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镇的所辖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1收藏

虎山镇的所辖村,第1张

虎山铺村 虎山镇政府驻地。明朝洪武年间康姓居此建村,取名康庄。后因傍虎山,村以山名。明朝设铺于此,改名虎山铺。2003年有286户,856口人。主要姓氏有高、吴、赵、李等。

四门口村 虎山镇驻地西北7公里。清朝光绪年间部分户居此看山,隶属秦家结庄。因四面环山,曾名山里。1958年分村自治,村旁山上旧有村人避乱而修筑石围,有四个出入口,以此改名四门口。2003年有255户,875口人。主要姓氏有刘、李、徐、秦、孙等。

秦家结庄 虎山镇驻地西北65公里。清朝道光年间陈、秦等姓徙此居住建村。以陈姓居先,取名陈家结庄,寓意团结。后秦姓人户居多,改称秦家结庄。2003年有129户,436口人。主要姓氏有秦、徐、王、孟等。

相家结庄 虎山镇驻地西北6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相、刘、孙、陈等姓相继迁此居住建村。以相姓居先,取名相家结庄,寓意团结。2003年有376户,1240口人。主要姓氏有陈、孙、王、秦、马、徐等。

后姚沟村 虎山镇驻地西北8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姚姓迁此居住建村,因三面环山,村处沟畔,故名姚沟村,后按方位改称后姚沟村。2003年有145户,485口人。主要姓氏有姚、崔等。

梭罗树村 虎山镇驻地西北7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内有两棵厚壳树,当地称为娑罗树,村以树名,后演化为梭罗树。2003年有695户,2320口人。主要姓氏有崔、窦等。

张家结庄 虎山镇驻地西北6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张、刘、宋等姓相继迁此居住建村。以张姓居先,取名张家结庄,寓意团结。2003年有420户,1366口人。主要姓氏有张、徐、郑、陈、刘等。

楼子底村 虎山镇驻地北1公里。明朝弘治年间王姓自王家楼徙此半山腰处居住建村,按方位取名南王家楼子,简称南楼子。后因常受山洪侵害,渐移居山下,以此沿称楼子底。1945年为纪念抗日烈士王仓平,改名仓平村。1970年以建立合作医疗,又改称红医村。1981年定名楼子底村。2003年有180户,665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庞、郭、申、张等。

南马家村 虎山镇驻地西南3公里。明朝洪武年间窦姓迁此居住,建村取名窦家村,1955年与马家村合并,统称马家村。为区别重名村,1981年11月改名为南马家村。2003年有195户,696口人。主要姓氏有马、梁、窦等。

前稍坡村 虎山镇驻地南3公里。清朝康熙年间建村,因北邻稍坡,故名前稍坡。2003年有270户,854口人。主要姓氏有赵、苏等。

后稍坡村 虎山镇驻地西南3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以所处地形,取名稍坡。清康熙年间前稍坡建村后,本村始称后稍坡。2003年有290户,1032口人。主要姓氏有张、苗、陈等。

连家村 虎山镇驻地西南4公里。明朝崇祯年间多姓居此,各成聚落,后连成一村,故名连家村。2003年有102户,320口人。主要姓氏有侯、苏、赵等。

韩家营子村 虎山镇驻地正东4公里。明朝洪武年间韩姓迁此居住建村,以村地处旧有兵营的岭前,故名韩家营子。2003年有1003户,4002口人。主要姓氏有韩、姚、刘、胡、梁、李等。

申张村 虎山镇驻地以东35公里。明洪武年间申、张二姓先后迁此地,建立申家村、张家村,1956年合为一个村,取名申张村。2003年有330户,1280口人。主要姓氏有申、张、秦、王、陈等。

朱家官庄 虎山镇驻地东1公里。明朝洪武年间朱姓迁此居住建村,因地处官地,故名朱家官庄。2003年有502户,1720口人。主要姓氏有韩、朱、陈、赵、李等。

南李家村 虎山镇驻地正东2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李姓迁此居住建村,因村旁有墩,曾名李家墩,后因地势低洼,易受水害,移居现址,改名李家村。为区别重名村,1981年11月改称南李家村。2003年有154户,556口人。主要姓氏有常、王、申、李等。

