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没有姓边的名人呢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01浏览:1收藏

历史上有没有姓边的名人呢,第1张

1、边让

边让,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边让善于辩论,辞赋,年轻时便声名在外。中平元年(184年),大将军何进听说边让的名望,十分仰慕,想征辟他为大将军府官员,又担心他不来,于是诈称征其为军事幕僚。

边让到雒阳后,何进任命其为令史。何进设礼接见边让,边让既能善于占射,又能辞对,当时宾客满堂,无人不被边让的风采所倾倒。司徒府掾吏孔融、王朗都一起向其递交名片,以求交往。

2、边镐

边镐,小名康乐,生卒年不详,江宁人。五代时南唐著名将领。南唐保大元年,边镐奉南唐中主李璟之命,镇压张遇贤起义,以行营招讨的名义兼任抚、信、袁、吉等州都虞侯,随齐王李景隆进攻割据福建的闽主王延政,历经激战,王延政出降,闽亡。

南唐卷入与后周的战争时,边镐被重新任命为将领,但被后周军队生擒,周世宗柴荣任命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等到双方议和,边镐又被遣返,但从此不被重用。最后卒于金陵。

3、边贡

边贡,道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边贡出身于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的儒学教育。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及第,年仅20岁。少年登科,名动朝野。初授太常博士,迁兵科给事中。明六科给事中掌钞发章疏,稽察违误,职权颇重。

边贡任职期间,不避权贵,不计利害,上书弹劾贪冒军功、卑怯无能的监军太监和统兵将帅,上《言边患封事疏》。当时监军太监苗逵为皇帝所宠信,镇军统帅是宗室保国公朱晖和右都御史史琳。边贡奏文疏直激切,闻者凛然,表现出他关心国事、直言敢谏的品格。

4、边景昭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陇西人,生卒年不详。永乐年间任武英殿待诏,至宣德时仍供奉内廷。后为翰林待诏,常陪宣宗朱瞻基作画。他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其作品工整清丽,笔法细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

边景昭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所绘的《三友百禽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更具典型性,画面松竹梅岁寒三友并植,寓意君子之德,百鸟聚集,隐喻百官朝拜天子,顺承天意、熙宁祥和的立意,凸现吉祥瑞应的象征意义。

同时,象形刻画也生动活泼,尤其百禽的动姿,或跳踯,或鼓噪,或饮啄,或顾盼,悉尽其态,气氛热闹欢快,诸鸟细致入微的描绘,使品类意义可辨,布满全幅的构图,呈现“茂密”的特点,画风工细精微又富装饰性,此作堪称边氏最具宫廷花鸟特色的佳构。

5、边寿民

边寿民擅诗词,然散佚未刊,诗名为画名所掩。《苇间老人题画集》乃百年以后有心人从画本录出者,计诗70首,皆题画作,词35首,其中17题17首为题画,另5题18首非题画作,乃录附于此者。非题画之作,想必甚多,年远自难于收辑。

《苇间书屋词稿》虽系边寿民自辑,然仅晚年的某一时期的词稿,远非全貌 ,计词27首,其中15首为题画,12首非题画作。两集之外散见于画面者尚有一批。

-边让

-边镐

-边贡

-边景昭

-边寿民

施耐庵,名彦端,又名子安,耐庵为其字。据兴化县续志载,生于元元贞丙申(公元1296年),殁于明洪武庚戌(公元1370年),享年75(虚)岁。

施耐庵祖籍苏州,后移居兴化,兴化地处里下河下游,沟河纵横,港汊交错,其父施元德在兴化操舟度日。耐庵有两个弟弟:二弟彦明,三弟彦才。

施耐庵因童稚时聪颖过人,其父元德公把他送到海陵东隅之白驹场读书。白驹场地处牛湾河、运盐河交汇处,这里盐业发达、物产丰盈、市井繁荣、人文荟萃,俨然有海滨城镇的韵味。优裕的乡里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熏陶着幼年的施耐庵。

