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家镇的历史沿革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牟家镇的历史沿革,第1张

清道光十四年(1834),设牟家坪乡。民国 4年,改称牟家乡。1953年4月24日,撤牟家之西设清溪乡,同年9月4日,撤合丰、牟家乡设松花乡和甘坝乡。1956年1月6日,清溪乡复归牟家乡,松花乡分别归并牟家乡和合流乡。1967年1月9日,牟家更名光辉,1973年5月12日复名牟家。1994年l月15 日建镇。现辖向阳、狮台、麻河、凉娅、向新、九 合、跳狮、罗星、长胜、刘家沟、金凤、双店共12个村和一个居委会,106个村民小组,共5424户。

牟氏庄园应该算是北方保存的比较好的地主庄园,这座庄园的建筑非常奇特,特别是光滑的石墙,石墙在建造的时候用上了铜币,是比较值得观赏的景点,这里还有一些建筑奇观等你去体验。

简介

牟氏庄园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地主庄园。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牟墨林又名牟二黑子,故庄园又称二黑庄园。

沿着铺着的青石板路,来到牟氏庄园的门口。大门上的对联“耕读世业,勤俭家风”,表达了牟家治家处世的理念。一个家庭的繁荣,离不开后代的教育。牟氏家族集农、官和儒于一体。牟家虽然获得了不少官衔或花钱买官,以农养官,以官护农。然而,但是严格的家规和良好的家风也是牟氏家族这么多年兴旺发达的必要因素。

走在光影斑驳的古城墙上,可以看到房屋的建筑非常精美。每一块砖之间的空隙很小。据说建房子的时候,牟墨林每天早上都会给工人一些铜钱。如果砖之间有空隙,用铜钱补上。如果手艺好,今天给的铜钱就是他自己的了。这种奖励制度使建筑工人格外用心。牟氏庄园是北方建筑的杰作。院子里的石榴树依然遵循着自然规律,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

游玩攻略

如果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明末清初社会人文的代表,那么牟氏庄园就是晚清封建社会的缩影。

俯瞰整个庄园,布局分为三组六院,每组一至三个庭院,均为四合院结构。大多数房屋都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非常壮观。整个庄园的庭院重叠整齐。房屋密集有序。既呈现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又展现了牟氏家族的奢华。

牟家庄的石墙光滑如镜,裂缝细如线。根据建筑专家和文物专家的研究,庄园的石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好的。两块石头之间没有粘合剂,凹凸不平的地方垫着铜钱。青砖、灰瓦用豆汁浸泡,能防止风化、褪色。因此,虽然整个庄园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但依然保留着原始的风貌。

庄园的建筑奇观数不胜数,其中“三大怪”最令人惊叹:烟囱建在山墙外,火炕口在寝室外,穿堂门儿一线开。牟氏家族600多年的兴衰,不仅折射时代的变迁,也演绎出无数传奇故事。

在我国的民间蕴藏着丰厚多彩的文明,而修建就是这丰厚文明的呈现之一。在修建中咱们能够看到民俗和社会历史的开展和变迁,位于山东烟台栖霞市的牟氏庄园就是这很好的一个例子。

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嗣高营建的住所,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被称为“我国的小故宫”。

牟氏庄园的修建既具有北方的古朴粗犷,也有着南方的细腻典雅,这是由于牟氏宗族的祖籍在湖北,所以在兴建庄园的过程中从前屡次派木瓦工匠南下去调查取样,来博采众长,到达南北方修建特征的最佳结合,制作的牟氏庄园也更增添了审美价值和情味。

日新堂是牟家最早的一组修建,共六进五院子,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这儿一直为长子、长孙所承继。堂中一堵用黑色石块砌成的石墙,是庄园錾墙中又一个特别款式,石墙布局是不规则状,宛如山路弯弯、细流常常、师法天然、别有兴趣。

牟氏庄园的主人牟氏宗族,祖籍湖北公安县,其始祖牟敬祖于明初出宦途栖霞,择定古镇都村居住。其后嗣仰仗其势,广敛金钱,至清末民初,牟氏宗族的家业进入鼎盛时期,土地达6万亩,山岚12万亩,年收入330多万公斤,一度成为富甲胶东,名扬齐鲁的大地主。富则造屋,此乃农家一大嗜好。牟氏宗族财大气粗。所以,将许多的金钱用于营建庄园上。

如果说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那么牟氏庄园就是清朝晚期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庄园中的每一个修建都是严格依照封建地址等级的观念布局,大厅供奉先人、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住在平房、佣人们居住在群房,粮房、磨房、撵房都都位于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系统。

