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煊字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杨氏煊字辈,第1张

杨氏宗族辈份百字谱

昌发山西籍、根源延十方。

弘宗荣俊杰、敬业华吉祥。

盛海波涛涌,榕枝青苗尚。

学文度昆宝,习武定正纲。

知谦承恕道,谨慎继绪常。

明理润心所, 诚信泽国 邦 。

勤劳经治家,孝悌永贤良。

上善种真金,大 舍得欣旺。

天开仁喜庆,地载德和畅。

兰桂爱平净,茂林育生长。

杨氏取名参考说明:

本着“重实质,不重形式”的原则;本着“孝道”的本质,重在家族文化的传承。

特此编排了杨氏宗族辈分百字谱,请参考使用。

这个百字谱是由五首偈颂组成,体现了完整的治家之道和人生的成长箴言。

每一字都含有整个偈颂的意理;每一字都含有杨氏先祖的信息。

第一条:生为杨氏后人取名一律为:“杨”字开头 生为杨家而自豪,行为杨家而争光!

第二条:取名时尽量按辈分百字谱顺序起名。

最低要求不得与上五代长辈重名。(这一条主要是针对母系亲属,奶奶系亲属而言。)

第三条:杨氏后人姓名常规由:“杨”姓+加字辈+加名字组成。

31 变通或作:“杨”姓+加名+加字辈组成

32 变通或作“官名” 或“学名”。

33 也可变通作“字”或“ 号”。

34 也可变通作“笔名”,“艺名”,法名“等。

35 也可变通作常用的“小名,乳名”。

36 还可以变通增减偏旁部首:如:“育”分解为“云”“月”使用。

再比如:“十”减一笔为“一”,加一旁为“博”。

37 还可以变通 将辈份百字谱分别写在小纸条上“抓阄”,选字,选词命名使用。

38 也应该大开方便之门,从21世纪200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开始,

允许后代儿孙从头一个字开始新一轮排序。

39 也应该大开方便之门,从21世纪200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开始,

按照30年为一“世”的老传统,将每过30年的倍数的字,即为“名”字。

第四条:杨氏家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分支众多,地域广大。

由于战乱,运动,寿夭,穷通,等等的原因,已经无法按照老辈份字来认定了。

从第一代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世界各地已经新出现或各分支实际上使用的很多种辈份字谱。

再依次逐字循环,严格按老辈份百字谱中选字排序已不可能了,不现实了!

故此才有了第三条的变通方案。请参考使用。

=======================

武都杨氏源流概况:

四川省都江堰同宗[杨仁祥]同宗发布先祖杨长春开始的排行

云长凤九登,存文万天开;

正仁忠厚结,国义民培林。

武都杨氏生活在今甘肃武都县。后魏时有杨令宝,善骑射,有谋略,攻城夺地,为敌人所畏惧。初从肃鸾为将,屡立战功,升谯郡太守。景明初(500-503年),授南衮刺史,诏命镇守淮南,累捷有功,政绩亦佳,升京畿内使,病逝任内。

清朝文学家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钱塘人。 其文别具特色,是描写景物,叙事记人的散文高手。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龙眠愚者等,汉族,安徽桐城人。明末清初画家、哲学家、科学家。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院检讨。为复社成员,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明亡后,为僧,法名弘智,发愤著述致力于思想救世的同时,秘密组织反清复明活动。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粤难”被捕,十月,于押解途中逝于江西万安惶恐滩。学术上,方以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

曹雪芹(1724—1764年2月1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 孙,清初诗人、戏曲作家。时人将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并论,称“南洪北孔”。尚任自幼聪慧,熟读经史,好诗文,通音律。父亲的好友贾凫西,对他从事戏剧创作影响颇深。虽高才博识,但屡试不中,便捐纳了国子监生,三十五岁之前隐居石门山中。康熙二十一年 (682年),应衍圣公孔额所之请,出山为其夫人治丧。后主修《孔子世家谱》,训练礼生、乐舞生,在把孔时做赞礼,还选聘工匠,监制礼乐器、舞器、祭器达数十种。他日夜忙碌一年有余,因办事认真,才能出众,成绩卓著,受到孔毓圻的赞常。

刘鹗,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被称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才”。他创作了《老残游记》,被称之为“文学家”,因为他拓印第一部甲骨文字的《铁云藏龟》,被称为“古文字研究家”,又因为他引进外资,创办实业,而被人称为“实业家”。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李宝嘉,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江苏常州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岁。李伯元是个多产的作家,他构思之敏,写作之快,是极为少见的。他先后写成《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李莲英》、《海上繁华梦》、《南亭笔记》、《南亭四话》、《滑稽丛话》、《尘海妙品》、《奇书快睹》、《醒世缘弹词》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更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叙》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清代安徽全椒人。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年54岁。幼即颖异,善记诵。稍长,补官学弟子员。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贤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资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贫。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洪升:(1645-1704)清浙江钱塘人。康熙七年国子监生。二十八年,因在“国丧”期间演所著《长生殿》斥革。晚年醉酒登船,落水死。以词曲著名,《长生殿》外,有《四婵娟》等,另有《稗畦集》、《续集》。 高旭

高旭,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南社创始人与“三巨头”之一。就禀赋本性而言,高旭的文人气质与名士脾气都相当浓厚。作为著名的“南社四剑”之首,高旭日常“以剑自随”,一生惯爱倚剑命名。他用过的与剑有关的名号包括江南快剑、钝剑、帝剑等。1912年以后,高旭对政治颇多参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3年因卷入曹锟贿选事件大受世人讥责,廿年老友柳亚子都不承认。经此连番打击之后,高旭悲不自遣,两年后郁郁而终。