施耐庵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很快成长为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19岁时,他初涉科场,一举考取秀才;30岁那年又考取了举人。延至元泰定年间,到大都(北京)参加进士科考。施耐庵踌躇满志,自以为定能一举成功,曾夸下海口,此科定能金榜题名。不料,事与愿违,名落孙山。耐庵深愧有负父老乡亲厚望,遂有难见江东父老之感。其时,大都好友刘本善,官居国子监司业,他素知施耐庵道德文章堪为人范,于是为他多方周旋,恰逢山东郓城县训导(地方分管教育的小官)有缺,便举荐施耐庵前去赴任。

在郓城期间,施耐庵倡导学习,廉洁奉公,同情百姓,指导农桑。他的正直行为引起了上司和地方实力派的不满,每每受到刁难。当时,阳谷县有一个绅士吴林要安插他的亲戚,被施耐庵严辞拒绝。吴林怀恨在心,后来就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施耐庵。施耐庵体会到官场黑暗,举步维艰,于是愤然辞官。

这段时间里,施耐庵利用公务之暇,留心地方掌故;辞职之后,为排遣心中烦闷,又游览了鲁中名胜:水堡村访问宋江后人,景阳岗凭吊武松庙,石碣村拜谒三贤桐,黄堆集(黄泥岗)考察劫“纲”遗址,狮子楼听评书说话。听樵夫晨歌,和渔夫晚唱,过金沙滩,经断金亭,穿黑风口,攀梁山道……郓城期间的经历为他后来写《水浒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次年辛未,即施耐庵35岁那年,元廷又举办了一次特殊的科考,施耐庵求仕之心未泯,长途跋涉再次来到大都,获得赐进士的功名,因而被委派到钱塘(杭州)担任县尹。

施耐庵秉性不移,钱塘为官二年期间,他倡导农桑,轻赋薄税,秉公执法,抑制豪强。元朝官制:路府州郡均以蒙古人为长,称达鲁花赤,俗谓监州,以汉人为守副之。因而,施耐庵的正直行为时时受其上司达鲁花赤的干预。“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于是,施耐庵又一次愤然挂冠回乡。

施耐庵辞官之后,屈指一算,浪迹天涯已近10载,怎耐思乡心切于是,一路买舟换车,日夜兼程,到家后方知妻子季氏夫人早于前年病故;老父元德公卧病在床,后不久与世长辞,家庭的变故使施耐庵悲痛欲绝。其弟彦才理解哥哥的心情,便在白驹西侧花家垛帮他建了三间茅屋,施耐庵又亲自写了一副“吴兴绵世泽,楚水封明烟”的门联,表明了他隐居水乡的思想感情。不久,续弦申氏,教书种田,耕读两行,安心当起了乡儒。

教书之余,施耐庵常到茶楼酒肆、旗亭驿站,聆地方耆老讲述掌故传说;听四方商旅谈新闻典故。北宝寺南侧有一说书场,施耐庵更是时常光顾。后来,施耐庵就以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进行渲染夸张,着手写《江湖豪客传》(《水浒传》)。

就在这时,山西太原大盐商罗大户到白驹洽谈生意,听说施耐庵是博学多才、通晓古今的有识之士,便叫其子罗贯中拜施耐庵为师。罗贯中智慧超群,是施耐庵门生中的仅仅者,常在功课之余,协助施耐庵校对鱼亥,编写《水浒》。

然而,元朝末年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引起了各地农民、盐民的激烈反抗。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正月,张士诚起义在白驹的近邻草堰这个表面安详而繁荣市镇爆发了。张士城,白驹场张家墩人,一家靠撑船、拉纤、贩私盐过日子。因不堪管理盐务的分司、运司和盐场官吏的压榨和欺凌,遂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和李伯升等18人,杀官兵,劫富豪,兴兵造反。

其时,卞仓的武举卞元亨因杀死盐城巡抚,为逃避官府缉拿,也投奔了张士诚。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深知施耐庵胸怀韬略,腹藏甲兵,就极力向张士诚推荐。张、卞二人亲自登门,邀请施耐庵出山共图王业。施耐庵本想安心著述,不问世事。但近年来目睹各层官吏的横征暴敛,心中十分痛恨。见张、卞相邀,遂慨然应允,携带罗贯中一起加人起义军行列。

