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家谱怎么写?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1收藏

家族家谱怎么写?,第1张

家谱的范本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右侧的24各项。右侧的这24种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族谱是怎样写的

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一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 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 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擡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二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 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 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 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 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

族谱怎么写

第1项:谱名

第2项:谱序

第3项:谱例

第4项:谱论

第5项:恩荣录

第6项:像赞、遗像

第7项:姓氏源流

第8项:族规家法

第9项:祠堂

第10项:五服图

第11项:世系

第12项:传记

第13项:谱系本记

第14项:族产

第15项:契据文约

第16项:坟茔第17项:名迹录

第18项:任宦记

第19项:年谱

第20项:艺文

第21项:字辈谱

第22项:领谱字号

第23项:续后篇

第24项:捐修人名

家族族谱是怎么回事呢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在1960年代中国的破四旧运动中,家谱被当作四旧遭到清理,“成千上万”的家谱被毁,很多中国人不得不毁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谱,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人文历史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家里的家谱怎么写 父母家里的亲人怎么称呼?

家谱是族姓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记述某姓世系传承演变和人物活动的书籍,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土人情等,人称私家史记。家谱与国史、方志,对研究历史、民俗、人口、社会、经济等具有重要价值。家谱起源至少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商代已有谱牒档案,官府设掌谱谍之官;史学家编修史书,也很重家乘谱牒,司马迁《史记》曾取谱牒旧闻以补史书缺略。家谱写法很多,其中不凡著名家谱。真实、科学记叙一个家族变迁、事故,可成为一部优秀专著,例如,亚历克斯·哈里的长篇小说《根》,用纪实手法,以写家史的心态,将一个黑人家庭七代、200多年的历史以时间线索展开记叙,每代人都有具体生动描述,使读者可认识到美国黑人乃至美国的一段历史,《根》曾风靡美国,并获美国历史特别奖,成为世界文学名著。郭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2007年人数居全国第16位,达1400多万人。据考证,郭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以封邑为姓。郭姓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弟虢叔、虢仲于西虢、东虢;古代郭通虢,郭氏即虢氏。又有,山东有古郭国,战国时被齐所灭,其后人四处飘流,形成中山望族。二是以居住地为姓。郭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姓。《姓氏考略》载:夏有郭支,商有郭崇,此郭氏之始。三是其他族转姓。如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为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随母改姓郭;也有少数民族也改为郭姓的。郭姓传衍地域深广,遍及海内外,尤以山西、山东居多;郭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现代研究传承郭氏家族、郭氏文化的热情颇高,国内外建立了数十家郭氏宗亲团体、研究会、纪念馆、网站,例如,山西省郭氏文化研究会;有的经济、事业实体也以郭氏命名,例如,福建著名的郭氏集团实力雄厚,世人瞩目。郭氏家谱现存大约上百种,大部分是清末民国初年所修,明代家谱现存两部:一部是郭志高修的《凫溪郭氏宗谱》,1583年家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另一部是郭兴重修的《 >

家族族谱表格怎么写

你说的是世系表吧,用一张大纸,所有人按辈分由上而下,呈金字塔形,每个名字的旁边应有配偶的名字。夫妻之间连以横线,横线中间用竖线垂下,写他们的儿子的名字。如果是过继的,按古代谱法不写,今天修谱可以写,不过,与养父母之间可以用虚线表示,以免弄乱。另,女儿女婿在现在也应该上谱,不必拘泥古法。

家谱怎么写

家谱拼音:

[jiā pǔ]

来自百度汉语|报错

家谱_百度汉语

[释义] 1家族里记载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2有关一个种畜的父系和母系的系统记录

家谱中的家族大传怎么写

首先要写明始祖何人,何时由何地迁居到现在的地方。然后就大体说一下从始祖之后,繁衍多少世,区分昭穆支派,然后大体说一下本宗族的祖训,优良传统。最后再罗列几位家族名人,或者是对国家社会做出贡献的族人。结尾的时候要勉励族人向先祖学习,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就可以

1家谱有哪些基本内容

标准家谱的编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2中国家谱知识简介

一、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宗谱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先秦重要史籍《世本》为我国家谱的开山之作,其内容系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的记录,其作用在于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等。魏晋时期,门阀势力盛行,家谱成为门阀豪族势力维持其政治经济特权的重要工具。