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纪昀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间辑修《四库全书》,他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四库全书总目》200卷,论述各书大旨及着作源流,考得失,辨文字,为代表清代目录学成就的巨著。

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字朝宗。商丘(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才名,参加复社,与东南名士交游,时人以他和方以智、冒襄、陈贞慧为明季四公子。侯方域擅长散文,代表作有《李姬传》。时人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清初三大家。他的作品有人物传记,形象生动,情节曲折,均有唐代传奇笔法,具有短篇小说特点。其论文书信,或痛斥权贵,或直抒怀抱,都能显示出他的散文具有流畅恣肆的特色。也能诗。著作有《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

顾炎武,中国明末清初学者和地理学家。平生学风严谨,学识渊博,著作甚多;在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经学、音韵学等各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他注重经世致用,凡社会风俗,民生利弊,必亲历体察;于地理考证,不完全依赖文字记载,而重视实地调查。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衡阳(今属湖南省)人。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到南明桂王的政权中任职,南明亡后,更名隐居,潜心著述。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今属桐城市区凤仪里)。方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成桐城三祖。官至礼部右侍郎。苞生于江苏六合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曾任太仆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贡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备道,明末,因避乱寓居江宁(今南京)。祖父方帜,曾任芜湖训导,后调任兴化县教谕。父仲舒,国子监生,家境日落,后入赘江苏六合县留稼村吴勉家;生3子:长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高鹗(约1738—约1815):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

胡渭(1633——1714),初名渭生,字朏明,一字东樵,浙江德清人。为清朝沿革地理学开山之一,代表作《易图明辨》。

吕留良(1629~1683)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出版家。字庄生、又名光纶,字用晦,号晚村,别号耻翁、南阳布衣、吕医山人等,暮年削发为僧,名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浙江崇德县(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康熙间拒应鸿博之征,后剪发为僧。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孙及门人等或戮尸,或斩首,或流徙为奴,罹难之酷烈,为清代文字狱之首。吕留良著述多毁,现存《吕晚村先生文集》、《东庄诗存》。

毛奇龄(1623~1716) 清代学者、文学家。曾名□,字大可,又字于一、齐于,号秋晴,又号初晴等等,以郡望西河,称西河先生。萧山(今属浙江)人。明末廪生。他曾任清代翰林院检讨,是《明史》的纂修官。他的学识渊博,能治经、史和音韵学,擅长散文、诗词,精通音律,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他在书法艺术上也功力深厚,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在清代初年很受推崇。毛奇龄的书法,骨力骏健、笔势挺拔,儒雅清奇、个性强烈,是文人书法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毛奇龄于公元1716年去世,经年94岁,他的学生将他所著的文章编辑成集,分为《经集》和《文集》二部。《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著作多达数十部。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在研究纳兰性德和他的作品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在近距离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由此不难看到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钱谦益(1582-164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唐甄

唐甄(1630~1704),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政论家。初名大陶,字铸万,号圃唐甄塑像亭。四川省达州(今达县)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清顺治十四年 (1675)中举人。曾在山西长子担任过10个月的知县,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被革职。后曾经商,因赔本乃流寓江南,靠讲学卖文维持生活。著作主要有《潜书》。

万斯同(1638~1702)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石园,门生私谥贞文先生,汉族,浙江鄞州人。康熙间荐博学鸿词科,不就。精史学,以布衣参与编修《明史》,前后十九年,不署衔,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辩疑》、《石园诗文集》等。吴梅村

吴梅村又名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又号梅村居士,梅村叟,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旧史氏等。太仓城厢镇人,复社重要成员。

上联: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返

下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

源于一个对联故事

1889年仲春,是苏戬一生里最难忘的岁月。就是在这年的春天,他进入了本家“私

塾”。

这座“私塾”,设在苏家东面“简氏大宗祠”内,离苏戬家也只有百八十米的距离。

它是苏家专为本家族子弟求取功名而开办的“私塾”。原来苏家,对功名的求取只放在

金钱上,认为世间若有雪花在,神门鬼门也洞开。这在苏家家谱上是有所记载的: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苏浙赈捐第十三次奖案:苏仁章捐银一

百八两,准作监生。十三次奖案两江总督册报:苏仁章捐银一百两,准予县丞衔。十三

次奖案两江总督册报,县丞衔苏仁章。捐年四十六岁,捐银五百两,准给蓝翎。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苏浙赈捐第十三次奖案:奉旨事,两江

总督册报:俊秀苏朝日晖三十九岁,捐银一百八两,准作监生。册报:监生朝晖捐银一

千两,准予同知衔。册报:同知衔朝晖捐银七百十两,准加带一级,并给与父仕昌,母

林氏,兄仁章,嫂黄氏从四品封典。

……

渐渐地,苏家感到,若使苏氏后代能当上真正的官,而不是求得像红章、朝晖这种

徒有虚名不能吃,不当喝的空衔,除了要有银钱之外,还要有比银钱更重要的东西——

学问。因此,苏家就办起了“私塾”。

私塾的先生是一位本家,名叫苏若泉。长得清癯,干瘦,整学生也是极其的严格。

他每每讲课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条戒尺,颤颤悠悠地晃动着。哪个学生稍一溜号,他

便厉声地叫起你的名字,进行提问,如果答不上来,他手中的戒尺,便挥动起来,管叫

你吃尽苦头。

一次,私塾里学习《古文观止》的《滕王阁序》篇。老先生被王勃的才情和文中的

风韵所感染,正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地诵读着: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

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

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

衡阳之浦……

老先生正念得起劲,忽听见下面传来一声翻纸的声音,他循着响声悄悄看去,发现

苏戬正在那一笔一笔画着画,他立刻动了怒,大吼一声:

“苏戬!”

