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最终的归宿到底是什么?
这个历史上真的有这个阿蛮。
谢阿蛮(717-约757),盛唐时歌舞名妓唐代著名宫廷舞蹈家。临潼人。原为民间艺人,后入宫廷。擅长《凌波舞》,表现凌波池中卫宫护驾的龙女,在波涛起伏的水面上翩然起舞。该舞由唐玄宗李隆基作曲,杨贵妃弹琵琶,宁王李宪吹玉笛,李龟年吹筚篥(古乐器)伴奏。杨贵妃赐以珍贵臂环,名红粟玉臂友。安史之乱时流落民间,至德二载(757)夏入宫重见唐玄宗,再舞《凌波舞》。
史料记载唐玄宗在洛阳梦见凌波池中龙女请求赐曲,唐玄宗以胡琴奏《凌波曲》,醒而记之,令乐工排练。撩开神秘的纱幕,可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精通音乐的唐玄宗作有《凌波曲》,人们视天子为神,故附会出以上的神话传说。 唐玄宗令宫中著名乐工演奏《凌波曲》,以供他和宠妃杨玉环欣赏,著名乐工马仙期奏告,谢阿蛮新学成一套舞,可配《凌波曲》。于是,让谢阿蛮表演《凌波曲》,颇得唐玄宗和杨贵妃喜爱。 据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载,唐玄宗曾在清元小殿举行表演会,让谢阿蛮演出《凌波曲》,为其伴奏的均为高手,宁王(唐玄宗的哥哥李宪)吹玉笛,唐玄宗亲自打被称为“八音之领袖”的羯鼓,杨贵妃玉指弹琵琶。马仙期(宫中乐工)击方响,李龟年(宫中乐工)吹觱篥,张野狐(宫中乐工)弹箜篌,贺怀智(宫中乐工)拍板,这些杰出的演奏家组成的乐队,演奏技艺和水平可想而知了。 谢阿蛮在美妙的仙乐声中,飘然登场,表演独舞,柔软的舞姿,轻盈的舞态,似空中浮云,又似晴蜒点水,表现龙宫中的仙女在波涛上飘来舞去,真可谓“凌波微步袜生尘,谁见当时窈窕身”?唐玄宗看了为之大乐,善舞的杨贵妃也称赞不已,撩起自己的袖子,褪下手臂上金粟装臂环,赠给谢阿蛮作为纪念。 唐代郑处晦《明皇杂录》也曾这样写道:女伶谢阿蛮善舞《凌波曲》,出入宫中及诸姨宅。妃子待之甚厚,赐以金粟装臂环。从中可见谢阿蛮因技艺精湛而在宫中受宠的地位。 经过安史之乱以后,宫中许多乐舞艺人流落民间。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当了太上皇的李隆基,派高力士到民间寻找宫中乐舞艺人,像张野狐、谢阿蛮等人又回到宫中。 李隆基在望京楼下,先令张野狐奏《雨霖铃》,李隆基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又令谢阿蛮舞《凌波曲》,一曲舞罢,谢阿蛮把当年杨贵妃赠给她的金粟装臂环给李隆基看,李隆基睹物思人,凄然垂涕曰:“联今再睹之,益兴悲念矣!”唐代诗人郑嵎于唐文宗李昂开成年中,寻访搜集宫中轶事,咏有《津阳门诗并序》长句七言诗,其中有“迎娘歌喉玉窈窕,蛮儿舞带金葳蕤”之句,并自注云:“迎娘、蛮儿乃梨园弟子之名闻者。”任半塘《唐戏弄》第七章《演员》“初盛中唐优伶”一节中,注郑朗此诗句中蛮儿为谢阿蛮。 谢阿蛮因为擅长舞蹈而入宫廷,并在官廷中享有盛名,日本作家南宫博考据事实写有《杨贵妃》,其中谢阿蛮作为主要人物出现。
最终归宿是个谜啊,不过,最为接近史实的是,她在马嵬之变中,被勒死的!!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后她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死时38岁。传说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被一老妇人拾去,过客要借玩,须付百钱,老妇人借此发了财。 有人说,杨玉环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免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的《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所可注意者,乐史谓妃缢死于梨树之下,恐是受香山(白居易)‘梨花一枝春带雨’句之影响。果尔,则殊可笑矣。”乐史的说法来自《唐国史补》,而李肇的说法恐怕是受《长恨歌》的影响。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主要见于一些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杨贵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说她系吞金而死。这种说法仅见于刘禹锡所用的《马嵬行》一诗。刘氏之诗曾写道:“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行,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天晖。贵人饮金屑,攸忽�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这首诗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陈寅恪先生曾对这种说法颇感稀奇,并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作了考证。陈氏怀疑刘诗“贵人饮金屑”之语,是得自“里儿中”,故而才与众说有异。然而,陈氏并不排除杨贵妃在被缢死之前,也有可能吞过金,所以“里儿中”才传得此说。 正史《旧唐书》记载:杨国忠等人被杀后,既而六军不散,玄宗遣(高)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不得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葬)于驿西道侧。 上皇自蜀还,令中使祭奠,诏令改葬。礼部侍郎李揆曰:"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乃止。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旧唐书·杨贵妃传》) 杨贵妃自缢死于佛堂中。陈玄礼及禁卫军的将官看着这个过程,确认杨贵妃已死后,再出来跟禁卫军士兵解释,"良久兵解(过了很久聚集的士兵才散去归队)"。当时杨贵妃被葬于驿站西面的道路旁边,尸体以紫色的被褥裹之。