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娅·施莱弗的加州第一夫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3收藏

玛丽娅·施莱弗的加州第一夫人,第1张

可以说,没有施莱弗,也许就没有作为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

连施瓦辛格自己在别人问及成功的秘诀时都这样回答:“第一,来美国。第二,马不停蹄地工作。第三,和肯尼迪家族的人结婚。”——— 施莱弗的母亲就是已故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

作为民主党的核心人物之一,施莱弗的身份赋予了施瓦辛格参政的正统性,这是他能够在原加州州长格雷戴维斯的罢免选举中成功上位的关键因素。

除此之外,施莱弗还身体力行帮助施瓦辛格竞选州长。在选举的最后阶段,洛杉矶时报曾经大爆施瓦辛格“玩弄女人”“咸猪手”的负面新闻,施莱弗适时挺身而出,以激情洋溢的演讲为丈夫粉碎流言挽回声誉。

而在施瓦辛格当选之后,施莱弗还辞掉了N BC新闻记者的差事,全力辅佐丈夫。她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妇女协商会,广邀政界、商界、娱乐界女性名人,吸引了数以千计的观众。她还主持重修加州博物馆,并和施瓦辛格一起兴建加州的名人纪念馆。前加州议会众议院发言人威利布朗就曾直言不讳地说:“玛利亚对阿诺的帮助比阿诺对玛利亚的帮助要大得多。”

在施瓦辛格夫妇位于加州郊外的豪宅里,玛丽娅在她的卧室里挂着两张照片,一张写着:“送给玛丽娅,舅舅杰克”,这是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礼物,另一张照片上写着:“送给玛利娅,男朋友林登”,这是当时的副总统林登·约翰逊送给玛丽娅的礼物。  政治,永远是肯尼迪家族血液中不可缺少的东西,47岁的玛丽娅·施莱弗和加州州长的热门人选阿诺·施瓦辛格又将开始续写这份宿命的家谱。

经过一番仔细权衡,施莱弗最终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辞去记者职务。为了全力辅佐丈夫的事业,她选择彻底避嫌,将角色转换为全职的州长夫人。

说起安倍家族,相信大家马上就会联想到安倍晋三了,如今日本政客,属于右翼分子、鹰派代表等等。但不论他的好坏,围绕着这位国家首相的标签是数不胜数,2019年11月20日,安倍已成为日本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若无手腕,岂能在首相换届犹如走马灯的日本政坛稳如泰山?然而,对于安倍晋三,对于安倍晋三的家族以及它所代表的日本政坛世袭格局,我们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且由小编带大家谈谈安倍及其家族,谈谈半部日本近现代史。

一、从长州酒商到政治豪门的逆袭

日本共同社的新闻记者古泽襄搜罗史籍考证后认为,安倍家的家系宗祖为日本平安时代的奥州武士安倍宗任末裔,其三子安倍季任流转到肥前国成为松浦家女婿,别名松浦(三郎大夫)实任,子孙传至松浦高俊,因在源平合战当中支持平家参战缘故,被流放至现今山口县长门市油谷地方,尔后平家出身的平知贞为躲避源家迫害,迎娶高俊之女为妻,成为安倍家婿养子,改姓安倍氏。安倍家的家纹是丸之内立梶叶(丸に立ち梶の叶)。

至于这是否属于安倍家族给自己祖上攀亲带故,借助名人装饰家族门面,则不得而知。但是在幕末,安倍家确实可说是长州藩的一大豪族。顺便一提,长州藩在日本近代确实是个风云之地,江户末期的高杉晋作、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大佬均出身于长州,他们与萨摩藩构成倒幕主力,日后明治政府的重要角色中,长州藩出身者占据大半。明治政府撤藩设县后,长州藩更名为山口县,后来甲午战败,李鸿章就是在山口县的最大城市下关签订的《马关条约》。这山口县,也长期作为安倍家族的政治基本盘。

安倍家自江户时代就是经营酒与酱油酿造的大庄屋,颇具经济实力。同时,安倍家的安倍慎太郎也在明治时代成为首届山口县议会的当选议员。可惜,明治15年(1882年),安倍慎太郎在32岁时英年早逝。在明治初期那个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一众大佬你方唱罢我登台的风云年代中,家族中一旦缺乏有力代言人,家族影响力也将很快归于沉寂。所以安倍本家对于安倍家族日后的扶摇直上其实并无太大帮助。与此同时,长州的另一豪族、安倍家族的真正贵人——佐藤家却在不断积蓄力量。作为日后的亲家,佐藤家族与安倍家族有太多相像,同样靠酿酒积累财富,并且涉足政治。明治初期,佐藤氏族中就有出任岛根县令者,而佐藤家的关键人物佐藤秀助也是山口县的公务员。

佐藤秀助自己,按说也就一个地方土豪,没什么大成就。但是他这一手生儿子的本事,不得不佩服。他的长子后来出任海军中将,但让人咋舌的是他的次子和三子,二人日后都成为了日本首相,这就是岸信介和佐藤荣作。至于岸信介不随父姓,则是因为佐藤秀助自己是佐藤家的上门女婿,所以佐藤秀助又将其过继给自己的本家岸家。不管跟谁姓,佐藤秀助养育出两个首相的成就在日本历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的空前成就。

1917年岸信介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后,前往农商工省任职。凭借出色的能力,岸信介被调往日本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在1936年后历任伪满洲国政府实业部总务司司长、产业部次长和总务厅次长等职。善于钻营的岸信介在伪满洲国结交各路大佬,他和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满洲国总务厅长星野直树,满铁总裁松冈洋右,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会长鲇川义介并称满洲五巨头。东条英机和松冈洋右在军政界都有颇高地位,而这鲇川义介则是日后日产(尼桑)和日立制作所的创始人,经济实力不凡。在伪满洲国任职期间,岸信介生活放荡、性格古怪,加之其人长相丑陋,获得昭和之妖称号。

