径

能容湖水心胸阔;

得见庐山面目真。

望鄱亭,在庐山含鄱口,为一方形楼台,是观鄱阳湖日出处

合巨细流迹作飞泷,穿硖破层云,恍如银河天上落;

历千万劫犹存真面,延秋登杰阁,好似碧巘月中看。 陈方镛题双剑峰瀑布。 泷:奔湍。 硖:石峡。 延:邀请。 杰阁:高耸的楼阁。 碧巘:碧绿的山峰

白云千年骨;

青山万古情。 周颠墓

与主人对坐看云,举片片心期,共盟白石;

待他日重来携杖,愿株株手植,都化苍龙。 魏紫侯题牯岭爱松亭。 心期:彼此期望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五老峰三姑石。联嵌“五老峰”、“三姑石”

花雨欲随岩翠落;

松风遥傍洞云寒。 于谦题香炉峰石屋,为“庐山秀峰”之一,在庐山南麓

卷石兀然,也说从太华飞来,遥指天外三峰,入想非想;

浮生幻耳,即此是内翰坐处,要知和尚四大,似空不空。 田东溪题香炉峰石屋。 太华:即西岳华山。 内翰:唐宋称翰林为内翰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唐英题虎溪三笑亭,在庐山东林寺前。 三教:佛、儒、道教。 流一叶一如来:每一派中都有佛的真谛,叶指宗派的“派”,如来泛指佛理

虎啸一声惊客笑;

溪流万壑洗凡情。 虎溪桥

虎溪三笑传佳话;

泉石多情转古音。

虎溪桥

三人笑处泉流石;

一虎鸣时月映山。 虎溪桥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该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谁识得五千妙论,出我仙师。 李渔题简寂观,庐山道观,今已不存。据说释道两家在庐山长期争斗,道观几全被富僧占去,信奉道教的李渔愤书一联挂在简寂观老君殿上,才保全了此一道观

秀夺江山云拥寺;

峰连壶峤碧摩天。 刘洪辟题秀峰寺,位于庐山鹤峰下,为庐山五大丛林之冠。原为南唐中主少时读书处,即帝位后以书台旧基为寺,名开先。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易名为秀峰。寺风、寺周碑刻甚多,著名的有唐观音大士画像碑,颜真卿《大唐中兴碑》、宋米芾、黄庭坚、明王阳明等书法碑刻

潭中龙蓄千家雨;

户外峰高一指禅。 曹龙树题秀峰寺

观玉峡泉飞,到谈深时,分明飘一溪花雨;

爱炉峰烟袅,每心清处,仿佛闻几阵妙香。 曹龙树题秀峰寺

方池墨淡,石涧鹅归,问逸少先生,留得几篇真笔迹;

玉帘泉垂,金轮峰峻,亏达摩尊者,开此一座好禅关。 曹龙树题归宗寺,位于庐山金轮峰下,又名瞻云寺,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原为王羲之宅,成康六年(340)王舍宅为寺,名曰归宗。历代迭经兴废,今已不存。寺周景点甚多。历代名士石刻亦多。 逸少:王羲之字

六朝烟雾金轮寺;

万古冰霜赤眼禅。

归宗寺。 赤眼:喻盲龟。《称扬诸佛功德经》:“一切世界设满中水,水上有板,而板有孔,有一盲龟,于百岁中,乃一举头,欲值于孔、斯亦甚难。求索人身、甚难甚难”

宗风千载,一一如旧;

门焕两朝,色色皆新。 归宗寺

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坛,曾无了局;

经年坦乃腹,看胸怀洒落,都是上乘。 余昂题海会寺弥勒佛像,位于庐山南麓,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代重修,现存殿宇宏敞,雄伟壮观。寺内文物收藏丰富,著名的有元赵孟頫写之《妙法莲华经》、心月和尚手镌五百罗汉图拓本及普超僧血书之《华严经》八十一卷等

开山据庐岳之中峰,本支得地;

演法合龙潭之正派,作祖生天。 舒天香题黄龙寺祖堂,位于庐山玉屏峰西麓,元末明初时建。传当年有黄龙为怪,后被菩萨镇于此山,故寺名黄龙。今寺院不大,但寺周摩岩石刻颇有名气,艺术价值较高

