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的皇后妃子都是那几个姓氏
清朝皇后妃子的姓氏有很多,并不是只有那几个,例如皇后的姓氏就有博尔济吉特氏、钮祜禄氏、佟佳氏、赫舍里氏、乌喇那拉氏、富察氏、辉发那拉氏、喜塔腊氏、阿鲁特氏、那拉氏。
但是所有的皇后妃子都是旗人。这是由于清朝初期的制度规定的。
在清朝,八旗子弟是专门为国家办差当兵的人口,属于国家兵源,数量有定额,一旦与普通百姓通婚就势必增加新生人口的数量,这样会造成国家兵员过多,养兵的财政资金就会紧张。所以清代的旗人必须在旗内通婚,以控制在一定数量内,即使皇室也不能例外。
清代嫔妃是广泛在八旗内选拔,理论上普通旗人也会有机会。但真正获得高位升到皇后或贵妃一级的却只有那么几个姓氏。
这与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关,在满族的先民女真人时代,作为北方游猎民族,氏族交换婚制十分流行,即两个或更多氏族出于共同利益结成的部落联盟,在同一联盟内的氏族以子女交换婚姻的方式实现世代联姻,以巩固部落群体的长期默契。
满族入关后皇室仍然沿袭着八旗满洲贵族与东蒙古贵族世代通婚的习俗。而且这种习俗已经上升成为满洲上层贵族与蒙古上层贵族之间的政治需要。巩固政权的意义重大。
同时满族入关后接接受了汉族的礼仪和家庭地位观念,八旗满洲特别是建州女真本部的各大氏族,由于他们的军事成就,逐渐晋升到了更高的级别,形成了清王朝核心的上层贵族群体。
按照门当户对的儒家礼法,皇室选择婚姻仪式时优先考虑开国元勋的家族子女,原因很简单,他们高贵的家庭配得上皇家的身份。然而,满蒙旗人家的普通女孩进宫后,即使得宠,也只能作为低级的常在、答应等等,因为她们的家庭背景太低了。
虽然如此,但是基本上不会出现近亲结婚的情况。因为清代一个满洲贵族家族人数众多。
例如“英额纽古录氏”是清皇室世代联姻的家族之一,在乾隆年间,这个家族的家谱中,仅在谱的男性就有330人,由此可推断出供皇室选择的未婚女性有多少。
而另外一个更大的家族“沙济富察氏”,在同一时期在谱的男性人数超过400人以上,三代以外的各支远亲送去选秀格格达到10名不成问题。
还有东蒙古的“科尔沁博尔齐吉特氏”有很多的家族支系,送与皇室结亲的女孩完全可在三代以外,甚至五代以外选择。 同样爱新觉罗氏也是一样庞大的家族。试想在这些大家族之间进行联姻,近亲结婚是不可能的。
扩展资料:
选妃过程
先是选秀女。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叙述了挑选八旗秀女的做法:
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皆备选。嘉庆十一年,命汉军自笔帖式,骁骑校以上女子备选。十八年,命满洲蒙古自护军、领催以上备选。其拜唐阿(执事人)、马甲(清代八旗骁骑营马兵的别称)以下女子不备选。
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列。有应挑而以病未与者,下届仍补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于本届合例女子之后。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
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镶黄之满、蒙、汉亦分三处,每一处亦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识行。首正黄之满洲,而蒙古,而汉军。
继以镶黄之满、蒙、汉。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候门启,以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而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至直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
选毕者,复以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素谓之排车。闻旧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争路不得进,不特坠珥遗簪而已。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定此法,人皆称便。又内务府三旗挑选,亦排车在地安门之沙滩地方。
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要留者,谓之撂牌子。
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州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年若干岁。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
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顺治帝就废过顺治八年(1651)八月册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朝宫廷选美,即所谓秀女,首先必须是血统纯洁的官员的女子,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在保证血缘和社会地位高尚的情况下,才讲女子的美貌与素质。
在八旗子女内部“选秀女”形成定制以后,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轻的旗籍女子被选到宫中,不仅皇帝的后妃要从这些女子中挑选,有的秀女还有可能要配给皇帝的近支宗亲。选择作为后妃的秀女有严格的条件。
清制规定秀女一般从满、蒙八旗中遴选,凡年龄在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须参加阅选。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经过选秀女这一关之后,才能论及婚嫁。
秀女年满十三岁称“及岁”,超过十六岁称“逾岁”。“逾岁”者一般不再参加挑选。如因故未能阅选者,则必须参加下届阅选,否则虽至二十余岁亦不能出嫁,违者将受惩处。
凡应选的旗女,在未阅选前私自与他人结婚者,也将由该旗都统参查治罪。即便是因为残疾不具备选秀女的条件,也要经过各旗层层上报,最后由本旗都统呈报给户部,再上奏皇帝认可后,才能免选。
凡届挑选秀女之期,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应阅女子年岁等,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呈报都统,然后汇报户部,户部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何日选看秀女后,户部马上再行文各旗都统,各旗造具秀女清册。
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这算是第一次挑选。
凡经太监挑选被记名的,须再行选阅。这是第二次挑选,凡不记名者,听本家自行聘嫁。如各旗官员女子,因有事故,不及与选者,下次补送选阅。
未经阅看之女子及记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分别议处。被选秀女的年龄,必须是13岁至17岁的未婚女子。经太监两歇挑选后,最后报皇帝选定,或被纳为妃嫔,或指婚给亲王或王子为妻。
选中被记名的秀女,在记名期内(一般为五年)不许私相聘嫁,违者上至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下至旗长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处分。选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复选,而记名期已过,那么,这样的女子只得终身不嫁了。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
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清朝后妃制度
有四位,分别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追封)。
1、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孝诚仁皇后,(1654年2月3日-1674年6月6日),赫舍里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辅政大臣索尼孙女,领侍卫内大臣赫舍里·噶布喇之女,一妹平妃。清代唯一一位赫舍里氏皇后。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十三日,皇后生下嫡长子承祜(之後夭折)。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皇后因产子胤礽而崩逝,康熙皇帝悲痛不已。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康熙取得皇祖母孝庄文皇后的慈命同意后,康熙皇帝给皇后年仅两岁嫡次子胤礽预立皇太子作为康熙皇帝的预备储君(清朝祖训生前不事先预立太子)。