而后来玄宗密令中使改葬的时候,离杨贵妃去世已经过了一年零六个月,此时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新唐书》中的记载与《旧唐书》大致相同,由此可见,杨贵妃确实死于马嵬坡。后人传说贵妃没死,可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还有民间传说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盖另有所长。如果以“长恨”为篇名,写至马嵬已足够了,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俞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在日本也有种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死者是替身的侍女,军中主帅陈玄礼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替,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查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因而使此计成功。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大约在今上海附近扬帆出海,到了日本油谷町久津。 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1963年有一位日本姑娘向电视观众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谱,说她就是杨贵妃的后人。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也自称是杨贵妃的后裔。 由上述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有一种论点是,这些传说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这种论点认定,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高力士外传》认为,杨贵妃的死,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换言之,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这是高力土的观点。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缢杀之后,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置于庭院。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要求处死杨贵妃。如果人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那么,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除了世人痛骂之外,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即使她是人间什么绝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也不会在人们的潜在意识中产生怜悯与宽恕。全部的问题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本源。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这话虽不无片面,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那是毫无疑问的。安史之乱风雨过后,人们开始反思,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杨贵妃之死,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于是,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寄以无限的追念。 编录者坚信随着考古新发现,从科技发展观点看问题,杨贵妃下落谜底,离开史实一定会愈来愈近。根据具有正史参考价值的唐朝时许子真编著的《全唐文》卷四、三,“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一文所记载,杨玉环最少应有三个籍贯是不足为奇的。第一籍贯是生父杨 维祖籍的容县十里乡杨外村;第二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后军都督署任职的义父杨 康的祖籍;第三籍贯是当年在容州府任长吏的义父杨 琰,杨 琰祖籍陕西弘农华阴,后迁居山西蒲州永乐。 2004年,随着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完成,考证了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是当年容州府所辖14个州中的潘州(今广东高州)人,幼年被送入宫中,赐姓高。专家在研读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铭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与杨玉环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高力士与杨玉环同为容州都督府人氏,高力士的潘州家乡与杨玉环的容州普宁县家乡相距仅100公里,这一考古新发现,考证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荔枝来自何处的长期争议。
房遗爱谋反案
房遗爱,为高洋公主的驸马,著名大臣房玄龄的二儿子。提起他就会知道他的谋反,在历史上称为“房遗爱谋反案”。这件事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呢?