牟氏庄园在年修筑墙时,主人每天发给石匠一些铜钱和锅铁,用来嵌在墙缝间,如果墙缝平整,铜钱就可留给石匠自己。有这种堪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媲美的鼓舞机制,加之奢侈的投入,牟氏庄园一砖一瓦皆堪称经典。

庄园内有许多闻名的景点,例如:戏楼,甬道,东忠来,小楼旧址,牟墨林新居、空中烟囱、**楼、殡仪厅等,到过牟氏庄园的游客无不为这儿恢宏的气势、典雅的艺术和鲜明的修建特征而倾倒。

牟氏庄园不只重视修建的特征并且很重视环境的美化,在庄园中还种植了许多珍贵的名花异草,形成了藤萝绕墙、翠竹掩窗、群芳争艳的美景。虽然庄园是在北方,但却让来的游客有一种步入苏州园林般的高雅,让人流连忘返。

庄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无不彰显着牟氏宗族当年奢侈的日子。能够说,牟氏庄园就是一部封建地主的兴衰史,也是我国封建地主日子的实物百科全书。牟氏庄园以恢宏的规模和深厚的内在,被许多的专家学者称之为“百年庄园的活化石”、“传统修建之珍宝”、“六百年旺气之地点”。

庄园中的烟筒别具一格,牟氏庄园有“三大怪”,“烟囱立在山墙外”就是其间一怪,这儿的烟囱看似一个小小楼阁或者说是腾空屹立的一座小塔,别具特征。来庄园的许多游客也都会对这儿的烟囱猎奇,这样的设计其实既漂亮又能防火,来这儿的许多修建专家对这样的设计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牟氏庄园修建物构造的三大怪除了烟囱之外还有:“火炕口在室外”,是指在建房时火坑口都留在了墙外,工人每天按时烧炕取暖;“穿堂门一线开”,说的是六个大院中的正房都开着是穿堂门,正房除最终一排外,都是前后开门,一线相连。庄园的“三大怪”除了有防潮保暖、安全防火、保持卫生等作用,也是交融了南北方的修建风格的体现,增加了修建魅力和审美兴趣。

“节俭”和“耕读”从前影响了牟氏宗族的几代人,激励他们创下了辉煌的家业,然而牟墨林的后代们傍边有些人,虽然承继祖上的万贯家产,却丢掉了“节俭”和“耕读”这个立家修身的根本,使牟氏家业日渐陵夷。牟墨林的第二个孙子牟宗朴于光绪三十一年,花去18000两白银买了一个叫着“兵部车驾司行走郎中加三级”的实为从一品头衔。别的,花钱捐官的还有牟墨林的次子牟振、三子牟擢、四子牟采、五孙牟宗榘和六孙牟宗梅等。

据说,在平常,牟家各幢客厅的后门是封闭的,从客厅到住所必须经过甬道;只有贵客来临时,才能将一切的门翻开,让客人从客厅穿堂而过,直达主人住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再是,每当重大节日时,也将门全翻开,并在各个门旁点上一对足斤大蜡,形成一条灯火长廊,烛光闪耀,四处透明,以炫耀牟家''有亮''和辉煌。

庄园中的屋脊不只有吉利的辟邪的屋脊六兽,还有许多吉利的彩绘。

由天然彩石砌成的虎皮墙是宽两米长百余米的石墙。整个墙面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彩石砌成的,不只色彩斑斓并且在墙面上还有各种花卉及动物的图画。

如果细心的观看就能够看到梅花、莲花、菊花、鱼、鸡。乌龟等等,这也充分的提现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幻想空间,看后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夸姣幻想。

牟氏庄园极为重视门面的装饰,在每一个大门上都贴着对联,彰显了不同的涵义和气度。庄园修建工艺共同,雕琢砌凿,工艺细腻精深,具有“三雕”、“六怪”、“九绝”的艺术特征,牟氏庄园的修建关于现代修建如何独具风貌也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姜振帼。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牟氏庄园》中的女主人,其原型人物出生于烟台黄县(现在的龙口),姜家在当时也是名门望族。姜振帼成人后嫁到了牟家,应该是门当户对。牟氏庄园是一座清代地主庄园,坐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它是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地主庄园。