在十二月十三日,适逢已夭折嫡长子承祜生祭,康熙亲自举办正式授胤礽封皇太子盛大典礼。也是大清帝国历史上康熙皇帝唯一公开承认的太子。
2、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孝昭仁皇后(1653年-1678年3月18日),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二任皇后,清朝开国名将额亦都孙女,辅政大臣、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鳌拜义女,清代最后一位居住在坤宁宫的皇后,同时也是坤宁宫的最后一位主人。清代首位钮祜禄氏皇后。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入宫为妃(位号不明,康熙皇帝初无赐册封号)。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正式册封立为皇后。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崩于坤宁宫。(隔日)二月二十七日,奉安大行皇后灵柩梓宫於坤宁宫中正殿。
二月二十八日,奉移大行皇后梓宫于武英殿。三月二十五日,奉移梓宫於巩华城与仁孝皇后赫舍里氏同安于殡殿。闰三月二十一日,册谥为孝昭皇后。
四月,恭点孝昭皇后神主。是日、恭奉神牌。升祔奉先殿。奉安于仁孝皇后神牌之右。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二月,恭捧孝昭皇后神位。入奉先殿。以孝昭皇后梓宫、至陵所。奉安于享殿。三月初八日,移孝昭皇后梓宫、安葬地宫。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六月,升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九月,恭上尊谥,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仁皇后”。
乾隆元年三月(公元1736年),加上尊谥安裕二字,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钦天顺圣仁皇后”。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四月 ,加上端穆二字,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3、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孝懿仁皇后(约1653年—1689年8月24日),佟佳氏,满州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领侍卫内大臣、承恩公、国舅佟国维女,世祖孝康章皇后亲侄女,因此也是康熙帝的嫡亲表妹,同父异母妹妹悫惠皇贵妃。康熙朝首位贵妃,唯一的皇贵妃。第三任皇后。清代第二位佟佳氏皇后。
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贵妃。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孝昭仁皇后崩逝,自此康熙十多年时间未立皇后,时为后宫份位最高的贵妃佟佳氏主持后宫。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封为皇贵妃。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六月十九日,生皇八女,闰六月殇。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佟国纲请归满洲,自此,佟氏由汉军旗抬籍入满洲镶黄旗,为佟佳氏。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七月初八日,皇贵妃病重。
初九日,立为皇后,颁诏天下。初十日,申刻(下午三点至五点),皇后于承乾宫逝世。初十一日,奉安大行皇后梓宫于皇后居住的地方承乾宫正殿,帝辍朝成服妃嫔皇子以下咸成服。
十三日,奉移大行皇后梓宫至朝阳门外享殿,帝亲临送。九月二十二日,册谥为孝懿皇后。十月十一日,奉移孝懿皇后梓宫往景陵,帝亲临送。十一月二十八日,以孝懿皇后神牌、升祔奉先殿。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六月,升祔圣祖庙。尊谥并加仁字。雍正元年九月,恭上尊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奉天佐圣仁皇后”。升祔太庙。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十一月,(乾隆)恭加上尊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奉天佐圣仁皇后”。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四月 ,恭加上尊谥曰:“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4、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追封)
孝恭仁皇后(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满洲正黄旗人,包衣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清代唯一一位乌雅氏皇后(追尊)。
康熙十二年(1673年)正月,经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拔入宫,时为宫女,年14岁。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时年19岁。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十三日,单独封为德嫔,时年20岁。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生皇六子胤祚,时年21岁。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与惠嫔、宜嫔、荣嫔三位一同晋升妃位,册封为德妃,时年22岁。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初一,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五公主)。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闰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七公主)。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生皇十四子恂勤郡王胤祯。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驾崩,雍正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时年63岁。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重,雍正帝亲至永和宫,昼夜侍奉汤药。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丑刻(深夜一点至三点)皇太后崩,终年64岁。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
乾隆、嘉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扩展资料:
康熙帝嫔妃列表:
1、皇后(4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追封)。
2、皇贵妃(3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3、贵妃(1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4、妃(11位):顺懿密妃王氏、纯裕勤妃陈氏、惠妃叶赫那拉氏、荣妃马佳氏、平妃赫舍里氏、宜妃郭络罗氏、宣妃博尔济吉特氏、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万琉哈氏、良妃卫氏。
5、嫔(10位):熙嫔陈氏、僖嫔赫舍里氏、端嫔董氏、静嫔石氏、安嫔李氏、敬嫔王佳氏、襄嫔高氏、穆嫔陈氏、通嫔纳喇氏、谨嫔色赫图氏。
6、贵人(15位):勒贵人、布贵人兆佳氏、袁贵人、蓝贵人、尹贵人、文贵人、新贵人、马贵人、常贵人、伊贵人、贵人郭络罗氏、贵人纳喇氏、贵人纳喇氏、贵人陈氏、老贵人(一说为雍正帝妃子)。
7、庶妃(4位):庶妃钮祜禄氏、庶妃张氏、庶妃王氏、庶妃刘氏。
8、常在(9位):瑞常在、常常在、尹常在、禄常在、徐常在、石常在、寿常在、色常在、贵常在(贵答应)
9、答应(9位):妙答应、秀答应、庆答应、灵答应、春答应、晓答应、治答应、牛答应、双答应。
