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子弹藏身8年,难忘救命新娘,一门出六将,阅兵当天逝世
张震,身经百战的我军将领,1914年10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跟无数红小鬼一样,少年参加革命,出生入死、戎马一生。
张震将军一生七次负伤,有两位母亲,经历了五次围剿、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和风烟滚滚的朝鲜战争,他的一生留下几多传奇。
张震将军家一门六将,并与其子张海阳成为共和国 历史 上罕见的"父子上将"组合。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不久宁汉合流,反动派大肆搜捕、杀害***人,一时间乌云滚滚、血雨腥风,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朗朗乾坤,决不能让妖魔横行;神州大地,又岂能容财狼当道?
寒冬腊月里,还有革命火种,必将冲破严寒,凛冽北风中,生机悄然出现。
1928年3月,一声春雷在湘江上空炸响,中共平江县委发动的暴动正式打响,20万农民卷起怒潮,直扑国民党反动势力占据的县城,史称"三月扑城"。
在乍暖还寒的春风中,有个英姿勃勃的少年穿梭在人群中,奔波在大街小巷,到处张贴标语,呼喊口号,对群众演讲。
有个参与暴动的队长看到一个孩子在大街上对群众演讲,以为是谁家的调皮孩子在捣乱,就上前轰他:"去去去,到一边去!"
这时候,一个"长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为少年解围:"别小看这伢子,他是我们的大干部。"
解围的人,名叫喻缦云,是赤卫队长,比张震大10岁,后来也成为我军高级将领。那个差点被轰走的少年就是张震,那年他只有14岁。
当有的孩子到处玩耍的时候,张震已经是青年反帝大同盟宣传科长,宣传发动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写标语、画漫画有模有样;教唱《反帝拥苏歌》和《暴动歌》头头是道,唱得声情并茂、感染了很多乡人。
很多人不知道,在起义没有爆发前,张震就带领反帝大同盟的团员们,走街串巷散发和处张贴宣传海报和中共平江县委执行委员会起草的、痛斥国民党平江清乡委员会的檄文。
"三月扑城"在国民党军队的疯狂镇压下失败了,无数革命群众被屠杀,鲜血染红江水,群魔又开始乱舞。
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三月春雷震撼人心,革命浪潮不可阻挡,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悄酝酿。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元、黄公略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城乡,广大工农群众奔走相告、深受鼓舞,无不拍手称快,扬眉吐气。
这时候的张震,已经担任了青年宣传队宣传部长,他和自己的宣传员们得知消息后急不可耐,他们聚集在一起商量之后,打算去寻找起义队伍。
张震跟大家刚走到大街上,忽然被一个人叫住。
张震定睛一看,这不是几个月前打过交道的那个赤卫队长吗?不打不相识,张震跟喻缦云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就这样,张震的宣传队和喻缦云的平江工农游击队会师,他们连夜急行军,赶赴县城,跟彭德怀的起义军汇合了。
张震他们找到了彭总的起义队伍,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经过五次反围剿之后,中央红军主动转移,北上抗日。
万里长征对于每个战士来说都是生死考验,对张震将军更是九死一生,因为将军的肺小时候感染过,留下病根,染过疟疾。
所以在长征的路上,将军虚弱的身体面临更大考验,一旦天气不好,环境潮湿,蚊虫增多,将军就会出现咳血,呼吸急促、脸色苍白,打战发烧的症状。
曾经有一次,将军浑身发抖,站都站不起来,不久昏迷过去,一连三天都不醒,也粒米未进,战士们都以为他熬不过这一关,非常难过。
就在这时,将军醒了,看见大家难过的样子,他呵呵一笑对说:"革命还没成功,我怎么能光荣呢?"