调回日本后,岸信介于1950年出任日本商工省次官、1942年出任老相识东条英机内阁商工大臣,并曾在昭和天皇的对美宣战诏书上副署。但是后来因与东条理念不合,岸信介与其分道扬镳,但这恰恰又构成了其在战后飞腾的命运之伏笔。日本战败后,岸信介作为甲级战犯被关押于东京巢鸭监狱3年半。但是战后日本***、社会党等左翼势力的快速壮大让日本的实际控制者美国深感不安,于是这个曾和东条有过不合记录的昭和之妖得以获释出狱,在政坛东山再起。1950年代,岸信介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

1954年任日本民主党干事长,1955年任新成立的自民党干事长。1956年任石桥湛山内阁外务大臣。1957年2月,石桥因病辞职,岸信介以外务大臣身份署理总理大臣,成为在战争期间与战后从未离开日本政治权力中枢的政坛人物,亦成为自民党最具权势的政治人物。岸信介的执政策略完全偏向右翼,其大量起用战前右翼分子乃至黑社会人物,在与蒋介石政权亲密互动同时还频频阻挠本已向好的中日关系发展,制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摩擦。1960年,由于美日安保条约的修订风波,岸信介处置不力,悻悻下台。

但是岸信介的下台并不意味着家族的失势。其胞弟佐藤荣作1924年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后开始在铁道省任职。期间岸信介给予了佐藤怎样的帮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到了50年代初,佐藤已经成为战后日本最具权势的政治家吉田茂的得意门生。1964年,佐藤荣作在池田勇人病逝后继任首相。任内他推动日本经济的继续增长,并且提出著名的无核三原则,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在对华关系上,佐藤也是个鹰派,他多次拒绝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访日,并阻碍双方贸易关系发展,最终也因为未能及时调整对华政策而黯然下台。

至此,岸信介所在家族已经成为战后日本的重要势力,堪称政治豪门。那么彼时,安倍家族的发展如何呢?

二、联姻的魅力——安倍家族的崛起

安倍晋三的爷爷安倍宽是一个反战人士,在昭和时期四处奔走,并和日后的首相三木武夫志气相投,来往甚密,曾担任日本众议院议员。但是战后初期,安倍宽便于1946年逝世。安倍的本家,其实也算精英阶层,但是比之岸信介一家,明显不够看的。安倍宽逝世后,其长子安倍晋太郎孑然一身,无依无靠。但是伴随一次做媒,安倍晋太郎和他整个家族的命运都迎来了转机。

安倍晋太郎彼时在每日新闻社任职,1951年同事长坂庆一介绍他认识了岸洋子,二人很快相恋,而这岸洋子正是岸信介的掌上明珠。安倍家也算是政治世家,加上安倍晋太郎东大法学部毕业,堪称青年才俊。所以同出山口县的这两大家族实现了政治联姻,1952年5月,安倍晋太郎娶岸洋子为妻。

随后,安倍晋太郎辞去记者工作,开始担任岳父岸信介的秘书,踏入政坛。有了老泰山的扶持,这从政之路也自然是平步青云。1958年,安倍晋太郎首次当选众议院议员,伺候历任农林政务次官、农林大臣、自民党国会对策委员长;1977年,担任福田内阁的官房长官,尔后历任自民党政调会长、通商产业大臣、外务大臣、自民党总务会长及自民党干事长等要职。由于对女儿洋子的宠爱,岸信介的政治资源基本被安倍晋太郎全部继承。在中曾根内阁时期,安倍晋太郎与竹下登、宫泽喜一并称为中曾根康弘之后的日本政坛三领袖。

中曾根去职后,自民党内大佬内部协商,先由竹下登继任首相,竹下登之后再由安倍晋太郎接任。但是竹下登任期内,爆发了著名的贪腐案利库路特事件,安倍晋太郎也卷入其中。应对此事耗费了他大量精力,1989年底,安倍晋太郎虽然身体虚弱,仍然马不停蹄地出访苏联和美国,促成戈尔巴乔夫访日,游说美国尽早结束冷战。安倍晋太郎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赢得首相大选积累资源,但是积劳成疾之下,1990年安倍晋太郎确诊癌症,倒在了成为首相的最后一步。

由此,一门三首相的荣耀就寄托在了安倍晋太郎次子安倍晋三的身上。安倍晋三青少年时期的成绩并不算优异,因此没能延续家族考取东京大学的荣耀,而是入学成蹊大学。但是政治世家的人脉和资源又岂是寻常人家可比的?1957年,3岁的安倍晋三就陪着首相身份的外公岸信介访问印度,不到三十岁时,他就担任了时任外务大臣的父亲安倍晋太郎的秘书官,正式从政,并获前首相福田赳夫和竹下登的大力提携。

而在安倍晋三的个人问题上,其联姻对象同样为安倍晋三此后的发展提供了助推。家里为安倍晋三物色的妻子是松崎昭惠,出身于极度显赫的森永家族。森永制菓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食品厂家之一,昭惠父亲是森永制菓前社长松崎昭雄。在日本,政治选举除了本身的号召力,还需要大量金钱,而有了妻子家族的财力支撑,安倍晋三日后的选举可谓是一路顺风。