解放村 虎山镇驻地西1公里。清朝嘉庆年间部分住户居此,隶属虎山铺,曾名虎山铺西山,1945年以抗日战争胜利取名解放村。2003年有126户,420口人。主要姓氏有吴、张、马、时、王等。

南孙家官庄村 虎山镇驻地正西25公里。明朝万历年间孙姓徙此居住建村,因村处官地,故名孙家官庄。为区别重名村,1981年11月改称南孙家官庄。2003年有90户,320口人。主要姓氏有孙、侯、王等。

南夏家村 虎山镇驻地正西偏南4公里。明朝洪武年间苏姓迁此居住建村,曾以所处地势取名苏家洼,明朝中期改为夏家村。为区别重名村,1981年11月改称南夏家村。2003年有192户,696口人。主要姓氏有牟、杨、苗、夏等。

高家屯村 虎山镇驻地正东2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高姓迁此居住建村,故名高家村。为区别重名村,1981年11月改名高家屯村。2003年有245户,803口人。主要姓氏有申、胡、张等。

于家官庄 虎山镇驻地正西25公里。明朝崇祯年间,于姓徙此居住建村,因村处官地,故名于家官庄。2003年有118户,428口人。主要姓氏有于、丁、马等。

前水车沟村 虎山镇驻地西南4公里,明朝天启年间建村,因北临水车沟,故名前水车沟村。2003年有340户,1198口人。主要姓氏有赵、张、李等。

西山村 虎山镇驻地正西6公里。清朝嘉庆年间,陈、赵、徐等姓徙此居住,隶属后水车沟村。因地处村西山里,故名后水车沟西山,1955年分村自治,改称西山。2003年有125户,471口人。主要姓氏有陈、申等。

东湖一村 虎山镇驻地东北6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以地处大旺山的东边近海湖洼地带,故名东湖。1961年从东湖划出东湖一村。2003年有536户,1854口人。主要姓氏有费、刘、丁等。

东湖二村 1961年从东湖划出东湖二村。2003年有396户,1420口人。主要姓氏刘。

东湖三村 1961年从东湖划出东湖三村。2003年有170户,520口人。主要姓氏刘。

泥田沟村 虎山镇驻地北4公里。明朝永乐年间建村,因村处平湖沟畔,雨后泥泞,故名泥田沟。2003年有340户,1212口人。主要姓氏有张、宋、陈、谢、侯等。

黄家峪村 虎山镇驻地西北5公里。明朝万历年间黄姓迁此居住建村,因三面环山,北依土岭,村在凹处,故名土洼。1942年改名黄家峪村。2003年有469户,1560口人。主要姓氏有黄、崔等。

后水车沟村 虎山镇驻地西北4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前有沟,流水清澈,故名水澈沟,后演化为水车沟。前水车建村后,本村改称后水车沟。2003年有242户,786口人。主要姓氏有赵、张、徐等。

杨家村 虎山镇驻地西4公里。明朝万历年间杨姓迁此地居住建村,取名杨家庄子。为区别重名村,1981年11月改称杨家村。2003年有168户,616口人。主要姓氏有杨、李等。

桂山头村 虎山镇驻地西北5公里。清朝嘉庆年间建村,因村处龟山西头,故名龟山头,隶属黄家峪。1942年分出自治,改称桂山头村。2003年有100户,316口人。主要姓氏崔。

郑家结庄村 虎山镇驻地西北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郑、宋、胡等相继迁此居住建村。以郑姓居先,取名郑家结庄,寓意团结。2003年有190户,605口人。主要姓氏有李、秦、于、陈等。

崔景阳村 虎山镇驻地西北4公里。元朝末年,崔姓等相继迁此居住建村。因崔景阳首迁定居,故以人名取村为崔景阳村。2003年有202户,676口人。主要姓氏有窦、孙等。

小合坞村 虎山镇驻地东北4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村前临海,河槽弯曲,以河形得名河湾。后以村处河畔,四面高而中央低,改名河坞,为区别重名村,本村改称小河坞村,后演化为小合坞村。2003年有250户,843口人。主要姓氏有李、张等。

