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365]5.25赫连氏经营统万 拓跋焘攻灭夏国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2收藏

[资治通鉴365]5.25赫连氏经营统万 拓跋焘攻灭夏国,第1张

5月25日

赫连氏经营统万

拓跋焘攻灭夏国

在晋、宋时代,北方有个夏国,国王是匈奴族人赫连勃勃,都城在统万。(4132)勃勃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宜名新城曰统万。”

此城就在今天内蒙古毛素乌沙漠中部、乌审旗的南边,修得特别坚固:城墙的底基三十步宽,顶上宽十步,高八丈,墙壁坚硬得可做磨刀石。里面的皇城四丈高,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都用锦绣装饰。赫连勃勃很得意,真以为是铁打的江山一统万年了。(4276)夏世祖〔赫连勃勃〕性豪侈,筑统万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高五仞,其坚可以厉刀斧。台榭壮大,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穷极文采。

刘裕灭掉后秦,退出关中,赫连勃勃乘机南下,占领长安。城里死人不少,他将人头积成山头,号称“髑髅台”。(41811)勃勃积人头为京观,号曰髑髅台。

大臣们请他把都城迁到长安去,他不同意:“长安是历代帝王都,形势险要,田地肥沃,当然是好地方。不过,魏国离我们太近,我若去长安,他们一天之内就会打到统万,岂非得不偿失吗”于是将长安作为南都,叫儿子赫连璝驻守。(4192)群臣请都长安,勃勃曰:“朕岂不知长安历世帝王之都,沃饶险固!然晋人僻远,终不能为吾患。魏与我风俗略同,土壤邻接,自统万距魏境裁百馀里,朕在长安,统万必危;若在统万,魏必不敢济河而西。诸卿适未见此耳。”皆曰:“非所及也。”乃于长安置南台,以赫连璝领大将军、雍州牧、录南台尚书事;勃勃还统万,大赦,改元真兴。

他班师北上,雄心勃勃,要显示征服天下的决心,把统万的四个城门加上很有气魄的名字;东门叫“招魏”,南门叫“朝宋”,西门叫“服凉”,北门叫“平期”,可说是历史上的一大幽默。(42412)夏主好自矜大,名其四门:东曰招魏,南曰朝宋,西曰服凉,北曰平朔。

赫连勃勃想招揽人才,把京兆人韦祖思请来宫里。韦祖思是个隐士,不懂世事的书呆子,看赫连勃勃粗暴无礼,又害怕又恭敬,连连叩拜。赫连勃勃听说名人隐士见到国王是不下拜的,这人却那样谦恭小心,一定是没把我当国主,立刻暴怒起来:“我当你是贵宾,你却当我野蛮人,是何道理过去姚兴请你,你不叩头,何以见我要下拜我活着,你瞧不起;要是死了,你舞弄笔墨,信口胡语,还不知怎样骂我呢!”话没说完,手起刀落,竟把韦祖思杀了。(4192)夏主勃勃征隐土京兆韦祖思。祖思既至,恭惧过甚,勃勃怒曰:“我以国士征汝,汝乃以非类遇我,汝昔不拜姚兴,今何独拜我?我在,汝犹不以我为帝王;我死,汝曹弄笔,当置我于何地邪!遂杀之。

不久,赫连勃勃死了,儿子赫连昌接位,(4258)八月,夏武烈帝殂,葬嘉平陵,庙号世祖;太子昌即皇帝位。兄弟之间不和睦,争斗不休,国势很快衰落了。这给北魏的进攻提供了机会。

当时,魏国的皇帝拓跋焘,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用崔浩为谋主,想统一中国。洛阳以北的中原大地,被他父亲拓跋嗣所征服,已经纳入北魏的版图。可是,魏国的北面又兴起一个鲜卑族的大国柔然(蠕蠕),西面的夏国也跃跃欲动。先打谁好