在长征途中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中,将军由于疟疾发作不能站立,有三次,将军都是躺在担架上渡过了赤水,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解放后,回忆四渡赤水的时候,将军总是说:"汗颜,汗颜呐,同志们都是出生入死,我没有什么可夸耀的,咱是躺着过河的。"
但是知情人都知道,将军虽然躺在担架上,但是他的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思路清晰。
只要病情有稍微好转,将军不顾劝阻,挣扎着从担架下来走上战场,指挥战士投入战斗,一次次击退敌人的疯狂进攻,战胜艰难险阻,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为红军的安全到达陕北,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将军征战沙场,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险,每一次都惊心动魄。
但是其中有一次遇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一生都不会忘记。
因为那次救他脱险的贵人,是一个农村新娘。
故事发生在1941年11月,当时张震将军担任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正在安徽宿县一带打游击抗日。
为了摸清敌情,应对敌人的扫荡,这天张震和新四军将领到安徽宿县(今宿州市)盛圩子村一个农户家去。
这户农家刚刚办了喜事,新郎名叫盛维藩,新娘名叫孔秀英。
因为当时的环境比较特殊,形势严峻,张震的真实身份并没有向老乡公开,大家只是喊他的代号"104"。
张震一行因为工作需要,当天并没有回去,在老乡家院里打地铺睡了一夜。
第2天, 孔秀英早上出去打柴,打算给新四军做早饭,当天来到村外,隐隐约约看见一个鬼子车队,有十几辆 汽车 向里开过来。
孔秀英见状,拼命往家里跑,没有走进家门,她就大声喊起来"快跑,鬼子来了!"
院子里的新四军兵分两路,一路故意向村西奔跑,希望把鬼子引开,另一路保护首长在孔秀英家藏了起来。
可是日军似乎有所准备,他们的兵力也分成两路,一路去追赶刚才奔跑出来的新四军战士,一路则大动干戈开始在盛圩子村挨家挨户搜查。
日军胸有成竹地对汉奸翻译说:"看这样子,村里还有新四军,估计还有新四军将领在里面,级别还不会低。给我把村子里围起来,好好搜!"这一来,张震的处境就危险了。
孔秀英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虽然不知道张震的真实身份,但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感觉到此人非同寻常,一定是个首长,要是落到鬼子手里可就糟了。
怕什么来什么,鬼子似乎嗅出什么味道,直奔孔秀英家而来,形势万分危急!
关键时刻,孔秀英不慌不忙、急中生智,她立刻拉起张震,来到后门,指着前面说,往头里走有条小路,走到头的时候,就是浅圩,过了那里是河沟,翻过河沟就到沱河了,河里这时候没水,就能脱险了!
就这样,张震带着几个战士趁着早上的浓雾,按照孔秀英指引的路线向前走终于脱离险境。
张震前脚出门,日军后脚就到,开始翻箱倒柜搜查,将孔秀英的家翻了个底朝天,但是一无所获。
日军头翻译恶狠狠地问孔秀英:"新四军呢?"
孔秀英躲到丈夫盛维藩身后,假装不懂,对丈夫说:"他们在说什么?"
这时候,村民出来说话,说人家是新婚夫妻,不是新四军。
日军翻译官不甘心,将孔秀英拉出来,吓唬说:"有人看见新四军进你们家了,快把新四军的干部交出来,不然就把你们家房子给烧了!还把男人也抓走!"
孔秀英摇头说"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随便搜吧。"日军见孔秀英说话硬气,觉得不会有诈,就灰溜溜离开了。
敌人走了,孔秀英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无论如何,新四军脱险了,自己的家也保住了,值得庆幸。
但是,对孔秀英来说,这只是自己人生的一个小插曲,因为她掩护的新四军战士太多,她早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
但张震却对此念念不忘,他时常在自己的妻子、战友,甚至自己的孩子面前提起这件事。
他总是不无感慨地说"当年,要不是宿县那位孔大嫂,我这条命怕早就被小日本给拿去了。"并且说,将来革命成功了,一定要找到孔大嫂,当面感谢,报答她的救命之恩。
话虽这么说,建国之后就是抗美援朝, 社会 主义建设,各种运动纷至沓来,军队也在大练兵,根本就忙得不可开交。
但是将军一直在念叨,一直在惦记,他对自己的战友说:"我在安徽还有一个大嫂,我还欠人家一笔债。"
直到八十年代初,将军终于忍不住了,他放下了手头的工作,专程到宿县去,在当地领导陪同下,来到了盛圩子村。
苍天有眼,不该有遗憾,盛维藩和孔秀英两口子还健在,也已经两鬓斑白。
孔秀英看着眼前的将军,一下子怔住了。
张震看着以前的张秀英,却眼眶湿润,他拉着张秀英的手,声音哽咽着说:"孔大嫂!还认得我吗,当年是您临危不惧、舍命相救,让我摆脱鬼子追击的,你对我张震有救命之恩!"