大合坞村 虎山镇驻地东北45公里。明朝初期建村。村前临海,河槽弯曲,以河形得名河湾,后以村处河畔,四面高而中央低,改名河坞。为区别重名村,本村改称大河坞村,后演化为大合坞村。2003年有199户,773口人。主要姓氏有李、费等。

陈家庄子村 虎山镇驻地东北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陈姓迁此居住建村,故名陈家庄子。2003年有125户,395口人。主要姓氏有陈等。

黄泥沟村 虎山镇驻地西北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始有人居此,以所处地势和方位,曾名大山东,隶属郑家结庄。1958年分村自治,村前有沟,泥呈**,故名黄泥沟。2003年有240户,796口人。主要姓氏有陈、李等。

徐家村 虎山镇驻地南3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徐、林、王等姓相继迁此居住建村。以徐姓先居,故名徐家村。为区别重名村,1981年11月以临官山改名官山村。1994年12月恢复原名徐家村。2003年有254户,849口人。主要姓氏有高、林、徐、王等。

太平村 虎山镇驻地正南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村旁有石,形状如龟,俗称龟盖石,村随此名,后改称太平村。2003年有138户,402口人。主要姓氏有童、刘、王等。

西潘家村 虎山镇驻地东南6公里。明朝洪武年间潘姓于此居住,建立东、西两村,因村居西,称西潘家村。2003年有563户,1830口人。主要姓氏有杨、李、胡、潘等。

刘家小庄 虎山镇驻地东南4公里。本村原属大庄子,1939年分村自治,因人户尚少,刘姓居多,故名刘家小庄。2003年有106户,360口人。主要姓氏有刘、窦、胡等。

小村 虎山镇驻地东南4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因东邻大村,取名小村。2003年有406户,1460口人。主要姓氏有李、张、陈等。

大庄子村 虎山镇驻地东南3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以嘉言取名大庄子。2003年有320户,1037口人。主要姓氏有苏、韩、毛、丁等。

大村 虎山镇驻地东南4公里。明朝洪武年间,李姓迁此居住建村,取名李家大村,后为区别重名村,改称大村。2003年有568户,2083口人。主要姓氏有李、胡、苏、左等。

东潘家村 虎山镇驻地东南6公里。明朝洪武年间潘姓迁此居住,建立东、西两村,因村居东称为东潘家村。2003年有516户,1750口人。主要姓氏有杨、王、陈、张、李等。

韩家村 虎山镇驻地东南4公里。本村原属大村,清朝光绪年间分村自治,因韩姓居多,取名韩家村。2003年有450户,1750口人。主要姓氏有韩、左、张、祝等。

桥南头村 虎山镇驻地正南3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因村北有古桥,故名桥南头。2003年有427户,1431口人。主要姓氏有张、丁、杨、王等。

小尧沟村 虎山镇驻地正南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因村旁有沟,曾烧过窑,故名窑沟。为区别重名村,改称小窑沟,后演化为小尧沟。2003年有124户,386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周、童、宁等。

大尧沟村 虎山镇驻地南5公里。明朝洪武年间建村,因村旁有沟,曾烧过窑,故名窑沟。为区别重名村,以本村人口多,改称大窑沟,后演化为大尧沟村。2003年有320户,1040口人。主要姓氏有陈、张、徐、雷等。