二、大宗小宗 古代宗法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其他儿子即庶子,庶子系统属小宗,小宗仅继承其父,故称继祢者为小宗,小宗超过五世,即无丧服规定。随着世代的推移,一个宗族扩展到旁系林立时,仍然可以通过尊奉大宗的方式被约定在血缘集团之内,而不会导致零乱。

上述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远近区别嫡庶亲疏的法则叫宗法。宗法制在周代极为完善,后世或尊行大宗之法,或恪守小宗之法,都对周代的宗法制度作了变通处理。

三、事宗礼 聚族而居是古代中国人常见的居住形式,族人常恪守的事宗礼包括:平居遇事应咨告宗祠,如祭祀、嫁女、聚妻、凶事、生子、易名、出外求学、荣归故里等。如遇族内发生吉凶大事,宗子需率全体成年男性族人赴祠禀告,祭祀先祖。

祭毕合族会食。四、义田 指宗涝用于赈恤族内贫寒人家和奖励贞节义行的田产,始创于北宋范仲淹。

义田大多由宗族显贵捐献而产生的,一般设有专人管理,以防族人侵渔,并且不准典卖,地权比较稳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族人的生活困难。清朝政权考虑到义田的巨大作用,严厉惩罚那些盗卖义田的不孝子孙,以保护宗族公产。

五、家讳 即家族或家庭之内的忌讳,又称“私讳”,与“国讳”相对。古人视直呼尊长姓名为大不敬,故晚辈在日常言谈和使用文字时,要回避祖、父等长辈的名字。

六、排辈 宗族内以宗谱规定辈分用字以公开族人所处的辈分。族人在命名时(尤其是男性),名字中必须含谱定辈分用字,放于名字中间,俗称某字辈,以此作为族人相互关系的标志,防止族内人际关系发生混乱。

七、遵昭穆 是在周代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前提下,为适应宗族组织的存在而出现的一种行辈标志制度,其盛于西周,后世则仅用昭穆表示辈分如父子的关系。其制,在确定宗族庙次和墓次时,始祖居中,父昭子穆,父穆子昭,左昭右穆,依次转换,以使在祭招、丧葬、继承和赐爵等礼仪活动中明确区分行辈,严防宗族内部的辈分发生紊乱。

八、九族是先秦时期概括宗亲关系的一种说法,以西周为最典型,见于《左传”桓公六年》:“亲其九族”。《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即睦,平章百姓。”

关于九族所包含的亲属范围,古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其一认为九族全系父系宗亲,即指上至高祖,经曾祖、祖、父、已身、子、孙、曾孙、直至玄孙的九代的合称;其二,认为九族亦包括异姓有服的亲属,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认为几族亦包括并姓百服的亲属,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九、六亲 即六代宗亲。古代有宗族亲情到第六代为止的民间成规。

到了第六代,即出了五服,已无亲情关系。宋代以后,以族规、义田、家训等为特征的宗族制度开始兴盛,宗族亲情被无限延伸,以激发族人的木本水源之思,但仍然注重六亲之制,只不过与六亲之外的族人可以保持较谈的宗族亲情。

九、谱学 自有文字出现,即有早期的人物记录。由简单的零散的记录发展到连贯系统的世系记载,由分衍世系到综合为后来的整体宗族世系体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创造了人记录自己生平世系及血缘关系的专著,这就是谱牒。

十一、谱法 所谓谱法,是按一定的规则制度、体例进行编撰谱牒的方法。这个方法,其要点就是怎样完整、准确、明了、有序地记载族人世系及其有关事项。

十二、支谱 顾名思义,支是主干之外的分支,意属为同祖之下分衍的众多后裔,而后又各有其世系的支派。所谓支谱,就非常明确了它的谱牒定位,即局限在该祖之下的一个独特分支。

十三、家乘 家乘,原意为以记载私家之事的文录。罗大经《鹤林玉露》载:“山谷晚年作日录,题曰家乘。”

家乘属于家谱的范畴,因此后有少量的家谱也冠用家乘。家乘是从“史乘”袭用而来。

冠用家乘的不太多。

3一部完整的家谱基本哪些常见内容

一、谱名

谱名中最重要的是谱籍和姓氏,即是什么地方、什么家族的家谱,为什么这样要这样写?更准确的反映家谱作为“史书”来反映信息,不然,编修的人当时明白,经年累月之后,转之何人何地?便无从查考,给后人寻根带来巨大困难。