苏戬战栗一下,即刻站了起来。

学生们的眼睛也一齐向苏戬看去。这其中有两个人几乎为苏戬急出了一头汗:一个

是苏维春,苏戬二叔的儿子。一个是煦亭,苏戬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们都是朋友,都曾

因头脑笨吃过板子。这会儿,他们真为苏戬捏了一把汗。

老先生掂了掂手中的戒尺,一步步来到苏戬跟前,斜着眼睛觑了他一下:

“你说说,我方才念的那段文字,哪几句是世人称道的写景佳句?”说罢,又用手

摸挲一下戒尺。他早已想好了,只要苏戬眼睛一发呆,他的戒尺就回敬过去,专拣手和

屁股打。一戒尺下去,皮肉就得红肿起来。惩罚不听课的学生,他是最有办法的。他正

这么得意洋洋地想着,不料,苏戬却扬起了头,响响亮亮地说:

“先生,我觉得写景最好的是这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先生暗暗吃了一惊,表面依旧严厉地问:“为什么上课不听讲,却画那些乱七八

糟的东西?”

苏戬眨了眨眼睛:“先生,你领着我们念第二遍时,我就记住了。”

“记住了?”老先生嘴角撇了一下,不信任地笑笑,道:“好,那你接着我方才诵

读的地方,背诵一段。真背下来,我便饶了你,否则……”戒尺依旧晃动起来。屋中的

空气愈发紧张了,连学生们喘息的声音都听得真切。老先生倒背手在地上嚓啦嚓啦地走

着……苏戬擦了一把额头的汗,便背诵起来: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

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

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

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老先生听到此处,悄悄放下手中的戒尺,内心里无比激动。教私塾算来已有二三十

年了,教过的弟子也是成百上千了,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天才。他觉得眼前的苏戬和作

《滕王阁序》的王勃的才情没有什么区别。如若培养得好,将来定能成为奇才。就是从

这时候起,老先生便给苏戬吃起了小灶,把自己珍藏的好书都拿给苏戬看,至此,苏戬

长进很快。

一日,秋阳灿灿,风儿也异常爽利,明净的山野里,迷漫着果香、花香和秋草的芳

香,山鸟的啁啾声早已从山谷里传来,响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老先生终受不住山野的诱惑,带着学生来到山地间。一来,他要和学生们一同来欣

赏和感受一下大自然,二来也可顺便激发一下学生的激情。刚过一片草坡,就见一个农

夫正在赶着水车灌田,老先生立时来了兴致,当即就对学生们说:

“我出个上联,谁能对上下联?”

“什么联?先生快说。”同学们兴奋地问着。

老先生捋了下胡子,便吟咏道:“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同学们听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现出一副发呆的样子。

只有苏戬眼睛眨了眨,仔细看了看农夫。当他看到农夫手中的扇子时,忽然灵机一

动,随口说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妙!妙!”老先生当即赞扬起来,随后兴奋地说:“我再出一联。”

“先生快出,难难苏戬!”

老先生说:“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苏戬思索了一下,便说:“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好!好!苏戬真是天才。”老先生喜得几乎无法合拢嘴,一把拉住了他,说:

“你看这联怎样对?”

“请先生赐教!”

“听着。”老先生说:“此木为柴山山出。”

苏戬眉头皱了皱说:“因火生烟夕夕多。”

“太好了,太好了。大家谁还有什么好对、难对,都拿出来,今天咱们考考苏戬。”

“好!”同学们一同叫起来。接着大家就接二连三地出开对联了。

甲同学说:“竹本无心,一节不管一节。”

苏戬答:“松原有子,一概都是干包。”

乙同学说:“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苏戬答:“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对年头。”

丙同学指着一处断桥说:“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苏戬微微一笑说道:“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丁同学接着说:“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戬猛一转身云:“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

戊同学说:“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

苏戬答:“磨大眼小齿稀稀,可推细推粗。”

己同学说:“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苏戬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门以时入山林。’”

庚同学说:“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苏戬答:“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辛同学说:“朝朝朝朝朝朝夕。”

苏戬答:“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时,本地的一个土财主徐老八捧着两个西瓜,从这儿路过,见苏戬答得这样顺畅

巧妙,觉得非常惊讶。心想,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学,岂不是事先就有准备。回想自

己当年也曾是出诗、对诗的高手,何不就此难他一难,于是就将西瓜放到了地上,说:

“小娃娃,我出个联你能答得出吗?”

苏戬看了先生一眼,对先生说:“老八,你就出吧!”老八笑了笑,拿着腔调说: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

苏戬随即便答:“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妙!妙!”老八连声说:“再给你出个怎样?”

苏戬此刻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便说:“我不再对了!”

“看看,败了不是!”老八兴奋地嚷着,露出一副得意的神情,连说:“我从小到

现在,就没遇见过对手!”

苏戬听了便有些光火,小嘴咕嘟着说:“你竟敢夸海口,如果你再出一联,我对上

咋办?”