在起义军队伍中,施耐虎和卞元亨是张士诚的文武二辅。施耐庵是军师,义旗初举,兵微械少。为了扩大影响,炫耀兵力,在攻打丁溪时,施耐庵教张士诚购买了2000多条大而整齐的白鳞鱼,穿于竹竿之上,在月光下就像雪亮的大力,把丁溪镇大地主刘子仁吓得仓皇逃走。从此,起义军队伍所向披靡,“齐上戴家窑,一路兴化村”,战泰州、下高邮,进军江南,开国平江(苏州),张士诚的王霸事业达到了辉煌顶点。

但是,张士诚在苏州称王之后,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追求安逸享乐,任用小人,疏远贤良,许多忠义之士先后离开了张士诚。首先离开的是刘基,事隔不久,施耐庵另外两挚友鲁渊和刘亮也鸣驺他去。

忠义贤良之士相继离去并没有使张士诚头脑清醒,他仍然沉湎于*乐而“懈于政事”,将士“无不志在良田美宅”。其时,方国珍兵强马壮,朱元璋虎视眈眈,各地战事不息,危机四伏。施耐庵深感形势严峻,于是再次面谏张士城,陈明天下局势,指明兴革之道。可是,张士诚听信小人黄敬夫、叶德新、蔡彦文之言,对施耐庵兴革大计漠然置之,施耐庵预感大势难以逆转,张士诚的失败只在早晚之间,于是也悄然隐去。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左右:施耐庵辗转来到江阴祝塘,祝塘大绅士徐麒聘施耐庵为西席。施耐庵博学多才,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在徐家蒙馆之时,传说曾给徐家看过两块“风水地”,一块是香山,一块是砂山。香山出才子,后来果然出了个徐霞客;砂山出人丁,所以,徐家人丁兴旺。施耐庵还懂天文,据说徐家上坟祭祖那天(清明)总下雨,很苦恼。于是施耐庵给徐家重择了上坟吉日为夏历三月初十日,据说后来居然百年未雨。施耐庵还能知未来过去,有一年稻子刚抽穗时,他叫大家把稻子割下晒干,名日“早肚稻”,是医治马瘟症的良药。是年秋,朱元璋兵败常州牛角塘,马瘟病流行,军师刘基高价收购“早肚稻”,祝塘人收获颇丰。

施耐庵通阴阳、识天文、晓地理,在祝塘一带传闻颇盛。时至今日,祝塘徐洪春家还挂着这样一幅对联:

读宋家士赞言,高风世仰。

观施耐庵卜兆,大地名扬。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率领20万大军攻打平江,施耐庵预感平江陷落后,朱元璋对张士诚旧部必严加追究。同时,又考虑多年兵荒马乱,战事不息,《水浒传》至今尚未完稿,必须找个安静处所完成书稿。施耐庵年轻时曾到过山阳(淮安),对山阳印象很好,因此准备到山阳安家。

于是,寄诗一首给兴化好友顾逖,征求意见。诗曰:

年荒乱世走天涯,寻得山阳好往家。

愿辟草莱多种树,莫叫李子结如瓜。

接到施耐庵的诗之后,顾逖亦回诗一首,诗曰:

君向江南来问津,相遇一笑旧同寅。

此间不是桃源境,何处桃源好避秦。

很显然,顾逖邀他回家乡兴化。俗话说“自古昭阳(兴化)好避兵”,兴化系水网地区,不宜用兵,实乃乱世之桃源。施耐庵接到顾逖之诗后,于是携带家小,兼程北上,走到故乡白驹,放眼一望,水网芦苇,鸡鸭成群,与江南水乡无异,不禁诗兴大发:

山海永宁白驹场,荒野芦苇好风光。

串场活水千江月,待等物格换新装。

施耐庵重归故里,感到格处亲切。其弟彦才连忙请人将其旧宅修理一新。为谋生计,旋耐庵就在北宝寺庙里坐馆,一面教授学生,一面编著《水浒》。为了使自己像耐心庵堂那样专心著述,不涉政事,便在书斋的门上挂上“耐庵”两字的牌子,乡民不解其意,便称他为耐庵先生。以至后来《施氏家簿谱》写成后,族中有人提出,应将“耐庵”二字写人谱中,但因家谱已全部写好,于是就在“彦端”之侧添上“字耐庵”三字,当然,这是后话。

