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关于历史上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籍、家世和出身的详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2收藏

高分求关于历史上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籍、家世和出身的详解~,第1张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未时。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朱元璋祖籍为江苏沛县,籍淘金户。祖父初一因当地不产金,赔纳不起而徙句容,后徙泗州,至父亲时方徙濠州(今安徽凤阳)定居。原名重八,后改为兴宗。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后改名为朱德裕,再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幼时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后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觉寺当行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元璋只得离乡为游方僧。

目录

1起义

2建国

3生殉妇女

4评价

5婚姻

6家族列表

61子女

7传说

8相关条目

[编辑]起义

至正十二年(1352年)受好友汤和来信劝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投靠郭子兴,由於指挥有方,不久便由一名小军官逐渐升为元帅,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后为皇后)。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将这里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并改名为应天府。 朱元璋采取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采取稳健的进攻措施,得大富商沈万三资助,击败了徐寿辉、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势力。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受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1364年自封为吴王。

[编辑]建国

朱元璋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1368年1月23日),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国号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同年闰七月,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元朝覆亡。洪武十四年(1381年)云南安定。

洪武元年,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六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洪武二年正月初十(1369年2月16日),朱元璋命於鸡鸣山立功臣庙。当时他告谕中书省臣说:「元末政乱,祸及生灵。我倡义临濠,以全乡曲。继率英贤渡大江,遂西取武昌,东定姑苏,北下中原,南平闽广,越十有六载,始克混一。每念诸将相从,捐驱戮力,开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其报。追思功劳,痛切我怀。因此,命有司立功臣庙,序其封爵,为像以祀。人孰无死,死而不朽,乃为可贵如诸将者,生建忠勇之命,死有无穷之荣;身虽殁而名永不磨灭」。六月初三日庙成,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此位序屡经删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单位次。

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子,嫡长子为皇太子,其余皆分封为王,又分封一个从孙为王,使之出镇全国险要。一部分镇守北方以防蒙古的侵扰,称边王。他们东起辽东,西迄甘肃,各守据点,保卫著边疆,如燕王朱棣镇北平(今北京)、宁王朱权镇大宁(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县大明城)、谷王朱穗镇宣府(今河北宣化)等称为「守边」九王。余下则星罗棋布,分驻内地。如周王镇开封、楚王镇武昌、潭王镇长沙、蜀王镇成都、鲁王镇兖州等。诸王中,以北方边王的势力最大。如宁王有甲士八万,战车六千。而燕王和晋王权力尤高,如中央派来的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均受其节制,甚至朱元璋允许此二王扩展其军事势力,军中事大者方才奏闻,但直接导致了建文帝的靖难之变。

明朝稳定之后,朱元璋为明朝制订了包括《大明律》在内的一系列严格的典章制度来约束众臣。

在朱元璋主政期间,处死了大批不法贪官,包括开国将领朱亮祖,女婿驸马都尉欧阳伦,其中甚至因为郭桓案,空印案杀死数万名官员。由於朱元璋的吏治严厉,在明初相当长一段时间,官员腐败的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朱元璋虽然对官员要求严厉,但非常注意减轻民间普通百姓的负担,在主政期间,基本上实现了轻徭薄赋,同时多次救济灾民。社会生产力在其统治期间得到了很大的恢复,人口稳定成长。他生活俭朴,工作勤奋,在明南京皇宫内,没有设立御花园,只有御菜园,其中种满蔬菜,供给皇宫。

朱元璋曾多次筹划北伐蒙古以保障北方边塞的安宁。大胜,并曾成功在甘肃击败王保保、在东北逼降纳哈出、在蒙古高原几乎活捉元主脱古思帖木儿。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驾崩於应天皇宫。葬紫金山孝陵。

[编辑]生殉妇女

残酷的殉葬制度,在西汉以后,逐渐在中原政权消失。但是在朱元璋手中又恢复,并且只殉葬妃嫔宫女。朱元璋死时生殉46名伺寝宫人;成祖殉30余人,并且曾因权贤妃之死疑案而一次处死宫女2800余人;「仁宗」殉葬7名妃嫔;宣宗殉十人。「节烈从殉」的风气,并向下广为延伸至宗室公侯、官宦之家、以至民间,至英宗时才废止。杀死从殉妇女的方法为将她们吊死,她们的家属称为「朝天女户」并给予一定待遇。

