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土家族的资料。 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2收藏

有关土家族的资料。   急!,第1张

土家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等县,张家界市的慈利、桑植等县,常德市的石门等县。

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重庆市主要分布在渝东南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区县;贵州省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扩展资料

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唢呐、木叶、“咚咚喹”、“打家伙”等。

礼仪主要有:见面要互相问侯,家有来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节到土家人家里做客,主人还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两面金黄开花时,吹拍干净,往里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

有的地方给客人吃糍粑还有些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就咬,这时主人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土家族节日: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自年始至年终,可谓月月有节。正腊月间的年节(过赶年)、元宵节,二月社日、花朝节,三月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牛王节,五月端午节,六月初六向王节,七月乞巧节、女儿会、月半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月初一“寒衣节”等等,都是较为重大的节日。

人民网-土家族

-土家族

现代生活,除了国内工作迁移,还有海外迁移,上一辈在那里发家致富,娶妻生子,并从此定居那里。不修族谱,他们这一代会记得祖籍,但是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我觉得他们会忘了祖籍,毕竟后代从小就在外面生活,受到那里的文化熏陶,父辈们也不提及,自然忘得更彻底。

就拿我的家族来说,虽然是湘西少数民族中的土家族,但是打小我就说汉话,也就是新湘语,土家族的本民族语言我一点儿都不会说,而且也没有听我爷爷奶奶他们说过土家语,连土家族本民族的服饰我都没见过,更别提穿了,都与汉族融合了,现在我就只有民族和周围人不一样,其它都一样。

我想,我们家族,可能从我爷爷奶奶辈开始,或者是太爷爷辈时,就已经出现文化断层了,不然,到现在的我们这一辈,也不会除了知道自己是个少数民族,其它关于本民族的东西,真是一片空白,啥也不知道。

虽然我家也有族谱,不过我们从来就没见过这个族谱。因为我们那里的族谱传男不传女,女孩子是不能看族谱的,只有这个家里的男孩子,也就是长子的长孙才能看族谱,因为这个族谱是要传到他们手里的。不过,我弟弟就是长孙,他见过族谱,但是对于祖上的文化传承,那是啥也不知道,要是以后他在外面工作,在外面定居,我想,他的下一代可能都会忘了族谱了,因为我弟弟对族谱就不熟,没啥概念,这让他传给他儿子,那是更不知道说什么了,只知道好好保管,传下去。

如果这样,一辈一辈传下去,又不修族谱,肯定是会忘了祖籍的,我这一代,就已经连祖上是干啥的,有什么文化,那是一点儿都不知道。

初春四月天,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连空气都中洋溢着勃勃生机和翠绿的活力,背上行囊,踏上火车,与好友一起,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这个季节最最恰当的决定。之前一直听闻梵净山的大名,也透过摄影作品有一定的了解,神秘、神奇和灵秀是一直以来给我的印象。心动不如行动,伴着暖暖的春风,我开始了此次贵州梵净山之行。众所周知,座落在贵州铜仁地区的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更是一座名扬遐迩的佛教名山。游览梵净山,大多数人都是直奔山顶。其实,围绕着梵净山脚下,还散落着众多钟灵神秀的自然景观的珍珠。“云舍”就是这众多珍珠中的一粒。

“云舍”,这是一个多么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名字呀,听名字就让人忍不住想象这里一定有着如梦如幻的景致传说。“云舍”土家山寨曾经是仙人居住的地方,仙人因土家百姓勤劳、勇敢的精神而感动,移居到后山的仙人洞居住,把肥沃的土地让给了土家百姓,土家人为了纪念仙人的功绩,把寨子取名“云舍”。寓意为“云中的房舍,仙人居住的地方”。实际“云舍”二字是取源于土家语,意为“猴子喝水的地方”。

巍巍梵净山下,幽幽太平河畔,坐落一宛若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村落,这便是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以前的云舍,曾是一个不起眼的土家山寨。云舍距江口县城7公里,距梵净山南山门23公里,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439户1717人中,98%的村民都是杨氏后裔,是江口乡村第一大寨。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因而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云舍的整个村寨坐落在一片平坦的坝子上,背靠绵绵青山,寨前是清流潺潺的“天堂河谷”太平河,绝对是一块风水宝地。古香古色的桶子屋是这里最典型的土家族木质建筑,斑驳的青石板小路蜿蜒围绕在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这些弯弯绕绕的巷道好似迷宫一样,将云舍的每一户人家连接在一起,如果没有当地人做向导,几乎很难走出去。美女村长自豪地说,正因如此,云舍从来没有遭遇过土匪的入侵。

村子的正中是一个宽约十米,长三四十米的深潭,名曰神龙潭。从高空鸟瞰,像一条游动的鱼。塘水清澈甘洌,冬暖夏凉,可直接饮用。水色在不同的季节和气候下,或深蓝、或青绿、或绿中带紫,翡翠般的晶莹剔透。绕龙潭湖走一圈,你会产生许多想象……

龙潭像一片蓝天。水中的天,是那样的蓝,白云朵朵轻轻飘动,鹰在云间翱翔……这是灵巧的土家族姑娘,将蓝天剪了一片,铺在云舍的龙潭中吗?