松树园村 虎山镇驻地南25公里。清朝顺治年间建村,因村周围多松树,故名松树园村。2003年有203户,726口人。主要姓氏有苏、张、韩、胡等。

蔡家墩村 虎山镇驻地南1公里。明朝洪武年间蔡姓墩卒在此守卫狼烟墩,故名蔡家墩。2003年有209户,813口人。主要姓氏有丁、陈、汪、刘等。

龙王河村 虎山镇驻地南25公里。明朝正德年间建村,因地处龙王河畔,故名龙王河。2003年有152户,535口人。主要姓氏有赵、李、张等。

董家湖村 虎山镇驻地东南1公里。明朝洪武年间董姓迁此居住建村,因村周多湖地,故名董家湖。2003年有183户,635口人。主要姓氏有董、丁、李、张、赵等。

朱氏发源于南京徐州沛县后流来州锡山及后又流于句容由句容移楚一移凤阳府一移于福建建宁府自惠公至松公二十四世松公官大守谏议大夫生熹公绍兴甲子年登进士第十五岁入翰林官浙东提举后封徽国公谥文公生于南宋建炎四年庚戌岁享寿七十二岁文公生在公字敬之赠奉直大夫生在公官侍郎生鉴公生浚明公驸马浚明公生友樟公生炳公任建阳知县遂乔寓焉建阳二房均公为始炳公南京籍举徐徐任建阳知县

大始祖炳公万一郎即文焕公生于壬辰年六月十三日寅时卒于癸卯年五月初四日酉时葬于何畲丙山壬向船形妣罗氏二娘生于癸已年三月二十日时忘卒于丙申年十月十六日丑时葬于黄山坑巽山乾向月形生四男埙城场垣

二世祖埙公念一郎生于癸丑年七月十九日戌时二十岁中举永安任儒学卒于丁巳年九月初二日申时葬于龙村亥山巳向蜈蚣形妣王氏一娘生于癸丑年十月二十日午时卒于辛酉年八月初五日未时葬于木坊子山午向钟形生三男

三世祖锡公十二郎生于丙子年七月二十二日辰时二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任云南布政卒于甲申年六月初七日酉时葬于石峰岭卯山寅向人形妣李氏二娘生于戊寅年正月初一日午时封一品夫人卒于丁亥年二月初八日丑时葬在桂溪龙形生五男

四世祖海公百三郎生于辛丑年二月十二日亥时官尚书卒于庚戍年正月初八日午时葬于南京朱坊戌山辰向妣张氏二娘生于辛丑年三月初九日亥时葬于青溪郊山酉向辰形生五男 椊 梁 桢 材 梅

五世祖梓公千一郎生于辛未年十月初二日戌时京贡卒于辛未年七月十六日亥时葬于官田丙山壬向牛形妣氏生于庚午年六月十五日子时卒于乙酉年四月十五日未时葬于石涧艮山坤向象形生三男 公移惠州万五公移潮州西溪

六世祖章甫公字宝英万五郎忘其生死葬于兴宁县罗浮司罗岗十三都锄田钟坑里莲塘面上飞凤形妣陈妙五娘亦忘生死迁葬韶州府英德县丹竹坡墓侧白石为记生九男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郎

七世祖念二郎珍公忘其生死葬于兴宁县罗浮司中坑祖妣忘恩负义其姓氏忘其生死生二男法强法成

八世祖法强公忘其名字忘其生死落业兴宁县岗背葬于龙归洞黄石角柳坡下湖洋科摇坑口坐西向东乌鸦落洋形妣亦忘其姓氏忘其生死生两男应明应受住在龙归洞镰子背九世祖光显公妣刘氏生二子应明公 应受公

九世祖应明公忘其名字忘其生死葬于兴宁县横岗背钟家屋侧老虎坑妣忘其姓氏忘其生死生两男法聪法通 法通生四男曰兴曰隆曰盛曰昌俱移和平小河村立业十世祖法聪公忘其生死在兴宁县龙归洞禾村立业葬于禾村平径口蛇形妣聂妙贤娘亦忘其生死葬于龙归洞禾村南山嶂罗家屋后坐南向北人形生一男

十一世祖朱公一郎忘其生死葬于禾村水口坐南向北天虹贯水形妣童妙清娘忘其生死葬于禾本谢家屋背坐西向东观音座莲形生一男法英

十二世祖法英公忘其生死葬于禾村水口与朱公一郎父子同穴妣林妙贤忘其生死葬于老屋背鸭麻塘坐西向东狮形生三男千一郎 千二郎 千三郎 千一郎忘其名字生死葬于平径口法聪公墓下妣黄金二娘生一男法昂住禾村老屋 千二郎忘其名字忘其生死葬于禾村南山寺背住兴宁县背岭妣吴二娘生三男尚元 尚鉴 尚礼

