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地区的自然灾害特征和应对灾害的措施的论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3收藏

求一篇关于地区的自然灾害特征和应对灾害的措施的论文,第1张

要自己整理下,希望能帮到你

在灾难面前,我们必须学会坚强!

我们深知:古往今来,这个世界出现了多少次的危机:陨石撞击,洪灾肆虐,瘟疫横行,战火蔓延……人类一次又一次地面临着挑战。是屈服还是抗争?是沉默还是觉醒?一场洪水,可以夺去无数的生命,一场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但这些,却不能令我们失去勇气,失去对未来的向往。

在我们为汶川地震中的逝者唏嘘,为广大军民坚韧不懈的救援行动钦佩不已之时,我们也应该深思:虽说灾难总是突如其来,且在人类面临死亡威胁的最多因素当中,突发性灾难死亡排进了前五位,但掌握一定的应对意外灾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把它传授给身边的每个人,尤其是教会孩子们,无疑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据调查,意外事件对人造成的伤害性死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伤害导致即刻死亡者不到1/3,这些人来不及醒过味来,就已遭受致命的打击;但更多的人只是处在伤势危及生命的状态,而无自救或他救条件而最终遭致死亡;或者是尚未遭受伤害,只是未能及时采取逃离行为,由于再次遭受严重伤害而致伤亡。因此,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若能懂得些灾害应急和自救常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自救行为或逃离现场,常能获救,或逃出死亡的魔掌!

你有可能遇到的9种自然灾害,情况紧急,应如何应对

1 应对 地震 Earthquake

由于地球及其内部物质的不断运动,产生巨大的力,导致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就形成了地震。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有反应;三度在深夜时人会有感觉;四~五度吊灯有轻微摇晃;六度器皿会倾倒,房屋有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会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建筑倒塌;十一~十二度会造成毁灭性破坏。

[事例]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建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悲惨的一页,其强度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顷刻间被夷为平地。唐山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

[应急措施]

●发生地震时先不要恐慌。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应迅速跑到门外空旷处,用被子、枕头、安全帽护住头部。如果是楼房,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躲避到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狭小空间,或承重墙旁(注意避开外墙)。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公共场所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不要拥向出口,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空调等悬挂物,以及商店中的玻璃门窗、橱窗、高大的摆放重物的货架。

●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震前预兆·动物篇]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2 应对 雷电 Thunder

在雷雨季节里,常会出现强烈的光和声,这就是人们常见的雷电。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由于雷云电压高电量多,并且放电时间很短,放电电流大,因而雷击电能很大,能把附近空气加热至2000℃以上。空气受热急剧膨胀,产生爆炸冲击波并以5000m/s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最后衰减为音波。虽然放电作用时间短,但对建筑群中高耸的建筑物及尖形物、空旷区内孤立物体以及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屋顶内金属结构的建筑物及露天放置的金属设备等有很大威胁,可能引起倒塌、起火等事故。

[事例]

2007年1月,马来西亚当地一名女大学生在雨伞下接听手机电话时,突遭雷电劈中,她随即被送院急救,无奈最终回天乏术。此事发生在周四下午3时,当时天空行雷闪电,就读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的

23岁女学生蔡(音译),下课后徒步返回宿舍,与两个朋友共享一把雨伞挡雨,此时其手机响起,她拿起手机接听时竟被雷电劈个正着,她们三人均仆倒地上,的胸部被严重烧伤,送往医院后不久证实伤重不治。

[发生地点]

●高耸或孤立的建筑物,或虽有避雷设备但装备不善的房屋;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潮湿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

●建筑物上的烟囱、有无线电天线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内部潮湿的建筑物;没有装设避雷设备或接地不良的易挥发性的地上贮油罐;

●平屋面雷击部位往往发生在四角上,对有坡度的屋面一般打在屋脊山墙上。[应急措施]

●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间、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大树下。

●不能撑用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能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话题1 应急自救教育,是当务之急!

“如果地震发生了,你只来得及拿起一样东西,你会选择什么?”这是北京一所普通小学“安全教育课”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讨论的一个话题。据一位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科学老师介绍,孩子们的选择非常多样,选择钱财、手机、食品的占绝大多数,而选择“水”这一关键答案的人却微乎其微。

据调查,在北京市的中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意外伤害等方面的教育,关于火灾、地震等灾害的防范、自救、演习虽有所开展,但多是浅尝辄止,加之本市关于安全教育的场所并不是很多——揭示和体验性的场馆现只有海淀的公共安全馆,除海淀区规定辖区内小学五年级学生必须参观该馆外,其他区县并没有相关要求,因此学生们对这些自然灾害的认识还多集中在书面上。同时,“安全教育课”的教材也不是一本全面的灾害阐述、揭示、应急自救教材,而只是不定期的一些小册子的发放,多只对某方面的安全问题做一专题性介绍和说明。

因此,这位科学老师认为:在自然灾害教育方面,中小学的教育仍急需进一步加强。在这里,她还特别推荐了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编写的《市民公共安全应急指南》一书,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生活中十几种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防范应急措施。

话题2 家庭急救箱,应加紧普及!