崔浩观察天象,说西方的国家要灭亡,那就先打夏国的赫连昌吧。

北魏军队到达统万城边,夏国人分两路夹攻。忽然间,一阵暴风雨从东南方涌来,灰沙满天,眼睛也睁不开。魏帝的宦官赵倪懂一点占卜,他说:“风从敌人那边刮来,他们背风,我们向风,老天在帮助赫连昌。我们长途行军,消耗大,不如暂时退避,再等机会。”夏兵为两翼,鼓噪追之,行五六里,会有风雨从东南来,扬沙晦冥。宦者赵倪,颇晓方术,言于魏主曰:“今风雨从贼上来,我向之,彼背之,天不助人;且将士饥渴,愿陛下摄骑避之,更待后日。”

崔浩在旁边听了,厉声叱道:“说些什么话!我们千里远来,孤军深入,作战的目标既定,哪能随便乱动;风道在人,岂有常也。”(4276)崔浩叱之曰:“是何言也!吾千里制胜,一日之中,岂得变易!贼贪进不止,后军已绝,宜隐军分出,掩击不意。风道在人,岂有常也!”是的,风的方向不变,人是能变的,为何非逃避不可呢

魏帝脑子动得快,受到启发,马上把大军分成两队,绕到夏国军队的背后,逆风变成顺风,展开主动攻击。魏主曰“善!”乃分骑为左右队以掎之。

拓跋焘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身手矫健,每次上阵,总要冲锋在前,甚至身边的人死完了,他也神色自若,非常沉稳。因此,部下都很尊敬他,愿意出死力。

他冲得太猛,被暴风雨掀下马,部将用身体挡住夏兵的长矛,他才腾空而起,顾不得身上的流矢,硬是把夏国的尚书斛黎文杀死,夏军也就崩溃了。(4276)拓跋齐以身捍蔽,决死力战,夏兵乃退,魏主腾马得上,刺夏尚书斛黎文,杀之,又杀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矢,奋击不辍,夏众大溃。

赫连昌来不及退回城中,落荒而逃。

拓跋焘把皇帝的衣服脱下,装成老百姓,混入统万城。夏军发觉后,关死城门,四处搜寻。(4276)魏主微服逐奔者,入其城;

他和侍卫钻进王宫,找出一堆妇人的绸裙,结成长索,系在铁槊上,爬上城头,拉住纲索,才逃出来。这次冒险,把城里的形势摸清楚了。(4276)夏人觉之,诸门悉闭;魏主因与齐等入其宫中,得妇人裙,系之槊上,魏主〔拓跋焘〕乘之而上,仅乃得免。

三天后,他攻进城里,俘获了夏王的大臣和亲属。所得三十多万匹马,几百万头牛羊,都分赐给作战的将士了。乙巳(初三),魏主入城,获夏王、公、卿、将、校及诸母、后妃、姊妹、宫人以万数,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颁赐将士有差。

拓跋焘看到统万王宫那样气派,叹息不已:“小小的国家,劳民伤财,竟是这样惊人,想不灭亡,可能吗”(4276)魏主顾谓左右曰:“蕞尔国而用民如此,欲不亡得乎!”

他看到夏国著作郎赵逸的文章,赞扬赫连勃勃尽善尽美,便发火了:“勃勃这人,够野蛮的。谁敢向他瞪眼珠,就挖眼珠子;谁当着他发笑,就割破嘴唇;要是说出不满的话来,先割舌头,再砍脑袋。赵逸还公然替他唱赞歌,太无耻了,快些抓来杀掉!”(4276)魏主见夏著作郎天水赵逸所为文,誉夏主太过,怒曰:“此竖无道,何敢如是!谁所为邪?当速推之!”