此后安倍晋三凭借祖辈的政治资源加之妻子的财力,在森喜朗及小泉内阁中皆任要职。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就任第90届内阁总理大臣。而在安倍竞选首相的过程中,其母安倍洋子发挥了重要作用。试问自岸信介到佐藤荣作和安倍晋太郎,谁人没受过他们家的恩惠,面对老夫人的亲自游说,自民党内大佬们纷纷同意支持安倍。安倍晋三由此成为日本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但是首相任职期间,安倍虽然外交上成功与邻国修复关系,并与中国大陆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惟任内争议不断,先后多名阁员因丑闻及失言辞职。自民党还在期间失去了参议院第一大党地位,迫于压力下,安倍以健康问题为由,草草请职。但是2012年,民主党的糟糕政绩给了安倍卷土重来的机会,他成功实现二次拜相,这一做,就到了今天。时至今日,安倍不仅超越了叔祖父佐藤荣作的战后首相任职时间记录,还成为了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

三、安倍岂止一家,政治门阀裹挟下的日式民主

如今,安倍的任期接近到期。而由于安倍晋三与安倍昭慧未育有子女,关于这个百年政治世家的后续走向,人们议论纷纷。但是日本的政治门阀远不止安倍家族一个,经历了二战后美国的政治清洗,类似战前山县有朋、桂太郎等日本政坛宿老的影响力基本已经断绝。但是战后涌现出的政治门阀还有数个延续至今。

首先是吉田茂一系。吉田茂在战后初期配合美国实现了日本的战后改革,为日本此后的腾飞打下基础,堪称战后最具影响力的日本首相。吉田茂之女后来下嫁日本财阀麻生太贺,麻生太贺依靠老泰山也在后来当选了议员。而麻生太郎便是麻生太贺之子,吉田茂的外孙。麻生太郎的妻子铃木千贺子是前日本首相铃木善幸的三女儿,麻生的妹妹,则嫁给了明仁天皇的堂弟三笠宫宽仁亲王。麻生太郎自己也在2008年担任过首相。

然后,鸠山家族也是日本的重要门阀。鸠山一郎在战后初期和吉田茂堪称政治死对头,正是他扳倒了吉田茂的长期任职。其子鸠山威一郎迎娶了全球最大轮胎制造商日本普利司通创始人石桥正二郎的长女石桥安子,婚后育有二子:鸠山由纪夫、鸠山邦夫。1986年父子三人同时当选议员,创下了日本政坛的记录。而历史颇为巧合的是,2009年鸠山一郎的孙子鸠山由纪夫率领民主党击败了吉田茂的外孙麻生太郎,就任首相。

其次是福田纠夫一系。福田纠夫于20世纪70年代出任过日本首相,而其子福田康夫在继承父辈的政治资源后也步入政坛,并于2007年接任安倍就任首相。如今,福田康夫之子福田达夫也逐渐在日本政坛崭露头角。

而小泉纯一郎虽然家庭背景不及前几位,但是其父小泉纯也亦曾担任过防卫厅长官。而小泉极强的人格魅力为其积累了大量资源。退休后,小泉进次郎继承了父亲的政治资源,目前年纪轻轻已经是安倍内阁的环境大臣。而且日本普遍认为,他将是下届首相的有力竞争者。关于小泉纯一郎,他竞选时的重要搭档田中真纪子则是前首相田中角荣的爱女。

这仅仅是日本当前的主要政治世家,可以发现,政治家族之间或彼此联姻,或是与财界大佬结合,从而实现家族权势的代代延续。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可能用一张网状图都难以绘制。所以安倍即使卸任,也必然有别的政治世家后续登场。这正应了《名侦探柯南》在《贝克街的亡灵》中的一集:政治家的孩子还是政治家。

其实这种政治世家的现象并非日本一国所独有。即使号称民主典范的美国也有布什家族和克林顿家族、肯尼迪家族这样的例子。从小出身于政治名门,使得政治家的孩子们具备了更强的政治学习能力和相关平台资源,某种意义上,政治家的后代处理国家政务能比我们普通人家的小孩更为得心应手。但是,这无疑造成了阶级固化,难以有新鲜血液及时补充国家行政中枢,是一件可怕的事,它将导致国家体系逐步陷入僵化。而具体到日本,类似安倍家族这样延续百年之久的政治豪门的存在还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有关。

日本人非常崇尚权威,接收并推崇家族荣耀,所以一般日本人家中能找出家谱上挖祖上十几代是常事。包括倒台150多年的德川家族,时至今日,其家督还是受到一般日本人的尊重。而在政治领域,如果一个选举区之前是个政治大人物的地盘,那么在他退职后,将其转让给自己的下一代,选区内的人们出于崇拜权威的惯性还是会支持他。而政治大佬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会在任职期间,就选举法案等内容进行相关变更,使之便利自己的权力延续。而这就涉及到日本的政治和选举体制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小编可于后续再出相关专题。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沃德斯登庄园

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迹于19世纪初,其创始人是梅耶·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Bauer)。他和他的5个儿子(即“罗氏五虎”)先后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维也纳、那不勒斯等欧洲著名城市开设银行,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王国。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几乎成了金钱和财富的代名词。据估计,1850年左右,罗斯柴尔德家族总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鼎盛时期,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几乎都曾向他们家族贷款,到20世纪末时,世界的主要黄金市场也是由他们家族所控制,其家族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可以说,这个家族建立的金融帝国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

  

兴起的时代背景

  

  

第一桶金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智商,在父亲的悉心调教下,系统地学习了关于金钱和借贷的商业知识。当父亲去世后,年仅13岁的梅耶在亲戚的鼓励下,来到汉诺威的欧本海默家族银行当银行学徒。

  当时,收藏古钱币是欧洲各国的王公贵族们的普遍雅好。因此,梅耶亲自编辑《古钱手册》,并附上详细的解说,然后邮寄给各地的王公贵族们,希望自己的店能够成为皇家指定店,以期获得丰富的利润。

  虽然大部分的信件都石沉大海,但梅耶梅尔的投寄行动依然没有停止。最终,黑森公爵同意了他的要求。公爵是当时欧洲的巨富之一,拥有2亿美元的身家,他所做的生意是贩卖军队。梅耶以近乎赠送的价格向黑森公爵卖出了他收藏的珍贵古代徽章和钱币。同时,他还极力帮助公爵收集古币,并经常为公爵介绍一些顾客,不遗余力地帮他赚钱,使其获得了数倍的利润。

