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千载,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变迁,你认同家谱文化吗?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而来。
对于80后,90后来说,家谱似乎是个陌生又很遥远的词语。但在老辈人的生活里,塔却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家谱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一本没有断档,记录详细的家谱,内容上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最基本的信息自然是姓什么,叫什么,家里几口人,人均几亩地,地里几头牛。除此之外,则有全族坟墓和祠庙等的方位,数量,管理使用方法,祖训,撰写家谱的原因以及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比较详细的族谱,还记载着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光宗耀祖的著名人物。
在古代,家谱通常只记录男子的名字,妻子只标注着姓氏,生了儿子会详细标注,生了女儿则无法记入族谱。假如一对夫妻没有儿子只有女儿,家谱上他们的子孙栏就会显得格外冷清,甚至标注无传,断了根。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会显得重男轻女。好在现在这些情况以及发生了很大改变,女生也能在家谱中拥有姓名。
作为外来人口,想要在当地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宗族势力,修撰族谱则是一种拉拢族人的好办法。另一方面,因为新迁入的基本都是曾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人,修族谱也算是保留了福建人原有的习惯。有些地区会对族谱格外重视,北方家谱最著名的应该是山东孔氏家族,孔子后代,绵延千年。翻开厚厚的家谱,字里行间都是血脉相承的力量,一本家谱,一部家史,千百年的荣耀沧桑汇聚于此。
周姓家谱
开放分类: 民俗、历史、百家姓、姓氏、姓氏文化
周姓家谱介绍
周姓族谱的谱序
1、非其本姓所写的谱序。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学家为江西吉水周氏家谱写序。如:解缙的《吉水桑园周氏族谱序》、杨荣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翰林院编修周叙重修)、金幼孜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彦奇、国子监博士周歧凤重修)。
清朝中叶,钱大昕撰的《周氏族谱序》,它介绍了明代上海周氏与清代嘉定周氏的源流。该序说:“周氏之先,自上海之周浦迁居嘉定,百余年来,本支蕃衍。”这段话,对于后人考察上海周氏与嘉定周氏,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序赞扬了上海嘉定周姓族谱:“今观周氏之谱,详其所当详,略其所当略,缺其所当缺,洵(xun,实在)可以为后嗣法。”
2、周姓人士写的谱序。
明初周是修写《周氏小谱序》。还提出了一个修谱原则,清代康熙十七年(1678年)刊行的浙江《山阴前梅周氏宗谱》卷一转载的明代正德元年(1506年)周用文撰的《涂山公谱自序》。
家谱和族谱
周姓人十分重视家谱和族谱,有修撰家谱的传统。
周朝建立后,专门设立了负责宗室世系、以及宗族事务管理的官员“小史”,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官修谱制度。后来传世的《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便是当时修撰的周先王的传衍情况,明显带有后来家谱的性质,因此被公认为是现存我国第一部姓氏学专著,可以看作是周姓人最早的家谱。