施耐庵阅历丰富,治学严谨,写《水浒》更是一丝不苟。据说,写武松打虎这一回,写来写去都不满意。正在这时门前烈犬狂吠,他跑出一看,原来是一醉汉与恶狗相斗,只见醉汉左右腾挪,上下跳跃,乘恶狗转身的当儿,飞步窜上前去,按住恶狗之头,举起右拳,猛击十几下,接着往地一摔,恶狗滚了儿下,就躺着不动了。施耐庵看得入了迷,连喊“打得好”。回到屋内,他搬来长凳作“老虎”,仿照醉汉打狗架势,跳来跳去,细心揣摩醉汉打狗时心理,终于写出了“武松打虎”这一千古不朽的文学章节。

在这段时间,罗贯中一直在帮助施耐庵整理、誊写书稿,斟酌取舍。罗原是“有志图王者”。张士诚兵败使他壮志难酬,他借整理《水浒传》来表达他“替天行道”、“革故鼎新”的思想。

不久,《水浒传》辗转相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不仅贩夫走卒爱不释手,就是达官贵人也争相传阅。最后竟传进了皇宫。

朱元璋初登皇位,害怕人民反抗。在消灭张士诚之后,就把苏州人迁移到边远地方去,俗称“洪武赶散”。现在,居然有人写犯上倡乱之书,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于是,连忙派人捉拿施耐庵,把他关进南京天牢。

施耐庵在天牢里受尽了折磨,加之年老体弱,不久疾病缠身。其时,施耐庵的同窗好友刘基已官居显位了,他伺机向朱元璋进言,施耐庵方才得以释放。

施耐庵获释之后,心有余悸。白驹是张士诚的故乡,农民起义的发祥地,明政府一向管束严厉,对他这样犯上倡乱之人怎能轻易放过同时,淮安故友曾多次相邀,于是决定到淮安暂住,以养病体。

到淮安后,经友人帮助在西城门里租房住下,经过这场变故,施耐庵的健康状况日趋恶化,加之生活拮据,缺医少药,是年冬,风寒旧疾复发,无异雪上加霜。施耐庵自知不久人世,遂将《水浒传》的修改稿交给罗贯中,并嘱其将其中破损和遗失部分回忆整理,务必付梓印刷,以酬多年案牍之劳。嘱毕溘然长逝,时年七十有五,是年为明洪武庚戌(1370年)。

施耐庵逝世后,其子施让因家道“寒微”,无力将其父迁葬。待其孙子文垦时,经济己经宽裕,可是施耐庵写《水浒》朝廷早已定罪,如果明目张胆地搬运,恐怕祸及子孙。于是,就雇了一条草船,用水把草浇潮,把施耐庵尸体藏在草底,诈言是条沉船,沿途关卡胥吏,见无油水可捞,都免查放行。经过九天九夜,才将施耐庵遗骨运回白驹,安葬在他生前选择的茔地——施家桥。

不知你是哪里的,看看下面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年(1823年)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年)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稑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屯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泰州·富安县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图书馆 (清)吴嘉珠纂修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江苏泰州·海陵南圯塘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苏丹阳县图书馆(存爱字吴卷 6、忠字号卷1、2、4—6)(民国)姚龙光重修 1919年木刻本

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屯塘河队 (民国)吴金波重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馆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

http://baikebaiducom/view/70717htmlwtp=tt

族谱是神圣之物,修谱是对宗族的一大贡献。各家吴氏族谱,大谈族谱的神圣意义与作用,成为卷首谱序的主要内容。清顺治十二年《(湖南)八甲湾吴氏谱序》曾说:“夫族之有谱,所以序昭穆、考世系,以成千秋不朽之言也。”明嘉靖丁亥《延陵吴氏谱序》也说:“谱学之兴,其有益于世也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把族谱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了。在古老中国,族谱的神秘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纯正。