孔秀英简直不敢相信,当年自己救的那个大个子新四军,竟然是电视新闻里一直出现的张震将军,县委书记都对他那么尊敬!
张震回京后,依旧惦记着孔秀英一家,多次邀请孔秀英一家人去自己家里做客,到北京景区游览,对孔秀英像亲人一样。
分别的时候,还会送他们很多东西,以后每逢佳节,张震都会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或者孩子,给孔秀英邮寄礼品。
2007年,孔秀英溘然长逝,93岁的将军知道后悲痛不已,非常难过,专门发去唁电。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新四军采取了筑圩墙,修炮楼,设点固守等政策,对我根据地进行蚕食,妄想扑灭抗日烈火。
对此,我新四军在彭雪枫、张震的领导下,开展主动出击,粉碎了敌军的罪恶阴谋。
1942年11月至12月间,我军发动了多次反扫荡战斗,在33天的时间里,战斗37次,消灭日伪军700余人。
1943年的一年里,新四军的对日作战高达更是高达1580次,摧毁敌人据点36处,击毙和俘虏日军9800余人,取得了辉煌战果,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但与此同时,我新四军战士和抗日军民也付出了重大伤亡,张震将军也不例外。
1945年秋天,200多名日伪军对我抗日根据地扫荡,我军接到情报后严阵以待,决定利用有利地形对敌人进行伏击,身为淮北路西军分区司令员的张震亲临前线,观察地形。
这时候突然飞来一颗子弹,将军忽然肩膀一麻,知道自己中弹了。
但情况紧急,他推开了前来包扎的卫生员,继续观察敌情,布置埋伏。
这时候,鲜血从衣服里浸出,流了下来,将军胸部一片殷红。但是将军毫不理会,知道布置完毕才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此后接着就是三年解放战争,再加上条件所限,根本就没有时间将子弹取出。
新中国成立后,终于有时间取子弹了,手术时间都确定下来了,可是朝鲜战争又爆发了。
张震果断决定取消这次手术,他对医生说:"我对这颗子弹有感情了,一下子分开舍不得,等朝鲜战争结束了再请它出去。"
直到1955年,张震调到北京工作后,才到医院动手术将子弹取了出来。
他将取出的子弹交给夫人马龄松保存,风趣地说,这是我给孩子们"遗产",可不能放丢了。
俗话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在一般人看来,战场上南征北战的将军,都是铁石心肠的人,其实不然。
《儿女英雄传》中写道"儿女无非天性,英雄不外人情。最怜儿女最英雄,才是人中龙凤。"
真正的英雄都是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张震将军也是如此,他不但深爱党、爱国,也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张震父亲早逝,母亲吴命媛含辛茹苦将自己拉扯大,张震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迫不及待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问寒问暖、无微不至,让受尽磨难的老人家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不久之后,张震将军突然收到一封来自老家的信,看信之后,将军呆立在那里。
信中说,跟你在一起生活的,其实不是你的亲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张震将军非常不幸,出生不久就失去了父亲,张震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年龄也不大。
母亲余朵莲实在无力抚养,也不忍心让张震吃苦受罪,只好强忍泪水,把他送给长寿街万寿宫隔壁张继纶、吴命媛夫妇收养。
张震看信之后,开始苦苦思索,生身没有养身重,母亲当然不能不孝顺。可是生母将自己送人也是出于无奈,自己也不能置生母于不顾。
于是张震决定认下了生母,也要考虑养母感受,于是他就瞒着养母,跟妻子回老家一道去看望生母。年过古稀的母亲余朵莲,见到了亲生儿子和儿媳之后喜出望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一遍又一遍说着"娘对不起你,不该把你送人。"
张震宽慰她说:"妈,那不能怪您,都是世道不好。现在好了,儿还要让您过好日子。"
从此之后,张震都要交代妻子,按月给娘寄去生活费,直到老人家九十九岁去世。
张震生有四子一女,家庭幸福,孩子们都很听话,但是将军从不放松对他们的教育。
将军每年假期都要安排孩子们到老区体验生活,感受百姓疾苦,回忆老一辈的峥嵘岁月,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将军还在工作之余,亲自回到老区,拜访当地村民,向政府捐款捐物,关心老区建设,回报老区人民。
将门出虎子,在将军的言传身教下,他家一门出了六位将军,叫人称奇:
长子张小阳,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电子计算机专业,1978年11月任总参谋部第三部科研装备部参谋,1998年任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1988年授予大校军衔,199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次子张连阳曾任总参谋部军代局局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三子张海阳,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党委书记,2005年9月授予上将军衔。
四子张宁阳,曾任总参谋部装备部参谋、驻外国副武官、总装备部合作部副部长,200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女儿张海燕,1952年8月出生,后来学成毕业参军,从事医务工作,为军队和人民的 健康 作出了较大贡献。