孤月印潭心,钵里有龙听说法;

拈花开笑口,座中多士正参禅。 舒天香题黄龙寺禅堂

七贤五老侍禅门,各有西来意思;

金井玉渊流远润,谁探钵底源头。 曹龙树题栖贤寺,位于庐山三峡涧玉渊潭北,五代南齐永明七年(489)建,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历代屡经兴废,至四十年代末已近废已墟。后修建房舍数间于此,仍以栖贤名之。 七贤五老:指庐山之山

前赐紫衣,后留玉带,遗泽千秋传不朽;

面朝五老,背傍七贤,壮观万古并称雄。 姜泽恩题栖贤寺山门。 前赐紫衣:指北宋时宋仁宗赐紫衣银钵于该寺住持晓舜禅师事。 后留玉带:指清康熙时江苏巡抚宋荦留玉带给该寺镇山门事

乐天到此多旧感;

靖节归来有新辞。

栖贤寺。 乐天:唐大诗人白居易号。 靖节:晋大诗人陶渊明尊称

三闾大夫,胡为至于此;

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 易顺鼎题琴志楼,在庐山栖贤寺侧,晚清名士、易顺鼎之父易笏山所筑

纳于大麓;

藏诸名山。 易顺鼎题琴志楼

天上有池能作雨;

人间无地不逢花。 舒天香题天池寺,位于庐山天池山,传为东晋慧能所创,因山有“天池”,故以名寺,明改称护国寺,清初废圮。寺近有天池塔、天心台、文殊台等遗迹,其摩岩之宋、元、明以来石刻多块。 不逢花:一说不逢年

一水印天心,指月证三生之果;

六根无我相,饮泉清万劫之尘。 舒天香题天池寺

欲问定本慧根,还有宋朝杉树在;

未识金光粟影,请看峰上庆云多。 曹龙树题万杉寺,在庐山南麓庆云峰下

半天云锦开青峡;

九地轰雷撼玉关。 观音桥,位于庐山栖贤谷中,又名栖贤桥

1 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诗句

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诗句 1 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诗词

《游白鹿洞书院》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白鹿洞书院》年代: 宋 作者: 朱熹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白鹿洞书院》年代: 宋 作者: 钱闻诗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

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

孕出庐山真秀气,宁复渭钓与莘耕。

2 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诗词

《游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曾依岳麓听鸣泉,亦泛朱陵石鼓船。

所欠平生惟白鹿,暮年来此岂非天。

《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钱闻诗

锡名有旨感皇明,百载荒基一日营。

白鹿虽无归洞迹,青衿犹有读书声。

尘中讲贯似难入,静里工夫终易成。

孕出庐山真秀气,宁复渭钓与莘耕。

3 关于白鹿洞书院的词

《白鹿洞书院》

年代: 宋 作者: 朱熹

昔人读书处,町疃白鹿场。

世道有升降,兹焉更表章。

矧今中兴年,治具一以张。

弦歌独不嗣,山水无辉光。

荒榛适剪除,圣谟已汪洋。

亦有皇华使,肯来登此堂。

问俗良恳恻,怀贤增慨慷。

雅歌有余韵,绝学何能忘。

七律•白鹿洞书院

庐山国学播中华,养性修身天下夸。万卷诗书尊理学,八方学子敬儒家。

峦峰锦绣多奇石,草木芬芳半异花。胜境迷人堪细赏,葱茏一岭绕烟霞。

4 描写书院的诗句

题甘泉书院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

床座畧容摩诘借,桂枝应待小山传。

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

勉效周生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

题子侄书院双松

作者:曹唐 朝代:唐 体裁:七律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

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陈侯大雅姿,四壁不治第。

碌碌盆盎中,见此古罍洗。

薄饭不能羹,墙阴老春荠。

惟有文字性,万古抱根柢。

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何因蒙赏味,相享当牲醴。

试问求志君,文章自有体。

玄钥锁灵台,渠当为君启。

5 关于“书院”的古诗有哪些

1、《三月七日城南书院偶成》宋·张栻

2、

《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七首》宋·胡宏

3、《次韵象山书院山长汪德载垂访》宋·方回

4、《拟九颂·峨峰书院》宋·程公许

5、《寺前书院》宋·郑刚中

6、《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宋·黄庭坚

7、《黄沙书院》宋·辛弃疾

8、《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唐·李隆基

9、《白鹿洞书院》宋·朱熹

10、《咏华林书院》宋·孙何

6 白鹿洞二首(其一)的古诗

1、全诗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2、注释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