  日后,这种把金钱、心血和精力彻底投注于某特定人物的做法,便成为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种基本战略。如若遇到了诸如贵族、领主、大金融家等具有巨大潜在利益的人物,他们会甘愿做出巨大的牺牲与之打交道,为之提供情报,献上热忱的服务,等双方建立起深厚的关系后,再从这类强

罗氏五虎

权者身上获得更大的利益。

  就拿梅耶·罗斯柴尔德的第一个服务的对像黑森公爵来说,因为当时英国需要大量的军队去控制北美的殖民地,公爵最大的顾客就是英国。当黑森公爵为逃避拿破仑的攻击,离开法兰克福前往丹麦的时候,留下300万英镑交给梅耶保存。这笔钱本来是英国政府支付给黑森部队的钱,却被黑森私自截流了并转给了梅耶。也正是这300万现金,为梅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和财富,成为梅耶通往他的金融帝国的第一桶金。

  当梅椰得到了黑森公爵的这笔巨款了以后,便把五个儿子分别派驻到欧洲的五个心脏地区。老大阿姆斯洛镇守法兰克福总部,老二所罗门到维也那开辟新战场,老三内森被派往英国主持大局,老四卡尔奔赴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根据地并作为兄弟之间的信使往来穿梭,老五杰姆斯执掌巴黎业务。[1]

  

主宰伦敦金融

  1804年,罗斯柴尔德家族三儿子内森受父亲指派,只身来到英国伦敦,开始时做一些棉布生意,他也是该家族中向国外发展的第一人。当时欧洲正

内森·罗斯柴尔德的画像

值拿破仑战争,一些德国贵族流亡到了英国,其中包括法兰克福的威廉伯爵。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威廉伯爵委托内森购买了大批英国的债券,内森便借机自己也做起了债券和股票生意。他凭借自己的精明和才干,不久便发了财,成为伦敦金融证券界的巨头。后来,他又不失时机向英国政府提供巨额军费,与伦敦军政要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到1815年,内森已成为伦敦首屈一指的银行巨头,正与其他兄弟一起密切地注视着欧洲战况。早在战前,罗斯柴尔德家族就非常具有远见地建立了自己的战略情报收集和快递系统。他们构建起数量庞大的秘密代理人网络,这些类似战略情报间谍的人被称为“孩子们”。这些人被派驻欧洲所有的首都、各大城市、重要的交易中心和商业中心,各种商业、政治和其他情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维也纳和那不勒斯之间往来穿梭。这个情报系统的效率、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官方信息网络的速度,其他商业竞争对手更是难以望其项背。这一切使得罗斯柴尔德银行在几乎所有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近郊展开的滑铁卢战役,不仅是拿破仑和威灵顿两支大军之间的生死决斗,也是成千上万投资者的巨大赌博。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空气紧张到了极点,赢家将获得空前的财富,输家将损失惨重,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滑铁卢战役的最终结果。如果英国败了,英国公债的价格将跌进深渊;如果英国胜了,英国公债将冲上云霄。

  正当两支狭路相逢的大军进行着殊死战斗时,罗斯柴尔德的间谍们也在紧张地从两军内部收集着尽可能准确的各种战况进展的情报。更多的间谍们随时负责把最新战况转送到离战场最近的罗斯柴尔德情报中转站。到傍晚时分,拿破仑的败局已定,一个名叫罗斯伍兹的罗斯柴尔德快信传递员亲眼目睹了战况,他立刻骑快马奔向布鲁塞尔,然后转往奥斯坦德港。深夜时分,罗斯伍兹跳上了一艘具有特别通行证的罗斯柴尔德快船,在付了2000法郎的费用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水手,连夜帮他渡过了风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峡。6月19日清晨,当他到达英国福克斯顿的岸边时,内森·罗斯柴尔德亲自等候在那里,他快速打开信封,浏览了战报标题,然后策马直奔伦敦的股票交易所。

  内森先暗示家族的交易员,抛售英国公债,误导交易所的其他投资者以为是英国将军威灵顿战败,跟风大量抛售几个小时的狂抛,英国公债的票面价值仅剩下5%。而此时,内森又立刻示意交易员买进市场上能见到的每一张英国公债。

  由于拿破仑战败的消息公布于众,比内森获得情报时整整晚了一天,从而使得内森于这一天之内,便在公债投机上狂赚了20倍的金钱,一举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甚至超过了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几十年战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总和。

  在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是靠发行公债来筹集的,换句话说,英国政府因为没有货币发行权而必须向私人银行借钱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结算。英国的公债就是未来政府税收的凭证,英国人民有向政府缴纳各种税赋的义务。自滑铁仑战役后,内森手里攥着具有压倒性优势数量的英国公债,实际上操控了公债的价格,左右了整个英国的货币供应量,由此,英国的经济命脉被罗斯柴尔德家族紧紧地捏在了手中。而由于内森控制了英格兰银行,主导了英国日后的公债发行,这就使得全民变相向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纳税。 内森在英国的成功,鼓励了老罗斯柴尔德。为了方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金融和贸易往来,他又在1811年把最小的儿子杰姆斯派到法国。[1]

  

征服法兰西

  杰姆斯在拿破仑执政时期,主要来往于伦敦和巴黎之间,建立家族运输网络来走私英国货。在帮助威灵顿运送黄金和英国

杰姆斯·罗斯柴尔德的画像

国债收购战之后,杰姆斯在法国名声大噪。他建立了罗斯柴尔德巴黎银行,并暗地里资助西班牙革命。

  从1818年的10月开始,罗斯柴尔德家族开始以其雄厚的财力做后盾,在欧洲各大城市悄悄吃进法国债券,法国债券渐渐升值。然后,从11月5日开始,突然在欧洲各地同时放量抛售法国债券,造成了市场的极大恐慌。