由于雪灾、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降临,我们的财产甚至生命都将受到严重威胁,与其 源 胁蝗缣嵩绮扇〈胧┰し馈R坏┰帜呀盗伲 辽僖 龅皆诖撕蟮2小时之内存活下来。在欧美等国,这已成为普及性的灾难自救常识。

因此,关于家庭急救箱的概念应加紧普及,“灾难自救包”,里面至少装四样物品:干电池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常用药品(阿司匹林、止疼药、止泻药等)。此外,也可以装上不容易腐烂变质的罐头食品、可供3天之需的罐装水、合适的衣服、毯子、手机、家庭成员信息、书、游戏等物品,还可以装上保险账户和银行户头等。

实践证明,这种对突发灾难有所准备的做法,对抗灾自救价值非凡。鉴于此,“灾难自救包”及其背后的灾难自救理念,需要在我国尽快普及。这样,一旦发生不可抗性的灾难,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就能得到最基本的保障。

3 应对 火灾 Fire

着火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等灾难性事件,被称为火灾。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发生的原因包括:雷击起火、自燃起火、使用明火不慎以及使用燃气或电器不当等。80 年代火灾年平均损失不到 32 亿元。进入 90 年代,特别是 1993 年以来,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上升到年均十几亿元,年均死亡2000 多人。

[事例]

1987年5月6日,我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火灾,火灾面积100万公顷,其中森林面积65万公顷,烧毁贮木场存材75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约5亿元。

[发生地点]

火灾容易发生在干燥的时节,春季和冬季都是火灾的高发季。容易引起火灾的有三种火源:

1明火:如生产生活用的炉火、灯火、焊接火,打火机的火焰、香烟头火、烟囱火星、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火星、烧红的电热丝、铁块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家用电热器的取暖器等。2电火花:如电器开关、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火花,还有静电火花,这些火花能引起易燃气体和质地疏松、纤细的可燃物质起火。3雷电火:瞬间的高压放电,能引起任何可燃物质的燃烧。

[应急措施]

发现初起火灾,应立即呼救,拨打119;同时采取措施灭火自救。

家庭失火

●迅速判断火势来源。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背向烟火方向迅速离开。

●逃生时需要打开门,开门前要检查门把,如果门把很热,不要开门,改从窗户逃生,或到窗口等待救援;如果门把不热,慢慢开门,并确定火、烟是否阻挡了逃生去路——若阻挡出路,要立即关门并寻找其他逃生路径;若未阻挡出路,马上逃生并关上经过的门。

●浓烟弥漫时,用湿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压低身子,手、肘、膝紧靠地面,沿墙壁边缘爬行逃生。

●必须经过火焰区时,先弄湿衣服或用湿棉被、毛毯裹住头和身体,迅速跑过。

●逃生通道被切断、短时间内无人救援时,应关紧迎火面门窗,用湿毛巾、湿布等堵塞门缝,用水淋湿房门,防止烟火侵入。

●如果酒精火锅加添酒精时突然起火,千万不能用嘴吹,可用杯盖或小碟等盖在酒精罐上灭火。

共场所失火(如酒店、影院、商场等)

●下榻宾馆、酒店或到影院、超市时,应特别留心服务方提供的火灾逃生通道,或自行了解安全出口的位置,注意安全门或非常出入口标志。

●发现初起火灾,应利用楼层内的消防器材及时扑灭。

●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惊慌大声叫喊。

●火势蔓延时,应用衣服遮掩口鼻,放低身体姿势、浅呼吸、快速、有序地向安全出口撤离。

●逃生无路时,应靠近阳台或窗户,关紧迎火门窗,向外呼救。

●利用建筑物阳台、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应急逃生绳等进行逃生,或将被单、台布结成牢固的绳索,牢系在窗栏上顺绳滑至安全楼层。

4 应对 雪灾 Blizzard

漫天飞舞的皑皑白雪已经不再是童话世界,它所带来的灾难让毫无防备能力的人们(尤其是毫无应对寒冻极端天气经验的南方地区和城镇的人们)措手不及。突如其来的寒冻天气,马路上的冰层又硬又滑,高压电线覆冰后结成冰柱,连房屋都被冻成了爱斯基摩人的冰屋。铁路中断、航班停飞、高压线冻坏导致停水停电。

[事例]

2008年1月26日开始,第三次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再次袭击我国南方。据了解,此次雪灾是我国50年以来最严重的。

雪灾来时正是春节前夕,京广、沪昆铁路因断电运输受阻,京珠高速公路等“五纵七横”干线近2万公里瘫痪,22万公里普通公路交通受阻,14个民航机场被迫关闭,大批航班取消或延误,造成几百万返乡旅客滞留车站、机场和铁路、公路沿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

[应急措施]

●保证着装保暖。防寒服隔热值高、携带方便,既能防风,又能防水,是一种理想的防寒用具。保持服装的通气性相当重要。衣服不可穿得过紧,这样不仅不会使人感到暖和,反而会感到寒冷、难受。穿一件厚衣服不如多穿几层薄衣服为好,这样有更多的空气层,保温效果更好。要保持服装的干燥。淋湿或汗湿的衣服要及时烘干,衣服上的冰雪要及时抖掉。