——爱新觉罗·玄烨
——孝恭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
——孝诚仁皇后
皇家的族谱叫做皇室世系,它记录了皇室成员的出生、婚姻、死亡等重要信息,是皇室的重要历史资料。皇室世系的历史和意义非常深远,它不仅是皇室的家谱,更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
皇室世系的历史
皇室世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皇室世系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夏朝和商朝时期。在古代,皇帝和皇后的婚姻是政治联姻的重要手段,因此皇室世系也成为了政治的重要工具。在欧洲,皇室世系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室世系的编制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方式。在古代,皇室世系主要是由皇帝和皇后的后宫女子编制,后来逐渐演变为由专门的编纂机构负责编制。在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皇室世系的编制也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皇室世系的意义
皇室世系不仅是皇室的家谱,更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它记录了皇室成员的出生、婚姻、死亡等重要信息,是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同时,皇室世系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历程。
如何查阅皇室世系
皇室世系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因此一般不对外公开。但是,如果你有一定的研究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查阅皇室世系:
1到国家档案馆或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与皇室世系相关的资料,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
2在线查询相关资料。一些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会在网上公开一些与皇室世系相关的资料,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相关信息。
3参考相关书籍。一些历史学家和皇室研究专家会出版相关书籍,可以通过购买或借阅相关书籍来获取相关信息。
夏
君主 配偶 本名 职位 备注
夏禹 涂山氏 女娇 元妃 生夏启。
夏相 有仍氏 后缗 元妃 生夏少康。
夏桀 妺喜 次妃 有施氏之女
商
君主 配偶 本名 职位 备注
商高宗武丁 1母辛 妇好 王后 武丁之妻,是其中一位诸侯,拥有封地,与武丁分穴而葬。
2 妇杞 次妃 杞国人。
商纣王帝辛 1 姜后 王后 被挖去双目而死。
2 妲己 己妲 王后 待查 有苏氏之女。己姓苏氏。商亡时自杀。
亦称苏妲己或苏己
周
君主 配偶 本名 职位 备注
周太王亶父 1 太姜 追述为王后 有邰氏之女,生王季。
周王季 1 太任 王后 挚任氏之中女,生周文王。
周文王 1 太姒 王后 生周武王、周公旦等子。
周武王 1 邑姜 王后 齐太公之女,生周成王。
周昭王 1 房后 王后 生周穆王,见《太平广记》卷二。
周穆王 1 盛姬 次妃 见《穆天子传》卷六
周宣王 1 姜后 王后 齐侯之女,见《列女传》。
周幽王 1 申后 王后,后被废黜 申侯之女,生周平王。
2 褒姒 次妃,后成王后 有褒氏之女,生伯服。西周亡国时失踪。
周庄王 1 王姚 侍妾 生王子颓。
周惠王 1 周惠后 王后 陈侯之女,生周襄王、甘昭公。
西汉
高祖吕皇后吕雉
孝惠张皇后张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处女皇后)
孝文窦皇后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薄姬
孝景王皇后王娡
孝武陈皇后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李妍
赵太后钩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邛成太后
孝元王皇后王政君(西汉阳平侯王禁次女)
长定许皇后
孝成赵皇后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傅黛君(傅孝哀)
孝平王皇后(孝平皇后王嬿,新朝建兴帝王莽的嫡长女)
新朝
新始祖建兴帝王莽孝睦皇后王氏(汉朝宜春孝侯王咸之女)
新始祖建兴帝王莽史皇后(宁始将军和平侯史谌之女)
东汉
光武郭皇后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恭怀梁皇后
敬隐宋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邓绥
安思阎皇后阎姬
顺烈梁皇后梁妠
孝崇郾皇后郾明
桓帝梁皇后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何莲
灵怀王皇后王荣
献帝伏皇后伏寿
献穆曹皇后曹节
曹魏
武宣卞皇后
王太后丁夫人
文昭甄皇后甄洛
文德郭皇后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齐王王皇后
齐王张皇后
齐王甄皇后
高贵乡公卞皇后
元帝卞皇后
蜀汉
先主昭烈甘皇后甘梅
先主穆皇后吴氏吴苋
后主敬哀皇后张氏大张后
后主皇后张氏小张后
东吴
孙权大懿皇后王氏
孙权敬怀皇后王氏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步练师
孙亮全皇后全惠解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滕芳兰
西晋
宣穆张皇后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杨艳
武悼杨皇后杨芷
武帝王皇后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贾南风
惠帝羊皇后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梁兰璧
东晋
元敬虞皇后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王简姬
孝武文李太后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前赵
前赵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前赵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前赵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前赵昭武帝武元皇后呼延氏
前赵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张徽光
前赵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刘娥
前赵昭武帝废皇后靳氏靳月光
前赵昭武帝皇后靳氏靳月华
前赵昭武帝弘道樊皇后
前赵昭武帝弘孝王皇后
前赵昭武帝弘德宣皇后
前赵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刘英
前赵昭武帝左皇后刘氏
前赵昭武帝弘德皇后武氏
前赵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羊献容
前赵末帝刘曜刘皇后
前赵末帝刘曜刘皇后刘芳
前赵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
成汉
成景帝罗皇后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归义侯李皇后
后赵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王皇后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后
冉魏
平帝冉闵董皇后
前燕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后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后兰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浑氏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后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浑氏
前秦
明帝苻健强皇后
厉王符生梁皇后
文桓帝苻雄苟皇后
宣昭帝苻坚苟皇后