崔浩劝他说:“文人笔下的褒贬之辞,大多言过其实。在人屋檐下,岂敢不低头,也是不得已的。哪里值得认真对待呢”崔浩曰:“文士褒贬,多过其实,盖非得已,不足罪也。”

拓跋焘这才平静下来。带上赫连勃勃的三个女儿,得胜回朝。乃止。魏主(拓跋焘)纳夏世祖(赫连勃勃)三女为贵人。

赫连昌作了俘虏,住在魏国京师平城,又要了拓跋焘的妹妹始平公主,自己的三个妹妹也做了大舅子的贵妃。郎舅二人,感情亲密,经常深入荒野打猎,并马同行。魏国的大臣很担心,劝魏帝不要冒险:“赫连昌身手不凡,武艺超群,亡国之君,不可不防。”

拓跋焘笑道:“天命所在,亦何所惧!”他把国家和自己的未来前途,看成是上天主宰的,只能顺其自然,不必过多地顾虑。

大臣们又请他增修京城,建造坚固的宫殿,他的回答是:“在德不在险。”(4277)君臣请增峻京城及修宫室……帝曰:“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吴起之言。〕屈丐〔赫连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也?今天下未平,方须民力,土功之事,朕所未为。萧何之对,非雅言也。”

只要政治清明,没有高大城墙和深宫大院,又有何妨

拓跋焘豁达大度,心胸爽快,自信心很强,不像赫连勃勃成天疑神疑鬼,住在深宫不敢出来,真不愧为鲜卑族的一代英雄。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数不尽的姓氏也在这五千年间诞生和消失。我们常见的姓氏有李、张、王等,这些姓氏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高。但是,除了这些常见的姓氏之外,还有许多罕见的姓氏,它们或因为人数较少,或因为地域较小,或因为历史原因等各种原因而显得比较特别。比如,程颢、晁氏、崔氏、翟氏、赫连氏等姓氏,它们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很低,而且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些姓氏。这些姓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些背景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变。晁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出现在西周时期。史书记载,晁氏是周武王的后代,属于周公旦的族弟。晁氏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低,但是,在历史上却有很多著名的晁氏人物。比如晁错,他是西汉时期的大臣,为人刚直,勇于直言,被誉为“晁错之廉”;晁补之,他是南北朝时期的官员,主持修订《齐书》,功勋卓著。崔氏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崔氏的祖先是周武王的一位臣子。崔氏在中国人口中也属于比较罕见的姓氏,但是在历史上却有很多著名的崔氏人物。比如崔立之,他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著有《通典》等著作;崔白,他是唐代的画家,擅长山水画,被誉为“八大山人”之一。翟氏是一个源自于古代北方民族的姓氏,也是中国汉族姓氏中的一种。翟氏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在中国北方地区仍有一定的分布。在历史上,翟氏也有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翟斌,他是元代的大臣,翟斌被誉为“北方宰相”,他曾多次在元朝皇帝的朝廷中任职,是当时北方政治的重要代表人物。此外,翟氏还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名人,如翟让和翟义,他们都是唐代的文学家,著有《翟义集》、《翟让集》等著作。

赫连氏是中国汉族姓氏中比较少见的姓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赫连氏是鲜卑族的一支,其祖先是鲜卑部落的首领。赫连氏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非常低,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比如,赫连勃勃,他是北魏时期的皇帝,被誉为“文成帝”,他在位期间,推行改革,建设水利,使得北魏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除了上述罕见的姓氏之外,还有很多像谭、蓝、骆、狄等比较少见的姓氏。这些姓氏虽然在中国人口中所占比例很低,但是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同样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究。通过了解这些罕见姓氏的历史和背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不是一个姓。

赫连姓:出自汉室刘姓,意思是赫赫与天连接。那时匈奴族人对姓氏常作改动,和中原人的习惯不一样,也因为他们的社会形态也还落后些,权力和财产的承继关系也不稳定,所以姓氏的沿用也不稳定。

赫姓起源较多,有远古赫胥氏、匈奴族赫连氏、商贵族赫章氏、满族汉化改姓等。其中最早的赫姓人源于赫胥氏,出自远古时代赫胥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末年王公贵族囚禁之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商朝末年纣王因群臣力谏其政,怒而剖杀了王叔比干,还将另一王叔箕子囚禁起来,准备用炮烙酷刑之,以镇群臣之口。

