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由来
壮族源自于是岭南的原住民,是我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北部、云南省东南部、广东省等地区。
壮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自己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对于壮族的由来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就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01壮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边陲,2010年人口超过1700万人,专中国第二属大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02壮族世居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北部、云南省东南部、广东省、贵州省和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地区以及越南北部边陲;现代部分壮族因工作、婚姻等原因迁移至广东省以及中国各地。
03壮族是岭南的原住民。自公元前214年始,岭南进入中原政权的管辖。1965年把旧称“僮族”改为“壮族”。壮族拥有古老、独特的民族文化,从古代持续发展延续至今,并且融入一定的汉族文化。壮族约90%民众的沟通语言是壮语,现代壮族青年已经兼备了汉语、壮语的表达听力能力。
04壮族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壮族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天神、雷神、土地神、巨石神、树神、蛙神、花婆神以及祖先神灵等。
05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煮、炒、焖、炸等,各种米饭、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汤圆等,是壮族人民日常喜爱的食品。
侬人 ①侬人(Nung)
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使用侬语,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有仿照汉字构成的侬字,与汉字一起夹杂使用,多用于记录山歌。1961年改用拉丁字母拼音文字。保持万物有灵信仰,崇拜祖先。从侬人的自称以及他们的家谱和传说中,表明其祖先原居中国广西境内,与中国壮族中的侬人支系同源。另据史书记载,早在唐、宋时代,侬人已在中越边境居住,尔后逐渐南移,在越南境内形成单一民族。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上仍与中国壮族侬人支系相近。侬人与越南少数民族岱人族源亦近,并由于长期毗邻而居,相互影响颇深,在某些杂居区,彼此很难区分,只是因自称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的民族。侬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和甘薯,有铁匠、木匠、陶匠,能制造各种工具和器皿,并有纺织、染布和刺绣等家庭手工业。为避免财产外流,曾盛行过兄终弟及的转房婚。侬人善歌,并有特定歌圩,进行对歌,可连唱两三昼夜。
有。岱依族(越南语:Tày;壮语:Bouxdaej),称岱族,在繁体中文社区有时使用越南语“Tày”对应的汉字而译为“齐族”,是越南的54个民族之 一。该族是越南最大的少数民族,人口仅次于越南主体民族越族。 岱依族主要分布在越南北方的高平、谅山、太原、广宁等省的河谷和山脚地带。该族在中国大陆属于壮族。
扩展资料
民族历史
越南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由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南半岛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是亚洲大陆民族往南迁徙的走廊,历史上连绵不断的移民运动造成了该地区民族的复杂性。总的来看,越南民族的主体属于来自华南的南方蒙古利亚人种,汉藏语系和南亚语系的民族均源于此,南岛语系的民族则与来自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越南岱依族、侬族与中国的壮族同源于古代百越,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迁徙到越南北部的; 越南泰族系从中国云南迁来,时间约在10世纪以前;赫蒙族、瑶族、哈尼族、拉祜族、夫拉族、山由族(汉族)、贡族、倮倮族、巴天族等则是在300多年前从中国西南迁来的。
一般来说 ,迁入越南较早的民族多居住在河谷平坝地区,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越族的影响。迁入较晚 的民族则大多居住在高原山区,因为平原已被先来的民族占据了,他们与主体民族的隔阂要 更深一些。
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的民族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分布在越南南部和中部,其中占族在2世纪时曾在越南中部建立过强大的林邑国,后改称占城国,创造了发达的 占城文明。10世纪后,越族势力不断向南扩张,终于在17世纪将占城国之地并入越南版图。
华族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人们共同体。越南政府将华裔越南居民统称为华族,而在70年代以前,则分为华人和华侨两部分。中华民族向越南迁徙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自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了新一轮移民高潮,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南方,他们对越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拉格莱族Ra-glai (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拉格莱族。主要居住在南部庆和省和宁顺省以南地区。拉格莱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与占语、埃德语和嘉莱语十分接近。经济生活主要为耕种山坡旱田、狩猎和采集土特产品。信奉天公神,每年收获季节组织隆重仪式祭拜天公。
-越南民族
-越南
在中越边境德天瀑布附近的硕龙镇有一个壮家古寨。这个寨子已有上百年 历史 ,至今还保留着最原生态的壮族民俗。
壮族,古称俚僚,是西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这里古属百越之地,历代对壮家有不同的称呼,以前壮族的壮写为“撞”,后改为“僮”又改为“壮”,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此次造访的硕龙镇地处中越边境,一百多年前,一纸协定把归春河的两岸分为两个国家。因为只是一河之隔,两岸百姓经常互通往来。所以在这个壮族村落里普通话、越南文和壮语几乎都通用。
刚一进村,就遇见了村里104岁的长寿阿婆,身体很健朗,还热情地用普通话和我们沟通。
这次来村寨里才知道,原来在这里女人才是家里的顶梁柱,男人反倒成了家庭主夫。所以这里叫做娶老公,而不是娶老婆。
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这几个越南人正热情地用越南文演唱。当然他们的普通话也非常流利。
而此次来这个壮族古村寨,其实我最期待的便是那一顿壮王宴,又称簸箕宴(因为菜是放在一个巨大的竹编簸箕里上桌的)。
现在我们经常说生活中要有仪式感,这个曾经只有壮族土司宴请宾客时才有的壮王宴就是一顿极其富有仪式感的宴请。
穿过长廊一个大棚里正放置着几十张大圆桌,也许过去壮家土司宴请宾客也是这种气派吧。刚一坐定,便见一青年男子候在挂着铜锣的门边,待俩壮族妇女抬着一竹匾菜上桌时, 那男子“匡匡”两声锣响、一声“开宴喽!”, 众人便可开吃。
这些菜式还是很有壮族特色的,蜂蜜南瓜,当地的河鱼,越南特色的春卷,村里的放养鸡,云南特色的玫瑰饭等。
但最让我眼睛一亮的就是这道蚕蛹了。这两天在德天瀑布,似乎每顿正餐总少不了这炸蚕蛹了。我们桌上很多人都不敢吃,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女生吃的颇有滋味。据说这蚕蛹营养特别丰富,尤其富含蛋白质。而且外脆里酥,口感很赞。恐怕很多人都是被这样子吓到了。
吃完饭,对于壮族的银饰一直颇为感兴趣的我们来到了村寨里的银器制造店。只见壮族小伙又是敲打,又是用火枪喷,慢慢地那银器便有了些模样。
每次见到壮族姑娘顶着一头银饰跳舞打歌的时候,我总是很疑惑这该有多重啊?她们是如何保证这头饰纹丝不动不掉下来呢?店主主动拿出了放在橱窗里的镇店之宝给我们瞧,怀着好奇心我戴上了这足银头饰和项链。
做工精致却比想象中轻很多。可能为佩戴方便吧,头饰的银片打的很薄。不像这足银腰带,却是重的很。
看我这样子是不是还是可以冒充下壮族姑娘?