  当眼看着自己的债券价格像自由落体一般滑向深渊,路易十八觉得自己的王冠也随之而去了。此时,宫廷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代理人向国王进言,试图让富甲天下的罗斯柴尔德银行挽救局面。原本瞧不起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路易十八,此时再也不讲皇家的身份地位,马上召见了杰姆斯兄弟。而后者也不负他的期望,一出手就制止住了债券的崩溃,成了法国上下瞩目的中心。

  在法国军事战败之后,杰姆斯兄弟从经济危机中拯救了法国,他们的银行也成了人们竞相求贷的地方。至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完全控制了法国金融。[1]

  

问鼎奥地利

  当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已成为名噪一时的望族,挟征服英法之锐气,底气足了不少。尽管这样,他

所罗门·罗斯柴尔德的画像

们也不敢造次去直接和哈布斯堡的人谈生意,而是找到了一块垫脚石,他就是名震19世纪欧洲政坛的梅特涅。

  在打败拿破仑之后的欧洲,由奥地利外长梅特涅牵头建立的维也纳体维系了19 世纪欧洲最长的和平时期。他在奥地利日渐衰落而强敌环俟的不利态势下,把制衡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1818 年的亚琛会议是讨论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未来的一次重要会议,来自英、俄、奥、普、法等国代表决定了法国的战争赔款和同盟国撤军等问题。

  所罗门是梅耶的次子,在几个兄弟中具有过人的外交才能,他说话用辞考究,巧于恭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罗门常年穿梭于欧洲各大城市之间,担任家族各个银行之间的协调角色,进而被弟兄们公推到维也纳开拓欧洲心脏地区的银行业务。

  所罗门和他的弟弟卡尔都参加了亚琛会议。正是在这次会议上,经梅特涅的左右手金斯引荐,所罗门结识了梅特涅,并很快地与梅特涅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

  在所罗门的大力资助之下,梅特涅开始扩张奥地利的影响力,四处派出军队去问题多发地区“保卫和平”。这使得原本国力日衰的奥地利陷入了更深的债务泥潭,从而更加依赖所罗门的银箱。

  1814年到1848年的欧洲被称为“梅特涅”的时代,而实际上控制着梅特涅的是背后的罗斯柴尔德银行。

  1822 年,梅特涅、金斯、所罗门、杰姆斯和卡尔三兄弟代表家族,参加了重要的维罗讷会议,会后得到了利益丰厚的项目——资助第一条中欧铁路。奥地利人越来越感受到罗斯柴尔德的影响力,人们开始说“奥地利有一个费迪南(Ferdinand) 皇帝和一个所罗门国王。”

  1843 年,所罗门收购了Vítkovice联合矿业公司和奥地利-匈牙利冶炼公司,这两家公司都名列当时世界10家最大的重工业公司。到1848年,所罗门和其家族已成为奥地利金融和经济的主宰者。[1]

  

把持德意财政

  自从拿破仑从德国撤军之后,德国由过去 300 多个松散的封建小国合并成 30 多个较大的国家,并成立了德意志邦联。留守法兰克福的老大阿姆斯洛被任命为德意志的首届财政部长,1822 年被奥地利皇帝加封为男爵。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银行成为德国金融的中心。

  老四卡尔是家族的主要信使,往来欧洲各地传递信息和协助其他兄弟。在帮助五弟在法国1818年国债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后,被执掌家门的三哥内森派往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银行。卡尔在意大利发挥了超出其他兄弟预期的水平,不仅资助了梅特涅派往意大利镇压革命的军队,同时以出色的政治手腕迫使意大利当地政府承担了占领军的费用。他还帮朋友麦迪其策划并夺回了那不勒斯财政大臣的要职。卡尔逐渐地成为意大利宫廷的财政支柱,影响力遍及意大利半岛。他还与梵蒂冈教廷建立了商业往来,当教皇格里高利十六世见到他时,破例伸出手让卡尔亲吻,而不是惯常地伸出脚来。[1]

  

家族的衰落

  

  迫于战争和国内混乱而严重依赖于国债发行的英国,把自己的金融主导权拱手送给通过制造流通虚假有价证券而积蓄巨量财富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与此同时,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也相继崛起,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同的是,他们把大部分财富转移到新生国家美国,选择在那个新大陆的国家继续发展。 [10]

  罗斯柴尔德家族不仅在欧洲金融界占取了绝对主导地位,还通过扶植摩根财团发展壮大来牵制影响美国,并且力图全面控制美国。当时的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和梅隆家族没有实力对抗过分强大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于是采用了妥协的方法。当时,花旗、摩根、美国第一、第二国民银行都处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接控制下。但是,由于过分抽调资金控制新大陆,导致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旧大陆的控制力急速下降。

  1865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大幅度发展,于是把它在美国的分行都撤销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致命失误,也直接导致了摩根家族的兴起。

  俾斯麦首相抓住了这个天赐良机,通过普法战争赔款组建了德意志银行,并且通过工业化和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并购,迅速组建了新的容克财团:德意志4大银行团。欧洲崛起了新的金融集团。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摩根家族和梅隆家族抓住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影响力由于战争而下降的机会,在美国发起了反攻,力图摆脱受到控制的命运。这个企图在一战结束的时候似乎是成功了,美国摆脱了长期债务。但是随着战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反攻,美国4大家族发现自己的力量还是无法对抗罗斯柴尔德家族。容克财团在大战中损失惨重,德意志4大银行组成的德意志财团也屈服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意志。罗斯柴尔德家族达到了自己的第二次顶峰,也是最高峰:控制全球金融命脉。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罗斯柴尔德家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大量家族成员被杀害,资产被侵吞,超过2/3的旗下金融机构完全不存在了。位于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许多资产被战火摧毁了(其中位于法国的办公室甚至于二战结束后更是被国有化了),意味着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的家族势力基本被消灭了。[10]