老八笑嘻嘻说:“咋办?咋办都行。”

苏戬口渴得要命,看到老八脚下的西瓜,心里就是一亮,便说:“我要对上,你那

西瓜,就给我们大家解解渴怎样?”

“行行行!”老八很轻蔑地看了苏戬一眼,说:“你要真能对上我这个对,两个西

瓜算个什么!”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老八说着脑袋就摇晃了几圈,似乎思考着什么,随即便说:“小娃

娃你听着,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对吧!”于是他

将目光牢牢地盯着苏戬。

苏戬着实有些犯难了,眉宇间猝然紧皱起来,鼻翅上冒出一片细密的汗珠。同学们

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见此,老八愈发催促起来:“对呀对呀,小娃娃,怎么对不上啦!”

突然间,苏戬眸子猝然一亮,说:“你听着!”

“好!说吧!”老八呈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

苏戬脸仰起说:“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即拿。”

“好!”同学们一齐喊了起来,接着将西瓜从老八的脚边抢了过去,砸开便吃。

老八赔了西瓜,很是沮丧,想来想去,还是不忿,咬咬牙便说:“你听着,这还有

个联。”

“什么联呀?”老先生感到异常好笑,说:“那你趁现在他们吃西瓜这功夫,说出

来吧!”

老八就摇头晃脑地说:“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苏戬吃完一块西瓜,把

嘴一抹,说道:“这样简单的对联,我本来不屑一对,可是看着你这样焦急,我也只好

遵命了!”

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西瓜皮朝老八扔去,随即说道: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

老八挨了一西瓜皮,本想发作,但因为讲得对对,无法翻脸,也只好红着脸连声说:

“对得好,对得好!”

上联:前思后想看左传书往右返

下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

源于一个对联故事

1889年仲春,是苏戬一生里最难忘的岁月。就是在这年的春天,他进入了本家“私

塾”。

这座“私塾”,设在苏家东面“简氏大宗祠”内,离苏戬家也只有百八十米的距离。

它是苏家专为本家族子弟求取功名而开办的“私塾”。原来苏家,对功名的求取只放在

金钱上,认为世间若有雪花在,神门鬼门也洞开。这在苏家家谱上是有所记载的: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苏浙赈捐第十三次奖案:苏仁章捐银一

百八两,准作监生。十三次奖案两江总督册报:苏仁章捐银一百两,准予县丞衔。十三

次奖案两江总督册报,县丞衔苏仁章。捐年四十六岁,捐银五百两,准给蓝翎。

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四月二十八日,苏浙赈捐第十三次奖案:奉旨事,两江

总督册报:俊秀苏朝日晖三十九岁,捐银一百八两,准作监生。册报:监生朝晖捐银一

千两,准予同知衔。册报:同知衔朝晖捐银七百十两,准加带一级,并给与父仕昌,母

林氏,兄仁章,嫂黄氏从四品封典。

……

渐渐地,苏家感到,若使苏氏后代能当上真正的官,而不是求得像红章、朝晖这种

徒有虚名不能吃,不当喝的空衔,除了要有银钱之外,还要有比银钱更重要的东西——

学问。因此,苏家就办起了“私塾”。

私塾的先生是一位本家,名叫苏若泉。长得清癯,干瘦,整学生也是极其的严格。

他每每讲课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条戒尺,颤颤悠悠地晃动着。哪个学生稍一溜号,他

便厉声地叫起你的名字,进行提问,如果答不上来,他手中的戒尺,便挥动起来,管叫

你吃尽苦头。

一次,私塾里学习《古文观止》的《滕王阁序》篇。老先生被王勃的才情和文中的

风韵所感染,正津津有味,摇头晃脑地诵读着: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

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

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

衡阳之浦……

老先生正念得起劲,忽听见下面传来一声翻纸的声音,他循着响声悄悄看去,发现

苏戬正在那一笔一笔画着画,他立刻动了怒,大吼一声:

“苏戬!”

苏戬战栗一下,即刻站了起来。

学生们的眼睛也一齐向苏戬看去。这其中有两个人几乎为苏戬急出了一头汗:一个

是苏维春,苏戬二叔的儿子。一个是煦亭,苏戬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们都是朋友,都曾

因头脑笨吃过板子。这会儿,他们真为苏戬捏了一把汗。

老先生掂了掂手中的戒尺,一步步来到苏戬跟前,斜着眼睛觑了他一下:

“你说说,我方才念的那段文字,哪几句是世人称道的写景佳句?”说罢,又用手

摸挲一下戒尺。他早已想好了,只要苏戬眼睛一发呆,他的戒尺就回敬过去,专拣手和

屁股打。一戒尺下去,皮肉就得红肿起来。惩罚不听课的学生,他是最有办法的。他正

这么得意洋洋地想着,不料,苏戬却扬起了头,响响亮亮地说:

“先生,我觉得写景最好的是这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老先生暗暗吃了一惊,表面依旧严厉地问:“为什么上课不听讲,却画那些乱七八

糟的东西?”

