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山上的铜板是什么意思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1收藏

北京景山上的铜板是什么意思,第1张

北京景山上的铜板意思是指北京景山上的一块古老的石碑。北京: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景山: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小山,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之一。铜板:古代用铜制成的平面物体,用来刻写文字或纪念事件。所以北京景山上的铜板意思是指北京景山上的一块古老的石碑。

我们常常看到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我也很想知道,于是到网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过,这里声明,笔者不是学历史的,只是利用从网上查到的讲历史的文章,做一个大致的推算,获得一个感性认识罢了。基本单位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兑换关系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金属价格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黄金:100元/克白银:2元/克黄铜:002元/克推算结果为:1两黄金:约值4000元1两白银:约值8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粮食价格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还有“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1两白银:约值170元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1文钱=人民币02元另外:1石米=1两白银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耽川槽沸噩度茶砂偿棘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问题一:古时的一文钱,一两银,一个铜板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啊?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清晚期价中期约400元人民币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二:多少文钱是一块大洋一文钱是一个铜板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1大洋=1两白银=人民币300元=1000文钱

一文钱就是一个铜板。。。

问题三:古代的一文钱是多少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至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为5克。

所以,根据推论,用现在的人民币价格可大约换算如下: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问题四:清朝时期一两等于多少文钱?一文钱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10分 一两是十钱

一钱是十吊

一吊是百文

一文是一元

一两是一万

一吊是一百

一钱是一千

一个铜板是一毛

问题五:古代的一文钱指的是一枚铜钱吗?一枚铜钱在现代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您的问题,这样的事情,古代的一文钱指的是一枚小平铜钱;一枚铜钱在现代相当于现在的40分左右!

问题六: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等于文钱?多少铜板?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 一两银子等于一千文钱,一文钱就是一铜板,至于相当于多少人民币,清朝的货币已经不具有流通价值了,但是还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问题七:古代一两银子等于多少元,一个铜板等于多少元? 10分 古装戏里用银两做钱的单位,那么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呢?看看下面这个推导: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海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 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5 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

问题八:古代的一文钱等于现在的多少钱? 各个时代不同价值也不同

唐代太平公主第一次溜出去玩一顿就吃掉六两银子

而清代康熙年间皇帝微服出寻得知

一家旺铺每月也收不到二三两银子

可见时代不同价值也不同

再如地区不同它的价值也不同

青岛房价好些地角约7000-8000每平

而我们老家七八千可以买一座不错的房子

那么一两银子看你是在老家花 还是市里了

一两=一千文

你自己慢慢研究吧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问题九:明朝的一文钱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购买力 是通过谷子来计算的

而且 不是一成不变的

根据市场 谷子的价格变动,而变动、

你可以理解 人民币兑换 美元

问题一:古代钱币一贯有多少枚铜币? 是相对于金银比价来说的。理论上来说一贯钱相当于一千文钱亦即一千个铜质小平钱。由于各个历史朝代的钱币制度的差异以及物价的关系再加上虚值大钱和钱钞的发行这个比率略有差异。串或者说吊只是贯的俗称或者不规范的说法。

问题二:古代的一贯是多少钱?多少贯是一两银子? 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至于铜钱与银两的换算,则随着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北宋宋初银钱兑换比为一两银兑一贯钱

到徽宗时,一两银兑两贯钱。

至于南宋中期,则是一两银兑换三贯钱。

王曾瑜先生一个考据,南宋绍兴年间,80贯钱,折合成20两银子,1两金子。

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朝平时市面流通的,一般是铜钱,而不是银两。

问题三: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又是怎么来计算的?代表什么? 古时千钱为一贯

1两黄金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汉书・武帝纪》“初算缗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问题四:古代一贯是多少 按照一般的兑换系统来看:一贯铜钱=1000文铜钱=一吊铜钱=一两白银=01两黄金=一石米=120斤米。 (因为各个历史时期受物价、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兑换比率各不相同。这仅仅是一个大体的参考。)

问题五:一贯铜钱是多少铜钱 一贯按照正确计量标准是1000枚。不过古时候在市场上700枚,800枚也叫一贯。一般多在9龚0枚左右。一公斤越有240--250枚。一贯的话,估计在35公斤左右。我是以北宋铜钱为基准,如果是清朝钱的话数据上有出入。

问题六:古时一贯是多少钱?折合人民币是几元? 中国古代1两银子有多值钱

看武侠小说,主角经常动不动就掏几十两银子出来,那么,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呢?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 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ZF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

《宋史 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

问题七:古代一贯钱是多少 一贯钱 ,只是 宋朝的叫法 。汉朝叫做 一“缗” ,清朝叫做 “一吊” 。

一贯钱 ,就是 一贯铜钱 ,1000 枚 。相当于 一两银子 。是比较大的数目 。

用麻绳窜起1000 枚铜钱 ,也很重的 ,大约是 45 公斤 。

到了清末民初 ,一块大洋 ,相当于一吊铜钱 ,或一两银子 。

《水浒传》里面描写陆谦、富安去沧州牢城找 管营、差拨两个人,计谋杀害林冲 ,在 李小二 店中吃酒 ,一两银子用不了 。你想 ,请人杀人的酒饭肯定是十分丰盛的。放到今天 ,怎么也得几千元吧 ?

一枚铜钱 ,也叫一文钱 ,一个大子儿 ,一个铜板 。

问题八:古代的一贯钱相当于现在多少元人民币 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大约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问题九:一贯铜钱是多少文 古时千钱为一贯

1两黄金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汉书・武帝纪》“初算缗钱” 唐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一贯千钱。”《宋史・刑法志二》:“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一贯本钱,卖了一贯,又赚了一贯。”

问题十:宋代一贯钱到底是多少? 正常来说,一贯钱是指一千个铜钱,但问题宋时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 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为七百七十钱。

北京景山上的铜板是什么意思

北京景山上的铜板意思是指北京景山上的一块古老的石碑。北京: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景山: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小山,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