壮族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在广西主要聚居于南宁市、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来宾市、贵港市等地,壮族居住地基本上连接成一片,大部分聚居,也有相当一部分和汉、瑶、苗、侗、仫佬、毛南、水等族杂居。
壮族旧称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族是跨境民族,除中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与中国相邻的地区。
根据在越南居住时间的不同,识别为岱依族和侬族,统称为岱侬族,语言为岱侬语,文化、习俗、语言与中国境内壮族基本相同。越南共有54个民族,是越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是最早栽培和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稻作文化十分发达,稻米也自然成为壮族人民的主食。稻米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煮、炒、焖、炸等,各种米饭、米粥、米粉、米糕、糍粑、粽子、汤圆等,是壮族人民日常喜爱的食品。
越南和我国的壮族不是一个民族,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越南语在公元一世纪世纪出现。
京族(也称为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占越南总人口的86%,京族主体在东南亚,中国境内的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主要聚居在东兴市江平镇的澫尾、山心、巫头三个海岛上。
越南语与缅甸语、日语和琉球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其发音(汉越音)类似古汉语中古音。
扩展资料由于越南口语与汉语不同,文言文无法准确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与古代朝鲜、越南一样,书面使用文言文,但民间的口语是本民族语言),汉字在越南逐渐传播开后,一些人开始尝试以汉字作为基础,以创造新的文字来纪录越南本民族语言。
大约在8世纪的时候喃字开始出现,13世纪的时候,越南文人开始用喃字进行文学创作。此间最著名的文学作品莫过于阮攸(Nguyễn Du)19世纪写成的《金云翘传》(Truyện Kiều)。
越南上层社会由于有很浓厚的“尊汉”思想,一直很排斥这种文字,国家教育机关也没有将它作为正式文字看待,也没有对它进行整理规范的工作。
-越南语
-京族
布洛陀。
2013年4月17日,农历三月初八,壮民族文化发祥地——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祭祖活动,逾三十万民众会聚敢壮山,舞龙狮,奏雅乐,唱经诗,公祭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
传说中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田阳县敢壮山是布洛陀的故里,布洛陀文化的发祥地和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重要园地。
早上8时,放眼敢壮山皆是身着各式壮族服饰的祭祀人群,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抬着香猪、鸡、鸭、牛、羊、糖果、米酒、五色糯米饭、香烛、冥纸等供品涌上敢壮山朝拜广场。
扩展资料:
壮族的宗族生活习俗:
壮族历来有聚族而居的习俗,古代壮族的大姓莫氏、黄氏、侬氏、韦氏、覃氏、罗氏、岑氏、蒙氏、闭氏、甘氏等,都是在原来氏族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并长期聚族而居,所谓“举洞纯一姓者”是也。
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一些壮族地区的宗族组织和宗族文化比较发达,建有祠堂,立有族规,并修有族谱。在同姓同族聚居的壮族村落中,三代以内的父系亲属称为房族,三代以外的称为门族或宗族,而房、门、宗族总称为家族。同宗族禁止通婚。
宗族内部关系依靠族长、族产、祠堂、族规进行维系。族长一般由男性担任,一些地方是自然形成的,一些地方则由直系血缘的长子继承。
人民网-广西三十万人朝拜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
1、壮族为越南第三大少数民族,大约有90多万人口。越南的岱依族和侬族与中国的壮族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20世纪60年代以前越南政府称其为壮族,而后中越交火,关系恶化,改为侬族,虽然现在已逐渐分化并有了不同的族称,但他们在语言、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仍保持着共同的特征,总的来说共同性多于差异性,可以视为一个跨境民族。
2、岱依族和侬族约有200万人,主要居住在与中国交界的高平、谅山、广宁、河江、宣光、老街等省的平坝丘陵地带,主要种植稻谷 和玉米,家庭手工业和饲养业较发达。岱依族迁入越南的时间较早,受越族的影响较深;侬 族迁入越南的时间较晚,有的至今不过八九代人,约二三百年的历史,与中国壮族的 共同性更多一些。
壮族的由来
本文2023-10-01 14:22: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4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