张海燕的爱人寿晓松少将,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
2015年9月3日,戎马一生的张震将军病逝。
这天,恰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当天我军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101岁的将军张震在阅兵仪式圆满结束后,驾鹤西行。
四个儿子
长子张小阳少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
次子张连阳少将,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
三子张海阳上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委员、党委书记。
四子张宁阳少将,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1、1955年,张震将军被授予了中将军衔,身为三野曾经的参谋长,这样的级别确实有些低了,要知道,四野参谋长刘亚楼,二野参谋长李达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2、在实际的指挥作战中,张震将军更是陈毅、粟裕的左膀右臂,在淮海战役中,他从容策划,点子无数,为华野部队取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在资历方面,与其他同期相比,更是无可挑剔,在这之中,到底有何缘故。
3、1914年,张震出生在湖南平江,父母都是贫苦农民,他从小就参加劳动。在生活之中,他和广大的乡亲积攒下了深厚的情谊,1926年,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4、同年秋天,他在家乡参加了童子团,并且担任了副团长,在引路报信,运送补给等方面,他做出了成绩,1928年,在平江起义中,张震崭露头角。
5、当时,主要负责宣传工作的他深入广大农工之中,抱着一摞摞书信,游走在山区之间,面对敌人的捕杀,他没有半点害怕。
6、1930年5月,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担任了红5军2纵宣传员,并且跟随伟人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长沙战斗,后来,又跟随红军上了井冈山,1931年,在反围剿战斗中,他勇敢顽强,冲锋在前,曾两次负伤。
7、毫无疑问,张震是一个热血青年,他勇敢无畏,性格火辣,干革命时常带着热火朝天的激情,这样的年轻人自然能够受到上级的青睐,1934年10月,张震担任红三军团第4师第10团作战参谋,跟随中央红军踏上长征之路。
8、在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等战斗中,他积极表现,指战机敏,做出了突出贡献,1936年5月,红军抵达陕北后,张震还被任命为了红1军团第12团参谋长,在此期间,他率领部队和东北军灵活对峙,围绕着环县,通过宣传队向东北军展开心理攻势,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
9、与此同时,张震还带领宣传干事深入群众,与百姓打成一片。在群众的支持下,12团创建了一个个小规模的根据地,让红军在广大的陕北农村扎下了根,1937年2月,张震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这里,他系统性地接受了军事和思政培训,理论根基更加牢靠。
10、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震走上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他被上级任命为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参谋,具体负责统战规划工作,来到山西后,张震广交朋友,并且赢得了阎锡山的高度赞赏,在外交,统战,宣传等阵地上,张震将军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11、他言行得妥,不卑不亢,每次遇到难事,他都能从容应对,展现了八路军将领的风采,1939年,他前往河南敌后建立根据地,依靠游击战术,在豫鄂边拉起了一支队伍,在战斗中,他指挥机敏,冲锋在前,多次重创来犯日军。
12、1940年6月,他升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11月,在他和彭雪枫将军的指挥下,第四纵队在板桥集挫败了大批日伪军的进攻,在战斗中,我军还击落了一架敌机,创造了华中敌后抗战打下日军飞机的先例,在全国范围内都引起了轰动。
13、抗日战争后期,张震率部屡屡对日军发起反攻,1945年,他和韦国清将军指挥了永城北部保安山战役,通过围点打援的方式,我军一举歼灭日伪军3600余人,随后,华北8个县城被我军占领,20多万老百姓得以解放。
14、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张震担任了华野九纵司令员,沿着陇海线,华野各部同国民党军展开斗争,1947年1月,张震率部在沭阳地区伏击上万敌军,有力地支援了鲁南战役,5月中旬,他又率部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参与围歼了张灵甫的整编74师。
15、1948年,他以副参谋长的身份来到了华野司令部,在张震的协助下,粟裕指挥部队完成了济南战役,共计歼敌10余万人,1949年3月,张震升任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解放战争中,张震将军立功无数,作为兵团级的将军,他理应被授予上将军衔。
16、实际上,在整个授衔的过程中,三野却出现了满员的情况,当时,许世友,宋时轮,叶飞,韦国清,傅秋涛,陈士渠,唐亮,钟期光和张爱萍9人都被授予了上将,考虑到各野战军的政治平衡,资历上稍微落后的张震,就仅被授予中将军衔。