房遗爱剧照
在唐太宗时期,房遗爱深受太宗的喜爱,曾经官至高位。但是当唐高宗即位之后,房遗爱便被贬到了房州担任刺史,这种落差,令高阳公主和房遗爱都很愤恨。高阳公主看着李治为人懦弱,就和房遗爱商量,打算废掉李治,拥立李元景为帝。于是两人密谋发动政变,并且联合了一直与唐高宗不和的薛万彻,柴令武以及他的妻子巴陵公主,荆王李元景等人。
但是由于他们密谋出现失误,计划还未实施就泄露出去,唐高宗大怒,派长孙无忌彻查此事。长孙无忌在房玄龄在朝的时候,两人就是死对头,长孙无忌趁机清算房玄龄的后人。因为这件事,房遗爱的兄长以及三弟四弟也受到牵连,均被流放。唐太宗生前最为欣赏的吴王李恪也因为这件事,含冤而死。
这件谋反案,牵连甚广,其中房遗爱,高阳公主,荆王李元景,名将薛万彻,柴令武等一干与此事有关的人都被处死。长孙无忌在这件事中,将威胁到自己的人也都牵连进去,后世史学家称他们嫉贤妒能。
这次事件,在唐朝的高层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牵连了太多的宗族之人,很多重要的人都死在这次事件中。在武则天上台后,没有人能够阻止了,长孙无忌等人也尝到了痛苦的滋味。
房遗爱扮演者房遗爱这个人物一直是很多古装影视剧中的宠儿,从2001年到2014年一共有四位著名演员扮演了房遗爱,这4位房遗爱扮演者分别是潘粤明,叶鹏,娄亚江和朱晓辉,4人饰演的房遗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都无一例外的把房遗爱这个人物的神韵演了出来。
朱晓辉版房遗爱剧照
房遗爱扮演者第一个就是潘粤明,他在2001年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大唐情史》中扮演了房遗爱,这个版本的房遗爱是后来最受好评的一个版本,潘粤明把这位盛唐著名的人物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而且潘粤明把细节处理的很到位,拍摄杀青之后两位导演都称赞说,潘粤明饰演的房遗爱非常有特点,也非常能俘获观众的心。
房遗爱扮演者还有一个杰出代表就是在2006年的《贞观之治》中,这部影视剧是央视花了大价钱投资的,由著名演员叶鹏扮演房遗爱,这一版本的房遗爱外形非常俊朗,深受很多女粉丝的好评,所以直到现在这一版本还在不断重播中。
2014年的电视剧《隋唐英雄》中由娄亚江演员饰演房遗爱,娄亚江饰演的方叶是最有料的一个版本,编剧把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爱情故事描写得凄婉动人,所以两人之间有大量的对手戏和感情戏,对于娄亚江的演技是很大的一个考验,不过,这位演员很完美的诠释了房遗爱这个人物的弱点和特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唐房遗爱房遗爱,是唐代著名大臣房玄龄的第二个儿子,他的妻子是唐太宗的第十七个女儿高阳公主。他娶了高阳公主后,深受器重,曾担任太府卿、散骑常侍,之后被封为右卫将军,之后随着唐太宗出征,由此看出房遗爱深受太宗喜爱。
房遗爱剧照
房玄龄死后,按照规定由房遗爱的兄长继承银青光禄大夫,但是高阳公主要挟,想让自己的驸马继承这个爵位,这个要求遭到了唐太宗的回绝,因此高阳公主很是不满。
高阳公主为人专横霸道,曾经与玄奘法师的高徒辨机和尚私通,这件事一直没有被人发现。有一次寺院来了小偷,发现了高阳公主送给辨机和尚的金枕头,辨机和尚因此被腰斩,高阳公主也因为此事失了宠。
在唐高宗即位后房遗爱被贬到了房州担任刺史,夫妻二人皆愤愤不平。于是密谋联合一直与唐高宗不和的薛万彻,柴令武,打算发动政变,但是事情安排布置不机密,计划还未施展便暴露出去了。唐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万李恪也牵扯进去了。审理下来的结果是,与这件事相关的一切人等皆被赐死,包括高阳公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
据闻,韩国南阳房氏大宗会向中国展示了他们的家谱,称他们的家族是房遗爱的后人。据闻,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派个重臣之子组成“八学士”团去朝鲜进行文化交流,其中就有房遗爱的儿子。
房遗爱和高阳公主房遗爱为唐太宗的第十七个女儿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是著名大臣房玄龄的二儿子。在唐玄宗时候,房遗爱受到了唐太宗的宠爱,官至高位,可谓春风得意。
高阳公主剧照