在山东省栖霞市,有一座著名的庄园,叫做“牟氏庄园”,是如今不少游客争相游览的地方。可是很多游客都不知道,其实在牟氏庄园一间屋子的室内陈设中,还有一件“如花似字”的珍贵宝贝,至于它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康熙年间,山东省栖霞市出现了一位超级大“土豪”,此人就是牟墨林。到了雍正元年,牟墨林开始兴建牟氏庄园,其房产多达5500多间,土地约60000亩,册岚(小编估计是山地)12万亩,称得上是古代的超级豪宅。如今的牟氏庄园,依然存在厅堂楼阁480多间,占地20000平方米,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庄园。

在牟氏庄园建成后的第5年,正值牟墨林过60大寿,对于如此富贵人家来说,过寿可是一项盛大的活动。山东各界名流们听说此事后,纷纷着手为牟老爷准备寿礼。

牟墨林与夫人相伴数十载,一直相敬如宾,老夫人对牟墨林的寿诞十分重视,琢磨着也送一件特殊的寿礼。可是老夫人知道,家中的珍奇宝贝应有尽有,牟墨林都看腻了,倒不如送其一件可以悬于室内的女红绣品,一来可以增进夫妻情谊,二来也能让牟家增光添彩。

牟家老夫人年轻时也是大家闺秀,对于刺绣十分擅长,但是由于自己年岁太大,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绣出顶级的刺绣珍品,于是她便想到了雇佣刺绣高手,来为自己完成这幅“惊天之作”。

牟老夫人召来府中绣女,将自己的想法向众人阐述一遍,谁知众多女子无一敢应,因为府上的女子都有自知之明,她们的刺绣手艺都是老夫人亲自指点的,老夫人自己对于刺绣寿礼尚且没有把握,更何况她们呢?

此时府中的丫环站出来道:“夫人,何不请湖南女子一试?湖南的湘绣可是出了名的美不胜收!”,老夫人经此提醒,立马豁然开朗。

湖南湘绣驰名中外,也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其特点是“绣品如画,富于层次”,是在苏绣与粤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刺绣技法。

老夫人也对湘绣颇为推崇,她随即打发下人,命其多备银两前去湖南寻找刺绣手艺人。正所谓“钱能通神”,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下人便带回了10多位湖南刺绣女子。在老夫人的一一甄选之下,最终选出4位女子留用,其余女子全部发放路费与赏钱打发回家。

4位绣女被留下后,显得异常兴奋,因为这不仅是对自己刺绣手艺的肯定,同时也能获得丰厚的赏银。可是她们在听到老夫人的设想规划后,顿时感觉有些手足无措,因为老夫人想刺绣一件“如花似字”的绣品。

“如花似字”是何解呢?其实就是近看如花、远看为字的“神奇”绣品。老夫人见4位绣女有些为难,便说道:“我年轻时,曾蒙师父教诲,有幸观瞻过一次”,接着她便将刺绣手法的要领为绣女们讲述了一遍。

绣女们本身就是刺绣高手,经其指点后果然顿悟,随即开始着手绣制。绣女们日夜赶工,用了1000多种颜色的丝线,绣出了27朵颜色、形状各异的牡丹。更绝的是,当绣品被放置在远处观看时,众多牡丹就形成了一个偌大的“寿”字,既包含了花开富贵之吉祥,又承载福寿康宁之美意,老夫人也对绣品极为满意,遂为其取名为“寿幛”。

在我国古代,先辈们曾经靠着自己高超的智慧与独特匠心,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刺绣流派。除了号称“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心灵手巧的古人们用一根小小的绣花针,绣制出很多当世精美绝伦的作品,甚至有很多作品依然流传至今,被后人争相推崇。

刺绣作品中,最著名的几幅作品分别为《发绣观音像》、《梅竹山禽图》、以及《雄鹰图》。《发绣观音像》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妻子管仲姬所作,其主要取材为管仲姬本人发丝,绣品中的观音慈眉善目,仿若临凡显圣一般,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刺绣行针技巧。

而《梅竹山禽图》与《雄鹰图》都是宋代作品,所采用的绣法为彩线绣与渐次推晕法,其绣法注重细节,连作品中禽鸟的翎羽都表现得十分细腻,令其栩栩如生,富有灵性。

在古人的传统观念中,“福、禄、寿”为平日之中的吉祥用词,具有十分接地气的感觉。正因如此,在相互对比之下,牟氏庄园的寿幛要比以上三幅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远望寿,近观花”,此正是寿幛的神奇之处,让人在得到艺术享受之后,心中便会升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幅作品,无愧为刺绣作品中“实用艺术”典范的称号。

牟家镇的历史沿革

清道光十四年(1834),设牟家坪乡。民国 4年,改称牟家乡。1953年4月24日,撤牟家之西设清溪乡,同年9月4日,撤合丰、牟家乡设松花乡和甘坝...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