[编辑]评价

此章节的中立性有争议。内容、语调可能带有明显的个人观点或地方色彩。

加上此模板的编辑者需在讨论页说明此文中立性有争议的原因,以便让各编辑者讨论和改善。

在编辑之前请务必察看讨论页。

民间流传朱元璋丑恶的脸谱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持正面评价者通常都是从其大力打击贪污,恢复经济著眼,事实上历史都有如此记载。而持负面评价者则多从杀戮功臣者著眼,洪武六年,朱元璋鉴於开国元勋多倚功犯法,虐暴乡闾,特命工部制造铁榜,铸上申戒公侯的条令,类似战国时代的「铸刑鼎」,已经隐约透露了日后屠戮的信号。后来的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藉口。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家奴卢仲谦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往来勾结,以“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见诛,接续又诛杀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株连被杀的功臣及其家属共计达三万余人,连“浙东四先生”亦不能免。朱元璋还特地颁布《昭示奸党录》。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献诬告蓝玉谋反,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将领几乎一网打尽,此时又颁布《逆臣录》,诏示一公、十三侯、二伯。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杀江夏侯周德兴。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杀颖国公傅友德,与他同时被杀的还有蓝玉的副将,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立功的定远侯王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杀宋国公冯胜,是开国六公爵最后一位仅存者。大臣们只要观察皇帝当日临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视朝,若举带当胸,则是日诛夷盖寡,若按而下之,则倾朝无人色矣。”

总括而言,朱元璋诛杀功臣是铁的事实,这也造成靖难之役时,能勤王卫主的老臣已经不多见,仅存的功臣只剩下曹国公李景隆、长兴侯汤和、武定侯郭英、长兴侯耿炳文等人。曾经向朱元璋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还乡,特地向皇帝请求赏赐“免死券”,但他的儿子朱同最后被赐自缢。

除大诛功臣外,朱元璋也杀文人,吴晗《朱元璋传》中开列了被杀文人的名单:“处州教授苏伯衡以表笺论死;太常卿张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扔到长江里);河南左布政使徐贲下狱死;苏州经历孙右;曾为蓝玉题画,泰安州知州王蒙尝谒胡惟庸,在胡家看画,王行曾作过蓝玉家馆客,都以党案被杀;郭奎曾参朱文正军事,文正被杀,奎也论死;王彝坐魏观案死;同修《元史》的山东副使张梦兼、博野知县傅恕、福建佥事谢肃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赵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张士诚处作客,打算投奔扩廓帖木儿的戴良,畏罪自杀。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张宣,谪徙濠州;杨基罚作苦工;乌斯道谪役定远;顾德辉父子在张士诚亡后,并徙濠梁,都算是十分侥幸的了。”

明太祖虽标榜复古,但他大多数制度是从蒙古学的,廷杖与责打臣下是从蒙古学的,法制是从蒙古学的,违反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训。另外,他与蒙古人一样,为了动员全社会,他十分重视户口普查,每个人有固定的义务,每个大臣首先是家臣,然后才是大臣。不许随便转换工作,这是从成吉思汗的十户制学的,从前大臣上朝是不用跪对的,明朝则要,因此明朝君主是绝对专制的。

[编辑]婚姻

朱元璋的皇后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脚马皇后。她是当时红巾军大帅郭子兴的义女。有学者分析晚年朱元璋暴躁的性格和马皇后的死有很大关系。

[编辑]家族列表

父亲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亲 淳皇后陈氏

兄弟姊妹

朱兴隆,南昌王

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卒於1382年,寿51岁,諡为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

郭惠妃,郭子兴亲女

江贵妃

昭敬充妃胡氏

硕妃,高丽进贡的女子

郑安妃

庄靖安荣惠妃崔氏

达定妃

胡顺妃

任顺妃,高丽人

李婕妤,高丽人

崔美人,高丽人

韩氏,高丽人

[编辑]子女

朱标,长子,懿文太子(史载孝慈高皇后出,但有说法是高皇后养,李淑妃所生。),逝於1392年,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继明太祖帝位

朱樉,次子,秦愍王 (孝慈高皇后出)

朱棡,三子,晋恭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棣,四子,明成祖(孝慈高皇后出)

朱橚,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后出)

朱桢,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齐王(达定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达定妃出;洪武朝自焚死)

朱杞,九子,赵王(幼殇)

朱檀,十子,鲁荒王 (郭宁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献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献王(胡顺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简王(郭惠妃出)

朱柍,十四子,肃庄王(郜氏出)

朱植,十五子,辽简王(韩妃出)

朱栴,十六子,庆靖王(余妃出)

朱权,十七子,宁献王(杨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郭惠妃出;永乐朝废为庶人)

朱松,二十子,韩宪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赵贵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贤妃出)

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刘惠妃出)