十三世祖和公号千三郎忘其名字忘其生死葬于兴宁县禾明月寨下菱角塘坐北向南癸山丁向飞凤啄粟形妣何妙仙娘亦忘其生死葬于禾村老屋背山子尾坐南向北生两男维公 振公

十四世祖维公度法高忘其名字记其生死迁于永安县官坑立业葬于黄沙约官坑尾菜园坑坐北向南壬山丙向妣曾妙贤娘亦忘其生死葬于上沙瓦溪明月坑癸山丁向雄牛脱扼形生一男廷富

十五世祖廷富公度名法清忘其生死葬于官坑尾纱帽塘石灰坟坐北向南壬山丙向妣潘妙仙娘也忘其生死葬于上黄沙明月坑坐北向南蛇形生七男长国安无嗣葬于菜园坑二国绶三国禄四国新五国恩六国盛七国佐无嗣 十六世叔祖国禄公忘其生死妣石氏生三男长楼 次桥 三树 十七世祖楼公妣彭氏生二子逢祯 逢祥 十八世祖逢祯公妣曾氏生五男长祖灏 次祖翰 三祖清 四祖球 五祖梅 十八世祖逢祥公妣马氏生两子祖文 祖凤 十七世祖桥公妣钟氏生一子瑞龙 十八世祖瑞龙公妣练氏生五子元汉 华汉无嗣 洪汉 祥汉 云汉 十七世祖树公妣余氏生两子瑞贤无嗣 瑞凤 十八世祖瑞凤公妣曾氏仅生两女 十六世叔祖国新公妣黄氏生三男长桂 二茂无嗣 三念无嗣 十七世祖桂公妣曾氏生四子象舜 象英 象猷 象尧 十八世祖象舜公妣曾氏生二子祖瑾 祖茂 十八世祖象英公妣吴氏生三子祖泰 祖凤 祖龙 十八世祖象猷公妣刘氏生三子祖干 祖阳 祖红 十六世祖国恩公妣邱氏生两子朱祥 朱槐 十六世祖国盛公妣刘氏生一子朱材 十七世祖材公妣付氏生两子象标 象尊 十八世祖象标公妣杨氏生一子祖厚 象尊公妣邓氏无嗣

十六世祖国绶公字仁台公度朱绶二郎生于大明嘉靖癸亥年正月二十九日酉时生卒于大清顺治乙酉年又五月十四日享寿八十三岁葬于归善县梁化司小禾洞鹿湖坐东向西丝线吊金钟形妣祖何妙二娘生于嘉靖甲子年十月十四日戍时卒于顺治九年壬辰岁享寿八十九岁葬于梁化司铁场约下雍尾石垅口半山丝线吊金钟形立有祭祀尝租三十五石在永安县秋溪内载古都二图朱盛户下粮米四斗妣曾妙贞娘记忘其生死葬于永安县生一男朱枢公 何妙二娘生四男朱樟 朱校 朱楫 朱炳共五大房

