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惠子孙曾两遭“灭门之灾”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5收藏

柳下惠子孙曾两遭“灭门之灾”,第1张

柳哲

我研究家谱二十余年,收藏家谱不计其数。和圣柳下惠后裔世代传承2700多年的《展氏族谱》,尤为罕见,极其珍贵。根据该族谱的记载,柳下惠子孙,曾经在其身后,遭遇过两次鲜为人知的天灾人祸,两次遭遇“灭门之灾”。一次因“满门抄斩”,子孙几乎被杀尽斩绝;一次因山东“蝗灾瘟疫”,子孙几乎因瘟疫死绝。如今闻之,仍不禁毛骨悚然,令人心有余悸!

我手头的《展氏族谱》,是光绪乙酉年木刻本、民国5年平阴共和石印局的石印本与展氏家族1985年的重修本。据说孔府档案,还保存有更加古老的道光版本。由于世代传刻,内容大同小异。该族谱传承有序,谱系完整,一代不缺,从柳下惠至今,约已传承90代。柳下惠上追溯至黄帝,下可代代相传到如今。单从柳下惠算起,该家谱也比媒体报道的“世界上最长的孔子家谱”早160多年,毕竟孔子比柳下惠晚出了160余年。

根据该族谱记载,始修谱系的是柳下惠8代孙展迈。其族谱记载道:“展迈,字子越,不求利达,锐志潜修,仰承先德,创修世系,以垂于后。”柳下惠10世孙展瑞,又进行了第二次续修,其家谱有这样的记载:“展瑞,字伏图,瑞祖景慕先烈,介节自持,仰述祖德,垂为家范,与世系自终始焉。其言曰:‘派衍周公,宗鲁道范,夫圣妻贤,三黜不去……’”之后历经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以迄于今,展氏子孙续修族谱达十余次。

该族谱记载“始祖和圣,讳获,字季禽,鲁公族上大夫,食邑柳下,谥曰惠。生于故县,长于堰头,葬于故赵村。二代:喜,鲁公族,上大夫。子一庄叔。晖,子一虞叔。三代:庄叔,字恪,鲁公族,上大夫,与季文子同朝,季氏专政,不能有为。子二:大闲,被害;卓。虞叔,子二:既辅、明吾。四代:大闲,被害,无子;卓,字孟立,鲁公族大夫,与公子子仲相交善,遭南剻之叛,平子怒,子仲因误卓与同谋,戮其满门,临难大呼:‘无辜受戮,天其鉴之,凡我族人,倘有漏网,勿仕宦途’。子二:淇、溱;既辅,被害;明吾,被害。五代:淇,被害。溱,在外戚家,闻凶变,逃于齐,改姓柳。子二:如心、念祖;六代:如心,归鲁复姓,子一岐;念祖,未归鲁,姓柳。其后有仕于秦者,家于河东者,迁居解县者,散处远乡,不便合谱,故谨记其事,使族辈知柳展一本同体之由也。”

根据以上内容记载,可知柳下惠的曾孙展卓,因为与公子子仲同相,而后蒙冤罹难,遭遇灭门之祸。根据族谱所载,被杀的就有5人,唯一一个漏网躲过灭门之灾的是柳下惠5世孙展溱,由于当时他在外戚家,听到凶变后,逃避到齐国,改姓柳,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回到了鲁国,恢复展姓,成为现在展姓的祖先,另外一个儿子仍姓柳,应该是现在柳姓的祖先。

根据该家谱记载,柳姓是展溱因避祸而改姓,与柳氏因柳下惠“食采柳下,因以柳为姓”的传统说法,有很大的区别。该族谱的发现,对于柳姓的来源,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新史料。

据查,柳下惠子展喜、孙展庄叔、展虞叔等,在史书上均有记载,可见该族谱资料可信度极高。过去史书对展喜、展庄叔、展虞叔虽有记载,但不知道他们与柳下惠的明确传承关系。该族谱的发现,对于许多历史人物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珍贵史料。

根据该族谱记载,柳下惠15代孙“展孚”名下,有这样的记载:“祖遗简册,遭秦苛政,追焚一空,终日号泣”。至今读之,作为后人的我,仍扼腕叹息,痛惜不已。至今鲜见柳下惠的著作,应该与这次“焚书坑儒”大有关系。