朱㰘,二十五子,伊厉王(葛丽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

媳妇

太子朱标娶常遇春女;

成祖朱棣娶徐达女

潭王朱梓娶于显女;

鲁王朱檀娶汤和女;

秦王朱樉娶王保保妹(扩廓贴木儿氏,元王朝皇族之女)为正妃,邓愈女为次妃

代王朱桂娶徐达次女;

安王朱楹娶徐达幼女;

郢王朱栋娶郭英女

公主

临安公主,1376年下嫁韩国公李善长子李祺( -1403年),1421年卒。

宁国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淮安总兵官),1434年卒。

崇宁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几薨。

安庆公主,母孝慈高皇后,1381年下嫁欧阳伦。

汝宁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陆仲亨子陆贤。

怀庆公主,母成穆贵妃孙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宁,子王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滦城侯李坚,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郑氏,1385年下嫁凤翔侯张龙子张麟。麟未嗣侯卒。永乐十五年(1417年)卒。

寿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颖国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东川侯胡海子胡观(自缢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镇,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丽妃韩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后府都督事),1462年卒,寿82岁。

汝阳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2年)下嫁谢达(前府都督佥事)。

宝庆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时,年3岁),1413年下嫁赵辉(南京都督),1433年卒。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兴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参政,后改福州卫指挥使。

庆阳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寿春王之子)女,嫁黄琛(淮安卫指挥使)。

[编辑]传说

由於出身民间,有关朱元璋之传说众多,如出生时,身上有虫子在爬,故原名虫扒,后至皇觉寺才改重八,不久改为朱兴宗。其中以其天生有天子相、天子金口等为多。著名的例子,便是在皇觉寺当小和尚时,老师傅要求朱元璋清理庙堂大殿,朱元璋趁著师傅不在寺内,开金口对著众尊佛像,要诸佛自行清洗乾净,并且也要打理大殿内一切。话刚说完,诸佛便慌慌张张行动起来。

另外,传说朱元璋曾为明教徒,故立国后以「明」为国号(小说倚天屠龙记亦曾以此为题材)。 值得推荐的传记有吴晗1949年出版白话文朱元璋传等

朱元璋的父祖世代务农,并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传奇事迹。倒是他的母族一系,也就是他的外祖父有些特殊的生活经历。朱元璋的外祖父姓陈,早年曾经在南宋末年抗元名将张世杰麾下从军,并且参加了南宋与元朝铁骑最后一战,也就是发生在广东新会县的崖山之战。在这次大战中,以南宋宰相陆秀夫仗剑逼令自己的妻子儿女跳下大海,然后自己背负着仅有六岁的南宋末代小皇帝蹈海而亡,也就此宣告南宋王朝的覆灭。在这场大战中,朱元璋的外祖父,那位有着传奇经历的陈老先生在刀剑横飞中,被打落海中,后被人救上岸,并历尽艰辛逃回老家。一直避居乡间,靠巫术、卖卜与看风水为生,活到了九十九岁才离开人世。按照时间推算,朱元璋出生的时候,那场大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在朱元璋的记忆深处,母亲陈氏在他面前不知道重复讲述过多少遍外公抗元的英雄故事。朱元璋的童年甚至少年时期,这位老人依然健在。故事中那些忠君报国的理想及反抗异族压迫的观念在朱元璋幼小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让他从小就对王朝更迭、天下易主之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政治意识也比同龄孩子来得更为真实与强烈。

朱元璋的母亲是陈老先生的二女儿,天性开朗大方,深得其父喜爱。在她幼年之时,见过大世面的老先生就开始教女儿读书识字,给她讲述自己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的历史掌故和各地的风土人情。长大后,陈二娘能歌善舞,曾经在乡间迎春赛会与社戏上都有上佳表现。更为重要的是,朱元璋出生之后,尽管家境窘困,陈氏还是节衣缩食将儿子送进私塾。朱元璋在里面只读了一年多时间的书,由于生活实在难以维系,朱元璋只好辍学回家,像其他孩子那样过着放牛割草、补贴家用的生活。这一期间,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朱元璋勉强学完了《百家姓》、《千字文》等发蒙读物,为自己打下了浅薄的文字根底。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有了陈氏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朱元璋的眼界与心胸有了区别于一般农人的开阔度。

朱元璋是在父亲朱五四搬到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后不久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朱五四是他的本名,或许是觉得这个名字过于随意,后来朱元璋为父亲追加了名字——朱世珍。