二、像赞

人物像赞有各种表达,或始祖,如三皇五帝,也可以是近祖,或者迁祖,还可以是自古到今的家族内非凡的人物,特别杰出的人才。以昭示后人发奋图强。

三、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四、目录

全部家谱内容提要,以便检索。

五、谱论

谱论,即谱学理论,从司马迁开始历代都有名家,如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朱熹,王阳明,比如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曰:“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国之史;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

六、凡例

凡例,即修谱的原则,规定,比如哪些人可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对人的次序的排定,哪些内容怎么去写等等,就是规定家谱里面都有什么,这个显示出编修之人的主观态度,如明朝家谱对女性入家谱,就很明确的规定:丈夫之后跟原配,接着依次是:继配,侧室,妾,纳,除原配外,这些二三四五老婆不可以有名字,原籍,生卒,等,这个男尊女卑的“名分”观念,尤 是对女性的一种变态的歧视。

七、家训

不要误解,《家训》不是家谱内容,这里为了突出家训的内容做个配图,中国是家天下的社会结构,名门望族是一大特色,家训家风起了很重要的教育作用。

八、世系

世系是家谱内容的核心部分,从家族第一世开始,记载其生卒,婚配,事略,墓葬,其人如何?一目了然。

九、传记

传记,不是每个人都有,是对家族内的杰出人物,立功立德之人的具体描写,反应出这些人物的杰出品质, 垂范后辈,是榜样力量。可分内传。外传,内传是五服之内,外传是五服之外,还有列传,分门别类,比如家佣,二三四老婆中的贞烈之妇,可做列传,这已经不适合今天。

十、谱跋

上图是梅曾亮的家谱跋语,他自夸了一下,“知岩”以乡兵保障宣州,然后对家族的分派流迁做了陈说,所以跋语就是做谱之后的感想,经验,过程等含有者的寄托之语。

十一、领谱字号

家族支派繁多广布,必须有字号,作为验证, 跟对号入座一样。家谱一般就包括上述内容,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包括,祠堂,敕封,艺文,契约等还有一些图表,制作时可根据原谱内容确定。没有原谱,就必须另起创谱,不使历史中断,再根据个人情况确定内容。

4家谱国际:修家谱需要必备什么知识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族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族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族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族谱。一部新型族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是既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备传统族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既继承传统族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小家安,国家强。

族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族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5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家谱 (人文资料)。

6家谱都记载些什么内容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

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

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在1960年代中国的破四旧运动中,家谱被当作四旧遭到清理,“成千上万”的家谱被毁,很多中国人不得不毁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谱,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人文历史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编辑本段]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 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

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

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都称家谱、家传的,宋代又有宗谱或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

[编辑本段]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

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

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编辑本段]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

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

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编辑本段]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

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坛,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

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世本》的意义还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发轫于周代,是家谱研究的源头。 就家谱的形式而言,唐代以前的古谱和现存的以欧阳修、苏洵创制编撰体例为特征的明清家谱有所不同,但家谱作为绵延不绝的人类历史象征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目的以外,还在于对家谱重要价值的认识。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之说,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 古代家谱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于对谱学的本身,包括谱例的撰写以及家谱发展历史的研究等方面。

家谱的应用研究始于汉代,《史记》中有关帝王谱牒的记载,说明汉代司马迁已经把家谱资料应用到史学领域一纪传体史书的撰写中去。后代史学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后代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如班固撰《汉书》、陈寿撰《三国》。

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谱牒资料。

中国古代对家谱资料的应用主要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体现了谱牒的史料价值。 二 、到了本世纪20年代,随着社会科学新领域的开拓,有学者从人口学、优生学。

7百家姓各家家谱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天下同姓是一家,故而同姓不婚)。

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注“贵者有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

张姓是华夏大姓之一,人口近一亿,遍布全国及世界各地。张姓祖根在哪里?有的说河北清河,有的说山西太原,有的说河南濮阳。

为了寻清这个问题,本会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举行了两次张姓起源学术研讨会,进行了实地考察,掌握了大量史实,确认中华张姓始祖是挥公。挥公得姓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帝丘是张姓先民最早的祖居地,张姓源于濮阳,其他地方只能是流,是支脉。

一、史籍及谱牒依据 我们查阅有关张姓始祖挥公的记载见之于书的有17种之多。 《世本》日: “挥作弓,牟夷作矢。”