十七世伯祖樟公字超粤法朱张一郎忘其生死妣李妙大娘再妻石氏生四子象彩 象吉 象文 象瑶

象彩公妣刘氏生四子祖瑷 祖金 祖彰 祖灌

象吉公妣廖氏生一子祖幼妻钟氏生三子文光妻杨氏 文标 文运妻李氏甘氏共生三子

象文公妣叶氏生一女水娇嫁与钟屋

象瑶公妣刘氏再妣谢氏生二子祖福 祖贵 祖福妣林氏再妣戴氏生三子 祖贵妣陈氏生一子文鼎妣钟氏生一子东安

十七世伯祖校公字念粤度名法教妣黄氏生五子象毓 象开 象升 象昭 象元

象毓公妣温氏生三子祖璇 祖珍 祖瑜 祖璇妻杨氏生二子文兴 文旺 祖珍公妣石氏生一子文儒一女嫁于邓 祖瑜公妣范氏生二子文觉 亚四

象开公妣廖氏立嗣一子吴昭隆妻温氏

象升公妣曾氏生四子祖俊 祖琚 祖山 祖瓒 祖俊妣邹氏生二子文习 阿四 祖琚妻陈氏生二子文会文友 祖山妻钟氏生一子文贤 祖瓒妻早丧

象昭公妣潘氏生一子一女男祖海妻刘氏生一子文龙 女嫁于杜俊才

象元公妣曾氏生二子女祖秀妻谢氏生一女 祖莹

十七世伯祖楫公字镇粤移居归善县梁化铁场约大埔田建祠立业妻梁氏生三子象金无嗣 象泰 象振 二妻叶氏生二子象辉字逢登 象龙字逢辰 三妻郭氏生一子象凤字逢升 四妻赖氏生五子象煜字逢科 象熏字逢选 象烈字逢盛 象熹字逢徽 象英字必元号必捷

象金无嗣

象振公妣范氏生二子祖珩 祖岸 王氏生二子祖琼祖瑶 祖珩妻张氏生五子文儒文化文伟文忠 文质 祖岸妻梁氏刘氏所生之子祖荣选国学生名朝简字文倬 文仰 文佚

象泰公妣李氏曾氏生五子祖璜 祖宣 祖瑚 祖琏 祖琦 祖璜长妻赖氏生二子文高 文若 文高妻刘氏生五子维模 维桂 维常 登云 桂云 文若妻高氏生七子维仁 维义维礼 维智 维信 维和 维气 祖宣二妻张氏生三子长文超妻刘氏生三子尚云 起云 发云 祖瑚三妻万氏生二子文辉恩援国学生名耀斗 文耀恩援国学生名晃斗 祖琏四妻刘氏生子文从恩援国学生名廷简 祖琦五妻刘氏生六子文活文清 文源 文滨 文涟 文演

象辉公妣廖氏生子祖尔妻杨氏生四子文聪 文明 文睿 文智

象龙公妣温氏生三子祖昌 祖旺 祖常 祖昌妻何氏生四子文锡无嗣 文镇 文锦 文球祖旺妻曾氏生三子文汉 文能 文海 祖常妻刘氏生三子文陈 文周 文满

象凤公妣钟氏生四子祖元 祖成无嗣 祖华 祖亮

象煜公妣黎氏生四子祖昭 祖理 祖玄 祖玖

象熏公妣房氏生四子祖皇 祖宾 祖敬 祖珊

象熹公妣曾氏生一子祖番 又杨氏生三子祖与祖琬无嗣 祖琰

十七世伯祖炳公字必粤度名法柄妣刘氏生四子象美 象贤 象卿 象弘

象美公妣戴氏生三子祖玮妻谢氏生子文扬

祖麟妻陈氏 祖珀妻黄氏

象贤公妣钟氏生六子祖星 祖由 祖珉 祖言 祖琨 祖璎 祖游

象卿公妣曾氏生六子祖坤 祖琮 祖琳 祖耀 祖瑛 祖铎 祖坤妻曾氏生四子文盛文质文德文茂 文德妻谢氏生三子廷珍廷宗廷才 文茂妻李氏生二子廷玉廷运 祖琮妻潘氏生五子长文友 二文亮 五文兹 文友妻廖氏生三子二女长廷振妻刘氏生一子 二廷桂妻练氏戴氏生二子运魁运星 文亮妻巫氏生四子廷相廷梅廷栋廷桂 文兹妻梅氏黄氏生二子廷元廷科 祖琳妻黄氏生三子文礼妻刘氏 文乐妻廖氏 文诗 祖耀妻彭氏生三子长文荣妻许氏生三子廷梁 廷任 廷和 祖瑛妻陈氏生三子文进妻罗氏 文锦 文秀

十七世祖朱枢公字光粤公又名昌元公葬于永安县下黄砂观营塘小土名廉竹坑老祠堂右侧坐北向南妣李氏葬于归善县杉园小土名矮嶂子屋背坑尾路上石古下坐西向东生一子象儒 枢公续妣李氏葬于廉竹坑屋侧坑同枢公两对面生四子象启 象发 象昆 象廷 外祖公廷怀系甥孙承祀