  美国财团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反过来吞并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和澳洲,加拿大的近乎全部资产,建立了花旗财团,摩根财团,美洲三大财团的现代格局。容克财团在战争中也失去了绝大多数成员,成功的转化成新的寡头势力,并且利用瑞士5大银行转移战争中掠夺的财富逃过了2战失败的损失,在战后成为欧洲第一大金融寡头财团。

  自此,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欧洲大陆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机构和资产全军复没,仅依赖在英国和瑞士幸存的少量金融机构艰难恢复,并在战后逐步恢复元气。

  冷战期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东欧的许多资产又被苏联接管了。 [10]

  与此同时,罗斯柴尔德坚持家族产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现代管理的理念,从而阻碍了它的发展。从1960年代开始,欧美的大银行纷纷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罗斯柴尔德则还是用自有资金发展,速度缓慢,逐渐落伍了。[1]

  在大众传媒时代,人们的目光或许只会关注到类似“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或者“摩根家族”这些声明显赫的名字上。而二十世纪二战前的美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当时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家族的现状

  进入现代后,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的业务主要是并购重组——帮助大企业收购兼并其他的企业或者对其资产结构进行重组。罗斯柴尔德的并购重组业务主要在欧洲,在2006年世界并购排行榜上可以排到第13位。

  罗斯柴尔德在亚洲有一个办公室——香港,名为“荷兰银行-罗斯柴尔德”,亚洲的业务处于荷兰银行的控股之下,因为发言权不大,某些人事权,都是由荷兰银行主管的。

  虽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规模已经很小,罗斯柴尔德银行集团一年的营业额不到100亿美元,利润不到30亿美元,估计其资本总额不会超过300亿美元,不到欧美大银行的一个零头。然而大多数人认为,作为老牌金融巨头,即便罗斯柴尔德银行已经衰落,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业已经遍布众多行业,其影响力依然不可小视。

  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依然存在,也许他不像货币战争说的那样强大,但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一些欧美学者也对他进行过研究,不过在80年代,很多关于他的著作都奇怪的消失了,他的真实情况仍然充满谜团。[4]

[编辑本段]家族发展大事记

  

莱昂内尔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场景

◆ 1769年 梅耶·罗斯柴尔德成为宫廷正式代理人

  ◆ 1798年 内森·迈尔·罗斯柴尔德离开法兰克福前往英国

  ◆ 1806年 黑森公爵在逃离拿破仑时,将300万英镑交给梅耶保存

  ◆ 1815年 最早获得拿破仑战败消息,成为英国政府的债权人

  ◆ 1822年 奥地利皇帝授予罗斯柴尔德四兄弟男爵封号

  ◆ 1835年 罗斯柴尔德获得了在西班牙阿尔马登水银供应的权利

  ◆ 1845年 杰姆斯·罗斯柴尔德中标法国第一个主要的铁路线的合同

  ◆ 1847年 莱昂内尔·罗斯柴尔德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

  ◆ 1872年 英吉利海峡隧道的第一个项目开始

  ◆ 1873年 罗斯柴尔德成为力拓股东

  ◆ 1875年 内森·罗斯柴尔德父子提高了英国政府的资助下,获得了在苏伊士运河的主要利益

家族参与俄国石油开采的场景

  ◆ 1886年 罗斯柴尔德Frères开始发展在俄国石油领域的巨大利益

  ◆ 1919年 第一次黄金定价在内森·罗斯柴尔德父子的办公

  ◆ 1926年 内森·罗斯柴尔德父子重组在伦敦主要地下铁路公司的股本

  ◆ 1938年 纳粹入侵奥地利,罗斯柴尔德在维也纳的银行关闭

  ◆ 1953年 罗斯柴尔德在加拿大发展金融

  ◆ 1962年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矿产开采在创立了Imétal后创造了新繁荣

  ◆ 1963年 LCF爱德蒙·罗斯柴尔德诞生

  ◆ 1965年 内森·罗斯柴尔德父子公司在伦敦和巴黎银行搬进了新的办事处

  ◆ 1966年 杰姆斯·罗斯柴尔德资助的以色列议会大厦建成

  ◆ 1981年 法国政府国有化了罗斯柴尔德银行

  ◆ 1985年 罗斯柴尔德对英国天然气公司私有化

  ◆ 1989年 罗斯柴尔德银行返回法兰克福

  ◆ 2000年 罗斯柴尔德开发3G牌照拍卖[3]

[编辑本段]家族中的代表性成员

  ◆ 梅耶·罗斯柴尔德(1744223-1812919),原名是:迈尔·阿姆谢尔·罗特席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后将姓改为罗斯柴尔德,它在德语中意为红色盾牌。

罗斯柴尔德家族四代家谱

  ◆ 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Amschel Mayer von Rothschild)

  (1773612-1855126)

  ◆ 所罗门·罗斯柴尔德 (Salomon Mayer von Rothschild)

  (177499-1855728)

  ◆ 内森·罗斯柴尔德 (Nathan Mayer Rothschild)

  (1777916-1836718)

  ◆ 卡尔·罗斯柴尔德(Carl Mayer von Rothschild)

  (1788424-1855310)

  ◆ 杰姆斯·罗斯柴尔德 (James Mayer de Rothschild)

  (1792-1868)[5]

  ◆ 戴维德·罗斯柴尔德

  ◆ 埃里·罗斯柴尔德

  ◆ 雅各布·罗斯柴尔德

  ◆ 阿道夫·罗斯柴尔德

  ◆ 盖伊·罗斯柴尔德 (1909-2007612)