这是今见最早的关于挥的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日: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日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唐·林宝《元和姓纂》云: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

宋·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日: “张氏出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 ”清·乾隆朝重修《张氏族谱·受姓渊源考》: “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吴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从上述文献可知,挥为张氏得姓祖,这一观点,除宋代郑樵所著《通志》认为解张是张姓始祖外,其他史书均无疑义。 但是,挥是黄帝之孙,或是黄帝之子;挥是玄嚣青阳氏之子,或是少昊青阳氏之子,却有分歧。

我们认为,挥是黄帝之孙、玄嚣青阳氏之子。其根据有二:①《国语·晋语》日: “凡黄帝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嬉、姑、儇、依是也。

”(其中有二人同为姬姓,二人同为己姓)。《史记·五帝本纪·注释》、《世本》、《大戴礼记》等文献均有同样记载。

黄帝子所得十二姓中没有张姓,这说明张姓非黄帝所赐,挥公非黄帝之子,乃黄帝之孙,和帝颛顼是亲叔伯兄弟,是同时代人。②当代著名民族源流学家何光岳先生考证,少昊金天氏本东夷族,非黄帝后裔青阳氏,亦就排除了少昊为黄帝之子说,挥为玄嚣青阳氏之子是比较可信的。

但是,鉴于“挥为黄帝之子或孙”的问题,在历史上已争论了几千年,且各有重要文献依据;挥生活在上古传说时代,后世史书不一致、有争议,是正常的。所以,我们的态度是:两种观点应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大同存小异,谁也不能强迫谁改变族谱。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文化研究的深入,认识会逐步统一的。 二、地望考察 玄嚣因何得号青阳氏?这与其封邑有关。

我国自古至今,均以“山南水北为阳”。青阳,即清水之阳(青、清古通用),而古清河就流经濮阳。

《读史方舆纪要》日:“淇水过内黄县南为白沟,亦日青河。”又日:“淇水……经内黄、清丰之间,其下流人大河,故渎今湮。”

《前汉书·地理志》日:“清河水出内黄县南。”以上引文说明古清河与淇河、白沟为一河的不同名称。

《诗经·卫风·氓》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涉淇”即“涉过淇水”,“淇水”即是“古清河”;“顿丘”古邑名,在今濮阳城西、浚县境内。从这首古诗也说明帝丘附近有古清河。

今濮阳市区张仪村、班家、店当一带村民,仍称村北为北清河、村南为南清河。张仪村系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故里,至今村内尚有“张仪祠遗址”。

该村有张、尹、李等八姓,只有张姓是老住户,其他均是迁入户。据清光绪二十五年续修的《李氏族谱》载:“李氏出陇西蔓延天下,明洪武年间,自洪洞迁于开州北王家庄后,自王家庄移居清邑张仪村。”

清光绪年间续修的《尹氏家谱》载:“尹氏世居山西之洪洞,明成化年间徙居清邑张仪村。 ”该地为什么称“清邑”?定与古清河流经此地有关,很可能就是玄嚣的封地“清阳”。

“清邑”明代尚存,今已不在。据著名历史学家朱绍侯先生讲:“帝丘(今濮阳)在上古时期是东夷族势力与黄帝族势力的交接地区。

因此,黄帝必须在帝丘设防,所以把其子玄嚣封于青阳。 ”由此可知,张姓始祖挥公,自幼便生活在古清河上游其父的封邑,年长之后又在帝丘辅佐帝颛顼。

由于挥十分聪明英武,他夜观弧星,折枝弯条,始制弓矢,大大提高了颛顼部族的战斗力。弓矢用于狩猎,猎获的鸟兽空前增多,提高了部族的生活水平;用于战争,打败了与颛顼争帝的共工部族,。

 为了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其实就是针对活动相关的因素所制定计划类文书。那么优秀的活动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家风主题活动方案(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风主题活动方案 篇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责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强化“感恩父母,对父母负责,崇尚孝道,懂得感恩”的意识,学校决定于3月至4月进行“家风助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为使活动有序进行,并确保主题活动的质量与成效,特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3月2日晚自习召开班主任会议

 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

 二、3月3日至3月7日要求各位班主任在各自班级进行责任教育主题班会课。

 要求学生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明确“六个负责”;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职业中学的学生,我们应尽那些责任怎样做才是负责任