17、在红军时期,他没有显赫战功(主要负责东北军的兵运活动),在抗日战争中,他主要负责统战,宣传任务,可以说,张震将军原本走的就是政工路线,不过,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位年轻的军队骨干,当他参与指挥部队后,竟然如此优秀,这也让中央首长们刮目相看。
18、上世纪八十年代,张震将军受到军委重用,担任了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1992年10月,他还被推选为军委副主席,随后带领我军进行了一场重大改革,作为三军领袖,他的智慧和才干得到了人民和上级的认可,2015年9月3日,张震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开国将军还有谁?
张震的逝世,意味着我国最后一位开国中将也离开了人世。现在我国还有多少位开国将军?
1955年至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期间,计有1614名高级军官获授将帅军衔。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现健在中将0人,少将49人。
健在的开国将军还有谁?
开国中将(0人)
张震(1914)
开国少将(49人)
1955年少将(19人)
李耀文(1918)山东荣城人,88上将,原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科委政委、海军政委
向守志(1917)四川宣汉人,88上将,原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
任荣(1917)四川苍溪人,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政协主席、武汉军区副政委
邹衍(1915)江西兴国人,原中央纪委委员、沈阳军区副政委
詹大南(1914)安徽金寨人,原中央纪委委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
张秀龙(1915)湖北仙桃人,原全国人大常委、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王贵德(1914)福建上杭人,原铁道兵副政委
刘居英(1917)吉林长春人,原铁道兵副司令员
胡继成(1915)安徽金寨人,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
贾若瑜(1915)四川合江人,原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军事学院副院长
盛治华(1916)江西永新人,原武警部队副司令员、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熊兆仁(1912)福建永定人,原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方槐(1917)江西于都人,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刘中华(1917)山东文登人,原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
杨永松(1918)广东大埔人,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李布德(1919)四川营山人,原山西省军区政委
钟炳昌(1915)江西兴国人,原解放军军政委、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
廖鼎琳(1914)江西兴国人,原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政委、炮兵学院政委
黎光(1914)四川仪陇人,原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
1961年少将(9人)
王砚泉(1917)河北雄县人,88中将,原昆明军区副政委、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委
胡炜(1920)河南新蔡人,原中央候补委员、陕西省委书记、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办公厅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高锐(1919)山东莱阳人,原兰州军区副司令、宁夏区委第二书记、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杨思禄(1917)江西于都人,原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
张力雄(1913)福建上杭人,原云南省军区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福州军区顾问
孙干卿(1919)山东淄博人,原广州军区参谋长、昆明军区参谋长
姜钟(1919)四川平昌人,原总参谋部三部部长
魏国运(1914)湖北监利人,原空军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空军工程部部长
殷国洪(1911)湖北红安人,原海军炮兵学校政委、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政委
1964年少将(21人)
刘振华(1921)山东泰安人,88上将,原中央委员、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外交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玉华(1916)山东文登人,原中央委员、湖北省委书记、武汉军区副政委、南京军区副政委