●避免寒气从脚入。在冰雪灾害的天气里,一定要注意脚部的保暖。鞋的材料要选通气性好的,如帆布,皮革等,穿橡胶与塑料鞋,脚在出汗以后,易发生冻伤。硬而紧的鞋子妨碍脚部的血液循环,也易发生冻伤。当脚趾有麻木感时,可作踏步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袜子最好是穿棉线袜,因为尼龙袜不吸收水分,不要使袜子皱褶,以免引起脚的损伤,保持干燥。

●避开大风。突如其来的寒潮、“冷空气”可以使气温骤然下降10多度。而且风速加大,并常常伴有降雨、降雪。为了防止体温下降,防止冻伤,必须设法维持体温。首先要避开大风,因为风速每增加1米、气温就下降1℃。其次要防止淋湿,潮湿会带走更多的热量。万一淋湿,可以用报纸、地图等塞进背部、腰部帮助吸干水分。

●注意保暖。必须防止汗湿衣服,应在出汗前就脱掉一些衣服,并在停止活动时,擦干汗水立即穿上衣服。休息时不能直接坐在地上,应垫上些树叶、干草或书本等。为防止冻伤,还可以在足踝、足跟处涂上肥皂或滑石粉,可以将手、脚放进背包里取暖,可以在手套和袜子里放些辣椒,可以涂一些冻疮膏。

●经常活动按摩。要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部位,对易于发生冻疮的部位,有必要经常活动或按摩。避免接触导热快的物品。如金属与赤手或雪与臀部的接触,可使热量加速丧失,引起局部冻伤。体温过低加重时,身体就难以再次自我加热,因此须从体外加热。如进行体外快速加热会促使冰冷的血液流入体内,进一步加重病情。可将热体放在以下部位:腰背部、胃部、腋窝、后颈、腕部、裆部,这些部位血流接近体表,可以携带热量进入体内。

●及时补充能量。可以喝一点热汤,或喝甜饮料,因为糖能够提供热能。寒冷时绝对不要饮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但实际上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体力衰弱。

5 应对 泥石流 Debris Flow

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强烈的地震造成多处山体滑坡,加上大雨天气,泥石流频繁出现,造成严重灾害,并给抗震救灾工作带来诸多难度。

据了解,泥石流的危害方式主要有冲刷、淤埋、冲击、磨蚀和堵塞等。快速流动的泥石流,尤其是其中的巨石具有很大的动能,能撞毁桥梁、堤坝、房屋等建筑物;泥石流中的泥沙在通过排导沟和坝体时,可将其表面严重磨蚀。此外,泥石流中含大量泥沙、石块,甚至漂木,极易堵塞涵洞、桥梁,形成漫流改道,造成灾害。当支沟泥石流规模很大时,还可能堵塞主河道,形成堰塞湖,使主河上游水位增高,淹没沿河两岸,堰塞湖一旦溃决,将造成更大灾害。

[事例] 据史料记载,四川是一个泥石流多发的区域。如1981年四川是丰水年,盆地西北部降雨集中在七八月,并多以暴雨或大暴雨出现,造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川 “八·一七”特大洪灾,在当年7月一次特大暴雨中,盆地西北部山区10个县共发生崩塌、滑坡68000处,泥石流1000多处。泥石流活动明显滞后于地震活动周期。如20世纪70年代,四川地震活跃,多次发生6级以上强震。到80年代,四川泥石流灾害才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时期。另外,1997年6月5日,美姑县乐约乡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并转化为泥石流,造成3人死亡,14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523万元。2003年7月12日凌晨1时,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邛山沟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51人失踪和死亡。

[应急措施] 地震后,常常伴随着次生灾害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就是较为常见的次生灾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处境恶化,遭受新的伤害。那么,泥石流、塌方、滑坡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

据地震专家介绍,如果身边发生泥石流、塌方、滑坡,不要惊慌,赶快到坚硬的大岩石块下蹲着,因为大岩石块会挡住从山上滚下的碎石,不至于被砸伤。或者躲避在树林密集的地方,因为碎石滚落遇树就会减速,这样伤害会减小。此外,就是设法脱离险境。如果不幸受伤,找不到脱离险境的好办法,就要尽量保存体力,不要乱动,以免使骨头错位,影响下一步治疗。最实用的方法是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碰到因遭受泥石流、塌方、滑坡导致受伤的人,首先要将其受伤的部位固定下来,不要发生晃动,其次就是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还要快速求援。

话题3 北京的避难场所在哪儿?

如果不是受到地震情绪的影响,恐怕没有几个市民会注意到这块绿色指示牌上的六个大字“应急避难场所”。周一,当记者来到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时,几个市民正在讨论这六个字的涵义。

a:“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过这块牌子,应急避难场所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呀?”

b:“北京这么多的人,这才能装下几个。”

c反驳:“北京好像不止这一个避难场所,皇城根儿也有一个!”