 三、 3月至4月进行以“家风助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1、利用升旗仪式启动“家风助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2、在全校范围内组织所有班级召开以“说说我家家风”、“家风故事”、“我理想的家风”、“家风助我成长”、“父母教会我……”等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课。

 3、举办“家风助我成长”征文比赛,征文体裁不限,字数在800字左右并进行评比。

 4、举办“家风家训”专题教育讲座。

 5、各班召开“崇尚孝道,学会感恩”主题班会课,要求每个学生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并利用周末及清明假期做几件感恩父母的事。

家风主题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风家训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培育好家风、恪守好家训、践行好家规,对于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家族荣誉感和家庭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发动广大学生,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寻根问祖探索家谱中的“上善教育”元素,倡导主流价值,培育文明风尚,使其在活动中受到滋养,得到成长。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及其家长。

 三、活动内容及方式

 (一)活动内容。

 活动以学生和家长共同寻根问祖、家谱探源为主要内容,探源本家族世代传承的家谱、阅读《百家姓》、绘制家谱树、说家族名人故事等。

 (二)活动形式。

 1探一探家谱源。春节期间,全家通过拜访长辈或查找文献或网上收集资料,了解家谱文化起源、家族姓氏来源、发展历史、中国姓氏的有趣故事等,探寻家族源头。

 2读一读百家姓。寒假期间,邀请父母长辈开展一次家庭读书活动,一起了解《百家姓》的成书背景,知晓《百家姓》姓氏排序的原因。

 3画一画家谱树。了解家谱的基本含义、基本记述格式,清楚自家史、家族亲戚后,手绘或电子制作家族近五代家谱树。

 4晒一晒家族事。在认真寻根问祖、家谱探源过程中找出家族中你认为最典型的一位名人,撰写一篇家族名人故事,并主动向家长征询意见,一起修改完善。

 四、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班师生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将其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环境的重要载体加以认真落实。

 (二)精心组织。各班师生按照学校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合理安排好本次活动。要将“寻根问祖、家谱探源”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寒假作业,及时告知家长,邀请家长共同完成。

 (三)认真总结。20xx年春季开学后,各班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活动成果上交学校,上交的活动成果计入各班“步步高”评价。

 (四)作业要求:全校每个学生上交一幅“家谱树”,一篇“家族名人故事”至政教处(1、纸张:A4纸;2、标题:宋体,二号,加粗,居中;3、正文:宋体,四号,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距)。

家风主题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的: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通过主题活动让孩子知道家风家训,传承家庭美德,强化“感恩父母,对父母负责”的意识,建设文明的家庭文化,通过活动理解中国传统文明礼仪,为“共筑中国梦”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活动过程:

 一、认识家风:主持人讲解什么事家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二、良好家风的作用

 1、学生思考回答。

 2、老师讲解:

家风主题活动方案 篇4

 为推动我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掘和发挥好的家风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承家风,记家训,知荣耻,学做人”主题班会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目的与意义

 家风家训是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补充。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好的家风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让学生接受一次传统美德教育,激发他们向好、向善的本性。

 二、时间与对象

 本次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在4月份完成,由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

 三、方法与步骤

 (一)制定工作方案

 各校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各年级主题班会活动计划。计划要科学合理,既要突出重点、树立典型,又要兼顾一般、整体推进,使主题班会活动学校化、年级化、个性化。

 (二)确定主题内容

 主题班会的内容,原则上要围绕家风、家训方面的内容来设计,在各班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开好这次主题班会,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广泛开展活动。各校要重点组织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向全校师生发出“承家风,记家训,知荣耻,学做人”的倡议书、向学生家长送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以班级为单位出一期主题班会板报、组织学生每天晨读时间听一个家风故事、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

 四、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校领导和班主任要切实提高对开展“承家风,记家训,知荣耻,学做人”主题班会活动的认认识,积极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各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特点与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道理要通俗,操作要简单,有利于启发和教育学生。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校要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橱窗和校园广播、报刊、网络等平台,做好宣传造势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也可主动联系电视台到校对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

 五、上报材料及活动评比

 (一)中学5月份与“爱我家乡”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月结合进行,不进行专项评比。

 (二)小学要注重活动、文字等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务于5月1日前将装卷后的学校活动材料报送基础教育二科参加评比,届时将视活动开展情况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家风主题活动方案 篇5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学校制定了“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家庭讲道德、守法纪,建设和睦、孝道、勤俭、诚信、文明、健康的家庭文化,以“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区团结,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道德素质和教育系统的文明程度。