王扶之(1923)陕西子洲人,原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书记、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陈绍昆(1921)江苏宿迁人,原沈阳军区副政委、冶金工业部部长
文击(1918)河北霸州人,原炮兵副司令员、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
姜林东(1918)山东烟台人,原新疆军区副政委、广州军区副政委
贾乾瑞(1916)陕西大荔人,原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顾问
杨斯德(1921)山东滕州人,原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全国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刘自双(1915)四川巴中人,原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张中如(1919)山西原平人,原国防部外事局政委、河南省军区政委、总参谋部二部部长
张志勇(1916)湖北红安人,原国防科委训练基地司令员、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
张实杰(1922)山东邹平人,原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周建平(1919)江苏苏州人,原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王茂全(1910)江西吉安人,原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
方震(1911)江西弋阳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政委
阳自碧(1918)四川巴中人,原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
李丕功(1910)山东淄博人,原上海警备区参谋长、江苏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
张英(1916)辽宁盖州人,原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军区政委
顾鸿(1915)安徽庐江人,原南京工程兵学校校长
高先贵(1912)安徽六安人,原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
涂通今(1914)福建长汀人,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施军衔制,有175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军衔。这些曾为新中国浴血奋战过的英雄们,没有一位不曾受伤过。
让人敬重的老英雄们如今都已逝世,最后一位开国中将张震也在2015年9月3日与世长辞,享年101岁。而这一天也是个特殊的日子: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
战场上,张震将军中弹8年后才取出子弹,想到战争的长期性和战友的流血牺牲,中弹后他没有选择就医,而是留在了战场上,忍受着伤痛。他不止自己参加抗战,还让自己的四个儿子也都参军报效国家,他的儿子们因着父亲的榜样,全部都成为将军。
平江被后人称为‘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这里曾走出了52位开国将军和70多位省部级干部,是著名的将军县。
1914年,张震出生在湖南平江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当时的中国战火四起,列强凌辱。但是中国的很多儿女都积极投身革命,为建设不被人欺凌的伟大的新中国而努力。
贫苦人家出身的张震受到家乡革命战火的熏陶,年仅12岁就在家乡参加了童子团,且被委任副团长。
之后在平江爆发了秋收起义等一系列革命运动,张震也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斗争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且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心。
1930年,年仅16岁的张震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中国工农红军战士,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
年纪轻轻的张震在1931年担任了红三军的连队政委,并在敌人趁我方部队休整突然袭击时,镇定沉着地指挥战斗,以少胜多,大胜敌人。
之后他又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求学,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军事和政治理论教育,从此以后,他打仗除了一颗爱国的心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外,还有了被知识武装的头脑,这也为他以后立下赫赫战功打下基础。
张震不仅有战争的理论知识,还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曾和彭雪枫烈士组建了新四军的骑兵队伍。他们花费无数心思,终于将骑兵营训练成功。
在1942年的洪泽湖沙山集的战斗中,骑兵营第一次出战,一个营用了9分钟就歼敌300多人,震惊众人,也鼓舞了人心。此后的骑兵团成了新四军第四师最厉害的武器,只要骑兵团出战,就一定能打胜仗。
但是凡是战争,就少不了流血牺牲,1944年9月,在夏邑县的一次战斗中,冲在前线的彭雪枫烈士不幸中弹,子弹击中了要害部位,最终牺牲。