哀平帝苻丕杨皇后
高帝苻登毛皇后
高帝苻登李皇后
后秦
武昭帝姚苌蛇皇后
武昭帝姚苌皇后孙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张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齐氏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后段氏先段后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后段氏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惠德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献幽皇后丁氏
废帝兰汗乙皇后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后苻训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后苻娀娥
北燕
惠懿帝慕容云李皇后
文成帝冯跋孙皇后
文成帝冯跋宋皇后
昭成帝冯弘慕容皇后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段皇后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后
西秦
武元王乞伏乾归符皇后
武元王乞伏乾归边皇后
文昭王乞伏炽磐秃发皇后
后主乞伏暮末梁皇后
后凉
懿武帝吕光石皇后
隐王吕绍张皇后
灵帝吕纂杨皇后
文帝吕宝卫太后
末主吕隆杨皇后
北凉
武宣王沮渠蒙逊孟皇后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后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跋皇后武威公主
南凉
景王秃发傉檀折掘皇后
西凉
武昭王李暠尹皇后
大夏
武烈帝赫连勃勃梁皇后
南朝
宋
孝穆赵皇后赵安宗
孝懿萧皇后萧文寿
武敬臧皇后臧爱亲
武帝张皇后张阙
武帝胡皇后胡道安
少帝司马皇后司马茂英
文帝袁皇后袁齐妫
文帝宣皇后沈氏沈容姬
刘劭殷皇后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后王宪嫄
前废帝何皇后何令婉
明帝王皇后王贞风(王贞凤)
后废帝江皇后江简珪
顺帝谢皇后谢梵境
齐
宣孝陈皇后陈道止
高昭刘皇后刘智容
武穆裴皇后裴惠昭
文安王皇后王宝明
郁林王何皇后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后王韶明
明敬刘皇后刘惠瑞
东昏褚皇后褚令璩
和帝王皇后王蕣华
末帝元皇后南阳公主
梁
太祖张皇后张尚柔
高祖郗皇后郗徽
高祖穆皇太后丁令光
文宣皇太后阮令嬴
文帝简皇后王灵宾
高宗蔡皇后
元帝夏太后
敬帝王皇后
陈
高祖章皇后章要儿
世祖沈皇后沈妙容
废帝王皇后王少姬
高宗柳皇后柳敬言
后主沈皇后沈婺华
北朝
北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帝窦太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皇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冯有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冯清
孝文幽皇后冯氏冯润
孝文昭皇后高氏高照容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高英
宣武灵皇后胡氏胡充华
孝明皇后胡氏
孝庄帝尔朱皇后尔朱英娥
长广王尔朱皇后
节闵帝尔朱皇后
孝武帝皇后高氏
东魏
孝静帝高皇后太原长公主
西魏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宇文皇后宇文云英
恭帝若干皇后
北齐
神武帝神武明皇后娄氏娄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后李氏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后元氏元仲华
废帝皇后李氏李难胜
孝昭帝顺成皇后元氏
武成帝皇后胡氏
后主废后斛律氏
后主左皇后胡氏
后主右皇后穆氏穆黄花
北周
文帝文皇后元氏
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闵帝元皇后元胡摩
明敬独孤皇后
武帝武皇后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后李娥姿
宣帝天元大皇后杨丽华
宣帝天大皇后朱满月
宣帝天中大皇后陈月仪
宣帝天右大皇后元乐尚
宣帝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
静帝司马皇后司马令姬
隋唐
隋
文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萧氏
唐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高宗废后王氏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武曌
孝敬皇帝哀皇后裴氏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韦香儿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皇后张氏张良娣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郭念云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懿宗恭宪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十国
后梁
烈祖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张惠
郢王皇后张氏张贞娘
后唐
太祖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刘玉娘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
明宗宣宪皇后魏氏
闵帝哀皇后孔氏
末帝皇后刘氏
后晋
高祖皇后李氏永宁公主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
高祖昭圣皇后李氏李三娘
后周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世宗宣懿符皇后大符后
世宗符皇后小符后
南唐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宋福金
元宗光穆钟皇后
后主昭惠皇后大周后周娥皇
后主皇后小周后周女英
闽国
惠宗陈皇后陈金凤
康宗李皇后李春燕
宋辽金夏
北宋
太祖孝惠贺皇后贺金婵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宋美仙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符丽珠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刘娥
真宗章懿李皇后
真宗章惠杨皇后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仁宗温成张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高滔滔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孟婵
哲宗昭怀刘皇后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显肃郑皇后
徽宗明节刘皇后
徽宗明达刘皇后
钦宗仁怀朱皇后朱琏
南宋
高宗宪节邢皇后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吴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全玖
辽朝(契丹国)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萧卓真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萧牙里辛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萧月里朵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萧岩母斤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萧温
世宗皇后甄氏甄定徽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萧耨斤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萧观音
道宗皇后萧氏萧坦思
天祚帝皇后萧氏萧夺里懒
宣宗皇后萧氏萧普贤女
德宗感天皇后萧氏萧塔不烟