[编辑本段]家族坚守犹太传统

  尽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巨大的财富,并跻身欧美上流社会,但他们始终坚持着犹太人的传统、维护犹太人利益看得比做生意和赚钱更重要。

  

莱昂内尔·内森·罗斯柴尔德的画像

罗斯柴尔德家族大多数人坚持族内通婚,这个家族下属的公司企业都按犹太教安息日的规矩,在星期六估算,不做任何生意。1820年,内森宣布不同任何一个拒绝给犹太人公民权的德国城市做生意。1850年,当卡尔借钱给罗马教皇时,向梵蒂冈提出要求拆除罗马的犹太隔都。19世纪伦敦的罗斯柴尔德银行宣布不向俄国沙皇贷款,因为沙皇政府迫害和虐待俄国犹太人。

  莱昂内尔在1858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他不愿以基督教徒的方式,而要求犹太教方式用手按《希伯来圣经》,头上戴犹太帽子举行宣誓。上议院的贵族开始表示反对,但后来同意了,这在以基督教为国教的英国实在是不同寻常的,是长期受歧视的犹太人的一个胜利。27年后,莱昂内尔的儿子内森尼尔成为英国第一位犹裔贵族和上议院议员,他同样也是用他父亲的犹太方式宣誓的。

  罗斯柴尔德家庭还积极参加犹太人的各种活动,向犹太社团捐助了多笔慈善金。这个家族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有不解之缘。它在法国的成员爱德蒙男爵(1845~ 1934年)20世纪初向巴勒斯坦的早期犹太移民提供了约600万美元的资金,帮助移民们购买土地和生产设备,定居生存。伦敦的沃尔特(1868~1937年)曾任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正是他,与犹太复国主义***魏兹曼一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积极活动,终于使英国政府以外交大臣贝尔福致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一封信的形式,发表了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最后导致了以色列国的建立。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犹太家世及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联系,自然而然成为历次反犹主义的冲击对象。在纳粹统治德国的时代,罗斯柴尔德家族德国支脉的许多成员遇难。此外,种种基于反犹主义的以红盾家族为故事主角的阴谋论也大行其道,满足了一部分人对这个家族隐秘的财富和行为的想象。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故事还被搬上了银幕和舞台。1934年好莱坞**《罗斯柴尔德之家》由George Arliss和Loretta Young主演,以梅耶的生平为故事的主线。这部**的若干片段上了纳粹的反犹宣传《外部的犹太人》(Derewige Jude)。百老汇音乐剧《罗斯柴尔德家族》(The Rothschilds),还获得过1971年TonyAward的提名。

  总之,罗斯柴尔德家庭是一个典型的犹太家族周围。利奥波德·莱昂内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可以反映和代表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思想:“我有两大荣誉:第一,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第二,我是一个犹太人”。[1]

[编辑本段]家族与中国的关系

  2007年7月,国际媒体广泛报道,继黑石之后,旗下资产高达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中投”)可能以参股的形式加入必和必拓(BHP)。然而没有多少人知道,必和必拓的股权同样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制造商、第三大铜生产商和第二大煤炭出口商,必和必拓旗下的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大坝,其铀储量占到世界的40%。2005年末,公司市值已高达883亿美元。众所周知,对全球资源类产品的储备公司进行有计划的收购,是迅速拥有资源市场话语权的最好办法。中国针对那些能够控制全球资源储备和销售的国际资源巨鳄的股权进行收购,比单纯地购买资源要有效、合算得多。

  以往一到每年春天,必和必拓就会让中国的钢铁生产企业紧张一次,铁矿石谈判的心理阴影难以消弭。但现在,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给了他们希望。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罗斯柴尔德与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必将通过某些纽带发生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在中国与罗斯柴尔德这个百年财富家族直接对阵的商战谈判中,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所有人都拭目以待。

  而在2008年05月26日,LCF Rothschild集团的法国爱德蒙得-罗斯柴尔德银行,以旗下中国私募股权咨询公司的名义参拍中海基金股本,其唯一竞争对手为一家不愿透露名称的中方企业。 据介绍,拍卖现场气氛十分紧张,Rothschild与这家中方企业展开了贴身肉搏,你来我往的竞价达100多回合。最终,Rothschild报出15亿元的价格,超出起拍底价3240万元,这才让顽强的中国对手放弃竞拍。 在拍得此部分股权后,Rothschild将成为中海基金第三大股东,持有中海基金15385%股权。目前,中海基金现有股东还包括:中海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控股46923%;国联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7692%。

                              引言

                            何谓族谱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谱牒等。是一种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内部的世代、传承等关系,以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

                          族谱的组成

族谱的编纂是在儒学指导下进行的,从浅层次上看反映了祖宗崇拜,从深层次上看,则是儒学思想的反映。族谱,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传记、祠堂、坟莹、家训族规、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人名、领谱字号等。

                          1谱名

阐明本族的姓氏和堂号、续修次数等问题。以民国版《江津县汉鼓山王氏族谱》为例,在封面上即写明本谱由发源于江津的王氏族人续修,重修时间为乙酉年(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其中,江津是地名,汉鼓山王氏则是堂号。

堂号,实质上是祠堂名号,是家族的标志和代表。汉鼓山王氏祠堂,是太原王氏迁居到江津的始祖——王千一之子在父亲的墓旁不远处所建。

                          2谱序

谱序又叫卷首语,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他关于本族的记述。谱序的内容大多是论述纂修族谱的重要意义、本族历次修谱的情形、本次修谱的缘起和本姓本族的源流等。而外姓名流所作的谱序,则注重儒家道德伦理的宣扬,强调敬祖宗、辨昭穆、孝祖先等。谱序的作者包括各色人等,有的是本族之人,有的是社会名流,也有的是当地的地方官员。