1、供奉家谱的卷轴幅面要大,宽为11米,高为165米。

2、供奉家谱的卷轴展示的内容是程式化,主体画面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上部分的顶部绘制厅堂楼阁、松竹等吉祥之物。

3、供奉家谱的楼阁需要供桌,在其面放置一个牌位,并写上供奉历代宗祖之位八个字。

4、供桌的下面要有一条长长的甬路,甬路的两侧,画有一排排规整的格子,用来记录已逝的祖先、长辈或同族人的名字。

5、家谱的名字排列要有规矩,男居左女居右,夫妻二人左右对称呼应,辈分最高的在顶层一格,其他长辈名次按辈分高低依次向下排列。

6、供奉时间在初一到十五之间,用质量上乘的供奉天然香供奉家谱。

仓[仓,读音作cāng(ㄘㄤ)]

一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史官仓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仓颉,为黄帝时期的史官,复姓侯刚,名仓颉,一名苍颉,是汉字的发明和创始人。

在传说中,仓颉生有“双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国史书上记载只有三个人,虞舜、仓颉、项羽。虞舜是禅让的圣人,孝顺的圣人,而仓颉是著名文圣人,项羽则是武圣人。

仓颉,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助手。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仓颉,史皇氏,今河南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

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荀子“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的基础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观点是“仓颉作书”。汉朝后,在《淮南子》和《论衡》中,已从“仓颉造字”发展为“仓颉四目”,开始神化。尤其是汉朝的《纬书》又进而渲染,说仓颉“生而能书,又受河图录书,于是穷天地之变,仰视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鱼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以后愈演愈神奇,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 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仅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黄帝赐封他为“仓”姓,以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之意。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仓颉庙,是中国境内唯一仅存的纪念文字发明创造的庙宇,2001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白水县城东北三十五公里处的史官乡,地处黄龙山脉的南麓,地形南低北高,属较为平缓的塬坡地。庙东一里多为武庄村,相传仓颉生前曾在此村生活居住过;庙南一里余为史官村,是后人为纪念仓颉,以其官职为村名;庙西北方向约五里为地彭衙村,是古白水县衙所在地;庙西南方向约二十公里有扬武村,是仓颉的出生地。

仓颉庙历史悠久,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所以,有文字可考的庙史已有一千八百余年,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据民间传说,则可上溯至黄帝时代。

仓颉庙区占地十七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墙内南北长一百四十余米,东西宽约四十八米,北边较南边略宽之,占地约十亩。

仓颉庙内建筑,沿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山门、东西戏楼、前殿、钟鼓楼、报厅、正殿、后殿及东西厢房,共计七十间。紧贴后殿为仓颉墓冢和墓园。庙内现存建筑年代多为元、明、清三朝代,其装饰华丽,地方色彩浓厚。

仓颉庙内历代碑石众多,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保存的仍有十八通,阵列于前殿之内。其中仓圣鸟迹书碑,至今字、碑均保存完好。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五胡十六国、唐、宋、元、明、清至民国。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五胡十六国时的《广武将军碑》、唐《仓公碑》、宋代《大宋仓公碑》等。近代有于右于仁先生、陶峙岳将军、朱庆澜将军题写的匾额、对联等留存于庙内殿堂之上。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人民野战军司令部在此整训干部。彭德怀、贺龙曾亲瞻庙容并严令保护,题写“保护文物古迹,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的命令。

庙院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生长茂盛,东汉延熹五年之“仓颉庙碑”即载当时“庙内古柏郁郁葱葱”。共计有古柏46株,古槐十余株,枝叶覆盖交通,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因各得其名,分别名曰:“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牡丹”、“狮子”、“宝莲灯”、“龙爪柏”、“柏抱槐”等。其中的“奎星点元”为汉前古柏,高达十七米,树围七米二五。冢上还有一柏,枝杆四出轮流荣枯,称之为“转枝柏”,誉为奇观。庙内西南隅一古柏,中空生槐,槐长柏壁,抱槐生长,名“柏抱槐”。两树枝粗中茂,堪称庙内一景。庙院内古柏,整体树龄年代久远,树形奇异,与陕西黄陵、曲阜孔庙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柏树群。

仓颉的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仓颉氏、苍颉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苍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上古颛顼帝的后裔仓舒,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八恺仓之后,汉有江夏太守仓英,望出武陵。”

昔高阳氏颛顼帝有才子八人,世得其利,谓之“八恺”。高阳氏是继黄帝以后又一个杰出首领。传统的记载说他是华夏族人的祖先,可是又有其他古书记载说他生在东方,或说他的后裔在南方,或说他的子孙在西方,也有说他是北方民族的祖先。

高辛氏有才子十六人,世谓之“八凯八元”。

据史籍《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孔颖达疏:“恺,和也,言其和於物也”。在史籍《旧唐书·韦凑传》中记载:“八凯、五臣,良佐也。举八恺,无不时序,地平天成。”

高辛氏的才子八人为: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即垂、益、禹、皋陶之伦,庭坚则皋陶之字,其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