承天皇后(即西辽女皇“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
金朝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德宗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李洪愿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显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卫绍王皇后徒单氏
宣宗仁圣皇后王氏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西夏
太宗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
景宗宪成皇后野利氏野利都兰
景宗皇后没藏氏没藏黑云
毅宗皇后没藏氏
毅宗恭肃章宪皇后梁氏
惠宗昭简文穆皇后梁氏
崇宗皇后耶律氏耶律南仙
崇宗皇后任氏
仁宗皇后罔氏
仁宗章献钦慈皇后罗氏罗皇后
元明清
元朝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孛儿帖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斡兀立氏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伯蓝也怯赤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真哥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乞烈氏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八不罕
明宗皇后乃马真氏八不沙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卜答失里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答纳也忒迷失
顺帝皇后钦察氏答纳失里
顺帝皇后弘吉剌氏伯颜忽都
顺帝皇后奇氏奇皇后(完者忽都)
明朝
太祖 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惠帝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徐仪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英宗 孝庄钱皇后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汪皇后
景帝 肃孝杭皇后
宪宗 废后吴皇后吴靼韫
宪宗 孝贞王皇后王钟英
宪宗 孝穆纪皇后纪妙美
宪宗 孝惠邵皇后邵妁慈
明熹宗张嫣张皇后
孝宗 孝康张皇后
武宗 孝静夏皇后
世宗 孝洁陈皇后陈莲
世宗张皇后
世宗 孝烈方皇后
世宗 孝恪杜太后
穆宗 孝懿李皇后
穆宗 孝安陈皇后
穆宗 孝定李太后李彩凤
神宗孝端皇后王喜姐
神宗孝靖皇后王氏
光宗孝元郭皇后
光宗孝和王太后
光宗孝纯刘太后
熹宗 懿安张皇后张嫣(张宝珠)
思宗 愍周皇后
清朝
太祖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孟古(子清太宗追尊)
太祖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子多尔衮为摄政王时追尊,后顺治帝亲政罢)
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
太宗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顺治帝生母,尊封)
世祖顺治废皇后(静妃)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世祖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生母,尊封)
世祖孝献皇后董鄂氏(董鄂妃,顺治帝追封)
圣祖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圣祖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圣祖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圣祖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尊封)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乾隆帝生母,尊封)
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高宗乾隆继皇后乌拉那拉氏(皇贵妃礼葬,无祭享)
高宗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嘉庆帝生母,尊封)
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仁宗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宣宗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
宣宗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宣宗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宣宗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咸丰帝养母,道光时为皇贵妃,后被养子咸丰帝追封)
文宗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
文宗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钮祜禄氏
文宗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杏贞(同治帝生母,追封)
穆宗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德宗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
逊帝溥仪皇后郭布罗·婉容(中国最后一位皇后)
1、唐朝的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之后便统一了全国。635年6月25日,李渊驾崩。
李渊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明君的典范
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3、唐高宗李治:帝王生涯无所作为的懦弱皇帝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显:被毒杀的皇帝
唐朝第四位皇帝: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汉族,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韦后毒杀,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
5、唐睿宗李旦:历史上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6、一代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秘史(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人,是一位女政治家和诗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唐玄宗李隆基:因风流而毁了大唐的开元盛世
唐朝第七位皇帝李隆基简介——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
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8、唐肃宗李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的乱世天子
唐朝第八位皇帝:李亨(711—762),即唐肃宗,唐代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四川,他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唐代宗),他忧惊而死。
9、唐代宗李豫
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727-779年),汉族,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原封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成王,马嵬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乱。