龙潭像一面镜子。镜中,可以看见土家人的三合院和茅草屋造纸作坊;可以看见土家青年男女在龙潭两边的情歌对唱;幸运的话,还可目睹土家迎亲队伍抬着新娘敲锣打鼓扬长而去的热闹场面。

神龙潭之所以神秘神奇,千百年来 历史 均有记载。《贵州通志》:“云舍泉在(铜仁府城)省溪北十里。岁旱,祈祷即雨。”道光《铜仁府志》称:“云舍泉(省溪司)北十里,岁旱,血涂之,即雨。”神龙潭总结起来有三奇:一是深不可测;二是能预报天气;三是不定期的泉水倒流。

在这里,云舍土家族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古朴、典雅的的风情习俗和传统的农耕农作、土家织锦、手编工艺等。“云舍造纸,蔡伦为师”。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至今还完好地保留着唐代流传的水排、作坊和土法制作工艺。

村中尚存的古法造纸坊。土家人的祖先拜蔡伦为师,精学造纸,几百来年延用至今。作为云舍村的主要经济收入支柱之一,古法造纸一直为村民所钟爱,而这一宝贵的传统工艺也伴随着云舍村走过了300多年的 历史 。云舍村海拔1500多米,山高岭险,竹林茂盛,村中神龙潭、村前太平河,流水欢歌,终年不竭。清康熙年间,云舍先民就看重了这一方风水宝地,搬迁至此,造纸谋生,造纸工艺也代代相传。

非常特别的桶子屋。土家桶子屋是云舍最具特色的土家族古建筑,其结构一般由正屋、偏屋、木楼和朝门组成,四面封墙,又叫封火桶子。一般来说,云舍桶子屋建筑整体呈正方形,北高南低,上方为正屋,分中堂和左右厢房,下方为楼子。有的四围相连,中间空出,形成四角天井。(大门左右各有一大字,为福字和寿字)

云舍的古民居多是以桶子屋、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的干栏式建筑,翘角白沿,廊椽相接,青瓦若鳞,气势辉宏,十分古朴壮观。

特别是吊脚楼各色各样的雕花栏干,虽被岁月的烟尘熏得黢黑,但巧妙的构思,精湛的工艺,着实让人叹服。

在造型设计上,有方、有圆、有斜、有万字格、有福寿图、有花卉、有动物及各种水果皆入画图。虽千差万别,但均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历代土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云舍土家族上千年的悠久 历史 ,战国时:“楚子灭巴,巴子兄弟五人流入黔中,汉有天下,名曰:酉、辰、巫、武舞、沅五溪,各为一溪之长,号五溪蛮。”云舍土家族为辰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而今特点和独到之处就是,通过 历史 演变,土家先民与其他民族先民交往、融合,通婚联姻,云舍土家族仍保留着自身民族遗传,遗留的民族习俗,这里是中国土家族上千年的 历史 ,文化再现。

在全木质结构的老屋里,还能清晰地看见各种文革时期的大字标语,成为了那个时代给这里留下的印记

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辖境约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晋以后,弘农郡的辖境逐渐缩小,但从陕西华山到河南三门峡一线,始终是弘农郡令人瞩目的地区,因为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杨氏的策源地,而弘农杨氏在天下杨姓族人的心目中,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

诸多明清古建民舍、祠堂依山傍水,高低错落;沿着幽深的巷道,走在蜿蜒起伏、崎岖而狭窄的青石板道路上,犹如走进那已久远的岁月。

刚刚飘过细雨的黄昏中,云舍多了一份如少女般轻灵娇羞的妩媚。并不巍峨的连绵山脊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满眼青葱如黛,水是清澈的,平静如镜,树叶的绿是嫩嫩的,连路边的花也是淡雅随性的,没有争宠的娇艳,走过每一步,花草泥土里飘出的都是舒畅闲适的气息。

有关土家族的资料。 急!

土家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