高辛氏另外还有才子八人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

此十六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颛顼帝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无不时序,地平天成;又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此谓之八元、八恺,齐聚华夏之庭。至是臣下民众皆服。

苍舒,为“八恺”之首,为人沉稳大度,智慧绝伦,曾指挥颛顼部落联盟在伊河岸边彻底击败共工,还发明了象棋。

苍舒的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苍舒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仓氏、苍氏、舒氏等。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仓库官之后裔,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周朝时期,有仓人、仓吏,为姬姓王族亲族所当,隶属地官所辖,掌管谷物入藏,职如禀人。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仓人,掌粟之入藏。”其实九谷尽藏,以粟为主。

在仓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祖上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仓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库管理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2~前157年)执政时期设有仓部,以仓曹参军为首,掌管国家粮库,官位六品,秩四百石,兼管仓储、租赋、财货、市场等事,隶属于六尚部(汉朝初期设尚书、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部”。汉武帝时因系近臣,地位渐高。汉成帝置尚书五人,晋升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户曹、主客曹,职权始重)。

自汉文帝始,在各郡、州亦设有仓曹史,负责掌管各郡之官家仓库

在仓曹参军、仓曹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分别称仓氏、库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隋、唐时期官库管理官仓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在隋朝时期开始,朝廷在各郡、县设有仓督一官,郡级仓库统领称“仓督”,县级仓库统领称“司仓”,专职负责掌管国库之县属仓库。其权责可越过郡、县之令而直接对中央王朝负责,因此,权力颇重。到唐朝时期,沿袭隋朝官制,不过改称“仓部侍郎”。

在仓督、司仓、仓部侍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仓氏、督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金国时期官库管理官仓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金国时期,中央 仿宋朝政制,在州、县各设仓使官位,正使官秩为正八品,副使官秩为正九品,负责掌管仓禀积粮、受纳租税、支给俸禄等事宜,其下属吏员有攒典、仓子等。仓使皆清一色的女真族人,由金国朝廷户部指派,各州、县之令不得干预其作业。

在仓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汉化称仓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苍马尔纪氏,满语为Tsangmargi Hala,世居黑龙江沿岸地区、碧新(今俄罗斯比金西比金河口),后冠汉姓为仓氏、马氏、纪氏。

②满族萨克达氏,源出巴雅拉氏,属于觉罗氏的分支,后以地为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苍老”,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四平)、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流域)、黑龙江等地,后冠汉姓多为苍氏、仓氏、麻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仓佳氏,满语为Tsanggiya Hala,世居松花江沿岸地区。后冠汉姓为仓氏。

得姓始祖:仓舒。

仓氏起源湖南,据史籍《风俗通》记载,高阳才子仓舒,仓氏本于此。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八恺仓之以后,汉有江夏太守仓英,望出武陵。由此可知,仓氏是传自三千多年前颛顼帝的著名才子仓舒。“八恺”仓舒为八恺之中的老大,所享的寿祚很长,一直到禹舜君临天下,还曾祯举之使主后土,以撰百事,他的后世子孙即以仓为姓,称为仓氏。故仓氏皆奉仓舒为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今山东省的临沭县,河南省的开封市,广东省的广州市,江苏省宿迁市、江苏苏州、江苏盐城、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花莲县等地,均有仓氏族人分布。

三、历史名人

仓 舒:相传黄帝的孙子颛顼有八个儿子,都是治世能臣,世称“八恺”,其中长子名仓舒(亦作苍舒),其后人以仓为氏,舜举荐他掌管后土,是为仓氏的始祖。“八恺”,谓八个温顺的人、才德之士。分别是仓舒先生、颓敳先生、梼戭先生、大临先生、龙降先生、庭坚先生、仲容先生、叔达先生。都是黄帝王朝第三任君王姬颛顼先生的子孙。

仓 颉:仓颉又叫苍颉,是个传奇人物,传说他是黄帝时的史官。所以他的家乡叫史官乡,他的名字和造字功劳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在许多书籍中,仓颉大概是个对整理古代文字作出巨大贡献的人。或者说他是许许多多文字创造者的化身。传说仓颉是从天上下来的神人,他的品德高过大圣贤,长着四只眼睛、神光四射,仓颉生而能书,也有传说他见了鸟兽在地上留下的爪蹄痕迹,心有所悟,而创造出中国的象形文字。我国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图画文字,殷商时代的甲古文遗存至今的尚有三千五百多字,甲古文记载了当时人们的种种社会活动。文字的形成,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的门槛,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自然要感谢颂扬文字的创造者,于是出现了造字神话和造字神仓颉这个传说人物,仓颉被神话为天神下凡。他有超过凡人的一对眼睛,这样就是他具有远远超过常人的特异功能,能看得更多、更清,因而才能创造非凡的业绩。