隔年2月,张震也在战斗中被子弹击中,只是比较幸运的是,他没有生命危险,但这颗子弹却折磨了他8年之久。
1953年8月,张震到乔岩山高地进行实地考察,然而很不幸,在途中发生了车祸。他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在给他治疗的过程中,发现他的肩胛处居然有一枚子弹。
医生细心地把子弹取出交给张震,这才从他口中得知,这枚子弹已经在他的身体里待了8年之久。
医生震惊于他的坚忍,异物在嵌入肉中,会让人疼痛难忍,更何况还是不小的一颗子弹,可以想见,这8年来,这颗子弹肯定是时时折磨着他。
张震接过子弹后,把它交给自己的妻子,并嘱咐妻子好好保管,以后让孩子也看看。就这样,这颗子弹成为了他们家与众不同的传家宝。
说起这颗子弹,还得回到1945年。这年2月,驻守徐州的日伪军对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进行围剿,张震率领第31团及地方部队在祖老楼一带伏击敌人。
当日伪军进入了他们提前埋伏好的伏击圈时,张震和战友们已经在这里等候多日,当开打的命令响起,我军对敌人立马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此时张震正在前线观察敌方情况,拿着望远镜的他很快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一颗子弹就这样击中了他的肩膀,瞬间血流不止。
战友们都让他移到后方指挥部,但是正是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他绝不退到后方,让卫生员简单包扎后,继续指挥战斗。
此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军中各种事务繁忙,他都亲力亲为,因此一直无暇顾及身体里的这颗子弹。
此后他的肩膀经常疼痛难忍,医生给出的结果是得开刀把子弹取出来,但是张震一听说需要开刀手术,并且术后至少得休养一个月时,就立马拒绝了医生手术的建议。
就这样,一耽误就是8年之久,这8年他时时忍受着肩膀的剧痛。
将军张震的一生,参加战争无数,立下战功无数。
他能举枪上阵杀敌,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兵不血刃地解除800多人的土匪武装,并收编他们到新四军的队伍。
在战斗的间隙,他抽空把自己战斗的经验都总结下来,撰写了《东征以后》《周年回忆》《论宿东游击经验》《三个月来反顽斗争在军事上的初步总结与今后任务》等文章。
自己英雄威名,他的儿子们也不逞多让。他的四个儿子都是将军,其中一个儿子还是上将。他的儿子们如此出息,除了张震的榜样作用外,还跟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有关。
他曾对自己的家人立下家规: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仗着张震的名字行事,不许利用张震的影响力,不许透露和张震的关系。不许接受任何特殊服务和照顾,他人送礼或公费吃喝,或者转干调动等。办私事不能坐公车,更不用说赌博之类的活动。
在张震的严格要求下,儿子们也子承父志,均选择了参军,并立下功劳成为将军。
作为开国将军,张震还是为数不多的长寿之人,他活了101岁,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中将。
2015年9月3日,这一日正在举行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阅兵,张震将军与世长辞。也许,他很欣慰,这盛世如他所愿,也如过去在战争年代为了这盛世而战斗牺牲的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所愿。
因着这千万英雄们的不怕牺牲,才有我们如今的和平,享受着和平的我们,唯有更加珍惜和努力,让这和平永永久久地传承下去,才不枉他们当初的流血牺牲。
张震上将的孙子张斌是一位著名的中国演员。
他于1972年出生于北京市,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张斌曾经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担任主演或配角,包括**《奋斗》、《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等,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神探包青天》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建军大业》中,张斌曾经扮演过其爷爷张震上将的角色,再现了张震上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贡献。
一位。
张震将军妻子名为马龄松。河南洛阳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曾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竹沟教导队学员,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直属队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轻工业厅计划财务处处长,第四机械工业部计划财务处处长。
张震,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为中国***党员。张震同志一生历经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85年受命创办了国防大学,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震:子弹藏身8年,难忘救命新娘,一门出六将,阅兵当天逝世
本文2023-10-01 17:20:1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