                            3凡例

凡例又称谱例,主要阐述族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例如,1774年在续修《孔子世家谱》时,衍圣公府颁发的谱例共有34条。如入谱规矩,出谱规矩,立传规矩等。

入谱规矩。 一般来说,族谱在收录族人时,并不考虑他的贫富贵贱、社会地位如何。只要是同一祖宗的子孙,只要不违犯国法、家规等硬性要求,都能入谱。

出谱规矩。 主要针对犯罪、出家的族人,要从族谱中移除。

立传规矩。 对于家族重要人物,对其德行、功业、学说等进行记录,供后人学习。

                            4谱论

谱论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和方法等加以发表和阐述。在历史上,有不少皇帝也很关注续修族谱。例如,清代的顺治皇帝指出续谱的目的在于强化孝梯思想,妥善处理长幼、尊卑之间的关系,加强家族内部的联系,教训青年人不要胡作非为,让他们明白礼节,改良社会风气。

                        7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记述的是本族的来源、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之间的关系。这是宏观介绍本族的来龙去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对始迁祖之前的家族情况的考证,习惯上往往会追溯到黄帝,并且会千方百计和历史名人攀上关系。这样做虽说影响了家史的真实性,但是也说明了后人对于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尊崇。

                          6世系考

世系考详细记载了族中所有成员,从第一世到修谱时的最后一代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日、行次和子女等,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日和寿数等。有的也记载本族支系的历史渊源和迁徙情况。这部分是整个族谱中最重要的、篇幅最大的部分。

                          7世系表

世系表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内部的世代、传承等关系。有的地方会把世系表画在神轴上,逢年过节时,隆重地进行祭祀。山东高密的李氏家族,还保有这样的习惯。

                    从黄帝到始迁祖

在族谱修纂时,有些家族会把从黄帝到本族始迁祖的世系加以追溯。例如,前述衍庆堂《李氏宗谱》就罗列了从一世祖利贞到65代祖李道的世系。由于唐代之前的族谱大都已经散失,所以,这种追溯往往无法证实。

                          8字辈

字辈起源于宋朝,是专门登载族内姓名排行的字语。字辈一般选择具有美好寓意的文字,在排列时有的是四言、五言或七言,句子可长可短。字辈长则五六十字,短则十多字。据说宋太祖赵匡削曾经给赵家立了14个“范字”——“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共14个字。在族谱中,“字派”“班次”“班辈”“班行”等都是字辈的同义词。记载字辈,主要是给族人取名使用,目的是“顾名思义”,了解尊卑和亲疏。

                          9宗祠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处理族内重要事务的场所。在《礼记》一书中,先哲指出君子建立房屋,要先立宗庙,再立马厩和库房,最后才修建家人的住所。

宗祠出现之前,中国已经有了宗庙、石室、家庙等建筑。这些建筑的建造,都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尊重,也是希望子孙后世能够铭记祖先的恩德。

                          10坟莹

古人认为,已经过世的祖先可以庇佑后人,因此要慎择葬地。让死去的祖先入土为安,也是子孙孝梯的表现。此外,古人非常注重对祖坟的保护。在族谱编纂中,坟莹一般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内容。

                          11族规

在中国古代,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个体与家族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依存关系。个体的行为,不仅涉及到自身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家庭、家族的兴衰荣辱。所以,有必要用家法族规来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确保家族的长盛不衰。对此,宋代儒学家程颐强调,做父亲的要从严治家,否则就会乱了长幼尊卑之序和男女内外之别。要从严治家,就必须有家法。

族规又叫家范、家规、家训、家法、宗范等,是由家族的尊长或者成员代表共同制定的,带有劝导和惩戒双重特性,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规则。儒家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伦理劝诫比惩戒更为合理。家法族规深受儒家这一思想的影响,以道德教化为主,以惩戒为辅。

此外,还包括族产、契约、人物传记、迁徙记、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捐资人名、领谱字号、续后篇等内容。

              族谱可以回答“灵魂三问”

我是谁?族谱的世系表可以回答。

我从哪里来?从族谱的迁徙记可以得到答案。

我要到哪里去?从族谱中的族规(家训)可以找到做人的目标。

                    千年族谱盼新生

《周易》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种族传承,就会有族谱。在美国,有十三位总统有爱尔兰血统,包括罗斯福、肯尼迪、尼克松、克林顿等。而爱尔兰斋美国人大约有3700万人,在美国3亿人口中占据1/10。尽管只有大约31%的爱尔兰血统,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非常珍视它,希望它可以为自己的竞选提供帮助。

在当代,外国也有很多家谱网站。例如,奥巴马的爱尔兰血统就是由英国的家谱网站发现的。1850年,爱尔兰面临着严重的土豆大饥荒。那一年,有个名叫法尔蒙斯·基尔尼的爱尔兰青年和姐姐、姐夫一起逃到美国俄亥俄州,接收了亲戚的房产。后来,他结了婚,并生育了10个儿女。奥巴马的母亲安·杜汉就是基尔尼的后代之一。所以,法尔蒙斯·基尔尼是奥巴马的五世外祖父。奥巴马的父亲是肯尼亚人。2011年5月,奥巴马前往爱尔兰中部奥法利郡的小镇莫尼高尔“寻根”。

而在现代化的中国,也一定会有族谱的一席之地。

                            —end—

PS:除关于汉鼓山王氏的内容及外,本文其余内容大多引用自《家国情怀 儒家与族谱》(岳晗著)一书,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玛丽娅·施莱弗的加州第一夫人

可以说,没有施莱弗,也许就没有作为加州州长的施瓦辛格。连施瓦辛格自己在别人问及成功的秘诀时都这样回答:“第一,来美国。第二,马不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