 二、活动原则

 (一)以广大师生为主体,重在参与。在活动开展期间,各班要充分调动师生和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突出师生和家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动员和引导全体师生和家长参与活动,使师生和家长在活动中获得教育,同时提高个人思想

 道德和文明素质。

 (二)以活动为主线,重在实践。要把“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主要内容融合贯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使师生和家长体验、感悟和认同,并身体力行,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三)以黑板报、手抄报、主题宣讲活动等为主要媒介,有效利用加以宣传。要把“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主要内容贯穿到丰富多彩的图文和内涵深刻的宣讲教育中。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个人的文明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三、组织领导

 九都中学“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筹备和指导工作。

 组 长:黄俊谦

 副组长:陈鹏水 林森塔

 成 员:学校各行政、各班主任

 下设办公室:

 主 任:黄瑞波

 成 员:各班主任

 四、活动时间

 本次活动从20xx年3月至9月。

 五、活动内容

 围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主题,要求各功能室和各班通过广播、横幅、手抄报、微信、宣传栏、黑板报等平台宣传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故事,弘扬传统美德、传播文明新风。具体活动开展如下:

 (一)“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倡议活动

 由政教处牵头发起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的倡议。在全校发放倡议书,通过“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发动广大师生及家长积极参与“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在全校大力营造全体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幸福一家人“我家的`家规家训”有奖征集活动 征集内容:

 好的家规家训:可以是家族世代传承、历史悠久的经典家训家规,也可以是创作提炼的现代家训家规,可以是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一个词或一句话,也可以是家庭对孩子的期待和希望等。

 好家风故事: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长辈身上的典型事例,来阐述家庭甚至家族的家风,可以是诗礼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等家风主题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征集方法:各广大师生自愿参加,并将优秀作品推荐至。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评选,并根据作品质量择优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

 征集要求:作品请填写好《“我家的家规家训”推荐表》以及全家福一张,于5月1日前,将作品以电子稿形式发至至邮箱:。

 (三)“家训、家规、家风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及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

 各级各班动员广大师生举行“家训、家规、家风伴我成长”手抄报比赛和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及家长从家风和家训等美德中,接受传统教育,传承中华美德,营造社会文明。

 各班结合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家规、家训、家风”等教育元素,大力开展《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名家名篇,弘扬良好家风,促进社会和谐。

 (四)“好家风”进学校人文讲堂专题讲座及宣讲活动开展“立家规 传家训 树家风”专题报告活动,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家规 家训 家风 师德 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挖掘整理教育系统好家风故事或是名人家风事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传家风家规家训、秀家庭未来梦想,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家庭弘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传统美德,组织开展“家风故事会”“家风小讲堂”。

 (五)好家风文明展示各班要将“我家的家规家训”征集活动中的优秀家规家训和好家风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等醒目位置进行展示。

 六、活动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班要把“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作为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设和谐教育的重要载体,贯穿全年文明创建之中。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班主任为本次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职责,积极组织有特点、有亮点的宣扬家风活动,使“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深入人心,使我校全体师生在活动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动员和引导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并做好“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的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助推全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家风主题活动方案 篇6

 从今年7月到12月,我镇人大、政府和政协将进行换届。为充分发挥家庭在加强廉政建设、严肃换届纪律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有效提高党员干部及其家属的廉洁意识,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筑牢基础,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以弘扬先进的廉政思想为主要内容,以广大领导干部家庭为主要对象,以构筑家庭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共同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环境为抓手,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作用,坚持教育引导与行为规范并举,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助廉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树廉洁家风,创廉洁家庭”活动,为营造良好换届环境、建设和谐幸福新王家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二、活动原则

 1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通过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法纪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换届相关纪律教育,增强家庭成员的反腐倡廉意识,促进和增强家庭成员敬廉、讲廉、守廉,为建设和谐幸福家庭夯实牢固的思想基础。

 2坚持统筹结合的原则。把活动与政德教育相结合,与思想道德建设和工作作风整顿相结合,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不断拓展活动范围,充实活动内容,切实做到相互促进,相互配合,推进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3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立足家庭、面向家属扎实开展廉政家庭建设。通过教育家庭成员,带动家庭、辐射单位、影响社会,使干部亲属认识到腐败对党和国家、对社会和家庭的严重危害,努力争当“树廉洁家风,创廉洁家庭”的践行者。