仓 振:三国时官魏国敦煌太守,曾帮助瑶族百姓学习文化,并在驿道两旁种植松树、榕树,为后世人所称颂。

仓 慈:三国时期淮南人,字孝仁,初为郡吏、长安令,后官敦煌太守。为官清俭,抑强扶弱,吏、民对他又畏又爱。出任敦煌太守时,百姓对他是清官还是贪官议论纷纷。一日,贫民王老汉状告当地一霸张财主,强买他的土地,强纳他女儿小兰为妾,小兰不堪受辱而跳河,至今下落不明。张财主在堂上百般抵赖,退堂后还指使同僚对仓慈行贿。仓慈为查明真相,微服私访,得知当地财主一贯欺压百姓,歧视胡人,强买、强卖,小兰原先已与胡人二虎相爱,张财主横刀夺爱,逼得小兰无奈投河的事实。第二次升堂,仓慈巧妙地惩治了张财主,把他行贿的钱用于二虎和被二虎所救的小兰的婚礼上,并且颁布了均田赋、保护工商的新法令,大快人心,使敦煌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武陵郡:汉置武陵郡,包括今湖北西南部、湘西及黔、桂各一部。治所先在义陵(今湖南省溆浦南),后移临沅(今常德西)。以后郡境渐次缩小。隋改临沅县为武陵县(今常德)。隋唐朗州武陵郡,均治武陵。以后武陵为鼎州、常德路、常德府治所。民国改常德县。

2、堂号

创文堂:出自上古时黄帝史官仓颉,据说仓颉出生时很奇特神圣,有四目能观鸟兽之迹,遂按鸟兽之形态而创造象形文字,以取代能结绳记事的旧法。“仓颉造字”一说久而流传,仓姓人家遂以创文为堂号,一直沿用至今。

五字辈排行:

仓氏一支字辈:“显守监江敬怀奉天子国德灿涌涛文孟圣永南光生泉芳荣”。

盐城龙冈支16世至25世辈字:佐弼公卿定,基传世杰升。

============================================================

仓姓宗祠通用对联

〖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符分江夏;

德被敦煌。

——佚名撰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代有江夏太守仓英。下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淮南人仓慈,字孝仁,初为郡吏、长安令,后官敦煌太守。为官清俭,抑强扶弱,吏、民对他又畏又爱。

-----------------------------------------------------------------

〖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万世文字之祖;

一时慈惠之家。

——佚名撰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上古黄帝时的史官仓颉,传说仓颉是从天上下来的神人,他的品德高过大圣贤,长着四只眼睛、神光四射,仓颉生而能书,也有传说他见了鸟兽在地上留下的爪蹄痕迹,心有所悟,而创造出中国的象形文字。下联典指三国时官魏国敦煌太守仓振,曾帮助瑶族百姓学习文化,并在驿道两旁种植松树、榕树,为后世人所称颂。

-----------------------------------------------------------------

〖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太守仁恩,数年布德;

高阳才子,八恺居先。

——佚名撰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魏国淮南人仓慈,初为郡吏、长安令,后官敦煌太守。为官清俭,抑强扶弱,吏、民对他又畏又爱。下联典指传说中的古代部族首领颛顼(高阳氏)时八恺(八个才德之士)之一的仓舒,舜举荐他掌管后土。

============================================================

附录:仓姓典故、趣事

〖仓颉造字的传说〗

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胜负未分。黄帝准备改变战术,叫仓颉把作战图拿来,仓颉一摸,身上带的作战地图早已丢失,黄帝又气又急,只好暂且收兵回营。

黄帝对仓颉说:“你是我身边最聪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关头把作战地图丢失?这是多么大的过错啊!”仓颉回答说:“黄帝,如今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照这样下去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乱子。”黄帝问:“那该怎么办?”仓颉说:“只有一种图,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用这种图把你要说的话画出来,人们都会照你的意思去做。”黄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好吧,今后边你就不要随军打仗了,专门留下来给咱们画图造字吧!”

这下可把仓颉难住了。图和字怎么造呢?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想到这里,仓颉心花怒放,回去后就把他的这个想法向黄帝报告。黄帝听后笑看说:“我说过,你是个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飞禽走兽,都按照象形造出字来,我再颁布天下。”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里写呢?写在石尖上拿不动,写在木板上太笨重,写在兽皮上也不合适,这又把仓颉难住了。一天,有个人在河边捉住一只大龟,前来请仓颉给它造字。仓颉把龟细看了一遍,发现龟背上有排列整齐的方格子,便照龟的象形,造了个“龟”字。然后又把字刻在龟背上的方格子里,龟由于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时,爬进河里去了。三年以后,这只背上刻字的龟,在另一个地方又被人捉住。人们告诉仓颉,刻在龟背字的字不但没有被水冲掉,而且还长大了,字迹也更明显……

从此以后,仓颉就命人捉到龟把龟壳都取下来,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龟壳的方格子里,然后用绳子串起来,送给黄帝。黄帝看了很高兴,命人好好收藏,并给仓颉记了一大功。传说从这时起,我们中华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蓬莱民俗-节日习俗