苏戬眨了眨眼睛:“先生,你领着我们念第二遍时,我就记住了。”

“记住了?”老先生嘴角撇了一下,不信任地笑笑,道:“好,那你接着我方才诵

读的地方,背诵一段。真背下来,我便饶了你,否则……”戒尺依旧晃动起来。屋中的

空气愈发紧张了,连学生们喘息的声音都听得真切。老先生倒背手在地上嚓啦嚓啦地走

着……苏戬擦了一把额头的汗,便背诵起来: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

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俱,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

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

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老先生听到此处,悄悄放下手中的戒尺,内心里无比激动。教私塾算来已有二三十

年了,教过的弟子也是成百上千了,却从未见过这样的天才。他觉得眼前的苏戬和作

《滕王阁序》的王勃的才情没有什么区别。如若培养得好,将来定能成为奇才。就是从

这时候起,老先生便给苏戬吃起了小灶,把自己珍藏的好书都拿给苏戬看,至此,苏戬

长进很快。

一日,秋阳灿灿,风儿也异常爽利,明净的山野里,迷漫着果香、花香和秋草的芳

香,山鸟的啁啾声早已从山谷里传来,响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老先生终受不住山野的诱惑,带着学生来到山地间。一来,他要和学生们一同来欣

赏和感受一下大自然,二来也可顺便激发一下学生的激情。刚过一片草坡,就见一个农

夫正在赶着水车灌田,老先生立时来了兴致,当即就对学生们说:

“我出个上联,谁能对上下联?”

“什么联?先生快说。”同学们兴奋地问着。

老先生捋了下胡子,便吟咏道:“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同学们听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现出一副发呆的样子。

只有苏戬眼睛眨了眨,仔细看了看农夫。当他看到农夫手中的扇子时,忽然灵机一

动,随口说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妙!妙!”老先生当即赞扬起来,随后兴奋地说:“我再出一联。”

“先生快出,难难苏戬!”

老先生说:“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苏戬思索了一下,便说:“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好!好!苏戬真是天才。”老先生喜得几乎无法合拢嘴,一把拉住了他,说:

“你看这联怎样对?”

“请先生赐教!”

“听着。”老先生说:“此木为柴山山出。”

苏戬眉头皱了皱说:“因火生烟夕夕多。”

“太好了,太好了。大家谁还有什么好对、难对,都拿出来,今天咱们考考苏戬。”

“好!”同学们一同叫起来。接着大家就接二连三地出开对联了。

甲同学说:“竹本无心,一节不管一节。”

苏戬答:“松原有子,一概都是干包。”

乙同学说:“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苏戬答:“今夕年尾明朝年头年年年尾对年头。”

丙同学指着一处断桥说:“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

苏戬微微一笑说道:“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

丁同学接着说:“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戬猛一转身云:“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

戊同学说:“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

苏戬答:“磨大眼小齿稀稀,可推细推粗。”

己同学说:“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苏戬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门以时入山林。’”

庚同学说:“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苏戬答:“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辛同学说:“朝朝朝朝朝朝夕。”

苏戬答:“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时,本地的一个土财主徐老八捧着两个西瓜,从这儿路过,见苏戬答得这样顺畅

巧妙,觉得非常惊讶。心想,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学,岂不是事先就有准备。回想自

己当年也曾是出诗、对诗的高手,何不就此难他一难,于是就将西瓜放到了地上,说:

“小娃娃,我出个联你能答得出吗?”

苏戬看了先生一眼,对先生说:“老八,你就出吧!”老八笑了笑,拿着腔调说: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

苏戬随即便答:“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妙!妙!”老八连声说:“再给你出个怎样?”

苏戬此刻已经说得口干舌燥,便说:“我不再对了!”

“看看,败了不是!”老八兴奋地嚷着,露出一副得意的神情,连说:“我从小到

现在,就没遇见过对手!”

苏戬听了便有些光火,小嘴咕嘟着说:“你竟敢夸海口,如果你再出一联,我对上

咋办?”

老八笑嘻嘻说:“咋办?咋办都行。”

苏戬口渴得要命,看到老八脚下的西瓜,心里就是一亮,便说:“我要对上,你那

西瓜,就给我们大家解解渴怎样?”

“行行行!”老八很轻蔑地看了苏戬一眼,说:“你要真能对上我这个对,两个西

瓜算个什么!”

“好,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老八说着脑袋就摇晃了几圈,似乎思考着什么,随即便说:“小娃

娃你听着,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对吧!”于是他

将目光牢牢地盯着苏戬。

苏戬着实有些犯难了,眉宇间猝然紧皱起来,鼻翅上冒出一片细密的汗珠。同学们

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见此,老八愈发催促起来:“对呀对呀,小娃娃,怎么对不上啦!”

突然间,苏戬眸子猝然一亮,说:“你听着!”

“好!说吧!”老八呈现出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情。

苏戬脸仰起说:“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居边,合手即拿。”

“好!”同学们一齐喊了起来,接着将西瓜从老八的脚边抢了过去,砸开便吃。

老八赔了西瓜,很是沮丧,想来想去,还是不忿,咬咬牙便说:“你听着,这还有

个联。”

“什么联呀?”老先生感到异常好笑,说:“那你趁现在他们吃西瓜这功夫,说出

来吧!”

老八就摇头晃脑地说:“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苏戬吃完一块西瓜,把

嘴一抹,说道:“这样简单的对联,我本来不屑一对,可是看着你这样焦急,我也只好

遵命了!”

一边说着,一边将手中的西瓜皮朝老八扔去,随即说道: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

老八挨了一西瓜皮,本想发作,但因为讲得对对,无法翻脸,也只好红着脸连声说:

“对得好,对得好!”