779年去世,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10、唐德宗李适
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779年——805年在位)李适(742年-805年)(适发音为Kuò),天宝元年(742)四月十九日生于长安大内宫中。他是肃宗的长孙、代宗的长子,他的整个少年时代,正是大唐帝国昌盛繁华的辉煌岁月。
但好景不长,他14岁那年(天宝十四载,755)的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长安失守,玄宗出逃四川,从此大唐帝国陷于一场亘古少见的大动乱之中。在大唐帝国的盛衰变迁中,德宗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也亲身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逝世。
11、唐顺宗李诵简介 被逼退位最快做太上皇的皇帝
唐朝第十一位皇帝:顺宗,名李诵(公元761-806年),唐德宗长子。德宗因他中风而急死,由他继位。在位8月,被宦官逼迫退位后病死,终年46岁,葬于丰陵(陕西省富平县东北33里)。
12、唐宪宗李纯
唐朝第十二位皇帝:李纯(778~820)中国唐代皇帝,即唐宪宗。805~820年在位。唐顺宗长子。初名淳。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二十一年初,立为太子,改名纯。八月即位。宪宗即位以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
享年43岁,在位15年,死后谥号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13、唐穆宗李恒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穆宗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14、唐敬宗李湛
唐朝滴十四位皇帝:唐敬宗李湛(809年-826年),唐穆宗的长子,初封为鄂王,后徒封为景王,先因父亲穆宗健康恶化以太子身份监国,穆宗于公元824年正月病死后,他于同月丙子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历”。在位2年,为宦官谋杀,终年18岁。葬于庄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30里)。
15、唐文宗李昂
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公元827年―840年在位,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16、唐武宗李炎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在位6年,终年33岁。武宗生于元和九年(814)六月十一日,本名李瀍(chán),临死前十几天改名李炎。武宗即位的过程,正是文宗即位的重演。
17、唐宣宗李忱
唐朝第十七位皇帝: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
18、唐懿宗李漼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漼”,拼音:cuǐ),母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在位14年,终年41岁。曾用年号:大中、咸通;死后葬简陵,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
19、唐僖宗李儇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僖宗李儇(862-888),儇Xuān,唐懿宗第五子,初名俨。873-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僖宗是懿宗的第五子,本名李俨,生於咸通三年(862)五月八日,888年三月六日死于长安。
20、唐昭宗李晔
唐朝第二十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姓李讳杰,即位后改名为敏,然后又改名为晔,888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岁。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的弟弟。葬于和陵,死后谥号为圣穆景文孝皇帝。
扩展资料:
以年号称呼的唐朝历史事件:
武德之治、贞观之治(贞观盛世)、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龙朔科案、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元盛世(开元之治)、天宝战争、天宝之乱(安史之乱)
贞元之盟、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元和中兴、长庆会盟、会昌中兴、会昌灭佛(会昌毁佛、会昌法难)、大中之治(大中暂治)、乾宁越州之战等等。
—唐代君主
—唐代年号
1、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 名孟古 叶赫贝勒杨吉努之女。
2、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正宫皇后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
3、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废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静妃),名孟古青,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
4、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世袭一等公索额图的亲侄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
5、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 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乾隆生母,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
6、清高宗 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出身于显赫的官宦世家,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保和殿大学士傅恒姊。 纯帝继皇后乌喇那拉氏。
7、清仁宗 爱新觉罗·顒琰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道光生母。
8、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户部尚书、一等子布颜达赉女。
9、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镶黄旗满洲人,她是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
10、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副都统、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
11、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满洲镶黄旗人,副都统护军统领承恩公后晋都统加辅国公桂祥之女,实孝钦显皇后之侄女。
12、清逊帝 爱新觉罗·溥仪 郭布罗·婉容,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
清朝统治中国270多年的历史,最终在辛亥革命的大潮中灭亡。在270多年的历史中,清朝从努尔哈赤一直到溥仪一共12位皇帝。
入关前的皇帝:
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
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天聪
入关以来的皇帝:
世祖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圣祖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世宗皇帝——爱新觉罗·胤yìn禛zhēn——雍正
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仁宗皇帝——爱新觉罗·顒yóng琰 yǎn——嘉庆
宣宗皇帝——爱新觉罗·旻mín宁——道光