朱元璋出生于元文宗时期,他出生的时候,整个中华大地正处于蒙古异族的统治之下,全国人分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朱家属于南人范畴,位居社会阶层的末流;而在这末流的南人之中,朱家又是最为穷困、最为低贱的雇农,应该属于草根阶层中的草根。有人说朱元璋在他做了皇帝以后,也从不讳言自己出身低微,言必称“淮右布衣”、“江左布衣”、“起自田亩”、“出身微寒”一类的字眼。

其实也并非如此,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也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苦恼。自己并非天生贵胄,也不是中产阶级,而是彻头彻尾的草根阶级。古今中外的帝王中,唯独他是含着草棒子来到这个世界,这让朱元璋感到自卑。他曾经暗示身边那些文臣儒士,想想办法让自己与前朝的某位名人攀上关系。他想到了理学大家朱熹,只要能够与朱熹攀上关系,自己就成了圣人之后。圣人之后做皇帝,应该是符合天道神意的事。有一次朱元璋接见一位朱姓县教谕,问他是否是朱熹的后代,教谕回答说自己虽然仰慕朱老夫子,但朱熹并不是自己的祖上,不能乱认祖宗。这件事对朱元璋刺激很大,连小小的教谕都不肯乱认祖先,何况自己这个一朝天子。于是朱元璋就打消了先前的想法,坦承自己是一介布衣。

“布衣”这个词虽然是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但是这个词蕴含着平民百姓的一种骄傲感。布衣的原意是指那些没有官职的士人。朱元璋称自己是“淮右布衣”不能说错误与否,只能说有模糊概念的嫌疑,拉进与群众的距离。对于成功者而言,最初的身份越低微,经过奋斗所获得的社会身份越高,卑微与显赫的落差是炫耀的资本。

作为一个没有多少传统文化教养的游民,朱元璋用“淮右布衣”来界定自己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游民与士人的界限。严格划分,朱家的雇农身份是乡村社会里的赤贫阶层。

女士赶时髦,男人爱风流,明人的思想十分十分地开放。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有性解放思潮,可以说,中国早在明代就出现了。这种说法的事实佐证之一就是当时名妓辈出,柳如是、马湘兰、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等等,个个貌美无比,处处留情遗恨。

而这一切,老皇帝朱元璋应该承担责任,开国之初他恢复妓院,使秦淮河边发展成了中国古代第一红灯区、朱元璋的性开放态度,默许,甚至鼓励官员去嫖去 ,成为导致后来社会风气变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样说来,明代朱姓皇帝多好色,就很好理解了。朱姓皇帝多好色不是孤立的,是老皇帝的歪经对后代的负面影响,是立国初期的不良诱导和中后期人们生活态度放纵,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结果就是,朱姓皇帝风流成性,采经血、玩寡妇最后把江山也玩丢了!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流氓皇帝,对大脚马皇后却是十分的尊重。

称帝前的朱元璋私生活糜烂,动用公权力强占了美艳的胡寡妇。称帝后,他还在《大诰》中公开承认自己因为愤怒强占了政敌陈友谅的妃子^氏。朱元璋虽有众多嫔妃,连政治对手的女人也不放过,却独独没有荒*皇帝的骂名,令人称奇。究其原因,除他自身好色有底线以外,根本原因还在于他有一位好老婆——马氏。

1368年正月,40岁的朱元璋终于收获了胜利果实。他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后,立刻册封与之颠沛流离、备受辛苦的原配夫人马氏为皇后。从此,大脚马皇后开始了她在后宫独一无二的权力生涯。

富贵无比的马皇后在宫中,一方面主张内侍不得兼任外臣文武官职,杜绝宦官乱政之弊。一方面大力倡导节俭之风,建议不要大兴土木。平时粗茶淡饭,并带头缝织衣服,赏赐给王妃与公主们,要她们爱惜财物,知道养蚕种桑的艰难。

当臣下进贡珠宝等财物,她就劝说朱元璋:元朝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而不能保住国家。只有招揽人才,才能治好天下。这些意见,都被朱元璋所采纳。

这个大脚老婆给了朱元璋无数的帮助,却从未向他索取过什么,她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而朱元璋也是有情有意的热血男儿,他对妻子的眷恋,始终挂在嘴边儿上。当了皇帝之后,还将马氏和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相提并论。

封建时代,哪个男人好意思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扬自己的老婆?更何况是九五之尊的皇帝陛下。朱元璋无须向朝臣炫耀,也犯不着在皇后面前买好儿,他那些隆重的赞誉,都发自肺腑。

1382年,马皇后病故,朱元璋失去贤德的妻子,非常悲痛。从此决定不再立皇后,可见他对马皇后的一片真心。

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

《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朱元璋死前碰过的女人不低于40名。

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后的16帝多数都是好色荒*之君。明朝第一*君、武宗朱厚照,因荒*过度,31岁就死了。