今天看枕上书

紫衣白发的东华帝爱看书,还爱看佛理是个学霸

达到了九住心而专注一趣的修为境界。

那九住心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九住心是一个佛教术语,

包含有九个层次,

指奢摩他的修行过程,通过九个阶段的训练,

就可以进入心一境性,成就正定。

第一层:内住,

第二层:续住,

第三层:安住,

第四层:近住,

第五层:调伏,

第六层:寂静,

第七层:最极寂静,

第八层:专注一趣,

第九层:等持。

放一张以便理解

从下往上看,就是一个黑色乱蹿的猴子与一只黑色的大象不断净化

逐变成白色最后纯净变成僧侣乘上白象修成正果的过程。

这种东西好像很玄乎,但是好像有所悟又有很多不明白。

用比较合适的词来说是,没找到门道了。

就像我想坐一趟车而并不知道哪里可以买到它的票,多少钱,去哪里坐,什么时候发车。

想想如同我写文章,

有这个想法写好文章 可能是一个内住,有了这样一个念头,开始码字虽然一开始写的根本看不下去。

我天天坚持写,这样持续日更,还是写的不能看,但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定居并发挥作用,便是续住

天天写天天写,写上一年半载,没有舍弃这个念头 这时候还有点感觉了,有点像样 便是安住,

之后又坚持写 个三年五载,这样码字有了更多的心得,顺手多了,这样可能是近住,

至于第五层调伏,第六层寂静,第七层最极寂静,可能还没到这种状态,无法理解是什么意思,

东华帝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可到达第八层时而可以专注一趣,让我很崇拜。

至于第九层等持,在电视剧里是说帝君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可以一念成佛,也可以一念成魔。

相对于自己,这个层次暂时无法参透。

时常有人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

码字这回事,也是如修行这样,

依旧不能上班,

宅家看东华,

人帅有文化不仅能说出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还喜欢 制瓷,调香,弹箜书法,垂钓,弹箜篌,修心养性等高雅品位。

文武双全佩一把苍何剑,

印象中最早接触 东华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兵,号称东华上仙

也是摇一把纸扇,佩一纯阳剑

也是玉树临风,情路坎坷

和牡丹仙子爱的痴缠哀怨。

假设如果他俩是同一个人,哈哈,这故事何止写上三生三世,三千万世都有得说。

这部电视剧一下扩展了我的词汇量和想象力

四海八荒,原来荒是个通假字,指方向的方。

四海是指东海南海西海北海,而八方便是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西南西北。

聊斋里也有青丘狐,

封神榜里面有个妲己,

也是个九尾狐,

凤九又是个狐狸,

还是青丘帝姬

这一连起来又是巨大的亲戚家谱哈哈哈哈。

可能宅家太闲了,

脑洞大的出奇。

纪昀,字晓岚,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清代著名学者 ,曾任乾隆年间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纂官。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一、纪晓岚以才名世,号称“河间才子”。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一部《纪文达公遗集》传世。《阅微草堂笔记》共五种,二十四卷,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 《如是我闻》四卷, 《槐西杂志》四卷, 《姑妄听之》四卷, 《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陆续写成。嘉庆五年(1800),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纪文达公遗集》 ,是纪晓岚的一部诗文总集,包括诗、文各十六卷,为人作的墓志铭、碑文、祭文、序跋、书后等。

除此这外还撰写了《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三十二卷《纪文达公遗集》(上十六卷文章,十十六卷诗赋)、十卷《评文心雕龙》、六十三卷《历代职官表》、四卷《史通削繁》三十六卷《河源纪略》、《镜烟堂十种》《畿辅通志》、《沈氏四声考》二郑、《唐人诗律说》一册、《才调集》、《瀛奎律髓》评、《李义山诗》、《陈后山集钞》二十一卷、《张为主客图》、《史氏风雅遗音》、《庚辰集》五卷、《景成纪氏家谱》等。

·书法造诣

清初书法,由于康熙、乾隆等人的倡导,书家大多受赵孟頫、董其昌的影响,他的书法书写流利、圆融,显得雍容华贵,书法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苍劲多姿,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1724年(出生) 雍正二年;农历六月十五日午时纪昀出生。属龙

1727年(4岁) 雍正五年;授课于及孺爱先生,这年第一次见到父亲。

1730年(7岁) 雍正八年;参加童子试,以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

1743年(20岁) 乾隆八年;八月参加科试,获第一名;纪昀开始自满起来,次年只考了个四等。

1744年(21岁) 乾隆九年;结婚已近四年,长子汝佶也已咿呀学语。

1747年(24岁) 乾隆十二年;参加正科乡试,获第一即解元。

1748年(25岁) 乾隆十三年;春天,参加会试,由于太过自负而被挡在了进士的门槛之外。

1750年(27岁) 乾隆十五年;四月十六日,纪昀母亲去世,纪昀居丧守孝直到乾隆十七年八月。

1751年(28岁) 乾隆十六年;纪昀在家守孝,没能参加这年的会试。

1752年(29岁) 乾隆十七年;朝廷为祝贺皇太后六旬大寿特开恩科,八月举行会试,纪昀孝服刚除没有参加。

1754年(31岁) 乾隆十九年;纪昀等来了正科会试,考了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考了二甲第四,授翰林院庶吉士。

1756年(33岁) 乾隆二十一年;纪昀伴驾热河。

1758年(35岁) 乾隆二十三年;任英武殿纂修。

1759年(36岁) 乾隆二十四年;任功臣馆总纂。

1760年(37岁) 乾隆二十五年;任国史馆总纂。

1761年(38岁) 乾隆二十六年;任方略馆总纂。

1762年(39岁) 乾隆二十七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五月,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