《延陵吴氏家谱序》说得好: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之遗风。“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明,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后礼行,礼行而后祖尊。”族谱的出现,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有了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哪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没有族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属。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就会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都视如路人。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乾隆已亥吴以忱《丹徒吴氏续修谱序》)。在大多数吴姓宗谱的家范家规中,多把修谱系作为突出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姓宗族无不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每次族谱之修,都要先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牒部数。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不得乱笔涂改或让鼠咬虫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出典,否则严惩不贷。吴氏支谱《给谱录》就规定“公议子、午、卯、酉年清明日,各携谱齐集公所,凭值年人眼同会看,倘有毁坏者听罚,其遗失出典者,议罚不轻,严追不贷。”

各家修谱,往往都要请学者名流,政界要人或本族名人作序,吴姓族谱也不例外。一篇序文,或述本族发展历史,或述修谱缘起经过,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因此,一篇序文就是一篇简短的历史和道德文章,而同时,往往也是一篇散文佳作。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学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

  家谱32字为:袖荣起光、知德元良、永开(承)天(先)作(西)、长发齐强、文张华国、诗李传家、政立手帮、万事人昌

  [吴] 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渤海国有此姓。

  老姓包括:兀扎喇氏、武佳氏、乌苏氏、乌苏占氏、乌雅氏、吴札库氏、吴尔锡氏、吴灵阿氏、乌拉氏、吴穆氏、乌尔瑚济氏、乌苏哩氏、乌色氏、乌尔古宸氏、乌尔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乌礼苏氏(达斡尔族)、吴扎氏(索伦)、吴克定氏(赫哲族)、乌恰尔坎氏(鄂伦春族)、乌济奇特氏(蒙古族)、吴氏(汉族、朝鲜族)等。

  现存吴姓谱序,最早当推唐代著名文学家吴少微的《吴氏正宗谱序》。吴少微是季札的第61世孙,他的诗文雄迈高丽,与富嘉谟合称“吴富体”。此后之吴氏谱序,宋初有著名学者、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的《丹阳吴氏宗支录初编叙》。宋以降,至民国时期,文人学者、政客要人所作的吴氏谱序,就数不胜数了。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年(1823年)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年)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稑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屯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泰州·富安县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图书馆 (清)吴嘉珠纂修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江苏泰州·海陵南圯塘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苏丹阳县图书馆(存爱字吴卷 6、忠字号卷1、2、4—6)(民国)姚龙光重修 1919年木刻本

  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屯塘河队 (民国)吴金波重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馆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章焕六修清咸丰八年(1858年)铅印本 二十八册

  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1925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锡纯等重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均安堂刊本

  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吴国桢主修 解簠编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怡德堂刻本 四册

  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清)吴世铮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富德吴其贤等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让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川法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思让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 (民国)吴祥鸿等修 1925年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吴赓麟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六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观周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二十四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8)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志尚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振宜堂刊本 八册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1913年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1914年木刻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 1916年至德堂刊本

  江苏无锡·锡山延陵(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山西省文史馆 (清)吴人秀吴世馄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亭甫纂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钞本 二册

  江苏无锡·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四川省图书馆 (存一册)清同治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存卷首、卷1—13)美国 (清)吴振钧等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祥霖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德祠木活字本五册江苏无锡·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叔渭等修 191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藏地:复旦大学 (清)吴超然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江阴·严渍吴氏宗谱四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任震初纂修清同治八年(1896年)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翔九等九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增甲纂修 1949年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唱续修 1929年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莲溪编纂 1947年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藏地:江苏苏州图书馆 (清)吴潮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801年)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清)吴焕文吴焯等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修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海虞城东吴氏支谱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间钞本一册

  江苏吴县·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康熙间刊本 一册

  江苏吴县·武山西金村吴氏世谱四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公肃等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刊本 八册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谱六卷藏耻』匕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历史系 (清)吴永锡 吴定国等修清乾隆七年(1742年)洞庭祠堂刻本 六册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哲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刻本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六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2—6)(清)吴经望等纂修 清道光九年至十一年(1829—1831年)刻本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懋煜辑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钞本 六册