周姓人真正的家谱的出现应是在魏晋以后。魏晋时期,由于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区分士庶,当时人对于谱牒十分重视,一时间,谱牒学提高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人们重视谱牒,纷纷撰写家谱。东晋时期,著名谱牒学家贾弼之编撰了《十八州百一十六郡谱》712卷,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著名的汝南安成周氏谱、庐江舒城周氏谱以及义兴阳羡周氏谱。
周姓人为了更准确记载自己家族源流及发展历史、分衍情况,私撰族谱。由于时代久远,这一时期所修的周氏族谱已亡佚殆尽。
唐代,大一统的局面,更加有利于修撰谱牒。官方、私家修谱之风极为盛行,周姓人的家谱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保存至今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谱》中,就有汝南安成周氏及其分支永安黄冈周氏两大著名周姓郡望的世系。
宋代以后,家谱的修撰越来越多,清朝以至民国以来,更是修谱成风。由于修撰时间距今较近,很多家谱都能保存下来,特别是明清以至民国所修家谱。有的家谱根据发展的需要,甚至一修再修。
在族谱中,对周姓人影响最大当是一些为族人所订立的宗规、宗训。一些周姓族谱,还标明了自己的堂名,通过这些堂名,可以看出本族独特的文化旨趣。堂号本是某些周姓支派用于标榜和区别的标志,大多数周姓堂号都是根据与周姓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名、名称等来命名。
周姓家谱文献目录
(略)
周姓字辈
益阳大泉周氏:
贵文祖志一,永兴万代天,仁学宏宗益,世守绍前贤,
继述声名显,由来达孝全,振起三以让,令德庆悠绵。
广东普邑周氏的字辈谱是:
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
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广东潮阳泗水周氏字辈谱是:
多士敬宏毓,英资衍芳绪,勤修昭厚德,翊赞耀明良,
攸子崇伯钦,淑宪绍懿徽,植本宗永健,嗣典运开祥。
琼州周族辈序:
缵 绪 成 德 经 世 安 邦 家 修 朝 献 万 奕 其 昌
广东潮阳泗水周族派语辈序:
多士敬宏毓 英资衍芳绪 勤修昭厚德 翊赞耀明良
攸子崇伯钦 淑宪绍懿徽 植本宗永健 嗣典运开祥
粤东普邑周族派语辈序 :
开基宏远猷 笃庆光前悠 孝友承先德 萃宗衍范畴
合家宜睦顺 守理重经修 奕世永绳武 千秋恒作裘
湖南益阳大泉周族派语辈序
贵 文 祖 志 一 永 兴 万 代 天 仁 学 宏 宗 益 世 守 绍 前 贤
继 述 声 名 显 由 来 达 孝 全 振 起 三 以 让 令 德 庆 悠 绵
湖南益阳汾湖州周族派语辈序
志 肇 宏 昭 列 时 旺 玉 堂 轩
国 字 必 尚 义 言 方 定 泽 之
当代周姓人取名,较历史上复杂的取名方法已有了很大简化,特别是当今在中国大陆地区,周姓人在取名上,使用频率很高的字:
华、明、志、永、平、新、光、利、端、学、俊、龙、秋、菊、彩、家、少、天、胜、继、坤等。
周姓取名的时代性和政治色彩:
在1949年以前:英、秀、玉、珍、华、兰、桂、淑、文、明、芳、德、金、荣、清、素、云、风、宝、林等。
在1949-1966年间:
华、英、玉、明、秀、国、丽、建、芳、文、平、荣、珍、凤、春、金、桂、志、兰、德等。
在1966— 1976年文革期间:
红、华、军、文、英、明、丽、建、玉、春、小、国、艳、梅、平、芳、志、伟、海、秀等。
周姓男性与女性取名用字
女性名字偏重于使用含植物花草、色彩、香味、季节以及一些比较柔和素 静的字:
英、秀、玉、华、珍、兰、芳、丽、淑、桂、风、素、梅、美、玲、红、春、云、琴、惠等。
男性则偏重于显示阳刚之气:
明、国、文、华、德、建、志、永、林、成、军、平、福、荣、生、海、金、忠、伟、玉等。
吾姓司,字润普,司氏第十九世,系河南省焦作武陟县詹店镇,兼任河南省武陟县詹店何井司氏家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我们不但有家谱,而且家谱非常完整,并列入焦作市档案馆收藏。