根据该族谱对柳下惠20代子孙,有如此的记载:“自汉平帝元始元年,山东大旱,有蝗虫兼有瘟疫,人死七分,逃灾者十有八九,齐鲁几无人矣。”从上可知道柳下惠20代子孙,曾遭遇过一次天灾人祸,子孙几乎因瘟疫死绝。据家谱记载20代子孙共55人,明载病亡者31人,无后者22人,有后者仅仅5人,21代仅有13人(无子者,仍有4人),比前代锐减了4倍。该族谱对21代孙展武,有如下的记载:“展武,字国柱,号绍光,公性至孝,因父多疾,乐意岐黄之术,随精于医。”也许因为展武的精于医术,20代的展氏族人,没有因瘟疫和大旱而死绝,展氏一脉才得以延续,三千年族谱,也才因此得以保存至今,可谓庆幸至极!

展氏族谱,从黄帝而下,周文王、周公、伯禽、鲁孝公、柳下惠直至当代,一脉相传,从未间断。该族谱应该是保存完整的世界上最长的家谱之一,它是一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文物,我与展氏族人将共同去努力,将它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做好展氏族谱的研究、宣传与保护工作。

从建筑艺术和建造技术来讲,柳氏民居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坤门乾主,巽门坎主,极符合我国传统的风水堪舆理论。柳府各种配套设施相当齐备。像各府第的后院,上有铁丝网覆盖,下有地道家家相连,院院相通,号称“天罗地网”,并配有警铃、防火墙等。而更让人惊叹的是“河东世泽”的宅院的大门,它共有十二道门栓,其中六道软栓,六道硬栓。即便是身处院内,不知情者也不容易打开此门,足可见柳府之戒备森严、防护意识之强。究其原因,其一当作防盗之用,其二亦或还作防战乱、政乱,作避难之作,可谓用心良苦。另外柳府还建有后花园、观河亭、赏景亭、小戏台等供娱乐,并有专供成年少女居住的闺绣楼、梳妆台等。柳氏民居从其建筑艺术、工艺质量、建造技术来看,水平之高,布局结构之考究,文化底蕴之深厚,在我国古代民居中实属罕见。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柳氏民居是一个艺术的殿堂,让人不解的是这个偏远的小村落何以保留了那么多的艺术精品,那些名人丹青、大家墨宝、家训碑碣、精美壁画,无不让人惊叹不已。仅名人书画碑就多达40余通,特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书法碑刻在我国北方也少见,这个偏远的地方却完好地保存着,尤其王阳明与朱熹这两大对立学派代表人物的书法碑刻同时在此发现,表明柳氏宗族博采众长,取各家学派精华为已所用的心迹。更让人称绝的是这里发现了被誉为“画圣”的唐代名画家吴道子的三通画碑,其中之一为《圣贤十哲图碑》,题材为孔子向十大弟子讲述尧舜的故事的场景,画中人物形态各异,衣带飘逸,线条流畅,有题款三处,吴道子画碑在全国也少见,他的画迄今未见真迹,仅有摹本《天王送子图》可反映其画风,因而其画碑也弥足珍贵。

更让文化人流泪的是,原藏于西文兴村柳增寿家的《柳氏族谱》以及《柳氏继志堂家谱》,是研究柳宗元与西文兴村柳氏族人宗支源流关系的重要实证。1978年,有人发现此物后当即抄录下来。谁知1997年柳增寿去世后,其侄孙竟将《柳氏继志堂家谱》当废纸卖掉了,至今原件无处寻觅,传世的只有那位有心人抄录下来的文字。

前些年,村民们保护文物的意识更为淡薄。为了建设“文明村”,有人竟把村里的文庙、圣庙、祠堂、环山居等古建筑都陆续拆掉了。这些建筑虽然破旧,但记载着小村的历史,一旦被毁,西文兴村的文化价值就失去了特有的见证物。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近年,随着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人不断到此探访,西文兴村的柳氏村民们,从客人惊诧的眼神中,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当他们得知以往被熟视无睹的司马第、中宪第、河东世泽等八大院落以及这些院落里千姿百态的门头、斗拱、楼栏、雀替、窗花、门棂,竟是价值连城的文物时,大家都惊呆了。村民们慢慢醒悟过来:要想脱贫致富,只要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东西,就有希望。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柳栓柱,是柳氏第21代族人,他正在发动族人全力保护祖先留下的这笔最珍贵的遗产。