有一天,抓到了一名小偷,搜查时发现了一个金枕头,一盘问知道这是在寺庙偷的。审问之下,得知这金枕头是玄奘法师的高徒辨机和尚的,原来是高阳公主赠与辨机和尚的,唐玄宗得知高阳公主居然私通和尚,大怒之余,将辨机和尚处以腰斩。高阳公主因为这件事,对唐玄宗怨恨,唐玄宗也因为这件事不再宠爱高阳公主。
唐玄宗死后,唐高宗李治即位,房遗爱被贬至房州担任刺史,两人密谋发动政变,打算废掉李治,改拥立李元景为帝。他们联合其他人,名将薛万彻,柴令武及他的妻子巴陵公主等人。但是事情不机密,被长孙无忌发现,唐高宗下令让长孙无忌审查此事。
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李恪也牵连进来,含冤而死。房玄龄生前与长孙无忌是对头,长孙无忌借助这个机会,将房玄龄的后人都清算了,房遗爱的兄弟三人也受到牵连被流放。直接参与这件事的人,也都被刺死了。
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这次谋反,惊动了唐朝的高层,牵连宗亲甚多,对唐朝的影响是极大。武则天上台,因为宗亲被灭太多而没有人有能力阻止,长孙无忌最终也死在武则天手下,也算一报还一报吧。
房遗爱为什么谋反房遗爱为什么谋反一直是史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唐代留下的很多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记载房遗爱谋反的真实原因,而后代的史学家推论说房遗爱之所以敢干这样不忠不孝的事儿,是因为受了高阳公主的挑唆,高阳公主对于自己的父亲除去自己的情人这个举动非常恼火,所以在父亲死后联合丈夫房遗爱发动了这出历史上有名的宫廷政变。
其实关于房遗爱为什么谋反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虽然房遗爱的妻子高阳公主性格比较偏激,但是如果继位的皇帝有手腕、雷厉风行的话,相信两个人也不会这样干的,所以唐高宗李治软弱的性格导致了房遗爱和高阳公主两个人的大胆举动,否则两个人就会在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就发动这场政变了。
只是历史书上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所以房遗爱为什么谋反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这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宫廷政变也没有一个完美的解释。但是不可怀疑的是由于房遗爱的谋反,房家的后人遭到了长孙无忌不留情的清算,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个人一直是政治上的死敌,有了这件事长孙无忌当然要好好报复房玄龄了。
房遗爱谋反一案还牵涉到了当时的吴王李恪,李恪是当时备受赞誉的一位王子,只不过因为他的出身不好,血统不正,所以不能够继承王位,而房遗爱谋反一案被查清时,他也被冤枉了,判处了绞刑。
山东千年蟠龙古井的历史是:
盘龙古井位于山东新泰市龙廷镇掌平洼村。明洪武初年建立的村子,据当地的碑文、家谱记载,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迁到此地,最早迁入这个村的是杨、陈两个姓氏,其他姓氏逐步入迁。
目前该村已经发展到17个姓氏,全村400户左右,1200余人,因村子地处九顶凤凰山下,且四面环山,中间洼地形似手掌,因而得名“掌平洼村”。
蟠龙施法
很多年前,天逢大旱,太阳曝晒,碧绿的庄稼田成了衰草地,翠绿的树木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杈。大地失去了生机,饥民遍地,叫苦连天。
东海龙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蟠龙时常偷跑到人间游玩,龙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将他交给三元仙君严加管教。他聪明好学,三元仙君视他为宠儿,把那套看家本领——变幻莫测的仙术全教给了他。
一天,他又偷偷地跑到人间玩。可是,眼前的景象使他大为吃惊:已是播种季节了,田地里连个人影都不见,他看到失去了生机的大地,心象捅了刀子。他不再玩了,用三元仙君教给他的仙术,晃起那条灵巧的尾巴向空中扫了个半弧。霎时,天空布满乌云,接着“哗哗哗”地下起了雨来。
--蟠龙
杨玉环最终的归宿到底是什么?
本文2023-10-01 19:11:0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