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

①白鹿洞:即指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玉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诗人曾在此读书求学。

3、出处 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王贞白所作

4、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首句叙事。“读书不觉已春深”,言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春深”犹言春末、晚春。

7 白鹿洞书院对联

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

泉峰交映,智仁独得之天。

此联旧题白鹿洞书院明伦堂,今人姚公骞补书。

白鹿洞开,泉谷烟霞竞秀;

紫阳道在,对贤师友同归。

此联为明代张寰题书院正学之门(二门)。今由李铎补嵌入朱子祠。

白鹿无踪与,唐文宋理都出陈迹;

青山常在世,民生国运大壁新图。

此联旧题书院报功祠,今人姚公骞撰书。

列嶂成垣,永护考亭之遗迹;

环溪作泮,遥通泗水之真源。

此联为明代高贲亨撰,今人李铎补书嵌于朱子祠。

诏有格言,求真才于正学;

教无异术,休至理于常行。

此联为明代邵宝题书院文会堂,今由陈尚秋补书嵌于礼圣门外柱。

古往今来,前对后贤同脉络;

天地高下,四时百物共流行。

此联为明代胡松撰,今人刘俭补书嵌于礼圣门内柱。

书院中你讲一场我讲一场,众言淆乱折诸

圣,庙貌赫临;

庐山上释家几处道家几处,二氏逃归斯受

之,宗门大启。

此联为明代周相题书院礼圣殿,今人石如灿补书,但上下联均删去后七字。

千里余波流圣泽;

四围深翠获儒关。

此联为明代林俊题书院大门,今人夏桐郁补书嵌于报功祠前厢房,上下联“千里”“四围”原作“千古”“四周”。

十步之内有芳草;

广厦所育皆英才。

此联为今人姚公骞撰书,并嵌于朱子祠前厢房。

一帘风雨王雄画;

半壁云山杜甫诗。

此联署款为:“辛酉年赣北汪开颜书。”

五老此间惟独对;

孤亭之外有朋来。

此联为清代星子举人曹龙树旧题书院独对亭。

诸峰已惬意;

更有最高亭。

此联为明代徐岱题书院高美亭。

泉清堪洗墨;

山秀可藏书。

此联为旧题书院御书阁。

鹿逐嘅中原,叹戎马仓皇,忍令棫朴菁

莪,百代作人沦雅化;

洞深迷古道,喜森林阴翳,从此梗楠杞

梓,十年树木长良材。

此联为民初萍乡人刘洪辟题白鹿洞书院。

空中楼阁;

静里乾坤。

此联为明代李资元题书院思贤台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说:“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因此,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句意谓对于国家民族的兴旺,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源头活水;

鹿洞书声。

——李铎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墨池烟霞花向露;

茗鼎香浮竹外云。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祠前紫阳,院纪白鹿;

道致广大,学尽精微。

——冯友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此地正好寻孔颜乐处;

到来莫仅作山水奇观。

——曹龙树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藏焉修焉,静得江山之趣;

高矣美矣,妙收天地之功。

——明都御史林俊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白鹿洞开,泉谷烟霞竞秀;

紫阳道在,圣贤师友同归。

——张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十里入云峰,白鹿先生栖隐处;

千秋明正学,紫阳太宋讲经堂。

——曹龙树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白鹿先生:即唐李渤。 紫阳太守:即朱熹。

此心敬一无欺,对越青天白日;

吾道流行不息,昭然参前倚衡。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望;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罗凤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鹿逐慨中原,叹戎马仓皇,忍令棫朴菁莪,百代作人沦雅化;

洞深迷古道,喜森林阴翳,从此楩楠杞梓,十年树木长良材。

——刘洪辟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描写庐山的对联 还有,古诗算不算对联

尽日游山不倦;此怀与水同清。 刘矞祺。 庐山,我国著名风景区的旅游胜地,位于江西九江市长江南岸,鄱阳湖滨,南北约五十余公里,东西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