如果说,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是研究三晋富商豪门的“化石”的话,那么至今还生活着200多人的柳氏民居,就是研究三晋名门望族的“活化石”。这里的居民还在进行着形形色色的生存活动,包括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特定的地方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

“三变”出自《论语》,子夏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起来好象有三种变化,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很严厉。 

“三复”出自《论语》,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三复,就是书读三遍。

“三接”出自《易经 晋卦》: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三接,就是一天被皇帝三次接见。

家谱中的柳永及其《劝学文》

柳哲

柳永的词,可谓千古一人。不过后人总是津津乐道他的风流韵事,我总觉得有些不靠谱。一般人对柳永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宋人笔记和小说家冯梦龙所著的《喻世明言》第12卷《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篇小说的印象。历史小说是允许虚构的,但后人以小说为依据来认识古人,可能就不免南辕北辙了。

作为河东柳氏后人,我为此常感愤愤不平。经过多年搜集各地的柳氏宗谱,我发现了多种家谱对柳永都有记载,柳氏后人对柳永的文章与道德都是推崇备至。一般的读者,可能无法看到这些家谱,我特摘录部分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据《泾川柳氏宗谱》(嘉庆21年)记载:“公讳永,字三变,宋仁宗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屯田先生。尝作词,辑之名曰《柳氏乐章集》,见者嘉之,诗曰:

斯文奕世仰公传,天赐繇裔启后贤。

梓里邑中沾化育,万家黎庶庆重天。

章章乐府称佳句,集集新诗荫海边。

当时手泽今还在,六合弥闻动地欢。”

据《京江柳氏宗谱》(光绪17年)记载:“仁宗时,耆卿(柳永)亦饶有文誉,而于音律尤精,东坡每见其词,自谓不及。特不拘小节,未获大用,卒葬丹徒土山,详于县志,而同时有柳涗者(笔者注:据史料记载,柳涗即柳永之子,字温之,宋仁宗庆历六年贾黯榜进士,曾官著作郎及陕西司理参军。柳永之子入籍镇江并载入地方志,更是证实了镇江柳氏为柳永之后),世居丹徒,登宋庆历六年进士,历仕俱有惠政,哀耆卿之后(笔者注:由于家谱遭毁,后人修谱竟然不知柳涗乃柳永之子,实在遗憾。),而收恤之,此丹徒柳姓之始见于者也。及南渡,高宗绍兴十八年,柳仲永复登进士,载于郡志,非其苗裔耶!”

镇江8世孙柳蓉作《重修宗谱例言》中写到:“盖自宋耆卿公,始居润,厥后高宗南渡,兵火相仍,前此谱牒,荡焉无存。”

《楷人柳公暨元配封宜人张太君合葬墓志铭》中亦写到:“按状,柳为河东右姓,其先以和圣食邑柳下,因以为氏。自六朝至唐宋,代有传人,庆历间,耆卿先生侨寓于润,殁葬丹徒之土山,载在郡志,是为吾郡柳氏始祖。”

《京江柳氏宗谱》(卷4)世系表中对一世祖柳鲲有如此记载:“宋工部屯田员外郎耆卿公迁润,其后世居之。世系中断,前代无考。京岘山祖茔,公与月溪公居其末二冢,其上尚有五冢,生卒名字俱缺。”

从以上《京江柳氏宗谱》的记载可知,柳永“侨寓于润”,“卒葬丹徒土山”。今江苏镇江柳氏为柳永之后,包括著名学者柳诒征、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等皆应为其后裔。

笔者在《古文真宝》一书中,发现收入了柳永的《劝学文》,可知柳永的为人与治学的态度,与其河东先人一脉相传,也可说明柳永是一位治学严谨,道德诗文俱佳的醇儒,并非断子绝孙,死无葬身之地,要靠妓女筹钱安葬的“花花公子”。据史料记载,柳永三兄弟皆中进士成名宦,文播四方,名传千古,而其子柳涚和侄子柳淇亦能高中进士,并非偶然,与柳氏家风家学有关。今录柳永的《劝学文》如下: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柳氏属地]

河东郡,今山西省夏县一带。

[柳氏来历]

据史书记载,典故“坐怀不乱”中的柳下惠就是柳氏的始祖。《元和姓纂》中说,周公孙鲁孝公之子展,有裔孙禽,食采于柳下,遂以柳为氏。因禽生前坐怀不乱之美德,死后封其谥号为惠,史称“柳下惠”。

[柳氏名望]