十八世祖象儒公丙子年生至乾隆戊子年带至新宁县(即台山县)葬于永乐堡大龙湾村水口壬山丙向兼子午姐妣叶氏葬于永安县上禾仓栋梁质辉屋侧坐东向西生两子祖镇 祖锦

十八世二叔祖象启公字弘通妣刘氏苏氏生五子

十八世三叔祖象发公妣钟氏生五子祖圣 祖尊 祖贤 祖右 祖重 祖圣妻戴氏生九子文能文华文潭文深文涣文浩文汉文涛 祖尊妻杜氏生两子文端文清 祖贤妻李氏生六子 祖右妻钟氏生三子 祖重妻陈氏

十八世四叔祖象昆公字弘文妣罗氏曾氏生五子

十八世五叔祖象廷公字弘志度名法广妣潘氏生一子祖成字超紫妣甘氏生五子文明 文显 文冕 文蔚 文会 文明妣李氏生七子 文显妻温氏生四子清保清润亚四亚丙 文冕妻何氏 文蔚妻张氏 文会妻吴氏

十九世伯祖祖镇公妣陈氏生四子文彩 文茂 文贵 文高

二十世祖文彩公妣曾氏生四女

二十世祖文茂公妣翁氏生四子长廷凤妻杜氏生一子润振 二廷红 三廷祥 四廷盛妻谭氏生一子一女男坤玉妻廖氏生四子亦祥妻李氏生四子二女 亚乙无嗣 亦辛无嗣 亚四早故

文贵生一子亚保

文高生四子

十九世伯祖祖镇公陈氏系由文贵文高带至潘禺县安葬

十九世祖祖锦公生于顺治巳年五月二十六日亥时葬于新宁永乐堡大龙湾村对面岭蚕豚坐寅向申兼艮坤后至同治七八年间起回赤溪地面安葬土改时被起骸金未知落在何方祖妣邓氏生于顺治庚子年十二月十二日子时生四子文煌 文尚 文相 文良

二十世祖文煌公生于康熙辛酉年二月初三日酉时卒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二月初三日子时享寿八十四岁度名朱总侍郎谥简兼乾隆六年壬戍岁移居新宁县大龙湾村建祠立业开创葬于新宁县南坪村对面坐寅向申兼艮坤喝作月形妣刘氏生于康熙癸亥年五月十五日戌时卒于乾隆三年二月初九日未时而终享寿五十六岁葬于开平县弯塘村后山坐辰向戌兼乙辛喝作猫儿洗面形生三子廷槐 廷桢 廷桂 二女长女嫁于李二女嫁于华公于乾隆七年壬戌岁(公元一七四二年)携眷移居新宁永乐堡大龙湾村立业为我大龙湾村开基祖咸丰六年被土人追杀逃难至田头赤溪立业生存一脉

二十世祖文煌公始创于下庚字辈派列于谱俾后世子孙百代遵依叙秩明白不容一毫逾越错乱也

文廷玉奕秀 桂耀堂锦清

栋照皆铜润 梁烘基镒深

朱市镇在湖北省宜城市西部、蛮河北岸。属小河镇。人口 3000。因居民朱姓居多,故名。为原朱市镇人民政府驻地。

亦作朱良桥市。即今湖南宁乡县东北朱良桥乡。清同治《宁乡县志》卷6:朱市“在县东北六十里朱良桥”。

相传蔡国新继任的国君,名叫“朱”,史书上都写作“蔡候朱”,他因为国内政变,跑路去了楚国,这是有历史文献明确记载的人物。而1958年南漳县武安镇安乐堰村修水渠时,就挖出了这位蔡候朱下葬时的一件随身器皿“蔡候朱之缶”。那这就可以证明,在春秋时期,楚国的活动中心就在这附近,“蔡候奔楚”是奔到了蛮河流域。宜城朱市,为什么叫朱市?会不会与这位“蔡候朱”有关系?

虎山镇的所辖村

虎山铺村 虎山镇政府驻地。明朝洪武年间康姓居此建村,取名康庄。后因傍虎山,村以山名。明朝设铺于此,改名虎山铺。2003年有286户,856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