 三、活动方法

 1狠抓廉政法规教育。结合“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家属,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反腐倡廉的各项法律法规,学习换届相关纪律要求,加强党员干部家属的思想教育,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2组织好经常性活动。要通过举办“廉内助”学习班、召开“家庭助廉”座谈会、举行廉政报告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收看廉政电教片等经常性活动,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家属的廉政教育。

 3及时搞好评选表彰。积极向每位干部亲属发放“树廉洁家风,创廉洁家庭”倡议书,签订“参与换届的领导干部家属严守纪律承诺书”,动员家属争当廉内助,同时还要组织搞好评选表彰,保证家庭助廉活动取得有效。

 4努力营造廉政家庭氛围。通过给领导干部家庭赠阅廉政书刊,利用网络平台和手机信息向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发送廉洁从政的格言警句,提醒告诫领导干部家属时时处处讲廉洁,营造出良好的廉政家庭氛围。

 四、具体措施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镇党委决定成立“树廉洁家风,创廉洁家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于长军同志任组长,副书记苑琳琳同志,纪委副书记丁维涛同志,组织委员李斌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丁维涛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妇联主席周滢、纪检干事陈智超为办公室成员。

 2提高认识,加大落实力度。“树廉洁家风,创廉洁家庭”活动是我镇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在镇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期间严肃换届纪律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突出重点,积极参与,切实把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积极配合,推动活动深入。镇纪委、组织科、妇联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积极配合,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创造性开展“树廉洁家风,创廉洁家庭”活动,进而促进整体工作开展。

 4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廉政文化和换届纪律要求的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的纪律规定。领导率先垂范,党员积极带头,各群团组织发挥作用,营造尊廉、崇廉、助廉的浓厚氛围。

家风主题活动方案 篇7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掘发挥好的家规家教、家风家训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全区中小学开展“立家规、守家训、传家风”系列活动的安排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重视家风家训,弘扬传统文化。

 二、活动内容

 在全校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中广泛开展“立家规、守家训、传家风”系列活动。20xx年4月初——6月底,重点开展四项活动,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活动持续开展。

 (一)好家训诵读活动。各班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家训诵读活动,通过诵读《朱子家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弟子规》等名篇佳句,汲取经典精髓,启迪智慧、塑造心灵;通过学习与家风家训有关的名人故事,开展讲故事比赛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引导中小学生理解经典家训的深刻内涵。

 (二)好家风发掘活动。在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中征集“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内容突出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与时代精神,体现孝老爱亲、家庭和睦、诚实守信、明事知礼、勤俭持家、乐于助人、教子有方、崇尚学习等深刻内涵,具有启发性。形式上,可以采用格言、警句、谚语、对联、顺口溜等多种形式,文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

 (三)好故事征集活动。在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中征集“好家风·亲情故事”,通过记录发生在家庭和身边的故事,写出家风家训对自己的影响,或自己对家风家训的认识。教师、家长撰写的故事,字数要求不少于1000字,学生字数不限,可提供相关资料(含电子)。

 (四)好视频宣传活动。组织师生家长通过微视频的形式采录生活中的家风故事,要认真推选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先进典型人物,发掘典型事例,认真撰写脚本和组织拍摄。微视频内容要独立完整,聚焦到点,做到“微而精”。作品要主题鲜明,生动鲜活。内容要科学严谨,积极向上。作品无版权侵权行为,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三、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注重过程。家规、家训、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是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石。各班要将此项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真正把活动过程变成弘扬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的过程。

 (二)精心组织,注重实效。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班要把此项活动与德育工作、读书活动结合,遵循“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原则,全面发动,精心组织,确保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大宣传,深化成果。

 学校利用网站、微信平台,各班利用微信群,大力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时展示活动开展情况,营造浓厚氛围。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宣传特色做法和阶段成效,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四)目标任务。

 各班主任负责在学生(一、二年级学生自愿参与)及学生家长中开展活动。6月10日前,将以下活动材料上交学校。

 1、举办讲故事比赛照片5张,同时上报1名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

 2、“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每班家长和学生共10条,填写在附表1中上交。

 3、“好故事”每班在家长中征集至少5篇,择优上交1—2篇,学生(四、五年级)1—2篇,填写在附表2中上交;年轻教师(35岁以下)每人1篇,鼓励其他教师也积极撰写,填写在附表2中上交;

 4

家族家谱怎么写?

家谱的范本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