  江苏昆山·徽州吴氏迁昆支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鸿畴编辑民国间苏州大苏印刷公司铅印本一册

  江苏·吴江吴氏族谱三十五卷 藏地:河北大学 福建省图书馆 (存卷 6、7)(清)吴安国续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木刻本 十六卷

  吴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近庄纂 吴祥霖补辑清宣统元年(1909年)活字本 六册

  明钞本吴氏世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刻本二册

  吴氏宗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可恂纂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活字本 一册

  吴氏正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允榕纂修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刻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梦孔撰

  向杲吴氏世纪四卷 藏地:北京大学 (清)吴我炽 吴我燕纂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刻本

  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浙江泰顺县博物馆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本

  吴氏秉良公房谱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氏族人续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活字本 四册

  吴氏家乘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乾隆吴光国校刻本 二册奉川

  吴氏宗谱□□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存卷1、2)(清)吴启雷纂修清嘉庆元年(1796年)永思堂活字本

  吴氏家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鏊辑清嘉庆二年(1797年)刻本 四册

  吴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云梯等重修清道光三年(1823年)至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吴氏宗族 藏地:广西三江县档案馆 清道光八年(1828年)修 钞本

  吴氏家乘 藏地:山西图书馆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谱系堂刻本 一册渤海吴氏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士琛编订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活字本 二册

  东里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笃忠堂刻本 七册

  蛟川吴氏宗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有容等重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贻燕堂活字本 一册

  吴氏宗谱 藏地:浙江云和县文管会(存一册)清同治八年(1869年)刊本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广东潮阳县博物馆 (清)吴锡勤纂清同治九年(1870年)刊本石塔

  吴氏宗谱六卷 (清)吴享年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德堂活字本 六册录葭湾

  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兆贞编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本 四册

  吴氏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又一部缺图像一册)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刻本二册鸠江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益寿编辑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世让堂活字本 四册

  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鉴清等纂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活字本 二十册

  吴氏族谱十四卷 藏地:北京大学 (清)吴炳贵修清光绪三十年 刻本 十四册

  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广东琼山县档案馆 (清)吴廷春撰复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9年)刊本南圩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清钞本 二册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光绪间刊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吴明谦纂修清光绪间刻本

  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清)吴宗录等辑 清宣疑统二年(1910年)刻本 八册

  吴氏族谱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刻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鏊等纂修清钞本

  孝义吴氏宗谱 四十二卷吴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吉林大学 (民国)吴学潜等重纂 1913年活字本 十二册

  吴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志强等纂修 1914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三册

  渤海吴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藏地:福建连城县档案馆(存卷10、11)(民国)吴琮等三修 1919年刊本渤海西

  吴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望魁等纂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集贤堂活字本 十册

  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缺卷1)(民国)吴廷榘纂修 1920年重庆石印本北岸

  吴氏支谱十四卷前编一卷外编一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民国)吴永滋等修 1921年刻本 十六册

  吴氏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贞魁等纂修 1923年石刻本 一册

  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安徽南陵县档案馆 1924年纂修本

  吴氏族谱三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学 (民国)吴正权重修 1928年渤海堂活字本 三十五册

  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传篪等编修 1928年兰蕙堂活字本 三十八册

  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越材等纂修 1928年至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吴氏宗谱二十卷首—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升荣等纂 1929年至德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吴氏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1929年诒安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雪堰

  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治(木甫)主修 吴治鸠纂 1933年让德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莘耕纂辑 1944年至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吴贺宗谱五十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人镜七修 1946年活字本 五十册

  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 藏地:湖北毂城县图书馆 (民国)吴冠凡编修 1948年石印本

  吴氏宗谱□□卷 藏地:湖北秭归县档案馆 (存卷2)继述堂木刻本

  渤海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西省图书馆 (存卷3)木活字本

历史上有没有姓边的名人呢

1、边让边让,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边让善于辩论,辞赋,年轻时便声名在外。中平元年(184年),大将军何进听说边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