说到柳姓名人,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哲学上也有独到见解,倡导“元气”说,著有《河东先生集》。柳公权,唐代大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其书法笔力遒劲,自成体系,尤以正楷知名。柳永,宋代著名的大词人,词作传诵千古,历久不衰。除了以上三位以外,柳姓名人还有如春秋卫国的柳庄、南朝诗人柳恽、宋代散文家柳开、元代文学家柳贯等等。

我是云姑娘,喜欢我请关注我

电视剧经常出现认祖归宗,他到底有多重要呢?对于家谱你又有多少了解呢

家谱文化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中国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更是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家谱文化的意义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古代颜氏家训、柳氏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等都是德育很好的教材。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得史书更加准确与完备。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为了保护族谱文化承传,专家学者正在呼吁“中华家谱”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此,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了解一些家谱知识都是必要的。

家谱文化的源流

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介绍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家谱还有一个意义就是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正史的记录毕竟是有限的,范围也太广,而家谱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有利补充,更加生动。如果我们现在珍视和珍藏好家谱,那么也是将来子孙了解我们的一个范本。”

关于中国家谱的起源问题,历来就有几种说法:一说起源于周代,一说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一说起源于宋代,更有一说起源于周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家谱甚至更以前的口头家谱和结绳家谱。我们认为,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比较可信。尊重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朴素的祖先信仰,不仅我国,而且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大的国家,也都存在浓厚的祖先信仰。韩国保存了很多完好的家谱,他们的总统卢武铉、卢太愚都曾经到我国山东来认祖寻根。

中国一直都说认祖归宗,外国人都来认祖寻亲的,我们不该认祖寻亲吗?

育龙兄,名柳育龙,网号寒星灼日。陕西蓝田人,祖河东柳氏,其为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后。

育龙博学,精创作,通文辞,小说、散文、诗歌均有创建,成就斐然。近几年转战文史研究领域,成绩显著。著有《焦岱史话》、《文化视域中的辋川图景》《历代蓝田作家研究与评述》等地方史,又欲修《柳氏族谱》系列,如《家谱与寻根》《历代柳氏家训集释》《柳姓寻根》《柳姓史略》《柳谱自备录》等计二百余万字,博学浩瀚,著作等身,实八零后之楷模。

与育龙兄相识约莫算来已近十载,初识育龙兄,为人豪情达练,已独创刊物,名曰《8090风》。是时我初入社会,困顿于贫贱,育龙兄屡屡勉励,并在自己刊物上发表拙作,实动人心。之后我困于书房,育龙兄已是社会名流,身价攀升,期间依然不免对我关照。育龙兄多次邀我谈谈其作品,文风,深感水平有限,不敢妄加评判,之后书信两封,徒勉励之言耳!今管中窥豹,略加简析也。

一、育龙兄文风之“博”。

育龙兄博学多长,通于佛学、经学、文史等,故育龙兄文风博,涵盖广。其作品地方文史及谱学著作可见其史学功底深厚,其随笔诗词见其文辞深厚,另其作品往往涉佛学、经学、杂学等,见其学养深厚如《对方言的忧虑》。故其博乃其文风之一也。

二、育龙兄文风之“广”。

博领域之说也,广范围之谓也。育龙兄之文上起秦汉,下至当下,涉及民治,国治、法治。家谱、道德、人伦等无所不及。其上到《柳氏家训》下至《中国人口史》涵盖千年,故此范围之广乃其二也。

三、育龙兄文风之“朴”

初读育龙兄文章,平平之词,淡淡之谓,实无惊奇之感。愈加深入愈觉味之甘醇。如散文《父亲的打油诗》、《在冬天怀念一个人》、《诗人真不如农民》等,此类作品古朴平淡而属人人之心音。

育龙兄作品广博,文辞深厚,使其身居要职,先后担任《8090风》实体杂志执行主编,8090风文学网主编、名誉主编。被评为:“大别山十大新锐诗人”等。

育龙兄曾与我约言欲选关中四大才子,而今我虚名加身,育龙兄实至名归,当属关中才子之首,八零后标兵也!

李凯凯,2017-03-31

注:李凯凯,陕西旬邑脑瘫儿,有作品发布。

柳下惠子孙曾两遭“灭门之灾”

柳哲我研究家谱二十余年,收藏家谱不计其数。和圣柳下惠后裔世代传承2700多年的《展氏族谱》,尤为罕见,极其珍贵。根据该族谱的记载,柳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