文宗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穆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德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湉tián——光绪
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中国历代皇后列表
西汉
吕皇后 吕雉[1] 高祖吕皇后 吕雉 高祖薄皇后 薄姬 孝惠张皇后 张嫣 孝文窦皇后 窦漪房 孝景薄皇后 孝景王皇后 王娡 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 孝武卫皇后 卫子夫 孝武李皇后 李妍 赵太后 钩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后 孝宣许皇后 许平君 孝宣霍皇后 霍成君 孝宣王皇后 邛成太后 孝元王皇后 王政君 长定许皇后 许娥 孝成赵皇后 赵飞燕 孝哀傅皇后 孝平王皇后 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 光烈阴皇后 阴丽华 明德马皇后 章德窦皇后 和帝阴皇后 和熹邓皇后 邓绥 安思阎皇后 阎姬 顺烈梁皇后 梁妠 孝崇郾皇后 郾明 桓帝梁皇后 梁女莹 桓帝邓皇后 邓猛女 桓思窦皇后 窦妙 孝仁董皇后 灵帝宋皇后 灵思何皇后 何莲 灵怀王皇后 王荣 献帝伏皇后 伏寿 献穆曹皇后 曹节
新
王皇后 史皇后
魏
武宣卞皇后 文昭甄皇后 甄洛 文德郭皇后 郭女王 明悼毛皇后 明元郭皇后 齐王王皇后 齐王张皇后 齐王甄皇后 高贵乡公卞皇后 元帝卞皇后
汉
先主昭烈甘皇后 甘梅(一说名倩) 先主穆皇后吴氏 吴苋 后主敬哀皇后张氏 大张后 后主皇后张氏 小张后
吴
孙权大懿皇后王氏 孙权敬怀皇后王氏 孙权潘皇后 孙权步皇后 步练师 孙亮全皇后 全惠解 孙休朱皇后 孙皓滕皇后 滕芳兰
晋
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 景怀夏侯皇后 夏侯徽 景献羊皇后 羊徽瑜 文明王皇后 王元姬 武元杨皇后 杨艳 武悼杨皇后 杨芷 武帝王皇后 王媛姬 惠帝贾皇后 贾南风 惠帝羊皇后 羊献容 怀帝梁皇后 梁兰璧 元敬虞皇后 虞孟母 元帝简文太后 郑阿春 明穆庾皇后 庾文君 成恭杜皇后 杜陵阳 康献褚皇后 褚蒜子 穆章何皇后 何法倪 哀靖王皇后 王穆之 废帝孝庾皇后 庾道怜 简文顺王皇后 王简姬 孝武文李太后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后 王法慧 孝武德陈太后 陈归女 安僖王皇后 王神爱 恭思褚皇后 褚灵媛
五胡十六国
刘汉国 汉光文帝刘渊呼延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单皇后 汉光文帝刘渊光献张皇后 汉昭武帝武元皇后呼延氏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张徽光 汉昭武帝武孝皇后张氏 汉昭武帝武宣皇后刘氏 刘娥 汉昭武帝废皇后靳氏 靳月光 汉昭武帝皇后靳氏 靳月华 汉昭武帝弘道樊皇后 汉昭武帝弘孝王皇后 汉昭武帝弘德宣皇后 汉昭武帝武德皇后刘氏 刘英 汉昭武帝左皇后刘氏 汉昭武帝弘德皇后武氏 汉隐帝刘粲靳皇后 前赵国 末帝刘曜献文皇后羊氏 羊献容 末帝刘曜刘皇后 末帝刘曜刘皇后 刘芳 末帝刘曜元悼皇后卜氏 成汉国 成景帝罗皇后 成武帝任皇后 成幽公阎皇后 汉昭帝阎皇后 归义侯李皇后 后赵国 明帝石勒刘皇后 明帝石勒程皇后 武帝石虎郑皇后 郑樱桃 武帝石虎杜皇后 杜珠 武帝石虎刘皇后 彭城王石遵张皇后 代国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窦皇后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后 代桓帝拓跋猗卢祁皇后 代平文帝拓跋郁律王皇后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后 冉魏国 平帝冉闵董皇后 前燕国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后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后兰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浑皇后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后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浑皇后 前秦国 明帝苻健强皇后 厉王符生梁皇后 文桓帝苻雄苟皇后 宣昭帝苻坚苟皇后 哀平帝苻丕杨皇后 高帝苻登毛皇后 高帝苻登李皇后 后秦国 武昭帝姚苌蛇皇后 武昭帝姚苌皇后孙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张氏 文桓帝姚兴皇后齐氏 后燕国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后段氏 先段后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后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惠德皇后段氏 惠愍帝慕容宝献幽皇后丁氏 废帝兰汗乙皇后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后 苻训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后 苻娀娥 北燕国 惠懿帝慕容云李皇后 文成帝冯跋孙皇后 文成帝冯跋宋皇后 昭成帝冯弘慕容皇后 南燕国 献武帝慕容德段皇后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后 西秦国 武元王乞伏乾归符皇后 东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炽磐秃发皇后 后凉国 懿武帝吕光石皇后 隐王吕绍张皇后 灵帝吕纂杨皇后 文帝吕宝卫太后 末主吕隆杨皇后 北凉国 武宣王沮渠蒙逊孟皇后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后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拔皇后 武威公主 南凉国 景王秃发傉檀折掘皇后 西凉国 武昭王李暠尹皇后 大夏国 武烈帝赫连勃勃梁皇后 南朝 刘宋王朝 孝穆赵皇后 赵安宗 孝懿萧皇后 萧文寿 武敬臧皇后 臧爱亲 武帝张皇后 张阙 武帝胡皇后 胡道女 少帝司马皇后 司马茂英 文帝袁皇后 袁齐妫 文帝宣皇后沈氏 沈容姬 刘劭殷皇后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宪嫄 前废帝何皇后 何令婉 明帝王皇后 王贞风 后废帝江皇后 江简珪 顺帝谢皇后 谢梵境 南齐王朝 宣孝陈皇后 陈道止 高昭刘皇后 刘智容 武穆裴皇后 裴惠昭 文安王皇后 王宝明 郁林王何皇后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后 王韶明 明敬刘皇后 刘惠瑞 东昏褚皇后 褚令璩 和帝王皇后 王蕣华 末帝元皇后 南阳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张皇后 张尚柔 高祖郗皇后 郗徽 高祖穆皇太后 丁令光 文宣皇太后 阮令嬴 文帝简皇后 王灵宾 豫章王萧栋张皇后 高宗蔡皇后 元帝夏太后 敬帝王皇后 陈王朝 高祖章皇后 章要儿 世祖沈皇后 沈妙容 废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柳敬言 后主沈皇后 沈婺华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后窦氏 文帝皇后封氏 桓帝皇后祁氏 平文皇后王氏 献明皇后贺氏 道武皇后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 明元昭哀皇后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后杜氏 太武帝窦太后 太武皇后赫连氏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高宗皇后常氏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 冯有 文成元皇后李氏 献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贞皇后林氏 孝文废皇后冯氏 冯清 孝文幽皇后冯氏 冯润 孝文昭皇后高氏 高照容 宣武顺皇后于氏 宣武皇后高氏 高英 宣武灵皇后胡氏 胡充华 孝明皇后胡氏 孝庄帝尔朱皇后 尔朱英娥 长广王尔朱皇后 节闵帝尔朱皇后 孝武帝皇后高氏 东魏王朝 孝静帝高皇后 太原长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 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废帝宇文皇后 宇文云英 恭帝若干皇后 北齐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后娄氏 娄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后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后元氏 元仲华 废帝皇后李氏 李难胜 孝昭帝顺成皇后元氏 武成帝皇后胡氏 后主废后斛律氏 后主左皇后胡氏 后主右皇后穆氏 穆黄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后元氏 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 孝闵帝元皇后 元胡摩 明帝独孤皇后 武帝武皇后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后 李娥姿 宣帝杨皇后 杨丽华 宣帝朱皇后 朱满月 宣帝陈皇后 陈月仪 宣帝元皇后 元乐尚 宣帝尉迟皇后 尉迟炽繁 静帝司马皇后 司马令姬