1765年(42岁) 乾隆三十年;纪容舒前往福建看望儿子纪昀,八月回到献县崔尔庄后一病不起,不久身亡,享年七十九岁纪昀回家服丧三年。长子汝佶二十二岁,在这年乡试中名列榜首。

1766年(43岁) 乾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丑时,纪昀喜得三子汝似。

1767年(44岁) 乾隆三十二年;纪昀服丧期满,携家人上京。这年任三通馆提调兼管纂修。

1768年(45岁) 乾隆三十三年;二月,任贵州都匀知府。四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等于留在皇帝身边。六月二十四日,乾隆下旨,任王脊华为江南乡试正考官,纪昀为副考官。六月二十五日,乾隆下旨查办两淮盐引案,纪昀受牵连,于七月二十七日被定罪戍边。八月动身前往乌鲁木齐。

1769年(46岁) 乾隆三十四年;二月到达乌鲁木齐。

1770年(47岁) 乾隆三十五年;皇帝因要编修《四库全书》而诏纪昀回京。

1771年(48岁)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初一正式踏上东归之路,六月到达京城。

1773年(50岁) 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十一月,刘统勋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1774年(51岁) 乾隆三十九年;十月,纪昀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1775年(52岁) 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任《胜朝殉节诸臣录》总纂官。

1776年(53岁)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纪昀被提拔为侍读学士,担任文渊阁直阁事。九月,担任日讲起居注官。

1777年(54岁) 乾隆四十二年;戴震去世。

1779年(56岁)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纪昀被提升为詹事府詹事。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1780年(57岁)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元宵刚过,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纪昀奉旨和陆锡熊,孙士毅等共同领纂《历代官职表》至乾隆五十四年完成。

1781年(58岁) 乾隆四十六年;纪昀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1782年(59岁) 乾隆四十七年;纪昀,陆锡熊奉旨总纂《河源纪略》于乾隆四十九年完成。同年《四库全书》完成。

1785年(62岁)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乾隆在乾清宫摆千叟宴,纪昀参加。

1790年(67岁)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伴驾。

1791年(68岁) 乾隆五十六年;任《八旗通志》馆总裁。

1792年(69岁) 乾隆五十七年;纪昀伴驾第六次南巡。

1795年(72岁) 乾隆六十年;纪昀夫人马氏去世。

1799年(76岁) 嘉庆四年;正月三日卯时,乾隆在乾清宫去世。次日,和珅被削掉军机大臣,九门提督官衔。

1803年(80岁) 嘉庆八年;六月十五日纪昀八十寿辰。

1804年(81岁) 嘉庆九年;次子汝传提升为滇南知府,孙子树馨也升任刑部陕西司郎中。

1805年(82岁) 嘉庆十年;正月二十六日,命纪昀以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

二月十四日,酉时,去世。 妙语讨球

少年时期,纪晓岚就聪颖过人。一次,他和小伙伴们在街上玩球。恰好府官乘轿经过。一不小心,球被掷进轿内。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纪晓岚壮起胆子上前讨球。

府官戏弄地出了个上联,“童子六七人,惟汝狡。”让纪晓岚对下联。对得出,就还球给他。

纪晓岚一寻思,“太守二千石,独公……”“怎么不说完?”府官问。“你要是还我球,就是独公廉,不然就是独公贪。”府官一楞,只得把球还给了纪晓岚。小伙伴们都从心里佩服这个机敏聪慧的孩子。

个个草包

清朝时,大臣和珅贪婪成性。一次他新修了一座竹园,知道纪晓岚墨迹珍贵,便要他题个亭额。

纪晓岚略加思索,挥笔在纸上写了“竹苞”两个大字。和珅赶快让工匠刻成匾额,悬挂在亭台上。

一天,乾隆皇帝来游园子,见到亭台上“竹苞”的匾额,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和珅在一旁陪着笑,谁料皇帝说道:“好一个纪晓岚。这竹苞二字,拆开来不就是个个草包嘛!”

老太监

一老太监在冬天看见纪晓岚穿着皮衣,手执一把扇子(文人的习惯),感到十分好笑,遂说:“小翰林,穿冬装,执夏扇,一部春秋可读否?”

纪晓岚听老太监南方口音,对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纪昀喜欢抽旱烟,手里整天端一个大烟袋,文臣武将暗地里叫他“纪大烟袋”,有次,乾隆急诏,纪昀来不及将烟熄灭,只好把烟袋藏在靴子里去朝见圣上。烟在靴子里燃烧起来,纪昀忍着痛,希望皇上快点结束,只到裤脚冒出烟来,皇上问他怎么回事,纪昀答:“失火了!”皇上赶快让他出去救火,纪昀才颠着一只脚出去了。以后有好长时间,纪昀不得不拄着拐棍。