詹店何井司氏是洪洞移民,明洪武二年移居洛阳龙门司家营,三世迁河北潞王府平原郡原武县南王望地,十世迁怀庆府武德县千秋乡二铺营倒作铺,十四世投亲移驾千秋乡头铺营小河井,现家族人口280人左右。
现存的司氏家谱初修于民国八年(1909年)。老谱于清康熙年间遗失,屹后,虽经历过兵荒马乱,三次续修家谱,再也没有间断过。最晚更次续修于1985年冬月。至此未更,2017年族内小续,2018年复小续。
由于家族大,人数多,家谱续修管理难度很大,先辈们创新了一种三位一体模式,即家谱分为族谱、庚谱、挂谱三部分。
族谱按家族脉络登记,每家每户清晰可鉴。
庚谱全族男丁按辈分统一登记造册。挂谱用作于祭奠,节日悬挂于祠堂,上面排序和庚谱一—对应,查找方便。
我们曾经参加过中原家谱展评会,是会上的一道风景,一本难求,甚是轰动。
家谱是我们家族的传家宝,她不但记录了家族的人脉传承,也记录了家族的逸闻轶事,族人视其为宝贝,严加保护。
水有源,木有本,愿我们的大家族更加兴旺发达。
纸张上有些字迹还十分清晰,有些因为破损或卷起,或缺失。
这是一套捐献的家谱,等待修补。
对古籍进行修复,是从物质层面进行修复、保护。
纸张取下来进行分页。
修复前的拍摄保存。
将一页估计整平。
工作人员在调纸的颜色。
将古籍上的污渍清洗干净。
在古籍修复中,浆糊是必不可少的。
把水分挤压出去。
用毛巾擦干水分。
细节部分用毛笔去清理污渍。
古籍修复。
用镊子修复破损的书籍。
染色后的纸张需要晾干。
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古籍。
“书医”们:为古籍“续命”。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修复好的古籍有没有漏洞。
修复后多余的纸张裁剪。
敲打古籍,在装订的时候才会平整。
由于两册家谱太大,放不进压平机,用石板压着。
修复后装订。
毛笔、喷壶、镊子、浆糊都是古籍修复的基本工具。
如今,古籍修复的传统工艺已经成为一项冷门手艺,但人们对纸质书籍的热爱,仍不改初心。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1] (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简单来说家谱里面的序言是后世子孙为家谱做的备注和解释。原序是修谱时候最早的序言解释,新序、增序就是后面再加进去更加解释。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黄县石良镇修家村的谱系
(一)修氏迁黄一世:修旺
(二)传至七世黄县修家村有三人自黄县到了莱阳县,他们是:修自清、修自香、修自礼。莱阳县这三位修姓祖先传到11世,其中有修顺、修敬、修延、修硕弟兄五个来到了莱阳东北乡的上蒲格庄,此时大约为清朝顺治年间。后来大哥修顺去了绪家疃,老三修德无子,老年时迁往莱阳的龙旺庄女儿处。老四修延,迁往莱阳城东的中旺村。后代颇多,剩下老二修敬,老五修硕在上蒲格庄留了下来,繁衍至今上蒲格庄已有200余户修姓。
(三)从修旺一世算起,并没有规定下修姓世系用字规定。
到了清道光七年正月(公元1827年)上蒲格庄修姓有三位代表赴黄县东莹(现名龙口市石良镇修家村)祭祖认宗。经过考证,证明莱阳县上蒲格庄修氏与黄县东莹修氏同宗,是从东莹迁出的。并写了文字证明。同时他们还共同议定了十个字,作为共同的世系统一使用。这十个字是:“人思先祖德,善述振家声。”后来又共同修改为“人思先世德,善述振宗声。”并共同确定下来,从十七世开始使用“人”字。
到1946年,黄县东莹修姓的修人栋又在“人思先世德,善述振宗声。”之后议定了四十个字作为黄县修姓后代共同使用。这四十个字是:
学好能增福,贤良相纪生。
作为有大志,发达立鸿功。
安乐可常保,和平恒献明。
敬义文智林,兴顺永魁元。
以上四十个字可用千年。只要按此顺序起名字的人,便可知道自己是山东黄县东莹修氏的第几代子孙了。
关于安徽亳州地区的家谱系
族谱:“修家祖佛皆,上可大文母,尊凤良月功,忠孝传嘉宝”,是由修常庄在祭祖时续的家谱系,到目前为止,修老家,修小庄,修楼,辈分最高的为凤字辈,辈分最小的已为宝字辈。
家传千载,家谱记载着一个家族的变迁,你认同家谱文化吗?
本文2023-10-01 16:19:4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