后因诸多大臣的劝谏,加之暗悔比干之死,遂流徙箕子一族至赫邑(古邑赫章,今贵州赫章)。周武王姬发挥军灭商后,派人将箕子找回,并向其请教治国之策。但箕子不愿意臣服于西周王朝,遂挟四千族众向北,于公元前1122年建立了朝鲜国,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一直到公元前194年被燕国人卫满所灭,国祚长达九百二十八年。未与箕子同行之商族后裔子孙中,有以箕子之邑“赫邑”为姓氏者,称赫章氏,后辗转迁徙于陈邑(今河南淮阳),逐渐融合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中,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赫氏。

2、源于鲜卑族,出自古代北匈奴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西晋至东晋时期,鲜卑慕容部的分支吐谷浑部族攻破了胡夏国,俘虏了赫连氏王族。结果后来吐谷浑部自己的族人中有人敬佩赫连世家的骁勇,遂也以“赫连”为姓氏。

后吐谷浑部为鲜卑的拓跋部所破,赫连氏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有省文简化改单字汉姓赫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扩展资料:

赫姓名人

1、赫保真(1904—1987),字聘卿,早中期落款曾用名抱真、葆真;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早年为潍县名画家丁东斋、刘秩东入室弟子;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等,传统功力极为深厚;赫先生笔下的工笔人物用线极富节奏且灵动,其清圆细劲之笔的风格构成。

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国画《满堂红》、《十里荷香》;出版《赫保真画辑》、《赫保真画集》等。

2、赫建华,女子跳伞运动员。运动健将。河北巨鹿人。1956年被选入国家队。1959年加入中国***。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十六次打破女子跳伞全国纪录,六次打破女子跳伞世界纪录。

-赫姓

-赫建华

-赫保真

赫连的引证解释是:⒈匈奴姓氏之一。匈奴南单于曾娶汉宗室女,其子孙遂以刘为姓。至刘虎,其母为鲜卑人,而北人谓父匈奴母鲜卑者为“铁弗”,虎因以“铁弗”为号。至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其后人勃勃(一名屈孑)僭称大夏天王,耻号“铁弗”,改以赫连为氏,取“徽赫与天连”之意。见《魏书·铁弗刘虎传》、《屈孑传》与《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参阅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外篇·赫连氏》。

赫连的引证解释是:⒈匈奴姓氏之一。匈奴南单于曾娶汉宗室女,其子孙遂以刘为姓。至刘虎,其母为鲜卑人,而北人谓父匈奴母鲜卑者为“铁弗”,虎因以“铁弗”为号。至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其后人勃勃(一名屈孑)僭称大夏天王,耻号“铁弗”,改以赫连为氏,取“徽赫与天连”之意。见《魏书·铁弗刘虎传》、《屈孑传》与《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参阅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外篇·赫连氏》。词性是:名词。拼音是:hèlián。结构是:赫(左右结构)连(半包围结构)。注音是:ㄏㄜ_ㄌ一ㄢ_。

赫连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匈奴姓氏之一。匈奴南单于曾娶汉宗室女,其子孙遂以刘为姓。至刘虎,其母为鲜卑人,而北人谓父匈奴母鲜卑者为'铁弗',虎因以'铁弗'为号。至东晋义熙三年公元年,其后人勃勃一名屈孑僭称大夏天王,耻号'铁弗',改以赫连为氏,取'徽赫与天连'之意。见《魏书.铁弗刘虎传》_《屈孑传》与《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参阅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外篇.赫连氏》。

关于赫连的诗句

奕赫连丝衣赫连拓跋非难取赫连台畔旅人情

关于赫连的成语

门庭赫奕赫赫有名赫赫之光赫赫巍巍赫赫魏魏名声赫赫赫赫炎炎赫赫扬扬明明赫赫煊赫一时

关于赫连的词语

门庭赫奕煊赫一时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赫连的详细信息

[资治通鉴365]5.25赫连氏经营统万 拓跋焘攻灭夏国

5月25日赫连氏经营统万 拓跋焘攻灭夏国 在晋、宋时代,北方有个夏国,国王是匈奴族人赫连勃勃,都城在统万。(4132)勃勃曰:“朕方统一天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