还有一次,编书编到最后,纪昀给皇上写“书表”总结时,奋笔疾书,一气呵成。总管事妒忌纪昀的才能,又另找了两个人编写“书表”,意图排挤纪昀。后来因为他们编写的实在不堪入目,只好把纪昀的拿来,署上他们的名字,呈给皇帝。乾隆还没看完,就问:“这是姓纪的写的吧?”原来乾隆早就了解纪昀的文风笔韵了。 乾隆四十一年春,在一片锣鼓欢腾、炮竹连天的喜庆之中,“福联升”的鞋铺开张了。店老板刘福娃欢喜万分。提起“福联升”由来,这里还有纪晓岚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因嫡亲卢家案子受牵连,被乾隆贬到乌鲁木齐充军。当时,刘福娃是京城里一小鞋匠,曾受恩于纪大学士。心怀感激的刘福娃听说此事后,冒死前去给纪晓岚送行。临别时无以为报,刘福娃送上一双亲自缝制的布靴,祝纪大学士一路走好。 光阴荏苒,纪晓岚在大漠快两年了。一日夜,皓月当空,纪晓岚闲翻《李太白诗集》,吟至“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时,京华旧事涌上心头,情不自禁之下,翻起了旧时物品。这里有皇上御赐的马褂朝靴,还有共事官僚赠送的稀物珍品。突然,纪晓岚的目光停留在一双崭新的黑布朝靴上。一时眼生,纪晓岚细细看去,鞋做的线密底厚,鞋腰,内侧用红线绣着一个小小的“福”字,

顿时想起了当日刘福娃送行的一幕,感慨到:“百姓情真啊”于是,纪晓岚脱下旧靴,穿上了刘福娃做的新靴。不成想,福娃的鞋真的给纪晓岚带来了福音。数日之后,乾隆帝一纸诏书命纪晓岚即日回京,官复原职并提升为正一品大学士。纪晓岚穿着这双送来福音的布靴连日赶路回到京城。从此以后,纪晓岚官场得意,一路顺风。这真是:福娃生福福不浅,学士升官官运通。 后来,纪晓岚派人找到了还是鞋匠的刘福娃。纪晓岚问刘福娃有什么心愿。刘福娃说:“俺就是想着,有一天能有个自己的鞋铺。”听后,纪晓岚笑着说:“好,刘福娃,有福啊,你的铺就叫‘福联升’吧!” 自纪晓岚上推七世,都是读书人。

高祖纪坤(1570—1642),庠生,屡试不第,有诗名,著有诗集《花王阁剩稿》。

曾祖父纪钰(1632—1716),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后入太学,才学曾受皇帝褒奖。

祖父纪天申(1665—1732),监生,做过县丞。

父亲纪容舒(1685—1764),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刑部属官,外放云南姚安知府,为政有贤声。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时,尤长考据之学,著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书。至纪容舒,纪氏家道衰而复兴,更加重视读书,遗训尚有“贫莫断书香”一语。

据史书记载,纪晓岚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纪晓岚的夫人姓马,马夫人直到纪晓岚七十二岁那年才去世。他有一房妾名为文鸾,是他从小青梅竹马的朋友。郭彩符是纪的侍姬之一,沈明玕是纪的另一侍姬。

纪晓岚对联精选

牛头喜得生龙角

狗嘴何曾长象牙

(上联为老和尚所出,当时纪晓岚头上梳着_髻)

小童子暗藏春色

老宗师明察秋毫

(纪晓岚参加童生试前被担任主考的教谕大人看见他拿着一根树枝玩耍,便把树枝藏在衣袖里向教谕问好)

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

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

(纪晓岚当时十岁,考官在朝中任职三年)

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

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

(考官看着门神出上联)

盲人看牡丹,心中富贵

哑巴念左传,腹内春秋

(纪晓岚的启蒙老师得了眼疾,近乎眼盲)

五月五日,五弟篮中提五粽

三更三点,三嫂床上抱三哥

(纪晓岚在家中排行第五,按照习俗,五月初五这天拿粽子给三嫂)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老师施先生把纪晓岚养的小鸟压死了,纪晓岚对上下联以报复)

水月寺鱼游兔走

山海关虎跃龙飞

(水中有鱼,月中有兔,山中有虎,海中有龙,对得自然贴切,天衣无缝)

鬓边斜插一枝带叶嫩海棠

腰间悬挂半截连毛老山药

(上联为纪晓岚赞美女友文鸾,下联为文鸾所对,山药即红薯。无意中引起一场搞笑,甚是滑稽)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鸾九声,凤九声,九九八十一声,声声鸾凤和鸣

(纪晓岚向马家求婚时,**马月芳出上联考验他)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二九佳人逢佳期

痴色痴声痴情痴梦,一个痴人说痴语

(新婚之夜,轮到纪晓岚出上联,马月芳对下联,对完后,一男一女就钻进被子里为所欲为,大干特干)

二猿伐树,看小猴子如何下锯

一马犁田,瞧老畜生怎样出蹄

(纪晓岚两个族侄玩耍爬树,折断不少树枝,被老和尚看到,出了上联,纪晓岚对下联解围)

中秋八月中

半夜二更半

(族侄的老师出上联当中秋节作业)

三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纪晓岚为铁匠写的春联)

日落香残,扫去凡心一点

炉寒火尽,须把意马牢拴

(纪晓岚为庙宇题的一副楹联。上下斟酌,上联藏一个“秃”字,下联藏一个“驴”字,加起来是“秃驴”,说得和尚没错)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

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么

(南方的太监来到北京,出上联取笑纪晓岚,含春夏秋冬四字。纪晓岚用东南西北回敬)

榜上三元解、会、状

人间四季夏、冬、秋

(上联为太监所出,纪晓岚对之,因此四季中没有春,以讽刺太监)

吃西瓜皮向东抛

看左传书朝右翻

杨氏煊字辈

杨氏宗族辈份百字谱 昌发山西籍、根源延十方。弘宗荣俊杰、敬业华吉祥。盛海波涛涌,榕枝青苗尚。学文度昆宝,习武定正纲。知谦承恕道,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