1、 春节

春节,俗称“过年”,一年中 最隆重的节日。旧时,“腊八”(腊月初八日)一过,家家户户即开始筹备过春节。“辞灶”(腊月二十三)以后,将室内外彻底打扫一遍,称为“扫灰”。然后,开始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太阳饼”和“圣虫”等面食。腊月二十八、九,贴“门对子”(春联)、年画。腊月三十设供桌,挂家谱,于院内搭天地棚,包水饺,“栽谷”,在院内放木桩,撒谷草(意为给回家过年的祖宗栓马、喂马)。此曰中午设家宴,吃米饭,晚饭吃水饺。夜晚“守岁”(不睡觉)。初一凌晨,穿新衣,摆供品,点烛烧香焚纸,放鞭炮,“接神”(于衙门之外,按一定方位烧香焚纸,接神进门),然后到祠堂拜祖先,到本族及邻居家拜年。初一早饭吃隔年水饺(腊月三十包的),部分水饺里包有钱(硬币)、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初二,到姥姥家拜年,晚上“送神”出门。初三,到岳父家拜年。此后数日,亲朋互拜,一般中午皆设宴款待。春节期间,大部分村庄都办秧歌、排演戏剧。旧时,农村有“耍正月,闹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之说。建国后,过春节仍沿旧习,但封建迷信礼俗基本废除。

2、 人七日

正月逢七为人七日,人们以此日天气晴朗预卜身体状况:晴则身体健康,阴则多灾多病。初七为“小人七日”,预卜儿童;十七为“中人七日”,预卜中年人;二十七为“老人七日”,预卜老年人。此日早饭吃糕,午饭吃面条。

3、 渔灯节

渔灯节系流行于县内山后初家、山后陈家、山后顾家、沙窝孙家、山后李家为正月十三,山后陈家、山后顾家、芦洋为正月十四。届时,渔民纷纷给龙王庙送灯、上供、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建国后龙王庙渐废,改为设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近年又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4、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亦称元宵节,俗称“过十五”。旧时,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或豆面做成许多小油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庙宇点燃,称为“送灯”。入夜,户户烧香焚纸点灯,各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有的搭灯棚悬灯,供人观赏。建国后,农村“送灯”习俗仍存,城镇多举行灯展。此日,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

5、 正月十六

相传,正月十六是天后(海神娘娘)的生辰,蓬莱人民(特别是北部沿海农村)当作节日庆祝。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丹崖山天后宫,进香膜拜、求签许愿、捐香火钱。各地农村纷纷组织戏班、秧歌队到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上献演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多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在阁下广场购买个人喜爱的小商品,直至尽兴而还。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6、 龙凤日

正月二十五为龙凤日。旧时,各家各户都要用蒜秸或细高粱秸(截为一厘米左右长条)、各色彩布(剪成铜钱大圆形)用线穿成串,挂于小孩帽子上,称为“戴龙尾”。建国后渐绝。

7、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日。旧时,此日清晨,家家户户皆用草木灰在院内、门前、场院等处撒几道圆圈,称为“粮囤子 ”,俗语“二月二,撒灰囤”。“囤”中间放五谷杂粮,象征五谷满仓。人们多在此日剃头,称为“剃龙头”。建国后,此俗渐废。

8、 清明节

清明节前四天祭扫新坟(三年内之坟),前三天祭扫旧坟,前两天给坟墓添土,前一天为寒食节(此日家中不动烟火)。清明节当天,男女老幼皆外出“踏青”。建国后,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群众团体有组织地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敬献花圈。

9、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一为“小端午节”,初五为“大端午节”。旧时,各家都在门框上插艾蒿,桃枝等,在幼儿手腕、脚腕束五彩线,衣扣上挂五彩麻扎制的小扫帚、小炊帚,意为驱瘟辟邪。早饭吃粽子、鸡蛋。建国后,节日食品依旧,其他渐废。

10、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农民多用新小麦面粉蒸包子吃,俗语“六月六,看谷秀(吐穗),揭开包子一包肉”。此日起,许多农家将新麦炒熟磨粉,加糖、水搅拌当粥喝。

11、 六月二十四

农历六月二十四,相传为关公磨刀斩蔡阳的日子,常降雨,古亦称“雨节”。南部山区居民多于此日改善生活。

12、 七月七

农历七月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俗称“七月七,牛郎会织女”。民间称侄女为“巧姐姐”,青年妇女多于此日夜在庭院供“巧果”(将面粉、糖、鸡蛋混合,用带有各种花果鸟兽图案的模具(俗称“巧果磕子”制作),然后烙熟等,向织女乞巧,故此节俗称“乞巧节”。此日,居民多烙制“巧果”。南部山区初六烙制;中午吃用绿豆下的面条,谓“吃巧芽面”。建国后,“乞巧”活动渐废,其他习俗仍存。

13、 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鬼节”。旧时,居民于此日到坟地或村外路旁烧纸祭亡灵,称为“放鬼魂”。建国后,此俗渐废,但未绝。

14、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人们一般于节前购买月饼,馈赠亲朋,孝敬老人,并备自家食用。旧时,节日晚上月亮升起之后,于院内设供桌,摆上月饼,水果类,烧纸焚香祭月,并举行家宴,品尝月饼,饮酒赏月。建国后,祭月习俗渐废。