朱厚照多次到各地巡游,每夜行,见高屋大房即驰入,或索饮,或搜其妇女。正德十四年十二月,朱厚照巡幸至扬州寡妇无人幸免。因为朱元璋的榜样作用,明军在征讨外族时,掠夺美貌女子进奉给皇帝,也是战争任务之一,当然也是拍皇帝马屁的好方式。

朱元璋是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之一,历史给他的排名是第七。

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谁都知道,作为明朝的创业皇帝,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只不过是元末淮河流域间的一个放牛娃,只不过是一个为了勉强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但就是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逃荒者,打从24岁投奔农民起义军,从一名小兵开始起步,仅仅经过17年传奇般的奋斗与征战,乃竟登上了堂堂一朝开国天子的宝座!

韩国整容回来的朱元璋(吼吼吼~变成这么潇洒,风流倜傥的,估计也只能是整容了)

以朱元璋传奇而光辉的军事履历和治国生涯,他显然都有充足的理由当选为中国封建社会位居前三名的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没准。现在之所以排名第七,与其称帝后的凶残暴虐不无关系。

尽管朱元璋在登顶后,并没有实行仁政,但是其功绩着实不可小看。

朱元璋的五大功绩

功绩一: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削平群雄,结束了蒙元的统治,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崭新而强大的国家,恢复了汉民族在传统中国疆域内丧失已久的政权。

功绩二:恢复乃至极大地增强了汉族(也包括同被压迫的同为炎黄子孙的许多其他民族)的民族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复并光大了已经大伤元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功绩三:以强力手段进行了政治制度的改进与创新,这种改进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和稳定政治权力格局,但在主观和客观上也在一定乃至相当的程度上完善了封建制度,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进步,乃至为其质的现代性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功绩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借鉴汉初经验,实行轻税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为天下百姓的利益精心谋划与勤奋工作,使生活在明初的平民百姓在生灵涂炭的战火之后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功绩五:大力整治官场,打击和处死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反腐反贪的坚强决心和铁血手段既矫正、震慑了洪武一朝和有明一代,也为后世书写了官员应该怎样为官的准则。

编辑总结 虽然朱元璋有以上5大功绩,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就是朱元璋的缺点。但是中国经济也是在朱元璋这一代开始走入倒退的地步。为什么呢?一代布衣,毕竟是布衣,没有被富养过,因此对金钱、权力的把控不是很到位。

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士,自幼家贫,靠给地主放牛为生,15岁那年家乡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全家只有他和二哥一家幸免于难,其余至亲都去了。

为了生存,朱元璋与二哥一家分头逃生,各自寻找生机。朱元璋来到皇觉寺出家为僧。再后来连寺院也没粮食了,朱元璋就开始了乞讨为生。再后来朱元璋应儿时好友汤和的邀请,加入红巾军,开始了造反生涯,此时朱元璋已经25岁,且尚未娶妻。

朱元璋投奔的这支部队正是他后来岳父郭子兴的人马。朱元璋在打仗方面很有天赋,屡立战功,郭子兴十分器重他,并将自己的义女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借此来拉拢他。

再后来,朱元璋的部队越来越壮大,陆续收了李善长、刘基、徐达、常遇春、朱文正、沐英等一众文臣武将,逐渐成长为以应天为中心,辐射长江中下游的一方诸侯,与张士诚、陈友谅三足鼎立,共掌江南。

此时北方掌握在元政府手中,南方掌握在上述三人手中。在此番群雄逐鹿的游戏中,元政府已是强弩之末,待宰羔羊。所以南方三大霸主,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谁就能成为天朝的新主人。

最激烈的斗争开始了,在三个当中,以陈友谅实力最强,陈友谅本想邀请张士诚一道,先灭掉应天的朱元璋,但张士诚是小商人出身,目光短浅,所以并没有接受陈友谅的提议。最终是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了一场大战,经过三十六天的激烈争斗,最终朱元璋取得胜利。除掉了陈友谅,朱元璋紧接着兵发平江,击败张士诚。此时,江南已尽入朱元璋之手。

朱元璋接下来把眼光对准了北方的元大都。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以徐达为主将,常遇春为副将,兴25万大军,讨伐伪元。随后仅用了一年的时间线,便扫平北方,将元顺帝赶回了上都。

至此,朱元璋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伟大功业,并顺利登基为帝,开始了洪武之治。

高分求关于历史上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祖籍、家世和出身的详解~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生於元朝天顺帝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未时。父亲朱五四(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