隋
文帝文献皇后 独孤伽罗 炀帝萧皇后 萧氏
唐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 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高宗废后王氏 高宗则天皇后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后赵氏 中宗韦皇后 睿宗肃明皇后刘氏 睿宗昭成皇后窦氏 窦德妃 玄宗废后王氏 玄宗贞顺皇后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献皇后杨氏 肃宗皇后张氏 张良娣 肃宗章敬皇后吴氏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沈珍珠 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 德宗昭德皇后王氏 顺宗庄宪皇后王氏 宪宗懿安皇后郭氏 宪宗孝明皇后郑氏 穆宗恭僖皇后王氏 穆宗贞献皇后萧氏 穆宗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元昭皇后晁氏 懿宗惠安皇后王氏 懿宗恭宪皇后王氏 昭宗积善皇后何氏
五代
后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后王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 张惠 承帝皇后张氏 张贞娘 后唐王朝 太祖贞简皇后曹氏 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 刘玉娘 明宗和武宪皇后曹氏 明宗昭懿皇后夏氏 明宗宣宪皇后魏氏 闵帝哀皇后孔氏 末帝皇后刘氏 后晋王朝 高祖皇后李氏 永宁公主 出帝皇后冯氏 后汉王朝 高祖昭圣皇后李氏 李三娘 后周王朝 太祖圣穆皇后柴氏 世宗贞惠皇后刘氏 世宗宣懿符皇后
十国
南唐国 烈祖元敬皇后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钟皇后 后主昭惠皇后 大周后 周宪(周娥皇) 后主皇后 小周后 周嘉敏(周女英) 闽国 惠宗陈皇后 陈金凤 康宗李皇后 李春燕
宋
昭宪杜太后 太祖孝惠贺皇后 太祖孝明王皇后 太祖孝章宋皇后 太宗淑德尹皇后 太宗懿德符皇后 太宗明德李皇后 太宗元德李皇后 真宗章怀潘皇后 真宗章穆郭皇后 真宗章献明肃刘皇后 刘娥 真宗章懿李皇后 李宸妃 真宗章惠杨皇后 仁宗郭皇后 仁宗慈圣光献曹皇后 仁宗温成张皇后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 高滔滔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 神宗钦成朱皇后 神宗钦慈陈皇后 哲宗昭慈孟皇后 孟婵 哲宗昭怀刘皇后 刘清菁 徽宗显恭王皇后 徽宗显肃郑皇后 徽宗明节刘皇后 徽宗明达刘皇后 钦宗仁怀朱皇后 朱琏 高宗宪节邢皇后 邢秉懿 宪圣慈烈吴皇后 吴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后 孝宗成恭夏皇后 孝宗成肃谢皇后 光宗慈懿李皇后 李凤娘 宁宗恭淑韩皇后 恭圣仁烈杨皇后 杨桂枝 理宗谢皇后 谢道清 度宗全皇后 全玖
辽(契丹)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萧卓真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萧牙里辛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萧月里朵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萧岩母斤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萧温 世宗皇后甄氏 甄定徽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萧撒葛只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智皇后萧氏 萧燕燕 圣宗仁德皇后萧氏 萧菩萨哥 圣宗钦哀皇后萧氏 萧耨斤 兴宗仁懿皇后萧氏 萧挞里 道宗宣懿皇后萧氏 萧观音 道宗皇后萧氏 萧坦思 天祚帝皇后萧氏 萧夺里懒 宣宗皇后萧氏 萧普贤女 德宗感天皇后萧氏 萧塔不烟 承天皇后(西辽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
太祖圣穆皇后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后裴满氏 太祖钦宪皇后纥石烈氏 太祖宣献皇后仆散氏 太宗钦仁皇后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后裴满氏 德宗哀皇后徒单氏 海陵王皇后徒单氏 睿宗钦慈皇后蒲察氏 睿宗贞懿皇后李氏 李洪愿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 显宗孝懿皇后徒单氏 显宗昭圣皇后刘氏 章宗钦怀皇后蒲察氏 卫绍王皇后徒单氏 宣宗仁圣皇后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后王氏 王云 哀宗徒单皇后
夏
太宗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 景宗宪成皇后野利氏 景宗皇后没藏氏 毅宗皇后没藏氏 惠宗皇后梁氏 崇宗皇后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后任氏 仁宗章献钦慈皇后罗氏 罗皇后
元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弘吉剌氏 孛儿帖 太宗昭慈皇后乃马真氏 脱列哥那 定宗钦淑皇后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怯烈氏 唆鲁和帖尼 宪宗贞节皇后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后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弘吉剌氏 伯蓝也怯赤 成宗贞慈静懿皇后弘吉剌氏 失怜答里 成宗卜鲁罕皇后伯岳吾氏 卜鲁罕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圣皇后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 武宗文献昭圣皇后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圣皇后弘吉剌氏 阿纳失失里 英宗庄静懿圣皇后亦乞烈氏 速哥八剌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弘吉剌氏 普颜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后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后乃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后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宁宗皇后弘吉剌氏 答纳也忒迷失 顺帝皇后钦察氏 答纳失里 顺帝皇后弘吉剌氏 伯颜忽都 顺帝皇后奇氏 奇皇后(完者忽都)
明
太祖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 惠帝 马皇后 成祖 仁孝徐皇后 徐仪华 仁宗 诚孝张皇后 宣宗 恭让胡皇后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孙皇后 英宗 孝庄钱皇后 钱锦鸾 英宗 孝肃周太后 景帝 汪皇后 景帝 肃孝杭皇后
为什么清朝的皇后妃子都是那几个姓氏
本文2023-10-01 18:24:4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5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