15、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农家多于此日改善伙食,吃水饺或包子,并以此日阴晴预测此后天气情况,有“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半冬干”之民谚。

16、 十月朔

农历十月初一,亦称“十月朝”、“月一”。俗称“鬼节”。居民多于此日祭扫坟墓。旧时,长工多于此日散工结帐。

蓬莱民俗-民间禁忌

春节饺子煮破皮,忌说“破了”、“碎了”,要说“挣了”。馒头蒸“裂了”,忌说“裂了”,要说“笑了”。

百岁老人忌说实际年龄,总说九十九岁。老年人去世忌说“死”,应说“老了”。中年人报年龄忌说41岁。

冬至忌推磨(磨面),腊八忌碾米,春节忌说不吉利话,俗语“冬不推,腊不轧,大年五更少说话”。

春节期间,忌扫炕、扫地、往屋外倒水及杂物,忌借钱、忌打、骂孩子;戴重孝者祭拜年。

已婚妇女忌在娘家过春节,忌看娘家的家谱,忌在娘家过元宵节,忌在娘家生孩子。孕妇忌看死尸,忌探望产妇。

吃饭忌筷子放在碗上,忌翻扣碗、盘,忌反手添水、添饭。客人忌翻鱼。店铺算盘忌翻过来置放。青年忌喝瓶底酒。

探望病人忌下午和晚上。借用别家药壶煎药,用后忌送。死于外者尸体忌进宅,须停于门外。

建房忌火日,忌子午向,衙门忌冲沟、冲窗,忌四面是路。未建东厢房,忌建西厢房。西厢房忌大于东厢房。院内东侧忌建平(顶)房,西侧忌搭“厦子”,俗语“东不平,西不厦”。

建国后,带有迷信色彩的禁忌多被摒弃。

蓬莱民俗-渔民习俗

沿海渔民有供奉龙王、海神娘娘之俗,每逢节日和出海前,摆设供品,点香烧纸,祈求平安。

新船下坞,船主择“黄道吉日”,船头投彩,船桅挂彩旗,设供品,点蜡烛,焚香纸,鸣鞭炮,行大礼。船主用朱砂笔为新船点睛、开光。高呼“波静风顺”、“百事大吉”,送船入海。

出海捕鱼前,举行祭祀,鸣鞭炮,焚香烧纸,敲锣打鼓,祈求平安。每逢初一、十五,渔民家属于海边为亲人祈祷、祝福。渔船满载归来时,于船桅挂“布桃子”,向乡亲报喜,乡亲们上船祝贺。

渔民忌说“翻”、“扣”、“完”、“没有”、“老”等词语。“翻过来”说成“划过来”或“转过来”;称“帆”为“蓬”;“完了”、“没有了”说成“满了”;“老”字是鲸鱼的尊称,在船上喊人不能叫“老人”。勺子不得扣于锅内,一切器皿不能扣放。不能在船头小便,忌妇女跨越船头、网具。

蓬莱民俗-农民习俗

蓬莱市农民素有勤劳耕作、勤俭持家之风。旧时,农民家庭一般是男人从事田间劳动,妇女料理家务。建国后,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务农、务工、经商,同男人一样。

农民一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大忙季节,亦“起五更,拉半夜”,早、午饭由妇女或儿童送到田间地头。田间劳动,一般早饭前不休息,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两次,即“一气朝饭两气晌,三气晚饭不用讲”。

秋后收获的玉米多挂在屋檐下或树杈上晾晒,地瓜多储藏于旱井内。旱井俗称“地瓜井”,即在较干燥的地方挖一丈余深的竖井,井底侧面挖2-3个横洞,地瓜储藏于横洞之内。大白菜、萝卜多是挖坑土埋储藏。

旧时,农家一般在秋收秋种结束后,将豆秸、花生秸、地瓜蔓等用铡刀铡碎,垛于场院上,或堆于闲房内,俗称“铡场”。全家人吃一顿面条,称吃“铡场面”,标志一年辛勤劳作基本结束,“地了场光”,进入农闲季节。

旧时农家尚有祈求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之俗。腊月三十日落前,在自家粪堆上载高粱秸、谷秸,顶端挂以“纸稞”,称之“栽谷”(种庄稼);正月初一日出前将高粱秸、谷秸就地放倒焚烧,称“杀谷”(收庄稼),象征全年五谷丰登。正月初一至初十,每日象征一样事物:一鸡、二狗、三猫、四兔、五猪、六羊、七人、八谷、九如(取“天保九如”、“福寿延绵”之意)、十成(取十成丰收之意)。以每日天气晴阴,预卜人畜是否兴旺,庄稼是否丰收。正月二十一为小麦生日,中午吃面条。此日天气晴朗,象征来年小麦丰收,俗语“小麦成和秕,单看正月二十一”。清明节这天,农家有给牲口吃高粱米饭的习俗,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

求一篇关于地区的自然灾害特征和应对灾害的措施的论文

要自己整理下,希望能帮到你在灾难面前,我们必须学会坚强!我们深知:古往今来,这个世界出现了多少次的危机:陨石撞击,洪灾肆虐,瘟疫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